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东南大学2016级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pdf

Carzy丶约锭10 页 366.904 KB下载文档
东南大学2016级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pdf东南大学2016级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pdf东南大学2016级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pdf东南大学2016级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pdf东南大学2016级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pdf东南大学2016级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pdf
当前文档共10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东南大学2016级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pdf

东南大学 2016 级 物联网工程 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门类: 工学 学制: 4 专业代码: 080905 授予学位: 工学 制定日期: 2016 一. 培养目标 培养以嵌入式系统设计应用为核心,具备扎实的物联网技术专业基础知识,能跟踪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在传 感器、射频通讯、自组网、微机电系统、集成电路等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程设计及技术开发等工作的 人格健全、责任感强、具有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宽广的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二. 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 (1)工程知识:具有从事物联网工程所需的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够综合应用这些 知识解决物联网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物联网工程 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物联网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 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 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物联网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 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物联网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 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物联网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物联网工程领域复杂工 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物联网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 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物联网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 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物联网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 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 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物联网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 主要课程 1.通识教育基础课程:思政类、军体类、外语类、计算机类、自然科学类、通识选修课程等。 2.大类学科基础课:电路基础、计算机结构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电子电路基础、微机系统与接口、电磁场 理论。 3.专业主干课:传感网技术基础、固体物理基础、半导体物理基础、数字信号处理、光电子物理基础、电子器 件、VLSI 设计基础、计算机网络概论。 4.专业及跨学科选修课:自动控制原理、通信电子线路、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传感器技术、信息电子技 术中的场与波、机械设计基础、操作系统。 五. 主要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毕业设计、科研与工程实践、电子工艺实践、数字逻辑电路实验、电路实验、模拟电子电路实验、电 子系统设计、信号与系统实验、微机实验、机械制图(D)、工业系统认识等。 1 六. 双语教学课程 电子器件、电路基础、微电子机械系统概论、光网技术概论、光电信息技术及应用、汽车电子产品开发与设计 等。 七. 全英文教学课程 光电系统工程实践、计算机视觉基础等。 八. 