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pdf
目 第一章 录 现状概况 ................................................................................................................................................................................................................................1 一、概况 ............................................................................................................................................................................................................................................................................................................. 1 二、上位规划解读 ............................................................................................................................................................................................................................................................................................. 7 第二章 城镇绿地综合现状分析 ....................................................................................................................................................................................................... 10 一、城镇绿地现状 ........................................................................................................................................................................................................................................................................................... 10 二、城镇绿地现状综合分析 ........................................................................................................................................................................................................................................................................... 15 第三章 规划总则 .............................................................................................................................................................................................................................. 17 一、规划背景 ................................................................................................................................................................................................................................................................................................... 17 二、规划编制的意义 ....................................................................................................................................................................................................................................................................................... 19 三、规划依据、期限与规模 ........................................................................................................................................................................................................................................................................... 19 四、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 21 第四章 规划目标与指标 ................................................................................................................................................................................................................... 24 一、规划思路与规划目标 ............................................................................................................................................................................................................................................................................... 24 二、规划指标 ................................................................................................................................................................................................................................................................................................... 25 第五章 旗域绿地系统规划 ............................................................................................................................................................................................................... 28 一、旗域绿地现状 ........................................................................................................................................................................................................................................................................................... 28 二、旗域范围 ................................................................................................................................................................................................................................................................................................... 28 三、旗域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原则 ................................................................................................................................................................................................................................................................... 28 四、旗域绿地系统规划 ................................................................................................................................................................................................................................................................................... 28 第六章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 30 一、规划原则 ................................................................................................................................................................................................................................................................................................... 30 二、规划结构 ................................................................................................................................................................................................................................................................................................... 30 三、规划布局 ................................................................................................................................................................................................................................................................................................... 31 第七章 中心城区绿地分类规划 ....................................................................................................................................................................................................... 32 一、公园绿地(G1)规划 ............................................................................................................................................................................................................................................................................... 32 三、防护绿地(G3)规划 ............................................................................................................................................................................................................................................................................... 42 四、附属绿地(G4)规划 ............................................................................................................................................................................................................................................................................... 44 五、其他绿地(G5)规划 ............................................................................................................................................................................................................................................................................... 51 第八章 树种规划 .............................................................................................................................................................................................................................. 53 一、现状概况 ................................................................................................................................................................................................................................................................................................... 53 二、规划原则与目标 ....................................................................................................................................................................................................................................................................................... 53 三、技术经济指标 ........................................................................................................................................................................................................................................................................................... 53 四、基调树种规划 ........................................................................................................................................................................................................................................................................................... 54 五、骨干树种规划 ........................................................................................................................................................................................................................................................................................... 54 六、一般树种规划 ........................................................................................................................................................................................................................................................................................... 56 七、植物的选定 ............................................................................................................................................................................................................................................................................................... 56 第九章 生物(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 60 一、总体现状分析 ........................................................................................................................................................................................................................................................................................... 60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的目标与指标.................................................................................................................................................................................................................................................... 62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层次与规划 ............................................................................................................................................................................................................................................................... 63 I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与生态管理对策................................................................................................................................................................................................................................................ 63 五、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与对策 ................................................................................................................................................................................................................................................................... 64 第十章 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 66 一、概念 ........................................................................................................................................................................................................................................................................................................... 