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2017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pdf

百毒不侵。43 页 1.316 MB下载文档
2017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pdf2017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pdf2017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pdf2017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pdf2017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pdf2017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pdf
当前文档共43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2017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pdf

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概况 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的前身是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系,该系由韦钰 院士创建于 1984 年 10 月。2006 年 8 月,为适应学科发展需要,经学校研究决定,成 立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学院的科学研究及学生培养方向瞄准 21 世纪主导学科— —生命科学与电子信息科学,强调这两个学科的交叉与渗透,综合应用电子信息科学 理论与方法解决生物医学领域中的科学问题,发展现代生命科学技术。 我院已建成一支多学科交叉、以优秀中青年博士为主、拥有多名国家级专家的高 水平学术梯队,现有专职教师 60 余人,其中院士 1 人,国家“千人计划”3 人,长江 学者特聘教授 3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4 人,教授 25 人,副教授 20 人,博士 生导师 22 人,硕士生导师 36 人,90%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 我院人才培养面向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涵盖本科、本硕七年一贯制、硕士、博 士、博士后等多个层次。目前,我院设有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本硕联读,生 物信息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江苏省品牌专 业。与华大基因共建了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有两个专业教学实验中心:医 用电子技术实验中心(校级创新实验平台)、生物技术与材料实验中心。人才培养过 程中依托优势学科资源,强调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全面结合,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和科研实践能力,为学生创造国际交流,拓宽视野的机会。 我院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目前拥有一个国家重点 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和“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该学科在国内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排名中名 列前茅。现拥有一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七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一个生物医学工程博士 后流动站,该站于 2005 年、2010 年分别被评为国家优秀博士后流动站;拥有生物电子 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同时还拥有苏州市生物医用 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苏州市环境与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无锡市生物芯片重点实 验室等科研基地。 多年来,在生物传感器和生物芯片、基因测序、智能生物材料与生物电子器件、 分子/纳米有序组装技术、生物电子技术、生物信息的分子和综合、生物信息系统和应 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近几年,本学院作为首席科学家负责《生物医学纳 米材料对细胞作用的研究》国家“973”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1 项, “973”子课题 8 项,承担了包括《微流体及兴奋剂检测芯片的研究与开发》等国家“863”高技术研 究项目 15 项,《核酸扩增基因芯片杂交检测仪》等国家攻关计划 2 项,《基于单细胞 光学信息检测的癌症及早诊断技术研究》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4 项,《基于 纳米磁分离的多样本多位点高通量核酸分析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科学仪器专项 1 项,《基于纳米界面超分子体系的生物单分子检测的研究》等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50 余项,部省级项目 50 余项。共承担国家科研项目 100 余 项,科研经费到款总额为 1.3 亿元。学院在上述各个研究方向已经积累了一批科研成 果,发表论文 600 余篇,其中被 SCI 收录论文近 400 篇,相关研究成果申请专利 120 余项,获专利授权 60 余项。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6 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2 篇。 学院具有良好的国际合作渠道,目前与澳大利亚、芬兰、日本、德国、美国、韩 国等多个国家有实质性的项目合作。举办了多次有影响的国际学术会议,每年均有 10 余名教师在国外进修和合作研究及讲学。 1 东南大学 2017 级 生物医学工程 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门类: 工学 学制: 4 专业代码: 082601 授予学位: 工学 制定日期: 2017 一.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较系统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 医学等)和主攻方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宽广的专业视野和国际视野,具有分析和综合能力,具有实践动 手能力和不断学习适应发展的能力,勇于质疑,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生物医学工程及 相关领域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二. 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 ① 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② 具有从事生物医学工程相关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和专业知识,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 ③ 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④具有针对生物医学问题的建模仿真能力,具有分析和提出方案、解决本领域实际问题的专业设计和工程实践能 力; ⑤勇于质疑,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掌握基本创新方法,了解创业基本途径,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开 展创新创业活动的能力; ⑥ 具有信息获取、检索和跟踪的能力; ⑦ 具有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专业活动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 等制约因素; ⑧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⑨ 具有自主学习、终生学习、适应发展的能力; ⑩ 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三. 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工程 四. 主要课程 ① 通识教育基础课 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 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军事理论、人文社科类类课程、经济管理类课程、体育、大学英语、工科数学分析、几何与 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计算机类课程 ② 大类学科基础课 分子与细胞、人体解剖与生理学、生物系统建模与分析、电路基础、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结构 与逻辑设计、生物医学工程概论 ③ 专业主干课 生物医学工程最新进展、科技写作与实践、DCL 案例式教学、医学仪器设计原理 组一:电子电路基础、波动理论、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应用、数字信号处理、医学成像原理等课程。 组二: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工程电生理学、生物医学材料、生物分析与传感等课程。 五. 主要实践环节 军训、计算机综合课程设计、物理实验、 电工电子实践初步、电路实验、数字逻辑电路实验、认识实习 科研实 习、毕业设计等。 组一:模拟电子电路实验、医用电子系统课程设计、生物医学传感器设计实验、虚拟仪器 组二:生物技术与材料综合实验、生物电子学综合实验 六. 双语教学课程 分子与细胞、计算机结构与逻辑设计、数字信号处理、生物化学、基因组科学与技术、医学图象处理、计算机图形 学、软件工程等 七. 全英文教学课程 生物医学信号分析、生物力学、医学成像原理等 2 八. 系列研讨课程(含新生研讨课) 生物医学工程概论、健康信息学及工程、工程学认知和临床医学问题的碰撞、医学影像基本原理浅析、基因与疾病 及其研究方法、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未来、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应用、医学仪器设计原理、体外诊 断技术、波动理论、生物医学信号分析、医学影像信息学、化学信息学、生物医学纳米技术、医用电子系统课程设 计、嵌入式医学仪器的原理与实现等 九. 毕业学分要求及学士学位学分绩点要求 参照东南大学学分制管理办法及学士学位授予条例,修满本专业最低计划学分要求 150,即可毕业。同时,外语达 到东南大学外语学习标准、平均学分绩点≥2.0 者,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十. 各类课程学分与学时分配 课程类型 学分 学时 学分比例 通识教育基础课程 70.5 1366 47% 专业相关课程 52 908 34.67% 集中实践环节(含课外实践)&短学期课程 27.5 216 + 课程周数:44 18.33% 150 2490 + 课程周数:44 100% 总计 十一. 