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东华大学博士后服务手册(2020版).pdf

Vision々断桥40 页 1.635 MB下载文档
东华大学博士后服务手册(2020版).pdf东华大学博士后服务手册(2020版).pdf东华大学博士后服务手册(2020版).pdf东华大学博士后服务手册(2020版).pdf东华大学博士后服务手册(2020版).pdf东华大学博士后服务手册(2020版).pdf
当前文档共40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东华大学博士后服务手册(2020版).pdf

目录 第一章 概况 .......................................................................... 1 一、学校基本情况.............................................................. 1 二、博士后流动站介绍 ...................................................... 3 三、博士后管理机构及职责 ............................................... 3 第二章 申请条件及进站程序 ................................................. 5 一、招收类型 ..................................................................... 5 二、申请条件 ..................................................................... 5 三、申请进站程序.............................................................. 5 四、提交进站材料.............................................................. 6 五、审批 ............................................................................ 6 第三章 在站管理................................................................... 8 一、报到 ............................................................................ 8 二、开题 ............................................................................ 9 三、年度考核 ..................................................................... 9 四、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申报................................... 10 五、国际交流 ................................................................... 10 第四章 出站 ........................................................................ 11 一、申请及准备 ............................................................... 11 二、校内外专家评审 ........................................................ 12 三、考评答辩 ................................................................... 12 四、办理出站手续............................................................ 12 五、出站(离校)............................................................ 12 第五章 退站 ........................................................................ 14 一、退站条件 ................................................................... 14 二、退站待遇 ................................................................... 14 三、退站办理程序............................................................ 14 四、退站需提交的材料 .................................................... 15 第六章 企业博士后 ............................................................. 16 一、招收条件 ................................................................... 16 二、在站期限 ................................................................... 16 三、在站管理 ................................................................... 16 四、科研成果归属............................................................ 16 五、考核 .......................................................................... 17 六、培养管理费 ............................................................... 17 七、科研经费 ................................................................... 17 第七章 博士后资助项目简介 ............................................... 18 一、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 18 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 18 三、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 19 四、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 19 五、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 20 六、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学术交流项目 ........................... 20 七、香江学者计划............................................................ 20 八、澳门青年学者计划 .................................................... 