系列研讨课程(含新生研讨课) 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习概论、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概论、微电子机械系统概论、光网技术概论、显示技术、光电信 息技术及应用、图像处理技术基础、视频处理与显示基础、新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纳米材料与器件、光纤通信原 理与系统、光电子集成技术概论、光电系统工程实践、计算机视觉基础、信息存储技术、微波光子技术、集成电路 制造基础、高频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模拟集成电路、物联网技术应用、 智能传感技术、RFID 技术、汽车电 子产品开发与设计、人机交互技术基础、液晶光电子器件、数字通信系统及应用、科技论文写作、技术创新与专利 知识基础、创新工程设计导论等。 九. 毕业学分要求及学士学位学分绩点要求 参照东南大学学分制管理办法及学士学位授予条例,修满本专业最低计划学分要求 150,即可毕业。同时,外语 达到东南大学外语学习标准、平均学分绩点≥2.0 者,可获得学士学位。 十. 各类课程学分与学时分配 课程类型 学分 学时 学分比例 通识教育基础课程 65.5 1196 43.67% 专业相关课程 54 935 36% 集中实践环节(含课外实践)&短学期课程 30.5 248 + 课程周数:52 20.33% 150 2379 + 课程周数:52 100% 总计 2 通识教育基础课程 (1)思政类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1503156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2 0 0 16 2.0 一 2 + 1504278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48 0 0 12 3.0 一 3 + 150121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48 0 0 12 3.0 二 2 + 3 48 0 0 12 3.0 二 3 + 15053632 形势与政策 0.5 16 0 0 0 1.0 三 2 - 88011010 就业导论 0.5 16 0 0 0 1.0 三 3 - 12 208 0 0 52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1502234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概论 合计 备注 (2)军体类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18M01000 体育 I 0.5 32 0 0 0 2.0 一 2 - 18M02000 体育 II 0.5 32 0 0 0 2.0 一 3 - 18M03000 体育 III 0.5 32 0 0 0 2.0 二 2 - 18M04000 体育 IV 0.5 32 0 0 0 2.0 二 3 - 18M05000 体育 V 0.5 0 0 0 0 0.0 三 2~3 - 18M06000 体育 VI 0.5 0 0 0 0 0.0 四 2 - 86001010 军事理论 1 16 0 0 0 0.0 一 2 - 4 144 0 0 0 合计 备注 (3)外语类 “大学英语”课程实行分级教学,学生根据分级考试成绩分别推荐学习“2 级起点”、“3 级起点”或“4 级起点”系列 课程,详见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方案(修订版)》,共选择 6 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17md0002 大学英语 2 2 32 0 32 0 4.0 一 2 + 17md0003 大学英语 3 2 32 0 32 0 4.0 一 3 + 17md0004 大学英语 4 2 32 0 32 0 4.0 二 2 + 6 96 0 96 0 合计 3 备注 (4)计算机类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99000010 大学计算机基础(理工医管类) 0 0 20 0 4 0.0 一 2 - 99000071 程序设计与算法语言 I(电类) 2 40 32 0 4 4.0 一 2 + 99000072 程序设计与算法语言Ⅱ(电类) 1.5 36 32 0 4 4.0 一 3 + 合计 3.5 76 84 0 12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备注 (5)自然科学类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07M10201 高等数学(A)I 4.5 96 0 0 0 6.0 一 2 + 07M10202 高等数学(A)II 5 96 0 0 0 6.0 一 3 + 07M20201 几何与代数(B) 3 64 0 0 0 4.0 一 2 + 07M30301 概率统计与随机过程 3.5 64 0 0 0 4.0 二 2 + 07M40101 数学物理方法 3 48 0 0 0 3.0 二 3 + 10021311 大学物理实验(理工)Ⅰ 1 0 32 0 0 4.0 一 3 - 10021312 大学物理实验(理工)Ⅱ 1 0 32 0 0 4.0 一 3 - 07M60101 数学建模与数学方法 2.5 32 0 0 16 4.0 二 3 + 07M50101 计算方法 2 32 0 0 0 4.0 二 3 + 10021221 大学物理(A)Ⅰ 4 64 0 0 0 4.0 一 3 + 二选 10021231 大学物理(B1)Ⅰ 3 64 0 0 0 4.0 一 3 + 一 10021222 大学物理(A)Ⅱ 4 64 0 0 0 4.0 二 2 + 二选 10021232 大学物理(B1)Ⅱ 3 48 0 0 16 4.0 二 2 + 一 29 368 64 0 0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合计 二选 一 (6)通识选修课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99910000 人文社科类通识选修课 6 96 0 0 0 - 99920000 经济管理类通识选修课 2 32 0 0 0 - 99930000 自然科学类通识选修课 2 32 0 0 0 - 10 160 0 0 0 合计 4 备注 (7)新生研讨课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06000066 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习概论(研讨) 0 6 0 10 0 