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4:首批新时代上海学校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优秀典型工作案例:构建“3+3+3”教师队伍和师范生师德养成共同体.pdf
构建“3+3+3”教师队伍和师范生师德养成共同体 【关键词】 两代师表共育;师德养成共同体 【优秀案例】 上海师范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 准,在推进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准确把 握师德建设的“双重责任”和“双重效果”,始终把师德建 设放在师资队伍建设和师范生人才培养的首位,强化现任教 师和未来教师两代师表共育,构建师德养成共同体。 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以“三筑牢”提升现任教师育德 能力。 筑牢教师政治底色。通过教师理论学习、“学思湖畔工 作坊”等平台,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 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重视学习成果转化,将理论学习心 得和成果汇编成册。创新实践考察手段,将红色寻访、浸润 式党课、经典诵读、集体宣誓等方式融为一体,引领教师赓 续红色血脉、坚守育人初心。 筑牢教师师德之魂。坚持开展“师德楷模”“我心中的 好老师”等优秀教师选树活动,举办师德师风展览,发挥师 德师风宣传矩阵作用,讲好身边师德故事。结合教师成长发 展的不同阶段,在新教工培训、新晋导师培训、骨干教师培 训、职称聘任仪式等重要节点,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学习教育, 引导教师厚植育人情怀,坚守师德底线。 筑牢教师课堂育德主阵地。实施以“知信行”为导向的 思政课改革,重点建设百门示范课程和千门专业核心课程, 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组建课程思政特色领航 团队,打造“领航示范课程”,举办课程思政说课比赛,录 制课程思政精品微课,汇编《领航课程课堂设计》,激发教 师育人主体活力,提升立德树人成效。 落实师德建设双重责任, 以“三路径”促进未来教师 师德养成。 师德课程涵养教育情怀。系统开发出版新中国第一部 《教育伦理学》著作,建立以教育伦理学为基础的师德培养 理论体系,制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范生师德教育的意见》, 选拔优秀教师作为师范生班导师,坚定师范生一生从教的远 大志向。创新《教师伦理学案例研究》工作坊案例分析学习 方式,开发师范生师德素养课程。 师德实践浸润师德养成。将师德师风作为师范生培养的 重要内容,纳入师范生实习全过程,通过在不同特色、不同 地域学校的见习、实习经历,形成浸润式的师德养成情境。 创新具有冲突情境的教育戏剧课程《教师是我——严与爱变 奏曲》,培养师范生对育德素养的深层认识,提升师德实践 能力。 跨文化交流坚定教师初心。师范生以体验学习的形式, 通过参与如“中英数学教师交流”等大型国际教育交流活动, 感受不同国度的教育现状,坚定扎根于服务中国教育现代化进 程的意愿。选拔优秀师范生和教育硕士参与“海外高端实践” 等研习项目,让学生在海外学校教学实习,在文化交流中进一 步提升民族认同感。 明确教育使命担当,以“三平台”共育两代师表师魂。 发挥市级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协同功能。依托上海大中小幼 学校师德师风一体化建设基地,召开首届长三角地区学校 师德师风建设研讨会,主编《上海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案例集》, 编辑梳理大中小幼学校师德失范典型案例,起草上海市高校 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指标体系,持续开发《小师大德——师德 涵养》微课程等,协同构建大中小幼学校师德养成共同体。 发挥校级师德涵育平台示范作用。重点聚焦青年教师群 体的育德能力提升,为青年教师配备“思政”“科研”双导 师,进行“一对一传帮带”,通过“双培养”“双关怀”,扣 好教师职业的“第一粒扣子”。开辟国内第一个师德涵育平 台“师道网”,搭建“人生导师” “成长有约”等平台,推动 教师主动走进师范生课堂,在育人实践中锤炼高尚道德情操。 发挥二级学院育德平台学科特色。鼓励二级学院根据自 身学科特色广泛拓展两代师表共育渠道,开展“我和教授共 进下午茶”“师德云讲堂” “研究生师门沙龙”等现任教师和 未来教师师德共育活动,同时开展学院与市教委、区教育局 等单位结对共建、区域联动、协同共建。 近年来,学校秉承情系教育的理念,在“厚德、博学、 求是、笃行”校训的引领下,传承弘扬“师道永恒”的师大 精神,涌现了一大批名师大家。同时,学校培养的师范生, 活跃在基础教育的一线,其中有上海市教育功臣、中小学特 级校长和特级教师,他们以高尚的师德和卓然的成绩,不断 拓展深化着师大教师教育的文化根基和精神血脉。 【启示】 突出办学特色,发挥教师教育学科优势。学校将“四有” 好老师要求作为现任教师、未来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共同目 标,发挥教师教育学科鲜明特点和优势,以打造“扎根基层、 长期从教、分寸有度”三大特质的未来基层好老师队伍为师 范生人才培养任务,有力托举城市基础教育现代化。 抓住关键时期,提升两代师表共育实效。遵循教师成长 发展规律、师范生教育规律、师德师风建设规律,在师范生 人才培养,教师入职、晋升等不同节点做好师德师风专项教 育,注重高位引领与底线要求结合、严管和厚爱并重,不断 激发两代师表共育动能,引导现任教师、未来教师争做“传 道授业”的好老师和“立德树人”的大先生。 创新工作载体,促进优秀师德代际传承。要根据师生群 体的不同特点,适应新时代要求,积极探索形式多样、喜闻 乐见的思想教育形式,创新载体、丰富内容,搭建立体式、 全方位育德平台,引导现任教师和未来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融 会贯通,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同向提升,真正将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