21 九、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 ................................................. 21 十、优秀学术专著出版资助 ............................................. 21 十一、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 22 十二、上海博士后日常工作经费 ...................................... 22 第八章 常见问题解答 ......................................................... 23 一、国内博士毕业生学位尚未拿到可否申请进站?.......... 23 二、在职、超龄等特殊人员申请进站管理 ........................ 23 三、博士后薪酬待遇问题 ................................................. 23 四、博士后薪酬发放和查询 ............................................. 23 五、博士后的住房............................................................ 24 六、博士后在站期限 ........................................................ 24 七、博士后子女入园、就读 ............................................. 24 八、缴纳社会保险、公积金和办理社保卡事宜 ................. 24 九、博士后进站户口办理 ................................................. 25 十、进站时博士后人员配偶、子女能否随迁户口 ............. 26 十一、 “在职人员”博士后进站时能否落户设站单位? ......... 26 十二、工作站和流动站联合培养的博士后人员进站落户如何 规定? ............................................................................. 26 十三、博士后档案转递 .................................................... 26 十四、在站期间是否可用公积金买房? ........................... 26 十五、博士后考勤要求 .................................................... 26 十六、女博士后在站期间怀孕生产事宜 ........................... 27 十七、博士后新生儿户口问题 .......................................... 27 十八、博士后延期申请 .................................................... 27 十九、延期期间薪酬、社保和住房公积金 ........................ 27 二十、博士后在站期间身份变更 ...................................... 27 二十一、博士后在站期间发表论文、申请专利要求.......... 28 二十二、博士后出站户口迁移及家属户口办理 ................. 28 二十三、出站后无接收单位的如何办理相关手续?.......... 29 二十四、博士后退站不办理户口迁出将产生的问题.......... 29 第九章 博管办和各流动站联系方式及地址 ......................... 30 一、博士后管理办公室 .................................................... 30 二、纺织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30 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30 四、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30 五、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31 六、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31 七、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31 附录 ...................................................................................... 32 一、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职责 ............................................. 32 二、校园网信箱注册方法 ................................................. 32 三、教师之家入住办理 .................................................... 32 四、食堂 .......................................................................... 32 五、一卡通充值点............................................................ 33 六、微信公众号和 APP ................................................... 35 第一章 概况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东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 工程”、国家一流学 科建设高校。经过六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已经从建校 之初的一所纺织单科院校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 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有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以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贯彻党和国家的 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依法自主开展人才培养、科 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国家、上海和行业的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 学校地处中国上海,现有松江校区、延安路校区和新华 路校区,占地面积近 2000 亩。学校创建于 1951 年,时名 华东纺织工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纺织高等学府。1960 年, 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首批具有博士、 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之一。