66 二、古树名木树种和生长状况 ....................................................................................................................................................................................................................................................................... 66 三、古树名木保护措施 ................................................................................................................................................................................................................................................................................... 66 第十一章 中心城区防灾避险绿地规划 ............................................................................................................................................................................................ 68 一、指导思想 ................................................................................................................................................................................................................................................................................................... 68 二、布局原则 ................................................................................................................................................................................................................................................................................................... 68 三、规划目标 ................................................................................................................................................................................................................................................................................................... 69 四、防灾避险绿地规划 ................................................................................................................................................................................................................................................................................... 69 五、防灾避险基础设施布置 ........................................................................................................................................................................................................................................................................... 75 第十二章 城市绿线、蓝线控制 ....................................................................................................................................................................................................... 77 一、城市绿线控制 ........................................................................................................................................................................................................................................................................................... 77 二、城市蓝线控制 ........................................................................................................................................................................................................................................................................................... 77 第十三章 城市绿道规划 ................................................................................................................................................................................................................... 79 一、概念、功能及组成 ................................................................................................................................................................................................................................................................................... 79 二、规划目标与原则 ....................................................................................................................................................................................................................................................................................... 79 三、旗域绿道规划布局 ................................................................................................................................................................................................................................................................................... 80 四、中心城区绿道规划布局 ........................................................................................................................................................................................................................................................................... 81 五、绿道建设要求 ........................................................................................................................................................................................................................................................................................... 81 第十四章 节约型园林建设规划 ....................................................................................................................................................................................................... 86 一、节约型园林绿化的特点与重要性............................................................................................................................................................................................................................................................ 86 二、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建设模式 ................................................................................................................................................................................................................................................................... 88 第十五章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 92 一、海绵城市概念及建设理念 ....................................................................................................................................................................................................................................................................... 92 二、海绵城市建设 ........................................................................................................................................................................................................................................................................................... 92 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 ............................................................................................................................................................................................................................................................................... 93 第十六章 分期建设规划 ................................................................................................................................................................................................................... 96 一、规划原则 ................................................................................................................................................................................................................................................................................................... 96 二、分期建设规划 ........................................................................................................................................................................................................................................................................................... 96 第十七章 实施措施 ........................................................................................................................................................................................................................ 103 一、具体建设措施 ......................................................................................................................................................................................................................................................................................... 103 二、全面推行“绿线”管理制度,加强对绿色开敞空间的保护 .............................................................................................................................................................................................................. 104 三、完善绿化建设的管理机制 ..................................................................................................................................................................................................................................................................... 104 四、制定并完善园林绿地法规措施 ............................................................................................................................................................................................................................................................. 104 五、加强科研工作,提高绿地建设和管理水平 .......................................................................................................................................................................................................................................... 105 六、制定经济管理对策,促进公众参与...................................................................................................................................................................................................................................................... 105 附 表 ......................................................................................................................................................................................................................................... 106 II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第一章 现状概况 一、概况 乌拉特中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地处东经 107°16ˊ--109°42ˊ,北纬 41°07ˊ--42°28ˊ。北与蒙古国交界,东与 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固阳县为邻,距离包头市 219 公里,南与乌拉特前旗、五原县、临河区、杭锦后旗相依,距离临河 161 公里,西连乌拉特后旗,全旗东西长 203.8 公里,南北宽 148.9 公里,呈不规则四边形,总面积 23096 平方公里。旗人民政府驻地 海流图镇,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地处北纬 41°34ˊ、东经 108°31ˊ交汇处。 1、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乌拉特中旗地处内蒙古高原西部,可分南部山前准平原区和北部高原区。 山前准平原区: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低,呈东西长 120 多公里,南北 5~10 公里宽的狭长地带,海拔 1020~1048 米。 北部高原区:包括高原低山区、高原丘陵区、山间盆地区、中低山区。高原低山区,即东起查斯太山,中经乌梁素太山,西止二狼 山一带,海拔高度为 1609~1700 米,最高峰温更山 1893 米,山体是南陡北缓。高原丘陵区,系指石哈河镇中北部,海拔高度为 1400~ 1600 米。山间洼地区,系指川井苏木北部、巴音杭盖、乌兰、巴音、桑根达来北部,海拔高度是 1150~1350 米,最高索伦山为 1393 米。中低山区,系指川井苏木南部,温更北部、巴音杭盖、乌兰、巴音、桑根达来南部一带的低山区,海拔高度为 1450~1590 米之间。 (2)气候 四季分明,夏季短促;春季干燥多风;秋季温和凉爽,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冬季漫长,冬春少雨雪,夏季雨量集中,昼夜温差大的 特点。年平均气温 3.0~6.8℃, 7 月份最热,极端最高为 38.7℃,冬季极端最低-39.4℃。全旗年平均降水量在 115~250 毫米,南部、 东部偏多,北部、西部偏少。乌拉特中旗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3098~3250 小时,日照百分率为 71%~73%。 (3)工程地质 地震:乌拉特中旗地处狼山——吉兰泰地震断裂带边缘,北有川井断裂带与乌兰隐形断层,山地起伏不平,地质构造复杂,地震 灾害时有发生。 海流图镇位于两个地震断裂带之间。近年来,虽然不断受到震感影响,但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地区附近的地质构造 分析和历史资料记载,受两个地震断裂带的影响,地震依然存在。海流图镇地震烈度按照 1990 年《中国地震烈度区划》 ,海流图镇地 区为 6 度区,2002 年新颁发的《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将海流图镇地区划分为 7 度区。 1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冲沟:由于海流图镇地处低山丘陵区,地势起伏较大,雨季山洪暴发极易形成冲沟,但冲沟发育变化较慢,大小不等。对城镇建 设影响不大。 洪水及河岸冲刷:蒙中河槽是一条唯一穿越镇区的季节性引洪通道,长 5 公里,宽度 20~50 米,上游汇水面积 18.8 平方公里, 最大洪峰流量为 50 立方米/秒。河床两侧植被差,属沙性土壤流动性强,极易冲刷,河床不稳定,其余镇区内的小水库河槽、绒毛厂 和冷库东河槽已基本治理不影响用地布局,较大的海流图镇东、西河槽也属季节性河流,地处城镇的东、西边缘,由镇南汇入德岭山 水库,其城镇用地总体布局也没有受到影响。 (4)土壤 山前平原以盐土、灌淤土为主,狼山山地东部、高平原南缘、海流图盆地东南部以栗钙土为主,高平原以棕钙土为主,山丘陵低 洼地、湖盆地、河沟滩地分布一些草甸土、盐土,此外还有一些零星风沙土。 (5)植被 地处半荒漠地带,以荒漠草原为主体,天然草场植被稀疏、低矮,以多年生小灌木及多年生丛生草为主。境内西、北部多为柠条、 生猪毛藜,东部多为针茅、无芒隐子草、冷蒿。 