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社招)(5).pdf

爱不会停留。25 页 366.195 KB下载文档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社招)(5).pdf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社招)(5).pdf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社招)(5).pdf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社招)(5).pdf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社招)(5).pdf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社招)(5).pdf
当前文档共25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社招)(5).pdf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面向社会人员开展全日制学历教育)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二○一九年八月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 专业代码:610201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三、基本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 职业资格或职 所属专业类 对应行业 主要职业类别 主要岗位类别或 大类 业技能等级证 (代码) (代码) (代码) 技术领域举例 (代码) 书举例 软件和信 息技术服 计算机与应用工程技术人员 务业 (2-02-13) (65) 电子信息 计算机类 信息通讯网络运行管理人员 计算机、 (61) 计算机系统操 信息技术 (6101) (4-04-04) 作员 通信和其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人员 他电子设 (4-04-05) 备制造业 (39)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 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 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 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员、计算机网络维护技术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 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 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 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 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2、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文明生产、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安全 消防等知识; (3)掌握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和网络基本知识; (4)掌握计算机软件安装与调试的技术和方法; (5)掌握计算机系统维护、维修基础理论等知识; (6)掌握计算机外围设备故障检测与维护的技术和方法等知识; (7)掌握数据库基础知识和数据库软件应用知识; (8)掌握中小型企业局域网搭建、管理与维护的知识; (9)掌握 Web 网站规划与管理等知识; (10)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基本概念和方法; (11)了解计算机系统产品、服务、安全、营销等相关知识。 3、能力 (1)具有探案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管理与维护思维、计算思维、数据思维、交互思维、 互联网思维能力; (4)能够熟练进行计算机及网站系统的维护与维修; (5)能够进行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销售、安装、服务等管理工作; (6)具有较强的 Office 软件应用能力; (7)具有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能力; (8)具备计算机外围设备安装、使用、故障诊断及维修、维护能力; (9)具备中小型企业局域网搭建、管理与维护能力; (10)具有一定的数据库管理与应用能力; (11)具备 Web 网站规划与管理能力; (12)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软件编程能力; (13)具备计算机系统维护与案例管理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程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 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有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 德观、法律观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引导 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使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主要内容 本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知识两部分的内容。其中法律基础部分包含 法学基础理论、基本法律知识、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思想道德修养部分包 含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学习成才等方面的修养,培育科学的世界现、人生 观和价值观。 (3)教学要求 在教学中要与中央的教育精神相一致,本着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保持 高起点、高要求,体现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育高素质人才方面的特色和作用; 要体现实践教学的理念,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结合,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 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力争融知识传授、能力培育、素质提高于一体。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懂得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才能发挥它的指导作用,了解马克思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掌握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及其指导意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 果之间的内在关系有准确的认识,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指导自己学习与 工作。 (2)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社会主义本质 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 布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3)教学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实践”为 核心,“教师”为引导,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专业实际,采用案例呈现、 任务设置、讨论实施、评价反思等手段,通过教、学、做相结合,思、辨、行相统一, 使学生掌握原理、培养素质、提高能力,强化理论思维,优化思维品质。 