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豫环办〔2022〕72号-关于印发《河南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适用规则(修订)》《河南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通知(1).pdf

Weanhear.(软弱的心脏)12 页 1.099 MB下载文档
豫环办〔2022〕72号-关于印发《河南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适用规则(修订)》《河南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通知(1).pdf豫环办〔2022〕72号-关于印发《河南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适用规则(修订)》《河南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通知(1).pdf豫环办〔2022〕72号-关于印发《河南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适用规则(修订)》《河南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通知(1).pdf豫环办〔2022〕72号-关于印发《河南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适用规则(修订)》《河南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通知(1).pdf豫环办〔2022〕72号-关于印发《河南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适用规则(修订)》《河南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通知(1).pdf豫环办〔2022〕72号-关于印发《河南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适用规则(修订)》《河南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通知(1).pdf
当前文档共12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豫环办〔2022〕72号-关于印发《河南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适用规则(修订)》《河南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通知(1).pdf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文件 豫环办〔2022〕72 号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 关于印发《河南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 裁量基准适用规则(修订) 》《河南省生态环境 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通知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生态环境局,机关各处室、各区域督察办、 直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行为,推进生态环境系统依 法行政,根据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适用环境行政处罚自 由裁量权的指导意见》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我厅再次修订了《河 南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适用规则(修订)》和《河南省 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现印发你们,自 2023 年 1 月 1 日 — 1 — 起执行。此前我厅制定的相关文件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依照本通 知执行。 附件:1. 河南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适用规则(修 订) 2. 河南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另行下载) 2022 年 12 月 27 日 — 2 — 附件 1 河南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适用规则 (修订) 第一条 为推进依法行政,规范全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公 平、公正、合法、合理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保护公民、法人或 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 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适用 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意见》(环执法〔2019〕42 号) 和《河南省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处 罚裁量权工作的指导意见》 (豫法政办〔2020〕15 号)的有关规 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全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实施行政处罚使用《河南省 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以下简称“裁量基准”)时,应当 参照本规则,合法、合理作出具体的行政处罚决定。 第三条 本规则中环境行政处罚裁量权,是指生态环境部门 在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时,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酌情决 定对违法行为人是否处罚、处罚种类和处罚幅度的权限。 第四条 全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行使环境行政处罚裁量权, 应遵循处罚法定、公平公正公开、处罚与教育、服务与管理相结 — 3 — 合等原则,处罚决定给予的处罚种类、幅度应与当事人违法过错、 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后果相适应。 第五条 裁量基准的设定采用违法情节因素法,根据违法的 主观方面、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危害后果等因素在 违法行为中所占权重确立裁量基准。 裁量基准设立包含以下因素:违法行为造成的环境污染、生 态破坏以及社会影响,违法行为当事人的主观过错程度,违法行 为的具体表现形式,违法行为危害的具体对象,违法行为是初次 违法还是多次违法,纠正违法行为的具体整改措施及实际效果。 同类违法行为的情节相同或者相似、社会危害后果相当的, 行政处罚种类和幅度应当相当。 裁量基准主要分为专项处罚裁量基准和通用处罚裁量基准 两种。对国家和河南省现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 248 种特定 生态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裁量,适用专项处罚裁量基准; 对特定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以外的其他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裁 量,适用通用处罚裁量基准。 第六条 实施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时,应当根据具体违法行为 确定首要裁量因素。首要裁量因素和其余裁量因素在裁量基准中 的权重各按照 50%确立。 第七条 计算公式: — 4 — X:处罚金额; M:法定处罚金额上限; N:法定处罚金额下限,下限可以为零; A:首要裁量因素裁量等级; n:其余裁量因素个数; B:其余裁量因素的裁量等级。 生态环境部门决定处罚金额时,首先确定裁量基准中各项裁 量因素的裁量等级,再通过计算公式确定处罚金额,然后根据本 规则调整决定处罚金额。若首要裁量因素同时有多个时,选择裁 量等级高的一个裁量因素作为首要裁量因素,其余的按 B 进行 计算。罚款金额按照四舍五入取整到元。 第八条 生态环境行政处罚适用裁量基准确定处罚金额后, 可以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后果等内容,综合考量, 依照本规则(可以)不予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或者从重处 罚。 (一)不予处罚情形 1.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 行政处罚。 — 5 — 2. 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予行政处罚。 3. 