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就绪度评价标准及细则.pdf
附件 3 技术就绪度评价标准及细则 技术就绪度(Technology Readiness Level,TRL)评价方法根 据科研项目的研发规律,把发现基本原理到实现产业化应用的研 发过程划分为 9 个标准化等级(详见列表),每个等级制定量化 的评价细则,对科研项目关键技术的成熟程度进行定量评价。 表 1:技术就绪度评价标准(一般) 等级 等级描述 等级评价标准 评价依据 1 发现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清晰,通过研究,证明 基本理论是有效的 核心论文、专著等1-2篇 (部) 2 形成技术方案 提出技术方案,明确应用领域 较完整的技术方案 3 方案通过验证 技术方案的关键技术、功能通过 验证 召开的技术方案论证会及 有关结论 4 形成单元并验证 形成了功能性单元并证明可行 功能性单元检测或运行测 试结果或有关证明 5 形成分系统并验 证 形成了功能性分系统并通过验证 功能性分系统检测或运行 测试结果或有关证明 6 形成原型并验证 形成原型(样品、样机、方法、 工艺、转基因生物新材料、诊疗 方案等)并证明可行 研发原型检测或运行测试 结果或有关证明 7 现实环境的应用 验证 原型在现实环境下验证、改进, 形成真实成品 研发原型的应用证明 8 用户验证认可 成品经用户充分使用,证明可行 成品用户证明 9 得到推广应用 成品形成批量、广泛应用 批量服务、销售、纳税证 据 - 37 - 表2:“一般硬件”技术就绪度评价细则 TRL 1:明确该技术有关的基本原理,形成报告 评价细则 权重 在学术刊物、会议论文、研究报告、专利申请等资料中公布了可作为项目研究基础 的基本原理 50% 明确了基本原理的假设条件、应用范围 50% TRL 2:基于科学原理提出实际应用设想,形成技术方案 评价细则 权重 明确技术的基本要素及构成特性 30% 初步明确技术可实现的主要功能 50% 明确产品预期应用环境 20% TRL 3:关键功能和特性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试验或仿真完成了原理性验证 评价细则 权重 形成完善的实施方案,有明确的目标和指标要求 30% 通过试验或仿真分析手段验证了关键功能的可行性 40% 理论分析了系统集成方案的可行性 10% 形成完善的项目开发计划 10% 评估产品预期需要的制造条件和现有的制造能力 10% TRL 4:关键功能试样/模块在实验室通过了试验或仿真验证 评价细则 权重 完成基础关键功能试样/模块/部件的开发 30% 在实验室环境下通过各基础关键功能试样/模块/部件的功能、性能试验或仿真验证 30% 试制了关键功能试样/模块/部件 10% 对各关键功能试样/模块/部件进行系统集成 10% 评估关键制造工艺 10% 关键功能试样/模块/部件设计过程文档清晰 10% TRL 5:形成产品初样(部件级),在模拟使用环境中进行了试验或仿真验证 评价细则 权重 完成各功能部件开发,形成产品初样 35% 在模拟使用环境条件下完成产品初样的功能、性能试验或仿真验证 35% 功能部件设计过程文档清晰 10% 确定部件生产所需机械设备、测试工装夹具、人员技能等 10% 确定部件关键制造工艺和部件集成所需的装配条件 10% TRL 6:形成产品正样(系统级),通过高逼真度的模拟使用环境中进行验证 评价细则 权重 形成产品正样,产品/样机技术状态接近最终状态 35% 在高逼真度的模拟使用环境下通过系统产品/样机的功能、性能试验或仿真验证 35% 设计工程试验验证及应用方案 5% 系统设计过程文档清晰,完成需求检验 10% 确定系统产品/样机的生产工艺及装配流程 10% 确定生产成本及投资需求 5% - 38 - TRL 7:形成整机产品工程样机,在真实使用环境下通过试验验证 评价细则 权重 完成系统产品/样机的工程化开发 30% 在实际使用环境下完成系统产品/样机的功能、性能试验验证 30% 系统产品/样机开展应用测试 10% 产品/样机生产装配流程、制造工艺和检测方法等通过验证 10% 建立初步的产品/样机质量控制体系或标准 10% 验证目标成本设计 10% TRL 8:实际产品设计定型,通过功能、性能测试;可进行产品小批量生产 评价细则 权重 实际产品开发全部完成,技术状态固化 30% 产品各项功能、性能指标在实际环境条件下通过测试 30% 完成产品使用维护说明书 10% 所有的制造设备、工装、检测和分析系统通过小批量生产验证 15% 关键材料或零部件具备稳定的供货渠道 15% TRL 9:系统产品批量生产,功能、性能、质量等特性在实际任务中得到充分验证 评价细则 权重 产品的功能、性能在实际任务执行中得到验证 30% 所有文件归档 10% 所有的制造设备、工装、检测和分析系统准备完毕 10% 产品批量生产 20% 产品合格率可控 20% 建立售后服务计划 10% - 39 - 表3:“软件”技术就绪度评价细则 TRL 1:明确基本原理和算法,完成可行性研究。 