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金匮精品课程 - “三点”教学法在《金匮要略》教学中的应用.pdf

我给的爱从未敷衍过°3 页 139.165 KB下载文档
金匮精品课程 - “三点”教学法在《金匮要略》教学中的应用.pdf金匮精品课程 - “三点”教学法在《金匮要略》教学中的应用.pdf金匮精品课程 - “三点”教学法在《金匮要略》教学中的应用.pdf
当前文档共3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金匮精品课程 - “三点”教学法在《金匮要略》教学中的应用.pdf

现 ·128· 代 中 医 药 2018 年 9 月第 38 卷第 5 期 Moder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p. 2018 Vol. 38 No. 5 “三点 ”教学法在《 金匮要略 》教学中的应用 屈杰 杨景锋 杨军 (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 摘 要:《金匮要略》作为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具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价值,但由于其文字质朴,义理深 奥,条文简约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以释义明理,讲清重点; 多管齐下,讲透难点; 比较鉴别,讲活特点的“三 点”教学法为提纲,总结了其在本科《金匮要略》教学中的应用,希望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教学法; 金匮要略; 本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 R222.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0571( 2018) 05 - 0128 - 03 DOI: 10. 13424 / j. cnki. mtcm. 2018. 05. 042 《金匮要略 》( 下简称《金匮 》) 作为中医临床 面《金匮》部分篇章如《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 治疗杂 病 的 专 著,与《黄 帝 内 经》《神 农 本 草 经 》 相关条文比较凌乱,《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 《伤寒论》合称为四大经典,长期以来,由于其较高 十一》论多方少显得结构、特点不鲜明。 再加上目 的临床指导价值,《金匮 》一直是中医药院校的中 前教学学时不断减少,因此需要在授课中突出重 医专业的必修课,是提高中医学临床水平和技能 点,达到提纲挈领作用。 重点一般是指教学大纲 的核心课程之一。 但由于其成书于 1800 年前,文 中规定的一级掌握内容,这些内容包含了相关疾 字质朴,义理深奥,加之后世传抄过程中错简讹误 病的基本概念、病因病机、分类、治疗原则、常见方 在所难免,以及古今中医学知识体系有别,客观上 证,其中以方证为核心。 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 [1] 给《金匮》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同时近十 2、 15 条涉及痰饮病分类、 第十二》为例,其中第 1、 年以来,中医院校招生规模日渐扩大,学生的学习 治疗原则,是全篇的重点之一。 在痰饮病的证治 能力也有所下降,此外目前从事《金匮 》教学工作 17、 22、 24、 29 条为重点 中,涉及方证较多,其中 16、 的年轻教师部分脱离临床实践,单一的理论阐释 条文。不 少 学 生 误 以 为 有 方 有 证 的 条 文 才 是 重 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人从教以来,细心 点,其实不然,重点条文的确立是根据知识体系的 钻研相关教学方法,认识到我校知名金匮学专家 要素构成以及临床指导价值决定的。 教师在授课 张建荣教授倡导的“三点”教学法切合本门课程的 中,要向学生做必要说明。 本科教学需求,应用于教学效果较好,今简要总结 如下。 重点知识讲解是关键。 首先教师需要吃透教 材,并适当发挥,特别是结合临床体会、研究进展 释义明理,讲清重点 来丰富授课知识。由于《金匮 》大部分条文十分简 “三点”教学法之三点就是重点、难点、特点, 洁,教师教授必须有一定的深度、广度,不能完全 其中重点内容是三点教学法的核心。 由于历史原 照本宣科,也不能完全脱离教材。 具体来说,重点 因,《金匮》内容在传抄过程中存在脱简、讹误,宋 条文讲解要紧扣条文,释义清楚,层次明了,节奏 代医家在整理校 订 时 根 据 临 床 需 求,从《外 台 秘 感强,适当贯穿提问,教师要细讲、慢讲,保证授课 要》《千金要方》等著作中加入相关知识,虽然弥补 效果。课后要勾勒重点知识提纲,课后针对性留 了《金匮》在治疗方面的不足,但是却显得全书体 置作业,课前要针对重点知识进行提问,以评估授 系松散、壅肿,不如《伤寒论 》之条理清楚。 另一方 课效果 1 [2] 。 