实践类课程学分比例 实践类课程学分:35.12,总学分:150,比例:23.41% 3 通识教育基础课程 (1)思政类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1503156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2 0 0 16 2.0 一 2 + 1504278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48 0 0 12 3.0 一 3 + 150121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48 0 0 12 3.0 二 2 + 3 48 0 0 12 3.0 二 3 + 15053632 形势与政策 0.5 16 0 0 0 2.0 三 2 - 88011010 就业导论 0.5 16 0 0 0 1.0 三 3 - 12 208 0 0 52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1502234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概论 合计 备注 (2)军体类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86001010 军事理论 2 32 0 0 0 2.0 一 2 - 18M01000 体育 I 0.5 32 0 0 0 2.0 一 2 - 18M02000 体育 II 0.5 32 0 0 0 2.0 一 3 - 18M03000 体育 III 0.5 32 0 0 0 2.0 二 2 - 18M04000 体育 IV 0.5 32 0 0 0 2.0 二 3 - 18M05000 体育 V 0.5 0 0 0 0 三 2~3 - 18M06000 体育 VI 0.5 0 0 0 0 四 - 5 160 0 0 0 合计 0.0 2 备注 (3)外语类 “大学英语”课程实行分级教学,学生根据分级考试成绩分别推荐学习“2 级起点”、“3 级起点”或“4 级起点”系列 课程,详见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方案(修订版)》,共选择 6 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17md0002 大学英语 2 2 32 0 32 0 4.0 一 2 + 17md0003 大学英语 3 2 32 0 32 0 4.0 一 3 + 17md0004 大学英语 4 2 32 0 32 0 4.0 二 2 + 6 96 0 96 0 合计 4 备注 (4)计算机类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99000010 大学计算机基础(理工医管类) 0 0 20 0 4 0.0 一 2 - 99000071 程序设计与算法语言 I(电类) 2 40 32 0 4 4.0 一 2 + 99000072 程序设计与算法语言Ⅱ(电类) 1.5 36 32 0 4 4.0 一 3 + 合计 3.5 76 84 0 12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备注 (5)自然科学类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07M10101 工科数学分析 I 5 96 0 0 0 6.0 一 2 + 07M10102 工科数学分析 II 5 96 0 0 0 6.0 一 3 + 07M20201 几何与代数(B) 3 64 0 0 0 4.0 一 2 + 07M3010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 2.5 48 0 0 0 4.0 二 2 + 10021231 大学物理(B1)Ⅰ 3 64 0 0 0 4.0 一 3 + 10021232 大学物理(B1)Ⅱ 3 48 0 0 16 4.0 二 2 + 10021311 大学物理实验(理工)Ⅰ 1 0 32 0 0 2.0 一 3 - 10021312 大学物理实验(理工)Ⅱ 1 0 32 0 0 2.0 二 2 - 19000203 无机化学(C)(含实验) 3.5 48 16 0 0 4.0 一 2 + 19094131 有机化学(D)(含实验) 3.5 48 16 0 0 4.0 一 3 + 07M40101 数学物理方法 3 48 0 0 0 4.0 二 3 + 07011340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 2.5 32 0 16 0 4.0 二 3 + 33 512 96 0 16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备注 选一 合计 (6)通识选修课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99910000 人文社科类通识选修课 6 96 0 0 0 - 99920000 经济管理类通识选修课 2 32 0 0 0 - 99930000 自然科学类通识选修课 2 32 0 0 0 - 10 160 0 0 0 合计 5 备注 (7)新生研讨课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1 8 0 16 0 3.0 一 3 - 1 8 0 16 0 3.0 一 3 - 1 8 0 16 0 3.0 一 3 - 11012104 医学影像基本原理浅析(研讨) 1 8 0 16 0 3.0 一 3 - 11012105 健康信息学及工程(研讨) 1 8 0 16 0 3.0 一 3 - 1 8 0 16 0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课程编号 11012101 课程名称 工程学和临床医学问题的碰撞:医 学工程师的作用(研讨) 11012102 基因与疾病及其研究方法(研讨) 11012103 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未来(研 讨) 合计 学分 备注 选一 专业相关课程 (1)大类学科基础课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11011101 生物医学工程概论(研讨) 1 16 0 0 16 2.0 一 2 - 22222011 电路基础 3 64 0 0 0 4.0 二 2 + 11122201 计算机结构与逻辑设计 3 48 0 0 0 3.0 二 2 + 11023101 分子与细胞 4 64 0 0 0 4.0 二 3 + 11022003 信号与系统 4 64 0 0 0 4.0 二 3 + 11023102 人体解剖与生理学 3 48 0 0 0 3.0 三 2 + 11023103 生物系统建模与分析(含实验) 4 64 0 0 0 4.0 三 3 + 合计 22 368 0 0 16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备注 (2)专业主干课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11022001 电子电路基础 4 64 0 0 0 4.0 二 3 + 11013020 波动理论 4 48 0 24 0 3.0 三 2 + 11131101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研讨) 3 32 32 0 0 2.0 三 2 + 11132202 数字信号处理(双语)(研讨) 3 32 20 12 0 3.0 三 2 + 备注 组一 6 11132203 医学成像原理 2 32 0 0 0 2.0 三 3 + 11231201 物理化学(含实验) 3 32 32 0 0 3.0 三 2 + 11231102 生物化学(含实验) 3 32 32 0 0 3.0 二 3 + 11231103 生物医学材料学 3 32 0 32 0 3.0 三 2 + 11031002 生物分析与传感(含实验) 4 48 32 0 0 4.0 三 2 + 11032001 工程电生理学 2 32 0 0 0 3.0 三 3 + 11032301 生物医学工程最新进展(讲座) 1 32 0 0 0 2.0 三 3 - 11000102 医学仪器设计原理(研讨) 2 16 0 32 0 2.0 三 3 - 18 240 64 88 0 学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分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11012011 DCL 案例式教学 1 1 8 0 16 16 4.0 二 2 - 11132201 医学图像处理 3 24 48 0 0 3.0 三 3 + 11132203 医学成像原理 2 32 0 0 0 2.0 三 2 + 11141201 计算机图形学 2 24 16 0 0 2.0 四 2 - 11141202 生物医学信号分析 2 24 16 0 0 2.0 四 2 - 11231201 基因组科学与技术(双语) 3 48 0 0 0 3.0 三 2 + 11000310 生物统计学 2 32 0 0 0 2.0 三 2 + 11032001 工程电生理学 2 32 0 0 0 2.0 三 2 + 11232101 生物医学纳米技术 2 16 0 32 0 2.0 三 3 - 合计 组二 (3)专业方向及跨学科选修课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备注 专业 及跨 学科 选修 11133101 嵌入式医学仪器的原理与实现(研讨) 3 24 40 8 0 3.0 三 3 - 11033001 生物医学电磁学 2 32 0 0 0 2.0 三 3 - 11241105 生物光子学 2 32 0 0 0 2.0 三 3 - 11031003 体外诊断技术(研讨) 2 32 0 0 0 4.0 三 3 - 11241003 生物力学 2 32 0 0 0 2.0 四 2 + 11241001 生物制药工程 2 32 0 0 0 2.0 四 2 - 11033002 人工器官 2 24 0 16 0 2.0 四 2 - 2 16 0 32 0 2.0 四 2 - 11232002 功能高分子设计与生物医学应用(研 讨) 7 12 学 分 11241104 核酸(DNA/RNA)合成与分析技术 2 16 0 24 0 2.0 四 2 - 11241106 仿生材料与应用 2 32 0 0 0 2.0 四 2 - 11241108 生物材料力学 3 48 0 0 0 3.0 三 2 + 11241109 生物流体力学 3 48 0 0 0 3.0 三 3 + 09012020 数据结构基础 4 64 16 0 16 4.0 三 2 + 04033060 通信原理(跨学科选课) 2 32 0 0 0 2.0 三 2 - 08803160 自动检测技术 2 32 0 0 0 2.0 三 2 - 41024010 神经生物学 2 32 0 0 0 2.0 三 3 - 05530102 理论力学 A(II) 2.5 32 0 16 0 2.0 二 3 - 02150320 机械制图(D) 2 32 0 0 0 2.0 二 3 - 4102801W 组织学与胚胎学 2 32 0 0 0 2.0 四 2 - 4103801W 生理学 2 32 0 0 0 2.0 四 2 - 07M50101 计算方法 2 32 0 0 0 2.0 四 2 - 02040503 有限元分析 2 26 12 0 0 2.0 四 2 - 11241110 环境微生物学 2 28 8 0 0 2.0 四 2 - 11241111 微纳加工技术 2 24 16 0 0 2.0 四 2 - 12 224 0 0 0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合计 集中实践环节(含课外实践)&短学期课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86001100 军训(含理论课) 1 0 0 0 0 (3.0) 一 1 - 81012060 工业系统认识 1 0.5 0 16 0 0 (1.0) 一 2 - 84101915 电工电子实践初步 A 1 0 32 0 0 (4.0) 二 1 - 11020001 计算机综合课程设计 1 8 16 0 0 0.0 二 1 - 11032201 科研写作与实践 1 8 0 16 0 0.0 二 1 - 84101950 电路实验 0.5 0 16 0 0 2.0 二 2 - 84101925 数字逻辑电路实验 A 1 0 32 0 0 3.0 二 2 - 11030401 认识实习 0.5 8 16 0 0 (1.0) 三 1 - 11040001 科研与工程实践 1.5 0 0 0 0 (3.0) 四 1 - 11041402 毕业设计 8 0 0 0 0 (32.0) 四 2~3 - KWSJ0000 课外实践 4 0 0 0 0 84101931 模拟电子电路实验 1 0 32 0 0 8 备注 3.0 二 3 - 组一 11130401 虚拟仪器 1 6 20 0 0 4.0 三 2 - 11131402 生物医学传感器设计实验 2.5 0 80 0 0 (3.0) 三 1 - 11132402 医用电子系统课程设计一 3 0 96 0 0 6.0 三 3 - 11231401 生物技术与材料综合实验(2) 2 0 64 0 0 6.0 三 2 - 11232402 生物技术与材料综合实验(3) 2 0 64 0 0 6.0 三 