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附件1:关于举办河南省第二十五届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的通知(教电教〔2021〕199号).pdf

a good kid18 页 455.306 KB下载文档
附件1:关于举办河南省第二十五届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的通知(教电教〔2021〕199号).pdf附件1:关于举办河南省第二十五届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的通知(教电教〔2021〕199号).pdf附件1:关于举办河南省第二十五届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的通知(教电教〔2021〕199号).pdf附件1:关于举办河南省第二十五届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的通知(教电教〔2021〕199号).pdf附件1:关于举办河南省第二十五届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的通知(教电教〔2021〕199号).pdf附件1:关于举办河南省第二十五届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的通知(教电教〔2021〕199号).pdf
当前文档共18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附件1:关于举办河南省第二十五届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的通知(教电教〔2021〕199号).pdf

河南省教育厅 教电教〔2021〕199 号 河 南 省 教 育 厅 关于举办河南省第二十五届教育教学 信息化交流活动的通知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 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厅直属实验学校: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和教 育部《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促进我省信 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经研究,决定举办“河南省第二十 五届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现将有关活动事宜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 — 1 — 的十九大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评价,不断提升人 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参加人员 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教育技术工作者。 三、项目设置与说明 (一)项目设置 本届活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不同学段的教育教学要求和特 点,按照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个组别设置项目。 1.基础教育组(含幼儿教育、特殊教育、专门教育):课件、 微课、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教师网络空间应用案例(幼儿教 育组、特殊教育组不设置教师网络空间应用案例)、优秀教育电视 节目。 2.职业教育组:课件、微课、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职业岗 位核心能力线上精品课资源(以下简称“职业岗位能力精品课”)、 优秀教育电视节目。 3.高等教育组:课件、微课、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优秀教 育电视节目。 (二)项目说明 1.课件:是指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信息技术和多媒 体技术,根据教学内容、目标、过程、方法与评价进行设计、制 作完成的应用软件。能够有效支持教与学,高效完成特定教学任 — 2 — 务、实现教学目标。 各类教学软件、学生自主学习软件、教学评价软件、仿真实 验软件等均可报送。 (1)制作要求:视频、声音、动画等素材使用常用文件格式。 (2)报送形式:作品以 zip 压缩包格式报送,总大小建议不 超过 700MB。课件应易于安装、运行和卸载;如需非常用软件运 行或播放,请同时提供该软件,如相关字体、白板软件等。建议 同时报送软件运行录屏解说文件。 2.微课:是指教师围绕单一学习主题,以知识点讲解、教学 重难点和典型问题解决、技能操作和实验过程演示等为主要内容, 使用摄录设备、录屏软件等拍摄制作的视频教学资源。主要形式 可以是讲授视频,也可以是讲授者使用 PPT、手写板配合画图软 件和电子白板等方式,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批注和讲解的视频。 中等职业教育组微课作品鼓励体现技能训练(包括训练模式)。 (1)制作要求:报送的微课作品应是单一有声视频文件,要 求教学目标清晰、主题突出、内容完整、声画质量好。视频片头 要求蓝底白字、楷体、时长 5 秒,显示教材版本、学段学科、年 级学期、课名、教师姓名和所在单位等信息,视频格式采用支持 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 mp4 等),画面尺寸为 640×480 以上,播放时间一般不超过 8 分钟。 根据学科和教学内容特点,如有学习指导、练习题和配套学 习资源等材料请一并提交。 — 3 — (2)报送形式:作品以 zip 压缩包格式报送,总大小建议不 超过 700MB。 3.