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地热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公示稿.pdf
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 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地热井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 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 2023年1月 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 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地热井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 申报单位: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冯 刚 总工程师:杨伟峰 编制单位:陕西地矿区研院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范乐伟 总工程师:马中豪 项目负责人:倚江星 编写人员:倚江星 郭阳冰 段少洁 屈 昊 田艺菀 制图人员:耿文娟 张稳超 目 录 前 言........................................................................................................................1 一、任务的由来..................................................................................................................1 二、编制目的......................................................................................................................1 三、编制依据......................................................................................................................1 四、方案适用年限..............................................................................................................4 五、编制工作概况..............................................................................................................4 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 7 一、矿山简介......................................................................................................................7 二、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9 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10 四、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12 第二章 矿区基础信息......................................................................................... 14 一、矿区自然地理............................................................................................................14 二、矿区地质环境背景....................................................................................................16 三、矿区社会经济概况....................................................................................................18 四、矿区土地利用现状....................................................................................................19 五、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19 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 20 一、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调查概述........................................................................20 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21 三、矿山土地损毁预测与评估........................................................................................25 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与土地复垦范围................................................................25 第四章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28 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分析................................................................................28 二、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28 第五章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 29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预防........................................................................29 二、地质灾害治理............................................................................................................30 I 三、土地复垦....................................................................................................................30 四、含水层破坏修复........................................................................................................31 五、水土环境污染修复....................................................................................................31 六、矿山地质环境监测....................................................................................................31 第六章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作部署............................................ 33 一、总体工作部署............................................................................................................33 二、阶段实施计划............................................................................................................33 三、年度工作安排............................................................................................................34 第七章 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36 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经费估算............................................................................36 二、土地复垦工程经费估算............................................................................................37 三、总经费汇总................................................................................................................38 第八章 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39 一、组织保障....................................................................................................................39 二、技术保障....................................................................................................................39 三、资金保障....................................................................................................................40 四、监管保障....................................................................................................................40 五、效益分析....................................................................................................................41 六、公众参与....................................................................................................................41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42 一、结论............................................................................................................................42 二、建议............................................................................................................................43 II 附件: 一、附图: (一)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地热井矿山地质 环境问题现状图(1:5000); (二)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地热井矿区土地 利用现状图(1:5000); (三)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地热井矿山地质 环境问题预测图(1:5000); (四)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地热井矿区土地 损毁预测图(1:5000); (五)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地热井矿区土地 复垦规划图(1:5000); (六)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地热井矿山地质 环境治理工程部署图(1:5000)。 二、附表: (一)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表; (二)公众参与调查表。 三、其他附件: (一)委托书; (二)采矿许可证; (三)《咸阳关中温泉地热区块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意见; (四)《咸阳关中温泉地热区块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报告表》审查意 见; (五)土地使用权证书及土地预审文件; (六)2020-2022年水质检验报告; (七)《咸阳关中温泉地热区块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报告表》适用期 执行情况验收意见。 