1985 年,学校更 名为中国纺织大学。1995 年,进入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 行列,1999 年,更名为东华大学。 学校现设有纺织学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旭日工商 管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 学与技术学院、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人文学院、理学院、外语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 院、继续教育学院和体育部。学校拥有 6 个博士后流动站、 1 10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 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点、29 个一 级学科硕士点、11 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16 个工程硕 士授权领域、55 个本科专业,学科涉及工学、理学等十个 学科门类。共有 1 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 个二级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1 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 个上海市一 流学科,1 个上海高校Ι类高峰学科,同时设有 13 个国家和 省部级科研基地,2 个国家“111”引智基地以及国家大学科技 园。全校各类学生近 3 万人。全校教职工共 2300 余人,专 任教师约 1400 人,其中专职院士、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含 讲座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高级职称教师 930 名。 2017 年,学校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近年来,学校 持续构建以纺织为“一体”,材料和设计为“两翼”,创新学科 为“引擎”的学科特色新格局。在 2017 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 估中,纺织科学与工程获评 A+,继续名列前茅,8 个学科 位于前 30%。纺织科学与工程Ⅰ类高峰学科在上海高校高峰 高原学科第一阶段建设绩效评价中获评优秀。入围 ESI 世界 前 1%的学科领域 4 个(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数学)。 工科学科领域进入 ARWU(上海交通大学设立的大学排行 榜)世界大学排名前 150 强。纺织工程、环境工程、建筑环 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自动化专业通过专业认证。MBA 教育 通过 AMBA 认证,蝉联“中国最具影响力 MBA 排行榜”第 11 位。近年来,学校产学研合作项目达 5000 余项;科研项目 连续三年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新世纪以来获国家 2 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 26 项,近两年 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8 项,纺织类三大检索论文收录总数 超过世界其他 9 所著名纺织院校的总和,国际专利授权数量、 高校发明专利授权量和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在高等院校中 名列前茅。大批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国防军事、 重大建筑工程、环境保护等领域,为系列航天员专用服装研 发、我国战略武器的研制,神五至神十一载人航天工程和“天 宫一号”、“天宫二号”等的发射成功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对 接国家战略特需和国际时尚创意两个制高点,积极推进“纺 织产业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协同 创新中心”、“海派时尚设计及价值创造协同创新中心”三个上 海市协同创新中心以及“东华大学先进低维材料中心”、“东华 大学上海国际时尚科创中心”和“东华大学纺织科技创新中心” 建设。 二、博士后流动站介绍 1991 年 纺织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999 年 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3 年 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7 年 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 2014 年 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站 三、博士后管理机构及职责 1.博士后工作领导小组 由分管校领导、学科专家代表、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 3 成。负责制定发展规划、政策规章,指导流动站开展工作等。 2.博士后工作管理办公室(简称:博管办) 设在人事处师资科。负责流动站申报、管理和评估;博 士后年度招收计划;博士后进出站管理;基金与人才项目申 报;博士后联谊会工作等。 3.流动站所在单位(也称:设站单位) 负责博士后的日常管理工作、年度考核和出站考核等。 另外,每个流动站设有管理秘书 1 名,负责本流动站日 常工作,包括整理材料,收集成果,协助进出站、考核等。 4.博士后工作评议小组 站长、相关学科专家组成博士后工作评议小组。负责制 定本单位博士后管理和考核办法、博士后招收、进出站及考 核等。 4 第二章 申请条件及进站程序 一、招收类型 1.全职博士后人员:以统招博士毕业生身份包括在国 (境)外获得博士学位,直接来校全时从事博士后研究的人 员;或与原单位解除聘用关系后,来校全时从事博士后研究 的人员。 2.在职博士后人员:有工作单位,以在职的身份来校从 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 3.企业博士后人员:学校与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联合招收 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企业博士后主要在企业工作,其全部待 遇由工作站承担。 二、申请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遵守法 律法规,恪守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和学术道德规范。 2.身体健康,具有博士学位,年龄在 35 周岁以下,获 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三年。博士阶段取得较好的科研成果, 具有良好的科研潜质和综合能力。 3.申请者不能申请其博士毕业单位同一个一级学科的 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不得从事博 士后研究工作。 