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大气中微子及中微子振荡的发现.pdf

じò ぴé今生最爱7 页 1.883 MB下载文档
大气中微子及中微子振荡的发现.pdf大气中微子及中微子振荡的发现.pdf大气中微子及中微子振荡的发现.pdf大气中微子及中微子振荡的发现.pdf大气中微子及中微子振荡的发现.pdf大气中微子及中微子振荡的发现.pdf
当前文档共7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大气中微子及中微子振荡的发现.pdf

中微子研究与进展 大气中微子及中微子振荡的发现 王 为 (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510275) 未 来 的 粒 子 物 理 学 史 上 会 提 到:1998 年 和 说起:超级神冈中微子实验大气物理组的梶田教授代 2015 年 在 中 微 子 物 理 的 发 展 和 粒 子 物 理 标 准 模 型 表超级神冈合作组在 1998 年在日本的高山(Takayama) (Standard Model)的完善上是非常值得纪念的两个 举行的世界中微子大会(Neutrino’98)上宣布了图 1 年份——1998 年,超级神冈中微子探测实验(Super- 所示的结果。在这篇短文中,让我们一起从头来理解 Kamioka Neutrino Detection Experiment, 简 称 Super- 和了解图 1 所表达信息的来龙去脉以及其深远的物理 Kamiokande,也简称 Super-K)的物理学家们在大气 意义。 中微子数据中发现了大气中微子振荡毋庸置疑的直接 超级神冈中微子探测实验 Super-Kamiokande 的前 证据;2015 年,Super-K 这个意义深远的发现让日本 身是 KamiokaNDE,也就是神冈核子衰变实验(Kamioka 东京大学的梶田隆章(T. Kajita)教授同 SNO 实验的 Nucleon Decay Experiment)。KamiokaNDE 探 测 器 前发言人加拿大皇后大学的麦克唐纳(A. McDonald) 的示意图见图 2,它是个以纯水为介质的切伦科夫 教授一起获得了 2015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本 探测器,内壁布满了检测光子的光电倍增管,有效 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中微子振荡的发现的喜讯之 探测质量接近 1000 吨;Super-K 探测器的示意图见 后不久,由于中微子物理领域在自 1998 年以来的十 图 3,它的设计同样是以纯水为介质的切伦科夫探 几年中的巨大突破,6 个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微子实验 测器,内壁同样也布满了直径为 20 英吋的光电倍增 合作组及其发言人又同时获得了 2015 年度的科学大 管,但是它的有效探测质量为 2.5 万吨,远远超出了 奖“基础物理突破奖” (Breakthrough Prize in Fundamental Physics)。这 6 个国际实验合作组及其突出贡献人 包括:Super-K 合作组及为其做出突 出贡献的梶田隆章教授和铃木洋一 郎(Y. Suzuki) 教 授,SNO 实 验 合 作组及为其做出突出贡献的麦克唐 纳 教 授,KamLAND 实 验 合 作 组 及 为其做出突出贡献的铃木厚人(A. Suzuki)教授,大亚湾反应堆中微 子实验合作组及为其做出突出贡献 的王贻芳教授和陆锦标教授、K2K 和 T2K 合作组及为其做出突出贡献 的西川公一郎(K. Nishikawa)教授。 应该说,让这些中微子科学家们此 cos(zenith angle) 图1 cos(zenith angle) Super-K 在 1998 年 世 界 中 微 子 大 会 上 展 示 的 数 据 ——电 子 型 中 微 子 事 例 观 测 与 预 测 符 合 良 好, 但 是 向 上 的 缪 子 型 中 微 子 事 例 则 少 了 大 约 50%。Super-K 的 次获得这些荣誉和奖励的物理突破 观 测 以 毋 庸 置 疑 的 数 据 说 明 了 中 微 子 在 振 荡, 而 且 混 合 角 接 近 最 大 混 合。 中 微 子 上 要从 1998 年大气中微子振荡的发现 下事例的对称性质见图 7 15 27 卷第 6 期 ( 总 162 期 ) 中微子研究与进展 KamiokaNDE,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积累足够的中微 子信号,这对于研究反应概率极小的中微子至关重 要。