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山地所——我在团队中的位置展板.pdf
主题讨论活动 所领导班子主题研讨 11月8日,山地所领导班子召开“我在团队中的位置” 主题讨论会.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并讨论如何在十九 大精神的指引下,班子成员明确在团队中的位置,齐心 协力抢抓机遇带领研究所创新发展。 罗晓梅 明确团队中的位置,要从2个层面进行分析:1.研究所层面;2.班子内部层面。从研究所层面来说,有5点。(1)作为研究所 的领头羊,要引领研究所的发展方向,所以必须在思想上达成共识;(2)作为领导,要勇于担当,还要善于决策;(3)要 顾全大局。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一定要从整个研究所的发展角度去思考,去决策;(4)要善于谋划。站位要高,多思考。管要 有道,理要有序。善于用人,会出主意,要具有前瞻性;(5)要勤政务实,根据职责分工,不仅要做好主管的工作,还要做 好协管的工作。善于总结,及时发现和弥补工作中不足之处。从班子内部层面来说,要进一步做好党政配合。(1)围绕所长 的任期目标,党委要保证所长负责制的落实,配合所长抓发展,抓研究所的改革,抓管理,要让研究所行政管理有权威且高 效;(2)班子组成较为年青化。班子建设首先要支持所长工作。大的事情上讲原则,小的事情上讲风格。不越位要补位。对 待副职,要多帮助,多担当,多为他们的成长考虑;(3)党建工作要抓好。重大问题上要统一思想,做好思想同步,做好 “八管”。参与研究所“三重一大”的决策,抓好群团工作。支持纪委,进一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保障作用,担负起院党组赋 予的职责。 文安邦 崔鹏 从研究所层面而言,院里对研究所的考核目标是清晰的,任务书也是很明确的。在做好任务书各方面 的考核指标外,争取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从班子层面而言:(1)以“中科院研究所综合管理条例”为 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2)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谋划需求导向的发展规划,聚焦科技服务社会主 战场,对标山地所阶段发展目标;(3)作为所长,首先要讲规矩。无论从干部任命、职称晋升,还是 岗位设定等方面都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4)认真贯彻落实“三重一大”的决策机制和“一岗双责”; (5)改革过程中,要把握全局、大局。从全所的角度出发,带领全所职工一起努力促进研究所创新发 展;(6)提高研究所的治理能力,把纪律,把制度挺在前面;(7)要把主管、分管方面的工作做实, 岗位职责落实清楚。另外希望班子成员应该经常交流沟通,相互指出不足。共同谋划山地所的发展, 把山地所的事业做大做强。 我作为一名科研人员,一方面要发挥自己多年从事泥石流区 域研究工作经验积累的优势,对年轻科研人员做好传帮带, 另一方面不被经验所束缚,虚心学习年轻同志的长处,保持 强烈创新意识的闯劲,在工作中尽力开拓,为山地所的发展 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山地灾害·谢洪 蔡长江 要把自己分管领域做好。研究生教育、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地理、土壤学科排名靠前。下一步会继续加强 岩土工程学科的发展。在所级平台建设方面,下一步会从人员结构、设备购置等方面进行改进。野外台站管理模式也会 进行调整,使之更高效地运作。国际合作方面会主要围绕一带一路、中巴地球科学联合研究中心建设等重点工作开展。 在文所长的领导下,进一步推进山地所的建设与发展。 科研成果是创新和合作的结合体!在科研 团队中,每个党员都应该认识到,先不管 大家能出怎样的成果,也不妒忌别人或者 别的团队能出多少成果,首先应该在自己 所在的团队中发挥协作精神,大家要拧成 一股绳。同时,在服务团队中不断增强个 人竞争力,才能实现团队目标和个人目标, 达到双赢的局面。 ——山地环境·唐家良 科研工作,从来不是一项“独狼行动”。渴望尽早结束 国外的学习,回归到属于自己的家一样的团队中去,一 来继续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团队提供数据支撑,同 时通过与团队成员的交流学习,来强化自己的专业。和 自己的团队一起,为国家的科研事业奋斗终生! ——山地灾害·张建强 到滑坡室13年来,在推动学科建设方面 做了很多努力,无论争取国家及院重大 课题基金、成果产出还是SCI发表、专 利申请等方面都有了质的提升。作为学 术带头人,今后要进一步思考滑坡学科 方向的发展及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山地 所滑坡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山地灾害·何思明 长期以来我以横向课题为主,做了很多成果转化的 工作。我们所将成立防灾减灾创新研究院是一个很 好的契机,大家在进入另一个更高的平台时,更需 要团队的合作精神,期待能在新的科研舞台上尽快 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角色和方向,特别是在清洁小 流域和生态系统恢复重建领域有所建树。 ——山地环境·王海明 作为外事秘书,我在团队中的位置就是为实验 室同事的工作提供辅助和支撑,让他们的工作 开展更顺利。