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石油地质大师——李德生.pdf

ERosIon 腐朽4 页 2.908 MB下载文档
石油地质大师——李德生.pdf石油地质大师——李德生.pdf石油地质大师——李德生.pdf石油地质大师——李德生.pdf
当前文档共4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石油地质大师——李德生.pdf

PETROLEUM EXPERTS 石油学家 石油地质大师——李德生 综合报道/本刊记者 耿肃竹 作为新中国首任总地质师、96 岁的李德生堪称新中国石油地质学的开创者、见证者、建设者;作为迄今为止亚 洲地区惟一 AAPG 石油地质学“杰出成就国际奖”获得者,他是公认的石油地质大师。 他说: “60 多年来,我目睹了我国石油工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发展到现在跃居世界石油生产大国的过程,我 们这辈人总算对国家和人民有了一个交代! ” 敢讲真话的科学家 66 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聘请李德生为该公司的顾 石油地质学是一门应用科学,世界各国 问地质师。他研究了海上渤海盆地、东海盆 每年都要花费巨大的资金,从事石油与天然 地、珠江口盆地、北部湾盆地和莺歌海盆地。 气的勘察、钻探和开采活动。李德生根据地 1980 年,他开始走出国门,作为康世恩副总 球物理勘探和石油深井钻探资料,特别是自 理和石油部部长宋振明带领的中国石油代表 中、新生代以来的盆地演化历史,把中国油 团的成员访问了英国、荷兰和挪威,参观了 气盆地划分为三种类型,这一研究成果他在 北海油气田、英国石油公司森伯里研究中心 1981 年第二届中国石油学会年会上宣读,论 及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的勘探开发研究院。 文发表于《石油学报》。 1983 年 4 月,他应道奇教授的邀请,在美国 《中国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类型》(英文版) 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召开的美国石油地质家 1991 年由中国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他还为 协会(A A P G)年会上与他共同担任分组主 研究生讲授了这门课程。 席。在这次会议上李德生宣读的论文是《中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的海洋大陆架公 国大陆架含油气盆地的地质发展史》 ,后发表 开招标,与外国公司合作进行石油勘探。中 于 AAPG 学报第 68 卷第 8 期,于 1984 年出 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在这个岗位上, 他一直工作到现在。1991 年,李德生当选中 国科学院院士。站在新的起点上,他信心满 怀: “我们国家曾经有过 30 年时间的石油自 给自足,到 2020 ~ 2030 年,加上海外油气 田的权益产量,我们仍然有可能实现第二次 石油自给。” 今天的李德生不断思考着未来的方向: 人们对石油地质规律尚有许多未认识的领域, 许多油气藏隐伏在地下,尚待去探索和发现。 站在新的 依靠日新月异的勘探技术进步,不断发现新 起点上,李德生 的油气储量增长点是今后努力的方向。与此 信心满怀:我们 同时,还要依靠科技进步开发各种非常规油 国家曾经有过 气资源,并着手开展对清洁能源和各种可再 生能源的研发工作。 要走工业化的路子 在上海弄堂长大的李德生年少时代饱受 30 年 时 间 的 石 油自给自足,到 2020-2030 年, 加上海外油气田 版。1980 年至 1997 年他先后去美、英、日、 社会动乱之苦。1937 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 法、印度、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参加学术会议 军大举侵华,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一·二八 19 次,宣读石油地质论文 16 篇,并于 1994 战火蔓延到上海。初中毕业的李德生被迫辗 们仍然有可能实 年和 1997 年两次应邀去台湾参加海峡两岸地 转到丽水碧湖浙江联合高中读书。1941 年 5 现第二次石油 质研讨会,深受石油地质同行专家、各石油 月,日军侵占浙东温州,联高被迫迁址,李 公司和学术团体的欢迎和尊重。 德生毕业后到湖南衡阳参加高考。在考取了 自给。 1994 年美国石油地质家协会(A A P G) 授予李德生 1994 年石油地质学“杰出成就国 的权益产量,我 重庆中央大学地质系,选择了经济地质专业 后,他与石油结下了不解之缘。 