追述这段历史,我们意识到 Super-K 中微子探测 实验的前身原本是个探测核子(这里指质子)衰变的 KamiokaNDE 实验,而不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中微子。 那么 Super-K 实验是怎样从它前身的质子衰变实验转 向以中微子为主要研究目标的呢?我们知道,质子衰 变是很多大统一理论导出的一个必然现象,同时也是 宇宙中物质与反物质不对称所必需的重子数不守恒这 个条件的一个必然要求,KamiokaNDE 就是为了这个 意义深远的目的于 1983 年在东京大学小柴昌俊(M. Koshiba)教授的领导下在日本岐阜县神冈镇的一个废 弃矿井中建成的。超级神冈实验和它的前身神冈实验 都是建在神冈观测站深地实验室中的水切伦科夫探测 图2 神冈实验 KamiokaNDE 的探测器模型,橙色为光电 倍增管。探测器分为光学独立的内外两层以便能够区分带电的 器,利用带电粒子在介质中超过光速时会发出切伦科 粒子是来自探测器之外还是产生在探测器内部 夫辐射光的特性来探测在它内部发生的粒子反应。图 4 给出了切伦科夫光环产生的示 意图。将探测器建在地下是为了 降低地表大量宇宙射线造成的本 底信号,提高实验的灵敏度。在 科学史上,自然很爱同科学家们 开玩笑——他们获得的发现往往 不同于初衷,KamiokaNDE 的成 功只是再一次向探索自然真理的 科学家们证明了这个科学史上比 比 皆 是 的 意 想 不 到。1987 年, 原本是为了探测质子衰变的神 冈实验为人类首次探测到了来 自太阳系之外的中微子——超新 星 1987A 的 中 微 子, 这 个 大 发 现直接导致了小柴昌俊教授获得 了 2002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但是这仍然不是神冈实验完全不 同于其初衷的成功故事的全部。 由于能量适合的大气中微子在神 冈探测器中造成的中微子事例是 图3 超 级 神 冈 实 验(Super-Kamiokande) 示 意 图。 探 测 器 同 神 冈 一 样 分 为 光 学 独 立 的 内 外 两 部 分, 内 部 的 光 电 倍 增 管 数 目 超 过 了 1 万 1 千 个, 光 阴 极 的 覆 盖 率 达 到 了 它所探索的质子衰变信号的重要 ~40%,具有良好的缪子电子事例的分辨能力和事例方向重建能力——这是 1998 年发现大 本底,物理学家们需要深入详 气中微子振荡的关键因素 现代物理知识 16 中微子研究与进展 细了解大气中微子信号的特征。在研究的过程中,科 个“大气中微子异常”引起了领域内极大的兴趣和争 学家们发现,理论计算的缪中微子与电子中微子比例 论,但是由于实验数据的限制和不同实验结果间存在 与一些实验观测严重不符。图 5 给出了大气中微子产 不一致,没有结论。回顾历史,我们现在知道就是这 生的示意图和不同实验的缪中微子与电子中微子相对 个大气中微子的异常在一群执着的科学家的追索下演 比例的观测值与预测值的对比(我们后面会详细介绍 变成了 1998 年的中微子振荡的巨大发现,给中微子 这个比值的物理意义)。在 Super-K 实验之前的一些 物理进而是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 实验,包括 KamiokaNDE 实验,由于探测器本身的局 变化;也就是这个“异常”使得 KamiokNDE 的升级 限,对大气中微子实验数据没有一致的结论,只能说 版实验 Super-Kamiokande 中同样的三个尾字母“nde” 是观测到了一个可能存在的“大气中微子异常”。这 不 再 代 表“Nucleon Decay Experiment”, 而 变 成 了 “Neutrino Detection Experiment”。这个选择也许是 Super-K 的科学家们在冥冥中已经预感到了即将到来 的中微子革命。 为了讲述并理解余下的故事,现在有必要让我们 来一起看看大气中微子的特征并进一步理解升级后的 世界最大水切伦科夫探测器超级神冈如何分辨不同的 中微子事例。 大气中微子由主要成分为质子的宇宙射线打在大 图4 带电粒子在透明介质中超过介质中的光速时产生的切伦 科夫辐射光的示意图。红色的径迹为带电粒子的轨迹,蓝色的线条 气中的原子核上产生的末态强子衰变得来,可以用以 下的三个主要反应来表示它的产生过程: 给出了切伦科夫辐射的方向和起始位置,紫色的光环即为切伦科夫 光在粒子运行前方的平面上投射而成的。在神冈和超级神冈探测器 中光环的形状由于桶壁的形状会有不同的表现 , 其中 N 和 N' 表示大气中受质子轰击前后的原子核。 我们忽略了三个公式中的初末态粒子的电荷和生成的 中微子的正反性质。此外,我们也忽略了除了 π 强子 之外其他强子的贡献,这些细节并不影响我们后续的 讨论。整个过程可以由图 6 的左图示意。