2、社会条件 (1)历史文脉 乌拉特中旗有确切文字记载的 2300 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党项、蒙古、汉等很多民族在此生存和发 展过。其中中原农耕民族在战国、秦汉时期有过 300 多年的历史,近代以来的 100 多年内地汉族又一次大量迁居,这样在乌拉特地域 前后有近 500 年的农耕民族历史文化,其余 1800 多年是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文化为主体的发展过程。在北方游牧民族占据的 1800 年历 史中,蒙古民族在乌拉特地区的时间长达约一千年,而在这一千年的蒙古历史进程中,乌拉特部占有 350 多年的历史,因此乌拉特蒙 古人的历史文化在整个乌拉特地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今天乌拉特蒙古人仍然生活在乌拉特中旗境内,并保持自己的草原畜牧业经济方式和游牧风俗习惯,因此海流图镇完全坐落在游 牧社会经济环境和蒙古社会文化环境中。海流图镇的居民多数为汉族,汉文化已经成为城市文化中的强势文化,但是草原文化仍然保 存和传承着,因此以乌拉特为代表的草原文化应当是海流图镇的特色文化,并在城市建筑文化中得到充分体现。 我们从乌拉特中旗的历史变迁和社会文化现状中可以看到对地方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蒙元文化和乌拉特文化,古道长城与边塞文 化,这是海流图镇城市文化定位的基础,因此,海流图镇的城市文化风格定位应当集中在乌拉特草原和蒙元文化上。 (2)绿化定位及特色 2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绿化定位:海流图镇坐落在阴山以北蒙古高原上的乌拉特草原中心腹地,四周空旷辽阔、浑厚坦荡的纯草原自然环境已决定其草 原城镇的性质,海流图镇历史上处在中原与草原之间的南北大交通线上,现在位于中蒙两国边界线上,已经成为中蒙贸易主要口岸, 从而决定其边贸重镇的地位,蒙元文化是该地区的主流文化。今后建设现代化的蒙元文化特色突出的城镇将成为海流图镇城市建设的 战略任务,应努力把海流图镇打造成乌拉特草原上的蒙元风格的边贸名镇。文化与绿化是密不可分的,绿化要体现文化,与文化充分地 融合在一起,从而打造以下具有文化底蕴的绿化特色。 悠久的历史:早在一万年前在乌拉特草原上就有游猎部落生息和繁衍,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历史就长达 2300 多年,绿化通过主题公 园的定位来体现中旗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舒展、自由、广阔的乌拉特草原特色:坐落在草原自然环境和草原文化环境中并且土地资源丰富的海流图镇绿化要充分参考和体现 舒展、自由和热情奔放的草原城镇布局风格,保留和突出草原中城镇特点就等于营造了海流图镇独特的城镇文化和绿化风格。 现代、开放的布局风格:乌拉特中旗有我国向北开放的窗口——甘其毛都口岸,该口岸代表的是中国的形象,我们在这里应该看 到的是一个开放的、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经济快速发展的边贸城镇,绿化要通过与城镇建筑和氛围的结合,体现城镇的开放性和现 代感,这样才能做到绿化与城镇的发展相结合,与城镇的未来相结合。 (3)经济发展目标 乌拉特中旗已经步入快速经济发展时期,从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建设前景来看,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乌拉特中旗经济将会保持 持续快速发展。规划期内,乌拉特中旗将在宏观区域发展背景下,凭借自身优良的发展条件和基础,继续保持在巴彦淖尔市的领先经 济地位,经济实力继续平稳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2014 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 101.46 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65.62 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 8.43 亿元;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达到 13.44 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2800 元;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2100 元。 2015 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区增长水平,不低于全市指标,其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积极适应新常态,主动 进行调整,侧重激发新活力,确保民生支出。 规划至 2020 年,经济发展逐步稳定,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减缓,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约 10%,国内生产总值达到约 225 亿 元以上,人均生产总值约 11 万元。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9:54:37。 规划至 2030 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稳定在 8%,国内生产总值可达约 490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20 万元以上。三次产 业结构调整为 6:40:54。 (4)人口现状 3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2015 年底,全旗总人口为 14.4 万, 海流图现状镇区约 4.7 万人。 3、环境状况和城镇基本概况 (1)城区环境状况 城镇主要污染源:大公热力公司(位于北环路、温根塔拉大街和海流图路所围合的区域,占地面积约为 11.34 公顷) 、河套酒厂(既 有位于甘泉路与杭盖街的交叉口的西北角,占地面积约为 4.34 公顷;新建酒厂位于北环路以北、新忽热路以东,占地面积约为 12 公 顷) ;索伦屠宰厂(位于乌兰大街南、乌加河路东,占地面积约为 1.67 公顷)。 (2)污染治理情况 1)污水处理率 乌拉特中旗污水处理厂于 2010 年 6 月建成,规模为日处理污水 1 万吨。2016 年 1-4 月份进水量为 122.76 万吨,出水量为 111.67 万吨,城镇污水处理率是 90.96%。 2)污泥处理处置率 为保持生态环境不被破坏,旗污水处理厂采取有效措施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厂污水经处理后产生的污泥经过带式污泥 脱水机压滤后送至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2015 年 1-6 月份污泥产生量为 590 吨,含水率 84%,污泥处理处置率达 90%以上,根据现 有情况所有污泥全部拉运至垃圾填埋场填埋。 3)雨污分流建设。据气象部门数据,我旗近年来降雨量平均为 201mm 左右,所以新建城区不必采用雨污分流。 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城区垃圾处理设施。乌拉特中旗投资 1300 万元,于 2012 年 9 月建成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规模为日处理垃圾 100 吨。当前, 垃圾处理场制度健全,各项运营正常。 (2)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通过发放宣传单、在县城悬挂横幅、在居住小区设置宣传板报,在电视台播放垃圾分类小知识, 在县城设置分类收集垃圾桶,在学校教育中,向学生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等一系列措施,建立了垃圾分类宣传长效机制,提高了群众的 垃圾分类意识。 (2)城镇基本状况 海流图镇区城镇框架现在几乎全部拉开,大的功能分区已经初步显现,道路向西能延伸至西河,向北能延伸至北山脚,为城镇进 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状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 7.8 平方公里。 5、主要景观资源 4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乌拉特中旗旅游资源的类型包括全国全部的 8 大主类,调查的 59 个资源单体中,国家四级资源的有 5 处,国家三级资源的有 14 处,国家一、二级资源的有 21 处。 四级资源:乌拉特草原、同和太奇石林、甘其毛都口岸、风蚀冰臼、骑兵营靶场 三级资源:宝日恒图木化石群、乌拉特中旗鬼谷岩画、德岭山水库、红格尔水库、狼山水库、瑙干塔拉、海镇民族文化旅游生态园、 乌不浪口秦长城、叉枝圆柏生态保护区、千年古榆、希热庙、新忽热古城遗址、避暑气候地、巴音宝勒格旅游度假村 一、二级资源:敖包山、二狼山风景区、牛心山、希热庙火山口、乌不浪口抗日烈士陵园、狼山石刻、巴音宝勒格水库、常素庙、 海镇鹿苑、呼格吉勒浩特、千里庙、乌拉特蒙古大营、乌拉特中旗博物馆、天然河柳林、希热圣水、仰狼沟瀑布景观、大漠落日、宝 日恒图山古庙遗址、德岭山备战地道、德岭山赵长城遗迹、后契勒陶力盖遗址、呼鲁斯太遗址、西受降城遗址。 (1)乌拉特草原:是内蒙古九大草原之一,辽阔的乌拉特草原是令人神往的地方,那里不仅有一望无垠的天然草牧场,有明镜般 的湖泊、水库,有奔腾的蒙古马群和云朵般的羊群;还有迷人的蒙古包、热情好客的蒙古族牧民及其粗犷、豪放、悠扬的歌声。 同和太奇石林:位于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南 15 公里的同和太牧场上,南北长约 4 公里,东西约 3 公里,占地面积达 12 平方公里。 其景观由上千座天然石头形成的石林组成,石头形态各异,形象栩栩如生。奇石林周围是京津地区沙漠治理示范园区,地势平坦,绿 草如茵,风景独特,呈现辽阔草原气象。该地曾是《白马飞飞》 、《铁骑》等多部影视片外景地。 (2)甘其毛都边境商贸旅游区:是国家一类季节性陆路口岸,位于中蒙第 288 号界碑处,距海流图镇 130 公里,在中旗的巴音杭 盖苏木境内,它是中蒙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重要通道和进行货物贸易的主要场所。自 1992 年开通以来,每年开关四次,每次 20 天, 年接待商客和游人 7 万多人次。口岸有占地 356 平方米的联检办公室和 384 平方米的汽车运输管理站;有占地 6 万平方米的集商店、 旅社、食堂为一体的商业服务区。 (3)宝日恒图木化石群:位于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南 23 公里处,木化石是古树经亿万年的地壳运动而自然形成的。化石群占地 2500 平方米,至少有木化石 10 余块,其中最为粗大者长 16 米,树干直径 0.5 米,较小者有八、九块,皆特征明显,保存完好。据推 断,此处地下还有数目更多的木化石,只是未曾显露而未被发现。如此众多而集中的木化石在我国也属罕见,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4)乌拉特中旗鬼谷岩画:在巴彦淖尔市距甘其毛都口岸西侧大约 20 公里的地方,有一条长 2 公里左右、大体呈南北走向的沙 沟,当地人称为“鬼谷”,最近在沟内两侧岩石上雕刻有上百幅岩画,内容有古人围猎狩猎、礼膜拜日等社会生活场景,并刻有许多动 物图形。经过对岩画分析鉴别,文物专家一致认为,从岩画雕刻的笔画及反映的社会生产生活情况来看,这批岩画大概是战国至秦朝 时期的作品,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5)巴仁宝勒格旅游度假村:位于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东北 5.8 公里处,邻巴仁宝勒格水库。度假村始建于 2001 年 7 月,邻水 5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畔建成现代化蒙古包 14 顶,旅馆一栋,敖包一座,度假村中还修建有鱼池、游泳池、浴室;种植了风景树,整修了草坪;水面投入了 游船、游艇。可开展划船、钓鱼、游泳、休闲度假、祭敖包、观赏乌拉特民俗婚礼表演、品尝民族风味套餐等活动。 (6)瑙干塔拉:位于乌拉特中旗巴音哈太南侧 3 公里处,美丽的红克尔塔拉草原上,距海流图镇 30 公里。它是该苏木牧民舍登 在自己的家庭生态牧场上创办的,建造了 11 顶现代化蒙古包和 1 座大型敖包,购买了两峰骆驼和三匹马,供游人骑乘和驾车游玩。来 到这里,我们既可以见识这位老牧民苦心经营的家庭生态牧场所产生的多种效益,同时也能尽情游览迷人的草原风光。 (7)希热庙宗教旅游区:位于海流图镇以东 12 公里希热山上,距固海公路 2 公里。建于清康照十九年(1710 年) ,由第一代活佛 呼勒庆贵禅师在康熙的资助下建成,为东方二十一个佛教胜地之一。最兴盛时僧人 300 多名,香客西至拉萨,东至乌兰浩特,北至大 库热(现乌兰巴托) 。 (8)海镇生态园:位于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东北角,紧邻镇区,是海流图镇东郊绿色综合开发区内最大的园区,总面积 10350 亩, 已全部围封。海镇生态园分三期建设:一期完成围封禁牧、恢复植被、低水高调、建温室大棚;二期完成绿化美化、基础景区建设、 草原节水工程、黑色路面工程;三期主要建设大型蒙古古战场、越野卡丁车场、游乐园、白塔、奇石馆、枣园、山杏园、桃园、花苑。 是乌拉特中旗的动植物“博物馆”,是西部区最大的生态公园。海流图镇生态园内,有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敖包,直径 30 米、高 9.9 米、 周长 99 米,六级,共用了 4000 立方米石头。 (9)乌不浪口秦长城:公元前 221 年秦统一六国后,为了防御匈奴,秦始皇 32 年(前 21 年)在北方大规模修筑长城。在乌拉特 中旗乌不浪口红旗店西一公里处,有一条坍塌的长城,从断面上可以看出石垣内部还有一层整齐的墙壁,经考证,此为秦利用赵长城 并将其加高加宽进行维修而形成的秦长城。在长城附近,每隔 0.5~1.5 公里,便有 1 处高大的石头堆。从这些坍塌的石堆中仍可找出 它原来的四周墙壁,根据残留部分推断,墙壁边长约 5~7 米,高约 6~8 米,这就是长城线上用作警讯的烽火台(烽燧) 。 (10)德岭山水库:在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东南 25 公里处有一风景秀丽的人造水泊——德岭山水库。它建于 1971 年,面积 132.4 万平方米,蓄水 99.29 万立方米,总库容 7916 万立方米,平均水深 11.2 米。水库东、南两面是雄伟的大山、北、西两面是广阔的草 原。 (11)红格尔草原人家旅游区:在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西 16 公里,水库流域面积 1050 平方公里,总库容 5428 万立方米。 (12)叉枝圆柏生态保护区:地处新忽热苏木和巴音乌兰苏木交汇处,东西长约 10 公里,南北宽约 4 公里,占地面积 40 平方公 里,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面积最大的自治区级圆柏生态保护区。叉枝圆柏(俗称爬地柏),是我国西部区稀有树种,属我国珍稀树种之 一。在阿其山爬柏坡,只见山中有树,树下有石,爬地柏与奇石浑然一体,相互映衬,点缀着这里的风景。 (13)狼山休闲度假区:位于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 126 公里,距乌拉特中旗石兰计以北约 5 公里处,水库面积 140 万平方米,蓄 6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水 3300 万立方米。1974 年为了农田的蓄水灌溉和防洪而建。水库的东边和南边是海拔 1884 米的大狼山和二狼山,因盛产白山羊绒获 意大利“柴格纳”奖而闻名,北面和西面是广阔的草原。 (14)千年古榆:在巴音杭盖伊和毛都有棵千年古榆,距甘其毛都口岸 20 公里。该榆树生长在沙河道上,附近成一片榆树群落。 但此树的树冠,体干都明显大于其它榆树。该树躯干离地后分为两杈,其中粗杈需五人合抱;细杈也需三四人合抱。这是乌拉特中旗 境内发现的树体最大、树龄最老的一棵古榆。 (15)新忽热古城商贸旅游区:在新忽热苏木所在地有一座古城,此城为汉受降城。建于太初元年(前 104 年) ,是汉武帝应匈奴 左大都尉策动军事政变之因而筑,但政变未遂,被单于发觉而杀掉,于是就留下了受降城。目测城长约 800 米,内视为正方形,占地 面积约 6.4 万平方米。城墙宽约 3 米,高约 5 至 8 米,为褐粘土夯成,土夯层次清晰可辩。西南、南、东城墙较为完整,南门明显可 见。 (16)乌拉特蒙古大营:在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东南 25 公里处,距奇石林 5 公里,临德岭山水库建成了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 化“蒙古大营”旅游度假区,始建于 2000 年 8 月,占地 10000 平方米,投资 80 万元兴建蒙古包 40 个,篝火活动中心 400 平方米,敖 包一座。 (17)希热圣水:位于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以东 12 公里希热山中,有三眼泉水常流不息,日流量 190 吨,它是希热山的灵魂,是 呼勒庆贵禅师修炼成佛的物质基础。据说三眼泉水各有妙用:一能治眼病;二能治胃病;三能治心血管病、狂犬病。常饮此泉水可延 年益寿,常用此水洗面可驻容颜。1996 年经国家有关部门化验鉴定为天然优质饮用矿泉水,属含锶偏硅酸型。 (18)西受降城遗址:位于乌拉特中旗乌加河镇西南 15 公里的圄圈补隆村东。建于唐代,此城东西宽 280 米,南北长 420 米。城 墙大部分已坍塌。出土文物有“开元通宝”和“乾元重宝”等铜钱数枚。受降城是唐代设置的军事城堡。 二、上位规划解读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 (以下简称总体规划)中对镇区内绿地系统做出详细规划,具体如下: 1、城市性质 海流图镇的城镇性质确定为: 乌拉特中旗旗域中心城市,内蒙古西部地区新能源利用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要的草原生态边贸旅游 城镇。 2、规划原则 (1)规划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按照“城镇与自然共存”的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结合海流图镇的自然环境特色,建设 7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城镇民族文化旅游生态园、大型公园、小型街头绿地,形成城市绿核,并以沿道路绿化、滨水绿带相贯连,结合镇区外围大片的生态 绿地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格局,组成集山水、园林、城镇于一体的生态绿化体系。 (2)重视小区内中小型游憩绿地建设,城区内按高标准建设绿化用地,优化城市的生活环境。 (3)公园绿地的建设与城市发展建设同步进行,使公园绿地在城区发展的各个时期都能充分发挥其最大效益。 3、绿地系统布局 绿地系统以周边绿地为背景,结合防护绿地、道路绿地和滨水绿地等带状绿化,串联各片区的点状绿地。规划区的绿地分为生态绿 地、小型街头绿地、防护绿地、公园绿地、滨水绿地等几种类型。绿化合理布局,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点、线、面相结合。 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形成“一心、两带、多节点”的绿化格局。 “一心”是指城区东面的大片民族文化旅游生态园绿地。 “两带”是指沿路绿化带、滨水绿化带。 “多节点”均衡分布的公园绿化节点,小型街头绿地方便片区居民使用、游憩,在增加城市绿地空间的同时,改善城市小气候。在 重要景观路口设置块状绿地,建设小游园,以方便居民日常生活使用。 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为 178.16 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 11.88%,人均 17.82 平方米。 (1)公园绿地 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根据人口分布密度,按照 800—1000 米的服务半径,设置公园绿地体系。 城区现状只有一处的综合性公园。规划扩大旧城区现状公园绿地面积,增加公园设施。新城区规划建设融文化展示、民族风情、奇 石销售、休闲游览为一体的主题公园——石艺园,同时在城区内规划多个游园,均匀分布在各功能片区,以方便市民使用,提升镇区 景观形象。 (2)滨水绿地 以城区水系为依托形成滨水绿带,美化水体周边环境,改善城市小气候。 (3)街旁绿地 从城市景观营造和绿地系统的完整性角度出发,规划沿主要道路和水系设置街旁绿化带。本着就近便民、均衡分布的原则,规划在 重要路口设置多处块状街旁绿地,建设小游园,以方便居民日常生活使用。 (4) 防护绿地 工业用地与居住区用地相邻地带设置宽 30 米的防护绿带,以阻隔工业生产可能带来的城市环境污染。变电站周围及出线走廊设置 8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必要的防护绿地。 (5) 广场 规划广场用地 10.48 公顷,除保留原有广场外,结合城市行政中心、商业服务设施适当增设,结合城市开发、绿化建设,合理安排 小型的绿化、购物或游憩广场,为居民提供丰富的公共活动空间。 (6)生态绿地 规划在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东部设置大片生态绿地,从更大的范围控制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在调节城市环境的同时为市民假日游 憩提供良好的场所。绿化配置上应结合海流图镇自然条件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生物种类,保证生物多样性,并安排相应的游憩设施。 9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第二章 城镇绿地综合现状分析 一、城镇绿地现状 1、绿地现状 近年来乌拉特中旗紧紧围绕自治区“8337”和全市“1359”发展战略,以建生态园林城镇为中心,结合边贸旅游城镇的建设思路, 增加城镇绿地,美化人居环境,努力提升群众的幸福宜居指数。随着规划确绿、征地建绿、拆房还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一系列 工程的有效推进,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居民普遍感受到了这座小城的变化,“绿地多了,树木多了,城镇美了”成了人们最直观的感 受,而绿化的扩面增效也不断提升着老百姓的生活品质。 城镇现有建成区范围界定:《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中预测到 2015 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 12 平方公里,总人口控制在 6 万人。但是受经济形势等各方面因素影响,2015 底中心区建成面积实际为 9.76 平方公里,总人口为 4.7 万 人。现状指标均按照实际建成区范围计算。 表 2.1 现状绿化指标总表 年份 2015 建成区面积(平 方公里) 建成区人口 建成区绿地面积 (万人) 9.76 4.7 (公顷) 建成区绿地率 (%) 建成区公园个数 (个) 城区公园绿地面积 (公顷) 人均公园绿地面 积(m2/人) 294.85 30.21 10 73.8 15.7 表 2.2 现状各类绿地分类统计表 绿地面积 人均绿地面积 绿地率(%) (公顷) (㎡/人) (占城镇建设用地比例) 1 G1 公园绿地 73.8 15.70 7.56 2 G2 生产绿地 — — — 3 G3 防护绿地 76.05 — 7.79 小计 149.85 31.88 15.35 4 G4 附属绿地 145 — 14.86 中计 294.85 — 30.21 5 G5 其他绿地 — — — 合计 294.85 — — 注:2015 年现状建成区面积 9.76 平方公里,现状人口 4.7 万人; 生产绿地位于建成外东南部,面积约 233 公顷。 其他绿地位于镇区东部海流图生态园,面积约 102.5 公顷。 