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南京分院科技创新亮点成果、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简报2021年第2期.pdf

゛Need11 页 717.354 KB下载文档
南京分院科技创新亮点成果、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简报2021年第2期.pdf南京分院科技创新亮点成果、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简报2021年第2期.pdf南京分院科技创新亮点成果、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简报2021年第2期.pdf南京分院科技创新亮点成果、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简报2021年第2期.pdf南京分院科技创新亮点成果、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简报2021年第2期.pdf南京分院科技创新亮点成果、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简报2021年第2期.pdf
当前文档共11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南京分院科技创新亮点成果、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简报2021年第2期.pdf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科技创新亮点成果、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 简报 2021 年第 2 期(总第 14 期) 中科院南京分院编印 2021 年 7 月 15 日 本 期 导 读 【重要进展】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中科院副院长、 党组副书记阴和俊,中科院副院长高鸿钧等领导先后调研南京 分院;中科院元素精彩亮相 2021 南京创新周开幕式;中科院 紫金山天文台“悟空”号卫星载荷与科学团队荣获“中国青年 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 【亮点工作-各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研究成果在 《自然》杂志发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牵头研制的先进天基 太阳天文台有效载荷硬 X 射线成像仪率先完成转正样评审并 进入正样研制;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牵头的“农田土壤污染防控 与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顺利通过总体验收;中科院南京 地湖所“十三五”水专项太湖流域梅梁湾项目顺利通过综合绩 效评价 【亮点工作-麒麟区域创新高地】信息高铁综合研发环境完成构 建;开源软件供应链重大基础设施、人工智能检测检验创新平 台建设加速推进;H5N8 亚型禽流感广谱性疫苗研发成功 —1— 【重要进展】 ★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调研南京分院 4 月 14 日,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调研南京分院并召开 座谈会。会上,侯建国听取了南京分院系统在科技创新、院地合作、 党的建设、干部与人才队伍建设、 “十四五”规划制定等方面工作进 展情况汇报,与南京分院系统院属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座谈,围绕 研究所面向国家需求、聚焦主责主业、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内容听取意见建议、开展工作研讨。侯建国深入 研究所一线参观了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史馆,调研了南京 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土壤标本馆,听 取南京土壤所领导班子工作汇报并与中青年科技骨干进行座谈交流。 ★中科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阴和俊调研南京分院系统各单位 5 月 14 日至 15 日,中科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阴和俊赴南京调 研院属相关单位,并召开南京分院系统调研座谈会。在紫金山天文台、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阴和俊分别察看了实验设施平台、党建教育基地、园区规划建设、科 研成果展示和所史教育展览等重点工作,详细听取了各单位近年来业 务和党建工作汇报,并与领导班子及科研、管理骨干代表进行座谈, 征询意见、回应关切。阴和俊还实地考察了南京分院麒麟科教园区建 设情况。 ★中科院副院长高鸿钧调研南京分院系统各单位并看望慰问部分在 宁院士 7 月 7 日至 8 日,中科院副院长高鸿钧赴南京调研院属相关单位 并召开座谈会。在紫金山天文台、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土壤 研究所、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高鸿钧分别察看了各单位重点实验 设施平台建设和重大科研进展情况,详细听取了各单位近年来在改革 创新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科技智库与科学普及等方面的工作汇报, —2— 与领导班子成员和一线科研骨干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并征询意见建 议和回应关切。