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陕西中医药大护理学院-第九章 文化与护理.pdf

Burning(燃烧)46 页 4.004 MB下载文档
陕西中医药大护理学院-第九章 文化与护理.pdf陕西中医药大护理学院-第九章 文化与护理.pdf陕西中医药大护理学院-第九章 文化与护理.pdf陕西中医药大护理学院-第九章 文化与护理.pdf陕西中医药大护理学院-第九章 文化与护理.pdf陕西中医药大护理学院-第九章 文化与护理.pdf
当前文档共46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陕西中医药大护理学院-第九章 文化与护理.pdf

第九章 文化与护理 学习目标 §1、解释下列概念:文化、亚文化、文化休克 §2、掌握文化休克的过程及各期的特点 §3、掌握跨文化理论的理论架构;帮助服务对象融 入医院的文化环境的措施 §4、熟悉文化的特征 §5、了解影响文化休克的因素及预防 §6、了解莱宁格跨文化护理理论的主要概念 第一节 文化概述 文 化 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归 结为文化现象。比如: 饮食习惯 表 达 方 式 一、文化(Culture) (一) 文 化 的 概 念 §土地耕耘 和作物培育 §逐渐引申到精神生活 §现引申到泛指一切知识乃至全部社会生活内容 广义的文化: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 品的总和。狭义:精神产品。 公认的定义:在特定群体或社会的生活中形成的、 并为其成员所共有的生存方式的总和,包括价值 观、语言、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风俗习惯、 风尚、生活态度及行为准则,以及相应的物质表 现形式。 一、文化(Culture) 2.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 主流文化:统治阶层和主流社会所倡导的文化。社 会主义文化主流 非主流文化:居于次要地位、起次要作用的文化。 它们是社会文化的阴阳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 不可分割的。 一、文化(Culture) 2.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 非主流文化又包括:亚文化、反文化。 1)亚文化:在主流文化背景下,某一区域或集体所 特有的价值与观念以及生活方式。与主流文化不 冲突,具有自身特色。校园文化、医院文化 2)反文化:与主流文化对立的文化。封建主义腐朽 落后文化 3.多元文化 一、文化(Culture) (二)文化的分类: 最具活力 核心、基本 1.根据文化现象: 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方式文化 2.根据文化特点: 硬文化: 看得见、摸得着 表层结构 软文化: 深层结构 最难改变 心理沉淀 一、文化(Culture) (三)文化的特征 1.普同性 不同民族的意识和行为具有共同的、同一的样式 2.民族性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文化 3.多样性 4.传递性 纵向传递、横向传递 5.继承性 连绵不断,世代相传 6.发展性 稳定是相对的,变化发展是绝对的 7.时代性 8.象征性 文化现象具有了广泛意义 一、文化(Culture) (四)文化的功能 1.记录功能 2.认知功能 3.传递功能 4.教化和塑造功能 5.凝聚功能 6.审美娱乐功能 二、文化休克 (一)文化休克的概念 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文化震撼/文化震惊 是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环境中的人初次到另一种不熟悉的文 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所 产生的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等思想混乱与心理上的精 神紧张综合症。 (二)产生文化休克的原因 1.沟通障碍 2.日常生活规律差异 3.孤独 4.风俗习惯 5.态度和信仰差异 (二)产生文化休克的原因 1.沟通障碍 (二)产生文化休克的原因 2.日常生活活动差异 (二)产生文化休克的原因 3.孤独 (二)产生文化休克的原因 4.风俗习惯 (二)产生文化休克的原因 5.态度和信仰差异 (三)文化休克的分期 1. 蜜月阶段 2. 沮丧阶段 3. 恢复调整阶段 4. 适应阶段 (三)文化休克的分期 情绪高涨 情绪低落 蜜月阶段 主要情绪表现是兴奋,一般持续数星期至半年 沮丧阶段 原有生活方式、习惯与现有的文化不同,出现文 化价值观念的矛盾和冲突;孤独、思念亲人和朋友, 失望、失落、烦恼、焦虑、沮丧。 两种表现: 一种是敌意; 另一种是回避。 最严重、最难过的一期 恢复调整阶段 学习适应新环境的文化模式,寻找应对办法, 重塑自我。 