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 党政办.pdf
陕西中医药大学 2019 年度党政工作总结 2019 年学校党委、行政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 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 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高校党建工作 会议精神,围绕学校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五大任务” “十大工程” 和党建工作的“六项要求” ,不断提升办学治校水平,各项事业呈 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高质量发展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级 教学成果奖、国家“万人计划” 、ESI 高被引论文均实现历史性突 破;2 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7 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专业,连 续三年在全国中医执业医师等级考试实证研究中名列前三,先后 夺得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创新创业大赛银奖、中医经典知识等级 联考特等奖;学校班子连续两年获校级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考核 优秀,入选陕西省高校党建工作示范高校,3 个基层党支部入选 教育部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2 个院系入选陕西省高 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获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状及“双百工程”先 进单位、驻村联户扶贫工作考核优秀单位称号,获评中国扶贫开 发协会扶贫典型案例 1 项,荣获省委统战部、省委教育工委“同 心·健康”贡献奖。 一、切实履行党委主体责任,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 2 — 1.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切实落实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 任。召开更名后第一次党代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纪委领 导班子。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不断加强党对 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 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党委领导和个人 分工负责相结合,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 伍、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修订了《党委会议事规则》 《校长办公会 议事规则》 ,坚持和完善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按照 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行 “三重一 大”事项决策,全年召开党委会 31 次,领导班子科学决策、民主 决策和依法决策的水平进一步提高。 2.坚持强化创新理论武装,夯实思想政治基础。学校党委坚 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凝心聚魂, 着力教育引导全校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 权威。紧密结合“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与“不忘 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两级中心组学习为引领,重点围 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 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国 教育大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 省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全省高校加强阵地建设工作会议 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等开展学习。 认真贯彻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全年开展理论学习 12 次。在“学 — 3 — 习强国”陕西平台发表作品 7 篇。主题教育期间,安排各支部每 周三下午组织集中学习研讨,围绕“教育报国守初心”“立德树 人担使命”等 7 个主题进行交流研讨,邀请专家报告 6 次。成立 校内宣讲团,在全校开展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 20 余场。切实 做到与时俱进,常学常新,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工作实践。 3.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 权。学校党委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主动抓意识 形态工作,出台了《 “四好”思政课创优实施方案》 、 《关于进一步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文件;坚持 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内容、纳入议事日程、纳入目标管理、 纳入年度考核,与各方面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 与各部门签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 ,出台了舆情管理办法,调 整了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成立了校、院(系)两级网络 舆情工作领导小组,就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研判和预警、处置等 工作进行规范部署。紧盯政治大年节点,积极开展全校庆祝新中 国成立 70 周年主题活动, “峥嵘 70 载与国同梦,辉煌 60 年校兴 我荣” “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等主题演讲、征文、歌咏赛事 活动近 50 项,教育师生向英雄张富清同志学习,深度宣传我校国 医大师张学文等典型。