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是指教师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组 织与实施教学的工具和学生学习与认知的工具,融于教与学的过 程,且教学成效明显的教学活动案例。 (1)制作要求:须提交案例介绍文档、教学活动录像和相关 材料。 案例介绍文档包括:教学环境设施与课程建设、教学应用情 况、教学效果、教学成果、获奖情况、推广情况等。 教学活动录像:反映创新教育教学情况,针对案例特点,提 供合适的教学活动录像,可以是具有代表性的单节课堂教学实录, 也可以是围绕一个教学专题的多节课课堂教学片段剪辑而成的专 题介绍视频。使用 mp4 等常用格式,时间总计不超过 50 分钟。 相关材料:教学设计方案、课程资源等。 (2)报送形式:作品以 zip 压缩包格式报送,总大小建议不 超过 700MB。 4.教师网络空间应用案例:是指教师个人应用国家数字教育 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内的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备课、教学活动组织、 作业指导、辅导答疑、学情分析、网络研修等教育教学活动且效 果突出的案例。 (1)制作要求:提交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类素 材制作的 PPT 文档、教学活动录像和其他材料,综合反映教师网 — 4 — 络空间的日常应用情况和应用效果,同时提交空间访问说明文档 (含空间网址等)。 (2)报送形式:作品以 zip 压缩包格式报送,总大小建议不 超过 700MB。 5.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指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程教学,转 变学习方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的案例。 包括课堂教学、研究性教学、实验实训教学、见习实习教学等多 种类型,采用混合教学或在线教学模式。鼓励思政课、教师教育 类的信息化教学案例报送。 (1)制作要求:须提交案例介绍文档、教学活动录像和相关 材料。 案例介绍文档可包括: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教学效果、教 学成果、获奖情况、推广情况等。 教学活动录像:反映信息化课程教学情况,针对案例特点, 提供合适的教学活动录像,可以是具有代表性的单节课堂教学实 录、多节课堂片段剪辑、专题介绍视频等多种形式。使用 mp4 等 格式,时间总计不超过 50 分钟。 相关材料:教学设计方案、课程资源等。 (2)报送形式:作品以 zip 压缩包格式报送,总大小建议不 超过 700MB。 6.职业岗位能力精品课:是指以职业岗位活动的基础性、支 撑性能力与素养培养为目标,通常选取专业课程体系中直接指向 — 5 — 岗位能力的重点难点内容,支持混合式教学与学习的数字化资源。 职业岗位能力精品课由微教材、视频课和资源包配套构成。 (1)制作要求:须提交视频课和资源包,微教材可根据情况 自主选择是否建设与提交。 视频课:是指与互动软件智能链接,符合职业教育特色、满 足职业院校学生学习习惯的视频课。在构建方式上,可基于学习 情景进行教学设计,把工匠、大师引入课堂,倡导多种角色授课 模式,实现深度校企合作。每个视频课时长为 5-25 分钟,并提供 视频课缩略图(图片比例为 16:9,最小尺寸 220×124,格式 为.jpg)。 资源包:是指可支持该视频课的颗粒化资源总和。资源包内 容与微教材、视频课有机融合,适应线上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应用。内容包括教学设计说明、多媒体教学课件、在线试题、作 业、答疑材料等。 微教材:是指与“教学点”相对应、融合信息技术,通过扫 描纸质教材二维码链接相关资源,有效支持 VR、AR 等新技术应用 的新形态教材。微教材具有相对稳定、独立、完整的职业岗位能 力教学特征,可满足教学需求。通过对体系化职业岗位能力“微 教材”的组合,可以形成符合职业教育教学需求、促进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的新形态、立体化教材。 (2)报送形式:视频课以 mp4 格式上传,大小不超过 800MB; 资源包经命名后逐个上传,总大小不超过 800MB;微教材以 word — 6 — 格式上传。 7.优秀教育电视节目:是指教育电视新闻、校园电视作品、 教育电视主持人风采等交流、展示类视频资源。 (1)制作要求: 教育电视新闻(含校园新闻):每条新闻时长控制在 3 分钟以 内;校园新闻应围绕一个新闻主题摄制,每条新闻控制在 1 分钟 以内。 校园电视作品(新闻专题类):校园专题以记录典型人物、文 体活动或探讨校园生活热点问题,宣传学校办学特色为主题,时 长控制在 10—15 分钟。 校园电视作品(校园 DV、MV):应具有微时长、微周期、微 投入、主题集中、故事情节完整特征,适于在各种媒体(特别是 移动媒体)上播放,时长不超过 10 分钟;MV 包括校歌和其他适 合学生演唱的歌曲,制作完成后有字幕,时长 3—5 分钟。 教育电视主持人风采:包括专题采访、栏目主持(不含电台 播音主持);时长控制在 10 分钟以内。 (2)报送形式:前期录制分辨率不低于 720×576,视频制 作推荐使用高清制式,压缩推荐采用 H.264 编码方式,码流率不 低于 256Kbps,封装格式推荐使用 MP4,总大小不超过 2G。以 ZIP 或 RAR 压缩包的方式上报。 四、资格审定 项目作品要按照文件中所规定的范围、标准进行设计、制作, — 7 — 要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方式的变革,展现学生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的过程,整合并利用优质资源,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深 度融合。 课件、微课作品限作者一名;其它每件作品作者不超过 3 人, 每位参加教师(第一作者)限报送一件作品。不接受以单位名义 集体创作的作品。 作品须为原创作品,资料的引用应注明出处,如引起知识产 权异议和纠纷,其责任由作品作者承担。