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职业学院2018年评估工作自评报告.pdf
永城职业学院 2018 年评估 自评报告 二〇一八年九月 —1— 目 录 一、办学基础能力...................................................................................4 1.学院简介.......................................................................................... 4 2.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 6 3.生均教学仪器设备.......................................................................... 6 4.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7 5.信息化教学条件.............................................................................. 7 6.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 7 二、“双师”队伍建设...............................................................................7 1.生师比.............................................................................................. 7 2.“双师型”教师比例...........................................................................8 三、专业人才培养...................................................................................8 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8 2.课程体系.......................................................................................... 8 3.课程开设结构.................................................................................. 9 4.校内外实践教学情况...................................................................... 9 5.年生均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时间....................................................10 6.企业订单学生所占比例................................................................ 10 7.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 11 8.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 11 9.专业点学生分布............................................................................ 11 —2— 永城职业学院 2018 年评估工作自评报告 10.专业与当地产业匹配度.............................................................. 12 11.招生计划完成情况...................................................................... 13 四、学生发展.........................................................................................13 1.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 13 2.直接就业率.................................................................................... 14 3.毕业生就业去向............................................................................ 14 五、社会服务能力.................................................................................15 1.学院专业设置及建设情况............................................................ 15 2.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 16 3.技术服务到款额............................................................................ 16 六、存在问题与思考.............................................................................17 七、结束语............................................................................................. 18 —3— 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 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教督办〔2016〕 3 号)和《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 2018 年全国 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18〕17 号)文件 精神,遵照《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 2018 年全省职业 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教办职成〔2018〕270 号)文件要求, 学院在完成“高等职业院校基本情况表”、“高等职业院校师生 情况表” 、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情况表”、校长问卷填答、专业主 任问卷填答、学生问卷填答的基础上,全面认真分析,查找问 题,探究成因,形成思路和对策。今年 6 月以来,学院对照评 估指标进行了分项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请专家组予 以考察审定。 一、办学基础能力 1.学院简介 永城职业学院是 2004 年 5 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 部备案的一所公办全日制高等专科院校,其前身是始建于 1956 年的永城师范学校。学院坐落在“汉兴之地、面粉之乡、能源 之都、生态之城”的“豫东明珠”河南省永城市,占地面积 68.33 万平方米。2010 年学院改制为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控股的“股份制”高等职业院校,实行河南能源化工集团(以 下简称“河南能源” )和商丘市人民政府共同管理、以河南能源 为主的管理体制。 学院主动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现设有 7 个教学系(机 电工程系、文化艺术系、经济贸易系、电子信息工程系、矿业 —4— 工程系、建筑工程系、食品化工系) 、3 个部(基础中专部、思 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培训部)等 10 个教学部门。 