南京分院科技创新亮点成果、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简报2021年第3期.pdf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科技创新亮点成果、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 简报 2021 年第 3 期(总第 15 期) 中科院南京分院编印 2021 年 10 月 25 日 本 期 导 读 【重要进展】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校园启用并迎来首批新 生、2021 江西智库峰会暨国家级大院大所产业技术及高端人 才进江西活动举行 【亮点工作-各研究所】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银河画卷”计划 完成一期巡天启动二期巡天、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土壤养分管理 与污染修复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纳入首批新序列国家工程研究 中心、中科院南京地湖所牵头编制的《太湖生态岛发展规划 (2021-2035 年)》正式发布 【亮点工作-麒麟区域创新高地】“端边网云”体系完备的“信 息高铁”开放实验室初步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博弈智能 重大项目子课题落地麒麟、抗疟新药 JL01 进入临床实验批件 申报阶段 【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校园启用并迎来首批新生 中国科学院大学与南京市政府于 2018 年 2 月签署合作协议共建 国科大南京学院,2019 年 1 月,校园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历经三年 多时间,这所科教融合的特色学院于 2021 年 8 月建成交付,9 月 23 —1— 日迎来首批 350 余名 2021 级硕士和博士新生入住,9 月 26 日南京学 院一期校园启用暨 2021 级新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 国科大南京学院由中科院南京分院牵头、中科院在宁科研机构共 同承办。旨在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院地协同创新、科教深度 融合优势,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成为中科院南京区域创新高地 的‚集聚核‛,同时也让多年来中科院在宁各研究所师生们拥有集中 教学和生活校园的夙愿得以实现。2020 年 6 月,高水平建设国科大 南京学院纳入中科院与江苏省共建麒麟科技城战略合作协议。 ★2021 江西智库峰会暨国家级大院大所产业技术及高端人才进江西 活动举行 9 月 16 日至 17 日,由江西省委省政府、中国科学院联合主办的 2021 江西智库峰会暨国家级大院大所产业技术进江西活动成功举办。 活动以‚‘十四五’科技创新与开新局‛为主题,共有包括十余名院 士在内的 300 多名国家级大院大所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参会,旨在发挥 新型智库‚思想库‛ ‚智囊团‛作用和国家级大院大所平台人才技术 优势,推进江西高质量发展。在主论坛上,时任江西省委书记刘奇出 席,时任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易炼红现场致辞,中国科学院院长、 党组书记侯建国通过视频致辞。活动在南昌主会场举办了主论坛、成 果展示、集中洽谈签约、科技成果路演等活动,并在上饶、萍乡、新 余、吉安分别举办了专项对接会。 【亮点工作-各研究所】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银河画卷”计划完成一期巡天启动二期巡天 日前,紫台‚银河画卷‛计划利用青海观测站 13.7 米毫米波望 远镜, 阶段性地完成了对北天银道面附近 CO 谱线的大天区巡天观测。 一期巡天自 2011 年 11 月启动前后历时 10 年,共完成银纬正负 5 度 范围内 2400 平方度的探测覆盖,建立了毫米波分子谱线数据库。基 —2— 于巡天数据,研究团队在分子云物理和银河系大尺度结构等方面的研 究中取得了系列成果,在国际核心专业期刊发表研究论文 59 篇,并 向国内外同行开放共享科学数据。二期巡天于 9 月 1 日正式启动,巡 天区域将扩展至银道面附近银纬正负 10 度范围,预计将持续 10 年。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首次在中国发现混翅鲎化石 板足鲎是生存于古生代的一类重要的节肢动物,是了解古生代生 态环境变迁的重要媒介。日前,南古所王博研究员团队报道了来自华 南地区志留纪早期的混翅鲎一新属新种:秀山恐鲎。这一发现填补了 混翅鲎类在中国,乃至整个冈瓦纳大陆的空白;也是已知最古老的混 翅鲎化石记录,拓展了对此类动物形态多样性和地理分布的认知。相 关成果作为封面论文发表在《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上。 ★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土壤养分管理与污染修复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纳 入首批新序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7 月 19 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布了首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实验室优化整合名单,南京土壤所土壤养分管理与污染修复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为首批纳入新序列管理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 心近年来围绕国家‚藏粮于地‛ 、 ‚净土保卫战‛等重大战略需求,针 对制约农业绿色发展和土壤环保产业的‚卡脖子‛难题,突破了土壤 障碍消减、养分高效利用、土壤污染修复、土壤大数据管理等一批关 键核心技术,研发出多种新型功能肥料、土壤修复材料和设备,形成 了土壤养分管理与污染修复系统解决方案,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 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中科院南京地湖所牵头编制的《太湖生态岛发展规划(2021-2035 年)》正式发布 9 月 29 日,苏州太湖生态岛建设推进大会在太湖西山岛召开, 活动期间南京地湖所牵头编制的《太湖生态岛发展规划(2021-2035 —3— 年)》正式发布。规划围绕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村镇建设、生态经济 发展、生态创新支撑、弘扬江南文化五个方面,部署太湖生态岛建设 发展的各项任务,力争将其建设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生态岛的‚中国 样本‛ 。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光所在望远镜主镜划分及子镜外形加工 方面取得新进展 日前,南京天光所郑奕副研究员团队提出了采用逆向地图投影进 行主镜划分的方法,研究分析了已有和在建光学望远镜及典型射电望 远镜的主镜弯曲度,提出了平面、锥面、圆柱面和 Goldberg 多面体 8 种划分规范和各自对应的曲面范围。团队承担了‚国际三十米望远镜‛ 项目中具有不规则外形和复杂接口子镜的外形加工,并已完成第 63 号子镜的加工,检测结果获项目组高度认可。相关成果于 2021 年 7 月发表在国际知名光学期刊《应用光学》(Applied Optics)上。 ★新华日报连续三个月报道中科院南京天仪公司科研进展 8 月 25 日,在‚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 100 天之际,新 华日报发表《‚中科天仪‛光学系统为‚祝融‛打造火眼金睛》专题 报导,报道天仪公司为火星探测项目做出的贡献。9 月 8 日,新华日 报在《江苏发力前沿、重大科技创新,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专栏 中,报道了天仪公司大型激光雷达系列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经验。10 月 8 日,新华日报在‚共颂祖国好‛国庆特别栏目中,报道了天仪公 司国庆期间仍坚守重大科研项目岗位,争分夺秒调试‚中国巨型太阳 望远镜实验平台‛和‚子午工程二期大气激光雷达‛等的事迹。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在无线电刺激响应型神经支架研究中取得进展 苏州纳米所程国胜研究员团队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发导电神经 支架材料,用以模拟复杂的体内微环境,从而构建神经干细胞的生长 微环境。日前,团队利用微纳加工技术,实现了石墨烯支架材料的精 —4— 确可控制备,并对支架维度、拓扑结构、尺寸等因素对干细胞分化行 为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系统性研究成果。相关成果发表在 国际知名跨学科材料学期刊《先进保健材料》(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上。 ★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牵头承担的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先进电 子材料”专项项目通过课题绩效评价 9 月 16 日,按照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综合绩效评价 工作规范》要求,苏州医工所组织专家对牵头承担的科技部重点研发 计划‚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专项‚面向健康照明的光生物机理及应 用研究‛项目进行课题绩效评价。专家组认为各课题均完成了任务书 规定的研究内容及考核指标,一致同意通过课题绩效评价。 ★中科院赣江创新院“含磷羧酸萃取分离钇工艺”中试通过鉴定 7 月 11 日,赣江创新院、长春应化所与虔东稀土集团共同完成 的‚含磷羧酸萃取分离钇工艺‛中试在赣州顺利通过由中国稀土学会 组织、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小卫任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洪杰任副组 长的专家组鉴定。项目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增强对钇的选择性及改善 萃取过程物理现象的分子设计思路,合成和筛选出了新型含磷羧酸萃 取剂 Cextrant322,完成了百公斤级合成中试。这一新型萃取剂具有 合成原料易得、合成过程简单、产物性能稳定、水溶性低、成本较低 等显著优势。 【亮点工作-麒麟区域创新高地】 ★“端边网云”体系完备的“信息高铁”开放实验室初步建立 具有‚端边网云‛完备体系的‚信息高铁‛开放实验室初步建立, 包括数据中心开放实验室、接入网开放实验室、边缘开放实验室、物 端开放实验室等。综合试验场内场的硬件架构完成连接,并实现以‚信 —5— 息高铁‛南京总站为中心,连接北京形成两地跨域联通实验。此外, 综合试验场已与产学研用各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科、未 来网络研究院、东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科 曙光、京东集团等)开展广泛合作。 ★开源软件供应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项目已完成 50 万款开源软件知识图谱的构建,覆盖操作系统、 数据库、人工智能等 10 大主要领域供应链;开展软件供应链风险分 析与评估,推进对 openEuler 操作系统的供应链风险分析及维护;深 度参与 openEuler 和 OpenHarmony 两大操作系统根社区建设;持续推 进‚开源软件供应链点亮计划‛ 。项目已增补纳入《 ‚十四五‛新型基 础设施建设规划》,规划已于 9 月 22 日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9 月 26 日,相关成果在 2021 世界互联网大会开源生态论坛上公开发布。 ★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发与集成验证平台加快建设 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发与集成验证平台麒麟基础园区 建设持续推进;基于平台总体设计方案,完成关键部件膨胀机 3 项核 心组件的政府采购招标工作;针对 2020 年第一批立项的 11 个科研项 目分批次组织评审,换热技术中心全部 8 项项目完成进展/结题评审 工作。 ★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综合试验平台扩展性和兼容性持续提升 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综合试验平台通过持续性积木化演进迭 代,功能更加丰富,扩展性和兼容性不断提升。系统架构由单体演进 为微服务容器化;通信场景部署方面,新增比例尺展示及地图交互式 坐标点选取功能;虚实结合方面,新增物理基站与终端自动接入、硬 件远程控制、虚拟信道与物理信道映射与参数配臵等重要功能;此外, 5G 协议平台已实现协议栈、核心网等功能,可完美支持手机之间、 手机与网页之间进行流畅的音视频业务。 —6— ★“新一代人工智能”博弈智能重大项目子课题落地麒麟 7 月 31 日,科技创新 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博弈智能重大 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北京召开,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项目的 实施方案论证。会议决定,该项目子课题‚决策智能与计算创新平台‛ 将在南京麒麟落地建设,该平台包括决策智能仿真开放平台、决策智 能综合应用测试平台等科研实体。 ★抗疟新药 JL01 进入临床实验批件申报阶段 研发团队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抗疟小分子药物 JL01,具有新靶点、新机制、多时期抗疟活性等特点,已完成全部药 效学实验。结果显示,JL01 能在体内体外高效抑制包括青蒿素抗性 虫株在内的多种疟原虫多个时期地生长,有望为国家疟疾防控提供新 的战略储备。该项目正在麒麟开展二次开发和产业化落地,现已进入 临床实验批件申报阶段。 ★高灵敏臭氧传感材料及低功耗臭氧传感器研发取得进展 节能环保装备领域,高灵敏臭氧传感材料及低功耗臭氧传感器研 发在麒麟取得新进展,在实现臭氧消毒的同时,利用臭氧传感器检测 臭氧泄露,并借助催化剂催化分解残余臭氧以保证环境空气质量。该 技术已在新风消毒机、海关消毒机等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初代产品 已经成型。 【简讯】 1、9 月 7 日,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与紫台联合公开发布‚悟 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首批伽马光子科学数据。空间伽马射线观 测作为人类认识宇宙的重要手段,在宇宙起源、暗物质探测等前沿科 学问题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悟空‛号卫星的三大科学目标 之一。 —7— 2、9 月 17 日,南京土壤所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南京举行 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将面向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经济社会发 展需求,建立体现时代特色、符合时代要求的校所合作新机制。 3、日前,天仪公司研制成功我国最大口径的 φ1.86 米航天级标 准平面镜,该设备为重大光学检测仪器,将在航天相机等高精密光电 装备的研制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4、日前,苏州纳米所王强斌研究员团队首次合成了具有 NIR-IIb 区荧光发射的 Au 掺杂 Ag2Te 量子点,并利用这一材料成功实现了活 体原位、无创监测缺血后肢模型中的血管再生和动脉生成过程,相关 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材料学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 上。 5、7 月 16 日,苏州医工所与东软医疗举行全自动时间分辨能量 转移免疫分析系统项目合作签约仪式。该系统是苏州医工所自主研发 的免疫分析设备,试剂构成和测量过程简单、特异性好、反应干扰成 分少,具有准确度高、稳定性好、成本低、通量高等优势。 6、7 月 27 日,江西省稀土清洁生产重点实验室在赣江创新院揭 牌。实验室于 2020 年 11 月获批建设,以稀土资源的绿色生产和高值 化利用为核心,重点围绕智慧探矿与绿色采选、稀土高效分离与产品 高值化、资源再生利用与生态循环三个方向开展研究,建设覆盖稀土 绿色采选冶的专业性研发平台。 发送:院机关相关厅局、分院系统各研究所 抄报: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南京市科学技术局、南京市委创新委员会 办公室 责任编辑:陈方圆 沈琛骐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