III 前 言 一、任务的由来 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地热井采矿权人为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属有 限责任公司(中外合资),开采矿种为地热,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为生产矿山。 目前,2016年批复的《咸阳关中温泉地热区块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报告 表》现已超过适用期限。为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义务,中旅(咸阳)海泉湾 有限公司按照国务院《土地复垦条例》,自然资源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等相关法律 法规,及原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国土资规[2016]21号),原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陕国资环发 [2017]11号)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中旅(咸 阳)海泉湾有限公司委托陕西地矿区研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编制《中旅 (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地热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 垦方案报告表》(以下简称“方案”)。 二、编制目的 1.为建设绿色矿山,积极贯彻《土地复垦条例》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规范 地热资源开采,避免资源浪费,有效解决开发过程中的地质环境和土地损毁等问题,保护 和改善区域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2.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及 “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保证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开采地热过程中的矿山地 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义务的落实,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可持续性的协调发展。 3.通过预测地热资源开采是否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合理规划设计,制定 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最大限度减缓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保护耕地 资源。 4.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监督管理矿山企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落实情况 提供依据。 三、编制依据 (一)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9号,2010年12月25日 修订,2011年3月1日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2009年8月27日; 1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2015年1月1日实施;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16年9月1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19年8月26日,第三次修订 2020年1月1日实施; 6.《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自然资源部令第5号,2019年7月24日实施;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14年7月29日第二次修订; 8.《土地复垦条例》,国务院第592号令,2011年5月3日,2019年8月14日修订; 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2017年7月16日修订,2017年10 月1日起实施; 10.《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2004年3月1日; 11.《陕西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陕西省常务委员会,2004年8月3日修订; 12.《陕西省实施<土地复垦条例>办法》,陕西省人民政府第173号令,2013年12月1 日; 1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自然资源部令5号修订,2019年7月24日实施; 14.《陕西省工程建设活动引发地质灾害防治办法》,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15.《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已于2017年9月29日经陕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二)政策文件 1.《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 2.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有关工作的通 知》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国土资规[2016]21号,2017年1月3 日; 3.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有关工作的通 知》,陕国土资环发[2017]11号,2017年2月20日; 4.《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国土资规[2017]4号,国土资源部、财政 部、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 督管理委员会,2017年3月22日; 5. 《 陕西省 关 于加强 矿 山地 质 环 境恢复 和综 合治 理 的实 施方 案 》, 陕国土资 发 [2017]19号,原陕西省国土资源厅、省发展和改造委员会、省工业与信息化厅、省财政 厅、省环境保护厅,2017年4月; 2 6.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的通知》,陕国土 资发[2017]39号,2017年9月25日; 7.《关于取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的指导意 见》,财建[2017]638号,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2017年11月6日; 8.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规范矿业权人勘察开采信息公示异常名录管理的通知》, 陕国土资矿发[2018]15号,2018年4月11日; 9.《关于印发《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基金实施办法》的通知》, 陕国土资发[2018]92号,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环境保护厅2018年7 月12日; 10.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技术要求与验收办 法》的通知(陕自然资规[2019]5号),2019年12月30日; 11.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落实矿山地质环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 基金实施办法的通知》,陕国土资发[2018]120号,2018年10月23日。 (三)技术标准与规范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33-2011); 2.《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通则》(TD/T1031.1-2011); 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国土资源部,2016年12月); 4.《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 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6.《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DZ/T0287-2015); 7.《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GB/T40112-2021); 8.《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 9.《地热资源评价方法及估算规程》(DZ/T0331-2020); 10.《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规范》(GB/TS1040-2014); 1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标准》(HJ/T91-2002); 12.《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13.《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计价格[2002]10号); 14.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2020年试用)》; 15.《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财建〔2009〕17号)。 (四)相关技术资料 3 1.《陕西省咸阳市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勘察报告》陕西省地质矿产局第一水文地 质工程地质队,1991年11月; 2.《咸阳绿浪地热井(老井)成井报告》(由于成井报告时间较久,无审查意见); 3.《咸阳关中温泉有限公司地热井(新井)成井报告》及其验收意见书; 4.《咸阳市秦都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2006~2020年)》咸阳市秦都区人民 政府,2017年3月; 5.《咸阳关中温泉地热区块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陕西省地矿局区域地质矿产研究 院,2016年5月; 6.《咸阳关中温泉地热区块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报告表》陕西省地矿局 区域地质矿产研究院,2016年9月; 7.其它资料。 四、方案适用年限 依据《咸阳关中温泉地热区块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报告表》,地下开采 深度由2121.9m至3315.24m的新近系上新统蓝田灞河组-新近系中新统高陵群热储层中的地 热水。2016年6月28日评审通过的《咸阳关中温泉地热区块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咸 国土资函[2016]111号)同意推荐矿区面积由1.0001km2 变更为0.25km2 ,生产规模由60万 m3/a变更为20万m3/a。 根据2016年5月《咸阳关中温泉地热区块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生产能力20 万m3/a,矿山剩余服务年限14.7年,包括近期5年(2023年1月—2027年12月),中远期9.7 年(2028年1月—2037年8月)。本方案适用期为近期5年,即2023—2027年。方案实施基 准期以自然资源部门公告之日算起,以后每隔5年按有关规定修编一次。 如若矿山企业扩大开采规模、变更矿区范围或开采方式,应当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 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本方案评估内容、治理措施仅适于方案服务期范围。 五、编制工作概况 (一)工作程序 本方案编制依据自然资源部2019年7月16日修订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和《矿 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规定的程序进行,方案编制的工作程序框图见 图0-1。 (二)工作方法 根据建设工程特点,本次工作主要采用收集资料、现场调查及室内综合分析评估的工 4 作方法。 1.资料收集与分析 在调查前,收集了《咸阳关中温泉地热区块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咸阳关中温泉 地热区块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报告表》等资料,掌握了该矿区历史勘探及开 采基本情况;收集《咸阳市“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咸阳市秦都区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调整完善(2006~2020年)》等资料,了解矿区地质环境及土地利用情况;收集地形 地质图、水文地质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图件,作为本次编制工作的底图及野外工作用 图;分析已有资料情况,确定需要补充的资料内容;初步确定现场调查方法、调查线路和 主要调查内容。 