学院先后被授予“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普通大中专 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园林单位”等荣誉称号。 2013 年 9 月,河南省工信厅批准学院为“河南省煤炭行业紧缺 人才培养基地”;2015 年 4 月学院被评为“2014 年学校行风建 设先进单位”。2016 年 7 月我院“创新合作方式、推进工学有效 结合”的人才培养实践入选《2016 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 度报告》典型案例。2016 年 11 月,在 2016 年度河南省校区合 作奖励补助资金项目中,我院与永城市产业集聚区河南龙宇煤 化工有限公司、河南龙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机电制修厂联合申 报的人才培养项目以及与河南龙宇煤化工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 资源共享项目共 3 个校区合作奖励补助资金项目获得立项资助。 2016 年 11 月,我院“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校”项目通过了 省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发改委的终期验 收,获得“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称号。2017 年 10 月,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河南省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发 展行动计划项目(任务)立项建设名单的通知》(教高〔2017〕 895 号)文件精神,我院承接了 2 个骨干专业、2 个生产性实训 基地、1 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共 5 个省级建设项目任务。2017 年,我院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行业特色赛)暨第五届全 国煤炭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比赛中斩获团体二等奖一项,团体三 等奖一项,个人三等奖四项。2018 年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中, 我院荣获中央空调系统安装与调试二等奖、数字化矿山监测技 —5— 术三等奖。学院现有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20 个,校外实习实训基 地 40 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 2 个、河南省示范性实 训基地 2 个、河南省示范性综合实训基地 1 个。 2.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 学院积极筹措办学经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入产出效 益。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有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教育事业收入 和其他收入等。2015 年收入为 2118.95 万元,生均经费 0.80 万元;2016 年收入为 1693.59 万元,生均经费 0.46 万元;2017 年收入为 2514.89 万元,生均经费 0.47 万元。 表1 办学经费收入情况统计表 经费来源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财政拨款 995.03 585.06 1078.08 教育事业收入 1073.92 1105.53 1228.84 社会捐赠 50 3 106.8 其他收入 0 0 101.17 总收入 2118.95 1693.59 2514.89 3.生均教学仪器设备 学院注重教学条件的改善和育人质量的持续提高,积极适 应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不断改善专业设施,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总值逐年增加。学院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 6040.59 万 元,校内外拥有各类功能完善的实训基地 60 个。按照 2017 年 5347 位在校生计算,生均仪器设备总值为 1.13 万元,可以开展 机电、电工电子、计算机基础与网络通信、建筑技术、市场营 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学前教育、艺术设计、粮食加工与 储检等 600 余项实验实训项目。 —6— 表2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及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统计表 教学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校内实践教学 工位数 2017 年在校生 总数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生均校内实践 教学工位数 6040.59 4616 5347 1.13 0.86 4.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 学院占地面积 683350.08 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及辅助用 房面积 139510 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面积 9907.49 平方米,两 者合计 149417.49 平方米,生均达到 27.94 平方米,较好地满 足了教学与办公需要。 5.信息化教学条件 我院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 300M,校园网主干带宽 1000M, 无线网络覆盖图书馆、学生宿舍、餐厅。目前已建成“一个标 准、三个平台”,即统一信息标准、统一公共数据平台、统一信 息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项目含七个子系统:协同办 公系统、学工管理系统、数字迎新系统,自主招生系统、学习 空间系统、学生收费系统、集成教务管理系统。该项目实施为 学院构建起内部统一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共享型教学资源管理平 台,实现了各教学单位及业务部门数据共享,极大促进我院教 职工工作效率的提高。 6.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 学院在持续加强实训条件投入的同时,优化配置实训资源, 调整实训室功能布局。学院现有校内实训基地 20 个,实践教学 工位数 4616 个,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为 0.86 个。 二、“双师”队伍建设 1.生师比 —7— 学院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并结合绩效工资改革,调整内 部岗位设置,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学院现有教职工 462 人, 其中专任教师 320 人,在校生为 5347 人,生师比为 16.7:1。 2.“双师型”教师比例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开展校企互派优秀管理、 技术人员挂职锻炼活动,组织专业教师暑期赴企业实践锻炼, 派遣骨干教师外出参加培训,组织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等一系列 措施,初步打造了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既能 传授知识,又能指导实训实习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院现 有双师型教师 161 人,占全体专任教师的为 50.31%。 