在活动中引导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坚定“四个自信” 。 4.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 用。学校党委不断加强支部建设,推进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 — 4 — 工作。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 》以及教育部 高校“支部建设年”要求,开展基层党支部年度考核工作,并及 时调整全校党支部的布局设置,完成全校 148 个党支部的换届工 作,实现 39 个教师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协同创新中心 党支部、医学科研实验中心党支部、附属医院内科一支部等 3 个 基层党支部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全面落 实“三全育人” ,实施处级干部联系院系党支部和班级、院(系) 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学生党支部、教工党员联系学生党支部的三级 联动机制。校领导带头参加所在支部和联系院系的“三会一课” 、 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活动;全年发展党员 895 人,其中教师 党员 39 人。 5.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 极开展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协同育人。深入挖掘并形成以“精诚仁朴”为精神血脉,以传承 延安精神、大师楷模、英烈风范为特色的学校文化和育人体系。 聚焦思政课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 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出台了《 “四 好”思政课创优实施方案》 ,精心组织实施“四好”思政课创优行 动,切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 材、进头脑。依托“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开 展教师集体备课和专业理论知识学习,1 名老师获得“骨干教师 称号” 。 — 5 — 6.维护校园稳定安全,不断夯实学校发展基石。制定印发《陕 西中医药大学安全稳定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编印了《陕西 中医药大学安全生产制度汇编》 ,建立隐患整改台账、执勤巡逻管 理等 11 项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夯实安全责任,定期召开稳定安全 工作例会,与 43 个部门签订了安全责任书;组织开展防范化解重 大风险、实验室安全、消防安全检查 30 余次;开展形式多样的安 全宣传教育,开展消防安全、网络安全、国家安全等专题讲座和 应急疏散演练 30 余次;完成了“平安校园”复审验收、 “天网工 程”建设、警务室建设等工作。 7.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提升干部队伍建设水平。学校党委认 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严把选人用人政 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廉洁关,选拔任用正处级干部 16 人、副 处级 13 人、正科级 24 人、副科级 28 人;聘任副处级辅导员 2 人、正科级辅导员 12 人、副科级辅导员 16 人。严格按照“三项 机制”要求,开展全校处科级干部任期考核和聘任工作,免去处 级干部 3 人、科级干部 8 人。选派 46 名处级干部参加清华大学、 省委党校和省委干部培训中心专题培训;举办了暑期干部专题培 训班,培训干部 230 余人。 8.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确保育人环境更加清朗。坚持全面从 严治党,强化“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 ,与各部门签订了《全 面从严治党责任书》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省纪委二次全 会精神,建立责任清单台账管理制度,夯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 — 6 — 监督责任,落实“一岗双责” ;扎实开展“以案促改”专题教育活 动,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 ,有 效运用“四种形态” ,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开展 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及违规收送礼金整治工作;贯彻落实纪检 监察体制改革任务,成立监察专员办公室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 败工作协调小组;开展 2019 年巡察督查工作,制定出台了《校内 党风政风巡察和党务政务督查工作暂行办法》 ,成立 6 个工作组 (每组 5 人) ,由校领导带队开展巡查督查工作,不断增强各级党 组织管党治党意识和能力,提升各部门工作效率。 二、注重内涵特色建设,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升 (一)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高 制定了实施《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 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实施方案》 《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提升行动计划 2.0(2019-2023) 》 ,修订了《陕西中医药大学教育 教学督导工作管理办法》 。开展了中医学等 7 个专业学生学业水平 分阶段测试,取消毕业清考。承办全省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会议, 召开了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会议。 1.专业与课程建设。