图0-1 工作程序框图 2.野外调查 本次野外调查采用1:5000地形图,参考矿区布置平面图、区域地质图、区域水文地质 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图件,采取线路穿越法和地质环境追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重点调 查井位、排污口等建设工程;对建设工程及周边地质环境问题、主要地质现象及土地损 毁、植被状况等进行观测描述,调查其发生时间,基本特征,影响程度,并进行数码照相 和GPS定位,采集相应的影像、图片资料,做好文字记录,以便为方案编制提供可靠依 据。调查过程中积极访问矿山企业工作人员以及周边居民。 3.室内资料整理及综合分析 在综合分析研究现有资料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地 热井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图、矿区土地利用现状图、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预测图、矿区土 5 地损毁预测图、矿区土地复垦规划图、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部署图,以图件形式反映矿 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土地损毁情况的分布、影响程度和恢复治理工程部署,编制《中旅(咸 阳)海泉湾有限公司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地热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 案报告表》。 (三)完成工作量 我公司于2022年12月选派技术骨干成立了项目组,并开始广泛收集各类资料并编写工 作计划,于2022年12月2日~4日进行野外调查,之后转入室内综合整理、分析研究,于 2022年12月底完成本《方案》的编制工作,依据公司内审意见,进行了补充完善。 本次工作完成的工作量见表0-1。 表0-1 完成工作量统计表 项目 资料收集 野外调查 单位 工程量 矿区资料 份 4 区域地质资料 份 1 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图 份 1 调查面积 km2 0.385 评估面积 km2 0.196 调查线路 km 2.5 地下水调查点 点 5 地形地貌点 点 2 土地利用损毁调查点 点 2 数码照片拍摄/使用 张 29/11 (四)工作质量评述 本次工作各环节严格遵循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所获的资料详实、可靠、全面, 本方案经综合分析研究、计算、编写而成,方案内容组织、章节安排及文本编制,严格按 照自然资源部2019年7月16日修订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的相关要求完成,并通过公司内部审查。本方案资料齐全,内容 充实,满足规范要求,综合自评质量等级为合格。 (五)承诺 矿山企业:我公司(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委托陕西地矿区研院有限公司开 展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地热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编制工 作,提供了《开发利用方案》等相关资料及数据,我公司承诺对方案编制所提供的资料及 数据的真实性、科学性负责。 编制单位:我公司(陕西地矿区研院有限公司)承诺报告中调查数据和引用资料真 6 实,所用评估方法科学,得出的结论可靠。方案中所用原始数据一部分来源于现场调查, 一部分由矿山企业提供。引用数据来源于各种技术资料,引用资料均为评审通过的各类报 告。 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 一、矿山简介 (一)矿山基本概况 1.矿山名称: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地热井。 2.矿山地点: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世纪大道中段。 3.矿区面积:0.25km2。 4.建设性质:生产矿山。 5.生产规模:设计生产规模20万m3/a。 6.开采矿种:地热。 7.建设工程概况:矿区建设工程主要有井房和换热站(图1-1),换热站1个、井房2个 (见照片1-1、1-2、1-3、1-4)。换热站位于员工宿舍楼一层,占地面积为0.002hm2 ;关 中温泉地热井和绿浪井井房位于温泉酒店的北面,占地面积为0.0048hm2,总占地面积约 0.0068hm2。 8.开采方式及用途:地下开采,主要用途为温泉中心供暖及洗浴用水。 照片1-1 关中温泉地热井井口 照片1-2 绿浪井井口 7 照片1-3 换热站 照片1-4 关中温泉地热井井房 图1-1 地面工程平面布置图 (二)地理交通位置 矿区位于咸阳市秦都区陈阳寨街道办事处一带,地处世纪大道与李斯路交界处东北 角,地理坐标:北纬34°19′03″~34°190′20″;东经108°43′01″~108°43′21″。矿区及周边市 政道路纵横交错,陇海铁路、郑西铁路、咸铜铁路在此交汇,312国道、西宝高速公路穿 境而过,矿区北距渭河约0.7km,北距陇海铁路和西宝高铁约2.5km,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19km,交通条件便利,矿区交通位置见图1-2。 8 图1-2 矿区交通位置示意图 二、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 根据咸阳市自然资源局颁发的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地热井采矿许可证(证号 为C6100002010081120072902),矿区范围为边长500m*500m的正方形范围(图1-2),矿 区面积0.25km2,采矿标高-2646.65m~-3315.2m,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1-1,采矿权基本 信息见表1-2。 表1-1 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地热井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拐点编号 2000坐标系 X坐标 Y坐标 1 2 3 4 表1-2 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地热井采矿权证基本信息表 矿山名称 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地热井 采矿权性质 持有 采矿权人 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 矿种 地热 矿区面积(km2) 0.25 生产规模m3/a 20万 有效期 2022年5月17日—2023年5月17日 生产现状 生产矿山 9 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一)开采储量及生产规模 依据《咸阳关中温泉地热区块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及《采矿许可证》,中旅(咸 阳)海泉湾有限公司地热井含水层为2121.9m至3315.24m的新近系上新统蓝田灞河组-新近 系中新统高陵群热储层中的地热水。设计生产规模为20万m3/a,现状开采规模为12-13万 m3/a。 (二)产品方案及开发利用工艺技术 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地热井地热产品主要为温泉中心供暖及洗浴用水。 1.采暖系统 地热水经输水管道提升注入蓄水池,然后经输送管道输送进入供热站内板式换热器放 热。采暖循环回水经采暖循环泵输送至换热器吸收热量后,输送至用户供热供暖后的地热 尾水温度为40°C,可直接供温泉中心利用。 2.地热供温中心 地热供水系统,主要是为温泉中心供暖及洗浴用水。地热水经输水管道提升注入蓄水 池,最后由变频供水系统供至温泉中心供暖及洗浴。由于地热水水温过高,所以需要在水 罐内混合一定量的市政自来水,达到洗浴需要的温度之后,再由变频供水系统供至温泉池 机房做进一步处理供温泉池补热水。详细工艺见地热能源综合利用工艺流程图,见图13。 图1-3 地热能源综合利用工艺流程图 (三)废水和固体废弃物 1.废水 地热生产过程中废水主要为温泉水洗浴后产生的废水,每天废水量约为450m3/d,废 10 水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符合《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61/2242011)相关标准后排放进入咸阳市政污水管网。 2.固体废弃物 地热生产运行期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类型单一,主要为员工生活垃圾,公司目前定员 400人,按照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0kg计算,每天共产生生活垃圾400kg,地热井产生 的生活垃圾并入海泉湾温泉酒店生活垃圾,经统一堆放收集后运至咸阳市政垃圾场处理。 (四)上期方案表执行情况 2016年9月陕西省地矿局区域地质矿产研究院编制完成《咸阳关中温泉地热区块矿山 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报告表》并通过了审查(以下简称《方案》)。依据《方 案》,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自2016年9月开展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 作,共计完成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项目三个大项。其中监测设施设立1次,地热 井和污水口水质化验15次,地热井水位、水温、流量监测112次,资料整理5次(见表13)。基金已足额缴纳,基金使用符合相关规定。 经统计分析2016年—2022年矿区温泉井水温、水量、水位监测,其中水温基本稳定无 变化,基本稳定在95℃-98℃;水量变化幅度较低,基本稳定在58-62m³/h范围内;水位降 幅在冬季呈稳步下降趋势,其余基本趋于稳定。 1.水温动态变化特征 经分析全年使用平均水温数据,2016年平均水温为96℃,2017年平均水温为95℃, 2018年平均水温为96℃,2019年平均水温为95℃,2020年平均水温为96℃,2022年平均水 温为96℃,水温基本趋于稳定。 2.水量动态变化特征 经 分 析 全 年 使 用 平 均 水 量 数 据 , 2016 年 平 均 水 量 为 60m³/h , 2017 年 平 均 水 量 为 62m³/h , 2018 年 平 均 水 量 为 60m³/h , 2019 年 平 均 水 量 为 60m³/h , 2020 年 平 均 水 量 为 61m³/h,2021年平均水量为60m³/h,水量变化幅度较低。 3.水位埋深动态变化特征 经分析全年平均水位数据,2016年-2019年老井静态水位-170米,动态水位-160米, 2019年老井停用至今。2016年-2022年新井静态水位-175米,动态水位-165米,水位变化幅 度较小。 经以上对比可知,用水量的大小与水位变化情况密切相关。用水量大,水位下降快, 用水量小水位变化小,甚至不变化,而且随着用水量的减少,地热井水位由-175m左右上 11 升至-165m左右。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今后应当加强管理,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 司对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基本完成了目标任务,适用期已完成工程总费 用5.096万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工作得以推进,但是实施过程存在部分问题,比 如:周围地表水、地下水水质化验分析不够及时等,今后应当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管 理。 表1-3 咸阳关中温泉地热区块2016—2022年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任务完成情况对照表 任务期 年度 2016年9月2017年8月 2017年9月2018年8月 近期 2018年9月2019年8月 2019年9月2020年8月 2020年9月2021年8月 远期 2021年9月2022年8月 项目类型 矿山地质环境 保护与治理 矿山地质环境 保护与治理 矿山地质环境 保护与治理 矿山地质环境 保护与治理 矿山地质环境 保护与治理 矿山地质环境 保护与治理 项目名称 任务工程量 完成工程量 水位、水温、流量监测 24次 24次 地热水水质监测 2组 0 周围地下水、地表水化验 3组 0 周围地下水、地表水监测 36次 0 水位、水温、流量监测 24次 24次 地热水水质监测 2组 3次 周围地下水、地表水化验 3组 0 周围地下水、地表水监测 36次 0 水位、水温、流量监测 24次 24次 地热水水质监测 2组 2组 周围地下水、地表水化验 3组 0 周围地下水、地表水监测 36次 0 水位、水温、流量监测 24次 12次 地热水水质监测 2组 1组 周围地下水、地表水化验 3组 0 周围地下水、地表水监测 36次 0 水位、水温、流量监测 24次 12次 地热水水质监测 2组 4组 周围地下水、地表水化验 3组 0 周围地下水、地表水监测 36次 0 水位、水温、流量监测 24次 12次 地热水水质监测 2组 5组 周围地下水、地表水化验 3组 0 周围地下水、地表水监测 36次 0 截止2022年年底,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已足额缴纳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 复垦基金,账户金额13.35万元。 