序号 类别代码 类别名称 10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1)、公园绿地 2015 年底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总面积为 73.8 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 15.7 平方米/人,指标较高,已达到自治区园林县城标准。 根据国标《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CJJ/T85-2002,J185-2002》,将中心城区现有公园绿地分成五大类,即包括综合公园、带状公园、专类 公园、社区公园、街旁绿地等五大类。具体见下表。 表 2.3 现状公园绿地分类统计表 现状公园绿地分类统计表 序号 类别代码 中类 小类 1 2 类别名称 公园名称 综合公园 G11 G111 3 全旗性公园 G12 G122 海流图公园 6 9.42 备注 海流图镇中心地段,巴音街北、海流 图路东、哈太路西 改建 2.66 休闲广场 1.3 巴音街与哈太路交叉口 改建 丽景新苑广场 1.36 丽景新苑小区西南角,海流图路与大 南街交叉口 改建 居住区公园 5 位置 9.42 社区公园 4 公园面积 (公顷) 专类公园 18.44 改建 7 鸿雁广场 4.56 旗政府楼前、鸿雁大街北 改建 8 云英广场 3.75 哈太路东、鸿雁大街北、海流图路西 改建 9 公建区文化公园 4.2 海流图镇新区公建园区内 改建 10 哈萨尔广场 5.93 G13 G137 其他专类公园 11 G14 带状公园 滨河公园 5.16 12 G15 街旁绿地 (如表 2.4) 38.12 合计 旗政府楼前、鸿雁大街南 蒙中河槽两侧,北至北环路、南至东 环路 (如表 2.4) 改建 改建 改建 73.8 11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表 2.4 现状街旁绿地统计表 序号 类别名称 (代码) 公园名称 公园面积(公顷) 位置 备注 1 移动小游园 0.39 鸿雁大街南,乌加河路西 改建 2 石缘公园 鸿雁大街北,乌拉特路东,乌加河路西 改建 3 北环路街旁绿地 1.8 0.32 北环路南侧 15 米 改建 4 温根塔拉大街街旁绿地 2.46 温根塔拉大街两侧 15 米 改建 5 云英大街街旁绿地 4.25 乌加河路东,云英大街两侧各 30 米 改建 6 鸿雁大街街旁绿地 4.39 乌拉特路东,鸿雁大街两侧各 20 米 改建 7 哈萨尔大街街旁绿地 甘其毛都路东,哈萨尔大街两侧各 15 米 改建 8 乌拉特路街旁绿地 乌拉特路两侧各 20 米 改建 新区乌加河路,北至温更塔拉大街 改建 新区甘泉路两侧各 20 米,北至温更塔拉大街 改建 新区川井路东侧 15 米 改建 新忽热路两侧各 15 米,北至温更塔拉大街 改建 新区海流图路两侧各 15 米 改建 新区哈太路两侧各 20 米 改建 9 街旁绿地 (G15) 乌加河路街旁绿地 10 甘泉路街旁绿地 11 川井路街旁绿地 12 新忽热路 13 海流图路街旁绿地 14 哈太路街旁绿地 合计 3.84 1.07 3.45 3.25 2.43 2.62 4.05 3.8 38.12 (2)生产绿地 现有海流图苗圃 3750 亩,其中,有林地面积 2084 亩(其中退耕地 734 亩,还林 1000 亩,残次林 350 亩),宜林地面积 1309 亩, 耕地及育苗地面积 357 亩。分布于建成区外围东南方向,现有林木树种为:杨树、柳树、河柳、红柳、榆树、柠条等。残次林需要更 新,其他林木生长良好。 12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表 2.5 海流图苗圃林地统计表 林地类型 有林地 面积(亩) 退耕地 734 还林 1000 残次林 350 宜林地 1309 育苗地 357 合计 3750 现有种苗留床苗 155 亩,新育苗 98 亩。品种有:小美旱杨、榆树籽种育苗、垂榆、金叶榆、榆叶梅、侧柏、山桃、榆树定植苗。 种苗长势很好,需要继续引进新的优良树种。 (3)防护绿地 防护绿地是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海流图镇建成区内防护绿地主要分布于现状建成区东部与西南方向沿 西河槽一侧,树苗均是近一两年种植,树种单一,苗木还没有长大成型,防护效果不是特别明显,总面积约 76.05 公顷 建成区外海甘线两侧、海五线两侧、镇区北部水库周边防护绿地均已建成,镇区周边环境较好。 (4)附属绿地 附属绿地主要指城镇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 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中心城区附属绿地主要包括居住区附属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 广场附属绿地。 调查中发现,海流图镇附属绿地的绿化水平不平衡,新建单位和新建小区基本上都进行了绿化设计,绿地率较高,景观效果较好。 但一些老城区的老旧小区及公共设施绿地率不高,缺少植物造景,树种不够丰富。总的来说,海流图镇附属绿地绿化水平基本达标, 但植物层次不够分明,缺乏遮荫乔木,常绿与落叶树种的搭配比例有待进一步改善。 13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表 2.6 现状附属分类绿地统计表 序号 类别代 码 1 G41 2 类别名称 用地面积 (公顷) 绿地率(%) 绿地面积(公顷) 新区 59.79 30 17.94 旧区 421.57 15 63.24 G42 公共设施绿地 156.26 18.5 28.91 3 G43 工业绿地 10.93 10 1.09 4 G44 仓储绿地 2.93 10 0.29 5 G46 道路绿地 159.9 20 31.98 6 G47 市政设施绿地 12.87 10 1.29 7 G48 特殊绿地 2.19 10 0.22 826.44 — 144.96 居住绿 地 合计 (5)其他绿地 其它绿地指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着直接影响的绿地。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 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这些绿地均位 于城镇建成区之外,不参与城镇绿地指标的计算。海流图镇的其他绿地包括东郊生态园与郊野公园。 海流图生态园位于乌中旗海流图镇东北角,集生态保护、草原科技、培植示范、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绿色园区,是海流图 镇东郊绿色综合开发区内最大的园区,被誉为乌中旗的动植物“博物馆” 。该生态园总面积 102.5 公顷,围封网围 12000 延长米。目前, 已建成温室大棚 17 栋种植云杉、桧柏、杨树、垂柳、榆树、丁香、柠条等以及高档葡萄园。园内有直径 30 米的超大敖包,正在申报 世界吉尼斯记录;标新立异的人造石林景区,使游人仿佛置身石林;憨态可掬的大地五体雕塑,令人不禁会心一笑;还有惟妙惟肖的 “憩一会儿”雕塑,其乐融融的三口之家雕塑,以及动物雕像、生态凉亭、古凉亭、生态餐厅、卵石路等休闲景观和设施。目前,该 园正在进一步培植草坪、安装喷灌系统,建设蒙古包群、越野卡丁车场、游乐园、白塔、奇石馆、枣园、山杏园等景观和设施。有柏 油路直通生态园。 郊野公园:西环路和海甘线之间现状已部分进行绿化,没有进行系统建设,无法形成公园景观。 14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二、城镇绿地现状综合分析 1、优势与潜力 口岸优势:中蒙之间经济合作的加强,拉动了乌拉特中旗的经济发展,丰富了两地间的文化交流,这样的口岸优势促使了海流图 镇打造有特色的小城镇景观。 旅游资源优势:乌拉特中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长期以来,北方各民族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情等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境内现 存阴山岩画、赵长城、秦长城、汉受降城、高阙塞石筑城遗址遗迹等。乌拉特中旗在历史的长廊中积累下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也 孕育了许多别具一格的民族特色。从整个旗域上看,旅游区基本形成:西南部生态功能区、东南民族风情、北部口岸、中东部石林古 长城。 总之,海流图镇外围是青山和广袤的草原,内部是海流图东、西河、生态公园以及海流图公园,即天然植被面积大,可进行绿化 的用地面积较大,绿化发展的空间大。另外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口岸优势突出, “十二五”时期大力实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 程,加强污染治理,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资源永续利用;并充分挖掘海流图镇民俗、草原和口岸观光等特色旅游资源,这为充分发挥 海流图镇独特的地质地貌和自然景观,凸现其悠久历史,展示民族文化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 2、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 乌拉特中旗深居大陆,远离海洋,地处高原,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区。水资源紧缺、自然灾害频繁,风沙大,草场退化、土地荒漠 化威胁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直接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随着城镇的迅速发展,加大了人为对地表的扰动和破坏的力度,造成水土 流失的发展,加之工业废水、废气、烟尘、粉尘、工业固体废弃物以及 SO2 等有害物体的产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 坏,以及绿化苗木紧缺、园林人才缺乏等问题的存在,造成了海流图镇的绿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1)园林绿化基础较差。近几年在新区建设的过程中绿地完全按标准建设,但是旧城区由于历史的原因绿地面积少、景观差,有 的道路仅有行道树但无两侧绿带,有的道路甚至没有行道树,且树种单一,多为杨树、榆树,无法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没有层次感, 更谈不上景观路,不能改善环境和满足居民需求。 (2)绿地分布不均衡。从现状分布来看,建成区城镇绿地分布不均衡,三个专类公园都集中于哈萨尔大街北侧新区内,新区内绿 化条件较好,绿地率相对较高。相比之下,老城区人口密集,用地紧张,公园绿地匮乏,没有成规模的城镇公园或街旁绿地,绿地率 极低,城镇绿地空间拓展困难。 (3)绿地系统尚不明晰。旧区中现状公园绿地较为缺乏,街头绿地、防护绿地建设滞后,沿路绿化不完善,导致绿地系统性较差, 生态功能发挥不充分,不利于城镇居民的日常使用,同时难与北部新区绿地系统相衔接。 15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4)绿化意识不强。保护环境的意识较差,居民绿化意识不强,随意破坏绿地现象严重。 总之,现状海流图镇新旧区绿地布局较不平衡,尤其是旧区附属绿地相对较缺乏,以致于绿化较低质,树种较单调、绿地分布不 均匀、园林植物种类不够丰富;街道两侧缺少街头小游园、带状绿地及休闲空间,没有形成完整的绿地系统,从而影响海流图镇整体 城镇景观和风貌,但近几年在新区建设的过程中绿地完全按标准建设,绿化各项指标均较高,并且景观效果良好。 16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第三章 规划总则 一、规划背景 1、为了全力打造内蒙古西部地区新能源利用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要的草原生态边贸旅游城镇,提升城镇综合实力和整体面貌,为 生态和人居环境的改善服务,从长远和全局的角度需系统地对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进行统筹规划。 2、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2013 年乌拉特中旗政府提出要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海流图镇要以旧区改造为重点,加快基础 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现代化城镇。充分体现人文城镇、生态城镇和 富裕和谐的城镇生活,使城镇处处见绿,打造居民休闲生活乐趣,为居民的生活游憩提供清新、优美、舒适的环境空间,须对城镇的 绿地系统进行统一规划。 3、2004 年国家建设、园林部门级中国各园林城市的市长齐聚深圳,共同签署发表了《生态园林城市与可持续发展深圳宣言》,提 出了生态城市概念,即由简单的关注城市绿地扩展到研究保存生态环境的整个区域范围内的绿地系统; 为了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加快城镇园林绿化建设步伐,提高城镇园林绿化水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006 年国家建设部 决定在各省(区)深入开展创建省级园林县城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的活动并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县城活 动的通知》 (建城函 [2006] 4 号) ;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稳步推 进新型城镇化、确保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仍存在总量不足、标准不高、运行管理粗放等 问题。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拉动投资和消费增长,扩大就业,促进节能减排。为加强 和改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 (国发〔2013〕36 号),提出加强生态园林建设。 (1)城市公园建设。结合城乡环境整治、城中村改造、弃置地生态修复等,加大社区公园、街头游园、郊野公园、绿道绿廊等规 划建设力度,完善生态园林指标体系,推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到 2015 年,确保老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 5 平方米、公园绿地 服务半径覆盖率不低于 60%。加强运营管理,强化公园公共服务属性,严格绿线管制。 (2)提升城市绿地功能。到 2015 年,设市城市至少建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水、气、电等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的防灾避险公园。 结合城市污水管网、排水防涝设施改造建设,通过透水性铺装,选用耐水湿、吸附净化能力强的植物等,建设下沉式绿地及城市湿地 公园,提升城市绿地汇聚雨水、蓄洪排涝、补充地下水、净化生态等功能。 4、2012 年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区城镇化健康发展,加快城镇园林绿化建设步伐,提高 17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城镇园林绿化水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根据建设部《关于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县城活动的通知》 (建城函[2006]4 号)精神,结 合内蒙古自治区实际决定在全区开展创建内蒙古自治区园林县城活动,并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建内蒙古自治区园林县城的通知》 (内城 建 [2012] 39 号) ; 2013 年 3 月 19 日,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在全区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干部大会上,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 十八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扎实做好自治区各项工作,提出了“8337”的发展思路。八个发展定位:把内蒙古建成保障首都、服务 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建成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 基地;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 态安全屏障;建成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三个着力:着力调整产业结构; 着力壮大县域经济;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三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更加注 重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七项重点工作: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做好“三农三牧”工作;推进城镇化 和城乡发展—体化;改善民生和社会管理创新;深化改革开放和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为了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内蒙古,加快推进公路、城镇、村屯、矿区园区、黄河两 岸、大青山前坡等六大重点区域绿化工作,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重点区域绿化工作的意见》(内政发〔2013〕69 号 2013 年 7 月 19 日),明确了推进重点区域绿化工作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建设内容和保障措施。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全区城镇园林绿化工作,提高城镇园林绿化水平,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镇品位,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园林绿化工作的意见》 (内政发[2013]105 号) 。 为了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构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 设厅下发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园林县城、城镇申报与评审办法》和《内蒙古自治区园林县城标准》的通知(内建城[2015] 75 号)。 5、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自治区“8337”、市“1359”发展思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 设,在继续实施好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的同时,着力推进重点区域绿化建设,为全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改善人居环境作出贡献。 2013 年中共乌拉特中旗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印发《乌拉特中旗重点区域绿化工程规划(2013-2020 年) 》的通知(乌中党办发 [2013] 14 号) 。 为进一步提高居民文明素质,提升城镇品位和文明程度,改善投资发展环境和居民生活环境,全面塑造乌拉特中旗新形象,2014 年中共乌拉特中旗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印发《乌拉特中旗创建全国、全区文明城镇、卫生城镇、园林城镇工作方案》的通知(乌中 党办发 [2014] 6 号) 。 18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上述的政策及理念为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以“生态安全、生态建设、生态文明”为核心, 以优化生态环境和美化人居环境为目标,把绿地建设作为海流图镇的主要空间载体得到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所以进行园林绿地系统 规划来指导和推进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达到园林城镇的标准。 6、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城市规划、园林绿化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密切合作,组织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 二、规划编制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加,人们对其环境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强调“回归自然”, “人类对环境的要求,不仅仅是在绿色‘量’的方面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在环境‘质’的方面的发展” ,另外,基于实现城镇可持续发 展的需要,必然要对作为改善城镇环境重要手段和现代城镇文明重要标志的城镇园林绿化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使城镇园林 绿化最大限度地为改善城镇环境质量作出贡献,绿地系统作为城镇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是居民和过往游 人进行休憩、社交、文化娱乐、锻炼身体及获取信息的重要场所,主要是为广大居民的游憩生活提供清新、优美、舒适的环境空间, 并通过园林的艺术形式和各种文化生活,来陶冶居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水平, 在喧嚣的城镇硬质景观中,它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放松身心、缓减生活压力的场所,所以绿地系统是为广大居民提供游憩活动的好去 处,也是广大居民群众最直接受益的城镇基础设施之一。城镇绿地系统不仅要形成良好的城镇环境,更重要的是形成一种良好生活方 式的场所——健康、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空间网络。 三、规划依据、期限与规模 1、规划依据 为了指导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化建设项目的安排,加强其绿化工作的规划管理,根据如下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结合海流 图镇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8.