中医学、中药学 2 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 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等 7 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建设点;获批中医康复学、健康服务与管理 2 个新专业;完成临 床医学专业认证申请,修订 2019 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认证实 施方案》及《认证指标目录》 ,通过前期考察,获得专家组高度评 — 7 — 价; 《中医食疗学》 《黄帝内经》2 门慕课获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 放课程,立项校级精品示范课程等课程项目 39 门(项) ,立项校 内自编教材 11 部。 2.实践教学。制定《临床见习教学规范》,制作了见习教学 规范视频;获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 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 教学中心 1 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1 项。新增非直属附 属医院 6 所,与 6 所医院达成非直属附属医院合作意向;举办了 实践教学基地教学能力竞赛。 3.招生工作。学校所有本科专业进入省内一本招生并顺利完 成了招生计划,2019 年在陕文科、理科录取最低分分别高出一本 线 6 分、11 分,最高分高出一本线 101 分,生源质量明显提升。 完成 2019 级 578 名硕士生录取工作;2020 级研究生第一志愿报 考我校人数达到 3832 人,较去年增加了 37%。 4.继续教育、国际教育工作。学校对 26 个继续教育教学点 教学工作进行了督导,促进了校外教学点的教学管理规范化。完 成了 2018 年度助理全科医师培训等工作,累计培训 300 余人。留 学生管理进一步规范,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首次获批教育部“丝 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 (二)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1.学生比赛。获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大赛团体一等奖 1 项、个 人单项 5 项,全国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大学生在线形态大赛个人单 项三等奖 2 项,全国中医大学生临床能力大赛团体三等奖 1 项, — 8 —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陕西赛区一等奖 3 项、 二等奖 13 项; 2019 年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第一阶段实证研究,我校学生成绩位 列全国第三;首次参加第九届西部中医经典知识等级考试八校联 考,我校学生成绩获三级考试特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2.创新创业。获批国家级大创项目 31 项、省级 104 项,立 项校级大创项目 120 项;获批陕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3 门、 陕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基地 1 个;获第五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银奖 6 项、铜奖 8 项,第二届全国中医 药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 2 项,微软“创 新杯”全球学生科技大赛陕西省区域赛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1 项; 获陕西省第五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展奖 16 项;编写出版《大学生创 新创业基础教程》教材 1 本。 3.学生活动。围绕五四运动 100 周年,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 组织开展了 “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 “我与祖国共奋进”等 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获团中央“健康扶贫青春行”全国大学生暑 期社会实践专项优秀团队奖,陕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优秀组织单位奖等;开展了学风建设月活动。公寓结合自身实际, 发挥阵地育人,开展了特色鲜明公寓文化节活动。组织参加了 “2019 年全国中医药研究生教育学术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研究生 创新发展论坛”及我省举办的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大讲堂学习 系列活动,开展学科答疑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系列培训 7 场,举 办“研途有道”学术沙龙 21 期。首次举办 2019 年研究生系列学 — 9 — 术文化节活动。 4.就业资助等。举办了陕西省医药类毕业生就业洽谈会, 2019 届毕业生就业率为 87.50%; 全年完成各类国家及社会各类资 助奖助学金共计 3400 余万元,新增丽彩集团助学金 200 万元;心 理咨询中心获陕西省心理素质研究会第四届心理育人宣传实践模 范单位荣誉称号。 三、聚焦重点争创一流,学科与学位建设取得进步 1.博士点申报。聚焦申报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开展专题调 研,积极开展筹备工作,推进落实 2019 年申报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冲刺阶段工作方案。 2.学科建设。修订印发《<陕西中医药大学学科创新团队建 设计划实施管理办法(试行)>补充规定》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科 建设经费管理办法》 。立项建设 35 个学科创新团队,完成团队中 期检查工作。 完成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0 个中医药重点学科终期 验收检查工作,中医脑病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基础、中药化学等 3 个学科获得“优秀”等次;圆满完成我校省级“一流学科”中 医学的中期自评工作;组织开展了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制定迎 评方案,开展各学科自评自检工作。 3.学位建设。