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学院导师简介(10512 学术学位导师).pdf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 (学术学位导师) 乔海法,男,1967 年 10 月 2 日出生,研究生,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指 导老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针灸推拿学院院长,兼任中 国药理学会会员、司法行政戒毒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1996 年 7 月博士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先后在山东中医药大学、军事医 学科学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医学院、中国中医科学 院针灸研究所、陕西中医药大学工作。主要从事针灸推拿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从事针灸研究工作 34 年,先后出版专著 5 部,发表论文 60 余篇,其中 SCI30 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 1 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 项,省级课题 6 项,厅局级课题 2 项。 主要研究方向: (1)针灸作用机制研究 (2)针灸治疗脏腑病的临床与基础 电子邮件:1511006@sntcm.edu.cn 高昕妍,女,1975 年 12 月 29 日,博士,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西医 结合专业博士生导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1997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2002 年 7 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 中医科学院,2005 年 7 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先后于香港浸会 大学进行博士后工作,于格拉兹医科大学医学院及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进行访问 学者工作。入选第九批陕西省百人计划。 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机能研究室主任兼科教处副处长、学科发展 办公室主任,北京生理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学科学术工作委员会副 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针刺研究》及《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等编委。 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6 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1 项,中 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重大攻关项目课题 1 项。主持的项目获中国针灸学会 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中医科学院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 术三等奖。共发表论文超过 60 篇,其中 SCI 论文 40 篇以上,代表性工作发表在 Neuroscience, Neuroscience Bulletin, PAIN 等国际专业性刊物。 主要研究方向:针灸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李永丰,男,1989 年 4 月 9 日出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中级职称,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2019 年 7 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毕业至今一直在陕西中医药 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工作,主要从事神经科学与针灸的教学及科研工作。从教学与 科研工作 3 年,发表论文 20 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省级课题 1 项, 厅局级课题 1 项,校级课题 1 项,参与国家级课题 2 项。 主要研究方向:针刺镇痛和针刺改善慢性疼痛诱发焦虑抑郁样情绪及认知功 能障碍的作用机制研究。 电子邮件:lyf@snnu.edu.cn 李国徽,男,1979 年 10 月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中医主任医师,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2003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中医专业,2006 年 7 月硕士 研究生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针灸专业,毕业后在宁夏医科大学附属银川市中医医 院工作,主要从事针灸工作。 现任银川市中医医院院长助理,针灸康复中心主任,针灸教研室主任,全国 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宁夏分中心主任,国家“十二五”中医康复重点专科,中医 康复重点学科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康复 专业委员会委员,宁夏针灸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宁夏中西医结合学会、 宁夏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银川市针灸学会会长。 于宁夏医科大学附属银川市中医医院工作 14 年,主持开发的宣痹定痛汤、 化痰通络汤、中风愈正合剂、风湿合剂、回药面瘫愈正合剂已应用于临床。 擅 长小针刀、内热针(银质针)治疗骨关节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 省部级科技成果 4 项,主持省部级课题 3 项,参与省部级课题 7 项,主编著作 4 部,发表学术论文 20 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脑病、风湿病、老年病的针灸、中西医综合防治。 李志刚,性别男,1965 年 6 月 20 日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 授职称,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1987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黑龙江中医学院,1990 年 7 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黑 龙江中医学院,2000 年 6 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先后在北京 中医药大学工作,主要从事针灸教育与科研工作。 现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脑病科学专业 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刺法灸法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循证 针 灸学分会常务理事、北京针灸学会刺法灸法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针灸学会现代 针灸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医刮 痧师专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学重点学科后备学科带 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及教育部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和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终审专家。 从针灸科研工作 20 余年,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8 项,省级课题 2 项,主持市级课题多项,先后出版专著 50 余部,发表论文 160 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针刺干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机理研究 电子邮件:lizhigang620@126.com 任维,性别 男,1967 年 9 月 27 日出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高级职 称,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1981-1985 年,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理学学士学位;1985-1988 年,第四 军医大学生理系,理学硕士学位,导师:范谨之;1993-1996 年,第四军医大学 生理学专业和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非线性动力学方向联合培养博士,医学博 士学位,导师:王复周、徐健学、胡三觉。 1996 年-2006 年,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在中国人民解 放军航天员中心工作,历任研究室主任、载人航天工程某分系统主任设计师,参 加神州一号至六号飞行试验任务,做出突出贡献。 2006 年-今,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 主任。 现任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职务,陕西师范学 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从 1993 年工作 27 年,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0 余项,省级课题 2 项,发表论文 100 余篇,国际会议交流论文 14 篇,国际会议大会特邀报告一次。 主要研究方向:慢性应激诱发的焦虑抑郁样情绪的神经机制及干预治疗机制 研究 电子邮件:renwei@snnu.edu.cn 韩静,女,1973 年 4 月出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陕西中医药 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1996年7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2011年博士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 曾赴加拿大渥太华大学进行访学及博士后研究,现任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 究生导师。从事临床及科研工作20余年,目前进行认知神经科学相关研究, 研 究成果相继在《Cell》、《Glia》、《Neuroscience》等杂志发表。先后作为课题 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3项,“教育部 科学技术重大研究项目”,“陕西省青年创新团队”等多项研究课题。2017年荣获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三人)。 