评价细则 权重 正确识别该技术的关键问题和技术挑战 40% 在学术刊物、会议论文、研究报告、专利申请等资料中公布了可作为项目研究基础 的基本算法 20% 明确了基本算法的条件、应用范围,确定了整体工作的可行性 40% TRL 2:完成需求分析,明确技术路线,完成概要设计 评价细则 权重 完成系统的需求分析,获得潜在的需求 20% 确定拟采用的技术路线 30% 完成技术路线相关的技术准备 10% 形成系统的概要设计 40% TRL 3:确定需求和功能,完成详细设计 评价细则 权重 30% 30% 40% 确定需求边界 完成关键技术的验证 完成详细设计 TRL 4:确定软件的研发模式,完成原型系统研发,开展验证分析 评价细则 权重 完成研发实施方案及进度计划 30% 完成主框架的研发及原型系统的思想 30% 基于原型系统开展相应的验证分析 40% TRL 5:完成测试版本软件研发,进行功能、性能、安全性等测试 评价细则 权重 改善原型系统,完成测试版本研发 30% 完成测试设计 20% 开展功能、性能和安全性等测试 15% 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形成测试分析报告 25% 规范管理研发过程中的代码、文档等 10% TRL 6:完成正式版本软件研发,满足需求,达到设计目标 评价细则 权重 完成正式版本软件研发 30% 通过全功能测试和质量验证,反馈的问题已经修改和完善 30% 通过软件产品验收评审会,达到设计目标,可以交付外部用户试用 20% 整理各阶段问题,形成开发总结报告 20% TRL 7:软件在实际环境中部署,交付用户试用 评价细则 权重 软件交付典型用户在受控规模内试用 35% 软件运行环境与实际环境一致,运行正常 35% 软件的使用体验获得典型用户认同 30% - 40 - TRL 8:软件在实际生产中示范应用,各项指标满足生产要求,用户认可 评价细则 权重 软件交付多个用户在实际生产中实际使用 35% 软件满足实际生产的性能、稳定性、安全性等指标要求 35% 软件的使用体验获得多个用户认可 30% TRL 9:完成软件推广和规模化应用 评价细则 权重 软件产品的相关文档和宣传展示素材全部完成 25% 确定软件产品价格、出库销售方式、营销方式等。 20% 软件的安装、部署、维护等技术支撑和体系完善,建立售后支持系统 30% 用户在软件安装、操作、运行、部署、维护等体验良好 10% 软件性能、稳定性、安全性等满足大规模应用 15% - 41 - 表4:“平台服务”技术就绪度评价细则 TRL 1:提出了平台建设的基本架构,形成报告 评价细则 权重 提出平台的基本架构 40% 明确平台的功能和定位 30% 明确平台的服务领域和对象 30% TRL 2:形成了系统方案 评价细则 权重 明确服务模式和运营机制 15% 分析明确所需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30% 明确开展服务所需的人力资源和人员技能 10% 论证场景(场地、环境等)需求 20% 分析需要的硬件设备、软件资源及集成要求 25% TRL 3:开展了平台关键技术、服务模式、运营机制等研究,论证了可行性 评价细则 权重 分析确定平台关键技术的基本要素、构成及相关技术的相互影响 40% 论证关键技术的可行性 30% 论证平台服务模式和运营机制的可行性 30% TRL 4:对平台关键技术进行了验证 评价细则 权重 具备或试制了关键技术的验证载体 30% 通过实验或仿真等手段验证了关键技术 40% 建立了平台服务所需的技术系统 30% TRL 5:初步进行平台所需场地、设备等能力建设 评价细则 权重 初步完成平台场地建设,场地环境基本符合服务要求 50% 部分软硬件设备到位 40% 根据平台特点制定人员技能要求及建设计划 10% TRL 6:基本完成平台所需场地、设备、人员及按需技术集成等能力建设,建立服务模式和 运营机制 评价细则 权重 场地建设基本完成,环境条件符合相关规定 30% 平台软硬件设备基本到位 40% 建立服务模式和运营机制 20% 平台服务人员基本充足,具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 10% TRL 7:进行平台实际试用及测试,验证关键技术、服务模式及运营机制等 评价细则 权重 进行平台的实际试用及测试 35% 平台关键技术及集成能力、服务模式和运营机制得到验证 40% 人员具有专业资格和技能证书,满足平台服务要求 15% 形成平台建设报告 10% - 42 - TRL 8:平台建设按要求全部完成,并得到典型用户认可 评价细则 权重 平台能力及运行得到典型用户认可 40% 平台建设按要求全部完成 40% 建立平台维护和持续发展机制 20% TRL 9:平台正式对外提供服务,关键技术、服务模式、运营机制等在实际服务中获得推广 应用 评价细则 权重 平台正式开展对外服务 50% 平台关键技术、服务模式和运营机制等在实际任务中得到推广应用及持续改进 50% - 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