2018 年 9 月第 38 卷第 5 期 Sep. 2018 Vol. 38 No. 5 现 代 中 医 药 Moder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129· 多管齐下,讲透难点 对于中医学课程教学主要以教师授课为主 ,学生 《金匮》作为古典医籍,文辞深奥,同时由于古 被动接受,缺乏思辨能力,加上中医学本身存在着 今中医学知识体系有别,古今疾病演变,以今天的 深厚的“崇古薄今 ”的经学思维,学生课堂气氛沉 知识结构去理解 1800 年前的著作客观上存在着较 闷,因此在 难 点 知 识 的 授 课 中,注 意 启 发 学 生 思 大的困难。这些难点主要表现在: 一、部分条文的 维 句意理解上,如《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第 1 大部分教材都认为是从甘草甘壅影响气血运行来 条“……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 ” 解释的。这种解释明显是敷衍的,因为大枣味厚 中关于“则决之 ”的理解有完全不同的两种。 二、 更容易阻碍气血,何为独用大枣而不用甘草? 通 部分病机的理解比较困难,如学生对冲气上逆这 过问题引导培养自主思维能力。 样的病机概念很难理解,因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很 3 2 [3] 。如对于黄芪桂枝五物汤方药中没有甘草 , 比较鉴别,讲活特点 少提及,临床案例相对较少,学生缺乏直觉体验。 特点又称特色,《金匮 》的特色应当从课程整 比如《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中第 36 条应 体与具体内容两方面来把握。《金匮 》是 杂 病 专 用桂苓五味甘草汤治疗冲气上逆伴肾阳虚弱证之 著,方书之祖,以脏腑经络辨证为主,病证结合,其 口燥、面热、手足厥逆、小便难伴眩冒。 再比如仲 编写体例对后世中医学影响深远,特别是中医内 景应用小柴胡汤通过疏理气机治疗产妇郁冒之大 科学。在讲授《金匮》时要突出其临床治疗学的价 便坚、呕吐不能食等。 三、疾病概念的理解,虽然 值,不能过分在方剂配伍上花费太多时间,要突出 从中医学的角度讲,《金匮 》所涉及的 40 余种疾病 病机为核心,辨证施治为落脚点的特色 概念比较清楚,但是对于生活在科学技术日新月 《方剂学》《伤寒论 》已经反复讲过的方剂如桂枝 异时代的医学生而言,仅仅掌握这些概念还远远 汤、小青龙汤、大承气汤等不能简单重复,要突出 不够,不能胜任临床工作。 比如学生对百合病、狐 《金匮》的特色。比如《伤寒论》使用桂枝汤意在调 惑病、女劳疸等许多概念还是有不少疑惑 。 上述 和营卫,解肌祛风,但是《金匮 》用桂枝汤治疗妊娠 问题,授课教师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要以积极的 恶阻目的 在 于 取 其 和 胃 降 逆,补 益 气 血 的 特 点。 态度来面对。 通过两者对比学习,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在具体 [4] 。 对于 对于难点知识的讲解,首先要了解学生学习 内容上,要注意要把握中医学的学术理论演变的 的难点和症结所在,对症下药。 比如《肺痿肺痈咳 特点,比如《金匮》治疗咳嗽上气病重在宣肺化饮, 嗽上气病脉证第七》由于条文简短,不少学生对于 清热降逆,但后世中医学特别是《中医内科学 》重 饮邪的病机理解、舌脉表现理解不深,影响了教学 视从痰论治。再比如《金匮》认为黄疸病的核心病 效果。为此从半夏化饮止咳平喘功效以及联系临 机是“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突出了黄色应脾,而 床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患者以舌苔白腻、脉 后世医家特别是现代中医学认为黄疸病的病机是 滑为特点的临床表现再结合《痰饮咳嗽病脉证并 湿热内阻,气机不利,胆汁泛溢肌肤所致。 通过不 治第二十》相关知识来讲授,能提高教学效果。 其 同课程对比,有助于学生把握《金匮 》的特色。《金 次,《金匮》作为临床医学著作,其根本目的是指导 匮》所载方剂 205 首,方小药精,配伍精妙,但是功 临床,因此部分难点知识通过临床实践可以较好 效相近、组成相似的方剂较多,学生很容易混淆。 解决。如大黄牡丹皮汤是治疗肠痈病之脓未成还 必须通 过 利 用 图 表 比 较 鉴 别,同 中 求 异,掌 握 是脓已成,历来争论不休。 通过理论探讨很难回 方证。 答这个问题,结合目前的文献报道、临床实践很容 此外,在具体授课中,要注意从方证的标题上 易回答这个问题,即大黄牡丹皮汤两者都适合,更 下功夫。《金匮 》方证标题内涵十分丰富,抓住了 适合于脓未成。再次,要注意以学生为出发点,体 病机特点。在教学中要通过适当提问来督促学生 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目前 独立思考方证标题的涵义,不是简单的 PPT 展示。 现 ·130· 代 中 医 药 2018 年 9 月第 38 卷第 5 期 Moder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p. 2018 Vol. 38 [5] No. 5 比如附子粳米汤、大建中汤整体来讲都是针对中 力求把经典知识讲透、讲清、讲活 焦虚寒证,但是二者有所区别。 