12 四、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地热井为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申请取得的矿 权,于2007年7月首次取得采矿许可证,至2023年5月已延续了四次。目前海泉湾地热区块 的实际生产情况,能满足温泉中心及冬季供暖每年所需的地热水约20万m3。己打成2眼地 热开采井,分别为绿浪地热井(老地热井)和关中温泉地热井(新地热井)。矿权设置见 图1-4,详述如下: 关中温泉地热井:2006年8月成井,开发企业为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井深 3355m,开采层段为蓝田灞河组下部和高陵群,取水段深度2649.65-3315.24m,目前该井 最大抽水量约60m3/h,井口水温98℃,静态水位埋深约175m,动态水位埋深约-165m,下 泵深度190m。 绿浪地热井:1995年7月成井,开发企业为西北国棉七厂绿浪公司,2008年该地热井 转让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井深2800m,开采层段为蓝田灞河组,取水段深度2121.9-275 5.0m,刚成井时,最大自流量123m3/h,井口水温102℃,自喷只持续了半年;目前该井作 为备用井。动态水位埋深165m,下泵深度210m。 图1-4 矿权设置及与周边井关系示意图 关中温泉地热井与周边同层开采的秦阳花园井、人民银行井、金泰丝路井井间距分别 为1km、1.4km、1.28km;绿浪井与周边同层开采的外滩1号井、帝都花园井、505井井间 距分别为2km、0.75km、1.97km。井间距均比较小,可能存在干扰。 13 第二章 矿区基础信息 一、矿区自然地理 (一)气象 咸阳市地处暖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较干燥寒冷,春季温暖,夏 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湿润。光、热、水资源丰富,利于农、林、牧、副、渔各业发展。 年平均温度9.0-13.2℃,年极端最低气温-18.6℃,年极端最高气温41.2℃。 据咸阳市气象局资料,2001-2022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35.66mm,最大年降水量为 812.33mm(2003年),最小年降水量为369.42mm(2012年)。年内降水量分配不均,多 集中7、8、9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48%,而12、1、2三个月降水量小,占全年降水量 的4.3%(图2-1);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970mm,每年5、6、7、8四个月蒸发量最大,约 占全年蒸发量的50%左右。 图2-1 咸阳市多年平均月降雨量变化图 (二)水文 矿区内主要河流为渭河、沣河。 渭河距矿区北侧约2.7km处流过,从咸阳市武功县大庄镇入境,流经武功、兴平、秦 都 、 渭 城 , 由 滑 城 区 正 阳 乡 张 旗 寨 出 境 , 市 内 流 程 80.7km , 在 咸 阳 市 流 域 面 积 3519.lkm2,占咸阳市总面积的34.4%。咸阳市渭河段年平均流量176.3m3/s,多年平均径流 量54.73m3。咸阳地区境内流长约200km,河床宽400-1000m,河水较浅,平水期最深处仅 达3m,比降1‰左右,河流曲折,迂回摆动,且以侧蚀北岸为主。 据咸阳水文站资料,渭河1985年-2007年期间多年平均流量为82.4m3/s,2005年-2016 年多年平均流量为98.54m3/s(图2-2)。渭河1985-2007年多年平均水位标高为383.59m,9 月份平均最高水位标高为385.16,一月份平均最低水位标高为381.98m。多年日最高洪水 14 位标高为387.86m(2005年8月30日),最低日水位标高为381.96m(2003年6月15日)。 沣河:从矿区西侧流至北侧,最终汇入渭河,距矿区约500m,发源于西安长安区沣 峪,流至咸阳市汇入渭河,全长82km,总流域面积1460km2。 图2-2 渭河咸阳站年平均径流量曲线图 (三)地形地貌 咸阳市区地貌单元地跨渭河及其河漫滩Ⅰ、Ⅱ、Ⅲ级阶地和黄土塬,渭河南岸地势南高 北低,向河谷缓倾斜,北岸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向河谷呈阶梯状倾斜,阶面较平坦。矿区 位于渭河南岸Ⅰ级阶地上,详见图2-3。 图2-3 地貌图 (四)植被 15 区内所在地为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典型的地带性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主要树种有桐 树、槐树、杨树、柳树等;因矿区地处咸阳市区,属城市建成区,除道路两旁有绿化树分 布外,无其它植被分布。 (五)土壤 据调查,区内地处渭河南岸一级阶地,土壤类型主要为塿土,但因位于咸阳城市建成 区,地表多以道路、建筑覆盖,无土壤剖面观察条件。 塿土,是在普通褐土表层以上,由于长期施用大量有机肥堆垫混合而成的土粪,经过 长期耕作,在原来的褐土上部形成了厚约50~60厘米堆垫熟化层,下部是比较密实、偏粘 的褐土,两种土壤紧密相接。 二、矿区地质环境背景 (一)地层岩性 区内主要揭露地层有第四系上更新统秦川群(Q2-4qc)、下更新统三门组(Q1s)、新 近系上新统张家坡组(N2z)、蓝田灞河组(N2l+b)、及中新统高陵群(N1gl)(未穿), 各地层由新到老详述如下: 1.第四系上更新统秦川群(Q2-4qc) 井深5—530m,钻厚525m。岩性综述:顶部黄色、黄土层较薄,中下部为一套杂色砂 砾石层,局部夹黄色粘土层。粘土层质较纯,性软。砂砾石层,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 含少量暗色矿物,分选性较差,次棱角状,泥质胶结松散。 2.第四系下更新统三门组(Q1s) 井深530—905m,钻厚987m。岩性综述:为大套灰色泥岩与灰色细砂岩呈不等厚互 层。泥岩质纯、性软、易造浆。细砂岩成份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见少量暗色矿物,泥 质胶结,较疏松。 3.新近系上新统张家坡组(N2z) 井深905—1892m,钻厚375m。岩性综述,上部为黄色泥岩夹粉砂岩,中部为绿灰色 泥岩夹灰色粉砂岩,下部为棕红色泥岩,紫红色泥岩和灰色粉砂岩呈不等厚互层。泥岩性 软,质纯,易造浆,多呈团块状。粉砂岩,泥质胶结,疏松。 4.新近系上新统蓝田灞河组(N2l+b) 井深1892—2796m,钻厚904m。岩性综述,棕红色、紫红色、暗紫色泥岩与灰色细砂 岩、砂砾岩呈不等厚互层。泥岩,质纯、性较硬、呈块状。粉砂岩,泥质胶结、较松散。 细砂岩成份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见高岭土,泥质胶结、松散-致密。细砂岩,成份以 16 石英为主,长石次之,砾径1-2mm,最大4mm,分选差,次棱角-次圆状,泥质胶结松 散。 5.新近系中新统高陵群(N1gl) 井深2796—3355m,钻厚559m。岩性综述,棕红色,紫红色泥岩与细粉砂岩呈不等厚 互层。泥岩质纯、性硬。粉砂岩泥质胶结,较疏松,多为泥质粉砂岩,泥量含量较重。 (二)地质构造 咸阳市区地处渭河盆地的腹心地带。渭河盆地在构造成因上,是喜山期构造运动裂 陷、延伸形成发展而来的新生代断陷—断坳盆地,具有凹陷深、地层新、形成晚的特点。 沉积盖层在南部最厚约7000m,呈南深北浅、南陡北缓的不对称箕状断陷。矿区位于渭河 盆地次级构造单元西安凹陷内,凹陷南北的斜坡带是凹陷的两翼,北部是缓斜坡带、南部 是陡斜带(图2-4)。对矿区其控热作用最主要的断裂构造为渭河北岸断裂,其次为长安— 咸阳断裂、沣河西侧南北向断裂。 图2-4 渭河盆地构造纲要图 (三)水文地质 矿区处于渭河南岸与沣河的交汇地带西南,新生代以来堆积了巨厚的松散沉积物尤其 是数十米的粗粒相冲积层,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即松散类孔隙水。含水层主要为第 四系冲积砂、冲洪积层,分为潜水和承压水,埋深一殷在20m—400m左右。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渭河、沣河等地表水。排泄方式,主要有开采和 向河流径流排泄,其次为蒸发和向承压水的越流排泄。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 (四)工程地质 17 矿区内的岩土体主要为灰黄色粘土层夹白色粗砂、砂砾层,区内所有岩体均被第四系 土层覆盖。受地形地貌、埋藏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影响,其工程性质变化不大。粘性土,土 质密实,压缩系数为0.03-0.98,承载力大于180kPa。 矿区工程地质条件良好。 (五)矿体地质特征 矿区内的矿产资源为地热水,开采层段在2100-3300m,开采热储层为蓝田灞河组、 高陵群。 蓝田灞河组热储层岩性为棕红色、紫红色、暗红色泥岩与灰色细砂岩、砂砾岩呈不等 厚互层。详述如下: 泥岩:质纯、性较硬、呈块状。 粉砂岩:泥质胶结、较松散。 细砂岩:成份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见高岭土,泥质胶结、松散-致密。 砂砾岩:成份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砾径l-2mm,最大4mm,分选差,次棱角-次圆 状,泥质胶结松散。 高陵群热储层岩性为棕红色、紫红色泥岩与细粉砂岩呈不等厚互层。详述如下: 泥岩:质纯、性硬。 粉砂岩:泥质胶结,较疏松,多为泥质粉砂岩,泥质含量较重。 矿体地质特征较简单。 三、矿区社会经济概况 (一)咸阳市秦都区社会经济概况 咸阳市秦都区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腹地,东经108°37′~108°45′,北纬34°18′~34°26′。周 边与西安市、长安区、鄠邑区、兴平市、礼泉县、渭城区接壤。全区南北长28.5km,东西 宽21km,总面积259km2,全区辖10个街道办事处,58个行政村,117个城市社区,常住人 口81万人。 2022年秦都区实现生产总值463.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6%。分产业 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204.12亿元,增长6.0%;第三产 业增加值244.94亿元,增长1.6%。三次产业结构为3:44.1:52.9,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非公 有制经济增加值243.53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2.6%。 (二)陈阳寨街道办社会经济概况 陈杨寨街道办事处成立于2001年,地处咸阳南郊,北依渭水畔,东至沣水畔,南以西 18 宝高速路相隔,与钓台街道接壤,西至渭河三河桥,312国道穿境而过。陈杨寨街道南北 相距约不足1km,东西相距约5km,总面积4.5km2,人口约5万人。距市中心0.3km,离西 安8.4km。辖12个行政村(陈杨寨村,段村,牛家村,新胜堡村,王家庄村,段家堡村, 田家堡村,河南街村,伍家堡村,安谷村,小王村,孔家寨村),2个社区居委会(咸户 北路社区,秦阳社区)。 现有耕地面积约30.66公顷,全部集中在曹家寨村,以种植大棚蔬菜 为主。蔬菜年产 最约为3000吨,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2000—5000元。花卉种养及销售主要集中在陈杨寨高 速路口处,现有10余家,主要以种植批发各类花卉为主。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发展高 新技术产业,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及科技含金扯高的企业。2020年,陈杨寨街道规模以上工 业4户,全年工业总产值3.15亿元。依托大西安建设的有利地域优势,大力发展商贸业, 推 动工业转型升级。2020年,辖区限上商贸15户,限上消费品零售额6.62亿元,增速 2.9%。全年引进中润国际、吾悦和府、世纪7号酒店、西安蓝港数字医疗扩建项目、中 旅·海泉湾公馆、悠悦鲜生超市、林凯城王府井百货大厦7个项目,完成投资5.2亿元,其中 亿元以上项目4个。 四、矿区土地利用现状 依据咸阳市自然资源局提供的土地利用现状图(1:10000),矿区的土地利用现状类 型划分为7个一级类和8个二级类(具体以各单位土地证为准),根据实际现场实际情况, 井口及换热站地类全部为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占地面积约0.0068hm2,各类土地利用面 积见表2-1。 表2-1 矿区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及面积统计表 一级地类 二级地类 面积 (hm2) 矿区总面积占比 (%) 01 耕地 0102 水浇地 1 4 03 林地 0307 其他林地 0.2 0.8 05 商业服务业用 地 05H1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 地 6.4 25.6 06 工矿用地 0601 工业用地 0.4 1.6 07 住宅用地 0701 城镇住宅用地 5.5 22 08 公共管理与公 共服务用地 08H2 科教文卫用地 0.3 1.2 0810 公园与绿地 0.19 7.6 10 交通运输用地 1004 城镇村道路用地 9.3 37.2 五、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 19 矿区地处咸阳市城市建成区,市政道路、住宅小区及商业配套遍布矿区(图2-5)。 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地热井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世纪大道中段,地热井四邻 关系为:南邻启迪国际城商业街、北邻怡水花园、东邻彬长国际酒店会议中心、西邻锦秀 苑小区A区。 