从上述的级 联反应公式可以看出,如果级联反应被严格遵守,大 气中微子中缪中微子同电子中微子的比例基本为 2。 同时,由于相对论的时钟延长效应,如果缪子的速度 接近光速,那么它有可能在抵达中微子探测器之前来 不及衰变,那么最后一个级联反应就不会发生,从而 在高能量区造成缪子型中微子多于电子型中微子的现 大 气中微 子实 验 数 据缪 中 微子 与 电子 中微 子理论 与 象。大气中微子中缪中微子和电子中微子的相对份额 实验的双比值对比。如果中微子没有发生变化,理论与实验的 能够相对精确地通过计算和模拟获得,图 6 的右图是 图5 这 个 缪 中 微 子 电 子 中 微 子 比 例 应 该 相 符。 但 是 KamiokaNDE 和部分 IMB-3 的数据表明这个比例实验只是理论的一半上下。 这说明一部分中微子发生了原有理论中预想不到的变化:要么 Honda、Bartol 和 Fluka 等几个不同的工作组所做的计 算。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地球磁场的影响,虽然宇宙射 线在进入地球的磁场之前是各向同性的,但是低能的 缪中微子数减少了;要么电子中微子数增加了 17 27 卷第 6 期 ( 总 162 期 ) 中微子研究与进展 射线由于受磁场影响较大,大气中微子束流并不完全 Super-K 探测器不仅仅是具有了比 KamiokaNDE 是各向同性的,尤其是低能的中微子。但是高能区受 探 测 器 更 大 的 探 测 质 量, 同 时, 它 的 各 项 指 标 也 地磁场影响小,基本还是保持原本的各向同性,造成 使 得 它 能 够 分 辨 电 子 型 和 缪 子 型 的 中 微 子 事 例。 了高能中微子束流上下对称的现象,见图 7。需要着 作为基本粒子家族成员的中微子在发生反应产生 重指出的是,由于中微子反应发生的概率极小,整个 相 应 的 带 电 轻 子 的 时 候 会 保 持 原 来 的 轻 子 味: 电 地球对于大气中微子来说几乎是透明的,它们在产生 子中微子产生电子而缪中微子产生缪子。我们知道 后几乎都毫无阻碍地入射到了 Super-K 探测器,带着 缪子比电子要重 200 多倍,在介质中几乎沿直线传 它们在产生时的原本特征。 播;而电子较轻,在介质中径迹变向较大。因此, 它们产生的切伦科夫光环非常不同:缪子由于径迹 Flux ratio 10 9 8 7 6 较直,它的切伦科夫光环有清晰的边界而电子的则 Honda flux Bartol flux Fluka flux 5 相对模糊。图 8 显示了两种光环的不同特征,图 9、 图 10 则是两个真实的 Super-K 大气中微子候选事 4 例。正是升级后的探测器所具有的探测质量和粒子 3 识 别 这 样 的 有 力 武 器 使 得 Super-K 在 建 成 后 的 两 年 多 的 时 间 里 就 积 累 了 足 够 的 大 气 中 微 子 数 据, 2 vμ+vμ/ve+ve - 10-1 1 - 以图 1 中毋庸置疑的证据证明了大气中微子振荡 102 10 质量。 Ev (GeV) 图6 的 存 在, 进 而 说 明 了 中 微 子 具 有 微 小 但 是 非 零 的 大 气 中 微 子 产 生 的 示 意 图( 波 士 顿 大 学 Edward T. Kearns 教授提供)和缪中微子同电子中微子的比例。从产生原 理看,缪中微子与电子中微子比例接近 2,是个能够准确预测 的物理量。在低能区这个比例基本为 2,随着能量的提高由于 Integrated neutrino flux (m-2sec-1sr-1) 相对论效应造成更少的缪子有机会衰变而逐渐变大 700 200 600 175 30 25 150 500 125 20 vμ+vμ 图8 - 400 vμ+vμ vμ+vμ - 15 100 - 电子型和缪子型中微子事例切伦科夫辐射的不同特 征。缪子的轨迹直而电子的轨迹多变 300 75 200 50 ve+ve - 100 0.3-0.5 GeV 5 0 0.9-1.5 GeV 1 0 -1 Super-K 的发现要求中微子具有质量,这同原来 ve+ve 25 0 -1 图7 10 - 0 cosΘ 一直非常完美的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对中微子质量 ve+ve - 为零的预测不同,使得人类第一次跳出标准模型之 3.0-5.0 GeV 1 0 -1 0 1 中 微 子 束 流 基 本 上 下 对 称( 这 里 的 极 角 为 中 微 子 传 播方向与指北的地轴的交角)。在低能区由于地磁场的影响, 上下对称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如果中微子没有发生任 外,发现了新的物理。中微子振荡的发现开创了粒 子物理研究的一个新时代。