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涉 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上述期限延长 至五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 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4. 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可以不予处罚情形 1. 未依法取得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批准文件的建设项 目,先行建设未造成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后果,且建设单位主动 停止建设、自行关停或者恢复原状的; 2. 建设项目未依法备案环境影响登记表,符合环境功能区 划,配套建设的污染防治设施已建成,并经责令改正后于 5 个工 作日内按要求完成备案的; 3. 单位超过标准排放污染物,污染物因子超标倍数≤0.1 倍, 次日完成整改并达标排放的(污染物因子超标个数 3 个以下,有 毒有害污染物除外) ; 4. 超过噪声排放标准排放噪声,噪声超标≤1 分贝,次日完 成整改并达标排放的; 5. 单位未按规定设置或者未规范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 6 — 生态环境部门首次发现指出后,5 日内改正的; 6. 单位不正常使用焊机焊烟收集处理设施,生态环境部门 首次发现指出后,立即整改的; 7. 不规范贮存危险废物数量小于 0.01 吨,生态环境部门首 次发现指出后当日立即改正,且未污染环境的; 8. 重点排污单位环境信息未及时公开或者公开内容不全, 生态环境部门首次发现指出后,5 日内改正的(公开内容弄虚作 假除外); 9. 未密闭煤炭、煤矸石、煤渣、煤灰、水泥、石灰、石膏、 砂土等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占地面积在 20 平米以下,生态环境 部门首次发现指出后立即采取措施的; 10. 已采取密闭措施但密闭不严,造成少量扬尘污染,生态 环境部门首次发现指出后立即采取措施的; 11. 对不能密闭的易产生扬尘的物料,未依法采取相应的围 档、覆盖、喷淋等抑尘措施,占地面积在 20 平米以下,生态环 境部门首次发现指出后立即采取措施的; 12. 需要填报排污登记表,但未填报排污信息,生态环境部 门首次发现指出后 5 日内完成填报的; 13. 未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提交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生态 环境部门首次发现指出后 5 日内按规定提交的(弄虚作假情形除 — 7 — 外); 14. 未建立环境管理台账记录制度,或者未按照排污许可证 规定记录,生态环境部门首次发现指出后 5 日内改正的(未如实 记录情形除外); 15. 污染物排放方式或排放去向不符合排污许可证规定,但 是变更的排放方式或者排放去向明显有利于污染防治的,生态环 境主管部门首次发现指出后 5 日内重新提出排污许可证申请的; 16. 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 作出不予处罚决定的案件,应当在案卷中附具理由和证据材 料。 (三)从轻处罚情形 1. 排污单位因突发机械设备故障造成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排 放标准排放污染物,按照规程及时维修实现达标排放的; 2. 单位主动减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3. 受他人诱骗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 4. 配合生态环境部门查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 的; 5. 主动供述行政机关尚未掌握的违法行为的; 6. 其他依法应当从轻行政处罚的。 对符合从轻处罚情形的案件,可以在裁量基准确定罚款金额 — 8 — 的基础上减少一定的百分值,但一般不超过 20%;符合两种以上 从轻处罚情形的,减少不超过 30%,从轻处罚后的罚款金额不得 低于法定最低罚款金额。作出从轻处罚决定的案件,应当在案卷 中附具理由和证据材料。 (四)减轻处罚情形 符合法定减轻处罚标准条件的,应当依法减轻行政处罚。作 出减轻处罚决定的案件,应当在案卷中附具理由和证据材料。 (五)从重处罚情形 1. 两年内因同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被处罚 3 次以上的; 2. 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 3. 在案件查处中对执法人员进行威胁、辱骂、殴打、恐吓 或者打击报复,或者对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 4. 生态环境违法行为造成跨市级以上(含市级)行政区域 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的; 5. 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引起 3 次以上查证属实的环境信访或 产生较大负面社会影响的; 6. 转移、隐匿、销毁证据或者提供伪证,掩盖违法事实的; 7. 单位环保信用级别为警示或不良的; 8.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违反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措施的; 9. 其他具有从重情节的。 — 9 — 对符合从重处罚情形的案件,可以在裁量基准确定罚款金额 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百分值,但一般不超过 20%,从重处罚后的 罚款金额不得高于法定最高罚款金额。作出从重处罚决定的案 件,应当在案卷中附具理由和证据材料。 第九条 案件调查取证中,执法人员应当以裁量规则和基准 为指导,全面调取有关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危害后果的证 据。提交行政处罚案件调查终结报告时,应当同时提供违法行为 的定性证据、裁量因素证据。执法人员在案件调查取证中确因客 观因素未能调取到裁量基准中部分裁量因素的情节和证据,案件 调查终结报告中应注明,计算处罚金额时不考虑该项裁量因素。 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的法制部门进行法制审核。法制审核时, 应当对案件的裁量情况和证据进行法制审核,并出具书面的法制 审核意见。如适用裁量未说明理由并附相应证据材料,或者随附 证据材料不足的,法制部门应退回执法人员补正。经集体审议的 案件应当专门对案件的裁量情况进行审议,书面记录审议结果, 并随案卷归档。 第十条 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 款的行政处罚。同一个违法行为违反多个法律规定应当给予罚款 处罚的,按照罚款数额高的规定处罚。 实施了两个以上生态环境违法行为,若违法行为之间存在 — 10 — “必然关联关系”的,应当选择处罚较重的违法行为予以认定,并 给予处罚。 实施了两个以上生态环境违法行为,若违法行为之间不存在 “必然关联关系”的,应当对每个违法行为分别依法给予处罚。 第十一条 省生态环境厅行政处罚裁量规则和基准在厅门 户网站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省辖市生态环境部门应当在裁量规 则和基准制发或者变更后 15 日内报省生态环境厅备案。对不按 裁量规则和基准进行裁量,不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构成违纪 违法的,依法依规依纪追究责任。 第十二条 “首次”起算是从生产经营者注册登记之日起。 “两年内未受到过同类处罚”中的“两年内”,是指以当次违法 行为发生之日为起算点往前追溯两年。 “2 次以下”是指以当次行为发生之日为起算点,往前追溯 2 年内此种违法行为的发生次数。 “企业规模”中的“大中小微型企业”参照国家统计局《统计上 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认定,如有更新,按最新版 本认定。注:个体工商户视同企业。 “排污超标状况”存在多个污染因子超标的,以超标倍数最高 的污染因子等级进行裁量;“小时烟气流量”以超标当日在线小时 烟气流量最高值认定;“水日排放量”以超标当日在线污水排放量 — 11 — 认定。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以《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的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认定;“辐射事故等级”按照《放射性同 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第四十条进行认定。 本基准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以内”不含本数。 裁量因素中标注“★”标识的为首要裁量因素。 第十三条 本适用规则自 2023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主办:省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局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 — 12 — 督办:省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局 2022 年 12 月 27 日印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