正确面对文化冲突, 开始着手解决问题 适应阶段 完全接受新环境中的文化模式,建立符合新文化环 境要求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 入乡随俗 (四)文化休克的表现 1.焦虑 个体处于一种模糊的不适感中,是植物神 经系统对非特异性或未知的威胁的一种反应。 生理:心率增加、呼吸频率增加、血压升高、失眠、 声音发颤、手颤抖、出汗、尿频、恶心和呕吐; 情感:爱发脾气; 认知:心神不定、思想不能集中 (四)文化休克的表现 2.恐惧 指个体处于一种被证实的、有明确来源的 惧怕感中。 躲避、注意力和控制力缺陷。 (四)文化休克的表现 3.绝望 指个体主观认为个人没有选择或选择有限, 以至不能发挥自己的力量。 表现为各种淡漠,不愿理睬别人,被动参加活动 或根本不参与活动。 (五)影响文化休克的因素 1. 个人的健康状况 2. 年龄 3. 教育程度 4. 以往应对生活改变的经历 5. 文化的差异程度 6. 新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 7. 家庭社会支持系统 (六)文化休克的预防 1. 培养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 2. 提前熟悉新环境中的文化模式 3. 主动接触新环境中的文化模式 4. 接纳或容忍新文化环境 5. 寻找支持系统 第三节 跨文化护理理论 莱宁格的跨文化护理理论 莱宁格(Madeleine Leininger): 跨文化护理学(transcultural nursing ) 的奠基者 1950年 –获比尼迪克学院生物学理学学士学位 1954年—获华盛顿凯斯林克大学精神卫生护理硕士学位 1965年—获华盛顿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 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 “跨文化护理理论” 一、跨文化护理理论基本内容 (一)基本概念 1.文化:是指不同个体、群体或机构通过学习到 的、共有的、时代延续下来的价值观、信念与信 仰、规范及生活方式的总称。指导这一特定人群 的思考、决策和行动方式。 2.照护:改善个体或群体的生存状态、健康状况 以及生活方式有关的帮助性、支持性、促能行现 象、行为与行动。 一、跨文化护理理论基本内容 (一)基本概念 2.照护: 普通照护:存在于普通的日常生活中,技能可以 通过模仿、学习而得到。 专业照护:通过大学、学院或临床机构传授和规 范学习获得,包括专业的照护知识和实践技能。 文化照护:符合护理对象的文化、被接受和认可 的价值观、信念和定势的表达方式,帮助、支持 护理对象维持健康、改善生活方式或面对残疾与 死亡。 一、跨文化护理理论基本内容 (一)基本概念 3.跨文化护理:是指通过文化环境和文化来影响 服务对象的心理,使其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以利于疾病康复。 4.多元文化护理:护理人员按照不同护理对象的 世界观、价值观、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的等采取 不同的护理方式,满足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的健康 需要的护理服务。 一、跨文化护理理论基本内容 (二)基本观点 拓展护理的文化内涵,使护理理论和护理实践的 观念、计划以及日常活动均以文化为基础,为个 体、家庭和群体的健康提供与文化相应的护理照 护。 以文化为基础的护理照护是有效促进和维持健康 以及从疾病和残疾中康复的关键因素,护理的本 质是文化照护;为护理对象提供符合个人独特需 要的护理照护。 (三)日出护理模式——理论的核心部分 模式分为四级: 第一级:世界观、社会结构层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级:服务对象层 第三级:健康照护系统层 第四级:文化照顾决策和行动层 第一级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三)日出护理模式——理论的核心部分 第一层:世界观、文化与社会结构层 1.世界观: 2.社会结构:为某特定文化的构成因素,包括技 术、宗教与哲学、亲缘与社会关系、价值观、生 活方式、政治与法律、经济、教育等。 这些因素是形成具有文化意义的关怀价值观、关 怀信念以及关怀实践的基础,可以影响关怀的方 式与表达并进而影响个体或群体的健康。 (三)日出护理模式——理论的核心部分 第二层:服务对象层 提供了健康系统内的护理服务对象,包括个人、 家庭和社会机构等方面的知识,如健康状况以及 对照顾含义与表达方式的理解与期望。 (三)日出护理模式——理论的核心部分 第三层:健康照护系统层 一般系统:民间健康系统 专业健康系统:医生和其他健康保健人员组成 护理关怀系统:护理专业人员的支持、帮助和教育 (三)日出护理模式——理论的核心部分 第四层:文化照护决策与行动层 文化照护保存/维持 文化照护调整/协商 文化照护再定型/重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