图2-5 矿山及周边卫星影像图 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 一、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调查概述 2023年3月7日—2023年3月10日,项目组对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地热井矿区 及外围进行地质环境及土地损毁调查,完成工作量见表0-1。 (一)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概述 矿区主要位于渭河南岸一级阶地,地形开阔平坦,地热目前开发规模较小,且采取的 措施得力。据调查,矿区内未发现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并对区内含水层情况、地形地貌、水土污染(污废水排放)情况等方面展开详 细调查、定位拍照和记录。 地热水使用过程中不加任何添加剂,仅进行过滤、灭菌处理,洗浴水经沉淀后排入市 政管网,对土壤造成污染较轻,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较轻。 (二)土地资源调查概述 主要是对损毁土地资源和地类、损毁形式、程度进行调查,并对矿区涉及的建筑物、 20 土地等情况进行走访并发放公众调查表,矿区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划分为7个一级类和8个二 级类。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表现在地面设施对土地资源的压占,区内土地损毁类型 主要为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面积0.0068hm2。 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一)评估范围和评估级别 1.评估范围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之规定,矿 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范围应包括采矿登记范围和采矿活动可能影响到的范围,调查区范 围包括采矿活动可能影响到的范围。 本次评估结合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地热井工程建设特点,根据矿区及周边水 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特点、地质灾害分布、影响范围、含水层影响范围、地形地 貌景观影响范围、水土环境污染范围、相邻矿区因素及对土地资源的破坏范围,确定本次 评估区范围为两个井口中心外扩50m,评估区面积0.196km2 ,调查区范围为评估区外扩 20m,调查区面积0.385km2。 2.评估级别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矿山地 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应根据评估区重要程度、矿山生产建设规模、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 程度综合确定。 (1)评估区重要程度 根据集镇与居民、建筑与交通、各类保护区及文物古迹旅游景点、水源地及土地资源 情况,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附录B 列出评估区上述条件的重要程度,依据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确定评估区重要程度分区评定 (表3-1)。 表3-1 评估区重要程度评定表 确定因素 评估区情况 重要程度 集镇与居民 城市建成区,有上千人的居民集中居住区 重要区 建筑与交通 分布有城市主干道,无一级公路分布 较重要区 各类保护区 矿区远离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旅游区 一般区 水源地 无较重要水源地 一般区 土地 地热井占地0.0068hm2,主要为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一般区 (2)生产建设规模 21 结论 重要区 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地热井矿山设计生产规模为20万m3/a,根据《矿山地质 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附录D,矿山生产建设规模为大 型。 (3)地质环境复杂程度 根据地下水赋存地层岩性含水层、地质构造、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情况,按照《矿山 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附录C表C.1列出上述条件的 复杂程度,依据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确定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评估区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评定表见表3-2。 表3-2 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评定表 确定因素 评估区情况 复杂 程度 含水层 地热水赋存于第四系冲积砂、冲洪积层,分为潜水和承压 水,埋深一殷在20m—400m左右,水位较稳定。 简单 矿床围岩与 工业场地 矿体围岩为第四系灰黄色粘土层夹白色粗砂、砂砾层,顶底 板粘性土厚度大于5m,稳定连续分布;地面工程地基稳定性 较好。 简单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简单,断裂构造不发育。 简单 地质灾害 现状条件下地质灾害弱发育,危害小,危险性小。 简单 采空区 采空区面积和空间小,采动影响较轻。 简单 地形地貌 地貌单元主要为渭河一级阶地,微地貌不发育,地形平坦开 阔。 简单 结论 简单 (4)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的确定 评估区为重要区,生产建设规模为大型,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根据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编制规范》(DZ/T0223-2011)附录A确定本次矿山环境 影响评估级别为一级,见表3-3。 表3-3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表 矿山规模 评估区重要程度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 评估级别 大型 重要区 简单 一级 (二)矿山地质灾害现状分析与预测 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GB/T40112-202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 要灾种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22 1.现状评估 评估区主要位于渭河一级阶地,地形开阔平坦,区内除有地热井开采外,无其它矿种 开采活动,地热水开采,水位变化不大,但其赋存的砂岩深且致密,现状调查目前尚未发 现地面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矿山地质环境 问题现状见附图1。 2.预测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主要是根据地质环境条件,结合工程特点,对其可能引发、 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 评估区地面建设工程所在区域及周边地质灾害现状弱发育,预测其引发、遭受地质灾 害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 地热井为点状工程,依据《咸阳关中温泉地热区块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设计开 采规模为20m3/a,开采强度小,开采17年来未发现有地面沉降现象,预测地热井生产期间 引发、遭受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 地质灾害预测评估见附图3。 (三)矿区含水层破坏现状分析与预测 1.现状评估 地热井取用新近系上新统蓝田灞河组-新近系中新统高陵群热储层中的地热水,中旅 (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地热井允许开采量为20万m3/a,实际开采规模为12-13万m3/a。地 热开采对含水层结构、地下水头及区域地下水的径流条件影响轻,现状评估地热开采对含 水层产生的影响较小、影响程度较轻。 2.预测评估 矿区地处咸阳市城郊区一般超采区,随着多年来水利部门的封井压采行动,矿区内居 民及工业企业的生产、生活用水以市政自来水为主,地下水开采活动日渐减少,地下水位 将处于稳定状态,地下水资源将进一步得到恢复。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地热井地 热设计开采规模为20万m3/a,开采强度小,且地热井所在区域承压水含水层富水性强,预 测地热开采对含水层破坏的可能性小,影响程度较轻。 (四)矿区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现状分析与预测 1.现状评估 评估区地貌单元位于渭河南岸一级阶地,地形平坦开阔,地热井为点状工程,属竖向 钻进作业,未改变区内总体地形地貌景观;地表以上主要为配套井房等建设,现状已建 23 成,地表与周边场地高程一致,对区内地形地貌景观改变较小,现状评估地面建设和矿山 开采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较轻。 2.预测评估 本方案适用期内将不再新建地热井开采利用工程,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较轻。综上, 预测评估地面建设和矿山开采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较轻。 (五)矿区水土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与预测 1.水土环境污染现状评估 根据本项目特点,地热开采对水土环境造成污染主要包括废污水排放和固体废渣对水 土环境的影响。 (1)废污水排放对水土环境影响评估 地热井产生的废污水主要为洗浴废水和生活污水,洗浴废水排入污水处理站,生活污 水排入化粪池,经处理达标后排入咸阳市政污水管网,现状分析地热开采排放对环境污染 较轻。 (2)固体废渣排放对水土环境影响评估 地热生产运行期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员工生活垃圾,地热井产生的生活垃圾并 入海泉湾温泉酒店生活垃圾,经统一堆放收集后运至咸阳市政垃圾场处理,使用符合规范 要求,对水土环境的影响较轻。 综上所述,地热井开采活动不对水土环境造成危害和污染,现状评估影响程度较轻。 2.水土环境污染预测评估 根据开发利用方案,地热生产近期及中后期除采水活动外,再无其它新建工程,不再 进行扩建。预测运行期主要是正常的地热开采生产,产生废水和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站处 理后后排入市政管网,对水土环境影响程度较轻。 总体上,地热开采生产对水土环境污染预测评估影响程度较轻。 (六)评估分级与分区 1.现状评估分级与分区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分区采用“区内相似,区际相异”以及“就高不就低”的 原则,通过对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和水土污染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评估 结果的分析,将全区整体划分为影响程度较轻1个区(附图1),面积0.196km2 (表34)。 24 表3-4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影响程度分级分区表 影响程度分 区 百分比 (%) 面积 (km2) 较轻区 (C) 100 0.196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险性或影响程度 地质灾害 含水层 地形地貌 水土污染 危险性小 较轻 较轻 较轻 影响程 度分级 较轻 2.预测评估分级与分区 预测分区原则与现状一致,通过对不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预测评估结果的分析,将全 区划分为影响程度较轻区(附图3),面积0.196km2,分区特征见表3-5。 表3-5 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影响程度分级分区表 影响程度分 区 百分比 (%) 面积 (km2) 较轻区 (C) 100 0.196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险性或影响程度 地质灾害 含水层 地形地貌 水土污染 危险性小 较轻 较轻 较轻 影响程 度分级 较轻 三、矿山土地损毁预测与评估 (一)土地损毁环节与时序 地热开采活动对土地损毁主要为建设期井房、换热站等对土地损毁,损毁形式为压占 损毁。矿区内地面建设工程已经基本建设完成,后期不再有新地面工程建设。 (二)已损毁各类土地现状 根据现场调查,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地热井商业服务业用地6.4hm2,其中地 热井已占用的土地面积合计0.0068hm2,包括井房、换热站占地,占压损毁土地主要为商 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已损毁土地情况见表3-6。 单位:hm2 表3-6 已损毁土地情况汇总表 已损毁土地利用类型 05 商业服务业用 地 05H1 商业服务业设 施用地 井房 换热站 合计 0.0048 0.002 0.0068 (三)拟损毁土地预测与评估 根据现场调查,矿区地面建设工程目前处于厂房设备更新建设阶段,厂房基础范围及 形式不变。同时,根据《开发利用方案》,本矿区后期不新增地面建设工程。因此,在本 方案涉及的生产周期内矿区无拟损毁土地。 