三、专业人才培养 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重视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核心能 力。围绕各专业培养目标和特点,在工学结合、实习实训、技 能提升等方面加大探索和实践力度,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初 步形成了“分阶段、分层次”、“精一、会二、懂三”、“企业文 化与素质提升融合”等具有我院特色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如煤矿开采技术、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形成了“一个中心、两 个平台、分段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形 成了“校企一体,双元驱动、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2.课程体系 学院依托企业办学的优势,各骨干专业成立了由行业专家、 专业带头人、企业管理技术人员、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 导委员会。通过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充分调研论证,基于专业 —8— 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各专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专 业课程体系。如矿业工程系涉矿专业构建了“三阶段五环节” 实践教学体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构建了“产教结合,双证 融通、四段递进”的课程体系,学前教育专业构建了“学前教 育理论+专业技能+艺术特长”的课程体系。艺术教研室课通过 引进装饰施工仿真模拟系统、工程引进课堂、教师进工作室等 形式构建了技能型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 3.课程开设结构 学院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强化理实一体化教学,全面推 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学院开设有“纯理论课” (A 类)、 “实 践+理论课” (B 类)和“纯实践课” (C 类)三种课时,2016-2017 学年,学院累计开设各类课程 369 门,其中 A 类课程 43 门,占 课程门数的 11.6%;B 类课程 248 门,占课程门数的 67.2%;C 类课程 78 门,占课程门数的 21.2%。 4.校内外实践教学情况 学院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共建了 真实或仿真职业环境的实训室,确保每个专业都有真实(仿真) 职业氛围的实训中心,能够开展生产性实训,各骨干专业均建 立了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确保了实习实训的质量。学院有 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 2 个(煤矿安全实训基地、建筑技术 实训基地)、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 2 个(电子技 术实训基地、粮食加工及储检实训基地) ;陈四楼矿实训基地被 评为河南省首批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综合实训基地。学院与企 业共建的校企共建机加工实训中心、校企共建应用化工实训基 —9— 地于 2017 年被列为高职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生产性实训 基地建设项目;2016 年 7 月我院申报的《2016 年度河南省校区 合作奖励补助资金项目》有 3 个项目成功入选,分别是河南龙 宇煤化工有限公司、河南龙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机电制修厂与 永城职业学院合作的人才培养项目以及河南龙宇煤化工有限公 司与永城职业学院合作的资源共享项目,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 的深入性。 5.年生均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时间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先后组织其下属子公司与学院共建了永 煤公司陈四楼煤矿、车集煤矿、城郊煤矿、龙宇能源机电制修 厂、光大公司机加工、永煤公司汽修厂等校外实训基地,河南 科信企业电缆有限公司与学院经济贸易系共建了校内电子商务 实战室。目前我院共有 40 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这些校 外实习实训基地是提高我院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与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是实现我院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 之一。 每年,学院安排三年级学生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习六个 月,一、二年级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实习一个月。2016 年,学 生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学时总量达 1332120 人时。 6.企业订单学生所占比例 学院分别与海尔集团、联想集团、美的集团、科信集团、 陈四楼煤矿、车集煤矿、龙宇煤化工、机电制修厂、河南乐享 装饰公司签订订单班培养协议,2017 届毕业生为 964 人,企业 订单就业 200 人,占毕业生总数的 23.26%。 —10— 7.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 为充分利用校外人才资源,优化教师队伍学历、职称和“双 师”素质结构,依据教育部 2006 年 16 号文件《全面提高高等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学院实际,以按需 聘用、保证质量、注重实效为原则,学院每年都从企业聘请优 秀技能人才到系部任教,兼职教师按教学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后, 学院依据《永城职业学院外聘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按标准发放 兼职教师酬金。2015 年度发放 39.18 万元左右,2016 年度发放 33.20 万元左右,2017 年度发放 35.79 万元左右。 8.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 近几年学院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不断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 的办学模式,先后与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神火集团等企业开展 深度合作关系,进行“订单式”培养。2017 年,企业为学院提 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为 106.8 万元。 9.