三、申请进站程序 1.建立联系 5 申请者个人与合作导师建立联系,合作导师对申请人的 思想品德、学术专业水平等各方面进行深入了解。符合招收 条件和要求,导师有意向招收的,申请人填写《东华大学博 士后研究人员进校申请表》,提交所在学院(合作导师所在 单位),由学院考核提出推荐意见后,提交流动站。 2.流动站考评 流动站博士后工作评议小组对申请进站的博士进行进 站考评。 3.网上申报 申请者需通过全国博士后交互式网上办公系统 (http://www.chinapostdoctor.org.cn)注册、输入信息。在 线打印博士后申请表后签字。 四、提交进站材料 提交的进站材料清单见表 1。申报者按照表 1 将材料排 序,并交给相关部门。 五、审批 博管办对申报者材料进行审核汇总,报上海市人力资源 和社会保障局博士后管理工作办公室审批。 表1 博士后进站需提交的材料清单 负责部门 序号 材料名称 博管办 1 2 博士后申请表(一式三份) √ 两位专家推荐信(其中一位专家为本人的博 士导师,一式三份) 6 √ 流动站 学院 3 4 5 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审核表(一式三份)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单位学术部门考核 意见表(一式三份) 身份证复印件(外籍人员须提交护照、港澳 台人员地区身份证复印件,一式三份) √ √ √ 博士学位证书(国、境外或中外合作办学获 6 得博士学位需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学 √ 位认证书,一式三份) 7 8 9 10 11 12 13 14 东华大学博士后进校申请表(一式二份) 东华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协议书(一式三 份,一份由招收学院留存) 培养(工作)单位对博士后申请者全面鉴定 意见 博士后合作导师或设站单位承担费用审批 表(全职博士后提供) 二甲以上医院体检证明(原件,全职博士后 提供) 东华大学与企业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 协议书(企业博士后提供) 企业博士后研究项目立项表(企业博士后提 供) 研究项目指导小组考核意见(企业博士后提 供) 7 √ √ √ √ √ √ √ √ √ √ 第三章 在站管理 一、报到 申请人收到录用通知后,应按规定日期来校报到,逾期 一个月无故不报到者视作自动放弃。进站时间应为上海市人 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日期。 1.到博管办(行政楼三楼357室)领取报到通知单,签 署工作协议。 2.到有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人事科(行政楼三楼 356 室) :带近期一寸照片一张, 做工作证; 劳资科(行政楼三楼 355 室) :带身份证复印件二份, 进站备案证明一份、“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工作协议书”复印 件一份,办理银行卡(每月工资进卡)、办理社保; 档案室(行政楼二楼 242 室) :办理档案转入。个人 档案由原所在单位邮寄到我校档案室(在职博士后不需办理); 户证室(保卫处,松江图文信息中心 119 室,延安路 科技楼 203 室):外地博士后经上海市人事局批准,本人户 口可迁入,家属户口需等出站留在上海工作后方能迁入(在 职博士后不需办理); 组织部(行政楼四楼 423 室) :组织关系从原所在单 位转出,将介绍信交到组织部,填写党员信息卡(非党员不 需办理); 信息化办公室(图文信息中心六楼):申请免费 EMAIL 8 信箱(同在校学生) ; 一卡通中心(图文信息中心六楼 615 室):凭本人身份 证和工作证办理校园一卡通,校园一卡通可用于食堂就餐、 图书借阅,教师之家入住等等; 学院办公室:通知学院负责日常管理,同学校教师参 加学院里各项活动; 合作导师:通知合作导师已办好进校报到手续; 流动站秘书:通知流动站已办好进校报到手续,交进 站备案证明。 3.所有手续办完,将报到单交还博管办,同时提交博士 后本人落户材料,落户材料清单见“第八章,九”。 二、开题 1.博士后应在进站两个月内完成开题。 2.博士后填写《东华大学博士后开题报告》,提交至流 动站,由流动站组建由 5-9 名正高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考核, 考核通过后,由流动站报博管办备案。 3.开题报告中应就在站期间科研工作加以阐述,包括研 究内容、研究意义、基本的技术思路、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其 可行性、创新点和预期成果等等。 三、年度考核 1.博士后于每年年底填写《东华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年 度考核表》,参加由设站单位(博士后招收单位)负责的年 度考核。 2.设站单位(博士后招收单位)组建考核小组对博士后 9 进行年度考核,并将考核意见填入《东华大学博士后研究人 员年度考核表》中。 3.年度考核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种等级。考核结果 报博管办备案。无故不参加考核或考核不合格者,应予退站。 4.年度考核结果作为博士后基本工资和绩效总额的30% 发放的重要依据。即考核合格的博士后,一次性发放基本工 资和绩效总额的30%;考核不合格的博士后,不再发放。 四、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申报 博士后在站期间可申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项目:包 括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 “特别资助(站中) ”等,还 可申请“优秀学术专著出版资助”。 请博士后留意中国博士后基金会的“中国博士后科学基 金资助指南”,按每年的申请通知要求进行申报。 五、国际交流 1.博士后因研究工作需要,到国(境)外开展合作研究、 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短期学术交流,需填写《东华大学博士 后研究人员公派出国审批表》,并经合作导师和所在学院同 意,流动站和博管办审批。出国期限超过三个月的须签约派 出。 2.对于未经批准出国(境)或逾期逗留 1 个月以上不 归者(非可抗因素除外),所在单位应及时报学校博管办, 按自动退站处理。 10 第四章 出站 一、申请及准备 1.博士后出站须提前三个月向设站单位和博管办提出 申请,提交《东华大学博士后出站考核申请表》,提交学术 成果复印件。 2.博士后出站前,应自行联系好工作接受单位,取得接 受单位的接受函、商调函或同意录用证明等材料。若接受单 位为企业,同时需要提供自出站起有效期为三年以上的《劳 动合同》;如接收单位无人事管理权限,同时需出具注册资 金人民币 100 万元以上的具有正规法人的证明,分公司需提 供由总公司授予的有用人权的证明。 3.博士后出站前,应完成工作计划,达到预期目标,并 对在站期间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须填写《东华大学博士后 成果清单》,撰写《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博士后研究工 作报告》必须严格按全国博管办(1995)3 号《关于统一博 士后研究报告书写格式的通知》文件要求的“编写规则”撰写, 封面由人事处统一提供。 4.