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附件1:2019年计算机设计大赛西北赛区赛作品分类及要求.pdf

Mi amor 爱我别走7 页 354.258 KB下载文档
附件1:2019年计算机设计大赛西北赛区赛作品分类及要求.pdf附件1:2019年计算机设计大赛西北赛区赛作品分类及要求.pdf附件1:2019年计算机设计大赛西北赛区赛作品分类及要求.pdf附件1:2019年计算机设计大赛西北赛区赛作品分类及要求.pdf附件1:2019年计算机设计大赛西北赛区赛作品分类及要求.pdf附件1:2019年计算机设计大赛西北赛区赛作品分类及要求.pdf
当前文档共7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附件1:2019年计算机设计大赛西北赛区赛作品分类及要求.pdf

附件 1 2019 年大赛决赛西北赛区赛作品分类及要求 一、大赛作品内容分类 西北赛区赛大赛作品内容共分 11 类(组) : 1. 软件应用与开发。 2. 微课与教学辅助。 3. 物联网应用。 4. 大数据。 5. 人工智能。 6. 信息可视化设计。 7. 数媒普通组(主题:海洋世界) 。 8. 数媒专业组(主题:海洋世界) 。 9. 数媒动漫游戏(主题:海洋世界) 。 10. 数媒微电影(主题:1911 年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11. 数媒民族元素(中华服饰、手工艺、手工艺品、建筑)。 二、大赛内容分类及说明 1.软件应用与开发类 包括以下小类: (1)Web 应用与开发。 (2)管理信息系统。 (3)移动应用开发(非游戏类) 。 (4)算法设计与应用说明: (1) 每队参赛人数为 1-3 人,指导教师不多于 2 人。 (2) 每位作者在本类中只能参与一件作品,无论作者排名如何。 2.微课与教学辅助类 包括以下小类: (1)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类课程微课(或教学辅助课件) 。 (2)中、小学数学或自然科学课程微课(或教学辅助课件)。 (3)汉语言文学(古汉语、诗词曲赋、散文等,内容限在 1911 年前)微课(或 教学辅助课件) 。 (4)虚拟实验平台。 说明: (1) 微课为针对某个知识点而设计,包含相对独立完整的教学环节。要有完 整的某个知识点内容,既包含短小精悍的视频,又必须包含教学设计环节。不仅要有 某个知识点制作的视频文件或教学,更要介绍与本知识点相关联的教学设计、例题、 习题、拓展资料等内容; (2) “教学辅助课件”小类是指针对教学环节开发的课件软件,而不是指课程 教案; (3) 课程教案类不能以“教学辅助课件”名义报名参赛。如欲参赛,应进一步 完善为微课类作品。 (4) 虚拟实验平台是以虚拟技术为基础进行设计、支持完成某种实验为目 的、模拟真实实验环境的应用系统。 (5) 每队参赛人数为 1-3 人,指导教师不多于 2 人。 (6) 每位作者在本类中只能参与一件作品,无论作者排名如何。 3.物联网应用类包括以下小类: (1)城市管理。 (2)医药卫生。 (3)运动健身。 (4)数字生活。 (5)行业应用。 说明: (1) 城市管理小类作品是基于全面感知、互联、融合、智能计算等技术,以 服务城市管理为目的,以提升社会经济生活水平为宗旨,形成某一具体应用的完整方 案。例如:智慧交通,城市公用设施、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监控,城市应急管理,城市 安全防护,智能建筑,文物保护和数字博物馆。 (2) 医药卫生小类作品应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实现智能化医疗保健和医疗 资源的智能化管理,满足医疗健康信息、医疗设备与用品、公共卫生安全的智能化管 理与监控等方面的需求。建议但不限于如下方面:医院应用如移动查房、婴儿防盗、 自动取药、智能药瓶等。家庭应用如远程监控、家庭护理,如婴儿监控、多动症儿童 监控、老年人生命体征家庭监控、老年人家庭保健、病人家庭康复监控、医疗健康监 测、远程健康保健、智能穿戴监测设备。 (3) 运动健康小类作品应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以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和大众 健身质量为目的,建议但不限于如下方面:运动数据分析、运动过程跟踪、运动效果 监测、运动兴趣培养、运动习惯养成以及职业运动和体育赛事的专用管理训练系统和 设备。 (4) 数字生活小类作品应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通过稳定的通信方式实现家 庭网络中各类电子产品之间的“互联互通”,以提升生活水平、提高生活便利程度为 目的,包括如下方面:各类消费电子产品、通信产品、信息家电以及智能家居等方 面。