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014) (3)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 (国发[2001]20 号) (4) 《国家园林县城标准与评选办法》 (2006) (5)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建城[1993]784 号) 19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6)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50137-2011) (7)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8)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9)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10) 《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 (GB/T50563-2010) (11) 《城市绿化条例》 (国务院[1992]100 号) (12)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GB50420-2007) (13)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建设部 [2002] 112 号) (14)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建城[2002]240 号) (15) 《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2000) (16) 《公园设计规范》 (CJJ48-92) (17) 《内蒙古自治区城乡规划条例》 (2013.7.1) (18) 《关于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县城活动的通知》 (建城函 [2006] 4 号) (19)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园林县城标准》的通知(内建城[2015] 75 号) (20) 《关于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建城[2012]166 号) (21) 《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 号) (22)《关于加快推进重点区域绿化工作的意见》(内政发〔2013〕69 号) (23)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园林绿化工作的意见》(内政发[2013]105 号) (24)关于《乌拉特中旗创建全国、全区文明城镇、卫生城镇、园林城镇工作方案》的通知(乌中党办发 [2014] 6 号) (25) 《乌拉特中旗重点区域绿化工程规划(2013-2020 年)》的通知(乌中党办发 [2013] 14 号) (26)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 (27)海流图镇现状基础资料 2、规划期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规划调整要求,并考虑与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吻合,本次规划 期限为:近期 2016 年~2020 年;远期 2021 年~2030 年。 20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3、规划范围和规划规模 1)规划范围 本次绿地系统规划的范围与现行《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相一致,本次规划范围分为两个空间 层次:“旗域——中心城区” 。 旗域:乌拉特中旗行政辖区范围,辖区面积 23096 平方公里; 规划区:规划区范围东至海流图河及民族文化旅游生态园,西至铁路,南至镇南物流园区南,北至北山山脚,面积约 25 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即海流图镇镇区内建设用地范围,近期到 2020 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 13 平方公里,远期到 2030 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为 15 平方公里。 (2)规划规模 现状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建成区范围面积约 9.76 平方公里,人口约为 4..7 万人。 本次绿地系统规划近期(2016-2020 年)建设用地规模、人口规模与现行《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中的用地规模相对应,近期用地规模 13 平方公里,人口规模 7.5 万人;远期(2021-2030 年)用地规模 15 平方公里,人口规模 10 万 人。 四、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8337” 、巴彦淖尔市“绿色”发展思路, 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和城镇文明程度为目标,以建立良 好的人文环境、卫生环境、生态环境、发展环境为主要任务,打造城镇特色,改善城镇环境,提升城镇形象,彰显城镇魅力,全面塑 造乌拉特中旗新形象。 在自治区内率先把草原文化资源应用到城镇建设中;用草原文化提升城镇建设层次和改变镇容镇貌,把海流图镇建设成为具有浓 郁乌拉特文化特色和优美草原自然环境的边贸名镇。城镇的发展要充分考虑能源时代的大背景,切实把握中蒙贸易合作的有利时机; 城镇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城镇;城镇的发展既要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又要注重吸纳优 秀现代文化成果,丰富和体现城镇的文化内涵;城镇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城镇规划要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人们创 造优良的生存环境。因此,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应遵循下面的指导思想: 21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1)体现区域文化、注重创新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的城镇区域需要不同的城镇绿地系统规划方法。绿地系统的规划不仅应从系统 的角度挖掘潜力,尽力弥补绿地空间结构的不足,还应更多地体现区域文化以及关注绿地品质的提高和绿地空间的优化。同时以生态 学原理、景观生态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建设自治区园林县城。 (2)公众参与 公众是城镇环境最终的服务对象,他们是城镇绿地的最直接的享用者。专业人员及政府工作人员在宏观层次的认识、专业知识和 技能方面长于普通市民,但对绿地的要求及使用反馈方面,公众的意见具有直接的参考价值。要体现以人为本、为人所用的规划思想。 (3)控制与引导并重 绿地系统规划尤其是对旧城区来说,仅仅通过地块、边界和指标的控制是不够的,我们在规划中要坚持控制与引导并重,与控制 性规划相协调。通过划定绿线对绿地进行控制,保证绿化用地不被侵占;对各类附属绿地通过绿地率指标进行绿地量的控制。为了增 加规划的控制力和可操作性,提高绿地的设计和建设水准,规划对各类绿地的主要建设内容、建设方式、景观特色等通过文字、直观 的设计建设方式示例等方法进行引导和控制。 (4)切合实际 绿地系统规划应满足不同阶段的工作指导需要,更密切地与总体规划及城镇建设进程相适应,提出绿地分期建设计划,并提出保 障绿地实施的措施和建议。结合城镇空间形态,注重城镇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建设。 2、规划原则 以结合实际情况并具有弹性的规划思想为基础,保护和建设自然环境,获取最大效益的绿地系统,保证人类拥有高质量、高标准 的自然环境,以期创造一个具有整体感、时代感和地域感的融生态环境、游憩休闲、园林艺术和区域文化于一体的城镇绿地系统,海 流图镇的绿地系统规划应遵循如下原则: (1)生态优先、突出重点的生态性原则 遵循城乡一体复合生态系统的思想,将田园、水体、山、林、植被与城镇内各类绿地结合成为有机整体,构建有利于维系区域生 态平衡和形成城乡统筹绿地系统。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按照均衡发展的思想,因地制宜,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打造绿色海流图镇的同时重点建设几处景观优美、环境宜人的公园绿地。 (2)以人为本、公众参与的人性化原则 把维护人类身心健康作为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并动员公众建设和保护城镇绿地系统。 22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3)规模适中、均衡建设的合理性原则 科学确定各类绿地的适宜规模,进行空间均匀、总体平衡的布置,以达到使镇区内各部分环境都能得到改善,居民绿地需求得到 有效满足的目标。旧城区绿地建设:完善结构,重点建设城镇道路绿化,加强街道、河道和单位绿化,提高立体绿化;新城区绿地建 设:高起点、高要求、大面积增加绿地。 (4)功能多样、突出特色的文化性原则 不但要考虑城镇绿地系统的生态、社会、经济等多种功能,更要保护和利用悠久历史和地方文化资源,突出地域文化特色。 (5)因地制宜、循环利用的可操作性原则 利用各种地理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多种绿地类型;强调利用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再生功能,构建城镇绿地系统。做到重点与 一般、集中与分散、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做到经济实用,并通过划定各类绿线,实行“绿线管制”制度,促进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的实 施。 23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第四章 规划目标与指标 一、规划思路与规划目标 1、规划思路 (1)以改善城镇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美化城镇市容,创造城镇特色为目的。城镇绿地具备调节城镇气候、净化城镇空气、美化 城镇环境的功能,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认识,城镇绿地应体现对人的尊重,不仅满足人的观赏、休闲、娱乐的需要,还要满足人的健 身、交往的需要。 (2)实施“绿满城镇”建设战略,开辟区域生态绿地和生态隔离绿带。城镇绿地系统是决定城镇各项功能是否完善、协调,是否 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城镇各功能区块在空间上协调、过渡、有机融合的纽带,必须从区域和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构筑城镇 绿地系统。 (3)构筑“森林围城”和“水系环城”的生态景观格局,创造优良的城镇人居环境。追求人与自然的融合、城镇与环境的和谐, 建设有深厚文化底蕴,有绿化特征的城镇。 2、规划目标 按照“科学规划、适度超前”的要求和“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通过绿地系统的合理布局,扩展绿地规模,突出植物景观特色, 丰富城、林融为一体的城镇风貌,建立优美的城镇绿化景观,城镇绿地系统规划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探求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 境协调发展,按照城镇各类绿地结合,大中小结合、点线面结合,发展与巩固结合的原则,形成布置均匀、网络结构合理、生态环境 优良、城林关系协调并独具特色的城镇绿地系统。 (1)总体目标 根据《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及海流图镇的区位环境和绿地现状,确定本次绿地系统规划总体 目标如下: 通过规划,合理布局各类城镇绿地,形成多层次、多功能和绿树成林、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镇绿地斑块;采取多种方式增加 城镇绿地面积,抓好城镇道路、街道、水系两侧绿化,完善城镇绿化网络;加强城镇中心区、广场、单位庭院和居住区的绿化建设, 通过拆墙透绿、拆违还绿、见缝插绿、广种树木花草,提高城镇绿化率;绿地系统布局充分结合乌拉特中旗草原资源优势与乌拉特文 化资源;规划期末形成布局合理、指标先进、环境优越、效益突出、特色显著的城镇绿地系统,进而达到布局多元化、结构系统化、 空间开放化、景观人文化。 24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2)分期目标: 乌拉特中旗现状绿地(2015 年)已达到《内蒙古自治区园林县城标准》内建城[2012]39 号中的指标要求,现状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5.7 ㎡/人,绿地率 30.21%,绿化覆盖率 35.3%。满足了创建自治区园林县城的标准。 近期(2016-2020 年) ,加快城镇绿化建设,结合城镇建设,增加城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城镇的绿地率和城镇景观风貌品质,进 一步优化城镇绿地系统空间结构,大力优先发展城镇道路绿化、公园绿地、滨河绿带,将自然引入城镇,提高城镇绿化比重,构建城 镇的生态安全体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远期(2021-2030 年) ,充分发挥海流图镇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实现草原文化、资源与生态园林建设的融合,按照创建国家园 林县城的建设标准,完善城镇游憩系统、保护和建设城镇的生物多样性,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人居环境,规划期末,创建国 家园林县城。 二、规划指标 上位规划中绿地用地面积为 167.68 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 11.18%,人均 16.77 平方米。本次规划为提升居民生活居住环境,提高 乌拉特中旗整体绿化水平,规划绿地用地面积为 279.27 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 18.62%,人均 27.93 平方米。比海流图镇总体规划中的 绿地面积增加了 111.59 公顷。 当前,国内对于城镇绿地具有多个评价标准或体系,如内蒙古自治区园林县城标准、国家园林县城标准等。乌拉特中旗应巩固已有 自治区园林县城标准的绿化建设成果,参照高标准,建设宜居国家园林县城。 表 4.1 园林县城标准中与城镇绿地建设有关的基本指标表 序 号 相关指标 1 标准值 内蒙古自治区园林县城标准 国家园林县城标准 建成区绿地率(%) ≥30% ≥33% 2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35% ≥36% 3 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 ≥10.0 ≥9.0 4 道路绿化普及率(%) ≥95% ≥95% 本规划确定在各类城市建设用地中,必须保证足够的绿地比例,达到内蒙古自治区园林县城绿化指标。 1、绿地指标(2016 年~2030 年) 25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近期规划至 2020 年,中心城区绿地率 33.81%,绿化覆盖率 38.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9.72 ㎡/人,提高城镇的绿地率和城镇景 观风貌品质,提高城镇绿化比重,构建城镇的生态安全体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远期规划至 2030 年,中心城区绿地率 40.4%,绿化覆盖率 44.7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22.49 ㎡/人,达到“国家园林县城”标准, 创建国家园林县城。 表 4.2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指标表(2016-2030) 序号 1 2 3 4 5 类别代 码 G1 G2 G3 小计 G4 中计 G5 合计 类别名称 公园绿地 生产绿地 防护绿地 附属绿地 其他绿地 绿地率(%)(绿地占城镇建设用 地比例) 绿地面积(ha) 现状 73.8 — 76.05 149.85 145 294.85 102.5 397.35 2020 年 147.88 — 11.01 158.89 280.61 439.5 203.38 642.88 2030 年 224.93 — 54.34 279.27 326.78 606.05 485.95 1092 现状 7.56% — 7.79% 15.35% 14.86% 30.21% 2020 年 11.38% — 0.85% 12.22% 21.59% 33.81% 2030 年 15.00% — 3.62% 18.62% 21.79% 40.40% 人均绿地面积(㎡/人) 现状 15.7 — — 31.88 — 62.73 — — 2020 年 19.72 — 1.47 21.19 — 58.60 — — 2030 年 22.49 — — 27.93 — 60.61 — — 注:2015 年现状城镇建设用地 9.76 平方公里,现状人口 4.7 万人; 2020 年城镇建设用地 13 平方公里,规划人口 7.5 万人; 2030 年城镇建设用地 15 平方公里,规划人口 10 万人; 因生产绿地在规划区外,所以不参与指标平衡,占城镇建成区的 6.8%。 (1) 公园绿地 规划公园绿地绿地率 70%以上,公园绿地应布局合理,1000~2000 平方米的公园绿地,居民出行距离 300 米;2000 平方米以上的 公园绿地,居民出行距离 500 米。 (2) 生产绿地 规划生产绿地总面积为 233 公顷。要求规格、质量符合城镇绿化栽植工程需要,培育出一批适应当地条件的具有特性、抗性优良 品种。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不低于 85%,尽责率在 80%以上。 (3)防护绿地 26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按照城镇卫生、安全、防灾、环保等要求建设防护绿地,落实维护管理措施,缓解城镇热岛效应;加强城镇外围防护,防护绿地 绿地率达到 90%以上,形成城乡一体的优良环境,体现独特的自然、文化风貌;规划区内的河流全面整治改造,形成城镇带状园林景观, 绿地率达到 75%以上。 (4)附属绿地 附属绿地是城镇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 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由于这类绿地归专属部门、单位使用,由单位自行负责,虽不对市民开放,不参与城镇用地平衡,但分布广、占地比重大,是绿 地系统中的“面” ,是城镇普遍绿化的基础。因此从规划、建设到建成后的日常维护管理,应按照依照国家和地方有关城镇绿化建设的 法规条例等严格管理,确保各单位绿地和居住绿地规划的实现。 表 4.3 附属绿地绿地率控制表 用地代号 R A 用地名称 控制绿地率(%) 新建居住区 老居住区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35 ≥30 行政办公用地 ≥35 文化设施用地 ≥35 教育科研用地 ≥35 体育用地 ≥35 医疗卫生用地 ≥35 居住用地 其中 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20 M 工业用地 ≥25 W 物流仓储用地 ≥20 S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20 U 公用设施用地 ≥20 (5)其他绿地 周边山体、水系及周边自然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形成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城区和郊区相结合的城乡一体的绿化体系。强调人工 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尊重自然植被生长模式和自然构成模式。 27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第五章 旗域绿地系统规划 一、旗域绿地现状 乌拉特中旗地处内蒙古高原西部,由阴山山脉东西走向的二狼山、乌梁素太山、查斯太山分割成南北不同的自然地貌,具有明显的 地域差异和过渡变化。具体以固查公路为界,可分南部山前平原区和北部高原区。地处半荒漠地带,以荒漠草原为主体。天然草场植 被稀疏、低矮,以多年生小灌木及多年生丛生草为主。境内西、北部多为柠条、生猪毛藜,东部多为针茅、无芒隐子草、泠蒿。70 年 代以来,经引种、驯化、选育,培育出宜种植的优良牧草和饲料作物,有沙打旺、草木樨、紫花苜蓿、苏丹草,玉米等品种。 全旗可利用草场 2198033.53 公顷,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 95.1%。以荒漠草原为主体的天然草场划分为 12 类 32 组 86 个草场型。乌 拉特中旗森林植被为荒漠化草原类型,以旱生植被为主。实有林面积 151124.3 公顷,分天然林和人工林两部分。天然林主要分布在狼 山、查石太山、哈太山地区和北部牧区,面积为 90296 公顷;人工林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区和山旱区,牧区次之,总面积 60828.3 公 顷;经济林面积 147.6 公顷;人工疏林面积 4318 公顷;人工灌木林面积 14937 公顷,树种为梭梭、柠条等;未成林地面积 31325 公顷, 林种为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和水土保持林。 二、旗域范围 旗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乌拉特中旗行政辖区范围,面积 23096 平方公里。 三、旗域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原则 1、保护第一的原则:高度重视旗域内自然山水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的保护,突出水源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2、促进发展的原则:以积极的态度进行保护,努力寻求在保护中发展的新途径,通过完善的绿地系统促进镇域经济的发展。 3、系统性的原则:合理布局,均衡分布,突出个性,完善结构,使各类绿地有机结合,充满活力,增强绿地系统的综合功能。 四、旗域绿地系统规划 乌拉持中旗旗域绿地系统规划布局要突出 3 个重点:一是水系保护;二是自然山林植被保护;三是乡镇的建设发展与生态环境的 恢复建设。在绿地系统布局中,重要的是强化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根据乌拉持中旗旗域自然资源条件和城镇布局规划,旗域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为:“一环两带,多廊串点”,形成完整的绿地系统网 28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络结构。 “一环”:外围环路绿地、水系绿地、农田林网等共同构成的环状绿色圈层。 “两带”:其中一带是从乌不浪口到甘其毛都口岸的一条景观轴线。即通道绿化主要是在公路用地范围内和公路沿线进行绿化, 树种除了选择杨树、榆树、柳树等乡土树种外,选择经济效益较高的苹果、梨、杏、枣等果树类乔木。每侧宽 30-50 米的林带。形成 旗域绿地系统的纵向绿带。另一带是从德岭山镇向东延伸的省道 311 及向西延伸的乡道 704 两侧布置绿化带,形成旗域绿地系统横向 绿地。 “多廊”: 即乌拉特中旗旗域内的众多交通廊道和生态廊道形成的带状绿地。 “串点”:即海流图镇域水源涵养林、生态公园、城镇绿地、公园绿地、境内现存的阴山岩画、赵长城、秦长城、千年古榆沟、 爬柏沟,恐龙化石群等遗址遗迹以及主要旅游景点如希热庙宗教旅游区、同和太草原风情旅游区、阿其山生态旅游区、荒漠探险旅游 区、甘其毛都边境商贸旅游区等旅游资源,通过众多交通廊道串联起来。 规划依据现状气候条件与生态环境,将旗域内用地划分为北、中、南三大发展片区,分别为北部的甘其毛都镇、川井苏木、巴音 乌兰苏木形成的草原畜牧业区、中部的海流图镇、石哈河镇、温更镇、呼勒斯太苏木和新忽热苏木形成的农牧区与山前的乌加河镇和 德岭山镇形成的高效农业种植区。 乌拉持中旗旗域绿地系统通过海流图河的滨河绿带与自然山林植被的保护以及城镇公园绿地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富有乌拉持中 旗旗域特色的绿地系统网络,并形成乌不浪口——海流图镇——甘其毛都口岸的主要景观轴线。