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校教字[2020]26号晋中学院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办法.PDF
口亻̀∷ 校 教 字 (⒛ ⒛ )26号 关于印发 《晋 中学院人才培养 目标达成度评价 办法 (试 行 )》 的通知 各单位 为全面推进我校师范类专业 认证 工 作 ,现 将 《晋 中学院人才培 养 目标达成度评价办法 (试 行 )》 印发给你们 请认真学习,遵 照 执行 。 : , -1- 晋 中学院 人才培养 目标达成度评价办法 (试 行 ) 第一 章 总 则 Ⅲ 笫 一 桀 为深 入 贯 彻 落实 习近 平 新 时代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思 想 ,全 面贯彻党 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 全会、全 国教育大 会和新 时代 全 国高校本科教育 工作 会议精神 ,深 化新 时代本科教育改革 ,全 方位 推动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 ,全 面保 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培 养 德智体美劳全面 发展 的社会 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人 ,根 据 《普通高等学 校本科专业 类教学质量 国家标准》 (以 下简称 《国标 》 )、 等学校师 范类专 业 认证 实施办法 (暂 行 )》 《普通高 (教 师 [2017]13号 )等 文 件要求 ,规 范人才培养 目标达成度评价程序与方法 ,特 制 定本办法 。 第二 条 人才培养 目标达成度是衡 量高等教 育人才培养 质量 的 重要环节 。培养 目标达成度评价是指学 生毕 业后5年 左 右在社会与专 业 领域取得 的成就是否达 成预期培养 目标 。 第三条 本办 法适用于晋 中学院所有本科专业 。 第 四条 各教 学单位根据本 办 法 ,制 定人 才培养 目标 达 成度评 价实施 细则 。 第 二章 评价 内容 第五条 对人才培养 目标达成度评价 要 以党和 国家教育方针政 “ ” 策为基 本依据 。开展认证 的专业 ,要 以 认证标准 为基 本标准 。 -2— 各专 业 在设 定人 才培养 目标 时 ,需 科 学 阐释 目标 内涵 第六 条 并将其分解为可实施 、可观测的评价指标 ,以 此 作为培养 目标达 成度 评价的具体参照 。 第三章 评价对象 、实施 主体及参与方 笫 七条 评价对象为被评价专业 毕 业5年 左右的学 生达 到的培养 目标情况 。Ⅱ∴ 第八 条 评价实施的责任 主体为各教学单位 。各教学单位 负责 人 为人才培养 目标达成度评价责任人 ,主 管教学的副 主任和专业 负责人 组 织人才培养 目标达成度评价 的具体实施 。 相关参与方 。人才培 养 目标达成度评价 利 益 相关方包 笫九条 括 :被 评专 业 的学生及毕业 生、教 师 、教学督导 、教学管理人 员 ,用 人 单位代表 、实 习单位代表 ,被 评价专业 的高校 同行专家 ,相 关领域 行业专家等 。 第 四章 评价实施 第十条 评价周期 。人才培养 目标达 成度评价每年进行 一次 。 第十 一条 人 才培 养 目标 达 成 度 评 价 采用 直 接和 间接评 价 结 合 、定 性 与定 量评价结合 、 内部评价 与外部评价结合等办法 ,全 方 位 、全覆 盖开展调研 。包括但不限于 毕业生调研 、用人单位调研 、第 三方评价 。 第十二条 毕业生调研 1.毕 业 生是调研 的主要对象 ,对 毕 业 生的调研要尽可能做到 全 覆 盖 ,且 有效参与率不得低于60%。 2.对 毕 业 生的 调研 内容 为 能反 映专 业 培养 目标 达 成情况 的相 关 -3— 项 。包括但不限于 :从 事行 业、所聘 岗位 、 岗位角 、职 业 发展 、工 作业 绩 、薪资水平 以及 自身满意度评价等 。 第十 三条 l。 用人单位调研 用人单位是调研 的重要对象 ,选 择拟调研 的用人单位要具有广泛 代表性 ,应 当包括接收 了被调研专 业 毕业 生的单位及行业主 管部 门。 2.对 用人 单位 的调 研 内容 主 要 包括 :被 评专 业 毕 业 生的 政 治 素 养 、职业道德、 业 务水平 、综合 素质与能力 、职 场竞争力 、人才需求 建议等 。 第十 四条 笫 三方评价 1.第 三方评价是 达成度评价 的重要参考 。第三方机构应 当基 于真 实调查基础 上做 出科 学合理评价 。 2.各 教学单位可委托第三 方机构对被评价专业 学 生的培养质量 进 行调查 。 委托 第 三 方调 查 ,双 方 需在调 查 前就调 查 目的 、对象 、 内 容 、方式等基本要素达 成 一致 。 3.各 教 学单位应 当关 注新 闻媒体 、专 门机构对学校及 专 业 的评价 等相关信息 ,关 注社 会 舆论 对毕 业 学 生的思想 品德 、专业知 识和职 业 能力等 的认可度 、美誉度 ,并 作为评价培养 目标达成度的重要参考 。 第十五条 基 本流程 1.各 专 业 明确本专 业 毕 业 生入 职 5年 左右 预期具备并 能实现 的发 展 目标 ,合 理诠 释 目标 内涵并分解为可实施 、可观测 的评价指标 。 2.针 对不 同调研对象 ,明 确需调研 内容 ,参 照第十 二 、十 三 、十 四 条有关 内容 ,设 计调研 提纲、问卷等 。 3.根 据 工作需要 ,选 择合适的方式开展调研 。 一 4- 4.对 来 自不 同方面的调研结果 逐一进行分析 。 5.采 取合议机制对调研结果进 行合议并形成结论 。 合议及结论 。各教学单位应召集 由系党政领导 、专业 负 第十六 条 责人 、 骨干教 师代表 、行 业 专家代表 、学 生代表参加的 会议 ,对 评价结 果进 行合议并形成结论 。 实施时间。各教 学单位对人才培养 目标 达 成度 的评价应 第十 七 条 :启 在每年9月 份 动 ,12月 份前完成 ,形 成报告并 提交学校备案 。 第十八 条 工作文档 1.组 织开展培养 目标达成度评价 过 程 中,应 注重运 用信息技术等手 段收集相关资料 ,形 成 ” “ 人才培养 目标达成度评价 文档 。 2.工 作文档 主 要 包括 :评 价标准 、评价对象 、主体参与方 、评价方 式 、评价 工作 、评价结论等 。 3.相 关记 录要完整、可追踪 ,为 人才培养 目标修订提供支撑 。 第五章 结杲 运用 第十九条 各专业应 注重按照认证 理 念要求 ,将 培养 目标达成度评 价结论 作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持续优化人才培养 目标 的重要参考 。 第二 十条 各专业应 注 重将培养 目标达成度与修订毕业 要求达 成 、 课程 目标达成等工作有机结合 ,持 续改进人 才培养 工作 。 第二 十一条 学校将对各专业 使用评价结论的情况 进 行 监测评价 并将结果 运用于对各教学单位 的年度 考核 、对专业建设的评价范畴 。 第六章 附则 第 二 十 二条 本办法 自发布 之 日起 实施 。 第 二 十 三条 本办法 由学校授权教务部负责解释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