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资讯》2019年第20期(总第284期).pdf
高教资讯 2019 年第 20 期(总第 284 期) 出版日期:2019 年 10 月 30 日 主管: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本 期 要 目 《 高 等 教 育 法 》 实 施 情 况 报 告 ……………1 数 字 化 智 能 化 时 代 的 产 教 融 合 平 台 战 略 …2 行 业 课 程 的 理 论 逻 辑 与 建 设 路 径 …………3 教 育 部 公 布 “ 双 高 计 划 ” 名 单 ………………4 主办:济南大学高教研究院 今年 6-9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 明,人才培养的层次类型不合理,与国家经济 查组,首次开展对高等教育法的执法检查,形 社会发展需求结合不紧密。缺乏普通本科高校 成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实 转为应用型大学的典型示范引领。高校面向国 施情况报告。该报告分为“基本情况”“实施 家重大战略和地方需求的高质量成果不多,能 成效” “主要问题” “监督建议”四部分。总体 有效转化的更少。经济社会发展最为需要的应 上讲,高等教育法 用型、复合型、技 基本得到有效实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高 等 教 育 法 》 术技能型人才十 施,推动了高等教 分紧缺。人工智 育事业科学发展, 能、大数据等战略 实施情况的报告 在 20 年时间内高 性新兴产业专业 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再向普及化 人才培养不足,全科医生、幼儿教师、家庭护 迈进。但是,法律实施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 理等民生急需专业人才相对匮乏。 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不尽合理。高校同质 1.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仍需加强。有 化现象依然突出。中西部地区国家高水平大学 些高校基层党建存在逐级弱化现象。有的高校 和重点学科数量较少,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 党委管方向、谋大事、做决策能力不足。高校 老工业基地、民族地区高校发展相对滞后。 “三全育人”格局还未完全形成。一些高校思 6.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教师数量与高 政课教师配备缺口近 30%。 校办学规模、人才培养需求不匹配,生师比偏 2.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不够巩固。部分高校 高。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学术大师和学科带头 聚焦人才培养的意识不强,立德树人缺乏有效 人数量不足。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不 衡量标准。过于重视外部评价,主要精力和资 高。西部和东北地区高层次人才流失严重。 源放在学校排名、论文数量、项目申报等显示 7.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还需加大力度。科学 度较高的工作上,对长远发展谋划不够。少数 选才和公平公正依然面临挑战。考试招生制度 高校缺乏人才培养的有效举措,主要领导精 改革的整体性和协同性有待增强,中学生综合 力、教师教学精力、学生学习精力、资源投入 素质评价标准不统一,中学操作难,高校使用 仍不到位。有的高校专业培养目标缺乏指向 难。高职分类招考改革有待完善。 性,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成才和优质教育 8.“放管服”改革尚未完全落地。政府的 需求。产学研合作育人还存在体制机制障碍。 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有待加强,对高校的检查评 3.高校科研创新存在短板。高校在实施创 估多、规范引导少、服务保障不足。高等教育 新驱动发展战略中主动作为不够,科技创新特 分类评价体系尚未健全。 别是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水 9.投入不平衡问题突出。中央部属高校及 平总体不高。在基础科学研究和前沿重大问题 “双一流”建设高校获取资源明显占优。社会 研究上有高原、缺高峰。需进一步完善高校基 资金投入高等教育的力度 础研究的稳定支持和竞争性支持相协调机制。 不大,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 4.服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还不够强。 机制还未形成。(摘自中国 一些高校办学定位不科学,学科专业特色不鲜 人大网,2019-10-21 发布) 2 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校在各自跑道上发展,但显然这次评 近期,国家发改 委、教育部等印发《国 家 产 教 融合建 设试点 实施方案》,提出“城 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改革 路径,“打造产教融合重大平台载体”。产教 融合天然的跨界性决定了产教融合的平台化 发展。《方案》的发布,能够有效统筹城市承 载平台、行业聚合平台与企业主体平台的互联 互通。 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产教融合平台,就 是要成为以人为核心的跨界创新资源要素吸 附场,发挥广大高校在创新人才流通中的重要 枢纽作用,将各参与主体之间的竞争关系转化 为互利共赢的共生关系,建立基于数据分析的 供需服务对接机制。平台战略为产教融合改革 注入了裂变级能量。 1.多维赋能:打造虚实相融的平台结构。 实体平台围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创新开发 关键环节,联合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定位分析、 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实训实践、就业输 出等。虚拟平台既依托实体平台,又要打破实 体平台的约束,围绕重大攻关任务开展跨区 域、跨学科、跨组织的 高校协作,构筑投资于 2019 年第 20 期 2019 年 10 月 30 日出版 高教资讯 人的强大创新生态。 2.因需而智:建设 数字化、智能化核心 引擎。