这也是一条历史文化的延续、草原文 化的延伸、现代风貌的延展的景观轴线,沿着该轴线有希热庙宗教旅游区、同和太草原风情旅游区、阿其山生态旅游区、荒漠探险旅 游区、甘其毛都边境商贸旅游区以及海流图镇南生产绿地、东郊生态园、镇区北部水库等景观点及景观面构成景观丰富的郊区绿地系 统,其构架赋予了乌拉持中旗旗域绿地系统深厚的自然生态文化内涵。 29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第六章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一、规划原则 生态原则:脆弱的荒漠化生态环境将成为城镇建设和发展中的最大挑战,只有在保护好草原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才能建设好草原 中的现代蒙元文化风格的城镇。 人本原则:绿地系统规划是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及生活环境的,最终是要为人类服务的。 文脉原则:绿色文化是草原文化中最具现实价值的优秀文化,规划中要充分体现这种文脉。 特色原则:突现海流图镇历史根源和文化渊源,建设草原上风格独特的边贸名镇。 效益原则: 绿地系统规划建设要使绿地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充分融合并体现出来。 二、规划结构 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布局从 3 个层次进行考虑。一是从本次规划区范围及周边整体空间环境进行绿地系统规划布局,提出整体 布局结构;二是从本次规划的城镇规划区范围来考虑绿地布局;三是从城镇发展的风貌特色和个性形成来考虑,发挥绿地系统的积极 作用,创造富有个性的城镇肌理。这样在绿地布局上形成 “一环三区、两带一廊、沿路织网、多园棋布”有机结合的结构模式,即镇 区内外绿地系统相互贯通与延伸,形成统一的整体。 “一环三区”:“一环”是指中心城区外围环城绿带。主要由外围东西河槽内绿地、生产绿地、海流图生态园、水库周边绿地等共 同构成的城镇组团外围绿色环带。它既是对整个城镇发展形态的界定,同时也构成了城镇组团外围的绿色屏障。 “三区”是指把整个 城区分为三个片区,西北部工业发展片区,北部新城片区与南部旧城片区。各道路街旁绿地成网分布于其中,将各片区连接起来。 “两带一廊”:“两带”即指沿鸿雁大街与乌拉特路形成的十字交叉型绿带,通过增加道路两侧绿地和丰富园林植物种类来提高道 路绿化景观,形成绿色廊道,增加城镇绿地率,从而形成绿化轴线串联城镇中不同的空间,使城镇形成一个绿廊贯通的有机整体。 “一 廊”是指依托南北向穿中心城区蒙中河槽景观水系形成生态景观廊道,生态绿色廊道与城镇绿带、城镇外围的环城绿带相联系,清晰 展现城镇发展方向,搭建起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主要框架。 “沿路织网”:道路是城镇的骨架,道路绿化如同一张绿网,将城镇各部分用绿线连接在一起,纵横交错的道路绿地,构成了中心 城区的绿色网络。 30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多园棋布”:“多园”为中心城区内的公园绿地,包括大型的综合公园、专类公园,也包括小块状的社区公园,带状的公园绿地 等,各类绿地构成了新罗棋布、点网交织的,多层次、多功能、网络式的生态结构体系。 三、规划布局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编制实施至今,城镇的开发建设与总规布局已经出现一些偏差,本次 绿地系统规划结合城镇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城镇总体规划中绿地系统布局进行以下优化调整。 1、水系及周边绿地调整 对总体规划中水系进行论证,并予以全部保留。本次绿地系统规划依据现状加宽政府大楼北侧滨河公园两侧带状绿带,两侧绿地 建设成为带状公园,营造一个以生态功能为主的自然景观。 2、增加城区周边郊野公园及周边绿地 现状城区东西河槽绿化工作已展开,规划结合现状绿化,调整水系形态,在东西河槽边周边形成郊野公园。 同时加大北部水库周边绿化,与郊野公园、生态园共同形成城区周边环状防护绿带。 3、具体绿地用地调整 规划将北侧体育用地调整为专类体育公园,增加城镇公园的多样性;在城区西侧居住用地内增加居住区公园一处,扩大哈太路路 与东环路交口公园绿地,满足周边居民的使用需求;在旧区依服务半径新增居住区公园与小区游园,以满足周边居民日常休闲需求。 4、增加防护绿地 在西部工业区内,增加西环路防护绿地;增加 220kv 变电站周边防护绿地。 31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第七章 中心城区绿地分类规划 依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区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五大类。本次乌拉特中旗海流图 镇绿地系统规划绿地分类按《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CJJ/T85-2002)执行。结合中心城区绿地实际情况划分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 属绿地三大类型,生产绿地、其他绿地在中心城区外。其中公园绿地 224.93 公顷;防护绿地 46.80 公顷;附属绿地 304.19 公顷;生 产绿地在中心城区外,面积约 233 公顷;其他绿地在中心城区外即海流图生态园,郊野公园、水库周边绿地等,该类绿地紧邻城区, 生态环境良好,占地面积约 485.95 公顷。 一、公园绿地(G1)规划 根据海流图镇的具体情况,公园绿地采用五级划分,分别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 贯彻公园绿地的开放性、可达性和参与性,方便市民开展各种户外活动。公园绿地均匀分布,服务半径满足“建成区内的非历史 2 文化街区范围内应采用大于等于 5000m 的城市公园绿地按照 500m 的服务半径覆盖居住用地面积的百分比进行评价“的标准。合理规划 建设各类公园、游园和街头绿地。突出生态、大绿、自然的理念,形成绿带、绿廊、绿景、点线面结合的城镇绿化系统。利用近郊风 景林地和自然资源,建成郊野公园、生态园。 1、规划原则 (1)资源互补的原则:使各种公园绿地从功能上互相弥补,形式上互不相同,内容上各取所需,最终形成公园绿地整体上的完整 性,而不是在一个空间里面面俱到。 (2)再现自然的原则:根据绿地所处的位置,以及被赋予的角色,各种自然界中的因素理应成为空间中的主要内容,例如植物、 水、地形等因素是公园绿地最主要的造型语言。 (3)突显文化的原则:突出历史文化信息,展示历史和地域文化背景;历史不应该是包袱,或是沉重的负担,而应该像水一样轻 快、欢唱,公园绿地所展现给人的历史也应是有趣的、轻松的,甚至是无意识的。 (4)普遍共享的原则:公园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其功能应与大众的使用性相一致。 2、种植规划 (1)公园的绿化用地应全部用绿色植物覆盖。 (2)种植设计应以公园总体设计对植物组群类型及分布的要求为根据。 32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3)选择适应栽植地段立地条件并具有抗性的植物种类;林下植物应具有耐荫性,其根系发展不得影响乔木根系的生长。 (4)根据苗木生长速度重要地段应提出近、远期不同的景观要求,并提出过渡的措施。 3、公园绿地服务半径分析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是衡量公园绿地均质性和可达性的一项基本指标。通过服务半径的衡量,可获取公园绿地的服务盲区,从而对 规划作出调整,提高公园绿地布局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公园服务半径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公园规划设计和建设,同时反映了公 园的服务能力及设施配套能力、建设水平等因素。 根据海流图镇现状条件及不同类型的公园绿地所能提供的服务内容,本规划分类确定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以达到出行“300米建 绿、500米见园”,满足公园绿地作为城镇基础设施分级配套设置及灾害发生时避灾的要求。 表7.1各级公园绿地服务半径一览表 公园绿地类型 全旗性公园 1000 √ 服务半径级别(m) 800 500 √ √ 300 √ 备注 满足旗域内居民节假日游憩使用 满足海流图镇及周边城镇居民日常及节假 日游憩使用 区域性公园、专类公园 √ √ √ 居住区公园 √ √ √ 满足镇区内居民的日常休闲游憩使用 √ 最贴近城镇居民,主要满足社区居民的日 常就近使用 街旁绿地、带状公园 根据公园绿地的性质和规模,将海流图镇的公园绿地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级为服务半径300米,主要是指满足社区居民日常就近使 用的街旁绿地、小区游园和带状公园;第二级为服务半径500米,主要指满足居民日常使用的居住区公园,该类公园设施配套相对完善; 第三级为服务半径800米,主要是指满足镇区居民日常及节假日休闲游憩的区域性公园与专类公园;第四级为服务半径1000米,主要是 指配套设施完善,绿化景观好的供全旗性居民使用的全旗性综合公园。从服务半径图上可以看出,城区规划公园绿地服务半径内基本 覆盖了规划的居住区用地,保证了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4、规划指标 近期(2020年) :公园绿地总面积147.88公顷,人均公园绿地19.72平方米; 远期(2030年) :公园绿地总面积224.93公顷,人均公园绿地22.49平方米。 5、各类公园绿地的规划 充分结合城镇用地格局和肌理,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居民使用频率较高的公园绿地,并形成城镇绿色空间秩序的重要节点。充分 考虑公园绿地的生活性服务半径,力求做到大、中、小各类公园绿地的合理配置和均匀分布,方便居民使用,根据镇区的具体情况, 33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各类公园的生活性服务半径宜控制在 300~1000 米以内,一些专类公园和规模较大的综合公园可服务整个镇区。公园绿地的设施内容 应考虑各种年龄、爱好、文化水平的居民的需要,力求达到公园绿地功能的多样性,公园绿地植物种植应以植物造景和片植高大乔木 为主。本规划各类公园绿地的总面积为 224.93 公顷。 表 7.2 中心城区各类公园绿地规划指标一览表(2030 年) 序号 绿地性质 1 名称 全旗性公园(G111) 海流图公 园 区域性公园(G112) 石缘公园 综合公园(G11) 2 3 休闲广场 4 丽景新苑 广场 居住区公园(G121) 5 6 7 公园绿地(G1) 社区公园(G12) 边防小游 园 杭盖路游 园 温明公园 迎宾小游 园 8 荣泰游园 小区游园(122) 10 弘大游园 11 移动小游 园 12 植物园(G133) 植物园 13 儿童公园(G131) 儿童公园 14 游乐公园(G136) 游乐园 15 其他专类公园(G137) 体育公园 专类公园(G13) 位置 海流图镇中心地 段,巴音街北、海 流图路东、哈太路 西 鸿雁大街北、乌拉 特路东、乌加河路 西、云英大街南 巴音街与哈太路交 叉口 丽景新苑小区西南 角,海流图路与大 南街交叉口 甘泉路与巴音街交 叉口 杭盖街与甘泉街交 叉口 甘其毛都路东、哈 萨尔大街南 巴音街南、哈太路 西、迎宾路东 乌兰大街与市场路 交叉口 巴音街南、电业路 北 鸿雁大街与乌加河 路交叉口西南角 海巴线北、哈萨尔 大街南、哈太路东 川井路与乌兰大街 交叉口西北角 西环路北、巴音街 南、乌拉特路西 北环路南、乌拉特 路东、塔拉大街北、 面积(ha) 备注 地块编号 11.18 改建 G11-01 10.3 新建 G11-02 1.3 改建 G12-01 1.36 改建 G12-02 1.03 新建 G12-03 1.71 新建 G12-04 8 新建 G12-05 0.97 改建 G12-06 0.81 新建 G12-07 0.93 新建 G12-08 0.39 改建 G12-09 6.73 新建 G13-01 3.41 新建 G13-02 8.33 新建 G13-03 9.17 新建 G13-04 34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序号 名称 位置 乌加河路西 16 公建区文 化公园 17 云英公园 18 鸿雁广场 19 哈萨尔广 场 海流图镇新区公建 园区内 哈太路东、鸿雁大 街北、海流图路西 旗政府楼前、鸿雁 大街北 旗政府楼前、鸿雁 大街南 蒙中河槽两侧,北 至北环路、南至东 环路 川井路与云英大街 交叉口南侧 新忽热路与云英大 街交叉口 西环路以北,乌加 河路与乌兰大街交 叉口 西环路以北,西环 路与甘泉街交叉口 三角地和川井路与 甘泉街之间绿地 西环路以北、大南 街以南的狭长绿地 海流图路南段镇区 入口处 哈太路与东环路交 叉口三角地 北环路北侧 15 米, 南侧 20 米 20 绿地性质 G14 带状公园 滨河公园 旗政府北 侧游园 博物馆北 侧游园 21 22 23 乌加河游 园 24 甘泉公园 25 大南街公 园 26 27 29 30 31 32 33 G15 街旁绿地 入口公园 哈太路公 园 北环路街 旁绿地 温更塔拉 大街街旁 绿地 云英大街 街旁绿地 鸿雁大街 街旁绿地 哈萨尔大 街街旁绿 地 温根塔拉大街两侧 各 20 米 云英大街两侧各 30 米 鸿雁大街两侧各 20 米 哈萨尔大街两侧各 15 米 面积(ha) 备注 地块编号 4.2 改建 G13-05 3.7 改建 G13-06 4.56 改建 G13-07 5.93 改建 G13-08 16.49 改建 G14-01 1.37 改建 G15-01 0.89 改建 G15-02 1.18 新建 G15-03 7.04 新建 G15-04 4.69 新建 G15-05 3.4 新建 G15-06 3.36 新建 G15-07 3.43 改建 G15-08 7.17 改建 G15-09 12.39 改建 G15-10 11.89 改建 G15-11 4.68 改建 G15-12 35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序号 绿地性质 名称 杭盖街街 旁绿地 大南街街 旁绿地 西环路街 旁绿地 甘其毛都 路街旁绿 地 乌拉特路 街旁绿地 34 35 36 37 38 乌加河路 街旁绿地 39 甘泉路街 旁绿地 川井路街 旁绿地 40 41 42 新忽热路 海流图路 街旁绿地 哈太路街 旁绿地 东环路街 旁绿地 交通路街 旁绿地 43 44 45 46 总计 位置 杭盖街两侧各 20 米 面积(ha) 备注 地块编号 10.17 新建 G15-13 大南街南侧 20 米 1.19 新建 G15-14 西环路东侧 15 米 1.97 新建 G15-15 甘其毛都大街两侧 各 15 米 3.85 改建 G15-16 9.24 改建 G15-17 4.44 改建 G15-18 甘泉路两侧 20 米 13.05 改建 G15-19 川井路东侧 15 米 2.22 改建 G15-20 3.06 改建 G15-21 4.23 改建 G15-22 5.57 改建 G15-23 2.57 新建 G15-24 1.38 新建 G15-25 乌拉特路两侧各 20 米 乌加河路北段工业 区两侧 30 米,南段 两侧 20 米 新忽热路两侧各 15 米 海流图路两侧各 15 米 哈太路两侧各 20 米 东环路北侧各 20 米 交通路两侧各 20 米 224.93 (1)综合公园(G11):综合公园是内容丰富,有相应设施,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较大的绿地。是为广大人民文化 福利、生活休闲服务的,体现了它的实用性、艺术性、科学性和社会公益性。公园的景观文化,表现在自然美、意境美和社会美的协 调,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协调,应处理好统一与变化的关系、空间开敞与郁闭的关系,功能与景观的关系。综合公园的规划应利用 其已有的地形、地貌、植被,采用自然与规则相结合多种组景和造景的设计手法,丰富其园林植物种类,布置相应的设施,即通过对 植被、建筑、小品及娱乐设施的有机配置,体现城镇特色和区域文化,让游人有步移景异、赏心悦目、自然流畅的舒心体验。综合公 园是为镇区内一定区域甚至全镇居民服务,具有较丰富的活动内容和设施完善的绿地。综合公园包括全旗性公园和区域性公园。 36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表 7.3 中心城区综合公园规划一览表(2030 年) 序号 绿地性质 公园名称 位置 面积(ha) 备注 1 全旗性公园(G111) 海流图公园 海流图镇中心地段,巴音街北、海流图路东、哈太路西 11.18 改建 2 区域性公园(G112) 鸿雁大街北、乌拉特路东、乌加河路西、云英大街南 10.3 新建 合计 21.48 石缘公园 综合公园的规划如下: (1)海流图公园:即原西公园,地处镇区中心地带,规划用地面积 11.18 公顷。该公园于 2008 年 8 月份开始是海流图镇区面积 最大的一处综合性公园。公园布局分为人工湖、老年活动健身、儿童游乐、公园景观等几大功能区。沿公园围墙走向修有环形通道, 间以花草树灌植物景观和凉亭廊阁为主的人文景观。 (2)石缘公园:位于云英大街、鸿雁大街、乌加河路与乌拉特路所围合的区域,规划用地面积 10.3 公顷,规划要求绿地率大于 等于 60%。公园特色为文化旅游公园,是境内的遗址遗迹和旅游景点,如阴山岩画、恐龙化石及奇石林等的缩影,上亿年来形成的乌拉 特石林是难得一见的地质奇观,乌拉特中旗有世界著名阴山岩画的核心区,因此继承上万年以来延续下来的草原岩画传统,充分利用 独特的石林资源创造现代岩画,把乌拉特历史、文化、民俗刻画在岩石上,以此有力支持海流图镇的草原文化和乌拉特文化的建设, 体现乌拉特中旗当地景观特色和历史文化背景。 (2)社区公园(G12):社区公园包括居住区公园和小区游园,是为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是城镇居民 特别是老人和儿童利用率高的公园绿地。以用地规模计算为基准,按照“新建居住区绿地率不低于 30%,旧区改建绿地率不低于 25%。” 的规定进行控制,以人均 0.5~1.5 平方米标准校核,规划到 2030 年,规划社区公园 9 处,总面积 16.5 公顷。 由于社区公园建设与地块开发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且规划数量众多、规模较小、布局灵活,应根据社区建设实况而定。 37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表 7.4 中心城区社区公园一览表(2030 年) 序号 公园名称 位置 面积(ha) 备注 1 休闲广场 巴音街与哈太路交叉口 1.3 改建 2 边防小游园 甘泉路与巴音街交叉口 1.03 新建 杭盖路游园 杭盖街与甘泉街交叉口 1.71 新建 4 温明公园 甘其毛都路东、哈萨尔大街南 8 新建 5 丽景新苑广场 丽景新苑小区西南角,海流图路与大南街交 叉口 1.36 改建 6 荣泰游园 乌兰大街与市场路交叉口 0.81 新建 迎宾小游园 巴音街南、哈太路西、迎宾路东 0.97 改建 弘大游园 巴音街南、电业路北 0.93 新建 移动小游园 鸿雁大街与乌加河路交叉口西南角 0.39 改建 3 7 8 公园性质 居住区公园 (G121) 小区游园 (G122) 9 合计 16.5 (3)专类公园(G13):具有特定内容或形式,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地。规划共 8 处专类公园,其中新建 4 个,改建 4 个,总面积 46.03 公顷。 表 7.5 中心城区专类公园规划一览表(2030 年) 序号 公园性质 公园名称 位置 面积(ha) 备注 1 儿童公园(G131) 儿童公园 川井路与乌兰大街交叉口西北角 3.41 新建 2 植物园(G133) 植物园 海巴线北、哈萨尔大街南、哈太路东 6.73 新建 3 游乐公园(G136) 游乐园 西环路北、巴音街南、乌拉特路西 8.33 新建 4 公建区文化公园 海流图镇新区公建园区内 4.2 改建 5 云英公园 哈太路东、鸿雁大街北、海流图路西 3.7 改建 鸿雁广场 旗政府楼前、鸿雁大街北 4.56 改建 哈萨尔广场 旗政府楼前、鸿雁大街南 5.93 改建 体育公园 北环路南、乌拉特路东、塔拉大街北、乌 加河路西 9.17 新建 6 7 8 其他专类公园 (G137) 合计 46.03 38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本次规划的专类公园如下: (1)公建区文化公园:位于海流图镇新区公建园区内,占地面积为 4.2 公顷,总投资 4300 万元。工程建于 2012 年于 2013 年完 工。公园中心以母亲为主题,分南、北两区。南区主要体现草原民俗生活场景,入口处两侧两座骏马群雕相对映,中心轴线布置有开 放式石雕蒙古包,区内有下棋、牧羊、驯马、叼羊等生活场景。 北区主要体现民族音乐、歌舞、蒙古史记文化,区内中心母亲雕塑台 阶托起,分别展示大藏经、水经鉴、乌拉特民歌、九部长篇小说。 (2)云英公园:总占地面积 3.7 公顷,有西、南两个出入口。纪念乌拉特中旗草原的蒙古民族抗日女英雄而建的纪念性主题公园, 主题雕塑云英坐落于公园中心,周边环绕水系,瀑布水景,园路自然环绕,大片绿化绿地供市民休闲。 (3)鸿雁广场:是以 “鸿雁”为主题,乌拉特中旗旗歌《鸿雁》被广泛流传。广场集集会、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型、开放 式广场。鸿雁广场坐落在旗政府楼前,南临鸿雁大街、西临川井路、东靠青年活动中心,总占地 4.56 公顷。在大型音乐喷泉的烘托和 周边花坛的映衬下,展现了乌拉特中旗人民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而且也体现了文化的丰富内涵。鸿雁广场投入运行以来,园林局不 断加大管理力度,成立了鸿雁广场管理队,配备了专职人员,负责广场的卫生保洁、绿地花草的维护管理,使其综合型功能得到不断 提升。 (4)哈萨尔广场:位于政府大楼前。占地 5.93 公顷。哈萨尔广场是为纪念哈萨尔而建设。主要由棋盘、雕塑、凉亭、水系组成。 中央位置高度 30 米的民族英雄哈萨尔大型铸铜塑像,四周围绕四尊火鼎。哈萨尔是成吉思汗的胞弟,是世界级英雄人物,为草原统一、 中国统一、东西方统一和文明交流作出巨大的贡献的历史性人物。哈萨尔铸铜塑像是海流图镇形象标志性雕塑,雕塑综合反映了乌拉 特中旗悠久的历史、民艺、民俗和灿烂的文化,反映了乌拉特中旗开放、包容、和谐、进取的精神面貌。 (5)体育公园:健康的生活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积极的体育锻炼。如何在城镇化过程中为居民提供更多的绿色空间,是城镇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样体育公园正迎合了现代居民的需求。体育公园是以运动为主的公园,供人们进行体育活动,从而起到增强体 质、防治疾病的作用,由于体育公园具有系统性、技术性、持续性、安全性等特征,它超越了一般公园的功能,有机结合了绿地与运 动,同时也为居民提供更多充满情趣的参与活动和交往的机会,是居民身心健康的“充电器”。本次规划体育公园一处在温更塔拉大街、 德岭山街、乌加河路与乌拉特路所围合的区域,规划面积 9.17 公顷。 (6)植物园:以进行植物科学研究和引种驯化,并供观赏、游憩及开展科普活动的绿地。位于哈太路与海巴线交叉口西北角,植 物园的功能定位根据地区、服务人群及发展阶段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异,但无论是科研、经济还是教育,都体现着植物园服务社会的主 题。该公园也体现草原文化的鲜明特色之五——自然特征,草原民族的一切都充满了自然和生态特征,流动的生产方式,简约的生活 方式和淳朴的行为方式,一起表现出草原民族与大自然亲和相处的得天独厚的观念和精神。因而,草原文化更是一种自然生态文化, 39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植物公园也要模拟自然界植物的生长方式,体现简约、淳朴的自然特征;规划面积 6.73 公顷。 (7)儿童公园:单独设置,为少年儿童提供游戏及开展科普、文体活动,有安全、完善设施的绿地。位于川井路与乌兰大街交叉 口西北角,规划面积约为 3.41 公顷,该公园也体现了草原文化的特征——包容性、传承性,草原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善于吸收异 质文化,游牧民族的动态性,决定了它必然在多元的文化交流中继承、吸收、发展,并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跃登历史舞台,这也是一 个民族文化的发展规律,草原文化有一脉相承之处,高扬人生命中的活性精神元素,惟其如此,它就能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相应儿 童是民族的延续、祖国的未来,儿童公园也体现了这种继承、吸收、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关系。