有政治原则性错误和学 科概念性错误的作品,取消参加资格。杜绝弄虚作假行为,一经 发现,取消参加资格。 五、报送办法与名额分配 (一)报送办法 各组织单位认真组织,依据“组织单位作品推荐参考指标” (附件 4)严格评选,择优推荐。2021 年 7 月 30 日前,进行网上 报名、上传项目作品,逾期不再受理。项目作品登记表(附件 1) 随项目作品一起报送;交流活动工作联系人信息表(附件 2)、交 流活动汇总表(附件 3)由各单位活动负责人填写并加盖单位公 章扫描发送活动信箱。 此次交流活动工作使用“河南省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评 选”系统,系统将于 2021 年 6 月下旬开通。报送单位须通过河南 省电化教育馆门户网站(http://www.hncet.cn)访问系统,也可 以直接输入系统网址(http://hd.hner.cn)上传报送。为方便开 — 8 — 展工作,各组织单位负责人需加入“河南省教育教学信息化”QQ 群,群号:590346511,该群将于 2021 年 6 月下旬发布上传作品 激活账号。该群仅限组织单位负责人加入,不接受个人用户。 (二)名额分配 1.基础教育组(含幼儿教育、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以各省 辖市、直管县教育部门为单位组织报送。各省辖市限额 80 件,直 管县(市)限额 25 件,厅直属实验学校限额 10 件。 2.职业教育组:高等职业院校和省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作品 以学校为单位遴选推荐报送。高等职业院校每校限额 20 件,中等 职业学校每校限额 15 件。 市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作品由各省辖市教育部门统一报送。 3.高等教育组:高等院校教师作品以学校为单位遴选推荐报 送。普通本科院校每校限额 25 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每校限额 20 件。 六、奖项设置 该活动按组别项目设置一、二、三等奖。省教育厅组织对各 单位推荐作品进行评选,评选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颁发获奖证 书。对评选结果的异议和处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 七、其他事宜 (一)为更好地组织开展河南省第二十五届教育教学信息化交 流活动,省教育厅成立活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评审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河南省电化教育馆,负责活动的具体实施。 — 9 — (二)各地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组织参加本届活动作为 促进本地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和教育信息化 应用水平的重要措施,切实做好宣传、组织和推荐工作,鼓励广 大教师积极参与。 (三)河南省电化教育馆要利用好信息化交流活动评选结果, 聚焦各级各类学校、学段、学科知识目录,梳理优秀作品资源, 逐步构建完善教育资源体系,更好为我省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服务。 (四)联系方式 联 系 人:河南省电化教育馆活动部 李 燕 陈 东 联系电话:0371—66324348 电子信箱: hndjhdb@163.com(邮件主题请注明“交流活动”) 通信地址:郑州市顺河路 11-1 号 邮 编:450004 附件:1.作品登记表 2.交流活动工作联系人信息表 3.交流活动汇总表 4.组织单位作品推荐参考指标 2021 年 6 月 2 日 — 10 — 附件 1 作品登记表 作品名称 作品大小 基础教育组 项目分类 职业教育组 高等教育组 姓名 课件□ 幼儿教育□ 微课□ 小学□ 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 初中□ □ 教师网络空间应用案例 高中□ □ 优秀教育电视节目□ 课件□ 微课□ 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 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线上精品课□ 优秀教育电视节目□ 课件□ 微课□ 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 优秀教育电视节目□ 所在单位(按单位公章填写) 作者信息 姓名 手机 固定电话 电子邮箱 联系信息 — 11 — (包括作品简介、特色亮点等,300 字以内) 作品特点 (安装运行所需环境,临时用户名、密码等,300 字以内) 作品安装 运行说明 共享 说明 是否同意“组委会”将作品制作成集锦出版或在“教师 交流活动”等公益性网站共享 □是 □否 是否同意“组委会”将作品推荐给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 公共服务平台 □是 □否 我(们)在此申明所报送作品是我(们)原创构思并制作,不涉 及他人的著作权。 作者签名: 年 — 12 — 月 日 附件 2 交流活动工作联系人信息表 单位名称:(公章) 姓名 部门、职务 通信地址 办电 手机 注: 请将此表加盖单位公章后扫描发送至邮箱 hndjhdb@163.com。 — 13 — 附件 3 交流活动汇总表 报送单位:(盖章) 序号 项目分类 年 作品名称 第一作者 姓名 请将此表加盖单位公章后扫描发送至邮箱 hndjhdb@163.com。 — 14 — 月 日 职称 附件 4 组织单位作品推荐参考指标 1.课件 推荐指标 推荐要素 教学目标、对象明确,教学策略得当; 教学设计 界面设计合理,风格统一,有必要的交互; 有清晰的文字介绍和帮助文档。 内容丰富、科学,表述准确,术语规范; 选材适当,表现方式合理; 内容呈现 语言简洁、生动,文字规范; 素材选用恰当,生动直观、结构合理。 运行流畅,操作简便、快捷,媒体播放可控; 技术运用 互动性强,导航准确,路径合理; 新技术运用有效。 