获得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的博士后,要完成项目总结 报告,凭博管办出具的“东华大学纵向科研项目结题通知单” 到校财务处进行经费审计。 5.填写《东华大学博士后工作期满考核表》,提交设站 单位审核后,由合作导师给出博士后在站工作期间的综合评 价。 11 二、校内外专家评审 由校内外至少三位同行专家(一位校外,两位校内)担 任评审人员,对《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进行通讯评审,并 写出评审意见。三位同行专家由合作导师指定。 三、考评答辩 根据《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评审意见,博士后参加由 设站单位(招收博士后学院)负责实施的专家考评会。考核 专家组给出对博士后在站工作期间的综合评价。考核结果分 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种等级。考核优秀或合格者可办理 出站手续,考核不合格者做退站处理。考核结果报博管办备 案。 四、办理出站手续 通 过 全 国 博 士 后 网 上 办 公 系 统 (http://www.chinapostdoctor.org.cn)提出网上出站申请, 填写材料,打印签字,提交至相关单位。出站需提交的材料 清单见表 2。 需办理户口迁移及家属落户的博士后,在提交出站材料 的同时,应提交相关迁落户材料。材料清单详见“第八章, 二十二”。 五、出站(离校) 博士后提交出站材料的同时,到博管办领取《东华大学 博士后出站(离校)手续单”》(简称“离校单”)办理离校手续, 凭“离校单”领取博士后本人及家属落户的人事介绍信等。 表2 博士后出站需提交的材料清单 12 序号 1 2 3 4 5 6 负责部门 材料名称 博管办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登记表 (一式三份)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业务考核 表(由合作导师签字,一式三份)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审核表 (一式三份) 东华大学博士后工作期满考核表 (一式三份) 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填好封面 “分类号”、“UDC”,三本) 东华大学博士后成果清单(一式两 份) 流动站 学院 √ √ 科研处 √ √ √ √ √ √ √ 新单位接收函(原件);若为企业需 同时提交有效三年以上劳动合同、 7 注册资金人民币 100 万元以上的具 √ 有正规法人的证明(分公司需提供 由总公司授予的有用人权的证明) 8 户口迁移落户材料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总 9 结报告》(获得基金资助人员填写, √ √ √ 一式三份) 获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出站的优秀 10 博 士 后 综 述 ( 电 子 版 发 至 √ postdoctor@dhu.edu.cn 信箱) 11 专题技术档案简介 √ 13 第五章 退站 一、退站条件 博士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以退站。 1.提供虚假材料获得进站资格的; 2.无故不参加考核或考核不合格者; 3.严重违反学术道德,弄虚作假,影响恶劣的; 4.被处以刑事处罚的; 5.因旷工等行为违反学校劳动纪律,符合解除劳动(聘 用)合同情形的; 6.因身体原因等不适合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 7.未经批准出国(境)或出国(境)逾期不归超过 30 天的; 8.合同(协议)期满,无正当理由不办理出站手续或在 站时间超过 6 年的; 9.其他情况应予退站的。 二、退站待遇 退站人员不再享受国家、上海市和学校对博士后人员规 定的相关政策。退站人员的人事档案按照有关规定转至人事 (劳动)关系接受单位或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户籍按 照有关规定迁移至进站前常住户口所在地。 三、退站办理程序 1.博士后研究人员填写《博士后退站申请表》,本人签 字,再由合作导师、所在学院、流动站负责人签字盖章同意。 14 2.将《博士后退站申请表》(一式二份)交至博管办进 行审批。 3.审批通过后登陆中国博士后网站填写退站信息,并办 理相关离校手续。 四、退站需提交的材料 博士后退站需提交的材料见表 3。 表3 序号 1 博士后退站需提交材料清单 负责部门 材料名称 博士后退站申请表(一式两份) 博管办 流动站 √ √ 科研处 档案接收函(原件,由人事(劳动)关系 2 接受单位或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出 √ 具) 3 4 5 6 迁移落户证明(原件,进站前常住户口所 在地派出所出具) 东华大学博士后退站离校手续单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总结报告(获资 助的人员填写,一式三份) 专题技术档案简介 √ √ √ √ √ √ 15 第六章 企业博士后 一、招收条件 招收企业博士后必须符合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规定 的基本条件。 二、在站期限 企业博士后在站工作期限一般为两年,如果博士后在两 年内未能完成研究项目,可由博士后本人及流动站和工作站 合作导师提出延长报告,并经主管部门批准,适当延长时间, 延长期不得超过一年,在延长期内,企业必须补足相应的日 常经费。如企业博士后中途退站或不适合在站工作,由工作 站、流动站双方终止其博士后研究工作,并按规定为其办理 离站手续。 三、在站管理 学校、企业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签订联合培养协议。企 业博士后全部待遇由工作站提供;在站管理以工作站为主, 流动站积极配合。企业博士后在站期间户口、人事关系、组 织关系以及档案等亦由企业工作站负责;在站期间不得办理 与课题无关的出国手续。 四、科研成果归属 企业博士后在站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归属按照企业 工作站、流动站和博士后三方签署的《联合培养企业博士后 人员协议书》执行。 16 五、考核 企业博士后的考核包括开题、中期考核和出站考核。中 期考核和出站考核主要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由工作站和 流动站双方共同负责执行,并经双方主管部门审定。其考核 程序和标准按照全国博士后管委会规定执行。企业博士后达 到规定所要求的出站条件并通过考评后,则工作站和流动站 双方共同为其办理出站手续。 六、培养管理费 企业科研工作站应按照双方协议,按期向学校支付培养 管理经费两年 3 万元。该管理经费中 1 万元用于支付企业博 士后合作导师指导费用,其他用于支付学校的各项管理费用 等。合作导师的指导费用,在博士后中期考核及合格出站后 分两次发到合作导师的工资卡中。合作导师与企业另有协议 除外。 七、科研经费 企业博士后科研经费是用于完成博士后研究课题而必 须支付的经费开支。如研究工作在我校进行的,科研经费应 汇入学校财务处,由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参照学校科研经 费的管理办法统一管理。 17 第七章 博士后资助项目简介 一、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2016 年起启动“博士后创新人 才支持计划”,简称“博新计划”。