另外儿童公园的具体规划应从“儿 童的游戏场所”这一视点出发,不仅仅是让儿童在其中单一地玩耍,还应考虑到儿童自身自由的想象而产生的各种游戏,儿童自身具 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这个空间也必须具有从简单到复杂,可以自由发展变化,适合冒险游戏的特点。 (8)游乐园:游乐园位于西环路北、巴音街南、乌拉特路西三条道路围合而成的三角形用地,规划面积 8.33 公顷。是一种综合 的娱乐场所,在旅游类型分类中属于主题公园。园中的游乐项目多种多样,如原始社会模拟型、未来世界幻想型、大型惊险项目、智 力比赛项目、经典射击等规划。 (4)带状公园(G14): (滨河公园)带状公园是沿城市道路、滨水等,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狭长形绿地,它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塑造城市景观,为居民提供休憩、娱乐场所等显著作用。 规划以植物造景为主,突出水系绿化,发挥绿色廊道的生态功能和连续景观效果。设置休憩场地和活动设施,为城镇居民提供散 步、晨练、小憩空间。规划带状公园共 1 处,总面积 16.49 公顷。 表 7.6 中心城区带状公园规划一览表(2030 年) 序号 公园性质 公园名称 位置 面积(公顷) 备注 1 带状公园(G14) 滨河公园 蒙中河槽两侧,北至北环路、南至东环路 16.49 改建+新建 本次规划穿城而过的蒙中河槽两侧设置 15-20 米的滨河景观带,对河槽进行综合整治和景观规划建设,围绕水体打造城区景观带, 要作到“借水添灵气、造绿增秀气”的效果,滨河公园也体现了草原文化的鲜明特色之三——流动特征, “逐水草而迁徙”是草原民族 的主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长期的“游牧”和“迁徙”,便形成和造就了他们为争取更大生存地域和空间的流动习性。因 而,草原文化又是一种流动的文化,滨河公园充分体现了这种流动的特征。 (5)街旁绿地(G15):位于城镇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规划要求在居 住区集中地段和道路节点处,既要做到相对独立,又要与其他绿地衔接自然,并与周围建筑风格统一、协调,本次规划街旁绿地总面 积约为 124.43 公顷。 40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表 7.7 中心城区街旁绿地规划一览表(2030 年) 序号 公园名称 位置 1 旗政府北侧游园 川井路与云英大街交叉口南侧 2 博物馆北侧游园 新忽热路与云英大街交叉口 3 乌加河游园 西环路以北,乌加河路与乌兰大街交叉口 4 甘泉公园 西环路以北,西环路与甘泉街交叉口三角地和川井路与甘泉街之间绿地 5 大南街公园 西环路以北、大南街以南的狭长绿地 面积(ha) 备注 1.37 0.89 1.18 7.04 4.69 改建 改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3.4 6 入口公园 海流图路南段镇区入口处 新建 7 哈太路公园 哈太路与东环路交叉口三角地 3.36 新建 8 北环路街旁绿地 北环路北侧 15 米,南侧 20 米 3.43 改建 9 温更塔拉大街街旁绿地 温根塔拉大街两侧各 20 米 10 云英大街街旁绿地 云英大街两侧各 30 米 11 鸿雁大街街旁绿地 鸿雁大街两侧各 20 米 12 哈萨尔大街街旁绿地 哈萨尔大街两侧各 15 米 13 杭盖街街旁绿地 杭盖街两侧各 20 米 14 大南街街旁绿地 大南街南侧 20 米 15 西环路街旁绿地 西环路东侧 15 米 16 甘其毛都路街旁绿地 甘其毛都大街两侧各 15 米 17 乌拉特路街旁绿地 乌拉特路两侧各 20 米 18 乌加河路街旁绿地 乌加河路北段工业区两侧 30 米,南段两侧 20 米 19 甘泉路街旁绿地 甘泉路两侧 20 米 7.17 12.39 11.89 4.68 10.17 1.19 1.97 3.85 9.24 4.44 13.05 改建 改建 改建 改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改建 改建 改建 改建 41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序号 公园名称 位置 20 川井路街旁绿地 川井路东侧 15 米 21 新忽热路 新忽热路两侧各 15 米 22 海流图路街旁绿地 海流图路两侧各 15 米 4.23 改建 23 哈太路街旁绿地 哈太路两侧各 20 米 5.57 改建 24 东环路街旁绿地 东环路北侧各 20 米 25 交通路街旁绿地 交通路两侧各 20 米 合计 面积(ha) 备注 2.22 3.06 2.57 1.38 改建 改建 新建 新建 124.43 二、生产绿地(G2)规划 生产绿地是为城镇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应在对现有苗圃加强管理,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建特 色苗木基地。分期建设,结合多种经营以及花卉、特种苗木的生产,来提供各类园林绿化苗木的需要,同时支持镇区长远发展的需要。 为保证城镇苗木的基本自给自足,按照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成[1993]784 号文件),城市生产绿地应占城市建 成区总面积2%-3%。 1、规划原则 因地制宜、实地适树、择优引进、远近结合的原则;采用培育乡土苗木与引进优良品种相结合、速生树种与慢长树种相结合的原 则进行规划建设。达到就地育苗、就近供应、减少运距、降低成本,提高栽培成活率的效果, 2、规划内容与指标 规划在对现有苗圃加强管理,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建特色苗木基地。保留海流图镇南侧现有 3750 亩生产绿地,将其中的残次林更 新;保护现有种苗留床苗 155 亩,新育苗 98 亩。增加新的优良品种,育苗总面积为 375 亩。品种有:小美旱杨、榆树籽种育苗、垂榆、 金叶榆、榆叶梅、侧柏、山桃、榆树定植苗。使苗木自给率达 80%以上。生产绿地面积占城镇建成区总面积比率达 2%以上。 三、防护绿地(G3)规划 防护绿地是城镇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镇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镇 组团隔离带等。防护林带的建设,不但减轻了风沙和水土流失对镇区的影响与威胁,同时也构成了镇区的生态安全屏障,因而加强城 镇防护林带的建设尤为重要。 42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1、规划原则 城镇防护绿地的规划设计是城镇近期防护绿地建设的依据,又是城镇防护绿地远期的发展方向,具体原则为: (1)从实际出发,进行系统规划,构成防护绿地系统,结合实际考虑绿地类型、布置方式、树种选择,使绿地防护效果符合城镇 的需要。 (2)远近结合,既有远景目标,又有近期安排,保护生态环境和美化城镇面貌相结合的实用性原则。 (3)结合生产、创造财富的原则。防护绿地占地面积大,树种多样,不但达到防护功能,也能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 2、规划内容与指标 本次规划的防护绿地主要为中心城区,中心城区的防护绿地为工业用地与居住以及工业用地之间的防护带,规划面积为 54.34 公 顷。 表 7.8 中心城区防护绿地规划一览表(2030 年) 序号 1 绿地性质 位置 防护绿地(G3) 城区西北部工业区 合计 面积(ha) 备注 图则编号 54.34 新建 G3-01 54.34 3、树种选择与栽种方法 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工业区项目对环境的要求,防护林带树种乔木选择杨树、樟子松、云杉、旱柳(雄株)、榆树等,灌木选择柠 条、沙地柏、小叶锦鸡儿等;林带总的配置原则是:不透风林带由常绿乔木、落叶乔木、灌木相结合组成,防护效果好;半透风林是 大林带两侧种植灌木;透风林则是由林叶稀疏的乔灌木组成。 4、防护林带更新 当林带中主要树种进入衰老期,防风效果显著下降时,必须进行更新改造,但要因地制宜,分别对待,要注意更新时间和更新方 式。时间上应与主要树种达到中径级用材的成熟年龄一致,一般杨树等速生树为 10~15 年左右,对条件恶劣,生长不易的林带,应尽 量发挥防护性能,不要轻易采伐。更新方式上要逐步进行,先衰老先更新,保留尚能继续生长的林木,并有计划分期伐除,以保证防 护林带在老林伐除后,新林长起之前的防护作用不间断。防护林带更新常采用换带、隔带、半带更新的更新方式,不论哪种更新方式, 都要尽量不减防护效果,并特别注意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原有林木对幼林的不利影响。 43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四、附属绿地(G4)规划 附属绿地是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 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由于这类绿地归专属部门、单位使用,由单位自行负责,虽不对市民开放,不参与城市用地平衡,但分布广、占地比重大,是绿 地系统中的“面” ,是城市普遍绿化的基础。因此从规划、建设到建成后的日常维护管理,应依照国家和地方有关城市绿化建设的法规 条例等严格管理,确保各单位绿地和居住区绿地规划的实现。 单位附属绿地面积占单位总用地面积比率不低于 30%,其中交通枢纽,仓储、商业中心等绿地率不低于 20%;产生有害气体及污 染工厂的绿地率不低于 25%,并根据国家标准设立不少于 50 米的防护林带;学校、医院、休疗养院所、机关团体、公共文化设施、部 队等单位的绿地率不低于 35%。因特殊情况不能按上述标准进行建设的单位,必须经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根据《城市 绿化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将所缺面积的建设资金交给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安排绿化建设作为补偿,补偿标准应根据所处 地段绿地的综合价值由所在城市具体规定。 1、居住绿地规划 居住绿地是城镇居住用地内社区公园以外的绿地,包括组团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绿地、小区道路绿地等,其中包括了满足 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居住绿地规划要结合住宅区推行物业管理和小区综合整治, 提高住宅区的绿化质量和景观效果,挖掘潜力,扩大绿化面积,改善住宅区的绿化环境。新建小区要坚持“谁开发、谁建设”的原则, 明确绿地标准和提高绿化质量。 1) 规划总则: A、一切可绿化的用地均应绿化。 B、应根据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环境特点及用地的具体条件,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局原则,并应保留和利用规划范围内 的已有树木和绿地。 C、应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布局形式,设置相应的绿地,以及老年人、儿童活动场地和其它的块状、带状公园绿地等,块状带状 公园绿地应同时满足宽度不小于 8 米、面积不小于 400 平方米。 D、便于居民休憩、散步和交往之用的绿地,宜采用开敞式,以绿篱或其它通透式院墙栏杆作分隔。 2) 树种设计原则: A、协调性原则,绿化规划与居住区总体规划的协调,短期绿化设计与长远绿化规划的协调。 44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B、功能性原则,主要考虑通过对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创造一个美的环境,通过抗性植物的栽植,进一步净化空气改善环境。 C、文化性原则,要坚持文化与功能并举的设计原则,在保障绿化功能的前提下,要突出居住区的文化特色。 D、生态性原则,在保证绿化功能的前提下,要从生态平衡和生态效益出发,树种的选择、布局、搭配都要服从生态学原理,努力 增加绿地面积的同时,注重扩大绿地的三维绿量(即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的叶面积总和)。 规划内容:居住区绿地是最接近居民生活的绿地,它覆盖面广,分布均匀,对人居环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规划要求充分发挥这 种优势,从多方面提高居住区绿化水平,使更多的绿色空间渗透于城镇中。每个小区均应设置集中绿地,充分利用小区内部空间进行 绿化建设,布置花草树木以及建筑小品,水体点缀,使居民有较好的生活、休息环境;另外,小区绿地要突出它的“可达性”,即方便 居民随时去使用它。 3) 规划指标: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5)绿地建设指标要求配套,达到国家技术规范中所规定的居住区绿地建设标准。绿 地率控制指标如下: A、新建居住区绿地率不低于 35%,旧区改建不低于 30%(公园绿地的人均面积,居住区不低于 1.5 平方米,居住小区不低于 1 平 方米,居住组团不低于 0.5 平方米)。 B、居住区公园面积不小于 1 公顷。 C、小区游园面积不小于 0.4 公顷。 D、组团绿地面积不小于 0.04 公顷。其中小区游园和居住区公园在规划中已划入社区公园。 本次规划居住绿地面积约为 154.18 公顷。其中旧居住绿地面积为 97.37 公顷,新建居住绿地面积 56.80 公顷。 2、公共设施绿地规划 公共设施绿地有较强公共性和开敞性,此类绿地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同时还应结合公建自身特点加强其外向景观特色。 1) 规划要点 A、绿地尽可能与外部空间环境通透,与城镇公园连成整体。 B、采取屋顶和墙面等多种绿化形式,尽可能增大绿量,提高绿地率和环境质量。 C、单位绿化以植物造景为主,植物的选择要突出单位的特点,乔、灌、草,落叶、常绿合理配置,种类丰富,形成优美的植物景 观。绿化形式多样,充分发挥绿化的环境、生态效益。 D、单位用地附属绿地中要设置必要的活动和休憩设施,以及建筑、小品等,构筑精致、得体牢固。 45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E、公共设施绿地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同时,还应综合构建自身特点,加强外向景观特色。 F、针对各单位用地特点和要求,提出相应的绿地控制指标,达到全面提高城镇绿量,确保单位用地附属绿地规划实施。 2) 单位附属绿地规划指标 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中,要求“商业中心、交通枢纽的绿地率不低于 20%;学校、医院、休疗养院所、机关团体、 公共文化设施、部队等单位的绿地率不低于 35%。 ” 临街大型公共建筑应按照相关规划确定的建筑后退要求进行建设,绿化应考虑其公共性与开敞性,宜结合建筑前广场、停车场进 行设计,有利于组织人流、车流,并应衬托建筑物,提高环境景观效果。本规划根据海流图镇的实际情况,规定了各类公共设施附属 绿地的绿地率指标。本次规划的公共设施绿地总面积为 56.02 公顷。 3、工业绿地 工业绿地是工矿企业附属设施用地内的绿地,园林植物通过其枝叶的吸滞、过滤作用减少粉尘(作为细菌的载体)而减少空气中 细菌含量,所以工业绿地对改善生产环境,提高工作和生产效率,增进职工身心健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设计原则:①乔灌草藤的多层次、多物种绿化。②明确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合理比例,常绿树种占 30%左右,落叶树种占 30%~ 40%左右,其余为花卉和地被。③选用合适的树种:首先,要适地适树;其次,要注意速生树和慢生树种的比例,一般在新厂区考虑以 速生树为主,占 60%左右,以慢生树种为辅,3~5 年后考虑用慢生树种来逐步代替速生树种,慢慢过渡到以慢生树种为主(占 60%的比 例);再次,还要考虑到树种配置,尽量在工作厂区创造一个色彩丰富,令人身心愉快的工作环境。 规划内容与指标:工业绿地风格力求蓬勃向上,体现各自的企业形象特点,应重点抓好厂前区、生产区、宿舍区及道路绿化等环 节;厂前区绿地直接代表企业的形象,因而在满足其功能的同时,加强厂前区绿地的文化性和艺术性,并注意和城镇景观的协调;生 产区绿地应根据其生产要求、卫生防护要求,以及特有的工业景观特点来配置植物,如对光照要求较高的工厂应多选用低矮植物;污 染较严重的工厂应针对不同的污染源及污染程度选用相应抗性较强的植物以降低污染;仓库和堆场周围的绿化应选择防火树种。工厂 内应设置集中绿地(辟建小游园),集中绿地应接近或布置在职工生活区,为职工提供一个工作之余的休息、娱乐场所。各类工厂应重 视屋顶、墙面、棚架、室内绿化等多种绿化方式,增加绿视率,创造绿色环境景观。工业内部一般不得安排绿地,但因生产工艺等特 殊要求需要安排一定比例绿地的,绿地率不得超过 15%。本次规划把工业区和生活区之间所有用地规划为卫生隔离带以及在工业区内部 道路两侧设置 10~20 米的防护绿地。 依据工业绿地远期绿化指标(绿地率分别为≥25%) ,本次规划工业用地绿地面积为 35.37 公顷。 4、道路与交通设施绿地 46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道路绿地是道路广场用地内的绿地,包括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交通岛绿地、交通广场和停车场绿地等。在城镇绿地系统中, 道路绿化占有重要位置,它是城镇绿地的联系网络,相当一部分绿色景观是沿着道路渗透到城内各个角落;同时,由于人与交通线的 接触频率极高,它在改造城镇景观和环境质量上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因此,本次对现有海流图镇主次干道绿地进行重新规划,在“增 量活景”上做文章,在规划设计上作到“一路多树、一街一景”的效果,新区新修道路要在道路红线外两侧预留 20-30 米宽的绿化带, 同时要见缝插绿,借拆补绿,实施主次干道节点绿化建设。规划力求采用多种绿化形式,最大限度地拓展道路绿化空间,注重道路绿 地与其它绿地的过渡和衔接,最终形成连续、完善的道路绿化网络。 布局与景观规划:①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得小于 1.5 米;主干路(红线宽度大于 40 米)上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 2.5 米; 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得小于 1.5 米;主、次干路中间分车绿带和交通岛绿地不得布置成开放式绿地;路侧绿带宜与相邻的道路红线外侧 其他绿地相结合;人行道毗邻商业建筑的路段,路侧绿带可与行道树绿带合并;道路两侧环境条件差异较大时,宜将路侧绿带集中布 置在条件较好的一侧。②主干路应体现城镇道路绿化景观风貌;同一道路的绿化宜有统一的景观风格,不同路段的绿化形式应有所变 化;同一路段上的各类绿带,在植物配置上应相互配合,并应协调空间层次、树形组合、色彩搭配和季相变化的关系;③注重整体性 和连续性,道路绿地不是一个独立的游赏空间,而是城镇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作为人类生活空间和自然过程的连续体系来设 计和管理。 规划内容与指标:对于已经形成的道路绿化要进行植被充实、调整和更新,补齐行道树,更换老化植被,形成良好整洁的道路绿 化景观,而新建的道路绿地应严格按照道路绿化标准来执行,道路绿化普及率、达标率分别在 85%和 80%以上,林荫路推广率不低于 50%;干道绿化带面积不少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 20%;支路绿化带面积不少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 15%。 植物规划: (1)乔木的选择,乔木在街道绿化中,主要作用是为行人遮荫、美化街景,因此选择品种时主要从下面几方面着手:①株形整齐, 观赏价值较高(或花型、叶型、果实奇特,或花色鲜艳,花期长),最好叶秋季变色,冬季可观树形、赏枝干;②生命力强健,病虫害 少,便于管理,管理费用低,花、果、枝叶无不良气味;③树木发芽早、落叶晚,适合本地区正常生长,晚秋落叶期在短时间内树叶 即能落光,便于集中清扫;④行道树树冠整齐,分枝点足够高,主枝伸张、角度与地面不小于 30 度,叶片紧密,有浓荫;⑤繁殖容易, 移植后易于成活和恢复生长,适宜大树移植;⑥有一定耐污染、抗烟尘的能力;⑦树木寿命较长,生长速度不太缓慢。 (2)灌木的选择,灌木多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带(车行道的边缘与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带),可遮挡视线、减弱噪声等,选择 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枝叶丰满、株形完美,花期长,花多而显露,防止过多萌孽枝过长妨碍交通;②植株无刺或少刺,叶色有 变,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内人工修剪可控制它的树形和高矮;③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 47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3)地被植物的选择,北方大多数城镇主要选择冷季型草坪作为地被植物,根据气候、温度、湿度、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草坪 草种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多种低矮花灌木均可作地被应用。 (4)草本花卉的选择,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为主,与乔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只在重点部位点缀, 不宜多用。 主干路绿化:红线宽度为 40 米,占据城镇主要轴线或具有透景作用的道路。由于道路笔直宽阔,植物配植精当,周围环境质量优 良,自身即构成了一种有感染力的景观。主干路应配置观赏价值高、有地方特色的植物,并与街景结合;整体绿化效果宜强,视线开 敞,富色彩变幻,成为优美风景线,是城镇道路绿化景观的精华,能够体现城镇绿色景观特色。 依据总体规划海流图路、川井路、乌拉特路、西环路、温根塔拉大街、鸿雁大街、杭盖街、巴音街、大南街为九条主干路,主要 绿化路须经过整体详细设计并保证重点维护,绿地率不低于 20%。主干路绿化规划总绿地面积约为 36.12 公顷。 表 7.9 主干路绿化表 道路名称 红线宽度(米) 横断面形式(米) 长度(米) 规划绿地率(%) 绿地面积(公顷) 海流图路 40 5/5/2.5/15/2.5/5/5 4981 25 4.98 川井路 40 5/5/2.5/15/2.5/5/5 4345 25 4.35 乌拉特路 40 5.5/12/5/12/5.5 3160 25 3.16 西环路 40 8/24/8 6432 25 6.43 北环路 30 4/22/4 2048 25 2.05 温根塔拉大 40 5/5/2.5/15/2.5/5/5 3755(总) 25 3.76 鸿雁大街 40 5/5/2.5/15/2.5/5/5 3763 25 3.76 杭盖街 40 5/5/2.5/15/2.5/5/5 3828 25 3.83 巴音街 40 5.5/5/2.5/14/2.5/5/5.5 3047 25 3.05 大南街 40 8/24/8 995 20 0.80 总面积 ----- ----- ----- ----- 36.12 注:本表以哈萨尔大街为新区与旧区分界线 次干路绿化:红线为 30~40 米,此类道路负荷的交通量较大,规划强调绿化的防护性结构和车行时的连续动态景观效果。行道树 绿带应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的绿带。在行人多的路段,行道树绿带不能连续种植时,行道树之间宜采用透气性路 面铺装。行道树宜内疏外密,灌丛内低外高,对于交通噪音和烟尘具有衰减作用;同时保证视线自由通畅,两侧可相互透视。行道树 冠形优美,且枝叶繁茂,吸附力强;灌木则致密耐修剪,花期漫长、抗性强。 48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依据总体规划次干路包括石哈河街、德岭山街、北环路、云英街、哈萨尔大街、海巴线、花园街、乌兰大街、东环路、哈太路、 新忽热路、交通路、建设路、甘泉路、乌加河路、甘其毛都路、呼勒斯太路。绿地率不少于 20%。规划绿地面积约为 27.87 公顷。 