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地天体望远镜系统通过项目成果鉴定.pdf
近地天体望远镜系统通过项目成果鉴定 行星研究室,近地天体与太阳系研究团组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望远镜项目自 2006 年 10 月试观测成功以来,随即投 入了实际观测,满足天文需求,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发现了国际临时编号 的新小行星 721 个,其中获得正式编号的 40 个,Apollo 型近地小行星 1 个,木 星族新彗星 1 个;小行星观测量在全球 385 个天文台站中名列第六(2009 年 1 月-10 月) ,定位观测精度名列榜首。同时,还参加了同步轨道空间碎片的国际 联测,搜索到 2666 个高轨空间碎片,拓展了我国高轨空间碎片的探测能力。为 了拓展该望远镜的科学目标,新安装了多色测光系统,为我国 LAMOST 大科学工 程反银心方向的选源观测,获取了一批重要的测光资料。该望远镜在为 LAMOST 建立高精度天体测量标准天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9 年 12 月 26 日,中国科学院在南京主持召开了“近地天体望远镜系统” 项目成果鉴定会,以叶叔华院士为主任、陈 建生院士和严俊台长为副主任的专 家鉴定委员会的鉴定意见认为:紫台口径 1.04 米/1.2 米、焦距 1.80 米施密特 型光学望远镜,在世界上 1 米以上同类望远镜中焦比最快,其改正镜的磨制难度 很大,光学像质优良。自行研发 4K×4K CCD 控制器及制冷系统,性能优良。白 光极限星等为 22.5 等(曝光 40s) 。该望远镜系统建成后三年试观测及验收测试 结果表明,主要性能指标都达到或超过了设计要求,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制 过程中有多个创新点,是我国目前巡天观测领域里探测能力最强、效率最高、性 能最好的望远镜。该望远镜还可以拓展进行其他天文观测工作。

近地天体望远镜系统通过项目成果鉴定.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