立意新颖,具有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 创新与实用 能够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有推广价值; 高等教育组作品的使用量应达到一定规模。 2.微课 推荐指标 推荐要素 教学设计 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主题明确、重难点突出; 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选用恰当;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教学行为 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教学过程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充分调动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 教学效果 教学和信息素养目标达成度高;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形式新颖,趣味性和启发性强; 创新与实用 视频声画质量好; 实际教学应用效果明显,有推广价值。 — 15 — 3.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 推荐指标 推荐要素 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改革理念; 教学设计完整,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和教 学评价等; 教学设计 教学环境设施满足需求,有特色,教学情境符合教学目标 和对象的要求; 教学资源选择恰当,形式多样; 注重学科特点,信息技术应用恰当。 教学活动过程记录完整,材料齐全; 教学应用 教学方式多样; 有利于形成基于信息化的教育教学模式。 有常态化应用,学生深度参与,活跃度高,教学效果突出; 教师、学生成果丰富,校内外评价好; 教学效果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特色创新 在课程建设、教学实施、资源共享、机制创新等方面有特色; 具有一定的示范推广价值。 4.教师网络空间应用案例 推荐指标 推荐要素 个性化设置合理,主题鲜明,特色突出; 内容建设 栏目内容丰富,记录完整,更新及时; 原创性、生成性资源丰富,访问量大。 备课、教研、教学等活动记录完整; 备授课、活动组织实施、线上线下教学、班级管理、预习、 教学应用 作业、答疑、自主学习、分享心得等活动应用度高; 师生、师师、生生交互好,促进交流共享。 支撑常规教育教学活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果; 成果丰富,能力素质教育成效高; 应用效果 满足学校、教师、学生教育教学和管理等各方面需求,家 校沟通效果好; 促进学校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 在网络教研、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教育管理、综合素质 特色创新 评价等某个或多个方面,形成了应用模式,有效促进教学 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 — 16 — 5.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 推荐指标 推荐要素 课程建设 信息化软硬件符合教育教学需求,有特色; 课程建设、教学理念、内容、方法体现现代信息技术 的运用; 课程资源丰富,信息技术运用恰当。 教学实施 教学活动过程记录完整,材料齐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形成基于信息化的教育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学生深度参与,活跃度高;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学习能力提 升明显; 学生、教师、学校评价好。 特色创新 在课程建设、教学实施、资源共享、机制创新等方面 有特色; 具有一定的示范推广价值。 6.职业岗位能力精品课 推荐指标 推荐要素 内容设计 内容相对稳定、完整、独立,满足教学和职业岗位核心 能力发展需求; 精准对位职业岗位能力和企业需求,视频课双师授课效 果好; 视频课、资源包及微教材内容完整、颗粒化程度高,应 用方便; 过程性和结课性测试题数量充足,满足平台运行条件; 微教材满足线上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需求; 能为学生就业、竞争上岗、线上线下学习提供有效支持。 — 17 — 教学设计 注重教学设计,数字教学媒体运用准确,教学信息传递 正确; 视频课、资源包画面设计科学、合理,能够有效提升学 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视频课及资源包助学、助教能力显著; 微教材支持学生线上自学、线下学习应用。 呈现设计 遵循教学媒体呈现规律,注重教学媒体呈现设计; 视频课、资源包等数字教学媒体呈现与教师讲解、教学 内容配合默契,采用富媒体强度 微教材可视化程度高,满足学习者需求; 视频课双师授课呈现科学、真实、符合教学需求; 过程性测试题的呈现适时,结课性试题的呈现完整、内 容丰富。 应用与 创新 校本同步应用效果好,有效支持教学改革,显著提高教 学质量; 开放共享程度高,具有一定的示范性; 信息技术运用得当,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创新,效果显 著; 视频课引入企业活动信息实时、准确,教学模式创新效 果显著; 微教材设计科学、规范,内容完整。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 — 18 — 主动公开 2021 年 6 月 2 日印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