专业点学生分布 学院主动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适应当地产业发展,重 点建设相关专业群,现有 41 个专业,2017 年学院各专业学生分 布情况见表 3。 表3 2017 年学院各专业学生分布情况统计表 专业名称 是否当地 支柱产业 相关专业 在校生 数(人) 比例 序 号 1 机电一体化技术 是 856 16.01% 22 2 汽车检测与维修 技术 否 161 3.01% 3 电气自动化技术 否 46 4 模具设计与制造 技术 否 10 序 号 是否当地 支柱产业 相关专业 在校生 数(人) 比例 工程造价 否 205 3.83% 23 建筑工程设备技 术 否 1 0.02% 0.86% 24 会计 否 816 15.26 % 0.19% 25 电子商务 是 283 5.29% 专业名称 —11— 5 数控技术 否 22 0.41% 26 市场营销 否 249 4.66% 6 电线电缆制造技 术 否 2 0.04% 27 物流管理 否 86 1.61% 7 供用电技术 否 3 0.06% 28 旅游管理 是 111 2.08% 8 焊接技术及自动 化 否 9 0.17% 29 酒店管理 否 21 0.39% 9 煤矿开采技术 是 194 3.63% 30 应用化工技术 否 45 0.84% 10 矿山机电技术 是 291 5.44% 31 工业分析技术 否 7 0.13% 11 矿井通风与安全 是 89 1.66% 32 有色冶金技术 否 2 0.04% 12 工程测量技术 是 7 0.13% 33 食品加工技术 是 14 0.26% 13 计算机应用技术 是 195 3.65% 34 食品营养与检测 是 6 0.11% 14 计算机网络技术 是 88 1.65% 35 煤炭深加工与利 用 是 4 0.07% 15 电子信息工程技 术 否 13 0.24% 36 学前教育 否 869 16.25 % 16 应用电子技术 否 29 0.54% 37 视觉传播设计与 制作 否 79 1.48% 17 嵌入式技术与应 用 否 1 0.02% 38 广告设计与制作 否 25 0.47% 18 通信技术 否 1 0.02% 39 数字媒体艺术设 计 否 4 0.07% 19 物联网技术 否 5 0.09% 40 空中乘务 否 1 0.02% 20 建筑工程技术 否 343 6.41% 41 文秘 否 2 0.04% 21 建设工程管理 否 152 2.84% 学院在校生最多的五个专业依次是学前教育、机电一体化 技术、会计、建筑工程技术、矿山机电技术,在校生较少的专 业依次为嵌入式技术与应用、通信技术、建筑工程设备技术、 空中乘务、电线电缆制造技术、有色冶金技术、文秘专业。学 院在招生发展过程中一些与校企合作紧密、就业前景好专业招 生人数逐渐增多,一些专业知识强、就业范围窄的专业,生源 在不断萎缩。 10.专业与当地产业匹配度 —12— 2017 年,我院 41 个专业毕业生数为 964 人,其中专业相关 岗位就业数为 650 人,占比为 67.42%。学院毕业生最多的五个 专业依次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矿山机电技术、会计、煤矿开采 技术、学前教育,毕业生主要就业于机械设备制造业和煤矿生 产业,与永城市装备制造、煤化工、钢铁铸件等主导产业的匹 配度较好。 11.招生计划完成情况 学校以品牌示范校建设为契机,深入贯彻国家、省厅高等 职业教育精神,改革与创新招生运行机制,加强学校内涵建设 与宣传,加大网络招生宣传力度,近三年招生计划完成情况如 表 4。 表4 2015-2017 年学院招生计划完成情况统计表 统招招生 自主招生 年份 计划 招生数 实际 招生数 招生计划 完成率 计划 招生数 实际 招生数 招生计划 完成率 2015 年 3020 1928 63.84% 无 无 无 2016 年 3020 2358 78.08% 无 无 无 2017 年 3020 1905 63.08% 无 无 无 四、学生发展 1.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推行毕业“双证制”, 即毕业时既取得毕业证,同时取得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近三年国家颁发的以及行业企业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情况如表 5。 —13— 表5 2015-2017 年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情况 序号 毕业生资格证书(类型)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1 国家颁发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 资格证书获得数 (中、高级) 386 630 504 2 行业企业颁发的与专业相关的 职业资格证书获得数 444 385 250 830 1015 754 合计 2.直接就业率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为保证毕业生能按 时就业、充分就业、满意就业、积极创业,学院专门成立了学 生就业创业服务领导小组;开展了“就业协议书填写”、“求职 礼仪与面试技巧”、“派遣证发放”、“毕业生档案管理”等专题 讲座;举办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优创业大赛;搭建 了毕业生就业平台,并先后组织了 50 多家用人单位到校举行了 10 余场校园招聘会;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基地;建 立了毕业生数据库、毕业生就业跟踪档案。一系列措施的实施, 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促进了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表6 2015-2017 年学院毕业生直接就业率 年份 毕业生人数 就业人数 直接就业率 2015 年 860 827 96.16% 2016 年 722 690 95.57% 2017 年 964 904 93.78% 3.毕业生就业去向 2015-2017 年,我院毕业生主要以河南省内就业为主。毕业 生就业时希望进大公司、进国企,因为这些部门和行业就业稳 —14— 定性相对较高,收入相对稳定,也有较好的个人发展空间。我 院毕业生在 500 强企业就业比例始终保持在 10%以上,且逐年大 幅上升,2017 年达到 38.16%。2015-2017 年毕业生就业去向见 表 7。 表7 2015-2017 年学院毕业生就业去向 年度 直接 就业数 自主 创业数 当地 就业数 中小微及基层 就业数 500 强企业 就业数 2015 年 827 2 159 636 148 2016 年 690 0 265 457 196 2017 年 904 2 343 467 345 五、社会服务能力 1.学院专业设置及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院依托“政、校、企”三方联动办学的体制机 制,以“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校”建设为契机,以提高人 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以重点专 业群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了专业建设的 整体水平,增强了专业的核心竞争力,逐步形成了布局合理、 结构优化、特色突出、内涵明确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 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目前,学院共开设有机电一体化技术、会计电算化、学前 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矿山机电等 41 个专业,其中中央财政 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 2 个, 河南省特色专业 3 个,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专业 2 个,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校建设项目重点建设专业 6 个。 —15— 表 8 学院专业建设成效一览表 项目 河南省特色专业 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中央财政支持的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 河南省职业教育骨干校和品牌示范校建设项目重点建设专业 专业名称 矿山机电 冶金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 矿井通风与安全 机电一体化技术 矿山机电 煤矿开采技术 煤矿开采技术 矿井通风与安全 机电一体化技术 应用化工技术 学前教育 会计电算化 2.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 近三年来,学院积极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广泛开展社会服 务活动,成效显著。 永城市在创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学院 300 余名 师生积极参与交通秩序整治专项行动中,为永城市成功入选全 国文明城市贡献力量。除此之外,学院还组织美丽乡村建设调 研团、追寻红色足迹实践服务团、教育帮扶服务团、科技支农 服务团、关爱留守儿童服务团等分赴各地陆续展开工作。2017 年,各项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为 13.7 万元。 3.技术服务到款额 技能培训方面:为进一步发挥学院职业教育专业优势,借 “政、校、企”合作的有利机遇,学院培训部积极发挥社会服 务功能,承担企业员工职业技能培训、岗位技术培训教育工作。 2017 年,我院为河南省永城市农村商业银行培训 200 余人次, 为永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培训 985 人次,对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下属矿井进行班组长学历教育以及紧缺人才 培训。 —16— 技术服务方面:近年来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学院以 互派挂职锻炼活动、教师下企业锻炼为依托,与本地企业广泛 开展了产学研活动。2017 年我院组织申报纵向课题立项 136 项, 组织结项课题 90 项,组织评审推荐优秀科技成果 8 项,其中获 得省高校优秀成果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3 项。另外,2017 年我 院共获得专利授权 49 项,出版专著及教材 5 部,发表论文 192 篇,其中北大核心期刊 31 篇。近几年,我院积极促进科技成果 转化,服务当地经济发展。 2017 年,各项技术服务到款额为 45.15 万元。 六、存在问题与思考 校企合作以来,学院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也积累 了不少经验,形成了明显的优势和特色,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院的人才培养 工作与社会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认真研究提出解 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积极建议。 (一)专业结构动态优化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学校部分专业对产业发展需 求调查研究不够,缺乏预判性,反应不够灵敏,还不能满足中 原经济区建设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专业群内不同专业间紧 密度不高,缺乏资源优势互补和相互支撑;新专业设置存在盲 目性,对市场需求、专业建设条件、专业建设思路、生源状况 缺乏全面调研分析;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尚不完善,缺乏专业 建设的质量标准与指标体系,尚未形成有效的专业动态优化机 制。 —17—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 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的吻合度不够, 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课程教学内容 与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契合度不够,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 要;课程教学模式比较传统、单一,与学生生源多样化、差异 化培养需求的符合度不够,不能满足学生人人成长成才的发展 要求。 (三)教师发展的动力机制不够健全 学校对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不够到位,使教师缺乏职 业发展的恒久动力;教师分类考核、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完善, 使部分教师缺乏进步的动力;教师个人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不 够明确,缺少相应发展阶段标准,使部分教师忽视自身的发展, 存在职业倦怠现象。 七、结束语 永城职业学院作为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校,与世界 500 强企业、河南省最大的工业企业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实施全面合 作的股份制办学体制改革,是河南省公办院校体制改革的第一 例。自 2010 年实施改革以来,永城职业学院一直致力于推进产 教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 力,已与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初步搭建起了“校企一体化”合作办 学平台,在加强学院办学基础能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 队伍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学生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我们也应看到,学院作为一所县域高职院校,其自身由 于办学地域层次低、起步晚,增强适应社会需求能力的“校企一 —18— 体、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尚需进一步探索。学院要在激烈的职业 教育竞争中获得立足之地,具备较强的适应社会需求能力,就 要与各类企业进行多方位的校企合作:既要与紧密结合的大企 业河南能源化工集团互利互惠、积极合作,完全融为一体、相 互整体律动,在此基础上建设“三阶段、五环节”、“三阶段、六 对接”等“现代学徒制”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学生成绩评 价体系,并对企业员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及学历培训,还要与 其它大企业实现等各类订单班“厂中校”、“1+4”、“2+3”等多种 模式的三年制中职、五年制高职大专、三年制高职大专等多种 层次的学历人才培养,乃至进行在企业基地办学的“双元制”工 学完全结合的人才培养,甚至与驾校之类企业实现学生单项技 能型合作培养,从课程体系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角度探 索“过程”的结合,促成多方位、多层次的校企密切联合、工学 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构建多种类型的“校企一体、产 教融合”办学模式,以不断提升自身适应社会需求能力。 我们相信,随着学院“校企一体、产教融合”办学模式不断 完善,学院整体办学水平将明显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和企业集 团发展的能力将显著增强,将有望建设成为专业特色鲜明、质 量优良、辐射带动能力强,社会适应能力强,在全省具有较高 知名度和较大影响力的骨干高等职业院校。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