通过个人申报、拟进站单位 推荐、专家评审等程序,择优遴选一批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 秀博士,专项资助其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资助每人两年 63 万元,其中 40 万元为博士后日常经费,20 万元为博士 后科学基金,3 万元为国际交流经费。 “博新计划”结合国家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基地,瞄准国家 重大战略、战略性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领域。申报项目 须属于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学科门类或心理学、应用经 济学一级学科,且须符合优先资助研究领域。入选者须保 证 全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等。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每年 2 月份左右组织申报。 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 面上资助是给予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从事自主创 新研究的科研启动或补充经费,由专家通讯评审确定资助对 象。资助分为一等、二等。自然科学资助标准为一等 12 万 元、二等 8 万元;社会科学资助标准一般为一等 8 万元、二 等 5 万元。资助人数约为当年进站人数的三分之一,对从事 基础研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适当倾斜。进站一年半内可多次 申请,每站只能获批一次。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每年分两批次组织申报,约 2 月 份、9 月份。 18 三、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 特别资助分为特别资助(站前)、特别资助(站中)两 种类型。 特别资助(站前)是为吸引新近毕业的国内外优秀博士 进站,在前沿领域从事创新研究实施的资助,申请人年龄不 超过 35 周岁,获博士学位不超过三年,应届博士毕业生优 先。获资助人员须在名单公布后 3 个月内办理进站手续,逾 期视为自动放弃入选资格。资助标准为 18 万元。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每年约 4 月份组织申报。 特别资助(站中)是为了激励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增强 创新能力,对表现优秀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实施的资助。进站 满 4 个月,已取得突出科研成果,发展潜力大,申请的项目 应具有突出的学术价值或创新性。资助标准为自然科学 18 万元,社会科学 15 万元。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特别资助(站前)的人员不可申请。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每年约 3 月份组织申报,限额申 报。 四、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 引进优秀的外籍(境外)或留学博士来华(回国)在国 内从事博士后研究。申请人年龄不超过 35 周岁,博士毕业 学校应为世界排名前 100 名的高校或者其博士学位所属学 科排名全球前 100 名,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申请人,条件 可放宽至博士毕业学校为本国排名前 3 名高校,且为近 3 年 内获得博士学位。资助标准每人每年 20 万元,设站单位配 套资助每人每年 10 万元,为期 2 年。 19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分别以 3 月 15 日、9 月 15 日 为接受申报材料的时间节点,分批次公布结果。 五、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 资助年龄一般不超过 35 周岁的优秀在站博士后研究人 员、拟进站的当年应届博士毕业生到国(境)外优秀高校、 科研机构或企业优势学科领域(一般世界排名前 100 名), 合作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为期 2 年,资助经费为每人 30 万元人民币,其余资助经费由国(境)外拟接收单位机构或 合作导师承担,且原则上应与全国博士后管委会资助经费金 额相同或接近。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每年约 1—3 月份组织申报。 六、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学术交流项目 资助优秀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赴国(境)外开展学术交 流活动,资助经费为每人 3 万元,主要用于赴国(境)外开 展学术交流活动的交通费、食宿费、会议费等。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分批次接受申报材料(具体时 间以当年通知为准) ,择优确定人选。 七、香江学者计划 每年选派内地年龄一般不超过 35 周岁的博士到香港指 定的大学,在港方合作导师的指导下,以港方大学合约研究 人员的身份开展博士后研究,为期 2 年,资助经费为每人 36 万元人民币和 36 万元港币,主要用于支付博士后在港期 间的生活开支、住房补贴、保险及往返旅费等。 申请人应为应届或新近博士毕业生(一般应为博士毕业 3 年以内)、在站博士后或在职教学、科研人员。 20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每年约 1 月底—3 月中旬组织 申报,具体申报时间视项目岗位发布时间而定。 八、澳门青年学者计划 每年选派内地年龄一般不超过 35 周岁的博士到澳门指 定的培养单位,在合作导师的指导下,在澳门优势专业领域 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为期 2 年。资助经费为每人 30 万元 人民币和 36 万澳门元,主要用于获选人员在澳门期间的生 活开支、住房补贴、社会保险以及往返旅费等。 申请人应为应届或新近博士毕业生(一般应为博士毕业 3 年以内)、在站博士后或在职教学、科研人员。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每年约 1 月底—3 月中旬组织 申报,具体申报时间视项目岗位发布时间而定。 九、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 每年选派新近获得博士学位的,年龄一般不超过 35 周 岁的优秀青年到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下属研究所开展博士 后研究工作,为期 2 年。资助经费为中方每人 30 万元人民 币和德方按月资助每人 1500 欧元。资助经费可用于生活津 贴、健康和意外伤害保险和研究、差旅费用。 申请人应为应届或新近博士毕业生(一般应为博士毕业 3 年以内)、在站博士后或在职教学、科研人员。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每年约 3、4 月份组织申报。 