前者方剂中有半 参考文献 夏,主症中有“腹中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 ”,所 [1]付新伟.《金匮要略》教学改革探索[J]. 中国中医药现 以病理因素是寒饮导致气机逆乱; 后者以腹中“大 寒痛”为主,用药重在辛温散寒,甘缓止痛,所以病 机是阳虚寒盛。 进一步解释,大建中汤证类似于 今日受寒后引起的胃肠痉挛,附子粳米汤表现是 典型的肠鸣音亢进,与急性胃肠炎比较接近。 4 结语 “三点”教学法从《金匮》知识体系的教度进行 了探索,突出了重点、难点、特点的教学。 知识的 。 代远程教育,2015,13( 9) : 93 - 94. [2]张建荣.《金匮要略》教学法探讨[J]. 陕西中医学院学 1995, 18( 4) : 55 - 56. 报, [3]李宁,王寅,盖沂超.《金匮要略》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思 2014,20( 6) : 153 - 155. 考[J]. 中医药导报, [4]陈光星,郭林凯. 金匮要略临床教学体会[J]. 中医教 31( 3) : 54 - 56. 育,2012, [5]牛锐,张建荣. 具备 4 种能力,讲好《金匮要略》[J]. 中 2013,19( 3) : 130 - 131. 医药导报, 讲授离不开知识点本身,也需要以合适的授课方 ( 收稿日期: 2018 - 01 - 29 编辑: 文颖娟) 法和技巧来驾驭,因此《金匮 》课的教学还需要教 师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知识,提高教学驾驭能力,  ( 上接第 123 页) [11]张祥伟,陈佩虹,金晓艳,等. 小柴胡汤超微饮片与 传统饮片药效学剂量对比研究[J]. 中成药,2011, 33( 2) : 225 - 228. [12]乐大勇,王琼,张隽,等. 复方贝母散超微粉体、细粉 的化学性质与药效学对比[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 志,2012,18( 14) : 39 - 43. [13]林祝山,刘宇聪,林晓春,等. 麻黄汤超微饮片与传 统饮片 药 效 学 剂 量 对 比 研 究[J]. 时 珍 国 医 国 药, 2013,24( 11) : 2667 - 2668. [14]程立平,毛淑杰,马志静,等. 超微粉碎与常规粉碎 白附子中成分比较[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 16( 5) : 15 - 18. [15]张良,施煜庭,陈亮. 超微粉体分散技术在防治呼吸 系统疾 病 中 的 应 用[J]. 中 国 粉 体 技 术,2009,15 ( 5) : 42 - 45. [16]付珊珊. 基于超微粉技术的抗肝纤维化中药复方制 剂的 制 备 与 体 外 研 究[D]. 成 都: 成 都 中 医 药 大 学,2012. [17]胡鹏翼,龚莹莹,郑琴. 不同粒径的复方丹参粉末的 稳定性 考 察[J]. 中 国 实 验 方 剂 学 杂 志,2014,20 ( 13) : 1 - 7. [18]王春柳,赵国巍,廖正根,等. 超微粉碎对七厘散稳 定性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志,2013,19( 9) : 1 - 5. [19]赵国巍,王春柳,廖正根. 超微粉碎对七厘散中羟基 红花黄色素 A 的稳定性影响研究[J]. 中成药,2013, 35( 7) : 1427 - 1432. [20]曹广尚,杨培民,王新凤. HPLC 测定白花蛇舌草不同 采收期及不同部位中异高山黄芩素含量[J]. 中国实 验方剂学杂志,2014,20( 17) : 49 - 51. [21]张琴,刘莉. 川芎超微粉的粉体学性质研究[J]. 中 草药,2010,41( 11) : 1796 - 1799. [22]陈勇军,钱锦花,梁学良,等. 中药超微粉均匀性评 价研究[J]. 中国粉体技术,2014,20( 3) : 52 - 55. [23]蔡光先,赵迪加,张水寒,等. 中药微粉粒度的评价 初探[J]. 中成药,2007,29( 5) : 719 - 722. [24]崔福德. 药剂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5]杜焰,赵立杰,冯怡,等. 中药粉体流动性表征方法 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 5) : 589 - 593. [26]王小平. 粒子设计改善中药粉体均一性与溶解性的 2015. 工艺原理研究[D]. 成都: 成都中医药大学, [27]王宇红,杨蕙,莫韦皓,等. 马钱子超微粉毒性质反 应量效关系研究[J]. 中医杂志,2013,54( 11) : 958 - 960. [28]肖碧英,李先端,格小光,等. 超微粉碎对白附子中 草酸钙针晶形态和数量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 2011,22( 1) : 84 - 85. ( 收稿日期: 2017 - 14 - 09 编辑: 文颖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