3、形势与政策 (1)课程目标 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认识形势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让学生感知世 情国情民意,体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践,把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统一到党和国家 的科学判断上和正确决策上,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 生活理想,增强学生实现“中国梦”的信心信念和历史责任感,全面拓展能力,提高 综合素质。 (2)主要内容 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以及我校教学实际情况和大学生成长的特点确定选题,每 学期从国内、国际两大板块中确定 2 个专题作为理论教学内容。在介绍当前国内外经 济政治形势、国际关系以及国内外热点事件的基础上,阐明了我国政府的基本原则、 基本立场与应对政策。 (3)教学要求 本课程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每年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应依据中宣部、教育部下发的 “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制定,努力体现权威性、前沿性,注重理论与实际 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结合、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的结合, 在相关问题的解读和分析上下工夫,力求达到知识传递与思想深化的双重效果。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要素和传统思维方式,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承中国民族精神,弘扬优秀历史传统,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 情操,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 大学生。 (2)主要内容 本课程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中国历史、地理、经济、政治、语言、文学、艺术、 科技、教育、宗教、哲学等诸多领域,是对中国文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语 言学等课程的概括与总结,主要包括中国文化形成的背景、发展的脉络、各个发展阶 段的主要内容以及中国文化特点的分析与总结。 (3)教学要求 在教学中应以任务单元为基础进行能力训练,创设学习情景,以角色扮演、互评、 讨论、自行设计场景等方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教师讲解、作品分析、分组讨 论、文物鉴赏等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任务单元的理解,使学生在“教”“学”“练” 的过程中,能真正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促进传统美德的传承 弘扬,应对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冲击。 5、体育 (1)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熟练掌握 2—3 项健身运动 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 自觉锻炼的习惯,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展现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 (2)主要内容 根据我校师资队伍、体育设施、设备条件,开设有:身体素质、田径、足球、篮 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太极拳、健美操等项目内容。 (3)教学要求 理论课程教学应在多媒体教室进行,配备足量的图片及影像资料向学生展示,以 加强感性认识。实践课程应通过田径、篮球和排球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教学,传授科学 的锻炼方法,激发运动兴趣,为终身体育锻炼创造条件。 6、军事理论 (1)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军事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 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 实的基础。 (2)主要内容 国防概述、法规、建设和动员;中国军事思想;国际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与信 息化战争;解放军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战术、单兵战术动作;军事地形学与综合训 练等。 (3)教学要求 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融入社会、融入生活,对学生遇到的社会、生活问题 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重视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利用网络平台,结合我国当前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现状,全 面系统的收集有关资料,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7、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1)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教学,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 初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相应的就业准备,掌握相关的求职技巧,努力实现大 学生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的显著提高。 (2)主要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的概述;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探索与环境认知;职业生涯规划的方 法与步骤;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求职准备;就业派遣及创业讲座。 (3)教学要求 针对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本课程可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以个性化就业创业指 导为辅的教学模式。结合案例教学法、互动教学法、情景模拟、小组讨论、测试分析 法等教学方法,并通过组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非常面试、讲座等教学手段,激 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参与性。 8、心理健康教育 (1)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心理保健意识,认识心理活动的规律与自身个 性特点,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学会化解心理困扰,培养学生积极乐观、 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 (2)主要内容 心理健康概述与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适应心理;管理调控情绪;学会用心交 往;大学生性心理及恋爱心理;大学生压力与压力管理;学会快乐学习;大学生的自 我意识与培养;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 (3)教学要求 在教学方法上可根据学情分析和教学内容特征,选择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网络教学平台,结合相应教学方法进 行理论+实践的模块式教学。 9、安全教育 (1)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涵、特征及意义,理解掌握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基本内容知识,增强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能 力。 (2)主要内容 大学生安全教育概述;关注与维护国家安全;珍爱生命与人身安全;防范侵害与 财产安全;防火知识与消防安全;突发公共事件与安全;网络侵害与安全预防;大学 生心理健康与安全;学习、社交与求职安全;自护自救常识等。 (3)教学要求 教学中应结合实际,与公安、交通、消防等部门紧密合作,让学生近距离的了解 真实案例,进行安全模拟训练,提高学生安全技能。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安全 教育管理,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10、计算机应用基础 (1)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信息化社会所必须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网络基本 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具有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传播信 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熟悉信息化社会中的网络环境,为他们的自主学习、终生学习 以及适应未来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2)主要内容 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Windows 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应用;电子表格 处理软件应用;演示文稿软件应用;多媒体软件应用;因特网应用和计算机安全等。 (3)教学要求 本课程适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训室应包括多媒体教学系统、机房,能同 时开展讲授、训练和项目教学。在教学中多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示范教学等方 式,做到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 除上述课程外,将应用数学、实用英语、应用文写作、艺术鉴赏等列入公共基础 课程的选修课。 (二)专业(技能)课程 1、计算机网络基础 (1)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网络技术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理解,掌握计算机 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基本原理,尤其是 TCP/IP 协议簇和 IEEE 802 系列,能够运用计 算机网络工程的相关仪器、设备完成计算机网络工程的相关工作,为发展职业能力奠 定良好的基础。 (2)主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结构分析;网络数据通信控制;网络体系结构分析;局域网技术与应 用;TCP/IP 标准与协议分析及应用;Windows 网络配置与管理等。 (3)教学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选用典型的网络工程案 例为载体,教师示范、工程师讲解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 工程师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会进行常规项目的设计与施 工。 2、C 语言程序设计 (1)课程目标 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 C 语言各方面的知识,掌握基本的程序 设计过程和技巧,具备一定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能力,并能熟练应用 Visual C++环 境和 Turbo C 集成环境进行 C 语言的编写、编译与调试,具备一定的编程水平。 (2)主要内容 C 语言的各种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结构化程序设计语句;函数的概念和 用法;编译预处理命令;位运算;文件的操作;算法的基本表示方法及结构化程序设 计方法。 (3)教学要求 践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通过程序设计,培养学生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素 养;通过小型项目的设计与编程开发,增强对编程和问题求解的基本体验;让学生积 累软件开发的基本经验,为学生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Office 高级应用 (1)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办公自动化应用的基本技术和应用技能,能熟练 地使用 Office 高级应用技术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奠定良好 的基础。 (2)主要内容 文字、段落格式的设置;表格的创建与修改及数据排序;页面格式的设置;图片、 绘图工具和文本框的使用;文档的打印;数据与工作表的基本操作;数据处理的应用; 图表的相关处理;电子报表的综合处理能力;动画的设置;多媒体素材在演示文档中 的应用;动画的设置及文件和应用程序的调用;演示文档放映方式的设置等。 (3)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课程。应树立“以生为本”教学思想,充分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将理论融入具体任务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实 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4、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1)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 组装与维护的基本技能,具备独立安装一台计算机的基本能力,并能对计算机的常见 故障进行分析和维修。 (2)主要内容 电脑组装的相关知识,包括电脑的组成、电脑硬件的选购、电脑硬件组装实战、 BIOS 设置与硬盘分区等;电脑系统的相关知识,包括操作系统与设备驱动的安装、 电脑网络的连接与管理、电脑系统的优化、数据的维护与修复、电脑硬件的保养;电 脑故障的处理方法,包括电脑硬件故障处理、操作系统故障处理、电脑软件故障处理、 电脑网络故障处理等。 (3)教学要求 由于该课程操作性、技巧性很强,全部课程均在分组模拟实际电脑公司组装与维 护车间的实训环境中实施教学,建议将教学班级以 4~6 人为单位分组为多个“学习 团队”,每一任务组设一个小组长,根据要完成的具体工作内容,同一任务组的同学 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所承担的工作任务。 5、常用工具软件 (1)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典型应用软件的使用、常用 工具软件的安装与使用,提高学生计算机的综合应用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 基础。 (2)主要内容 常用工具软件简述;文件压缩及解压软件;文件加密;寻图像浏览软件;屏幕抓 图软件;媒体播放器;搜索引擎;即时通讯工具、网络下载工具、系统安全工具、磁 盘克隆工具软件、分区魔术师、系统优化软件等。 (3)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主要采用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应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挂图、幻灯片、摄像等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起多维、动 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6、Access (1)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数据库的构成和使用方法,能够在 Access 中创 建和使用数据库,创建、输入和编辑表,创建、应用查询,了解窗体、报表的创建和 应用方法,了解数据访问页、宏、模块的创建和使用方法。 (2)主要内容 Access 与数据库基础;在 Access 中创建和使用数据库;在 Access 中创建表; 输入与编辑 Access 表;查询的创建与应用;查询中的高级应用;窗体的创建与应用; 自定义与编辑窗体;报表的创建与应用;数据访问页的创建与应用;宏和模块;数据 库的安全及其性能优化;数据库的综合应用等。 (3)教学要求 教师在讲授本课程时,宜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遵循边做项目边学习知识点 的原则,在教学中强调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 平,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品质,形成学以致用的教学观。 7、信息安全 (1)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信息系统中存在的安全威胁,初步学会现代 信息系统中的防范措施;掌握一些具体的方法与技术,如基本的身份认证技术、网防 火墙技术、病毒与黑客攻击的防御技术、通用系统的安全增强技术等。 (2)主要内容 信息安全概述;密码技术;访问控制原理;信息流控制原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评价标准;计算机硬件与环境安全;安全操作系统及其设计;网络安全问题;数据库 安全;程序系统安全等。 (3)教学要求 教学中应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可组织学生自我经验叙述、讨论、问题教学、 阅读指导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8、Java 程序设计 (1)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熟练掌握 Java 语言基础及语法知识,逐步建立面向对 象编程的思想,熟悉 Java 语言面向对象编程的特性、常用的 Java API,理解 Java 的异常处理机制,并通过实践训练强化使用 Java 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使学生 初步具备开发 Java 应用程序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主要内容 Java 语言基础; Java 语法基础;数组;界面编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 常用类介绍、Java 集合框架;异常处理;输入输出流;数据库编程;多线程;网络 通信等。 (3)教学要求 本课程可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将利用手机微信推送预习任务,请提前通过 微信查看并做好相应准备。课堂中有大量任务需要现场分析并推理,需要提前在教学 网站下载、打印每章的“课堂活动”。只有提前做好准备,才能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并 取得学习效果。 9、AutoCAD 辅助设计 (1)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概念和方法,能够完成一般的 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作,具备在设计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利用现有知识解决问 题的能力,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2)主要内容 AutoCAD 操作环境;绘图流程;基本绘图命令;基本编辑命令;图案填充,包括 图案填充命令、图案填充编辑、图案填充分解、面域及布尔运算;文字注写;块、属 性及外部参照;尺寸及公差;显示控制;绘图环境设置;设计中心与辅助功能;图形 输出与打印;三维建模等。 (3)教学要求 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理实一体教学,应选用典型的制图案例为载体,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示范、讲解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相结合,让学 生在“教”与“学”过程学习。 10、PS 图形图像处理 (1)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 Photoshop 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独立对 图片进行简单处理的能力,能根据描述进行相关图片的设计创作。 (2)主要内容 Photoshop 概述;图像处理基础操作;绘制和编辑选区;绘制和修饰图像;编辑 图像;调整图像的色彩和色调;图层的应用;文字的使用;图形与路径;通道的应用; 滤镜的应用;综合创作等。 (3)教学要求 教学中应立足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 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同时注重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教 学效率。 11、网页设计与制作 (1)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网页设计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熟悉网站建设 的基本知识,能独立构建简单网站或通过协作构建较复杂网站,并设计相关网页。 (2)主要内容 网站和网页概述;Dreamweaver 简介;网页的布局方法;编辑网页元素,包括文 本编辑与输入、使用图像、使用 Flash 动画、使用音视频元素等;使用超级链接;Html 样式和 CSS 样式;Dreamweaver 高级应用;网站的优化;站点的发布等。 (3)教学要求 教学过程中,须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采取“面向实践、能力为先”的 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应结合当前 WEB 技术的发展趋势,把握未来发展方向,兼顾各行 各业的需求变化,力争面向社会,服务于企业“互联网+”战略。 12、Flash 二维动画制作 (1)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 Flash 的工作环境,能熟练使用工具箱进行 绘图、创建和编辑文本,掌握对 Flash 对象的基本操作,具备制作逐帧动画、渐变动 画、辅助线动画、蒙板动画的能力。 (2)主要内容 Flash 动画制作基础,包括 Flash 动画简介、Flash 工作界面、制作 Flash 动画 的流程;常用绘图工具,包括 Flash 图形的构成、特性、工具的使用、文字的输入与 设置;常用编辑功能;调制作颜色;简单动画制作;图层的操作与应用;影片剪辑、 按扭与场景;使用动作;声音与视频;综合实例。 (3)教学要求 本课程宜以“导入案例+典型工作项目”为载体构建学习情境,按照循序渐进的 教育规律合理安排典型项目,每个项目所蕴含的难度较高的核心技能先用若干个具有 实际应用价值的案例进行导入。 13、SQL Server 数据库技术 (1)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能熟练 使用 SQL 语言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上进行数据库操作,掌握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具 有设计数据库模式以及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了解数据库技术在企业信息 化中的应用。 (2)主要内容 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数据模型及概念模型、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 关系数据库理论、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安全、数据库保护以及数据库新技术介绍。 (3)教学要求 数据库知识丰富,实际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系统都比较复杂,要学会利用数据 库开发系统,仅靠掌握该课程的一点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际 锻炼和积累。因此教学中既要注重数据库基本理论讲授,又要注重实际上机操作的训 练和运用理论知识进行数据库设计实践的锻炼,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除上述课程外,可将摄影摄像技术、影视后期制作、电子商务实务、视觉营销、 物联网应用技术实务、UI 界面与交互设计、移动应用开发等作为专业拓展课程,列 入选修课。