主要研究方向:应激影响学习及情绪的神经机制 电子邮件:jhan2012@snnu.edu.cn 罗层,女,1974 年 3 月 28 日出生,博士学历,博士学位,教授,陕西中医 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副 主任,兼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和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军神经生物学专委 会秘书长、中国生理学会疼痛转化研究专委会副主委、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疼痛学 术委员会青委会副主委。 1996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先后在空军军医大学工作、在日本 佐贺医科大学和德国海德堡大学做联合培养博士和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慢性痛 及其共病的神经机制与干预策略研究。从事神经科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25 年,先 后在国际权威期刊 J Clin Invest, Trends Neurosci, PLoS Biol, Nat Commun, Brain 等发表 SCI 论文 40 余篇。副主编专著 3 部,参编 6 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6 项,省部级及军队课题 4 项。获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 9 项。 主要研究方向:慢性痛及其共病的神经机制与干预策略 电子邮件:luoceng@fmmu.edu.cn 尤浩军,男,1970 年 6 月生,博士,二级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 生指导教师。现任延安大学“感觉与运动疾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 国软组织疼痛学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基础组委员。 2003 年 2 月博士毕业于丹麦奥尔堡大学,先后在丹麦奥尔堡大学、西安交 通大学、延安大学工作,主要从事痛觉内源性调控作用、神经生物学机制及相关 临床应用研究工作。从事痛与镇痛研究工作 20 年,先后出版专著 1 部,发表论 文 40 余篇,主持国内、外科研基金 10 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6 项。 主要研究方向:痛与镇痛 电子邮件:haojunyou@126.com 王莹莹,女,1981 年 2 月 23 日出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针 灸医院病区主任,兼任中国针灸学会砭石与刮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 中华中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为委员会委员等。 2011 年 7 月博士毕业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在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工 作,主要从事针灸临床评价工作,先后出版专著 12 部,发表论文 80 余篇,承担 国家级课题 10 余项,获北京市、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针灸学会等科技进步奖 11 项,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临床上擅长针灸、中 药结合治疗各种痛证、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以及脾胃病、妇科病症等,主要从事针 灸临床评价及中医针灸非遗保护研究等。 主要研究方向:针灸临床评价 电子邮件:yyw261206@126.com 刘佳,女,1981 年 11 月 7 日,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副研究员,中国中 医科学院博士生导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中国针灸学会 针灸病例注册登记中心副主任、办公室主任,WHO 针灸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主管, “国际针灸病例注册登记研究平台”主管。是国际流行病学网 INCLEN 专家咨询 委员会(RAB)专家组成员、青年专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疗效评价专业委 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针灸学会青年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针灸学会针灸病例注册 登记联盟副秘书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真实世界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医师协会循证专委会中医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 学分会委员、中医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结核分会循证流病专委会委员,世界华 人生活质素学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循证针灸专委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盆底功 能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脑病联盟青年委员,北京中医药养生保健 协 会 委 员 , 世 界 中 医 药 学 会 联 合 会 亚 健 康 委 员 会 理 事 ,《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编委, 《Traditional Medicine Research》青年编委, 《Trials》 、 《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ation 》、《 World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ournal of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and Treatment》、 《Annals of Palliative Medicine》 、《Medical Science Monitor》 、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orld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审稿人。 1999 年就读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届针灸英语七年制,2006 年毕业于成都中医 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承担课题 34 项,其中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 8 项, 是国家 “十一五” 、 “十二五”、 “十三五”重点专项主要研究人员和课题负责人, 参加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等课题 30 余项。参编著作两部,作为主 笔人之一撰写 2 项行业组织标准。发表文章 30 余篇,其中 SCI 外文文献 10 余篇。 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进行临床工作,擅长各类痛症、神经损伤及针药结 合治疗妇幼疾病。 主要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临床循证医学方法学研究、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研 究、针灸标准化研究。 电子邮件:marie_liujia@sina.cn 文天才,男,1977 年 3 月 19 日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正高级 工程师职称,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深圳市“三名工程”项目引 进人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真实世界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医学会 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健康大数据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专 业委员会理事。 2001 年 7 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获医学士,2003 年 7 月于清华大学获工学士, 2007 年 7 月于北京大学获工程硕士,2020 年 10 月于西北工业大学获工程博士。 先后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中医科 学院中医药数据中心工作,主要从事中医真实世界研究工作。从 2003 年至今工 作 18 年,发表论文 40 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大专项课题等国 家级课题 3 项,市级课题 1 项,院级课题 5 项,参与国家 973、863、攻关计划、 支撑计划等课题 10 余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临床数据分析挖掘 电子邮件:wentiancai@ndctcm.cn 张峻峰,男,1978 年 9 月 24 日出生,研究生学历,医学硕士学位,副主任 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医针推 伤科主任助理,兼任上海市中医药适宜技术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 学会适宜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常务理事,上海市 “杏林新星”人才培养计划获得者,国家级和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陆氏 针灸”第五代入室弟子, “陆瘦燕针灸传承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精 品课程《针灸学》骨干教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和“十二五”腰突症 专病专科建设项目专家组成员,爱尔兰上海针灸学院客座教授。 2006 年 7 月硕士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工作至今,主要从事针灸、推拿和中医骨伤临床工作工作十五年,对于针推伤科 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病的 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尤其是运用电针治疗腰腿痛腰突症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业界有一定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先后出版专著 8 部,发表论文 50 余篇,先 后主持和主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课题 1 项,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课题 3 项,省级课题 8 项,市级课题 10 项,获得各类专利 8 项, 还获得中华中医药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中国针灸学 会科学技术奖、上海市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奖及上海市中医药科技奖著作奖等诸 多奖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电子邮件:zhjf7809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