十、优秀学术专著出版资助 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版其在博士后在站研究期间取 得的研究成果;资助领域为自然科学;出版物统一编入《博 士后文库》,有独立书号,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资助标准为 21 每部专著平均 6 万元。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每年约 5 月份组织申报。 十一、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 申报人为当年 1 月 1 日以后进站或是拟进站的具有良好 的科研潜质、学术道德和综合能力的中国籍全职博士后,且 申报当年不满 36 周岁。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每年 根据招收全职博士后的人数确定申报名额。资助经费为每人 每年 15 万元,单位不低于 1:1 配套,为期 2 年。当年度获 得“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直接列入“超博”计划资助,每 人每年 10 万元,为期 2 年。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定于每年约 6 月份启动 申报。 十二、上海博士后日常工作经费 是对经批准进站的博士后人员的生活费用和日常公用 经费的补贴。从“超级博士后”落选人员中再选拔。资助经费 为每人每年 8 万元,单位不低于 1:1 配套,为期 2 年。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定于每年约 6 月份启动 申报。 如遇博士后计划、项目调整和变化,具体请以全国博士 后管理委员会、中国博士后基金会以及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 会保障局当年发布的申报工作通知为准。 22 第八章 常见问题解答 一、国内博士毕业生学位尚未拿到可否申请进站? 国内博士学位证书未拿到的,可先凭博士毕业单位学位 主管部门出具的《同意授予博士学位证明》或《答辩决议书》 办理进站,进站 6 个月内须将博士学位证书交博管办核验备 案,未按时提交应予以退站。 二、在职、超龄等特殊人员申请进站管理 严格按照国家指导比例招收在职、超龄、本校同学科博 士。在职人员不得兼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申请时必须开 具同意全职脱产证明并注明未在该单位担任任何职务。不招 收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三、博士后薪酬待遇问题 在站期间,博士后薪酬待遇由学校、合作导师或设站单 位共同承担。学校承担基本工资(含 3 万元租房补贴)部分 计 15 万元,合作导师或设站单位承担绩效部分不少于 3 万 元。鼓励合作导师或设站单位根据博士后学术潜力、工作表 现和业绩等情况,提高绩效发放标准。博士后不再享受学校 其他津补贴。 博士后获得人才计划和项目(不含派出从事博士后研究 工作类计划和项目),除享受人才计划和项目的资助外,还 享受学校的薪酬待遇。 四、博士后薪酬发放和查询 博士后基本工资和绩效总额的 70%按月发放,30%年度 23 考核合格后作为绩效奖励一次性发放。 博 士 后 可 登 录 财 务 处 综 合 信 息 门 户 http://cwgl.dhu.edu.cn/WFManager/login.jsp 查询工资等信 息。 五、博士后的住房 博士后的住房原则上由博士后自行解决,学校提供博士 后每年 3 万元租房补贴。学校延安路校区设有少量博士后公 寓,确实需租住博士后公寓的,则学校提供的租房补贴减半, 即每年租房补贴 1.5 万元。 六、博士后在站期限 博士后在站工作期限一般为三年。若博士后不满三年完 成预定工作并取得相应成果,可申请出站,但在站期限不能 少于两年。若未能在三年内完成预定工作,可适当延长在站 期限,但在站期限不能超过四年。 七、博士后子女入园、就读 博士后子女(仅限子女为外地户口的)入园或入学按照 上海市有关政策和规定执行。由博士后本人提出申请,联系 好幼儿园或学校,由博管办报上海市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开具 介绍信。博士后子女户籍在上海的不予受理。 八、缴纳社会保险、公积金和办理社保卡事宜 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保险等。 全职博士后报到后,到劳资科办理社会保险和公积金手续。 个人社会保险账户建立所需材料: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 《博 士后研究人员在站工作协议书》复印件、《博士后研究人员 24 进站备案证明》复印件等。 社保卡由本人携带身份证及户籍证明到就近的街道社 区事务受理中心办理。 九、博士后进站户口办理 全职博士后进站后,人事档案转入人事处档案室后,可 办理博士后本人落户学校集体户口手续。博士后在站期间不 得另行迁移户口。 博士后进站落户须提交给博管办的材料见表 4。由校博 管办将材料递交到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博士后管 理办公室,领取“上海市户口证明信”、 “迁户落户确认单”和“调 动人员情况登记表”。 表4 序号 博士后进站落户需提交材料清单 材料名称 份数 备注 1 调动人员情况登记表 1 设站单位盖章 2 申报户口证明信 1 原件 3 居民有效户口本或户籍证明 1 复印件 4 身份证 1 复印件(正反面) 5 提供落户证明 1 复印件 6 博士后研究人员备案证明 1 复印件 7 博士后申请表(第一页) 1 8 人事档案转入证明 1 原件 9 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审核表 1 复印件 登录全国博士后网上办公系 统打印 博士后本人携带“上海市户口证明信”、“迁户落户确认单”、 25 “调动人员情况登记表”、“身份证”和“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备 案证明”等材料到延安路校区保卫处(科技楼 203 室),办理 “户号”和“落户介绍信”后,再到天山警署办理落户手续。 十、进站时博士后人员配偶、子女能否随迁户口? 博士后人员进站时及在站期间不办理配偶和子女户口 随迁手续。 十一、 “在职人员”身份进站时能否落户设站单位? 在职身份进站的博士后人员,进站时不办理户口迁移及 人事档案调转,出站时仍回原单位工作。 十二、工作站和流动站联合培养的博士后人员进站落户 如何规定? 由工作站承担人事管理职责,如申请进站落户,只能落 户在工作站集体户上。 十三、博士后档案转递 博士后持博管办开具的“报到单”到档案室(行政楼 242 室)开具调档函,并将调档函交至人事档案保管单位(部门), 由对方单位(部门)通过机要方式将人事档案寄至我校人事 处档案室。个人不得携带档案。 十四、在站期间是否可用公积金买房? 在上海缴纳公积金的博士后,符合公积金贷款条件的, 可以公积金贷款买房。但博士后在站期间的户口不得迁入个 人房产。 十五、博士后考勤要求 博士后与在职教师一样,应自觉遵守学校考勤制度。可 26 根据研究工作需要与导师协商调整研究工作时间。 十六、女博士后在站期间怀孕生产事宜 女博士后在站期间怀孕生产,应及时向所在学院、博管 办备案,享受法定产假。在上海市缴纳社保的还可以到户籍 所在的社区服务中心领取生育保险金,产假期间的薪酬停发。 十七、博士后新生儿户口问题 博士后在站期间生育小孩的,孩子的户口只能先跟随配 偶方。全职博士后出站后在上海找到工作单位的(人力资源 派遣制用工除外),可办理配偶及未成年子女随迁落户手续。 十八、博士后延期申请 博士后延长在站期限须由博士后本人及合作导师提前 三个月填写《东华大学博士后提前(延期)出站申请表》, 向流动站、设站单位提出申请同意后,经博管办审批,才可 继续在站工作。 