3 - 11030004 生物电子学综合实验 0.5 0 16 0 0 (1.0) 四 1 - 11230401 生物技术与材料综合实验(1) 3 0 96 0 0 (3.0) 三 1 - 27.5 30 356 16 0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组二 合计 辅修专业计划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11023101 分子与细胞 4 64 0 0 0 0.0 二 3 + 11023102 人体解剖与生理学 3 48 0 0 0 3.0 三 2 + 11023103 生物系统建模与分析(含实验) 4 64 0 0 0 4.0 三 3 + 11022001 电子电路基础 4 64 0 0 0 0.0 二 3 + 11013020 波动理论 4 48 0 24 0 4.0 三 2 + 11132202 数字信号处理(双语)(研讨) 3 32 20 12 0 0.0 三 2 + 11000102 医学仪器设计原理(研讨) 2 16 0 32 0 2.0 三 3 + 11132203 医学成像原理 2 32 0 0 0 0.0 三 3 + 11131101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研讨) 3 32 32 0 0 0.0 三 2 + 11231102 生物化学(含实验) 3 32 32 0 0 0.0 三 2 + 11231103 生物医学材料学 3 32 0 32 0 0.0 三 2 + 11031002 生物分析与传感(含实验) 4 48 32 0 0 0.0 三 2 + 11231201 物理化学(含实验) 3 32 32 0 0 0.0 二 3 + 11031003 体外诊断技术(研讨) 2 32 0 0 0 0.0 三 3 - 11032001 工程电生理学 2 32 0 0 0 0.0 三 3 + 11000308 生物信息学基础 2 16 0 32 0 2.0 三 2 + 11231201 基因组科学与技术(双语) 3 48 0 0 0 4.0 三 2 + 11000310 生物统计学 2 32 0 0 0 2.0 三 2 + 11333001 生物数据分析与实践(含实验) 4 48 32 0 0 4.0 三 3 - 09012020 数据结构基础 4 64 16 0 16 4.0 三 2 + 合计 0 0 0 0 0 备注 大类 基础 必修 组一 组二 9 组三 学程安排 第一学年 第 1 学期 课程编号 86001100 课程名称 军训(含理论课) 学分 周学时 考核 方式 课程 类型 1 (3.0) - 必 学分 周学时 考核 方式 课程 类型 说明 合计:必修学分 1 第 2 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86001010 军事理论 2 2 - 必 1503156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 + 必 81012060 工业系统认识 1 0.5 (1.0) - 必 99000010 大学计算机基础(理工医管类) 0 0 - 必 99000071 程序设计与算法语言 I(电类) 2 4 + 必 07M10101 工科数学分析 I 5 6 + 必 07M20201 几何与代数(B) 3 4 + 必 19000203 无机化学(C)(含实验) 3.5 4 + 必 11011101 生物医学工程概论(研讨) 1 2 - 必 17md0002 大学英语 2 2 4 + 必 18M01000 体育 I 0.5 2 - 必 学分 周学时 考核 方式 课程 类型 说明 合计:必修学分 21.5 第 3 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17md0003 大学英语 3 2 4 + 必 18M02000 体育 II 0.5 2 - 必 1504278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3 + 必 99000072 程序设计与算法语言Ⅱ(电类) 1.5 4 + 必 07M10102 工科数学分析 II 5 6 + 必 10021231 大学物理(B1)Ⅰ 3 4 + 必 10021311 大学物理实验(理工)Ⅰ 1 2 - 必 19094131 有机化学(D)(含实验) 3.5 4 + 必 11012101 工程学和临床医学问题的碰撞:医学工程师的作用(研 讨) 1 3 - 必 10 说明 [1] 11012102 基因与疾病及其研究方法(研讨) 1 3 - 必 11012103 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未来(研讨) 1 3 - 必 11012104 医学影像基本原理浅析(研讨) 1 3 - 必 11012105 健康信息学及工程(研讨) 1 3 - 必 学分 周学时 考核 方式 课程 类型 合计:必修学分 19.5 第二学年 第 1 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84101915 电工电子实践初步 A 1 (4.0) - 必 11032201 科研写作与实践 1 0 - 必 11020001 计算机综合课程设计 1 0 - 必 学分 周学时 考核 方式 课程 类型 说明 合计:必修学分 3 第 2 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说明 22222011 电路基础 3 4 + 必 150121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3 + 必 17md0004 大学英语 4 2 4 + 必 84101950 电路实验 0.5 2 - 必 84101925 数字逻辑电路实验 A 1 3 - 必 18M03000 体育 III 0.5 2 - 必 07M3010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 2.5 4 + 必 10021232 大学物理(B1)Ⅱ 3 4 + 必 10021312 大学物理实验(理工)Ⅱ 1 2 - 必 11122201 计算机结构与逻辑设计 3 3 + 必 11012011 DCL 案例式教学 1 1 4 - 限 [2] 学分 周学时 考核 方式 课程 类型 说明 合计:必修学分 19.5 第 3 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1502234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 3 + 必 18M04000 体育 IV 0.5 2 - 必 11023101 分子与细胞 4 4 + 必 11 11022003 信号与系统 4 4 + 必 07M40101 数学物理方法 3 4 + 必 07011340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 2.5 4 + 必 11022001 电子电路基础 4 4 + 限 [4] 11231102 生物化学(含实验) 3 3 + 限 [5] 84101931 模拟电子电路实验 1 3 - 限 [6] 02150320 机械制图(D) 2 2 - 任 [3] [2] 05530102 理论力学 A(II) 2.5 2 - 任 学分 周学时 考核 方式 课程 类型 合计:必修学分 11.5 第三学年 第 1 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说明 11030401 认识实习 0.5 (1.0) - 必 11131402 生物医学传感器设计实验 2.5 (3.0) - 限 [6] 11230401 生物技术与材料综合实验(1) 3 (3.0) - 限 [7] 学分 周学时 考核 方式 课程 类型 说明 2 - 必 - 必 合计:必修学分 0.5 第 2 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15053632 形势与政策 0.5 18M05000 体育 V 0 11023102 人体解剖与生理学 3 3 + 必 11013020 波动理论 4 3 + 限 11131101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研讨) 3 2 + 限 11132202 数字信号处理(双语)(研讨) 3 3 + 限 11231201 物理化学(含实验) 3 3 + 限 11231103 生物医学材料学 3 3 + 限 11031002 生物分析与传感(含实验) 4 4 + 限 11130401 虚拟仪器 1 4 - 限 [6] 11231401 生物技术与材料综合实验(2) 2 6 - 限 [7] 11231201 基因组科学与技术(双语) 3 3 + 限 11241108 生物材料力学 3 3 + 任 11000310 生物统计学 2 2 + 限 12 [4] [5] [2] 09012020 数据结构基础 4 4 + 任 04033060 通信原理(跨学科选课) 2 2 - 任 08803160 自动检测技术 2 2 - 任 11032001 工程电生理学 2 2 + 限 11132203 医学成像原理 2 2 + 限 学分 周学时 考核 方式 课程 类型 2 - 限 - 必 合计:必修学分 3.5 第 3 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说明 11000102 医学仪器设计原理(研讨) 2 18M05000 体育 V 0.5 88011010 就业导论 0.5 1 - 必 11023103 生物系统建模与分析(含实验) 4 4 + 必 11032301 生物医学工程最新进展(讲座) 1 2 - 必 11132203 医学成像原理 2 2 + 限 [4] 11032001 工程电生理学 2 3 + 限 [5] 11132402 医用电子系统课程设计一 3 6 - 限 [6] 11232402 生物技术与材料综合实验(3) 2 6 - 限 [7] 11132201 医学图像处理 3 3 + 限 11133101 嵌入式医学仪器的原理与实现(研讨) 3 3 - 限 11232101 生物医学纳米技术 2 2 - 限 11033001 生物医学电磁学 2 2 - 限 11241105 生物光子学 2 2 - 限 11241109 生物流体力学 3 3 + 限 41024010 神经生物学 2 2 - 任 11031003 体外诊断技术(研讨) 2 4 - 限 学分 周学时 考核 方式 课程 类型 [2] 合计:必修学分 6 第四学年 第 1 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11040001 科研与工程实践 1.5 (3.0) - 必 11030004 生物电子学综合实验 0.5 (1.0) - 限 合计:必修学分 1.5 13 说明 [7] 第 2 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核 方式 课程 类型 18M06000 体育 VI 0.5 0 - 必 4102801W 组织学与胚胎学 2 2 - 任 4103801W 生理学 2 2 - 任 11141201 计算机图形学 2 2 - 限 11141202 生物医学信号分析 2 2 - 限 11241001 生物制药工程 2 2 - 限 11033002 人工器官 2 2 - 限 11232002 功能高分子设计与生物医学应用(研讨) 2 2 - 限 11241104 核酸(DNA/RNA)合成与分析技术 2 2 - 限 11241106 仿生材料与应用 2 2 - 限 11241003 生物力学 2 2 + 限 07M50101 计算方法 2 2 - 任 02040503 有限元分析 2 2 - 任 11241110 环境微生物学 2 2 - 任 11241111 微纳加工技术 2 2 - 任 学分 周学时 考核 方式 课程 类型 8 (32.0) - 必 学分 周学时 考核 方式 课程 类型 说明 [2] 合计:必修学分 0.5 第 3 学期 课程编号 11041402 课程名称 毕业设计 说明 合计:必修学分 8 其他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KWSJ0000 课外实践 4 - 必 99920000 经济管理类通识选修课 2 - 任 99910000 人文社科类通识选修课 6 - 任 99930000 自然科学类通识选修课 2 - 任 合计:必修学分 4 14 说明 跨学年、跨学期选修课说明 [1]:选一 工程学和临床医学问题的碰撞:医学工程师的作用(研讨), 基因与疾病及其研究方法(研 讨), 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未来(研讨), 医学影像基本原理浅析(研讨), 健康信息学及工 程(研讨) [2]:专业及跨学科选修 12 学分 计算机图形学, 生物医学信号分析, 嵌入式医学仪器的原理与实现(研讨), 基因组科学与技术 (双语), 生物医学纳米技术, 生物医学电磁学, 生物制药工程, 人工器官, 功能高分子设计 与生物医学应用(研讨), 核酸(DNA/RNA)合成与分析技术, 生物光子学, 仿生材料与应 用, 生物力学, 生物材料力学, 生物流体力学, 生物统计学, 计算方法, 有限元分析, 数据结 构基础, 通信原理(跨学科选课), 自动检测技术, 神经生物学, 工程电生理学, 医学成像原理, 医学图像处理, 理论力学 A(II), 机械制图(D), 组织学与胚胎学, 生理学, 体外诊断技术 (研讨), DCL 案例式教学 1,环境微生物学,微纳加工技术 [3]:选一 数学物理方法,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 [4]:组一 电子电路基础, 波动理论,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研讨), 数字信号处理(双语)(研讨), 医学 成像原理 [5]:组二 生物化学(含实验), 物理化学(含实验), 生物医学材料学, 工程电生理学, 生物分析与传感 (含实验) [6]:组一 模拟电子电路实验, 虚拟仪器, 生物医学传感器设计实验, 医用电子系统课程设计一 [7]:组二 生物技术与材料综合实验(2), 生物技术与材料综合实验(3), 生物电子学综合实验, 生物技术与材 料综合实验(1) 15 东南大学 2017 级 生物医学工程(七年制本硕连读) 本科专业培养 方案 门类: 工学 学制: 7 专业代码: 082601 授予学位: 工学 制定日期: 2017 一.