鼓励选手设计和创作利用各种传感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满足生活需求的作品。 (5) 行业应用小类作品应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解决某行业领域某一问题或 实现某一功能,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价值为目的,包括如下方面:物联网技术 在工业、零售、物流、农林、环保以及教育等行业的应用。 (6) 作品必须有可展示的实物系统,作品提交时需录制系统演示视频(5 分钟 -8 分钟)及相关设计说明书,现场答辩过程应对作品实物系统进行功能演示。 (7) 每队参赛人数为 1-3 人,指导教师不多于 2 人。 4.大数据类包括以下小类: (1)大数据方案设计。 (2)大数据应用系统。 (3)大数据挑战赛。 说明: (1)大数据方案设计小类作品,应基于数据科学与数据思维,针对某一领域的问 题提出解决方案。作品必须以数据为依据,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以此提出一套 完整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作品以方案论证报告为主要提交形式,并以数据来源和相关 处理程序为附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数据来源、问题背景、数据分析、解决方案 等。作品可涉及以下领域: ① 环境与人类发展大数据(气象、环境、资源、农业、人口等) ② 城市与交通大数据(城市、道路交通、物流等) ③ 社交与电商大数据(舆情、电商、兴趣爱好、自然语言处理等) ④ 金融与法律大数据 ⑤ 生物与医疗大数据 ⑥ 文化与教育大数据(教育、艺术、文化、体育等) (2)大数据应用系统小类作品,应针对某一领域的问题,形成一套以大数据为基 础的软件系统,或是针对特定问题对大数据技术的优化与改进。作品需要有完整的方 案设计与代码实现,撰写相关文档,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作品应用场景、设计理 念、技术方案、作品源代码、用户手册、作品功能演示视频等。本类作品必须有具体 的方案设计与技术实现,编写相关程序,现场答辩时,必须对系统功能进行演示。作 品可涉及以下领域: ① 环境与人类发展大数据(气象、环境、资源、农业、人口等) ② 城市与交通大数据(城市、道路交通、物流等) ③ 社交与电商大数据(舆情、电商、兴趣爱好、自然语言处理等) ④ 金融与法律大数据 ⑤ 生物与医疗大数据 ⑥ 文化与教育大数据(教育、艺术、文化、体育等) ⑦ 大数据技术及其优化(数据治理、管理、分析等) ⑧ 数据可视化(针对可视化工具本身的优化与改进) (3) 大数据挑战赛采用组委会命题方式,一般为 3-5 题,各参赛队任选一赛 题参加,赛题将适时公布。挑战类项目将进行现场测试,并以测试效果与答辩成绩综 合评定最终排名。 (4) 大数据类参赛对象专业不限,每队参赛人数为 1-3 人,挑战类每队为 1-5 人指导教师不多于 2 人。 5.人工智能类包括以下小类: (1)人工智能方案设计。 (2)人工智能应用系统。 (3)人工智能挑战赛。 说明: (1)人工智能方案设计小类作品,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与思想,针对某一 领域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作品必须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手段,提出系统详细的解 决方案与设计步骤。系统必须具有可行性,且不带有科幻色彩。作品以方案论证 报告为主要提交形式,并以相关数据、依据文件、辅助处理程序等为附件。报告 主要内容包括:问题背景、算法依据、技术路线、可行性分析、系统详细设计、 系统交互设计、系统功能演示等。作品可涉及以下领域: ① 智能城市与交通(包括无人驾驶) ② 智能家居与生活 ③ 智能医疗与健康 ④ 智能农林与环境 ⑤ 智能教育与文化 ⑥ 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 (2)人工智能应用系统小类作品,需要有完整的方案设计与代码实现,撰写相关 文档,主要内容包括:作品应用场景、设计理念、技术方案、作品源代码、用户手 册、作品功能演示视频等。本类作品必须有具体的方案设计与技术实现,现场答辩 时,必须对系统功能进行演示。