2.0 一 2 - 06000067 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习概论(研讨) 1 6 0 10 0 2.0 一 3 - 合计 1 12 0 20 0 5 备注 专业相关课程 (1)大类学科基础课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06011011 电路基础(双语) 4 64 0 0 0 4.0 二 2 + 06011020 计算机结构与逻辑设计 4 64 0 0 0 4.0 二 2 + 06011030 信号与系统 4 64 0 0 0 4.0 二 3 + 06011040 电子电路基础 4 64 0 0 0 4.0 二 3 + 06013000 微机系统与接口 3 48 0 0 0 3.0 三 2 + 06013010 电磁场理论 3 48 0 0 0 3.0 三 2 + 22 352 0 0 0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合计 备注 (2)专业主干课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06023100 传感网技术基础 2 30 4 0 0 2.0 三 3 + 06023000 固体物理基础 2 32 0 0 0 2.0 二 3 + 06023010 半导体物理基础 2 32 0 0 0 2.0 三 2 + 06023032 光电子物理基础 3 44 8 0 0 3.0 三 2 + 06043040 数字信号处理 2 28 8 0 0 2.0 三 3 + 06023041 电子器件(双语) 3 48 0 0 0 3.0 三 3 + 06024000 VLSI 设计基础 3 48 0 0 0 3.0 三 3 + 06044180 计算机网络概论 2 32 0 0 0 2.0 三 3 + 15 238 4 0 0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合计 备注 限选 13 学 分 (3)专业方向及跨学科选修课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06011002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概论(研讨) 0 4 0 8 0 2.0 二 2 - 06011001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概论(研讨) 1 4 0 8 0 2.0 二 3 - 06043020 自动控制原理 2 26 12 0 0 2.0 三 3 - 06043010 通信原理 2 32 0 0 0 2.0 三 3 - 06044091 嵌入式系统设计 2 24 16 0 0 2.0 四 2 - 6 备注 跨学 科选 修, 限选 22043040 传感器技术 2 32 0 0 0 2 三 3 - 06023020 信息电子技术中的场与波 3 44 8 0 0 3.0 三 2 + 06044420 操作系统 2 32 0 0 0 2.0 四 2 - 02102020 机械设计基础(B) 2 32 0 0 0 2.0 三 3 - 06044220 通信电子线路 2 28 8 0 0 2.0 三 3 - 06043160 数据结构 2 22 20 0 0 3.0 三 3 - 2 30 0 18 0 3.0 三 3 - 6学 分。 06044142 微电子机械系统概论(双语、研 讨) 专业 方向 选 06044021 光纤通信原理与系统(研讨) 2 28 4 18 0 3.0 三 3 - 06044011 显示技术(研讨) 2 30 0 18 0 3.0 三 3 - 2 24 6 18 0 3.0 三 3 - 06044101 图像处理技术基础(研讨) 2 30 0 18 0 3.0 四 2 - 06044241 视频处理与显示基础(研讨) 2 30 0 18 0 3.0 四 2 - 06044280 新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研讨) 2 30 0 18 0 3.0 四 2 - 06043051 纳米材料与器件(研讨) 2 24 0 24 0 3.0 四 2 - 06044121 光网技术概论(双语、研讨) 2 30 0 18 0 3.0 四 2 - 06044131 光电子集成技术概论(研讨) 2 26 0 22 0 3.0 四 2 - 06043060 光电系统工程实践(英文、研讨) 2 28 0 20 0 3.0 三 3 - 06043070 计算机视觉基础(英文、研讨) 2 30 0 18 0 3.0 三 3 - 06044201 信息存储技术(研讨) 2 30 0 18 0 3.0 四 2 - 06044112 微波光子技术(研讨) 2 30 0 18 0 3.0 四 2 - 方向 06044191 集成电路制造基础(研讨) 2 24 12 12 0 3.0 四 2 - 选 06044061 高频集成电路(研讨) 2 24 0 24 0 3.0 四 2 - 选8 06044261 数字集成电路(研讨) 2 30 0 18 0 3.0 四 2 - 学分 06044271 模拟集成电路(研讨) 2 30 0 18 0 3.0 四 2 - 06044370 物联网技术应用(研讨) 2 30 0 18 0 3.0 四 2 - 06043090 智能传感技术(研讨) 2 30 0 18 0 3.0 三 3 - 06044380 RFID 技术(研讨) 2 30 0 18 0 3.0 四 2 - 2 30 0 18 0 3.0 三 3 - 06044095 人机交互技术基础(研讨) 2 10 38 0 0 3.0 四 2 - 06044430 液晶光电子器件(研讨) 2 30 0 18 0 3.0 四 2 - 06044530 数字通信系统及应用(研讨) 2 30 0 18 0 3.0 四 2 - 17 326 0 34 0 修: 06044043 光电信息技术与应用(双语、研 讨) 选修 2学 分 专业 修: 06043110 汽车电子产品开发与设计(双语、 研讨) 合计 7 集中实践环节(含课外实践)&短学期课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授课 实验 讨论 课外 周学 授课 授课 考核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时 学年 学期 类型 81012060 工业系统认识 1 0.5 0 16 0 0 (1.0) 一 2 - 84101912 电子工艺实践 A 0.5 0 16 0 0 1.0 二 3 - 84101925 数字逻辑电路实验 A 1 0 32 0 0 