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18 16 20 20 4 120 16 8 32 214 8 18 8 8 42 30 30 52 44 32 32 32 252 32 52 24 52 32 52 244 24 52 24 44 24 44 24 236 20 40 20 480 80 640 1 2 1-6 3 1-4 2 1 1 2 1 考核方式 选修课 30 48 36 60 8 16 32 16 8 32 286 56 46 56 56 214 30 30 32 24 32 32 32 212 32 32 24 32 32 32 184 24 32 24 24 24 24 24 176 开课学期 必修课 专业拓展课程 48 64 36 64 128 16 32 32 16 64 500 64 64 64 64 256 60 60 84 68 64 64 64 464 64 84 48 84 64 84 428 48 84 48 68 48 68 48 412 20 40 40 480 80 660 实践 必修课 专业核心课程 注:考核方式中标有“※”为考试,其余为考查。 3 4 2 4 4 1 2 2 1 4 27 3 3 3 3 12 4 4 5 4 4 4 4 29 4 5 3 5 4 5 26 3 5 3 4 3 4 3 25 1 2 2 24 4 33 学时 理论 选修课 专业基础课程 必 修 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形势与政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体育 军事理论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心理健康教育 安全教育 计算机应用基础 合计 应用数学 实用英语 应用文写作 艺术鉴赏 合计 计算机网络基础 C 语言程序设计 Office 高级应用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常用工具软件 Access 数据库基础 信息安全 合计 Java 程序设计 Auto CAD 辅助设计 PS 图形图像处理 网页设计与制作 Flash 二维动画制作 SQL Server 数据库技术 合计 摄影摄像技术 影视后期制作 电子商务实务 视觉营销 物联网应用技术实务 UI 界面与交互设计 移动应用开发 合计 专业社会调查 职业技能鉴定或考证训练 创新创业实践 顶岗实习 毕业设计 合计 总学时 必修课 公共基础课程 综 合 素 质 课 程 课程名称 学分 课程性质 课程类别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 ※ 2 2 4 4 1 1 2 2 2 3 3 2 3 4 4 4 4 3 3 4 5 5 5 5 2-6 2-6 2-6 5-6 6 ※ ※ ※ ※ ※ ※ ※ ※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学时分配表 学时 课程类别 备注 总时数 理论 比例 实践 比例 公共基础课程 756 500 66.1% 256 33.9% 专业基础课程 464 212 45.7% 252 54.3% 专业核心课程 428 184 43.0% 244 57.0% 专业拓展课程 412 176 42.7% 236 57.3% 综合素质课程 660 20 640 100% 合计 2720 1092 1628 59.9% 40.1% (三)教学形式 创新教学组织方式,实行分类教学、分类管理、工学交替、弹性学制,以网络学 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辅,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形式。取得教育部门认可的职 业技能等级证书或通过其他渠道(如网络课程、远程教育课程等)学习课程并取得成 果,根据学校学分认定办法开展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记入学生的学业学分。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队伍结构 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 25: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一 般不低于 60%,专任教师队伍要考虑职称、年龄,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 2、专任教师 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和本专业领域有关证书;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 识、有仁爱之心;具有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相关理论 功底和实践能力;具有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每 5 年累计不少于 6 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3、专业带头人 原则上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行业、专业最新发展,能 广泛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教学设计、专业研究能 力强,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力强,在本区域或本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 4、兼职教师 主要从计算机相关企业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 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计算机硬件或软件开发工程师及以 上职称,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 (二)教学设施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需的专业教室、实训室和实训基 地。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一般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 WiFi 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 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实训室基本要求 (1)计算机基础实训室 配备服务器、投影设备、白板,计算机 1 人 1 台,安装有相关软件。支持计算机 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Auto CAD 等课程的教学与实训。 (2)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 配备服务器、投影设备、白板,实验维修工具 20 套,计算机 1 人 1 台。支持计 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数据恢复技术、计算机外围设备应用与维护等课程的教学与 实训。 (3)多媒体技术实训室 配备服务器、投影设备、白板,扫描仪 6 套,数码相机 6 套,喷绘仪 1 台,计算 机 1 人 1 台。支持 PS 图形图像处理、3D Max 三维基础、Flash 二维动画制作、艺术 鉴赏等课程的教学与实训。 (4)数据库应用实训室 配备计算机,安装数据库相关软件,用于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理论课程与实 践课程,同时支持信息系统开发、GUI 应用程序开发等课程的项目案例部署工作。 (5)网络技术实训室 配备服务器、投影设备、白板,计算机 1 人 1 台,ADSL 路由器 2 个,交换机 20 个,路由器 10 个等。支持服务器架设与维护、网络操作系统使用与管理、网络设备 配置与管理等课程的教学与实训。 (6)前端应用开发实训室 配备计算机,安装图像处理、网页制作等相关软件,承担基于 HTML5、XHTML、 jQuery、JS、CSS3、BootStrap 等技术平台(框架)的实训,用于网页设计技术、动 态网页设计、图形图像处理等课程的教学与实训。 具体设备配置可参考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仪器设备 装备规范》。 3、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具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能够提供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相关实训活动,实 训设施齐备,实训岗位、实训指导教师确定,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 4、学生实习基地基本要求 具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能提供计算机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计算机系统运行 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系统应用软件开发、计算机项目的规划和管理等相关实习岗位, 能涵盖当前计算机产业发展的主流技术,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安排顶岗实习;能够 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有保证实习生日常工作、学习、 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 5、支持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 具有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等的信息化条件。