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与土地复垦范围 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是依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 型、分布特征及其危害性,在充分考虑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并结合地质灾害危险性、含水 25 层和地形地貌景观及水土污染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评判指标和评估 方法,对工程建设区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划分。参考《矿山地质环境保 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划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 区。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 1.分区原则及方法 (1)分区原则 根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开发计划、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分布特征及其危害 性进行分区的原则;按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进行分区的原则;当现状评估与 预测评估结果不一致时采取上一级别优先的分区原则。 (2)分区方法 在对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水土环境污染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的基础 上,根据防治难易程度,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进行分区,选取地质灾害、含水 层、地形地貌景观、水土环境污染现状与预测结果作为分区指标(表3-7)。 2.分区结果 根据矿山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 (DZ/T0223-2011),并充分考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分布特征及其危害性,再结合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预测影响评估结果,并对照表3-7,本矿山评估区范围内为矿山地质 环境一般防治区(Ⅲ)共一个区块(附图6),面积0.196km2,分区的具体叙述见表3-8。 表3-7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表 分级指标 评估阶段 评估级别 现状评估 地质灾害影响程度 较轻 预测评估 现状评估 含水层影响程度 较轻 预测评估 现状评估 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 较轻 预测评估 水土环境污染 现状评估 预测评估 26 较轻 表3-8 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表 分区 编号 Ⅲ 位置 评估区 分区 一般防治 区 面积 km2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0.196 现状评估:矿区位于渭河一级阶地,地形平坦开阔,现 状未发现地裂缝、地面不均匀沉降等地质灾害;开采地 热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较轻,对含水层影响较轻,对水 土污染影响较轻。 预测评估:地热开采不开挖、不剥采,预测开采地热水 引发、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对含水层影响较轻,对 地形地貌影响较轻,对水土污染影响较轻。 (二)土地复垦区与复垦责任范围 1.土地复垦区范围确定 根据前述土地损毁现状与预测结果,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本方案的复垦区为地热 井,包括井房、换热站等。本项目复垦区面积为0.0068hm2,均属已损毁土地,无拟损毁 土地。 2.土地复垦责任范围 复垦责任范围由损毁土地和不留续使用的永久性建设用地组成,根据本项目复垦区内 地表建筑物的留续使用情况,确定本方案的复垦责任范围。根据现场调查及意见征询,复 垦区内建设用地在本方案确定的服务年限结束后均不留续使用。 本项目已损毁土地0.0068hm2,主要包括2个井房和换热站,适用期内将其全部纳入复 垦责任范围,并进行监测和管护。因此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持有的中旅(咸阳) 海泉湾有限公司地热井矿山复垦责任范围面积与复垦区面积一致,面积为0.0068hm2。 (三)土地类型与权属 1.土地类型 根据咸阳市自然资源局提供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复垦区土地利用现状具体见附图2。 (1)土地利用现状 复垦区土地利用现状分为1个一级类和1个二级类,为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面积为 0.0068hm2,具体见表3-9。复垦责任范围土地利用现状与复垦区一致。 单位:hm2 表3-9 复垦区/复垦责任范围土地利用现状表 05 复垦区土地利用类型 井房 换热站 合计 05H1 0.0048 0.002 0.0068 商业服务业用地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2)土地损毁程度 复垦区内土地损毁形式主要为压占损毁,损毁程度为轻度。 27 2.土地权属 复垦区土地的使用权人为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其中井房和换热站,占地 0.0068hm2。复垦区土地产权明确,权属界址线清楚,无任何纠纷。 第四章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分析 (一)技术可行性分析 通过现状与预测分析,评估区矿山地质环境方面,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含水层 和水土污染等方面受地热井开发利用活动的影响较轻。 依据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结果,区内划为一般防治区。本方案按照治理分区,以近期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工作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保护中开发、 在开发中保护;因地制宜、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综合分析其预防治理措施,技术上可 行。 (二)经济可行性分析 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损毁谁治理的原则,从矿山企业地热月销售收入中提取治理与 恢复基金。 1.销售收入 据开发利用方案,地热井主要为温泉中心供暖及洗浴用水,预计年销售收入18余万 元。 2.生产成本估算及经济上可行性分析 根据开发利用方案,可知项目建成税后投资利润率为6.51%,静态回收期约14.7年。 本方案近期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估算费为27720元/a,估算金额在矿山预算范围 之内,因此本方案经济上可行。 (三)生态环境协调性分析 矿山开采按照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提出的要求进行,在 其允许开采量范围内,地热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较轻,且能维持地热生产良好的运营 状态,对评估区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和地貌景观影响较轻。综合分析在生态环境协调性上可 行。 二、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一)复垦土地利用现状 28 复垦责任范围内所有土地面积合计0.0068hm2,为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二)土地适宜性评价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条例》《土地条例实施办法》《陕西 省实施(土地复垦条例)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待地热井关闭后,进行土地复垦。 根据土地损毁现状和预测分析可知,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地热井矿山生产建 设过程中损毁的土地类型为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根据利用方式与景观协调一致性,土地 类型不变,只对井房和换热站地面建筑进行拆除,地热井进行封堵。具体见表4-1。 单位:hm2 表4-1 矿区最终复垦方向及面积表 复垦土地利用类型 05 商业服务 业用地 05H1 商业服务业设 施用地 井房 换热站 合计 0.0048 0.002 0.0068 第五章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 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地热井矿山开采为井内抽水,开采对含水层、地形地貌 景观、水土污染及土地资源损毁的影响较轻,区内地形平坦,未发现地裂缝、地面沉降等 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分为近期(2023年1月-2027年12月)和中 远期(2028年1月-2037年8月)。本方案的适用期治理工作主要以监测工程为主。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预防 (一)目标任务 最大程度地减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避免和减缓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有效遏 制对主要矿山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水土环境及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实 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现项目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保护与预防措施 为了使工程在运营中能有效地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同时对土地的损毁减少到最小程 度,按照“统一规划、源头控制、防复结合”的原则,结合本矿生产和建设特点、性质以 及区域的环境特征,分别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类型和对土地损毁程度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 施。 1.矿山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定期对地热井及周边地表实施地面沉降监测。 2.含水层保护措施 (1)严格按照批准开采量取地热水,保证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9 (2)监测水位、水量、水温、水质,掌握地热水动态变化。 3.地形地貌景观保护措施 在距地热井5m范围设立标志牌。 4.水土环境污染预防措施 使用后的废水统一排入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避免对水土环境造成污 染。 二、地质灾害治理 (一)目标任务 区地形平坦,对其以预防为主。 (二)工程设计与技术措施 治理工程:本方案针对地质灾害无治理工程。 三、土地复垦 地热开发利用活动结束后,对井房及地面建筑设施进行工程拆除和土地复垦。 (一)目标任务 本项目复垦责任范围的土地全部复垦,复垦面积为0.0068hm2,土地复垦率100%。矿 区土地复垦规划图见附图5。 (二)工程设计与工程量 1.清理工程 地热井闭井后。首先对地表构建筑物进行拆除,然后对地面硬化基础进行清理,最后 将其运输至市政部门指定的垃圾处理场(表5-1)。 表5-1 建筑物拆除及土石方清运工程量表 工程项目 复垦阶段 复垦区域 面积(hm2) 中远期 井房 0.0048 中远期 换热站 0.002 清理工程 土石方量 (m3) 900 900 合计 2.土地平整 翻耕后场地进行土地平整,土地平整时采用人工进行平整,平整后土地坡度≤5°(表 5-2)。 30 表5-2 土地平整工程量表 工程项目 土地平整 复垦阶段 复垦区域 面积(hm2) 中远期 井房 0.0048 中远期 换热站 0.002 0.0068 合计 四、含水层破坏修复 (一)目标任务 地热开采对含水层影响较轻,对含水层结构破坏较小,在其允许开采量范围内也不会 被疏干或半疏干含水层,引起水质变化。对含水层的恢复治理工程以监测为主,观测水 位、水量、水温和水质变化。 (二)工程设计 定期测量地热井的水位、水量、水温,定期取水样化验。监测时间应包括地热的整个 服务期。 五、水土环境污染修复 地热生产对水土环境污染较轻,本方案不设水土环境污染修复工程。 六、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地质环境监测是从维护良好的地质环境、降低和避免地质灾害、水土污染风险为出发 点,运用多种手段和办法,对地质环境问题成因、数量、规模、范围和影响程度进行监 测,是准确掌握地质环境动态变化及防治措施效果的重要手段和基础性工作,是本方案主 要组成部分。监测工作由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负责并组织实施,加强对本方案实 施的组织管理和行政管理,自然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监督管理。 (一)目标任务 对地热井及周边地表水的水位、水量、水温、水质等实施监测方案;对地热井内及周 边地质环境实施监测方案。监测目标及任务如下: 1.监测目标 (1)含水层 掌握地热井及周边地表水的水位、水量、水温和水质变化,以指导开采。 (2)地形地貌景观 通过地面巡查,掌握地热井及周边是否发育有新的地质灾害点,以及可能对地形地貌 景观产生的影响或破坏程度,分析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变化趋势。水土污染厂区废水排入 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31 2.监测任务 (1)含水层 对地热井(2个点)进行监测,监测水位、水量、水温,对关中温泉地热井和污水口 进行水质分析。 (2)地形地貌景观 监测内容主要为地形地貌景观的异常变化。 (3)水土污染 定期检查管道、污水池,防止滴、漏。 (二)监测设计与技术措施 本次监测范围为地质环境治理评估范围,考虑到治理工程的现状,在本方案的近期、 中远期治理阶段,监测工作将贯穿始终。 1.含水层监测 监测地热井(2个点)的水位、水量、水温,其中水位、水量、水温每月监测1次,每 年进行1次关中温泉地热井和污水口水质全分析,水位用电测绳,水量采用水表,水温采 用温度计。 2.地面沉降监测 采用专业仪器对井口(2个)、井口周边建筑物(2个)进行地面沉降的监测,每季度 1次。 3.地形地貌景观监测 采用人工地面巡查,每季度1次。 4.水土污染监测 生产地热无有毒有害物排放,可不进行监测。 (三)主要工作量 本项目的近期逐年监测工作量见表5-3、中远期工作量见表5-4。 表5-3 近期(5年)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一览表 监测项目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2026年 2027年 合计 (次) 水位、水量、水 温测量 24 24 24 24 24 120 水质分析 2 2 2 2 2 10 地形地貌监测 4 4 4 4 4 20 地面沉降监测 16 16 16 16 16 80 32 表5-4 中远期(9.7年)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量一览表 序号 地质环境问题 监测项目 监测量(次) 监测内容 1 含水层 地热井 233 水量、水温、水位 20 水质 2 地形地貌景观 地形地貌异常变化 39 地形地貌 3 地质灾害 地表位移 156 地面沉降 第六章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作部署 一、总体工作部署 治理区内的地质环境,一般需要建立工程、生物化学、监测与管护的地质环境治理与 土地复垦体系用于不断修复。针对性的对区内的地热开采现状、地形地貌条件、植被环 境、占用土地类型等。本方案布设的防治措施主要以预防监测为主(附图6),地热井关 闭进行土地复垦。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总体工作部署见表6-1。 表6-1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总体部署 防治对象 含水层 地形地貌景观 地质灾害 土地复垦 工程措施 地热井水位、水量、水温、水 质定期检测 地形地貌巡查 地面沉降监测 地热井及其他建 筑物拆除 通过防治措施的布局,力求使本治理区内的地质环境问题得以集中和全面的治理,在 发挥工程措施控制性和速效性特点的同时,也显示出监测管护措施的长效性和美化效果, 最终达到有效恢复治理区内良好的地质环境、景观环境及植被环境的目的。 二、阶段实施计划 根据《咸阳关中温泉地热区块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可知,该矿区剩余服务年限为 14.7年,方案规划期限为2023年1月-2037年8月。矿山资源量可以满足5年使用,依据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的有关规定,确定中旅(咸阳)海泉湾有 限公司地热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的适用年限为5年,即2023年1月- 2027年12月。地热井总服务年限应为30年,自2007年7月首次发证开始计算,该矿剩余服 务年限为14.7年。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和本方案服务年 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分为近期(2023年1月-2027年12月)、中远期(2028 年1月-2037年8月)两个阶段,本方案针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提出如下实施计划。 (一)近期工作计划 33 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地热井现为开采生产阶段,后期不在建设地热开采地面 建设工程。近期主要为继续对地热井进行动态监测和矿区地形地貌景观的巡查工作。5年 适用期结束时,应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总结,为下一阶段编制矿山地质 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提供第一手资料。近期工作计划见表6-2。 表6-2 近期(适用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部署计划表 矿山地质 环境问题 防治对象 防治工程 防治时间(年) 防治等级 含水层 地热井 监测 2023年1月-2027年12月 一般防治 地形地貌 景观 地形地貌 巡查 2023年1月-2027年12月 一般防治 地质灾害 地面沉降 监测 2023年1月-2027年12月 一般防治 (二)中远期工作计划 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地热井中远期仍以预防监测和巡查工作为主。中远期工 作计划见表6-3。主要任务为定期对地热井进行动态监测和矿区地形地貌景观的巡查工 作;对关中温泉地热井和污水口进行水质化验分析;拆除井房及其他设备;将深井作为长 期监测孔。 中远期的工程量:含水层监测次数为233点次、采取水样20组、地形地貌监测39点 次、地面沉降监测156点次。 表6-3 中远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部署计划表 矿山地质 环境问题 防治对象 防治工程 防治时间(年) 防治等级 含水层 地热井 监测 2028年1月-2037年8月 一般防治 地形地貌 景观 地形地貌 巡查 2028年1月-2037年8月 一般防治 地质灾害 地面沉降 监测 2028年1月-2037年8月 一般防治 三、年度工作安排 (一)近期年度工作安排(2023年1月-2027年12月) 按照地热开发利用工程特点及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阶段实施计划,近期5年内各年度工 作安排一致,均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预防监测工作(表6-4),无土地复垦工作安排, 预防监测工作内容如下: (1)地热井(2个点)进行监测:针对地热井进行水位、水量、水温测量,每月1 次。工作量为:环境监测次数为120次。 34 (2)对地热井(1个点)和污水口(1个点)进行水质化验分析。采取水样2组,水质 监测为每年1次,工作量为:采取水样10组。 (3)地形地貌景观巡查:巡查地形地貌景观的异常变化,巡查为每季1次,每年4 次,工作量为:地形地貌景观巡查次数为20次。 (4)地面沉降监测:采用专业仪器对井口(2个点)和周边建筑物(2个点)进行地 面沉降监测,监测为每季1次,每年16次,工作量为:地面沉降监测次数为80次。 (5)土地复垦:无。 表6-4 近期(5年)治理部署计划表 监测项目 地形地貌 景观巡查 (次) 水位、水 量、 水温监测 (次) 水质分析监 测(次) 地面沉降监 测(次) 2023年1月- 2027年12月 2023年1月- 2027年12月 2023年1月- 2027年12月 2023年1月- 2027年12月 2023年1月- 2027年12月 合计 (次) 4 4 4 4 4 20 24 24 24 24 24 120 2 2 2 2 2 10 16 16 16 16 16 80 (二)中远期年度工作安排(2028年1月-2037年8月) 1.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表6-5) (1)地热井(2个点)进行监测:每月1次;对关中温泉地热井和污水口进行水质化 验分析,每年1次;水温、水量监测共计233次,水质分析20次。 (2)地形地貌景观监测:采用巡查地形地貌景观,每季1次,共计44次。 (3)地面沉降监测:采用专业仪器对井口(2个点)和周边建筑物(2个点)进行地 面沉降监测,每季1次,共计156次。 表6-5 中远期(9.7年)治理部署计划表 监测项目 次/年 数量(年) 合计(次) 水位、水量、水温监测 24 9.7 233 水质分析 地形地貌景观巡查 (次) 2 9.7 20 4 9.7 39 地面沉降监测(次) 16 9.7 156 2.土地复垦 地热井厂关闭后,厂区地热井及建筑设施拆除,进行土地复垦,具体工作量见表6-6。 35 表6-6 中远期土地复垦工作量一览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1 封堵井口 块 2 2 拆除井房、换热站及设备 2.1 拆除设备 m3 900 2.2 石渣清运 m3 900 2.3 人工土地翻耕 hm2 0.007 2.4 人工场地整平 hm2 0.007 第七章 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 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经费估算 (一)经费估算依据 根据《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计价格[2002]10号)、《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 (中国地质调查局2021年试用)、《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财建[2009]17号)等文件 进行编制。 (二)基础价格 1.水温、水量、水温监测单价 依照《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计价格[2002]10号),本项目水位、水量、水温监测 费按100元/次计算。 2.地形地貌监测单价 依照《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计价格[2002]10号)和当地市场价格,本项目地形地 貌监测费(人工地面巡查)按200元/次计算。 3.水质分析单价 根据《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2021年)及市场价格,地热水质分析费3000元/ 套。 4.地面沉降监测单价 依照《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计价格[2002]10号)和当地市场价格,本项目地面 沉降监测费(专业仪器监测)按1000/次计算。 (三)经费估算结果 本方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估算总费用为41.04万元,服务期14.7年(表7-1、表72、7-3)。 36 表7-1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总经费估算表 序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 费用(万元) 占静态投资的比例(%) 一 监测工程费 0 0 二 设备费 0 0 三 其他费用 0 0 四 监测费 37.31 90.9 五 预备费 3.731 9.1 (一) 基本预备费 3.731 9.1 (二) 价差预备费 0 0 六 静态总投资 41.04 100.00 七 总投资 41.04 100.00 表7-2 矿山近期(5年)监测费用 监测项目 数量(次) 单价(元) 合计(元) 水质分析 10 3000 30000 水位、水量、水温测量 120 100 12000 人工地面巡查 20 200 4000 地面沉降 80 1000 80000 126000 合计 表7-3 矿山中远期(9.7年)监测费用 监测项目 数量(次) 单价(元) 合计(元) 水质分析 20 3000 60000 水位、水量、水温测量 233 100 23300 人工地面巡查 39 200 7800 地面沉降 156 1000 156000 247100 合计 二、土地复垦工程经费估算 (一)经费估算依据 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综[2011]128号]); 2.《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公告2019 年第39号。 (二)土地复垦工程经费估算结果 本方案土地复垦静态投资总额为3.445万元,均为中远期投资,项目复垦土地面积为 0.0068hm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费用估算见表7-4、表7-5。 37 表7-4 土地复垦工程工程费用估算总表 序号 费用名称 费用(万元) 占静态投资比例(%) 一 工程施工费 3.135 91 二 设备费 0.00 0.00 三 其他费用 0.00 0.00 四 监测费 0.00 0.00 五 预备费 0.31 9.00 (一) 基本预算费 0.31 9.00 (二) 价差预备费 0.00 -- 六 静态总投资 3.445 100 七 总投资 3.445 100 表7-5 土地复垦工程施工费估算表 序号 单项名称 单位 工程量 单价(元) 合计(元) 1 封堵井口 块 2 2000 4000 2 拆除井房、换热站及设备 m3 900 5 4500 3 石渣清运 m3 900 25 22500 4 人工土地翻耕 hm2 0.007 30000 210 5 人工场地整平 hm2 0.007 20000 140 总计(万元) 31350 三、总经费汇总 (一)总费用构成与汇总 本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项目总投资为44.485万元,其中矿山地质环境保 护费估算为41.04万元,土地复垦费估算为3.445万元,矿山可采储量294万m3,每吨地热 平均费用0.15元。 (二)近期年度经费安排 根据近期进度安排,经费主要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程,无土地复垦工程,费用支出 为监测、巡查费用,近期费用为138600元,分年度预算详见表7-6,各年度估算费用相 同,均为27720元。 38 表7-6 近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经费分年度安排表 单位:元 近期分年度 编 号 项目 合计 1 水质分析 2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2026年 2027年 30000 6000 6000 6000 6000 6000 12000 2400 2400 2400 2400 2400 4000 800 800 800 800 800 4 水量、水温 测量 人工地面巡 查 地面沉降监 测 80000 16000 16000 16000 16000 16000 5 预备费 12600 2520 2520 2520 2520 2520 合计 138600 27720 27720 27720 27720 27720 3 第八章 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 为有效保障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组织 保障、技术保障和资金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本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由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负责并组织 实施,并建立以公司法人冯刚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全面工作,总工 程师杨伟峰负责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技术工作及日常工作,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 方案设计落到实处。 2.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应选择经验丰富、技术力量强的单位负责项目的实施,并加强管 理。 3.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资料必须规范化,工作记录及经费要及时整理、归 档,便于后期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核查。 二、技术保障 1.根据项目工作要求,选派有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工作组,按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和 设计要求开展工作。 2.配备性能良好的交通运输工具、通讯工具、测量仪器及其它生产设备,分析测试任 务由具有相关资质的实验室承担,图件制作采用先进的数字化处理系统及机助成图系统, 确保工程质量。 3.随时接受主管单位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39 三、资金保障 根据《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基金实施办法》的通知(陕国土资发 〔2018〕92号),矿山企业应在银行设立专用帐户,独立设置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 垦基金科目。建立基金账户,同咸阳市自然资源局、开户银行签订三方协议,保证足额缴 存,基金用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 根据《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实施办法》《咸阳关中温泉地热区块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及实际生产能力,按每月销售10000吨计,每吨15元,地热矿种 系数0.2%,开采系数1.0,地区系数1.1(关中地区)(表8-1)。 表8-1 月销售10000吨地热提取基金表 月销售 (吨) 售价 (元) 矿种 系数 开采 系数 地区 系数 月提取 基金 (元) 占销售 收入 平均 (元/ 吨) 10000 15 0.2% 1.0 1.1 330 0.22% 0.033 该矿山销售收入估算每月15万元,计算的基金提取额每月330元,吨矿投资0.033元/ 吨。基金提取额小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估算费用,费用不足部分由中旅(咸 阳)海泉湾有限公司补足。 基金提取后应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不得挤占和挪用,确保专款专 用,按要求完成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任务后的年度结余资金,可转接下年度使 用。 四、监管保障 1.为落实阶段治理复垦费用,严格按照方案的年度工程实施计划安排,分阶段有步骤 的安排治理与复垦项目资金预算支出,定期向自然资源局主管部门报告当年治理与复垦情 况。 2.严格按照总体布署监测地面沉降,地形地貌景观,对地热井的水位、水量、水温进 行测量。 3.咸阳市自然资源局相关人员应定期对地质环境治理及土地复垦资金进行检查验收, 确保资金真正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作上。 4.本方案实施严格的监测制度,并按方案中的监测要求编制监测计划并实施,制定严 格的工程考核制度。在验收中,应严格验收制度,验收人员对照复垦单元措施逐项核实工 作量,鉴定工程质量,填报验收表,写出验收总结,验收不合格,应限期整改。 5.自然管理部门建立企业信誉档案,全面记录矿山企业资金提取使用,为以后进行土 地复垦有效管理提供依据。 40 五、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 本矿山地热主要用于海泉湾温泉,建厂为当地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对提高居民生 活水平、带动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二)环境效益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方案,科学合理的开采矿产资源,通过对矿山地质 环境的保护,可以避免或减轻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对改善矿区及周边的生 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经济效益 本方案充分考虑了地热开发单位的现状及可能发生的地质环境问题,因地制宜地部署 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监测工作,保持住良好的地质环境,又可以很好的节约治理费用。 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地热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实施后,将恢 复土地0.0068hm2,用于其它项目开发。 六、公众参与 为了解地热井建设所在区域公众对项目的态度,方案编制中进行了公众参与调查,在 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相关人员支持配合下,走访了项目区涉及矿区干部群众,向 当地群众介绍项目性质类型,相关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复垦政策,如实向公众说明项目开 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介绍了项目投资,建成后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及对方经济发展的 情况,征求当地群众对土地复垦的意见建议。 根据当地群众文化水平,经济状况,考虑到地热井已建成投产,群众对项目熟悉度有 一定了解,为确保被调查人员对土地复垦的了解,向项目区发放调查表21份,收回20份, 回收率95.2%。问卷调查对象包括矿区及周边农民、工人及管理部门,接受大学教育10 人,初中及以下6人,被调查群众对项目了解18人,支持该工程20人;复垦后土地同以前 一样18人,被调查人员全部赞成复垦(表8-2,照片8-1~照片8-2)。 表8-2 土地复垦公众参与调查表 参与人群 调查 日期 2023.3 学历 农民 工 人 管理 部门 教师 14人 2人 2人 2人 对工程了解及态度 大学 初中 及以 下 10人 6人 复垦 了解 一般 了解 不了解 18人 2人 无 赞同 不赞 同 无所 谓 20人 无 无 矿区(厂区)周围民众大多数认为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地热井已建成投产, 41 充分利用了当地优质水资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使人们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 照片8-1 公众参与 照片8-2 公众参与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一)矿山基本概况及服务年限 本矿山为生产矿山,矿区面积0.25km2,地热含水层为新近系上新统蓝田灞河组-新近 系中新统高陵群热储层中的地热水,设计生产规模为20万m3/a,属大型生产矿山。 本方案设计服务年限为21年,已开采6.3年,剩余服务年限14.7年。 (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1.评估级别 评估区为重要区,矿山生产规模为大型,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确定本 次矿山环境影响评估级别为一级。 2.现状评估 现状评估认为,区内未发现地裂缝、地面不均匀沉降等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危险性 小;地热开采对含水层结构、地形地貌景观和水土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均为较轻。全区划 分为1个较轻区。 3.预测评估 预测评估认为,评估区内地质灾害现状不发育,地热井为点状工程,地下开采深度由 2121.9m至3315.24m,设计开采规模为20万m3/a,开采强度小。地热开采对含水层、地形 地貌景观和水土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均为较轻。 场地适宜性评价认为:地热水赋存于新近系上新统蓝田灞河组-新近系中新统高陵群 42 中,开采对含水层影响较轻。地热井地地形平坦,无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适宜 建厂。 (三)矿山土地损毁预测与评估 1. 地 热 建 设 工 程 已 损 毁 的 土 地 面 积 合 计 0.0068hm2 , 其 中 包 括 井 房 占 地 面 积 0.0048hm2、换热站占地面积0.002hm2 ,占地类型为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已取得土地使 用证。 2.根据现场调查,本矿山地面工程已建成,后期不再新增其它建设工程,在本方案涉 及的生产周期内矿区无拟损毁土地。如开发利用方案进行调整,将增加拟损毁土地面积, 届时应修编或重编本方案。 (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与土地复垦范围 1.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 在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对评估区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最终划分为 一般防治区1个,面积0.196km2。 2.土地复垦责任范围 复垦责任范围由井房和换热站。本项目复垦区面积为0.0068hm2,均属已损毁土地, 无拟损毁土地。 (五)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与土地复垦工程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分阶段实施。总体方案主要是针对地热井含水层影 响的水文监测,对地形地貌的巡视监测。 方案提出了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地形地貌含水层监测每季1次,水位、水量、水温 监测每月1次,水质监测每年1次。 土地复垦工程:地热井关闭,拆除井房和换热站设施,进行土地复垦。 (六)经费估算 本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费估算44.485万元,其中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费估 算为41.04万元,土地复垦费估算为3.445万元,矿山可采储量294万m3,每吨地热平均费 用0.15元。 方案适用期5年,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费用分年度估算27720元,适用期总费用138600 元。计算的基金提取额每月330元,基金提取额小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估算费 用,费用不足部分由中旅(咸阳)海泉湾有限公司补足。 二、建议 43 1.开发企业应切实加强对该区块地下水位的动态监测,根据地下水位动态变化情况, 按相关部门的管理要求必要时及时调整开采量。 2.开发企业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避免引起环境污染等事件; 3.开发企业按期缴纳基金并适时进行年度和适用期验收。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