产教融合平台 要推动校企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和中 央共享中心,促进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感 知互联、数据共享,促进业务数据化,数据业 务化,打造双向集成、闭环反馈的数据中台, 提升决策的系统度、精准度与及时性。 3.国际标准:形成高质量供应链生态。产 教融合平台要用统一标准保障质量,用标准语 言搭建面向世界的公共话语体系,在课程、机 制、认证、评价等方面全要素参考引入国际一 流标准,并依据本土产业环境、政策环境、文 化环境等进行改造升级。 4.价值共享:形成平台自我演化机制格局。 要坚持人才为本,以人才开发为主线,以平台 为载体衔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现代普通教 育体系,探索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 通衔接。要坚持分类定位,促进各学校、学科、 专业精准定位,特色发展,加快人力资源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要坚持需求导向,将技术进步 和消费升级需求全方位融入供给,提升供需匹 配精准度。 (摘自 2019-10-11 《光明日报》,作者:陈锋) 北大清华复旦厦大承担“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教育部已正式批复同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四所高校承担的“国家 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项目可研报告。集成电路产业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 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也是工业经济的命脉产业,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 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集成电路产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和资本 密集的高科技产业,对人才的依赖尤为突出。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三位一体,高校 和企业共同参与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核心任务是服务产业。 此次获批的四所高校,清华和北大覆盖环渤海地区,依托在集成电路器件方向的研究基础, 与中芯北方、华大九天、兆易创新、北方集成电路技术创新中心、北大方正集团等北京地区集 成电路重点企业合作建设,面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相关高校和企业,以需求为导向,以实训 平台建设带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复旦覆盖长三角地区,深入研发新一代节点集成电路共性技 术,涵盖芯片设计等,在产教融合攻克关键技术的实际过程中培养我国集成电路的领军人才和 产业急需、创新能力强的工程型、技能型人才,获得可进行产业转移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 要突破。厦大辐射珠三角、海峡两岸及东南沿海地区,将引进台湾地区先进的集成电路人才培 养方案和优质的师资,建设集教育、培训、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区域共享型制造工艺类协同育人 实践平台、芯片设计和公共测试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摘自电子信息产业网,2019-06-25 发布) 高教资讯 电话:0531-82765782 E-mail:gjzx@ujn.edu.cn 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3 一、行业课程的逻辑依据 规律,整合形成课程内容;另一方面,实施教 行业课程是行业学院课程改革的产物。行 学时,以案例特定的技术产品指标为问题导 业学院以培养满足业界岗位能力需要、服务于 向,设置各种业界情景,指导学习者以工程师 新经济产业发展需求的一流应用型本科人才 视角体验和看待工程问题、以职业经理的眼光 为目标,人才特色兼顾学术性和行业性,其培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多次“试错与改错” 养过程强调行业等利益相关方的深度参与。传 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而在具体实践基础上归纳 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校企合作往往缺乏长期保 相关专业知识和科学规律,从而实现知识学习 障与规划,缺 向能力培养 乏将行业、高 的转向。如 行 业课程 的 理 论逻辑与 建 设路 径 校、企业的教 此,行业案例 育资源整合的平台化思维,未实现真正的产教 就转换为“学习型项目”。将若干“学习型项 融合。行业学院构建的机制则遵循“工业价值 目”依据行业能力构成的前承后序进行有机排 链逻辑”,使传统课程设置“转向”产品全生 列与整合,就构成了高质量行业课程。 命周期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流程;所建立的校企 三、行业课程建设的重点 行业课程建设过程中,需关注以下几个方 管理融通、资源融通和文化融通,使高校与业 界的教育性资源有效整合成为可能,这恰恰是 面工作:第一,行业课程目标要对接专业培养 行业课程建设的基础与保障。行业课程围绕行 目标和毕业要求。第二,行业课程应贯穿人才 业能力的构成,以知识应用为出发点和落脚 培养全链条,形成层次递进的课程群。可参考 点,实现与岗位需求、行业标准、生产过程对 CDIO(构思、设计、制造、运行)课程体 接,并突出学生实践性主体地位,注重知识在 系进阶式培养。第三,课程建设由企业专家和 高校教师共同实施。企业专家提供涵盖复杂工 实践活动中内化形成能力。 程问题的技术产品案例,高校教师结合课程目 二、行业课程建设的路径 课程的学习过程如同科学研究,基于“可 标对这些材料进行课程化处理。第四,按“知 检验性假说”,通过不断“实验性试错与改错”, 识性+行业性”原则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序 让学习者逐渐建构自身知识系统,因此,行业 化。第五,形成“双模块”行业课程教学方案。 课程必须具备这些课程要素。为此,行业课程 建立产教融合教研室或课程工作室,由业界导 建设需要对典型岗位任务进行“逆向分解,正 师和高校教师共同梳理出适合校院学习的“理 向实施”的课程化过程。一方面,通过逻辑分 论模块”和适合企业学习的“实践模块”,形 析将业界技术产品(服务)由工业技术链体系 成层次、进度、深度上的有机融合、相互衔接 向学科体系进行逆向解构,演绎推理出其蕴涵 与紧密印证的行业课程教学机制。