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较系统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 医学等)和主攻方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宽广的专业视野和国际视野,具有分析和综合能力,具有实践动 手能力和不断学习适应发展的能力,勇于质疑,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生物医学工程及 相关领域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二. 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 ① 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② 具有从事生物医学工程相关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和专业知识,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 ③ 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④具有针对生物医学问题的建模仿真能力,具有分析和提出方案、解决本领域实际问题的专业设计和工程实践能 力; ⑤勇于质疑,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掌握基本创新方法,了解创业基本途径,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开 展创新创业活动的能力; ⑥ 具有信息获取、检索和跟踪的能力; ⑦ 具有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专业活动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 等制约因素; ⑧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⑨ 具有自主学习、终生学习、适应发展的能力; ⑩ 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三. 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工程 四. 主要课程 ① 通识教育基础课 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 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军事理论、人文社科类类课程、经济管理类课程、体育、大学英语、工科数学分析、几何与 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计算机类课程 ② 大类学科基础课 分子与细胞、人体解剖与生理学、生物系统建模与分析、电路基础、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结构 与逻辑设计、生物医学工程概论 ③ 专业主干课 生物医学工程最新进展、科技写作与实践、DCL 案例式教学、医学仪器设计原理 组一:电子电路基础、波动理论、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应用、数字信号处理、医学成像原理等课程。 组二: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工程电生理学、生物医学材料、生物分析与传感等课程。 五. 主要实践环节 军训、计算机综合课程设计、物理实验、 电工电子实践初步、电路实验、数字逻辑电路实验、认识实习 科研实 习、毕业设计等。 组一:模拟电子电路实验、医用电子系统课程设计、生物医学传感器设计实验、虚拟仪器 组二:生物技术与材料综合实验、生物电子学综合实验 六. 双语教学课程 分子与细胞、计算机结构与逻辑设计、数字信号处理、生物化学、基因组科学与技术、医学图象处理、计算机图形 学、软件工程等 16 七. 全英文教学课程 生物医学信号分析、生物力学、医学成像原理等 八. 系列研讨课程(含新生研讨课) 生物医学工程概论、健康信息学及工程、工程学认知和临床医学问题的碰撞、医学影像基本原理浅析、基因与疾病 及其研究方法、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未来、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应用、医学仪器设计原理、体外诊 断技术、波动理论、生物医学信号分析、医学影像信息学、化学信息学、生物医学纳米技术、医用电子系统课程设 计、嵌入式医学仪器的原理与实现等。 九. 毕业学分要求及学士学位学分绩点要求 参照东南大学学分制管理办法及学士学位授予条例,修满本专业最低计划学分要求 150,即可毕业。同时,外语达 到东南大学外语学习标准、平均学分绩点≥2.0 者,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十. 各类课程学分与学时分配 课程类型 学分 学时 学分比例 通识教育基础课程 70.5 1366 47% 专业相关课程 52 908 34.67% 集中实践环节(含课外实践)&短学期课程 27.5 216 + 课程周数:52 18.33% 150 2490 + 课程周数:52 100% 总计 十一. 实践类课程学分比例 实践类课程学分:34.75,总学分:150,比例:23.17% 17 通识教育基础课程 (1)思政类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1503156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2 0 0 16 2.0 一 2 + 1504278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48 0 0 12 3.0 一 3 + 150121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48 0 0 12 3.0 二 2 + 3 48 0 0 12 3.0 二 3 + 15053632 形势与政策 0.5 16 0 0 0 2.0 三 2 - 88011010 就业导论 0.5 16 0 0 0 1.0 三 3 - 12 208 0 0 52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1502234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概论 合计 备注 (2)军体类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86001010 军事理论 2 32 0 0 0 2.0 一 2 - 18M01000 体育 I 0.5 32 0 0 0 2.0 一 2 - 18M02000 体育 II 0.5 32 0 0 0 2.0 一 3 - 18M03000 体育 III 0.5 32 0 0 0 2.0 二 2 - 18M04000 体育 IV 0.5 32 0 0 0 2.0 二 3 - 18M05000 体育 V 0.5 0 0 0 0 三 2~3 - 18M06000 体育 VI 0.5 0 0 0 0 四 - 5 160 0 0 0 合计 0.0 2 备注 (3)外语类 “大学英语”课程实行分级教学,学生根据分级考试成绩分别推荐学习“2 级起点”、“3 级起点”或“4 级起点”系列 课程,详见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方案(修订版)》,共选择 6 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17md0002 大学英语 2 2 32 0 32 0 4.0 一 2 + 17md0003 大学英语 3 2 32 0 32 0 4.0 一 3 + 17md0004 大学英语 4 2 32 0 32 0 4.0 二 2 + 6 96 0 96 0 合计 18 备注 (4)计算机类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99000010 大学计算机基础(理工医管类) 0 0 20 0 4 一 2 - 99000071 程序设计与算法语言 I(电类) 2 40 32 0 4 4.0 一 2 + 99000072 程序设计与算法语言Ⅱ(电类) 1.5 36 32 0 4 4.0 一 3 + 合计 3.5 76 84 0 12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备注 (5)自然科学类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07M10101 工科数学分析 I 5 96 0 0 0 6.0 一 2 + 07M10102 工科数学分析 II 5 96 0 0 0 6.0 一 3 + 07M20201 几何与代数(B) 3 64 0 0 0 4.0 一 2 + 07M3010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 2.5 48 0 0 0 4.0 二 2 + 10021231 大学物理(B1)Ⅰ 3 64 0 0 0 4.0 一 3 + 10021232 大学物理(B1)Ⅱ 3 48 0 0 16 4.0 二 2 + 10021311 大学物理实验(理工)Ⅰ 1 0 32 0 0 2.0 一 3 - 10021312 大学物理实验(理工)Ⅱ 1 0 32 0 0 2.0 二 2 - 19000203 无机化学(C)(含实验) 3.5 48 16 0 0 4.0 一 2 + 19094131 有机化学(D)(含实验) 3.5 48 16 0 0 4.0 一 3 + 07M40101 数学物理方法 3 48 0 0 0 4.0 二 3 + 07M60101 数学建模与数学方法 2.5 32 0 0 16 4.0 二 3 + 33 512 96 0 16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备注 选一 合计 (6)通识选修课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99910000 人文社科类通识选修课 6 96 0 0 0 - 99920000 经济管理类通识选修课 2 32 0 0 0 - 99930000 自然科学类通识选修课 2 32 0 0 0 - 10 160 0 0 0 合计 19 备注 (7)新生研讨课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1 8 0 16 0 3.0 一 3 - 1 8 0 16 0 3.0 一 3 - 1 8 0 16 0 3.0 一 3 - 11012104 医学影像基本原理浅析(研讨) 1 8 0 16 0 3.0 一 3 - 11012105 健康信息学及工程(研讨) 1 8 0 16 0 3.0 一 3 - 1 8 0 16 0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课程编号 11012101 课程名称 工程学和临床医学问题的碰撞:医 学工程师的作用(研讨) 11012102 基因与疾病及其研究方法(研讨) 11012103 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未来(研 讨) 合计 学分 备注 选一 专业相关课程 (1)大类学科基础课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11011101 生物医学工程概论(研讨) 1 16 0 0 16 2.0 一 2 - 22222011 电路基础 3 64 0 0 0 4.0 二 2 + 11122201 