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倾斜实景建模技术在多领域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研究.pdf
倾斜实景建模技术在多领域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倾斜摄影测量可以快速构建坐标准确、纹理精细的实景三维模 型,可在智慧城市、智慧工程的建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项目 对倾斜建模数据采集处理、平台研发、工程应用全流程关键技术进行 了全面研究,极大提升了三维建模效率和质量,自主研发的开源三维 GIS 平台实现了不同类型三维模型的集成应用,极大拓展了实景三维 在多类型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范围和场景。本项目完成的主要科技内容 如下: (1)倾斜建模数据采集处理关键技术和算法革新,提升了建模效率 以及模型质量:①无人机影像预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软件研发;②实 现了 OSGB 倾斜三维模型的悬浮物自动删除;③倾斜三维与 Lidar 点 云联合测图研究,包括点云建模和成图关键技术研究与软件研发。 (2)开源三维 GIS 平台开发,将倾斜三维模型与国土空间规划、不 动产管理、工程建设管理等多种业务结合,具有完善的数据处理、发 布、集成、展示、分析、应用开源解决方案。平台基于开源 Cesium 引擎,所有代码自主可控,支持倾斜三维、点云、BIM 模型、Geojson、 KML、WMS、WMTS、矢量、影像等不同服务与类型的多源数据。 (3)开创了实景三维辅助规划、设计新方法。①通过自主研发的三 维 GIS 平台实现规划模型与实景三维的融合,应用于方案比选、方案 优化、方案展示等;②通过插件转换实景三维格式,可将实景三维导 入到 Civil 3D 等设计软件中,辅助规划设计。 (4)在大比例尺测图、地灾防治、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管理、 “美 丽县城”建设、国土空间规划、辅助设计、扶贫安置、数字城市、智 慧工地等领域深化了实景三维的应用,提升了工程项目的效率和可靠 性,增加了实景三维产品的附加值。 本项目的科技成果的应用工程实、范围广、场景新、程度深,取得了 良好的推广应用,在滇中饮水小鱼坝进场道路危岩体监测、巫家坝中 央公园勘察设计、泸西县国土空间规划、泸西县农村房地一体、镇康 县数字城市建设、昌都扶贫安置、金平县“美丽县城”建设、建元高 速智慧工地等典型工程项目中获得了具体应用。 经统计,在本成果应用的三年时间中,累计直接经济效益约 4509.85 万元,具有巨大的市场和经济社会效益的前景。本项目的科技成果已 申请发明专利 6 项(2 项已授权、4 项公示)、9 项软件著作权(授权 8 项)、发表 4 篇论文(2 篇中文核心)。经第三方科技评价,项目研 究成果总体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1、立项背景 近年来,实景三维在各行各业尤其是数字城市的建设中逐步展示出其 高空间精度、高分辨率、真纹理的优势。在未来近十年中,我国将逐 步实现三维城市数字化,将形成千亿级的城市三维建模产业规模,因 此,研究三维场景建模技术及应用有着极强的产业化需求和实际意义。 但是,当前倾斜三维建模生产及应用方面还存在着如下问题: (1)倾斜三维模型的生产虽然整体自动化程度高、流程已较为成熟, 但是在影像预处理及模型后处理上还存在着人工干涉较多的情况。 (2)部分主流软件(比如 Autodesk 下的 Civil3D 三维设计软件)对 倾斜三维格式支持不足,制约了其在工程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相较于 传统的地形图,倾斜三维模型能够更好的辅助道路、桥梁等工程项目 的设计,但是 Civil3D 并不支持 OSGB、OBJ 等倾斜三维格式的导入。 (3)倾斜三维作为智慧城市、智慧工程和其他应用的空间定位和载 体,和具体业务结合的还不够广泛和深入,导致倾斜三维的应用场景 较为单一,在多种应用中处于“只能看、不能用”的层次。 为了拓宽倾斜三维模型应用范围,让倾斜建模技术能够真正辅助“数 字城市” 、 “智慧工程”等多项战略性业务的推进,经过公司专家组讨 论,决定对“倾斜实景建模技术在多领域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研究”立 项。