我们现在意识到中微子 的三个味道本征态由三个质量本征态混合而成,反 之亦然。取决于中微子是否是它自身的反粒子,即 何变化,探测器内探测到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中微子数目 中微子是否为 Majorana 粒子,混合矩阵可由三个混 应该几乎相等 合角和一或三(若为 Majorana 粒子)个 CP 相位描述, 现代物理知识 18 中微子研究与进展 三味中微子振荡公式相对复杂,但是由于三个中微子 质量本征态形成的两个质量平方差相差较大,中微子 振荡概率在多数情形下可由两味道的振荡公式很好地 描述: Pν →ν =sin2 2θ sin2 α 。 β Δm2 L , 4E 其中 θ 为混合角,Δm2 为两个质量本征态的质量平方 差,E 为中微子的能量,L 为中微子 传播的距离。 Super-K 划 时 代 的 发 现 很 快 就 被利用人工产生的缪子型中微子束 的 长 基 线 中 微 子 实 验 K2K(KEK to Kamioka,KEK 为 日 本 高 能 物 理 研 究 所 的 缩 写,K2K 实 验 的 中 微 子 束 流由 KEK 的加速器产生)所验证。 同 时, 其 他 早 期 和 同 时 代 的 不 够 精 准的其他实验的大气中微子数据也 获 得 了 一 致 的 结 果。K2K 实 验 之 后, 后 续 的 升 级 实 验 T2K(Tokai to Kamioka,Tokai 即 东 海, 是 KEK 在 东京北部的东海村设立一个新的加速 图9 Super-K 探测器中的一个电子中微子候选事例。由于电子轨迹多变, 因此在介质中形成模糊的切伦科夫光环 器设施 J-PARC 所在地)和建在美国 的长基线实验 MINOS(Main Injector Neutrino Oscillation Search)又进一步 验证了 Super-K 实验的结果。MINOS 探测器也具有探测大气中微子的能 力, 并 且 通 过 同 束 流 中 微 子 数 据 的 联合分析提高了 MINOS 实验结果的 精 度。Super-K 之 后, 建在 南极的 以 观测宇宙中超高能量中微子事例为 目标的天体物理实验 IceCube 也通过 增加其光学探测模块的密度建成了 DeepCore 实 验。DeepCore 的 结 果 也 验证的 Super-K 实验大气中微子结果。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 Super-K 在大气 中微子数据中发现中微子振荡的信号 之 后,SNO、KamLAND、MINOS、 图 10 Super-K 探 测 器 中 的 一 个 缪 中 微 子 候 选 事 例。 由 于 缪 子 远 重 于 电 子,在介质中径迹比较直,因此它能够形成清晰的切伦科夫光环边界 19 T2K 以 及 大 亚 湾、RENO 和 Double Chooz 等利用太阳中微子、加速器中 27 卷第 6 期 ( 总 162 期 ) 中微子研究与进展 及 CPT 对称性 破坏等新物理方 面,大气中微子都曾经甚至仍然 保持着最好的实验结果。通过大 气中微子的能量及其穿越地球内 特定密度区的组合,中微子物理 学家们在近年提出了利用大气中 微子的物质效应解决中微子质 量 排 序 问 题 的 构 想, 以 位 于 印 度 的 INO(India-based Neutrino Observatory) 和 南 极 的 PINGU (Precision IceCube Next Generation Upgrade) 这 两 个 实 验 为 代 表。 INO 实验是一个以铁板作为靶、 以 RPC(Resistive Plate Chamber) 为探测中微子反应末态粒子的传 感器并加有磁场的一个地下大气 INFORGAPHIC: PRATHAP RAVISHANKAR 中微子探测装置(图 11)。一个 有趣的历史故事是大气中微子的 图 11 印度的 INO(India-based Neutrino Observatory)地下中微子实验观测站示 意图。实验的核心是带有磁场的 Iron Calorimeter(铁量能器)这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分 辨正反中微子的探测器 首次探测是在印度的考拉金矿场 的地下实验室里于 1965 年完成 的。 可 惜 的 是 考 拉 矿 场 于 1990 微子以及反应堆中微子的实验一起已经比较全面地 年左右关闭了,实验也因此终止。INO 实验的探测器 测出了除中微子混合矩阵中狄拉克 CP 相位之外的 由于加有磁场,它将能够区分正负粒子,因此能够很 三个混合角。