完成新一轮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出台了《研 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细则》 ;获批药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学位授权点;完成了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应用心理、护理等 4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工作;完成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 — 10 — 结合、中医硕士 4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中药学、中 西医结合 2 个抽评硕士学位授权点通过陕西省学位委员会评估; 开通了《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等 5 门在线课程;与陕西省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等 15 家医院签订了“研究生 联合培养基地合作协议” 。 4.导师队伍建设。梳理导师队伍情况,明确学院导师比例和 结构,为建立导师分类评聘和岗位动态调整机制,完善权责统一 的导师负责制奠定基础;开展了 2019 年导师遴选工作;组织 180 余名导师参加立德树人专项培训; 组织 80 余名导师参加了陕西省 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大讲堂。 四、开展人事制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不断完善 1.制度制定。出台了《“百名人才海外留学计划”实施办法 (试行) 》 《教职工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暂行规定》 ,修订了职称评审 办法及量化文件。 2.人才引育。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招聘新进教师 126 人 (包 括附属医院 12 名硕士研究生,第二附属医院 34 名硕士研究生) , 其中博士学历 51 名,高层次人才 10 人;预签了考取博士的 17 名优秀硕士。2019 年度教职工在职海外攻读博士学位 2 名,在职 攻读国内攻读博士学位 20 余名;选派 150 人赴清华大学、爱尔兰 科克大学等知名大学研修培训。成功举办第四届“丝绸之路青年 学者论坛”陕西中医药大学分论坛;开展 2019 年度陕西高校第三 批“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 、省“千人计划” “特支计划” “三秦 — 11 — 学者”创新团队人才项目、 “长江学者”项目组织申报及评审专家 推荐工作;张学文大师获批“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 ,2 人获批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完成了“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和 “陕 西省中医药杰出贡献奖”申报工作;完成了我校 2018 年度思邈人 才工程选聘工作,共聘用 23 人。 五、坚持科研管理改革,科学研究能力不断提升 修订了《陕西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办法(试行) 》 《陕 西中医药大学学科管理团队建设考核方案》等 7 项文件,不断规范 运行管理。 1.科研项目与论文。本年度获批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 141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26 项,同比增长 62.5%。省部级项目 54 项, 首次获批重大现实问题研究项目。全年争取科研经费达 10833.7 万元。2019 年全校共发表学术论文 1924 篇,同比增长 74.1% , 其中 SCI 收录 85 篇,ESI 高被引论文实现零的突破。全校出版著 作 212 部,其中主编 26 部,副主编 94 部。全校申请专利 46 项, 同比增长 109%,全年共获批专利 94 项,同比增长 683.3% 。2019 年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项共计 16 项,其中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 2 项,为申报国家级奖项奠定扎实基础。 2.平台建设。学校陕西省中药资源产业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 中心被教育部认定为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新增省级“四主体 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陕西省中药产业研究院”1 个;新增陕 西省教育厅“一带一路中医药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智库;获批 7 — 12 — 个市级科研平台;4 个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顺利通过省局中 期督导;人文基地“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顺利通过 陕西省教育厅评估验收,并获得“优秀”等次。 3.学术交流。学校筹办并成功举行“世界中医药大会第五届 夏季峰会”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扶贫办中药材质量保障项目溯源 系统培训班”等大型学术会议 10 余次;举办“三秦医药大讲堂” 20 余次,邀请诺奖获得者爱德华•莫索尔、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 者与我校师生进行深度学术交流。 4.产学研融合发展。先后与永寿县、旬邑县等合作建立“永 寿县关中地区适生中药材种子种苗选育基地” 、 “旬邑县连翘产业 扶贫示范基地”等 8 个示范基地。派出专家先后进行了 500 人次 的中药材种植及产地加工等技术培训。 六、持续推进开放办学,对外交流合作步伐不断加快 学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因公出访报告有关工作的通知》 《陕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国(境)外研修管理办法(试行) 》 《陕 西中医药大学国际学生管理办法(试行) 》等多项制度,进一步规 范我校外事管理工作和留学生管理工作,促进对外合作与交流工 作的规范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 1.海外中医药中心建设。深入推进“中国-瑞士中医药中心 (日内瓦) ”建设,先后组织派遣 2 个专家团组赴瑞士参访或参与 中心建设工作,协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功举办了“中医药走进 万国宫活动” 。与赞比亚大学签署了教学、科研、临床等全面合作 — 13 — 协议,并依托赞比亚大学成立陕西中医药大学赞比亚卢萨卡中医 诊疗中心,创立了我校第一个非洲海外中心。 2.对外合作与发展工作。