十九、延期期间薪酬、社保和住房公积金 博士后延长期内的薪酬、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包括统 筹部分等由博士后和合作导师或设站单位协商解决,学校不 再承担。 二十、博士后在站期间身份变更 1.在站期间,在职博士后变更工作单位的,须出站前 3 个月提供与原单位解除人事劳动关系的证明(公务员辞职须 提交免职文件和同意辞职的批复)。 2.全职博士后变更为“在职人员”,须提供被接收证明或在 职证明,以及在职单位同意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有关证 27 明,并明确脱产截止时间(须在截止时间前完成出站手续)。 二十一、博士后在站期间发表论文、申请专利要求 博士后在站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应署名东华大学为第 一发表单位,须博士后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合作导师为第一作 者博士后本人为第二作者。申请专利同上。 二十二、博士后出站户口迁移及家属户口办理 博士后办理出站手续时须同时申请办理本人户口迁移 和家属(配偶和未满 18 岁的子女)户口落户。博士后出站 工作在上海的,办理上海市户口迁移手续(持离校清单到保 卫处户政室办理),工作在外地的,须办理户口迁出到外地 的手续。 博士后出站可以将户口落到接受单位集体户口或个人 房产处,两者都没有的,可在居住地的所辖派出所申请落社 区公共户,详细请咨询居住地辖区派出所。博士后出站落户 所需提交材料清单见表 5。 表5 序号 博士后出站落户材料清单 材料名称 份数 备注 1 调动人员情况登记表 1 设站单位盖章 2 申报户口证明信 1 原件 3 4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登记表 (第一页)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审核表 28 1 1 博士后网上办公系统内打 印 复印件 复印件:需签三年以上且 5 劳动合同或事业单位聘用合同 1 有效期自正式受理日起二 年以上 6 《参加个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缴纳 情况》 1 各区社保中心或街镇社区 事务受理中心打印 7 身份证 1 复印件(正反面) 8 居民有效户口本或户籍证明 1 复印件 1 3 选 1,复印件 1 复印件 提供落户证明(房产证)/在沪户籍 接受单位出具的拟同意落户证明(落 9 户地属集体户口需清楚反映具体地 址及所属派出所)/社区公共户口申 请证明 随迁配偶或孩子还需提供配偶身份 证户籍证明,或户口本地址页及个人 10 页、结婚证、出生医学证明、独生子 女证或双方已婚育一孩/二孩证明等 其他资料 二十三、出站后无接收单位的如何办理相关手续? 出站后无接收单位的博士后人员,按回原籍待业办理出 站手续,户口档案均转回原籍。 二十四、博士后退站不办理户口迁出将产生的问题 博士后退站户口必须及时迁出至进站前常住户口所在 地,不得滞留学校。不主动办理户口迁出我校集体户口,将 会产生系列问题:如学校不再提供有关户籍的任何证明服务; 超过一定期限,长宁区天山路派出所将冻结户口。以上产生 的后果均由本人承担。 29 第九章 博管办和各流动站联系方式及地址 一、博士后管理办公室 1.办公地址:松江区人民北路 2999 号行政楼 357 室 2.联系电话:021-67792347 3.电子邮箱:postdoctor@dhu.edu.cn 4.联 系 人:孟繁玲 二、纺织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办公地址:松江区人民北路 2999 号第三学院楼 4020 室 2.联系电话:021-67792717 3.电子邮箱:yaolan@dhu.edu.cn 站长:邱夷平 秘书:姚澜 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办公地址:松江区人民北路 2999 号第五学院楼 C306 室 2.联系电话:021-67792912 3.电子邮箱:xingxi@dhu.edu.cn 站长:朱美芳 秘书:星禧 四、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办公地址:松江区人民北路 2999 号第二学院楼 215 室 2.联系电话:021-67792315 转 803 3.电子邮箱:ax@dhu.edu.cn 30 站长:王直杰 秘书:艾欣 五、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办公地址:松江区人民北路 2999 号第四学院楼 4159 室 2.联系电话:021-67792536 3.电子邮箱:zhuyanbin@dhu.edu.cn 站长:柳建设 秘书:朱艳彬 六、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办公地址:松江区人民北路 2999 号第四学院楼 4071 室 2.联系电话:021-67792580 3.电子邮箱:lvhz@dhu.edu.cn 站长:王生泽 秘书:吕宏展 七、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办公地址:松江区人民北路 2999 号逸夫科技楼 222 室 2.联系电话:021-67874051 3.电子邮箱:bwang@dhu.edu.cn 站长:卿凤翎 秘书:王碧佳 其他信息请查阅东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专栏: http://web.dhu.edu.cn/rschu/5528/list.htm 31 附录 一、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职责 1.人事处相关科室人事科、劳资科、档案室负责博士后 的工作证、工资待遇和社保、人事档案等。 2.财务处负责博士后项目经费的管理。 3.国际合作处负责外籍博士后有关涉外的工作,并负责 在站博士后有关出国的事宜。 4.科研处负责开具博士后项目经费单,其他科研项目的 申请,专利和成果奖的申报等。 5.保卫处户政室负责办理博士后的落户和户口迁出等 手续。 二、校园网信箱注册方法 博士后可以凭一卡通上的工号到校园网上自助注册一 个邮箱,注册网址为:http://mail.dhu.edu.cn/。信息办联系 电话: 67792054-12。 三、教师之家入住办理 凭本人校园一卡通登记住宿,暂无校园一卡通的博士后, 凭本人的身份证和学校工作证登记入住。“教师之家”前台电 话:67792122。 四、食堂 松江校区:①第一食堂联系电话:67792250 ②第二食堂联系电话:67792177 第二食堂 3 楼前台联系电话:67792179 延安路校区:①第一食堂联系电话:62373250 32 ②第二食堂联系电话:67792177 ③第二食堂 3 楼前台联系电话: 67792179 五、一卡通充值点 1.人工充值点 松江校区: ① 大学生活动中心一楼充值窗口; ② 第二食堂一楼充值窗口 延安路校区:第一食堂二楼充值窗口 2.圈存机自助充值 松江校区(8 台) ① 大学生活动中心一楼大厅东西两边各一台 ② 第一学院楼一楼大厅 ③ 第一教学楼一楼楼梯口(近镜月湖) ④ 行政楼一楼西侧楼梯口 ⑤ 第二食堂一楼楼梯口 ⑥ 图文信息中心一楼中国银行自助服务点 ⑦ 学生宿舍区 32 号综合楼一楼大厅 延安路校区(6 台) ① 第一食堂一楼、二楼楼梯口各一台 ② 第二食堂一楼 ③ 中心大楼一楼大厅 ④ 第二教学楼一楼楼梯口 ⑤ 第四教学楼一楼大厅 33 3.手机 APP 充值 通过东华大学 App 中“掌上一卡通”应用,转账充值。 34 六、微信公众号和 APP 3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