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于 θ23,θ12,θ13, 大程度上区分正反大气中微子,这将能够给研究带来 Δm 21 和 |Δm 32| 的值都有了相当程度的认识,但是我 一个额外的观测量,提高实验的灵敏度。PINGU,如 们对于中微子是否为 Majorana 粒子,θ23 是否精确等 它的名字的来历解释的那样,是当前建在南极的天体 2 2 2 于 45 度,Δm 32 的符号,也就是所谓的中微子质量 物理实验 IceCube 实验的一个更为密集光学模块的升 排序问题,以及中微子混合矩阵中的狄拉克 CP 相位 级实验(图 12)。IceCube 以及建在其内的 DeepCore 仍然没有答案。 和 PINGU 都是利用南极的冰层作为探测媒质,利用 大气中微子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发现中微子振荡 中微子反应末态带电粒子在冰内的切伦科夫光来探测 的历史机遇,它也是人类已知的中微子源中能量分 中微子。INO 和 PINGU 之外,创造了历史并开创了 布最宽(由几十 MeV 到十几 TeV)、基线跨越最大 一个新时代的 Super-K 实验也有一个升级计划:建造 (由几十千米到穿越地球的上万千米)、经历的介质 一个更大的水切伦科夫探测器 Hyper-Kamiokande(简 多变(由空气到地核的高于 10 g/cm3 的密度)的一个 称 Hyper-K 或 HK)。HK 将具有 1 百万吨的探测质量, 自然中微子源,它的这些性质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研 在探测大气中微子、探索核子衰变和超新星中微子等 究超出标准模型之外新物理信号的机会。在惰性中微 物理目标之外,它同时还是一个更强的中微子束流长 子寻找、中微子非标准相互作用、中微子衰变、中微 基线实验的远端探测器。 子退相干效应、变质量中微子、寻找狭义相对论破坏 现代物理知识 中微子振荡这个撼动了几乎完美的粒子物理标准 20 中微子研究与进展 现确实是偶然得来的,但是这 不等同于碰运气。我们都知道 另外一句名言:“机会往往青 睐那些有准备的人”。没有神 冈及同代实验把质子衰变的本 底事例大气中微子的研究推到 那时人类认知的极限,科学家 们无法幸运地“偶然”观测到 同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超新星 1987A 的 中 微 子, 也 不 可 能 发 现大气中微子的异常;没有一 群固执的中微子物理学家们为 解决那“异常”去执着地追求 更可靠的实验装置、更多更精 确的中微子事例并用在此基础 上改进的物理分析去推进人类 对自然和宇宙的认知极限,发 现中微子振荡也无从谈起。科 学,需要踏踏实实且持之以恒 的努力。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我们可以看到在未来的中微子 研究中利用大气中微子的实验 图 12 通 过 增 加 光 学 传 感 器 DOM 的 密 度,IceCube/DeepCore 实 验 计 划 进 一 步 压 低探测能量的下限,建设 PINGU 实验,以便探测到不同中微子质量排序造成的大气中 微子在地球内部的物质效应的不同信号,进而测量中微子质量排序 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研究方 式,它独特的性质与其他实验 手段形成了良好的互补,为人 模型的伟大科学发现是在研究理解质子衰变的大气中 类探索基础物理规律提供了一把宝贵的钥匙。我们期 微子本底事例过程中获得的,印证了那句古老谚语: 待大气中微子的研究能够帮助人类进一步推进认知前 “一人的垃圾是他人的宝藏”。很多伟大的科学发 沿,同时我们也时刻准备获得新的意想不到。 事们设计出能够利用糖生产鸦片类 虽然目前使用该技术尚无法 药物蒂巴因(thebaine)和氢可酮 进行大规模生产,但是却证明了酵 (hydrocodone) 的 酵 母 菌。 研 究 母菌可以像生产啤酒一样生产鸦片 酵母中提取鸦片类药物 工作结合了酶和生物工程,以及菌 类药物。未来可以在确保安全合法 在不久的将来,鸦片类药物 株优化技术。蒂巴因需要活跃于植 的情况下生产必需的药物,并且避 可以完全由酵母菌生物合成。斯 物、哺乳类动物、细菌和酵母菌自 免因种植罂粟而引发的法律问题。 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 身中的 21 种酶,而氢可酮需要 23 (高凌云编译自 2015 年 9 月 斯 莫 克(Christina Smolke) 和 同 种酶才能合成。 21 25 日《欧洲核子中心快报》) 27 卷第 6 期 ( 总 162 期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