高鸿钧实地考察了南京分院麒麟科教新园区建设情况 及中科院相关研究所在南京培育建设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最新进展。 调研期间,高鸿钧专程到南京大学看望慰问了郑有炓、王广厚、孙义 燧三位中科院院士。 ★中科院元素精彩亮相 2021 南京创新周开幕式 6 月 21 日,2021 南京创新周开幕式“紫金山创新大会”隆重举 行,多个中科院元素在开幕式上精彩亮相。在去年创新周开幕式上, 中科院与江苏省政府举行了《共建南京麒麟科技城推动南京综合性科 学中心建设打造南京区域创新高地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一年来,在 院省市的共同支持下,围绕信息、生命、能源、环境等特色优势领域, 中科院高端创新资源在麒麟加速布局,集中力量打造学科集群、空间 集聚的中科院南京麒麟区域性创新高地,重点开展重大基础设施培育 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今年开幕式上,中科院有关研究所发布了 在麒麟培育的 4 个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包括信息高铁综合试验基 础设施、开源软件供应链重大基础设施、决策智能与计算创新平台和 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发与集成验证平台。南京地湖所张运林 研究员荣膺第十四届南京市“科技之星”,他长期扎根湖泊光学基础 理论、生态环境效应和水色遥感应用领域,先后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 学基金、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一完成人)等,并培养了大批优 秀青年科技人才。紫金山天文台“悟空”号卫星载荷与科学团队作为 青年科学家代表受邀演讲并开启本届创新周活动。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悟空”号卫星载荷与科学团队等集体分获中 国、江苏、南京“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 5 月 3 日,紫台“悟空”号卫星载荷与科学团队获得共青团中央、 全国青联共同颁授的第 25 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 该奖章是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中国优秀青年的最高荣誉。此外, —3— 紫台太赫兹超导空间探测技术研究团队获第 16 届“江苏青年五四奖 章集体”荣誉称号,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载荷与科学团队获第 5 届“南京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 【亮点工作-各研究所】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被子植物起源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杂 志 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一直都是演化生物学中最重要的科 学问题之一。南京古生物所史恭乐研究员领衔的由中美两国科学家组 成的国际团队在内蒙古发现了一组特异埋藏的早白垩世植物化石群, 通过对其中保存精美的硅化植物标本的研究并结合谱系发育分析,发 现被子植物的祖先类群早在距今约 2.5 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为被子植 物起源之谜提供了关键证据。相关成果于 5 月 26 日在线发表于英国 《自然》(Nature)杂志。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牵头研制的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有效载荷硬 X 射线成像仪率先完成转正样评审并进入正样研制 4 月 16 日,紫台牵头研制的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有效 载荷硬 X 射线成像仪(HXI)在上海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完成了分系 统级别转正样评审,率先进入正样研制阶段。ASO-S 是中国科学院空 间科学先导专项于 2017 年底正式批复工程立项的我国第一颗综合性 太阳探测专用卫星。HXI 采用独特的傅里叶调制间接成像原理,能够 在 30—200keV 的硬 X 射线波段对太阳耀斑爆发中的非热辐射成分进 行成像观测,仪器空间分辨近 3 角秒,达到国际同类载荷先进水平。 ★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牵头的“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国家工程 实验室”顺利通过总体验收 4 月 28 日,院科发局组织相关专家,对南京土壤所牵头承担的 “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进行了总 体验收,与会专家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自 2016 年 10 月国家发改 —4— 委批复建设以来,该国家工程实验室完成了土壤污染调查等 5 个平台 的建设,研发了一批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关键技术专用设备,多项发 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获得授权,获得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一 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土壤修复技术成果得到转化应用,取得了良好的 社会和经济效益。 ★中科院南京地湖所“十三五”水专项太湖流域梅梁湾项目顺利通过 综合绩效评价 6 月 23 日至 24 日,生态环境部水专项管理办公室会同江苏省水 专项办在无锡组织召开了“十三五”水专项“梅梁湾滨湖城市水体水 环境深度改善和生态功能提升技术与工程示范项目”综合绩效评价会 议,专家组一致评议项目通过综合绩效评价。该项目由南京地湖所承 担,针对梅梁湾滨湖城市水体河道水质断面不稳定达标、部分河段黑 臭、蓝藻水华频繁入侵等问题,突破了大流量漂浮蓝藻颗粒快速清除 技术等 14 项关键技术,集成了河口蓝藻水华综合防控与清除等 5 项 成套技术,研制了输入性蓝藻污染河网水体的高效除藻装臵,核心技 术在太湖东北片区得到推广应用,有力支撑了无锡市水环境治理工程 实施。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光所在大口径拼接镜面望远镜共相边缘 检测方法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日前,南京天光所左恒副研究员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学等厚干 涉原理的拼接共相边缘检测方法。对于大口径拼接镜面天文望远镜, 只有实现子镜拼接共相,才能真正发挥其高分辨优势,达到衍射极限 性能,而共相精度取决于边缘传感器的测量精度。该方法不仅可以从 原理上避免温漂、时漂以及电噪声等误差干扰,而且可以简化拼接共 相过程,实时获得相邻子镜间的绝对位姿误差。相关研究成果作为封 面文章发表在《光学学报》上。 —5—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在高能量密度锌锰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水系锌锰电池因其丰富的自然储量、高理论容量、高电 导率和本征安全性等优势引起业界广泛关注,但二氧化锰正极材料的 不稳定性严重阻碍了其实际应用。日前,中科院苏州纳米所邸江涛研 究员、李清文研究员团队在经典的 MnO2/MnOOH 转换反应基础上引 入二氧化锰的沉积溶解反应,将电极活性物质中因歧化反应溶出的锰 离子再次沉积到电极上,从而制备出高循环稳定性、高能量密度的锌 锰电池。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材料科学领域国际著名期刊《先进功能 材料》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中科院苏州医工所“血栓弹力图检测系统”取得 4 项配套试剂盒注 册证 近日,苏州医工所工程化中心“血栓弹力图检测系统”取得 4 项 配套试剂盒注册证。本次获批的试剂盒包括:凝血激活检测试剂盒、 肝素酶杯检测试剂盒、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试剂盒及血栓弹力图仪质 控品。苏州医工所于 2016 年将“血栓弹力图检测系统”转让给中科 精瓒(武汉)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后,工程化中心继续承担了工程化研 制及协助注册工作,并于 2018 年、2020 年先后取得仪器及凝血功能 检测试剂盒医疗器械注册证。本次获得 4 项试剂盒注册证之后,标志 着该项目全系列产品的研发及取证工作完成。 【亮点工作-麒麟区域创新高地】 ★信息高铁综合研发环境完成构建 信息高铁综合试验基础设施快速推进建设,已建立信息高铁开放 实验室,包括信息高铁异构算力开放实验室、网络通信开放实验室、 边缘开放实验室、物端开放实验室等,信息高铁综合研发环境完成构 建。此外,高通量云平台测调原型系统、信息高铁网络智能测调系统、 信息高铁云函数平台原型系统、信息高铁无线智能测调原型系统、信 息高铁科教用户服务系统等加快研制,完成综合试验场内场的硬件连 —6— 接架构,完成以智能网联车为应用场景的实验场设计,以及端、边、 网、云各层硬件的部署。 6 月 21 日,第三届“信息高铁”科技与产业紫金山论坛召开, 围绕“未来信息基础设施的构建”这一主题,邀请众多专家学者开展 战略性、针对性研讨,并正式启动“信息高铁综合试验基础设施”。 ★开源软件供应链重大基础设施、人工智能检测检验创新平台建设加 速推进 开源软件供应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完成数十万款开源软 件知识图谱构建,完成软件许可证分析识别,以及基于知识图谱的软 件代码缺陷检测,正加快实施针对 openEuler 开源操作系统的供应链 风险分析; “开源软件供应链点亮计划”持续推进。此外,在 openEuler、 OpenHarmony 社区建设过程中做出重大贡献并取得丰硕成果。 人工智能检测检验创新平台建设方面,研发出可信赖人工智能测 试与评估工具集,实现 AI 测评工具全面覆盖;面向地面和空中无人 平台,研发出智能无人系统测试评估平台,可提供城市、沙漠、山地、 草原、平原等多种虚拟测试环境及 2000 多个测试场景;牵头编写《人 工智能面向机器学习的系统规范》等多项国家标准和团体标准。 ★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发与集成验证平台稳步推进 完成基于平台关键部件的方案设计,陆续开展压缩机、膨胀机、 蓄热换热器、发电控制设备等的委托加工或采购调研、询价工作;完 成超算数据中心机架式服务器机柜高功率密度电子芯片微纳槽群集 成热管理系统研发与应用示范平台的初步建设。 6 月 25 日,世界储能技术大会(WESC2021)暨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委中英储能技术论坛召开,国际储能领域的科学家、青年学者、决 策者与产业界代表共聚一堂,探讨“双碳”目标下最新技术进展、政 策趋势和产业路径。 —7— ★空天地一体化共性研发平台初见雏形 空天地一体化共性研发平台由通用化硬件平台构成,涵盖接入基 带信号及高层协议处理功能,采用计算、通信、存储融合的水平共享 式网络架构,是一种物理集中、逻辑分布的广域分布式协同多点传输 与资源智能动态共享的新型接入网络体系架构。目前,构筑平台的关 键技术相继迎来突破,基因组式软件平台建设稳步推进,通过通信软 件积木块化设计和可重构通信软件开发模型,支持通信制式的自定义 生成,最终打造成为一个功能可重构、综合化节点构建的弹性网络。 ★神经形态计算平台硬件设计及算法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神经形态计算加速单位探索研究加速推进,完成了 64 比特超低 功耗无符号乘法器、微流水线控制器以及片上网络仲裁器的设计实现, 实现功耗降低 20%、性能提升 10%的预期目标。同时,在基于神经形 态计算加速的平台上实现了基于脉冲神经网络的目标识别算法研究, 并将预先训练好的模型搭载在新型硬件平台上进行推理,最终推理精 度达到 95%以上。上述成果为后期搭建亿级规模的神经形态计算平台 奠定了硬件及算法的坚实基础。 ★在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领域取得系列重要成果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权威国际期刊 IEEE TIP、Pattern Recognition 和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三大国际顶级会议 CVPR、ICCV 和 ECCV 上发表论文多篇。 ★ H5N8 亚型禽流感广谱性疫苗研发成功 H5N8 亚型禽流感广谱性疫苗研发成功,可诱导出广谱的中和抗 体,能够中和 1997 年至 2014 年间流行的 H5N1、H5N6、H5N8 高致 病性禽流感 10 个亚类大部分的代表病毒株。该款疫苗可开发成为禽 用 H5 亚型广谱性流感疫苗,以及防控 H5 亚型禽流感疫情的人用储 备疫苗。其核心技术已申请发明专利。 —8— ★高端节能环保装备研发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在节能环保装备、清洁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实现了多项关 键核心技术到核心产品与高端装备的成功转化。将流态化三维电解技 术转化成流态化污水处理装备,正加快组装处理规模不小于 10m3/d 的流态化电解污水处理撬装装臵,已与合作企业达成销售协议。将动 力电池拆解技术转化成退役动力电池绿色智能分选装备,该装备正极 废料回收率达 98%以上,铜回收率达 90%以上,相关指标均优于国内 同类型装备。 【简讯】 1、近期,科技部部长王志刚、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 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江苏省副省长齐家滨、胡广杰 等领导先后调研苏州纳米所及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关心科研进展, 鼓励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勇攀科学高峰。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省委 副书记、省长韩俊、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政隆、江苏省委常委、 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等领导调研苏州医工所。 2、5 月 11 日,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专题调研创 新名城建设工作,实地考察南京分院麒麟科教新园区建设情况。 3、日前,“悟空”号卫星合作组基于前四年半的在轨观测数据, 获得了 70 GeV—80 TeV 能段宇宙线氦核的精确能谱测量结果,能谱 结构特征预示着其可能来自邻近地球的某个宇宙线加速源。该成果标 志着我国空间高能粒子探测研究已跻身世界最前列。 4、中国科技大学—紫台 2.5 米大视场巡天望远镜(WFST)基建 项目和紫台多应用巡天望远镜阵(MASTA)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分别 于 5 月 11 日和 6 月 26 日在青海冷湖隆重举行。 5、日前,南京古生物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与有关高校合作,首 次在柴达木板块北缘的全吉山地区发现了典型的埃迪卡拉生物群化 石,这是继湖北三峡地区之后,在中国发现的第二个埃迪卡拉生物群 —9— 化石产地,也是迄今为止在青藏高原发现的最古老的化石生物群,相 关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地学类综合性期刊《地质学》 (Geology)。 6、6 月 5 日,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发布“2020 年度中 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南京土壤所骆永明团队参研的“发现食 用蔬菜和作物吸收微塑料的通道和机制”成功入选。 7、6 月 25 日,南京土壤所与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 境监管技术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旨在促进双方在国家土壤、地下 水和农业农村环境保护领域政策与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和产品推广、 技术评估与工程咨询、产业发展等方面全方位深度对接。 8、日前,南京天仪公司联合南京理工大学,研发成功我国最大 口径的Φ800mm 平面激光干涉仪,实现了进口替代,将在大口径光 学仪器检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9、6 月 9 日,2021 中科院先进医疗器械产业孵化联盟论坛暨中 科院苏州医工所科技成果巡展(重庆站)在重庆两江新区水土新城举 行,200 多位该领域院士专家和有关领导参会。 —10— 发送:院机关相关厅局、分院系统各研究所 抄报: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南京市科学技术局、南京市委创新委员会 办公室 责任编辑:陈方圆 沈琛骐 —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