旨在通过研究倾斜三维生产及应用的诸多关键技术,通过算法研 究、平台开发等方式,结合公司开展的各项战略业务,推广实景三维 模型的应用场景。 2、科技含量 2.1 总体思路 为了提升倾斜三维建模的效率和质量,拓宽倾斜三维模型的应用场景, 本项目对倾斜建模数据采集处理、平台研发、工程应用全流程关键技 术进行了全面研究。研究了倾斜建模影像预处理及模型后处理关键技 术和算法,研发了开源三维 GIS 平台实现了不同类型三维模型的集成 应用,极大拓展了实景三维在多类型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范围和场景。 2.2 技术方案与创新成果 一、倾斜建模数据采集处理关键技术和算法革新 (1)无人机预处理关键技术研发以及软件开发。①高海拔地区无人 机影像冗余自动识别与剔除。根据测区高程模型及无人机飞行姿态 POS 数据,自动计算出测区所有像片重叠度。根据指定的重叠度阈值, 对影像进行智能分析,在尽可能多的剔除冗余影像的同时,保证剔除 像片后相邻像片间重叠度大于规范要求。②无人机影像像控点自动布 设。针对人工布设像控存在的不规范、效率低、易出错等问题,研究 了像控自动布设算法。只需用户输入像控密度和旁向间隔等参数,即 可自动构建出像控分布网。刺点影像的自动匹配算法以摄影测量共线 方程为基础,自动计算地物点和像点之间的匹配关系,并依据筛选算 法挑选出最合适的刺点照片和匹配位置,并自动标注可选测量范围。 (2)OSGB 倾斜模型的悬浮物自动批量删除。利用 OSG 库解析并获得 几何信息、纹理信息以及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三角面片的连通 性判断实现对悬浮物的自动识别,从而实现 OSGB 模型中悬浮物的自 动批量删除功能;识别出的悬浮物准确且不存在遗漏,避免人工剔除 时误删和漏删的缺点;自动化程度高,整个过程中无需人工干预;整 个三维模型场景视为一个整体进行处理,考虑了瓦片间的邻接关系, 能够保证最终结果模型的完整性。 (3)倾斜三维与 Lidar 点云联合测图,包括点云建模和成图关键技 术研究与软件研发。①研究了实景三维模型与 Lidar 点云联合制图、 建模新工艺。②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布料滤波(CSF)点云分类算法,实 现点云地面点和非地面点的分类。改进之处在于 CSF 算法使用之前采 用其它滤波算法组合初步处理。③提出了一种点云漏洞修补方法。相 比于对比常规方式,生成的 DTM 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精细化程度更 高. 二、开源三维 GIS 平台开发 平台基于开源 Cesium 和 WEBGL 技术自主开发,采用前后端分离开发 的方式,后端部分由 Spring 框架搭建,通过连接数据库和数据服务, 为前端提供请求响应、服务接口、数据库管理和项目相关功能的支持。 将倾斜三维模型与国土空间规划、不动产管理、工程建设管理等多种 业务结合,支持倾斜三维、点云、BIM 模型、Geojson、KML、WMS、 WMTS、矢量、影像等不同服务与类型的多源数据,具有完善的数据处 理、发布、集成、展示、分析、应用开源解决方案。 (1)国土空间规划平台。平台提供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的三维可视 化、多源数据整合、量测分析、规划监测评估等服务,主要实现了如 下功能: ①数据集成、量测、定位、查询统计,将各种自然、社会和经济要素 的专题数据与三维数据叠加显示; ②三维空间分析,比如视域分析、控高分析等; ③辅助详细规划,多源数据叠加显示,模型种植等; ④方案评估,基于三维分析功能,实现模拟、计算、预估规划方案; ⑤规划审批、用途管制。规划管控系统一方面结合三区三线控制线成 果进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供科学、可落地的用途管制决策;另一 方面面向项目实施提供用地合规性审查与台账统计。 (2)三维不动产管理平台。把实景三维引入不动产权籍管理,把倾 斜摄影三维测量成果和已有的二维地籍、房产、权利人等数据成果集 成到三维 GIS 中,实现了“人、房、地关联”,在不动产登记办理时 无需到实地确认位置,即可现场完成落宗工作,极大便利了不动产统 一登记业务的办理。 (3)工程建设管理平台。