学校与 11 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合作 备忘录,作为主要单位发起成立了“中国西部中医药高校联盟”, 与铜川市、商洛市建立了校地合作,与盘龙药业等知名医药企业 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牛津大学、拉曼大学等高校多个研究生 短期研修项目落地,拉曼大学已聘请我校 18 名专家为博士生导 师;举办了“中医药走进万国宫活动”;成立陕西中医药大学赞 比亚卢萨卡中医诊疗中心;派遣 2 个专家团组赴瑞士参访或参与 中心建设工作,举办了商务部 2019 年冈比亚医疗护理技术培训 班。学校全年赴全球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共 计 32 批次 94 人次。 七、聚焦内涵发展,和谐校园建设成绩显著 1.校园文化建设及宣传工作。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抓好品牌 活动,积极申报全省高校优秀校园文化成果奖;改版学校官网和 部门网站,强化精品意识,荣获“陕西高校新闻奖”12 项, “中 国高校校报好新闻奖”3 项,荣获全国中医药院校微信十强第一 名,获批中国中医药报社副理事长单位、获评 2018 年度《中国中 医药报》社新闻宣传先进单位称号。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网络 拉歌活动,陕西日报社全媒体进校园活动。组建了校级融媒体联 盟,成立陕西中医药融媒体联盟,成立了学校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后勤服务工作。后勤服务部门主动为师生服务,全年累计 — 14 — 处置报修 10249 次,收回了留学生公寓房产,完成田径场草坪及 看台维修、南校区篮球场改造、康泉湖喷泉改造、南校区家属院 EFG 楼周边绿化等 17 个重点专项工作。 3.基本建设工作。编制并印发了《陕西中医药大学基建建设 管理办法》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基础建设;完成了 1 号学生食堂 扩建及动物实验中心一期工程竣工验收,动物实验中心二期净化 工程安装,科技创新大楼建设立项批复,博物馆工可研、初步设 计批复,地表垃圾土及基坑开挖等工作。完成了北校区 1、2、3 号教师安置楼和南校区 E、F 座教师安置楼消防验收,完成了南校 区 16 栋建筑消防检测工作。 4.信息化建设工作。完成了学校教育网带宽升级,光网入户 校园网,裸光纤光缆专线建设等,智慧校园项目进入建设期;引 进华为 LSN 项目,完成了教学楼覆盖较差、新建会议室等部分协 议外区域的无线网覆盖密度增强工作;建设了成人学位专业课考 试管理系统、医学院校实验见习管理系统等多个系统软件,完成 10 门课程和 80 多节微课的在线课程录制工作。 5.财务管理与审计工作。狠抓内控制度落实,深入实施政府 会计制度,夯实财务核算基础,业务报销审核资金量同比增长 45.39%,财务管理更加规范,资金使用效益提高;审计部门完成 各类审计事项 238 项,审计资金 45.30 亿元; 6.群团组织工作。切实加强群团、统战和离退休工作,开展 了一系列关心老干部活动,完成了各类福利发放工作;不断加强 — 15 — 民主政治建设,召开了四届四次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广 泛听取民意。 此外,招标采购部门完成采购招标工作项目 104 项,完成国 有资产的入库、报废等工作;博物馆完成 337 批、9383 人次的博 物馆宣教工作;信息公开、保密工作、财务管理、图书档案管理、 杂志办刊、体育事业、统计、协同创新研究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 较好的成绩。 八、发挥特色优势,社会服务功能日益凸显 1.附属医院工作。全年门诊服务人数 78 万次,出院人数 5.6 万人次,较往年均有很大提升;医院成为全省第一家通过 ISO15189 医学实验室认证的中医院;医师培训楼建成并投入使 用;完善了“3+2”后期临床教学、研究生培养、全省基层医师培 训的条件建设。 2.第二附属医院工作。全年门诊、急诊人次 44 万,出院人 数同比增长 3.3 万;荣获陕西省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技能竞 赛团体金奖,获批陕西省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与转诊中心; 西咸院区(西咸新区中心医院)按期建成开诊,各科室也陆续进 入,开启了第二附属医院发展的新篇章。 3.制药厂工作。全年销售回款共计 8728 万元,实现经营利 润 305 万元。新厂区建设有序推进。 4.脱贫攻坚工作。全年建设“双百基地”12 个,采购旬邑县 优质农产品 163.0664 万元,采购淳化县优质农产品 40.265 万元, — 16 — 超额完成协议金额(旬邑 120 万元、淳化 30 万元) ;与旬邑县人 民政府签订 2020 年《优质农产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协议金额 150 万元,同比上浮 20%;创新“三包五统一”中药产业扶贫新模 式,获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扶贫典型案例,被省扶贫办授予驻村联 户扶贫工作考核优秀单位,同时荣获省委统战部、省委教育工委 颁发的“同心·健康”贡献奖,荣获省委组织部陕西省扶贫办“2018 年度驻村联户扶贫工作考核优秀单位” 。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也是落实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提升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奋斗之年, 是落实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第五轮学科评估 和博士点申报的关键之年。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 中全会精神,围绕学校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五大任务” “十大工 程”和党建工作的“六项要求”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 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 育成果,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以推进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引领,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为“十四五” 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努力开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 17 — 抄送:各校领导。 陕西中医药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 — 18 — 2020 年 3 月 8 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