计算机结构与逻辑设计 3 48 0 0 0 3.0 二 2 + 11023101 分子与细胞 4 64 0 0 0 4.0 二 3 + 11022003 信号与系统 4 64 0 0 0 4.0 二 3 + 11023102 人体解剖与生理学 3 48 0 0 0 3.0 三 2 + 11023103 生物系统建模与分析(含实验) 4 64 0 0 0 4.0 三 3 + 合计 22 368 0 0 16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备注 (2)专业主干课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11032301 生物医学工程最新进展(讲座) 1 32 0 0 0 2.0 三 3 - 11000102 医学仪器设计原理(研讨) 2 16 0 32 0 2.0 三 3 - 11013020 波动理论 4 48 0 24 0 3.0 三 2 + 11132202 数字信号处理(双语)(研讨) 3 32 20 12 0 3.0 三 2 + 备注 组一 20 11022001 电子电路基础 4 64 0 0 0 4.0 二 3 + 11131101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研讨) 3 32 32 0 0 3.0 三 2 + 11132203 医学成像原理 2 32 0 0 0 2.0 三 3 + 11231102 生物化学(含实验) 3 32 32 0 0 3.0 二 3 + 11231103 生物医学材料学 3 32 0 32 0 3.0 三 2 + 11032001 工程电生理学 2 32 0 0 0 3.0 三 3 + 11231201 物理化学(含实验) 3 32 32 0 0 3.0 三 2 + 11031002 生物分析与传感(含实验) 4 48 32 0 0 4.0 三 2 + 18 240 52 100 0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备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注 合计 组二 (3)专业方向及跨学科选修课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11012011 DCL 案例式教学 1 1 8 0 16 16 0.0 二 2 - 11132201 医学图像处理 3 24 48 0 0 4.0 三 3 - 11132203 医学成像原理 2 32 0 0 0 2.0 三 3 + 11141201 计算机图形学 2 24 16 0 0 3.0 四 2 - 11141202 生物医学信号分析 2 24 16 0 0 3.0 四 2 - 11231201 基因组科学与技术(双语) 3 48 0 0 0 3.0 三 2 + 11000310 生物统计学 2 32 0 0 0 2.0 三 2 + 11000308 生物信息学基础 2 16 0 32 0 3.0 三 2 + 11000111 系统生物学导论 2 16 0 32 0 3.0 三 3 - 跨 11232101 生物医学纳米技术 2 16 0 32 0 3.0 三 3 - 学 11332001 化学信息学(研) 2 32 0 0 0 2.0 三 3 - 选 11032001 工程电生理学 2 32 0 0 0 2.0 三 3 + 修 11333001 生物数据分析与实践(含实验) 4 48 32 0 0 4.0 三 3 - 11031003 体外诊断技术(研讨) 2 32 0 0 0 2.0 三 3 - 11241001 生物制药工程 2 32 0 0 0 2.0 四 2 - 04033060 通信原理(跨学科选课) 2 32 0 0 0 2.0 三 3 - 08803160 自动检测技术 2 32 0 0 0 2.0 三 3 - 09033110 人工智能(研) 2 24 0 24 0 2.0 三 3 - 41024010 神经生物学 2 32 0 0 0 2.0 三 3 - 11033001 生物医学电磁学 2 32 0 0 0 2.0 三 3 + 专 业 及 科 12 21 学 分 11241105 生物光子学 2 32 0 0 0 2.0 三 3 - 11241108 生物材料力学 3 48 0 0 0 3.0 三 2 + 11241109 生物流体力学 3 48 0 0 0 3.0 三 3 + 09012020 数据结构基础 4 64 16 0 16 2.0 三 2 + 02150320 机械制图(D) 2 32 0 0 0 2.0 一 3 - 05530102 理论力学 A(II) 2.5 32 0 16 0 2.0 二 3 + 4103801W 生理学 2 32 0 0 0 2.0 四 2 - 4102801W 组织学与胚胎学 2 32 0 0 0 2.0 四 2 - 2 16 0 32 0 2.0 四 2 - 11241003 生物力学 2 32 0 0 0 2.0 四 2 + 07M50101 计算方法 2 32 0 0 0 2.0 四 2 - 02040503 有限元分析 2 26 12 0 0 2.0 四 2 - 11033002 人工器官 2 24 0 16 0 2.0 四 2 - 11241104 核酸(DNA/RNA)合成与分析技术 2 16 0 24 0 2.0 四 2 - 11241106 仿生材料与应用 2 32 0 0 0 2.0 四 2 - 11241110 环境微生物学 2 28 8 0 0 2.0 四 2 - 11241111 微纳加工技术 2 24 16 0 0 2.0 四 2 - 合计 12 224 0 0 0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11232002 功能高分子设计与生物医学应用(研 讨) 集中实践环节(含课外实践)&短学期课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86001100 军训(含理论课) 1 0 0 0 0 (3.0) 一 1 - 81012060 工业系统认识 1 0.5 0 16 0 0 (1.0) 一 2 - 84101915 电工电子实践初步 A 1 0 32 0 0 (4.0) 二 1 - 11020001 计算机综合课程设计 1 8 16 0 0 (4.0) 二 1 - 11032201 科研写作与实践 1 8 0 16 0 0.0 二 1 - 84101950 电路实验 0.5 0 16 0 0 (4.0) 二 2 - 84101925 数字逻辑电路实验 A 1 0 32 0 0 3.0 二 2 + 11030401 认识实习 0.5 8 16 0 0 (1.0) 三 1 - 11040001 科研与工程实践 1.5 0 0 0 0 (3.0) 四 1 - 11041402 毕业设计 8 0 0 0 0 (32.0) 四 2~3 - 22 备注 84101931 模拟电子电路实验 1 0 32 0 0 2.0 二 3 - 11130401 虚拟仪器 1 6 20 0 0 4.0 三 2 - 11131402 生物医学传感器设计实验 2.5 0 80 0 0 (3.0) 三 1 - 11132402 医用电子系统课程设计一 3 0 96 0 0 6.0 三 3 - 11231401 生物技术与材料综合实验(2) 2 0 64 0 0 4.0 三 2 - 11232402 生物技术与材料综合实验(3) 2 0 64 0 0 4.0 三 3 - 11230401 生物技术与材料综合实验(1) 3 0 96 0 0 32.0 三 1 - 11030004 生物电子学综合实验 0.5 0 16 0 0 (1.0) 四 1 - KWSJ0000 课外实践 4 0 0 0 0 27.5 30 356 16 0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组一 组二 合计 - 辅修专业计划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11023101 分子与细胞 4 64 0 0 0 4.0 二 3 + 11023102 人体解剖与生理学 3 48 0 0 0 3.0 三 2 + 11023103 生物系统建模与分析(含实验) 4 64 0 0 0 4.0 三 3 + 11022001 电子电路基础 4 64 0 0 0 4.0 二 3 + 11013020 波动理论 4 48 0 24 0 2.0 三 2 + 11132202 数字信号处理(双语)(研讨) 3 32 20 12 0 3.0 三 2 + 11131101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研讨) 3 32 32 0 0 4.0 三 2 + 11132203 医学成像原理 2 32 0 0 0 2.0 三 3 + 11000102 医学仪器设计原理(研讨) 2 16 0 32 0 3.0 三 3 - 11231201 物理化学(含实验) 3 32 32 0 0 3.0 二 3 + 11231102 生物化学(含实验) 3 32 32 0 0 3.0 三 2 + 11031002 生物分析与传感(含实验) 4 48 32 0 0 2.0 三 2 + 11231103 生物医学材料学 3 32 0 32 0 4.0 三 2 + 11032001 工程电生理学 2 32 0 0 0 3.0 三 3 + 11031003 体外诊断技术(研讨) 2 32 0 0 0 2.0 三 3 - 0 0 0 0 0 备注 大类 基础 必修 组一 组二 合计 23 学程安排 第一学年 第 1 学期 课程编号 86001100 课程名称 军训(含理论课) 学分 周学时 考核 方式 课程 类型 1 (3.0) - 必 学分 周学时 考核 方式 课程 类型 说明 合计:必修学分 1 第 2 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81012060 工业系统认识 1 0.5 (1.0) - 必 86001010 军事理论 2 2 - 必 1503156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 + 必 99000010 大学计算机基础(理工医管类) 0 - 必 99000071 程序设计与算法语言 I(电类) 2 4 + 必 07M10101 工科数学分析 I 5 6 + 必 07M20201 几何与代数(B) 3 4 + 必 19000203 无机化学(C)(含实验) 3.5 4 + 必 11011101 生物医学工程概论(研讨) 1 2 - 必 17md0002 大学英语 2 2 4 + 必 18M01000 体育 I 0.5 2 - 必 学分 周学时 考核 方式 课程 类型 说明 合计:必修学分 21.5 第 3 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17md0003 大学英语 3 2 4 + 必 18M02000 体育 II 0.5 2 - 必 1504278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3 + 必 99000072 程序设计与算法语言Ⅱ(电类) 1.5 4 + 必 10021231 大学物理(B1)Ⅰ 3 4 + 必 07M10102 工科数学分析 II 5 6 + 必 10021311 大学物理实验(理工)Ⅰ 1 2 - 必 19094131 有机化学(D)(含实验) 3.5 4 + 必 11012101 工程学和临床医学问题的碰撞:医学工程师的作用(研 讨) 1 3 - 必 24 说明 [1] 11012102 基因与疾病及其研究方法(研讨) 1 3 - 必 11012103 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未来(研讨) 1 3 - 必 11012104 医学影像基本原理浅析(研讨) 1 3 - 必 11012105 健康信息学及工程(研讨) 1 3 - 必 02150320 机械制图(D) 2 2 - 任 [2] 学分 周学时 考核 方式 课程 类型 说明 合计:必修学分 19.5 第二学年 第 1 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84101915 电工电子实践初步 A 1 (4.0) - 必 11020001 计算机综合课程设计 1 (4.0) - 必 11032201 科研写作与实践 1 0 - 必 学分 周学时 考核 方式 课程 类型 合计:必修学分 3 第 2 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说明 22222011 电路基础 3 4 + 必 84101950 电路实验 0.5 (4.0) - 必 84101925 数字逻辑电路实验 A 1 3 + 必 150121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3 + 必 17md0004 大学英语 4 2 4 + 必 18M03000 体育 III 0.5 2 - 必 07M3010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 2.5 4 + 必 10021232 大学物理(B1)Ⅱ 3 4 + 必 10021312 大学物理实验(理工)Ⅱ 1 2 - 必 11122201 计算机结构与逻辑设计 3 3 + 必 11012011 DCL 案例式教学 1 1 0 - 限 [2] 学分 周学时 考核 方式 课程 类型 说明 合计:必修学分 19.5 第 3 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11023101 分子与细胞 4 4 + 必 1502234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 3 + 必 25 11022003 信号与系统 4 4 + 必 18M04000 体育 IV 0.5 2 - 必 07M40101 数学物理方法 3 4 + 必 07M60101 数学建模与数学方法 2.5 4 + 必 11022001 电子电路基础 4 4 + 限 [4] 11231102 生物化学(含实验) 3 3 + 限 [5] 84101931 模拟电子电路实验 1 2 - 限 [6] 05530102 理论力学 A(II) 2.5 2 + 任 [2] 学分 周学时 考核 方式 课程 类型 说明 [3] 合计:必修学分 11.5 第三学年 第 1 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11030401 认识实习 0.5 (1.0) - 必 11131402 生物医学传感器设计实验 2.5 (3.0) - 限 [6] 11230401 生物技术与材料综合实验(1) 3 32 - 限 [7] 学分 周学时 考核 方式 课程 类型 说明 合计:必修学分 0.5 第 2 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15053632 形势与政策 0.5 2 - 必 11023102 人体解剖与生理学 3 3 + 必 18M05000 体育 V 0 - 必 11131101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研讨) 3 3 + 限 11013020 波动理论 4 3 + 限 11132202 数字信号处理(双语)(研讨) 3 3 + 限 11231201 物理化学(含实验) 3 3 + 限 11231103 生物医学材料学 3 3 + 限 11031002 生物分析与传感(含实验) 4 4 + 限 11130401 虚拟仪器 1 4 - 限 [6] 11231401 生物技术与材料综合实验(2) 2 4 - 限 [7] 09012020 数据结构基础 4 2 + 任 11000310 生物统计学 2 2 + 限 11000308 生物信息学基础 2 3 + 限 26 [4] [5] [2] 11241108 生物材料力学 3 3 + 限 11231201 基因组科学与技术(双语) 3 3 + 限 学分 周学时 考核 方式 课程 类型 - 必 合计:必修学分 3.5 第 3 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说明 18M05000 体育 V 0.5 11023103 生物系统建模与分析(含实验) 4 4 + 必 88011010 就业导论 0.5 1 - 必 11032301 生物医学工程最新进展(讲座) 1 2 - 必 11000102 医学仪器设计原理(研讨) 2 2 - 限 11132203 医学成像原理 2 2 + 限 [4] 11032001 工程电生理学 2 3 + 限 [5] 11132402 医用电子系统课程设计一 3 6 - 限 [6] 11232402 生物技术与材料综合实验(3) 2 4 - 限 [7] 11000111 系统生物学导论 2 3 - 限 11332001 化学信息学(研) 2 2 - 限 04033060 通信原理(跨学科选课) 2 2 - 任 08803160 自动检测技术 2 2 - 任 09033110 人工智能(研) 2 2 - 任 41024010 神经生物学 2 2 - 任 11033001 生物医学电磁学 2 2 + 限 11241105 生物光子学 2 2 - 限 11241109 生物流体力学 3 3 + 任 11333001 生物数据分析与实践(含实验) 4 4 - 限 11032001 工程电生理学 2 2 + 限 11132203 医学成像原理 2 2 + 限 11031003 体外诊断技术(研讨) 2 2 - 限 11132201 医学图像处理 3 4 - 限 11232101 生物医学纳米技术 2 3 - 限 合计:必修学分 6 27 [2] 第四学年 第 1 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核 方式 课程 类型 说明 11040001 科研与工程实践 1.5 (3.0) - 必 11030004 生物电子学综合实验 0.5 (1.0) - 限 [7] 学分 周学时 考核 方式 课程 类型 说明 合计:必修学分 1.5 第 2 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18M06000 体育 VI 0.5 0 - 必 07M50101 计算方法 2 2 - 任 02040503 有限元分析 2 2 - 任 4102801W 组织学与胚胎学 2 2 - 任 4103801W 生理学 2 2 - 任 11033002 人工器官 2 2 - 限 11241104 核酸(DNA/RNA)合成与分析技术 2 2 - 限 11241106 仿生材料与应用 2 2 - 限 11141201 计算机图形学 2 3 - 限 11141202 生物医学信号分析 2 3 - 限 11241001 生物制药工程 2 2 - 限 11232002 功能高分子设计与生物医学应用(研讨) 2 2 - 限 11241003 生物力学 2 2 + 限 11241110 环境微生物学 2 2 - 任 11241111 微纳加工技术 2 2 - 任 学分 周学时 考核 方式 课程 类型 8 (32.0) - 必 [2] 合计:必修学分 0.5 第 3 学期 课程编号 11041402 课程名称 毕业设计 合计:必修学分 8 28 说明 其他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核 方式 课程 类型 KWSJ0000 课外实践 4 - 必 99910000 人文社科类通识选修课 6 - 任 99920000 经济管理类通识选修课 2 - 任 99930000 自然科学类通识选修课 2 - 任 说明 合计:必修学分 4 跨学年、跨学期选修课说明 [1]:选一 工程学和临床医学问题的碰撞:医学工程师的作用(研讨), 基因与疾病及其研究方法(研 讨), 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未来(研讨), 医学影像基本原理浅析(研讨), 健康信息学及工 程(研讨) [2]:专业及跨学科选修 12 学分 医学图像处理, 计算机图形学, 生物医学信号分析, 基因组科学与技术(双语), 生物医学纳米 技术, 生物制药工程, 功能高分子设计与生物医学应用(研讨), 生物力学, 计算方法, 有限 元分析, 数据结构基础, 生物统计学, 生物信息学基础, 系统生物学导论, 化学信息学 (研), 通信原理(跨学科选课), 自动检测技术, 人工智能(研), 神经生物学, 生物医学电磁 学, 人工器官, 核酸(DNA/RNA)合成与分析技术, 生物光子学, 仿生材料与应用, 生物材料 力学, 生物流体力学, 生物数据分析与实践(含实验), 工程电生理学, 医学成像原理, 理论 力学 A(II), 组织学与胚胎学, 生理学, 机械制图(D), 体外诊断技术(研讨), DCL 案例 式教学 1,环境微生物学,微纳加工技术 [3]:选一 数学物理方法, 数学建模与数学方法 [4]:组一 波动理论, 数字信号处理(双语)(研讨), 电子电路基础,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研讨), 医学 成像原理 [5]:组二 生物化学(含实验), 生物医学材料学, 工程电生理学, 物理化学(含实验), 生物分析与传感 (含实验) [6]:组一 模拟电子电路实验, 虚拟仪器, 生物医学传感器设计实验, 医用电子系统课程设计一 [7]:组二 生物技术与材料综合实验(2), 生物技术与材料综合实验(3), 生物技术与材料综合实验(1), 生物 电子学综合实验 29 东南大学 2017 级 生物信息学 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门类: 工学 学制: 专业代码: 071003 4 授予学位: 工学 制定日期: 2017 一. 培养目标 培养的毕业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了解生物信息学的学科前沿和未来发展趋势,较 系统地掌握数学、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生物数据处理、生物信息分析和生物知识挖掘 的基本技能,具有不断学习适应发展的能力,具有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能够熟练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技术解决 生物和医学领域中的科学技术问题。毕业后主要在生物医学信息学、医药生物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从 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或管理工作。 二. 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 ① 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② 具有从事生物信息学相关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和专业知识,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 ③ 了解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④ 能够独立完成生物数据处理、生物信息分析和生物知识挖掘等工作; ⑤ 具有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够综合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技术解决生物医药领域的实际问题; ⑥ 具有信息获取、检索和跟踪的能力; ⑦ 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专业活动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 ⑧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⑨ 具有不断学习、适应发展的能力; ⑩ 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三. 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统计学 四. 主要课程 ① 通识教育基础课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 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军事理论、人文社科类类课程、经济管理类课程、体育、大学英语、工科数学分析、几何与代 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计算机类课程 ② 大类学科基础课分子与细胞、人体解剖与生理学、生物系统建模与分析、电路基础、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结构与 逻辑设计、生物医学工程概论 ③ 专业主干课 生物化学、基因组科学与技术、数据结构基础、生物统计学、生物信息学基础、生物数据分析与 实践(实验) 五. 主要实践环节 军训、计算机综合课程设计、物理实验、 电工电子实践初步、电路实验、数字逻辑设计实验、生物技术与材料综合 实验、生物信息技术实验、认识实习、科研实习、毕业设计等。 六. 双语教学课程 分子与细胞、系统生物学导论、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结构与逻辑设计、基因组科学与技术、软件 工程等 七. 全英文教学课程 生物医学信号分析、生物力学等 八. 系列研讨课程(含新生研讨课) 生物医学工程概论、健康信息学及工程、工程学认知和临床医学问题的碰撞、医学影像基本原理浅析、基因与疾病 及其研究方法、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未来、生物化学、化学信息学、生物信息学基础、生物医学信号分析、生物 数据挖掘、系统生物学导论等。 30 九. 毕业学分要求及学士学位学分绩点要求 参照东南大学学分制管理办法及学士学位授予条例,修满本专业最低计划学分要求 150,即可毕业。同时,外语达 到东南大学外语学习标准、平均学分绩点≥2.0 者,可获得学士学位。 十. 各类课程学分与学时分配 课程类型 学分 学时 学分比例 通识教育基础课程 70.5 1366 47% 专业相关课程 54 872 36% 集中实践环节(含课外实践)&短学期课程 25.5 176 + 课程周数:35 17% 150 2414 + 课程周数:35 100% 总计 十一. 