(摘自2019 的知识及其学科归属(包括学科交叉的内容), 年第4期《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作者:冀宏 王 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布局和学习者认知 继元 张根华) 10 月 25 日,教育部、财政部公示了中国特色高水 教育部“双高计划” 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拟建设 单位名单。坚持扶优扶强,质量为先,以点带面,兼顾区域和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根据省级、 学校、专业三个层面的基本条件实施遴选,突出机会公平和过程公平。从省份布局看,公示的 197 所拟建单位覆盖了 29 个省份。从专业布局看,申报的 389 个专业群覆盖了 18 个高职专业 大类,布点最多的五个专业大类分别是装备制造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电子信息大类、财经商 贸大类、农林牧渔大类。从产业布局看,服务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群有 113 个,面向现 代服务业的 112 个,面向先进制造业的 100 个,面向现代农业的 32 个,其他 32 个。 “双高计 划”全面实施项目绩效管理。 (摘自教育部网站,2019-10-25 发布)(注:山东省共有 15 所高 职院校入选首批建设名单) 4 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2019 年第 20 期 2019 年 10 月 30 日出版 高教资讯 教育部等: 《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实施方案》 10 月 17 日,教育部发布《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该《实施方案》,到 2022 年,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一半, 建设 100 家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 100 个国家级企业实践基地,选派一大 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访学,建成 360 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实 施方案》还要求,改革创新两项基本制度。一是以双师素质为导向改革新教师准入制度。2020 年起,除“双师型”职业技术师范专业毕业生外,基本不再从未具备 3 年以上行业企业工作经 历的应届毕业生中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或相应职业技能等级人 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二是以双师素质为核心深化教师考核评价改革。要破除“五唯”顽 疾,将师德师风、工匠精神、技术技能和教育教学实绩作为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建立师德考 核负面清单制度,严格执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摘自教育部网站,2019-10-17 发布) 泰晤士高等教育: 《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高等教育发展特别报告》 10 月 17 日,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了《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高等教育发展特别报告》。该报 告通过数据,描述了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从 1949 年雏形初现,至今已成为国际研究中心的发展 历程。20 世纪 50 年代,通过建立高度专业化的院校开始增强国家实力。70 年代,中国恢复高 考制度,以确保有才华的学生能通过高考走向成功,实现人生理想。80 年代,大学开始对外开 放,大学生能够从国际经验和研究生教育中获益。90 年代,诞生了“211 工程” 和“985 工程 ”, 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功。21 世纪 10 年代,中国启动“双一流”项目,首次强调卓越教学,将确 保中国大学继续向前发展。同时,报告也强调了在全球政治紧张局势加剧以及扩大大学教育的 渴望下,中国在保持这种上升趋势时所面临的挑战。(摘自中国教育在线,2019-10-17 发布) 科技部等 20 部门:《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 日前,科技部、中宣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改委、教育部等 20 个部门 联合发布《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规则》明确了科研失信的七种行为,如 抄袭、剽窃、侵占他人研究成果或项目申请书;编造研究过程,伪造、篡改研究数据、图表、 结论、检测报告或用户使用报告;买卖、代写论文或项目申请书,等等。由科技部和社科院分 别负责统筹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科研诚信案件的调查处理工作。《规则》指出,调查 应包括行政调查和学术评议。《规则》还提出了科研诚信案件的 10 种处理措施。(摘自科技 部网站,2019-10-09 发布) 最 新 Nature 指 数 : 中 科 院 全 球 第 1 最近,Nature 指数公布了 2018 年 7 月 1 日到 2019 年 6 月 30 日的大学/机构排名。在全球 大学/机构综合排名中,中国科学院位居榜首,其次是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及北京大学。南京 大学首次蝉联中国高校学术排名第一,另外有 19 大学/机构进入全球前 100 名。在全球生命科 学领域排名中,美国占有了绝大部分优势,前 10 名占有 6 席;中国生命科学领域排名,中国 科学院位居第一,之后就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摘自里瑟琦科教 观察微信公众号,2019-10-06 发布) 编辑部人员:王希普 刘里立 责 任 编 辑:刘里立 邵雪 武航 电话:(0531)82765782 网址:http://ihe.uj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