1.0 二 2 - 84101931 模拟电子电路实验 1 0 32 0 0 2.0 二 3 - 84101950 电路实验 0.5 0 16 0 0 1.0 二 2 - 06033020 微机实验 1 2 28 0 0 2.0 三 2 - 06033041 电子系统设计(研讨) 3 8 16 8 0 2.0 三 2 - 02100120 机械制图(D) 2 32 0 0 0 2.0 一 3 - 06054021 毕业设计 8 0 0 0 0 (16.0) 四 2~3 - KWSJ0000 课外实践 4 0 0 0 0 86001100 军训(含理论课) 2 0 0 0 0 (3.0) 一 1 - 84101916 电工电子实践初步 B 0.5 0 16 0 0 (4.0) 二 1 - 06051030 计算机综合课程设计 0.5 4 32 8 0 (4.0) 二 1 - 06053021 信号与系统实验 1 4 24 0 0 (4.0) 三 1 - 06033042 电子系统设计(研讨) 0 8 16 8 0 (4.0) 三 1 - 81011010 机械制造基础实践 1 8 32 0 0 (4.0) 二 1 - 06054041 科技论文写作(研讨) 0.5 4 0 8 0 (4.0) 三 1 - 06053031 技术创新与专利知识基础(研讨) 0.5 4 0 8 0 (4.0) 三 1 - 06054010 科研与工程实践 2 0 0 0 0 (4.0) 四 1 - 06053041 创新工程设计导论(研讨) 1 10 0 12 0 (4.0) 三 1 - 04080006 管理与创新 2 32 0 0 0 (4.0) 三 1 - 30.5 90 276 40 0 合计 8 备注 - 二选 一 附录一: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方案 一、“2 级起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表 开课学期 开设课程编号及名称 课程类型 学分 第一学年第 1 长学期 17001052 大学英语 II 必修 2 学分/课程 第一学年第 2 长学期 17001053 大学英语 III 必修 2 学分/课程 根据专业教学 计划要求选修 0.5 学分/课程 必修 2 学分/课程 第二学年短学期 第二学年第 1 长学期 17000203 大学英语研究型课程 17000204 英语基础技能强化 17001054 大学英语 IV 二、“3 级起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表 开课学期 开设课程编号及名称 课程类型 学分 第一学年第 1 长学期 17001053 大学英语 III 必修 2 学分/课程 第一学年第 2 长学期 17001054 大学英语 IV 必修 2 学分/课程 根据专业教 学计划要求 选修 0.5 学分/课程 第二学年短学期 17000203 大学英语研究型课程 17000204 英语基础技能强化 2 学分/课程 17mt1025 大学英语高级课程 1 第二学年第 1 长学期 提高 I 阶段课程: 17mt1001 国际交流英语(托福模式)1 17mt1002 国际交流英语(雅思模式)1 17mt1003 国际交流英语(策略) 17mt1004 学术英语交流 17mt1005 学术英语写作 17mt1006 学术英语阅读 1 17mt1007 英语演讲与辩论 17mt1008 美国自然与人文地理 17mt1009 跨文化交际 17mt1010 英语新闻听力 17mt1011 科技交流英语 17mt1012 医学英语 1 17mt1013 医学英语 2 17mt1014 法律英语 17mt1015 心理学英语 17mt1016 旅游英语 17mt1017 环境科学英语 17mt1018 艺术英语 17mt1019 翻译理论与实践 1 17mt1020 西方文学选读 1 17mt1021 中西方文化比较与对比 1 必修“大学 英语高级课 程 1” 或者 必修“提高 I 阶段课 程”其中 2 门 1 学分/课程 (修 2 门) 三、“4 级起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表 开课学期 开设课程编号及名称 第一学年第 1 长学期 17001054 大学英语 IV 第一学年第 2 长学期 17mt1025 大学英语高级课程 1 9 课程类型 学分 必修 2 学分/课程 必修“大学 2 学分/课程 英语高级课 程 1” 或者 必修“提高 I 阶段课 程”其中 2 门 提高 I 阶段课程: 17mt1001 国际交流英语(托福模式)1 17mt1002 国际交流英语(雅思模式)1 17mt1003 国际交流英语(策略) 17mt1004 学术英语交流 17mt1005 学术英语写作 17mt1006 学术英语阅读 1 17mt1007 英语演讲与辩论 17mt1008 美国自然与人文地理 17mt1009 跨文化交际 17mt1010 英语新闻听力 17mt1011 科技交流英语 17mt1012 医学英语 1 17mt1013 医学英语 2 17mt1014 法律英语 17mt1015 心理学英语 17mt1016 旅游英语 17mt1017 环境科学英语 17mt1018 艺术英语 17mt1019 翻译理论与实践 1 17mt1020 西方文学选读 1 17mt1021 中西方文化比较与对比 1 第二学年短学期 1 学分/课程 (修 2 门) 根据专业教 学计划要求 选修 17000203 大学英语研究型课程 17000204 英语基础技能强化 17mt1026 大学英语高级课程 2 第二学年第 1 长学期 必修“大学 英语高级课 程 2” 或者 必修“提高 II 阶段课 程”其中 2 门 提高 II 阶段课程: 17mt2001 国际交流英语(托福模式)2 17mt2002 国际交流英语(雅思模式)2 17mt2003 学术英语阅读 2 17mt2004 翻译理论与实践 2 17mt2005 西方文学选读 2 17mt2006 中西方文化比较与对比 2 0.5 学分/课程 2 学分/课程 1 学分/课程 (修 2 门) 附录二: 课外实践学分安排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安排说明 06000010 社会实践 1 由团委组织并考核。 99700000 文化素质教育实践 1 由文化素质教育中心组织 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科研实践、学科竞赛、创新实践等活 99800000 大学生课外研学 2 动取得 2 学分(请参见《东南大学本科生课外研学学分认 定办法》)。 合计 4 1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