际奖”,约 1000 多位来自亚洲、欧洲、非洲、 “当时,日本侵略者占领了我国东部和中 美洲的地球科学家参加这次于马来西亚吉隆 部半壁江山,我国西北和西南抗日后方汽油 坡市召开的美国石油地质家协会(A A P G) 和柴油奇缺。从学校沙坪坝通往重庆市区的 国际会议上的颁奖仪式。颁奖辞如下: “奖给 校车都是用木炭炉产生的煤气作燃料行驶, 李德生,为他对石油地质科学所作的杰出成 有时候用桐油、茶油、菜子油等植物油炼制 就及他半个世纪来对中国石油勘探、开发及 的柴油作燃料。”李德生回忆说,“用这种油 地质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李德生是迄今为 发动汽车速度非常慢,走走停停,一个小时 止获得 A A P G 此项奖励的惟一一位亚洲地区 的车程通常需要花费两个多小时。”艰苦的条 的石油地质学家。 件使李德生产生了一个非常朴素的爱国思想: 立足大量第一手资料是李德生能够不断 “中国一定要走工业化的路子,走工业化的路 创新的基础。1945 年到现在,无论是野外调 子一定要找到各种矿产资源,而我就要为国 查、井口工作、开会听报告、座谈讨论,他 家勘探开发石油做出努力!” 都眼到、耳到、心到、手到。60 多年来,他 1945 年,李德生大学毕业时,甘肃玉门 的工作记录本累计有数百本之多。他在多种 油矿局的矿长严爽来学校招聘人才。他表示, 场合下说过,只有博闻强记,才能推陈出新。 有多少人愿意到玉门,就要多少人。由于玉 尊重科学,敢讲真话是科学家应有的品格。 门条件艰苦,有些同学选择了中央研究院、 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带来了科 地质调查所、学校等工作单位。地质系应届 学的春天。李德生被石油工业部调回北京, 毕业的同学,只有 3 人毫不犹豫地选择到玉 任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总地质师,教授 门油田去,李德生是其中之一。 67 满腔热情,和张更、王尚文、田在艺等一批 优秀地质工作者主动申请来到延长油矿,并 被任命为延长油矿总地质师兼地质室主任, 负责陕北地区石油地质普查和三延地区石油 地质详查。 怀着报效祖国的赤子情怀,李德生和他 的地质室工作人员整天奔波在野外,每天沿 着延河及小的山沟,攀登在路边的岩石上, 仔细寻找油苗从节理渗出的痕迹。他们随身 带着罗盘、皮尺和榔头,用罗盘确定节理的 方向、倾角和走向,用皮尺丈量节理间的距 离,用榔头采集砂样。在每一个地质点,他 们详细笔录,准确丈量地质剖面,具体描述 石油工人欢呼大庆第一口油井喷油。 岩芯性质,广泛采集样品,晚上回到住宿地, 在煤油灯下绘制成图。那时候没有交通工具, 从重庆到玉门,2500 多公里的路程花了 李 德 生 他 们 就 雇 老 乡 毛 驴, 驮 着 灶 具、 粮 李德生两个月时间。雪峰连绵的祁连山下那 食、蔬菜、工具、办公桌及绘图用具。一般 片荒凉的戈壁滩成为李德生石油地质生涯的 情况是每天早上确定当天的工作范围,预计 把新中国 起点。在玉门油田地质室报到后,李德生被 天黑前能查到什么地方,雇来的老乡兼厨师 建设成为一个石 分配到由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翁文波领导 就提前赶着毛驴向该村赶去,向老乡租赁个 油生产大国,是 的第一支重力队,在河西走廊东起武威西至 窑洞,打扫一下,把锅灶安好,准备晚上的 敦煌从事 1 ∶ 5 万比例尺的重力、磁力测图 饭菜,而李德生他们则背着工具开始沿河工 工作,并进行路线地质调查。虽然交通工具 作。中午饭就是随身携带的干粮,饿了啃几 求。60 多 年 来, 是驴车和马匹,条件非常艰苦,但李德生执 口,渴了喝点山泉,困了找个干净点的石头 他的工作记录本 着前行,乐此不疲。为得到祁连山重力降的 躺上一会。 累计有数百本之 数值和地壳均衡补偿校正值,他三次穿越祁 就这样,每年李德生和他的地质室工作 连山脉分水岭。1946 年,李德生又参加了由 人员在外普查半年多,然后回到七里村油矿 著名石油地质学家孙健初领导的地质详查队, 整理资料,根据资料确定井位。在槐里坪确 合下说过,只有 每天步行穿越于丘陵山地之间,住在蒙古包 定的 84 井,初日产量达到十几吨。当时是自 博闻强记,才能 中,完成了 1 ∶ 1 万祁连山前大红圈背斜带 然井喷,全矿职工都非常高兴,地质室全体 推陈出新。尊重 地质构造图。 人员都赶到井场上,互相握手、拥抱,表示 李德生一生的追 多。他在多种场 李德生参加工作那年,玉门油田只有 3 万 祝贺。 科学,敢讲真话 吨的年产油量,且全部用在前线军事上。后 延长油田属于特定渗透油田,井井见油, 是科学家应有的 来,在玉门石油人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取得突 井井不流,如何提高布井成功率,成为延长 品格。 破,7 万吨、30 万吨、70 万吨、140 万吨…… 油矿提高产量的关键。为了攻克这一难关, 一步步奠定了我国石油工业的基础。对此,李 李德生做了认真的研究。 