如果把实验室比喻为一部大机器, 那我就相当于这部机器的润滑剂,虽然毫不起 眼,但是在机器的正常运行、减少损耗和保护 机器的重要零部件方面起不可或缺的作用。 ——山地灾害·谭荣志 做一个自带润滑剂和磁力的 螺丝钉,而不是一个独立的 零部件。与自己所在的团队 同呼吸共命运,独木不成林, 美人之美,才能美美与共, 团队好,个人才能好。 ——研究生部·姚彩云 要本着“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宗旨,减少 行政干预,创新工作模 式,在制度范围内尽量 为科研人员办事增便利。 ——科技处·刘琴 x 在支撑服务岗位上,坚 定服务至上,认真负责 实验检测,耐心指导学 生,为特色所的建设添 砖加瓦。 ——支撑·吕娟 后勤就是绿叶,去衬托科 研这朵红花,让它越来越 壮大,越来越鲜艳。 ——支撑·陈显斌 只有以“工匠精神” 为“靶心”,精准服 务,才能不断提升业 务水平。 ——支撑·王伟 数字山地支部 机关支部 在课题组这个小团队,因为年龄结构 和性别原因,我起着承上启下、协调 沟通的作用。除了一线科研工作以外, 我还承担了台站的平台能力建设任务, 尽管这份工作繁琐耗时并且不算个人 绩效,但是,当工作收到上级部门肯 定,当团队能在更高更优质的平台上 工作,我体会到了荣誉感和价值感。 所以不管我们处于哪种角色,只要我 们不忘初心,正确定位自己在团队中 的位置,时刻牢记团队目标和使命, 砥砺奋进,终能实现团队发展和个人 发展的共赢。 ——山区发展·徐佩 作为一名财务人员,我深刻体 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财务 的所有流程环环相扣,一个环 节出错,后续所有环节也会出 错,从而导致严重错误。为了 更好地为大家提供服务,我们 专门组建了财务报账QQ群, 将最新的报销制度、流程及时 上传,增加与报销人的沟通与 交通,更好地实现“放管服”。 ——计财处·刘静 环境支部 只有价值观一致的团队才会有默契;才能 共同面对风雨,不离不弃。作为山地所这 个大家庭的一份子,我感谢各位领导的支 持与各位同事的帮助。作为一名研究生导 师,我鼓励大家勇敢尝试新方法,不怕跌 倒。善于总结,疏通瓶颈。作为一名科研 工作者,我追求更加高效的工作方式,不 断改进完善。未来的日子里,砥砺奋进! ——数字山地·范建荣 灾害支部 我目前所开展的科研工作主要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减灾需求,重点关注“一带一路”经济廊道灾 害及其危害、气候变化条件下自然灾害活动特征、灾害风险及其防范、重大工程减灾等科学问题。 面对众多的科学问题,创新合作机制,广泛联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减灾科技人员和灾害风险管 理人员,发挥不同国家和地区科学家的创新思维与智慧,协同攻关,在灾害理论、减灾技术和风险 管理机制方面取得突破,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沿线国家减灾及可持续发展。我们所致力于 为“增强我国防御山地灾害能力、保障山区生态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 撑,“除害兴利、减灾为民”就是我们的使命,我们要解决山区面临实际问题的技术与方案,在全 面实现小康和百年目标中做出科技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依此主题理解就是我该干什么,怎么干,找准位置是根本。岗位有设定,职责也明确,成效靠自己。放之 自身,在班子中是副手位置,所长任期目标和党委领导是首要,此乃核心;维护班子团结统一是责任,此 乃大局。对于分管部门和分管工作,转而成为主导位置。落实监督执纪问责是本分,谓之讲政治;对标院 党组和所务会决策部署是必然,体现始终看齐。俗话讲,有为才有位,拓展一下,有为才能变位,有位更 要有为。 陈晓清 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我作为土壤研究室一名普通的硕 士研究生,我能做的就是好好增 强自己的科研能力,到最需要自 己的实验点去,将汗水和青春挥 洒在科研广阔的平台上,为社会 主义事业奉献自己绵薄的力量。 ——研究生·王正 在科研方面,在青藏高原高 原研究的大团队中,有很多 的前辈值得我们学习并给予 我们很多的指导和帮助,老 一辈科学家激励我们不断前 进。在党支部生活方面,在 支委会的领导下,我们积极 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方针和 政策,本人坚决拥护并贯彻 党的指示和路线,做好科研 工作,提升本研究领域的国 际竞争力,服务于国家生态 安全建设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数字山地·聂勇 支撑支部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和科研工作者, 一直认为,能否平衡好个人定位 与团队使命的关系,是能否有效 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并服务与科研 工作的重要先决条件。保证团队 力量发展壮大,才能为自身发展 赢得更多空间。 ——山区发展·张继飞 在学业中,要以山地人的专业的知识与眼光为 我们国家的山地科学的发展做出不懈努力。在 家庭中,应敬爱父母创造和睦的家庭氛围,家 和国更强。在党组织中,认真学习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积极为党组织献计献策, 不断进取。 ——研究生·肖乾颖 研究生支部 山区发展支部

成都山地所——我在团队中的位置展板.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