实践类课程学分比例 实践类课程学分:33.62,总学分:150,比例:22.41% 31 通识教育基础课程 (1)思政类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1503156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2 0 0 16 2.0 一 2 + 1504278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48 0 0 12 3.0 一 3 + 150121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48 0 0 12 3.0 二 2 + 3 48 0 0 12 3.0 二 3 + 15053632 形势与政策 0.5 16 0 0 0 2.0 三 2 - 88011010 就业导论 0.5 16 0 0 0 1.0 三 3 - 12 208 0 0 52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1502234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概论 合计 备注 (2)军体类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86001010 军事理论 2 32 0 0 0 2.0 一 2 - 18M01000 体育 I 0.5 32 0 0 0 2.0 一 2 - 18M02000 体育 II 0.5 32 0 0 0 2.0 一 3 - 18M03000 体育 III 0.5 32 0 0 0 2.0 二 2 - 18M04000 体育 IV 0.5 32 0 0 0 2.0 二 3 - 18M05000 体育 V 0.5 0 0 0 0 三 2~3 - 18M06000 体育 VI 0.5 0 0 0 0 四 - 5 160 0 0 0 合计 0.0 2 备注 (3)外语类 “大学英语”课程实行分级教学,学生根据分级考试成绩分别推荐学习“2 级起点”、“3 级起点”或“4 级起点”系列 课程,详见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方案(修订版)》,共选择 6 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17md0002 大学英语 2 2 32 0 32 0 4.0 一 2 + 17md0003 大学英语 3 2 32 0 32 0 4.0 一 3 + 17md0004 大学英语 4 2 32 0 32 0 4.0 二 2 + 6 96 0 96 0 合计 32 备注 (4)计算机类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99000010 大学计算机基础(理工医管类) 0 0 20 0 4 0.0 一 2 - 99000071 程序设计与算法语言 I(电类) 2 40 32 0 4 4.0 一 2 + 99000072 程序设计与算法语言Ⅱ(电类) 1.5 36 32 0 4 4.0 一 3 + 合计 3.5 76 84 0 12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备注 (5)自然科学类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07M10101 工科数学分析 I 5 96 0 0 0 6.0 一 2 + 07M10102 工科数学分析 II 5 96 0 0 0 6.0 一 3 + 07M20201 几何与代数(B) 3 64 0 0 0 4.0 一 2 + 07M3010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 2.5 48 0 0 0 4.0 二 2 + 10021231 大学物理(B1)Ⅰ 3 64 0 0 0 4.0 一 3 + 10021232 大学物理(B1)Ⅱ 3 48 0 0 16 4.0 二 2 + 10021311 大学物理实验(理工)Ⅰ 1 0 32 0 0 2.0 一 3 - 10021312 大学物理实验(理工)Ⅱ 1 0 32 0 0 2.0 二 2 - 19000203 无机化学(C)(含实验) 3.5 48 16 0 0 4.0 一 2 + 19094131 有机化学(D)(含实验) 3.5 48 16 0 0 4.0 一 3 + 07M40101 数学物理方法 3 48 0 0 0 4.0 二 3 + 07011340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 2.5 32 0 16 0 4.0 二 3 + 33 512 96 0 16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备注 选一 合计 (6)通识选修课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99910000 人文社科类通识选修课 6 96 0 0 0 - 99920000 经济管理类通识选修课 2 32 0 0 0 - 99930000 自然科学类通识选修课 2 32 0 0 0 - 10 160 0 0 0 合计 33 备注 (7)新生研讨课 学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分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1 8 0 16 0 3.0 一 3 - 11012102 基因与疾病及其研究方法(研讨) 1 8 0 16 0 3.0 一 3 - 11012103 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未来(研讨) 1 8 0 16 0 3.0 一 3 - 11012104 医学影像基本原理浅析(研讨) 1 8 0 16 0 3.0 一 3 - 11012105 健康信息学及工程(研讨) 1 8 0 16 0 3.0 一 3 - 1 8 0 16 0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课程编号 11012101 课程名称 工程学和临床医学问题的碰撞:医学 工程师的作用(研讨) 合计 备注 五选 一 专业相关课程 (1)大类学科基础课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11011101 生物医学工程概论(研讨) 1 16 0 0 16 2.0 一 2 - 22222011 电路基础 3 64 0 0 0 4.0 二 2 + 11122201 计算机结构与逻辑设计 3 48 0 0 0 4.0 二 2 + 11022003 信号与系统 4 64 0 0 0 4.0 二 3 + 11023101 分子与细胞 4 64 0 0 0 4.0 二 3 + 11023102 人体解剖与生理学 3 48 0 0 0 4.0 三 2 + 11023103 生物系统建模与分析(含实验) 4 64 0 0 0 4.0 三 3 + 合计 22 368 0 0 16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备注 (2)专业主干课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11231102 生物化学(含实验) 3 32 32 0 0 3.0 二 3 + 11000308 生物信息学基础 2 16 0 32 0 2.0 三 2 + 09012020 数据结构基础 4 64 16 0 16 (16.0) 三 2 + 11231201 基因组科学与技术(双语) 3 48 0 0 0 3.0 三 2 + 11000310 生物统计学 2 32 0 0 0 2.0 三 3 + 34 备注 11333001 生物数据分析与实践(含实验) 4 48 32 0 0 合计 18 240 80 32 16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3.0 三 3 - (3)专业方向及跨学科选修课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11000111 系统生物学导论 2 16 0 32 0 2.0 三 3 - 11332001 化学信息学(研) 2 32 0 0 0 2.0 三 2 + 11132201 医学图像处理 3 24 48 0 0 2.0 三 3 + 11132401 医学图像处理实验 0 0 48 0 0 2.0 三 3 + 11000312 生物数据挖掘 2 16 0 32 0 2.0 四 2 + 11141201 计算机图形学 2 24 16 0 0 2.0 四 2 + 11141401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 0 0 16 0 0 2.0 四 2 + 专业 09013070 软件工程 3 48 8 0 8 2.0 四 2 - 选修 09074040 数据库理论(外系) 3 48 0 0 0 2.0 四 2 - 11241001 生物制药工程 2 32 0 0 0 2.0 四 2 + 04033060 通信原理(跨学科选课) 2 32 0 0 0 2.0 四 2 - 41024010 神经生物学 2 32 0 0 0 2.0 三 3 + 11012011 DCL 案例式教学 1 1 8 0 16 16 4.0 二 2 - 11032301 生物医学工程最新进展(讲座) 1 32 0 0 0 0.0 三 2 - 合计 14 176 0 64 0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专业 与跨 14 学 分 集中实践环节(含课外实践)&短学期课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86001100 军训(含理论课) 1 0 0 0 0 (3.0) 一 1 - 81012060 工业系统认识 1 0.5 0 16 0 0 16.0 一 2 - 11020001 计算机综合课程设计 1 8 16 0 0 (4.0) 二 1 - 11032201 科研写作与实践 1 8 0 16 0 0.0 二 1 - 84101915 电工电子实践初步 A 1 0 32 0 0 (4.0) 二 1 - 84101950 电路实验 0.5 0 16 0 0 (4.0) 二 2 - 84101925 数字逻辑电路实验 A 1 0 32 0 0 3.0 二 2 - 35 备注 11230401 生物技术与材料综合实验(1) 3 0 96 0 0 (3.0) 三 1 - 11030401 认识实习 0.5 8 16 0 0 (1.0) 三 1 - 11231401 生物技术与材料综合实验(2) 2 0 64 0 0 6.0 三 2 - 11041402 毕业设计 8 0 0 0 0 (16.0) 四 2~3 - KWSJ0000 课外实践 4 0 0 0 0 11240401 生物信息技术实验 0.5 0 24 0 0 (1.0) 四 1 - 11040001 科研与工程实践 1.5 0 0 0 0 (3.0) 四 1 - 11032202 生物信息技术企业实习 2 0 0 0 0 (10.0) 四 1 - 25.5 24 288 16 0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合计 任选 2学 分 辅修专业计划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11023101 分子与细胞 4 64 0 0 0 4.0 二 3 + 11023102 人体解剖与生理学 3 48 0 0 0 3.0 二 3 + 11023103 生物系统建模与分析(含实验) 4 64 0 0 0 4.0 三 2 + 11022001 电子电路基础 4 64 0 0 0 4.0 二 3 + 11000308 生物信息学基础 2 16 0 32 0 3.0 三 2 + 09012020 数据结构基础 4 64 16 0 16 4.0 三 2 + 11231201 基因组科学与技术(双语) 3 48 0 0 0 3.0 三 2 + 11000310 生物统计学 2 32 0 0 0 2.0 三 2 + 11333001 生物数据分析与实践(含实验) 4 48 32 0 0 4.0 三 3 - 合计 24 352 16 32 0 备注 专业 主干 36 课 学程安排 第一学年 第 1 学期 课程编号 86001100 课程名称 军训(含理论课) 学分 周学时 考核 方式 课程 类型 1 (3.0) - 必 学分 周学时 考核 方式 课程 类型 说明 合计:必修学分 1 第 2 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81012060 工业系统认识 1 0.5 16 - 必 86001010 军事理论 2 2 - 必 1503156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 + 必 11011101 生物医学工程概论(研讨) 1 2 - 必 17md0002 大学英语 2 2 4 + 必 99000010 大学计算机基础(理工医管类) 