引导鼓 励教师开发并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 书及数字化资源等。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应建立由专业教 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 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 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行业政策法规资料,有关电子信息的技术、标准、 方法、操作规范以及实务案例图书等。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 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 满足教学。 (四)教学方法 倡导因材施教、因需施教,要求教师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 力与教学资源,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行动导向法、示范指导 法、以及现场教学法等方法,坚持学中做、做中学、做中创,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1、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强调充分发挥教师 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 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 2、案例教学法。教师从典型案例的分析入手,引出教学内容和知识点,通过对 典型案例有针对性的透彻分析、发散性的审理和讨论,引导学生向正确方向的思考, 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对典型案例的分析结论,并引伸到其它相关问题的处理上。 3、项目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 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 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4、行动导向法。就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 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 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5、示范指导法。利用直观的模拟示范讲解或通过 CAI 课件,为学生进行操作演 示、教具演示,使学生通过直观、具体、形象、生动的现场环境感受,首先在感性认 知的基础上理解知识概念、操作的原理和要点,使学生初步掌握操作程序、操作要领 和方法。 6、现场教学法。在生产现场直接进行教学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在工作现场 的实习,学、练、做的有机结合,缩短了理论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环境间的生产应用 距离,使教学更具有突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五)学习评价 学生的学习评价采用过程评价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评价方式多元化,有教 学活动参与度、PPT 汇报、技能操作、顶岗操作、职业技能大赛、职业资格鉴定等评 价、评定方式。注重学生在教学实施环节的考核与评价,邀请相关行业企业人员参与 学习评价的过程,教师、学生、企业人员共同参与到学习评价环节,建立多方多元化 的学习评价体系。 根据课程内容和课程性质的不同,学生的学习评价按照实践环节比例的不同分为 三种: 1、知识和理论为主型课程。由于这类课程的实践环节较少,建议采用平时成绩 占 30%,期末考核占 70%的形式。平时成绩不仅包括学生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度、作 业完成情况以及实验实习任务完成情况,还应包括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过程性考 核成绩。 2、知识和技能并重型课程。由于这类课程的实践环节与课堂教学相差不多,可 采取平时成绩占 50%,卷面成绩占 50%的形式。 3、技能和能力为主型课程。由于这类课程的实践环节较多,可以采用完全过程 考核的形式。 (六)质量管理 1、学校和教学系(部)应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健全专业 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 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 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2、学校和教学系(部)应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 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 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 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3、学校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 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4、专业教研组织应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 养质量。 九、毕业要求 在规定的学制范围内,修完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必修课程和一定数量的选修课 程,总学分达到 134 分,其中必修学分 116 学分,选修学分 18 学分。 十、附录 1、教学进程安排表(附表 1) 2、变更审批表(附表 2) 附表 1:教学进程安排表 学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课内教学 学期 周数 总周数 20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15 20 二 ● ● ● ● ● ● ● ● ● ● ● ● ● ● ● ● △ △ ※ ◎ 16 20 三 ● ● ● ● ● ● ● ● ● ● ● ● ● ● ● ● △ △ ※ ◎ 16 20 四 ● ● ● ● ● ● ● ● ● ● ● ● ● ● ● ● △ △ ※ ◎ 16 20 五 ● ● ● ● ● ● ● ● △ △ ※ ◆ ◆ ◆ ◆ ◆ ◆ ◆ ◆ ◆ 8 20 六 ◆ I◆ ◆ ◆ ◆ ◆ ◆ ◆ ◆ ◆ ◆ ◆ □ □ ○ ○ 符号说明: ●:课堂教学 ☆:入学教育 ★:军事训练 △:课程实训 ※:课程考试 ◎:社会调查 ◆:顶岗实习 □:毕业设计 ○:毕业教育 16 附表 2:变更审批表 系别 信息与艺术系 专业名称 计算机应用技术 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 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我们组织教师进行了行业企 业调研、毕业跟踪调研和在校生学情调研,分析了计 变更原因 算机应用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对原培 养方案进行了修订,积极对接国家教学标准。 专业负责人签名: 年 系部意见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系主任签名: 年 教务处意见 月 教务处长签名: 年 教学副院长 审核 教学副院长签名: 年 院长审批 院长签名: 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