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55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信息应用服务系统建设项目.pdf

Alien、外星人3 页 156.417 KB下载文档
55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信息应用服务系统建设项目.pdf55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信息应用服务系统建设项目.pdf55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信息应用服务系统建设项目.pdf
当前文档共3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55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信息应用服务系统建设项目.pdf

2020-J-55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信息应用服务系统建设项目 项目背景: 近年来地下水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天然地下 水赋存状态,引发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生 产生活安全、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主要问题,制约了我国社会经 济的快速稳定发展。2015 年,由自然资源部与水利部联合申报 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正式批复,通过 3 年时间在全国共建设 20469 个监测站点,以全国 16 个主要平原和盆地为主要监控区, 建立较完整的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站网,实现地下水动态的实时监 控,监测控制面积 350 万 km2。工程建成后,所有地下水监测站 点均通过一体化地下水自动监测仪实现地下水水位、水温自动采 集、实时传输化监测。 为保障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顺畅运行,建立一个完整的集地下水 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和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地下水 监测网络体系,通过信息应用服务系统建设实现地下水位、水温 自动监测传输、统一数据标准、满足数据信息共享等需求,基于 云计算、物联网、GIS 等技术手段,建立信息化平台及业务子系 统,对数据实现全面在线化管理、综合分析、模拟计算及成果共 享发布。满足地下水监测工程业务联动的工作需求,实现部委间 水位水温数据的实时共享和水质数据的年度共享。 资金来源: 财政性资金 建设概况: 系统实现了对全国地下水自动化监测井管理,多家设备自动化接 收与解译,数据校核管理、分析、应用及共享,每年为国家各级 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一套覆盖全国的高精度地下水监测数据。 一、实现了地下水监测数据的接收、存储和查询 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构建了一套满足多家设备厂商不同数 据传输协议接入,全国 10171 个自动化监测站点同时发送接收数 据,并应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满足业务分析应 用,建立分布式非关系型数据库满足大量动态监测数据的快速检 索与查询。 二、实现地下水监测、采集、运维与管理体系的桌面化管理 通过数据接收与设备管理子系统、监测井与数据管理子系统和移 动客户端之间的业务联动,设备厂商实现监测井的维护信息上报, 各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业务人员通过客户端对监测井与设备 运维、水位校测、水质采样等现场信息实时上报,监测中心以及 总站信息管理人员通过信息系统远端监控与支撑,共同完成对地 下水监测站点的在线管理。 三、实现了地下水监测数据的主要专业分析功能 地下水监测信息应用服务系统实现了监测数据接收、管理、分析、 展示、共享与发布等 6 大类近 70 项功能。为监测数据分析及应 用提供了数据统计分析、水位动态分析、均衡计算、水质分析评 价、水化学分析、水化学模拟、数值模拟计算等 20 余项专业分 析工具。 四、实现国家-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的地下水监测业务联动 地下水监测信息应用服务系统实现了对监测数据统一接收,省级 监测机构通过信息系统对设备管理、数据质量检查、数据校核整 编、分析与评价,再通过系统自动化将数据分发到 31 个省级总 站,构成完整的数据环路,国家-省级地下水监测工作通过系统 实现联动。 五、建成 31 个省级信息节点和覆盖全国的地质环境监测专网环 境 国家地下水监测中心与 31 个省级机构建立 20M 专线网络与互联 网 VPN 加密链路,实现覆盖全国的星状网络体系, 不仅用于地下水监测数据之间的传输,还可用于支撑地质灾害、 矿山等地质环境业务数据的传输。 六、实现面向部际间、地质云用户以及社会公众的数据服务共享 体系 通过建设网络设施与数据同步交换服务实现与水利部地下水动 态监测数据实时交换共享,并接入地质云作为地质业务网的一个 地下水专业系统,为地质云及 4000 个相关用户提供数据服务, 通过政务外网和微信公众号,为各级政府以及公众提供数据与成 果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