德生深感欣慰地表示: “60 多年来,我目睹了 上世纪 50 年代初,石油部邀请苏联专家 我国石油工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发展到现 来延长油矿会诊,李德生做了充分准备,将 在跃居世界石油生产大国的过程,我们这辈人 所有资料进行了归类整理。为了便于苏联专 总算对国家和人民有了一个交代! ” 家观察岩芯,他和工友们一起将几吨重的数 百米岩芯一箱箱排列在窑洞外的平地上,等 骑着毛驴儿去找油 68 待专家们的指导。 新中国成立初,国家把石油勘探的重点 1953 年 12 月,康世恩陪同苏联专家特拉 放到陕北,成立了陕北勘探大队。1951 年 5 菲穆克来到延长油矿。在油矿新盖的会议室 月,年轻的李德生怀着振兴中国石油工业的 里,李德生向中苏专家做了全面汇报,然后 陪同专家对所有资料进行验收。此时的陕北 已是滴水成冰,寒风裹着雪粒撕裂着黄土高 原上的天空,大家很快冻得鼻子、耳朵通红, 却仍然坚持着把一箱箱岩芯全部看完。专家 们边看边询问每一层孔隙度是多少?渗透率 是多少?李德生一一做了回答。在座谈交流 中,李德生提出延长油田是裂缝储油,砂岩 非常致密,只有在岩石裂缝的地方才能出油, 对此观点康世恩和苏联专家都表示赞同。 李德生全面分析地质及钻井资料后总结 出“找油苗、顺节理、保持适当井距;封淡 水,抽咸水,自上而下开采”的布井原则, 使钻探油藏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响亮的“三点定乾坤” 转战南北,李德生的足迹遍及国内主要 岗和喇嘛甸三口发现井位,萨 1 井 ( 后改编 含油气盆地和重要油气田,在那个“有条件 号为萨 66 井 ) 完钻后测试获日产原油 200 吨, 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风风火火 杏 1 井 ( 杏 66 井 ) 和喇 1 井 ( 喇 72 井 ) 测试 搞建设的年代里,摆脱“洋油”生产出自己 获日产原油 100 ~ 200 吨。经仔细研究喇嘛 的工业血液成为国家领导人心头的一块巨石。 甸、萨尔图、杏树岗等 3 个构造具有统一的 时任石油部长的余秋里肩抗重担,心急如焚。 油水界面,含油面积连为一体达 920k m2,证 吸取了川中会战的经验教训,他对松辽盆地 实了特大型大庆油田的出现。 地下油藏的勘探和开发慎之又慎,也格外尊 第一口萨尔图高台子上的探井确定后, 重技术人员的意见。当问及李德生的时候, 定名为萨一井(后改为“萨 66 井”)。李德生 他丝毫没有因川中会战时大胆表达意见受到 这边刚确定井位,那边就调来 32149 钻井队。 批评而不敢言语。 为了尽早定下预探井位,临走前,余秋里嘱 1960 年元月,就在“松基三井”出油后 咐李德生“不用回来汇报”,全权调度。 不久,当余秋里拿到地质部送来的大庆长垣 这是一场真正军事行动式的“火力侦察”, 地震构造图,手下人告诉他在几十公里以北 更是石油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按照一般的 的萨尔图—喇嘛甸地下储藏着更丰富的石油 勘探程序,一个地区打出见油井后,采用十 时,他并没有喜形于色,这次他学会了耐下 字剖面布井办法,以 2 公里上下的井距依次 心来,听取李德生的意见“北边的构造显示 向左右展开勘探,一面侦察地下储油面积, 告诉我们,那儿值得去大干一番”。面对首 一面探明油水边界。现在常规被打破了。李 长机关枪似的诘问,李德生不紧不慢地用手 德生、邓礼让定下的三口井,从松基三井所 指在构造图上比划了几下,又在三个构造高 在的大同镇一下甩到 70 多公里外的萨尔图和 点画了一个三角形,说道: “余部长,这回我 喇嘛甸。 一百个赞成你!” 余秋里的右掌一下重重落在李德生肩上, 这一石油史上前所 未有的创举,后来 被赋予了一个响亮 的名字 :三点定乾 坤。一场真正军事 行动式的“火力侦 察”成为了石油史 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一石油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后来被 赋予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三点定乾坤。 信任地说: “既然这样,我把这三个井的定井 三口井不负众望,获得了高产油。第一 位和钻探设计任务交给你了,得用最快的速 口“萨 66 号”井于 1960 年 2 月 20 日开钻, 度搞出来!” 很 快 见 油 层,3 月 13 日 完 井, 初 试 日 产 量 1960 年 1 月,李德生与地质司调度处处 达 148 吨。如此高产量油井,如此厚的油层, 长邓礼让带着一个测量队一起到野外,穿过 如此好打的油井,在中国石油勘探史上也是 莽莽的草原和水泡子,根据大庆长垣背斜带 第一次。至此,大庆长垣构造正式被确认为 1 ∶ 10 万地震构造图,测定了萨尔图、杏树 世界级的大富油区。 6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