作品可涉及以下领域: ① 智能城市与交通(包括无人驾驶) ② 智能家居与生活 ③ 智能医疗与健康 ④ 智能农林与环境 ⑤ 智能教育与文化 ⑥ 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 ⑦ 三维建模与虚拟现实 ⑧ 自然语言处理 ⑨ 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方法研究 ⑩ 机器学习方法研究 (3) 人工智能挑战赛采用组委会命题方式,一般为 3-5 题,各参赛队任选一 赛题参加,赛题将适时公布。挑战类项目将进行现场测试,并以测试效果与答辩成绩 综合评定最终排名。 (4) 人工智能类参赛对象专业不限,每队参赛人数为 1-3 人,挑战类每队为 1-5 人,指导教师不多于 2 人。 6. 信息可视化设计类包括以下小类: (1)信息图形设计。 (2)动态信息影像(MG 动画) 。 (3)交互信息设计。 (4)数据可视化。 说明: (1)信息图形指信息海报、信息图表、信息插图、地图、信息导视或科普图形。 (2)交互信息设计指基于电子触控媒介的界面设计,如交互图表以及仪表板设 计。 (3)动态信息影像指以可视化信息呈现为主的动画或影像合成作品。 (4)数据可视化是指基于编程工具/开源软件(如 Python,JavaScript,Processing 等)或数据分析工具(如 Matlab,Tableau 等)等实现的数据可视化。 (5)上述 4 类作品均需要提供完整的方案设计与技术实现的说明,特别是需要说 明设计思想及现实意义,作品均需要提供源文件。 (6)该类别要求作品具 备艺术性、科学性、完整性、流畅性和实用性。 (7) 作者需要对参赛作品的信息数据来源的真实性、科学性与可靠性提供备 注。 (8) 数据可视化作品需要提供完整的方案设计与代码实现,主要内容包括但不 限于:作品应用场景、设计理念、技术方案、作品源代码、作品功能演示 等。 (9) 每队参赛人数为 1-3 人,指导教师不多于 2 人。 7. 数媒类普通组 (参赛主题:海洋世界。 内容分 5 个方面: 海洋生物、海洋矿藏、海洋探索、海洋环保、海洋开发。 引导学生关注海洋,了解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与此同时,给参赛者提供 想象、创新、创意、创作空间。 )包括以下小类: (1)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 (2)交互媒体设计。 (3)DV 影片。 (4)环境设计。 (5)工业产品设计。 说明: (1) 数字媒体设计类分普通组与专业组进行报赛与评比。 (2) 属于专业组的作品只能参加专业组的竞赛,不得参加普通组的竞 赛。 属于普通组的作品只能参加普通组的竞赛,不得参加专业组的竞赛。 (3) 数媒普通组与数媒专业组的划分见“8. 数媒类专业组”的“说明(3)” 所述。 (4) 参赛作品有多名作者的,如有任何一名作者归属于专业组作者清单 所述专业,则作品应参加专业组竞赛。 (5) 交互媒体设计,需体现一定的交互性与互动性,不能仅为版式设 计。 (6) 每队参赛人数为 1-3 人,指导教师不多于 2 人。 (7) 每位作者在本类(组)中只能参与一件作品,无论作者排名如何。 (8) 环境设计的含义限指有关空间形象设计、建筑设计、室内环境设 计、装修设计、景观园林设计、景观小品(场景雕塑、绿化、道路)设计等。 (9) 工业产品设计的含义限指传统工业产品设计,即有关生活、生产、 运输、交通、办公、家电、医疗、体育、服饰的工具或设备等工业产品设计。 该小类作品必须提供表达清晰的设计方案,包括产品名称、效果图、细节图、必 要的结构图、基本外观尺寸图、产品创新点描述、制作工艺、材质等,如有实物模型 更佳。要求体现创新性、可行性、美观性、环保性、完整性、经济性、功能性、人体 工学及系统整合。 8. 数媒类专业组 (参赛主题:海洋世界。 内容分 5 个方面: 海洋生物、海洋矿藏、海洋探索、海洋环保、海洋开发。 引导学生关注海洋,了解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与此同时,给参赛者提供 想象、创新、创意、创作空间。 )包括以下小类: (1)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 (2)交互媒体设计。 (3)DV 影片。 (4)环境设计。 (5)工业产品设计。 说明: (1)数字媒体设计类分普通组与专业组进行报赛与评比。 (2)属于专业组的作品只能参加专业组的竞赛,不得参加普通组的竞赛。 属于普通组的作品只能参加普通组的竞赛,不得参加专业组的竞赛。 (3)专业组作者清单: ① 艺术教育 ② 广告学、广告设计 ③ 广播电视新闻学 ④ 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动画、影视摄制 ⑤ 计算机数字媒体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数字媒体技术方向 ⑥ 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 ⑦ 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 ⑧ 美术学、绘画、雕塑、摄影、中国画与书法 ⑨ 艺术设计学、艺术设计、会展艺术与技术 ⑩ 其它与数字媒体、视觉艺术与设计、影视等相关的专业 (4) 参赛作品有多名作者的,如有任何一名作者归属于上面所述专业,则作 品应参加专业组竞赛。 (5) 交互媒体设计,需体现一定的交互性与互动性,不能仅为版式设计。 (6) 每队参赛人数为 1-3 人,指导教师不多于 2 人。 (7) 环境设计的含义限指有关空间形象设计、建筑设计、室内环境设计、装 修设计、景观园林设计、景观小品(场景雕塑、绿化、道路)设计等。 (8) 工业产品设计的含义限指传统工业产品设计,即有关生活、生产、运 输、交通、办公、家电、医疗、体育、服饰的工具或设备等工业产品设计。该小类作 品必须提供表达清晰的设计方案,包括产品名称、效果图、细节图、必要的结构图、 基本外观尺寸图、产品创新点描述、制作工艺、材质等,如有实物模型更佳。要求体 现创新性、可行性、美观性、环保性、完整性、经济性、功能性、人体工学及系统整 合。 9.数媒动漫游戏类 (主题:海洋世界内容分 5 个方面: 海洋生物、海洋矿藏、海洋探索、海 洋环保、海洋开发。 引导学生关注海洋,了解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与此同时,给参赛者提供 想象、创新、创意、创作空间。 )包括以下小类: (1)动画。 (2)游戏与交互。 (3)数字漫画。 (4)动漫衍生品(含数字、实体) 。 说明: (1) 每队参赛人数为 1-5 人,指导教师不多于 2 人。 (2) 每位作者在本类(组)中只能参与一件作品,无论作者排名如何。 10.数媒微电影类 (主题:1911 年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包括以下小类: (1)微电影。 (2)数字短片。 (3)纪录片。 说明: (1)参赛主题为 1911 年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① 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名胜古迹。 ② 歌颂中华大好河山的诗词散文。 ③ 优秀的传统道德风尚。 ④ 先秦主要哲学流派(道/儒/墨/法等)与汉语言文学。 ⑤ 国画、汉字、汉字书法、年画、剪纸、音乐、戏剧、戏曲、曲艺。 (2) 本大类作品的核心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主题,凡符合这一 主题的作品,都应该也必须投报此赛事。 (3) 若有故事情节的,无论是否完整,主题内容、情节均严格限在 1911 年 前,人物、服饰、道具等应与作品主题、内容相符。作品既可由真人出演,也可采用 动画、皮影等方式制作。 (4) 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应报赛微电影,故事情节不完整的应报赛数字短片。 (5) 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名胜古迹等若没有故事情节穿插、不需要演员表 演的,可拍成纪录片报赛。 (6) 各小类作品时长不得超过 10 分钟。 (7) 每队参赛人数为 1-5 人,指导教师不多于 2 人。 11. 数媒中华民族元素类 (参赛主题:服饰、手工艺、手工艺品、建筑)包括以下小类: (1)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 (2)计算机动画。 (3)交互媒体设计。 说明: (1) 每队参赛人数为 1-3 人,指导教师不多于 2 人。 (2) 每位作者在本类中只能参与一件作品,无论作者排名如何。 (3) 凡符合此组内容的作品,均不得报入数字媒体设计类普通组或专业组或 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组。 三、参赛作品相关要求 1.所有类别、所有小类的每一件作品均必须为作者原创,和已发表、展出、获奖 的作品雷同或相似的作品(包括作者前期的作品)均不得参赛。 2.无论何时,参赛作品一经发现如有涉及剽窃抄袭等违规行为,大赛组委会有权 取消该作品的参赛资格。若已获奖,则取消该奖项。同时将在大赛官网上公布违规作 品的作品号、作品名、作者与指导教师姓名,以及相关人员所在学校校名。 3.每位作者只能参与一件作品(无论类别,无论排名),否则取消所有作品参赛 资格。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西北赛区组委会 2019.1.1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