0 0 - 必 99000071 程序设计与算法语言 I(电类) 2 4 + 必 07M10101 工科数学分析 I 5 6 + 必 07M20201 几何与代数(B) 3 4 + 必 19000203 无机化学(C)(含实验) 3.5 4 + 必 18M01000 体育 I 0.5 2 - 必 学分 周学时 考核 方式 课程 类型 说明 合计:必修学分 21.5 第 3 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17md0003 大学英语 3 2 4 + 必 18M02000 体育 II 0.5 2 - 必 1504278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3 + 必 99000072 程序设计与算法语言Ⅱ(电类) 1.5 4 + 必 07M10102 工科数学分析 II 5 6 + 必 10021231 大学物理(B1)Ⅰ 3 4 + 必 10021311 大学物理实验(理工)Ⅰ 1 2 - 必 19094131 有机化学(D)(含实验) 3.5 4 + 必 11012101 工程学和临床医学问题的碰撞:医学工程师的作用(研 讨) 1 3 - 必 37 说明 [1] 11012102 基因与疾病及其研究方法(研讨) 1 3 - 必 11012103 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未来(研讨) 1 3 - 必 11012104 医学影像基本原理浅析(研讨) 1 3 - 必 11012105 健康信息学及工程(研讨) 1 3 - 必 学分 周学时 考核 方式 课程 类型 合计:必修学分 19.5 第二学年 第 1 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84101915 电工电子实践初步 A 1 (4.0) - 必 11020001 计算机综合课程设计 1 (4.0) - 必 11032201 科研写作与实践 1 0 - 必 学分 周学时 考核 方式 课程 类型 说明 合计:必修学分 3 第 2 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说明 22222011 电路基础 3 4 + 必 84101950 电路实验 0.5 (4.0) - 必 150121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3 + 必 17md0004 大学英语 4 2 4 + 必 84101925 数字逻辑电路实验 A 1 3 - 必 11122201 计算机结构与逻辑设计 3 4 + 必 18M03000 体育 III 0.5 2 - 必 07M3010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 2.5 4 + 必 10021232 大学物理(B1)Ⅱ 3 4 + 必 10021312 大学物理实验(理工)Ⅱ 1 2 - 必 11012011 DCL 案例式教学 1 1 4 - 限 [2] 学分 周学时 考核 方式 课程 类型 说明 合计:必修学分 19.5 第 3 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11022003 信号与系统 4 4 + 必 1502234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 3 + 必 11023101 分子与细胞 4 4 + 必 38 18M04000 体育 IV 0.5 2 - 必 11231102 生物化学(含实验) 3 3 + 必 07M40101 数学物理方法 3 4 + 必 07011340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 2.5 4 + 必 学分 周学时 考核 方式 课程 类型 [3] 合计:必修学分 14.5 第三学年 第 1 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11030401 认识实习 0.5 (1.0) - 必 11230401 生物技术与材料综合实验(1) 3 (3.0) - 限 学分 周学时 考核 方式 课程 类型 2 - 必 - 必 说明 合计:必修学分 0.5 第 2 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15053632 形势与政策 0.5 18M05000 体育 V 0 11000308 生物信息学基础 2 2 + 必 09012020 数据结构基础 4 (16.0) + 必 11231201 基因组科学与技术(双语) 3 3 + 必 11023102 人体解剖与生理学 3 4 + 必 11231401 生物技术与材料综合实验(2) 2 6 - 限 11332001 化学信息学(研) 2 2 + 限 说明 [2] 11032301 生物医学工程最新进展(讲座) 1 0 - 限 学分 周学时 考核 方式 课程 类型 - 必 合计:必修学分 12.5 第 3 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18M05000 体育 V 0.5 11000310 生物统计学 2 2 + 必 11333001 生物数据分析与实践(含实验) 4 3 - 必 11023103 生物系统建模与分析(含实验) 4 4 + 必 88011010 就业导论 0.5 1 - 必 11000111 系统生物学导论 2 2 - 限 39 说明 [2] 11132201 医学图像处理 3 2 + 限 11132401 医学图像处理实验 0 2 + 限 41024010 神经生物学 2 2 + 任 学分 周学时 考核 方式 课程 类型 合计:必修学分 11 第四学年 第 1 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11240401 生物信息技术实验 0.5 (1.0) - 限 11040001 科研与工程实践 1.5 (3.0) - 限 11032202 生物信息技术企业实习 2 (10.0) - 限 学分 周学时 考核 方式 课程 类型 说明 [4] 合计:必修学分 0 第 2 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18M06000 体育 VI 0.5 0 - 必 11000312 生物数据挖掘 2 2 + 限 11141201 计算机图形学 2 2 + 限 11141401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 0 2 + 限 09013070 软件工程 3 2 - 任 09074040 数据库理论(外系) 3 2 - 任 11241001 生物制药工程 2 2 + 任 04033060 通信原理(跨学科选课) 2 2 - 任 学分 周学时 考核 方式 课程 类型 8 (16.0) - 必 学分 周学时 考核 方式 课程 类型 说明 [2] 合计:必修学分 0.5 第 3 学期 课程编号 11041402 课程名称 毕业设计 说明 合计:必修学分 8 其他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99920000 经济管理类通识选修课 2 - 任 99930000 自然科学类通识选修课 2 - 任 40 说明 KWSJ0000 课外实践 4 - 必 99910000 人文社科类通识选修课 6 - 任 合计:必修学分 4 跨学年、跨学期选修课说明 [1]:五选一 工程学和临床医学问题的碰撞:医学工程师的作用(研讨), 基因与疾病及其研究方法(研 讨), 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未来(研讨), 医学影像基本原理浅析(研讨), 健康信息学及工 程(研讨) [2]:专业与跨专业选修 14 学分 系统生物学导论, 化学信息学(研), 医学图像处理, 医学图像处理实验, 生物数据挖掘, 计 算机图形学,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 软件工程, 数据库理论(外系), 生物制药工程, 通信原理 (跨学科选课), 神经生物学, DCL 案例式教学 1, 生物医学工程最新进展(讲座) [3]:选一 数学物理方法,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 [4]:任选 2 学分 生物信息技术实验, 科研与工程实践, 生物信息技术企业实习 41 附录一: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方案 一、“2 级起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表 开课学期 开设课程编号及名称 课程类型 学分 第一学年第 1 长学期 17md0002 大学英语 II 必修 2 学分/课程 第一学年第 2 长学期 17md0003 大学英语 III 必修 2 学分/课程 第二学年短学期 17001020 英语强化训练 根据专业教学 计划要求选修 0.5 学分/课程 第二学年第 1 长学期 17md0004 大学英语 IV 必修 2 学分/课程 课程类型 学分 二、“3 级起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表 开课学期 开设课程编号及名称 第一学年第 1 长学期 17md0003 大学英语 III 必修 2 学分/课程 第一学年第 2 长学期 17md0004 大学英语 IV 必修 2 学分/课程 第二学年短学期 17001020 英语强化训练 根据专业教学 计划要求选修 0.5 学分/课程 2 学分/课程 17mg0001 大学英语高级课程 1 第二学年第 1 长学期 提高 I 阶段课程: 17mt1001 国际交流英语(托福模式)1 17mt1002 国际交流英语(雅思模式)1 17mt1003 国际交流英语(策略) 17mt1004 学术英语交流 17mt1005 学术英语写作 17mt1006 学术英语阅读 1 17mt1007 英语演讲与辩论 17mt1008 美国自然与人文地理 17mt1009 跨文化交际 17mt1010 英语新闻听力 17mt1011 科技交流英语 17mt1012 医学英语 1 17mt1013 医学英语 2 17mt1014 法律英语 17mt1015 心理学英语 17mt1016 旅游英语 17mt1017 环境科学英语 17mt1018 艺术英语 17mt1019 翻译理论与实践 1 17mt1020 西方文学选读 1 17mt1021 中西方文化比较与对比 1 必修“大学英 语高级课程 1” 或者 必修“提高 I 阶段课程”其 中2门 1 学分/课程 (修 2 门) 三、“4 级起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表 开课学期 开设课程编号及名称 第一学年第 1 长学期 17md0004 大学英语 IV 第一学年第 2 长学期 17mg0001 大学英语高级课程 1 42 课程类型 学分 必修 2 学分/课程 必修“大学英 2 学分/课程 提高 I 阶段课程: 17mt1001 国际交流英语(托福模式)1 17mt1002 国际交流英语(雅思模式)1 17mt1003 国际交流英语(策略) 17mt1004 学术英语交流 17mt1005 学术英语写作 17mt1006 学术英语阅读 1 17mt1007 英语演讲与辩论 17mt1008 美国自然与人文地理 17mt1009 跨文化交际 17mt1010 英语新闻听力 17mt1011 科技交流英语 17mt1012 医学英语 1 17mt1013 医学英语 2 17mt1014 法律英语 17mt1015 心理学英语 17mt1016 旅游英语 17mt1017 环境科学英语 17mt1018 艺术英语 17mt1019 翻译理论与实践 1 17mt1020 西方文学选读 1 17mt1021 中西方文化比较与对比 1 第二学年短学期 语高级课程 1” 或者 必修“提高 I 阶段课程”其 中2门 1 学分/课程 (修 2 门) 根据专业教学 计划要求选修 17001020 英语强化训练 2 学分/课程 17mg0002 大学英语高级课程 2 第二学年第 1 长学期 提高 II 阶段课程: 17mt2001 国际交流英语(托福模式)2 17mt2002 国际交流英语(雅思模式)2 17mt2003 学术英语阅读 2 17mt2004 翻译理论与实践 2 17mt2005 西方文学选读 2 17mt2006 中西方文化比较与对比 2 0.5 学分/课程 必修“大学英 语高级课程 2” 或者 必修“提高 II 阶段课程”其 中2门 1 学分/课程 (修 2 门) 附录二: 课外实践学分安排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安排说明 11000010 社会实践 1 由团委组织并考核。 99700000 文化素质教育实践 1 由文化素质教育中心组织 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科研实践、学科竞赛、创新实践等活 99800000 大学生课外研学 2 动取得 2 学分(请参见《东南大学本科生课外研学学分认 定办法》)。 合计 4 4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