基于“GIS+BIM+业务”的理念,结合信息 化平台,从设计、施工、运维阶段的深化应用服务于基础设施工程全 生命周期,实现了: ①实景三维模型、BIM 模型、全景影像、视频数据的集成; ②全面管控费用、质量、进度、安全、设计变更、农名工实名制、征 地移民等; ③工程建设管理无缝融入隧洞监控量测、桥梁结构监测、质量检测、 视频施工可视化,基于 BIM 的进度模拟、计量支付和 BIM 咨询深化应 用功能; ④基于实景三维、BIM、工程数据的大屏显示系统; 三、开创实景三维辅助规划、设计新方法 (1)通过自主研发的三维 GIS 平台实现规划模型与实景三维的融合, 应用于方案比选、方案优化、方案展示等。将规划模型经过比例缩放、 位置平移和旋转后,放置于实景三维场景中,比较不同方案对城市景 观、对周围建筑的影响,同时配合方案上报数据包中的属性数据、指 标数据进行综合对比评价分析,以直观的方式评估各个方案的优点。 (2)通过插件转换实景三维格式,导入到 Civil 3D 等设计软件中, 辅助规划设计。为了将实景三维导入至 Civil 3D,需要对倾斜实景 三维模型的格式进行转换,将.osgb 文件拆分为表达结构信息的.qxsy 文件以及表达纹理信息的.jpg 文件。并生成索引文件,通过插件将 模型导入 Civil 3D。 2.3 实施效果 本项目的科技成果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在滇中饮水小鱼坝进场道 路危岩体监测、巫家坝中央公园勘察设计、泸西县国土空间规划、泸 西县农村房地一体、镇康县数字城市建设、昌都扶贫安置、金平县“美 丽县城”建设、建元高速智慧工地等典型工程项目中获得了具体应用。 本项目在推广应用上有如下特点: (1)技术难度高。本项目在数据处理、平台研发、应用方面攻克了 多项关键技术,提供了全流程的倾斜三维数据处理与应用方案。 (2)可推广性强。自主研发的平台均基于开源库,所有代码自主可 控。针对于不同的工程业务场景,只需要作部分功能更改就可轻易移 植,平台通用性好;平台基于前后端分离开发模式,后端整体基于 MVC 设计模式,采用松耦合的开发方式和面向切面的编程来构建三维 平台后端程序,平台可扩展性强; (3)应用场景新。很多实景三维的应用场景为国内首创。 (4)应用领域广。本项目的成果在多个不同的工程领域均获得了深 入应用,通过引入实景三维模型和传统的工程业务相结合,提升了工 程项目的可靠性和附加值。 3、创新点 (1)倾斜实景建模关键技术和算法革新,解决了影像预处理和模型 后处理人工工作量大、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提升了建模效率及模型 质量,具体包含以下技术创新: ①无人机预处理关键技术创新。提出了两项关键算法(见附件:发明 专利 1、2),并研发了无人机影像预处理软件(见附件:软件著作权 1),实现了高海拔地区无人机冗余影像自动剔除、非量测相机畸变纠 正、像控点自动布设等功能。 ②OSGB 倾斜模型的悬浮物自动批量删除。提出一种自动批量删除的 算法(见附件:发明专利 4),并研发了悬浮物自动删除软件(见附 件:软件著作权 2),整个过程中无需人工干预,自动化程度高,解 决目前倾斜摄影三维模型建模中 OSGB 格式的悬浮物需要手动修补存 在的费时费力的问题。 ③Lidar 点云数据处理、倾斜三维与 Lidar 点云联合测图关键技术创 新(见附件:发明专利 5、6,软件著作权 6,7)。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布 料滤波(CSF)点云分类算法,实现点云地面点和非地面点的分类。改 进之处在于 CSF 算法使用之前采用其它滤波算法组合初步处理,对比 常规方式,不需人工剔除和设置复杂参数,自动完成点云初分类;提 出了一种点云漏洞修补方法,能够有效修补点云漏洞。 (2)实现了不动产、自然资源、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从二维到三维的 转变(见附件:发明专利 3,软件著作权 3、4、5,论文 1)。基于 Cesium 和 WEBGL 技术研发了开源 GIS 平台, 将倾斜三维模型与国土空间规划、 不动产管理、工程建设管理等多种业务结合,支持倾斜三维、点云、 BIM 模型、Geojson、KML、WMS、WMTS、矢量、影像等不同服务与类 型的多源数据,具有完善的数据处理、发布、集成、展示、分析、应 用开源解决方案。平台采用前后端分离开发的方式,所有代码自主可 控,平台通用性好、可扩展性强,使得实景三维的工程领域应用的广 度和深度得以拓展。 (3)开创了实景三维辅助规划设计新方法。借助于自主研发的平台 (见附件:软件著作权 8),实现了规划模型与实景三维的融合,并 进行方案优化、比选、展示;通过插件转换实景三维格式,可将实景 三维导入到 Civil 3D 等设计软件中,辅助规划设计。 (4)具体实践了实景三维模型在大比例尺测图、地灾防治、农村“房 地一体” 、不动产管理、 “美丽县城”建设、国土空间规划、数字城市、 智慧工地等多各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应用工程实、场景新、范围广、 程度深。其中,实景三维模型在“美丽县城”各阶段的应用在国内属 于首创。 (见附件:应用证明 1 至 9,论文 2 至 4) 4、保密方面 以下部分由于相关专利还未受理、相关论文还未发表,应属于保密内 容,具体包含以下方面: (1)实景三维辅助规划设计新方法的实现方式及应用; (2)实景三维在本文所涉及的所有工程项目领域的具体应用方式。 5、国内外比较 本项目成果总体科技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见附件:科学技术成果 评价报告,以及其他相关发明专利) ,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影像预处理与模型后处理成果填补了国内研究的空白。 无人机进行倾斜航飞是当前的主流方式,但对于无人机影像预处理环 节存在的一些问题却未有专门的解决方案,市面上亦缺乏解决相关问 题的无人机影像预处理软件。本项目研发的无人机影像预处理软件实 现的冗余影像剔除、像控自动布设功能均为国内首创,弥补了相关领 域的空白。 针对倾斜三维模型的后处理,国内应用得最多的软件是 dp-modeler, 但是 dp-modeler 针对于树木、石头等悬浮物的处理是采取人工选择 并删除的方式,工作量相对较大。本项目提出并实现的 OSGB 悬浮物 自动删除软件,可以自动识别并删除悬浮物,此功能在国内其他倾斜 三维模型后处理软件中均不包含。 (2)Lidar 点云模型修补与点云分类效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点云的初分类改进了布料滤波(CSF)算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相较于 国内其他软件对于功能目前有以下优势:(1) 多线程自动解算;(2) ISPR 实验结果得出 CSF 算法平均总误差为 4.58%;(3) 对比常规方式, 不需人工剔除和设置复杂参数,自动完成点云初分类; 本项目 DTM 和 等高线自动生成相比于对比常规方式,精细化程度更高,经过测试, 约 1700 万点云,采用单个线程,耗时 118 秒。 (3)在辅助规划设计领域,通过插件将实景三维模型导入 Civil3D 属于国内首创成果。 (4)通过开源 GIS 平台的研发,将实景三维和工程业务具体结合, 使得本项目在应用新颖度、广度、深度上处于国内领先位置,其中实 景三维模型在“美丽县城”各阶段的应用在国内属于首创。" "一、 应用情况 (1)实景三维模型及大比例地形图生产。本项目成果应用后共计生 产了 1101.4km2 的实景三维模型,成地形测图面积 401.3 km2,成果 的应用使得实景三维模型生产效率提升了 20%。在地形图生产方面, 相较于传统测绘方式,在能够提供相同产品的同时,还可以提供多样 化的产品(实景三维模型、DSM、TDOM 等) ,提高产品附加值。 (见附 件:论文 2) (2)在地灾防治领域,已应用于红石岩堰塞体裂缝监测项目以及中 引水小鱼坝进场公路边坡危岩体监测项目。通过高清实景三维模型, 可以排查诸如危岩体等类型的其他危险源。在分辨率达到 1 厘米以上 的高清三维模型上,地质工程师可以便利的进行地质解译,从而进行 各类风险性评估。 (见附件:论文 3、4,应用证明 1) (3)在辅助规划与设计领域,通过将实景三维模型用过插件导入到 三维设计平台的方式,已成功应用于滦平抽水蓄能电站勘察设计、巫 家坝中央公园勘察设计等多个设计项目;通过自主研发的国土空间规 划平台,已经成功应用于泸西县、金平县、镇康县国土空间规划等项 目之中。 (见附件:应用证明 2、3) (4)在不动产测绘和不动产管理领域,开发了三维不动产管理平台, 已成功应用于泸西农村“房地一体”、昆明市五华区三维不动产管理 等多个项目;(见附件:应用证明 4) (5)在云南省“美丽县城”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实景三维模型和规 划设计模型的结合,已成功应用于“美丽县城”建设的规划、设计、 施工、评比等各个环节之中,已成功应用于泸西县、金平县、镇康县 等地的“美丽县城”建设工作之中。 (见附件:应用证明 5、6) (6)以实景三维和开源 GIS 平台为核心,挂接相关扶贫信息数据, 可实现安置区域可视化管理,已成功应用于昌都市扶贫安置业务中, 提高了扶贫工作的智能化、决策科学化水平。 (见附件:应用证明 7) (7)利用实景三维模型作为基础场景,通过系统中集成视频、全景 影像以及其他传感器设备,利用大屏系统实现现场状况快速响应和管 理,已成功应用于建元高速公路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镇康县数字城 市等项目中。(见附件:应用证明 8、9) 二、应用前景 本项目的应用,攻克了多项倾斜实景建模关键技术,拓宽了倾斜建模 的应用范围,具有较大的行业影响力和先进性。本项目在工程应用上 有“实” 、“广” 、“新” 、“深”四大优势: (1)项目的应用能够实在的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升了工 程项目的可靠性和附加值。 (2)项目的应用易于推广。自主研发的平台均基于开源库,所有代 码自主可控。针对于不同的工程业务场景,只需要作部分功能更改就 可轻易移植,平台通用性好;平台基于前后端分离开发模式,后端整 体基于 MVC(Model View Controller)设计模式,结合项目业务流 程,采用松耦合的开发方式和面向切面的编程来构建三维平台后端程 序。平台可扩展性强。 (3)项目应用场景新。很多实景三维的应用场景为国内首创。比如 实景三维模型在“美丽县城”建设的各阶段的应用属于国内首次应用。 (4)项目研究和应用的程度深入,倾斜三维生产应用技术环节全流 程覆盖,实现了实景三维模型和业务的深度结合。项目跨领域应用于 了多个工程项目,在多个场景中实现了实景三维模型和传统的工程业 务相结合;本项目在数据处理、平台研发、应用方面攻克了多项技术, 提供了全流程的倾斜三维数据处理与应用方案。 综上所述,本项目在已有工程案例的成功应用,以及本项目成果应用 “实”、 “广”、 “新”、 “深”的四大优势,可以预见本项目具有良好的 应用前景。" "(1)成果应用于地灾防治领域,提高了地灾普查准确 性、灾后受损评估精确性,起到了辅助国家的应急保障的作用。 (2)成果应用于农村房地一体,从数据源上保障了农民产权精确、 可追溯,避免了产权纠纷;利用三维不动产管理平台可更加方便的进 行不动产管理工作,增加了政府的便民服务水平。 (3)在“美丽县城” 、数字城市等诸多领域的实际工程应用,为未来 智慧城市的建设起到的示范性作用。" "本项目通过研究倾斜实景 建模关键技术与研发三维地理信息平台,提升了三维建模效率,实现 了不同类型三维模型的集成应用,并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业务极大拓 展了实景三维的应用范围和场景。本项目的应用将实景三维模型的生 产 效 率 提 升 了 约 20% ; 借 助 于 自 主 开 发 的 平 台 , 可 以 将 3dmax,sketchup 等主流建模软件制作的规划模型与实景三维的融合; 通过插件转换实景三维格式,可将实景三维导入到 Civil 3D 等设计 软件中,辅助规划设计。 本项目的科技成果在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推广应用,在地灾防治领域, 完成了红石岩堰塞体裂缝监测等项目、滇中引水小鱼坝进场公路危岩 体排查;在大比例尺测图领域已完成了广州南岗河、河北滦平等多已 累计完成约 401.3 平方公里的 1:500 地形图测绘;实景三维模型以 及自主研发的三维地理信息平台亦在五华区、泸西县、镇康县等地的 农村“房地一体” 、不动产管理、 “美丽县城”建设、国土空间规划、 数字城市的各类业务上获得了具体应用。本成果应用累计直接经济效 益 4509.85 万元,申请发明专利 6 项(2 项已授权、4 项公示) 、授权 9 项软件著作权、发表 4 篇论文,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项目研究内容全面、深入,研究目标明确、方法正确、技术路线清晰。 经查新,该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果具有较好的推广和 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