表 7.10 次干路绿化表 道路名称 红线宽度(米) 东环路 30 哈太路 30 新忽热路 30 交通路 30 建设路 30 甘泉路 30 乌加河路 30 甘其毛都路 30 呼勒斯太路 40 石哈河街 40 德岭山街 30 北环路 30 云英大街 30 哈萨尔大街 40 海巴线 30 花园街 30 乌兰大街 35 总面积 ----注:本表以哈萨尔大街为新区与旧区分界线 横断面形式(米) 长度(米) 规划绿地率(%) 绿地面积(公顷) 4/22/4 6/8/2/8/6 6/8/2/8/6 6/8/2/8/6 6/8/2/8/6 4/22/4 4/22/4 4/22/4 8/24/8 8/24/8 4/22/4 4/22/4 4/22/4 8/24/8 4/22/4 4/22/4 7/21/7 ----- 2304 4439 1388 860 770 4150 3844 3576 2813 2000 1537 2217 3760 3586 573 914 1950 ----- 20 25 25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5 20 20 20 ----- 1.38 3.33 1.04 0.52 0.46 2.49 2.31 2.15 2.25 1.60 0.92 1.33 2.26 3.59 0.34 0.55 1.37 27.87 支路绿化:宽度在 20 米以下次要道路,车行交通流量相对较少,适宜于人们散步、休息、购物等的园林化道路、深入居住区的普 通道路和分布于商业区内的步行路。支路绿化以植物材料为主,分隔组成多种灵活的小空间,环境气氛安静恬美,尺度亲切怡人,富 于较强吸引力。乔木须常绿、落叶相组合,冠大荫浓的阔叶树为首选,枝下高可稍低,果树类可在此应用。灌木类选用园林植物中优 美多花、耐修剪者为宜。 依据总体规划包括蒙中路、蒙中西路、花园东路、花园西路、市场路、中学街、财政路、电业路、迎宾路等多条道路,绿地率不 少于 15%。规划绿地面积约为 2.09 公顷。 49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表 7.11 支路路绿化表 道路名称 蒙中路 蒙中西路 花园东路 花园西路 市场路 中学街 财政路 电业路 迎宾路 总面积 红线宽度(米) 20 20 15 15 15 20 15 15 15 ----- 横断面形式(米) 5/10/5 5/10/5 3/9/3 3/9/3 3/9/3 5/10/5 3/9/3 3/9/3 3/9/3 ----- 长度(米) 1235 984 659 1089 438 1581 393 592 1059 ----- 规划绿地率(%)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 绿地面积(公顷) 0.37 0.30 0.15 0.25 0.10 0.47 0.09 0.13 0.24 2.09 综上所述,依据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远期绿化指标(绿地率为 20%) ,本次规划道路与交通设施绿地面积约为 66.08 公顷。 5、仓储和市政设施绿地 仓储用地和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内的绿地,仓储绿地绿地率不低于 20%,市政设施绿地绿地率不低于 15%,其中供水厂绿地率不低 于 25%。本次在中心城区的西北因该处有 220KV 变电站,在西环路、云英大街、温更塔拉大街、呼勒斯太路所围合区域的大型的市政 设施绿地,规划面积为 75.66 公顷。通过绿化植物,既对变电站进行了防护隔离,也美化了城镇环境,在保护好现有生态环境的基础 上,适当配建服务设施,绿地率≥80%。 依据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总体规划,至 2030 年海流图镇仓储用地面积和市政设施用地面积分别为 34.78 公顷和 40.88 公顷,依据 这两项用地远期绿化指标(绿地率均为≥20%) ,本次规划仓储绿地面积约为 6.96 公顷,市政设施绿地面积约为 8.18(包括 220KV 变电 站区域绿地 41.42 公顷)公顷。 由以上各类附属绿地的面积所得本次所规划附属绿地的总面积为 326.78 公顷。 50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表 7.12 中心城区附属绿地规划一览表(2030 年) 用地代号 R A 用地名称 控制绿地率(%) 规划面积(ha) 绿地面积(ha) 新建居住区 老居住区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35 ≥30 162.29 324.58 200.25 56.8 97.37 56.02 行政办公用地 ≥35 54.95 19.23 文化设施用地 ≥35 2.91 1.02 教育科研用地 ≥35 38.41 13.44 体育用地 ≥35 3.19 1.12 医疗卫生用地 ≥35 7.03 2.46 居住用地 其中 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20 93.76 18.75 M 工业用地 ≥25 141.47 35.37 W S 物流仓储用地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20 ≥20 34.78 339.15 6.96 66.08 U 市政设施用地 ≥20 40.88 8.18 1243.4 326.78 合计 五、其他绿地(G5)规划 其他绿地是对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镇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 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镇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其他绿地是实现城 镇绿地系统结构的主要载体之一,对改善城镇生态环境和居民游憩条件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城镇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的条件下,它可 有效缓解城镇生态环境的压力,满足现代人回归自然的需要。 1、规划原则 (1)突出自然环境的主导作用:对其他绿地的开发建设应充分认识其特点和价值,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2)充分发挥其他绿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适应市场经济的特点,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 和共存。 2.东郊生态公园 本次在规划区(建设用地范围外)的东侧有生态公园一处,在保护现有生态植被的前提下,按照植物多样性的特点,种植一些具 有生态性和景观性的树木和植物。同时,将巴音宝力格村实施退耕搬迁,一并纳入生态公园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形成海流图镇自然和 51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可供广大居民就近休闲和充分利用的绿化景观区,海流图生态园是一个集生态保护、草原文化、培植示范、旅游观 光、休闲渡假为一体的绿色园区,是乌拉特中旗动植物的“博物馆”。生态公园规划面积约为 102.5 公顷,绿地率≥70%。乌拉特中 旗海流图镇生态园功能分区及策划要点见下表。 表 7.13 海流图镇生态公园功能分区及策划要点表 功能区 接待区 旅游项目、内容 发展方向、特色 蒙古包群、生态餐厅、游客中心 日常旅游接待活动;当地民族风格 生态观光园 围封草原、建枣园、山杏园、桃园、花苑、种植当地植物 体现生态保护成果,展示草原生物多样性,环境教育基地 雕塑游览区 大地五体雕塑、憩一会儿雕塑、三口之家雕塑、动物雕塑、假山、凉亭、 展示中外特色文化 奇石馆 娱乐区 建游乐园、蒙古古战场、越野卡丁车场 发展参与式休闲娱乐旅游 大敖包 祭敖包 营造特定氛围、展示蒙古族文化 海镇鹿苑 展示馆、亲鹿活动 科学性与趣味性统一的人与鹿乐园 3、郊野公园规划 郊野公园在满足现代城镇居民踏青郊游、回归自然、休闲度假需要的同时,保护了自然生态及野生动植物。郊野公园是城镇快速 发展城镇化进程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们理性复归的一种现象,人类走出自然,又走向自然,郊野公园也是城镇发展的现实性选择, 是人类对生活定义的新的诠释。郊野公园具有如下特征: 在地理区位上,郊野公园位于城镇建成区之外,但在市区行政地域范围之内; 在资源组成上,郊野公园以植物生态系统为基础,以农田、水域等为辅; 在功能定位上,郊野公园以观光、度假、健身、科普等活动为主; 在服务对象上,郊野公园以城镇居民为主。 本次把西河槽(西环路和海甘线之间)全部规划为郊野公园。河槽两侧规划 20-80 米的绿化带形成带状郊野公园。设计理念:水 天一色。水天一色滨河景观带,以广袤的大草原为底色,碧水蓝天、白玉长堤、绿色长廊、方圆结合、人天和谐、天地和谐、构建和 谐。 主要保护和发展本土植物,促使物种多样性丰富,在发挥其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构筑和创建游览项目,真正实现城镇 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绿地率≥70%。 52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第八章 树种规划 一、现状概况 根据实际调查,目前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镇区行道树及公园广场绿地现有垂柳、香花槐、金叶榆、白蜡、丁香、国槐、新疆杨、山 桃、垂榆等乔木树种;榆叶梅、紫穗槐、丁香等灌木;八宝景天、马莲、萱草、石竹、景天等地被。 二、规划原则与目标 1、规划原则: (1)以中温带大陆性气候落叶阔叶林地带为主,适当引进外来树种,满足我旗各类土地的绿化要求。 (2)以生态功能与景观效果并重。 (3)适地适树,优先选择抗逆性强(抗寒、抗旱、耐盐碱、抗病虫害等)的树种。 (4)城镇绿化的种植配置要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相结合。 2、规划目标: 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对本旗城镇园林绿化主要应用植物物种类做出科学规划和特色设计,重塑“西北生态城镇”的形象,营造 具有蒙元文化的现代城镇绿地景观,促进城镇环境可持续发展。 (1)培育本旗的植物景观特色,满足城镇居民文化娱乐、休闲、接近自然的要求。 (2)优化城镇树种结构,提高绿化植物改善城镇生态环境的机能。 (3)组织城镇绿化苗木生产从无序竞争进入有序发展。 (4)构筑城镇绿色空间的艺术风貌,充分展现城镇各类绿地的风貌。 三、技术经济指标 1、确定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比例为:2:8; 2、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比例为:4:6; 3、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比例为:7:3; 4、乔木与灌木比例以按各类绿地类型而异; 53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5、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比例为:8:2; 6、速生、中生树种与慢生树种比例为:6:4; 7、引进外来树种要注意生态安全性分析 保护生态环境和构建城市绿地系统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而引进丰富多样的外来树种资源是实现城市绿化事业发展的重要 条件。然而多样化的外来树种也可能导致生物入侵和生态安全问题。外来物种引入有可能因不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或者 因生态系统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而成为入侵者,大多会在新的环境中大肆养殖、扩散并造成危害,改变或破坏原有生态系统 的平衡和功能。 虽然引入的外来树种不一定会成为入侵树种,但考虑到多数外来物种的长寿性和潜在的危害性,灾害一旦爆发难以根 除,因此防止外来树种造成危害,关键是要阻止可能会形成的入侵的物种传入或已经引种的外来入侵树种,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筛选 出性状优良、生态安全的外来树种,这就要求对外来树种的生态、经济和文化等多种价值进行综合研究。因此在引进外来物种大面积 推广前,必须经过评估论证、引种审批、隔离试种,甚至要驯化试验和鉴定认定,加强检疫封锁。 四、基调树种规划 城一个城镇,通过对基调树种的种植,形成绿化基调。基调树种应该往往是地区最优秀的树种。种类不宜多,1~4 种足够,但数 量上宜多,常为标志这一城镇绿化面貌的代表树种。规划海流图镇的基调树种为:云杉、杨树、榆树。 五、骨干树种规划 城镇绿化的骨干树种,是适应本地自然环境、具有优良的品质、优异的特点,在各类绿地中栽植频率较高、使用数量大、有发展 潜力的树种。规划海流图镇的骨干树种为:云杉、杨树、榆树、樟子松、国槐、山桃、垂枝榆、旱柳、山桃、丁香、榆叶梅、珍珠梅、 黄刺玫、玫瑰等。 1、道路绿化树种 A、行道树种 行道树是发挥城镇绿地美化街景,纳凉遮荫、减噪滞尘等功能作用的重要因素,还有维护交通安全,保护环境卫生等多方面的公 益效用.由于道路的立地条件相对较差,路面热辐射使近地气温增高,空气湿度相对低,土壤成分复杂,透水透气性差,汽车尾气中 的污染物浓度高,所以行道树的选择要求相对苛刻。主要有: (1)树干挺拔、树形端正,体形优美、枝叶繁茂、蔽荫度好。 54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2)对环境适应性强,易栽植,耐修剪,易萌生. (3)抗逆性强.特别是要求抗有毒气体、粉尘等能力强,耐风、耐寒,耐旱,耐涝、耐辐射,病虫害少。 (4)长寿、速生树种相结合 。 (5)深根性、花果无污染,且高大浓荫与美化,香化相结合。如河北杨、新疆杨、旱柳等。 B、停车场绿化树种 树种选择要求: (1)抗氮氧化物能力强。 (2)树冠高大,易管理,低维护。 C、公路、铁路、高速干道绿化树种 公路,铁路和高速干道的树种选择,要同时考虑交通安全机能、环境保护机能和美化机能。 (1)防护:隔声、防火、防烟、减尘。 (2)绿荫:在休息、服务站区内的停车场、人行道及广场,选择高大浓荫的树种。 (3)坡面保护:为防止坡面表土侵蚀,需选择抗逆性强和萌生力强的灌木和地被植物。 (4)速生的先锋外引树种与中速、慢速生长的地带树种相结合。如新疆杨、柳树、国槐、白蜡等。 2、庭园树种 包括公园、广场,街头绿地,住宅区和单位附属绿。在公园内,植物占地比例最大,一般为公园陆地总面积的 70%,是影响公园 环境和面貌的主要因素。居住区和单位附属绿地注重要求植物具有保健、遮荫、防尘,减噪、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等功能.植物 的选择遵循以下原则: (1)满足生态和景观功能的要求,达到遮荫、抗污、减噪、防尘、美化、季相明显的效果. (2)以乡土树种为基调树种,保留古树名木和原有树种,适当引进外来树种。 (3)注重植物的造景特色.根据植物不同的形态,色彩、风韵塑造园林绿地的艺术特色。 (4)具有生态保健功能的树种。如国槐、金叶榆、垂柳等。 3、防护林树种 我旗的防护林主要以防风固沙为主、树种选择的原则: (1)深根性或侧根发达,树干高大树种为主。 55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2)耐寒、耐旱、耐盐碱、抗病虫害能力强。如旱柳、新疆杨、河北杨等。 4、生态环境绿地树种 生态环境绿地的应用树种宜以发挥生态功能为主,兼顾美化功能,按照风景林设计要求营造的专用林种。分为近景林和远景林。 近景林要求有不断变化的单元,有丰富的色彩、形态变换和季相变化,需充分运用观花,观叶,观姿的乔灌木;远景林要求自然化程 度最高,景观自然,粗旷,树冠重叠起伏,可与山地原野的防护林、生态环境林相结合。如国槐、金叶榆、垂榆等。 六、一般树种规划 一般树种是指适应本土立地条件,在城市中已栽植多年,景观与生态功能表现良好的树种或是虽具有良好景观效果,却未在绿化 工作中被重视的乡土树种。同时还可以选用那些已在公园或单位附属绿地里试种、正常开花结果而且表现优良的品种,并且通过大力 发展那些应用潜力大、但未经试种的野生树种,使物种多样性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与发挥。 海流镇的一般树种选择有侧柏、银中杨、河北杨、白蜡、垂枝榆、旱柳、沙枣、复叶槭、红柳、黄柳、李树、沙果、砂地柏、柽 柳、连翘、柄扁桃、红刺玫、绣线菊、拧条、小叶锦鸡儿、沙地榆、欧李、忍冬、沙棘、桃叶卫矛、胡枝子、茶藨子、紫叶矮樱、金 银木、红王子锦带、水蜡、五叶地锦、山荞麦、蛇葡萄、鸡冠花、一串红、金盏菊、万寿菊、三色堇、矮牵牛、美女樱、波斯菊、菊 花、扫帚草等、鸢尾、马莲、蜀葵、萱草、八宝景天、大丽花、小丽花、美人蕉等。 七、植物的选定 乔木类:云杉、樟子松、侧柏、银中杨、河北杨、国槐、白蜡、垂枝榆、榆树、旱柳、沙枣、复叶槭、山桃、红柳、黄柳、李树、 沙果等。 灌木类:砂地柏、柽柳、丁香、连翘、柄扁桃、榆叶梅、珍珠梅、黄刺玫、红刺玫、玫瑰、绣线菊、拧条、小叶锦鸡儿、沙地榆、 欧李、忍冬、沙棘、桃叶卫矛、胡枝子、茶藨子、紫叶矮樱、金银木、红王子锦带、水蜡等。 藤本类:五叶地锦、山荞麦、蛇葡萄等。 花卉类:一、二年生花卉(鸡冠花、一串红、金盏菊、万寿菊、三色堇、矮牵牛、美女樱、波斯菊、菊花、扫帚草等)宿根花卉 (鸢尾、马莲、蜀葵、萱草、八宝景天、大丽花、小丽花、美人蕉等)。 56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表 8.1 树种名称 云杉 樟子松 学 名 科名 Picea asperata Mast Pinus.sylvestris L.var.mongolica 常绿针叶树种推荐名录 观赏特性及园林用途 习 性 松科 树冠尖塔形,树形优美,孤植树、防污净化林 有一定耐荫性,对干燥环境有抗性,浅根性,喜微酸深厚土壤 松科 四季常青,城市绿化树种 阳性树,耐寒冷干燥土壤,也能砂地及石砾砂地带 Litv. 砂地柏 Sabina vulgaris Ant 柏科 匍匐灌木;布置岩石园、地被 耐旱性强,生于石山坡及砂地、林下 杜松 Juniperus rigda Sieb.et Zucc. 柏科 树冠圆柱形,园林搭配应用,庭院树种 强阳性树,有一定耐荫性,根系发达,喜冷凉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 表 8.2 落叶阔叶乔木推荐名录 树种名称 学名 科名 观赏特性及园林用途 习 性 新疆杨 Populus.alba cv.Pyramidalis 杨柳科 树冠圆柱形,优美;行道树,风景林、防护林 喜光,耐干旱,耐盐渍,适应大陆气候,根系深,对烟尘有抗性 加杨 Populusx canadensis Monench 杨柳科 行道树、庭荫树、防护林 喜光,颇耐寒,对水涝、盐碱和瘠薄土地均有一定耐性 银中杨 Populus alba L 杨柳科 庭荫树、行道树、孤植、丛植 喜光,不耐庇荫,抗寒性强,耐干旱,不耐湿热,适大陆气候 河北杨 庭荫树、行道树、风景树、孤植、丛植 喜光,耐干旱,较耐寒,适生于高寒多风地区 榆树 Populus × hopeiensis etChow cChow 杨柳科 Chow Ulmus pumila 榆科 庭荫树、行道树、防护林 喜光,耐寒抗旱,喜冷凉气候,不耐水湿,耐干旱瘠薄和盐碱土 垂枝榆 Ulmus pumila var.pendula 榆科 树冠呈伞形,园艺观赏 喜光,耐寒抗旱,喜冷凉气候,不耐水湿,耐干旱瘠薄和盐碱土 五角枫 Aceraceae mono Maxim 槭树科 秋色叶树种,行道树、庭荫树、防护林 强阳性,稍耐荫,喜温凉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深根性 复叶槭 Aceraceae negundo L 槭树科 秋色叶树种,行道树、庭荫树、防护林 喜光,喜温凉气候,耐干冷,喜深厚湿润土壤,抗烟尘能力强 沙枣 Elaeagnus angustifolia L 胡颓子科 色彩独特,行道树、防护林 喜光,耐寒、旱、水湿、盐碱瘠薄,根系发达,喜疏松土壤,抗性强 沙果 Malus asiatica Nakai 蔷薇科 观花、观果, 生产 喜光,耐寒、干旱,要求土壤排水良好 旱柳 Salix matsudana 杨柳科 庭荫树、行道树、护岸树 喜光,不耐庇荫,耐旱寒,对土壤要求不严,根系发达 白蜡 Fraxinus chinensis 木犀科 庭荫树、行道树、堤岸树 喜光,稍耐荫,耐旱寒,对土壤要求不严,抗烟尘有害气体能力强 国槐 Sophora japonica L 豆科 树冠宽广枝叶繁茂、庭荫树、行道树 喜光,略耐阴,喜干冷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烟尘抗性强 山杏 Prunus armeniaca L 蔷薇科 观花,群植、林植、荒山造林树种 喜光,耐寒旱高温,对土壤要求不严,不耐涝 桃叶卫矛 Euonymus kiautshovicus Loes 卫矛科 叶色油绿光亮,丛植或做绿篱 性耐荫,耐干旱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 57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表 8.3 落叶阔叶小乔木及灌木推荐名录 树种名称 学 名 科名 观赏特性及园林用途 习 绣线菊 Spiraea japonica 蔷薇科 花粉红色,6-7 月;庭园观赏、丛植、花篱 性强健,喜光,稍耐荫,抗寒,耐旱 珍珠梅 Sorbaria kirilowii 蔷薇科 花小白色,6-8 月;庭园观赏、丛植、花篱 性强健,喜光,稍耐荫,耐寒荫,对土壤要求不严 玫瑰 Rosa rugosa Thunb 蔷薇科 花紫红,5 月;庭园观赏、丛植、花篱 耐寒旱,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微碱土壤也能生长 黄刺玫 Rosa xanthina Lindl 蔷薇科 花黄色,4-5 月;庭园观赏、丛植、花篱 性强健,喜光,耐寒旱,耐瘠薄,少病虫害 榆叶梅 Prunus triloba Lindl 蔷薇科 花粉、红、紫,4 月;庭园观赏、丛植、列植 喜光,耐寒旱,对轻碱土也能适应,不耐水涝 红柳 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 柽柳科 绿篱或防风固沙 喜光,耐干热严寒,耐干又耐水湿,耐盐碱土,深根性 沙棘 Hippophae rhamnoides 胡颓子科 刺篱、果篱、防护林 喜光,耐干热严寒和贫瘠土壤,耐盐碱,根系发达但主根浅 丁香 Syringa oblata 木犀科 花紫色,香、4-5 月;庭园观赏、草坪丛植 喜光,稍耐荫,耐寒旱,忌低湿,喜排水良好土壤 连翘 Forsythia suspensa 木犀科 花黄色,3-4 月叶前开放;庭园观赏、丛植、 喜光,耐寒旱瘠薄,怕涝,不择土壤,抗病虫害能力强 柽柳 Tamarix chinensis Lour 柽柳科 姿态优美,绿篱或防风固沙,改良土壤 喜光,耐干热严寒,耐干又耐水湿,耐盐碱土,深根性 红丁香 Syringa villosa Vahr. 木犀科 枝叶茂密,花美丽,庭园栽植 喜光,稍耐荫,耐寒旱,忌低湿,喜排水良好土壤 金银木 Loniccra maackii Maxim 忍冬科 观赏灌木,孤植或丛植 性强健,喜光也耐荫,耐寒旱,少病虫害 紫叶矮樱 Cerasus Mill 蔷薇科 叶色艳丽,庭园点缀、丛植或做绿篱 喜光,有一定耐寒力, 红王子锦带 Weigela subsessilis LH Bailey 忍冬科 枝叶繁茂,花色艳丽,庭园观赏或花丛培植 性强健,喜光也耐荫,耐寒旱,对土壤要求不严, 锦鸡儿 Caragana sinica Rehd 豆科 观叶、观花,绿篱、水土保持 喜光,耐寒,不择土壤耐干旱瘠薄,适应能力强 柄扁桃 Prunus pedunculata Maxim 蔷薇科 园林栽植,固定沙丘 耐寒,耐旱 欧李 Prunus humilis B.unge. 蔷薇科 花白色,果红色,固定沙丘 喜光,耐寒又耐干旱 胡枝子 Lespedeza bicolor Turcz 豆科 观叶、观花,园林观赏,水土保持改良土壤 喜光稍耐荫,耐寒又耐干旱,耐瘠薄土壤 茶藨子 Ribes pulchellum Turcz. 虎耳草科 花果美丽,观赏灌木 喜光,极耐寒,喜排水良好土壤 性 58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表 8.4 树种名称 学 名 藤本类推荐名录 科名 观赏特性及园林用途 习 性 五叶地锦 Parthenocissus quinquefolia Planch. 葡萄科 秋叶红艳,垂直绿化 喜荫耐寒,对土壤及气候适应能力强 山荞麦 Polygonum aubertii L.Henry 蓼科 垂直绿化及地被覆盖良好材料 性强健耐寒 蛇葡萄 Ampelopsis brevipedunculata Trautv 葡萄科 在园林绿地及风景区可用作棚架绿化材料 性强健耐寒 表 8.5 花卉名称 学名 花卉类推荐名录 观赏特性及园林用途 习 性 鸡冠花 Celosia argentea L.var.cristata Kuntze 矮、中型花坛及盆栽,高型花境或花丛 喜炎热空气干燥的环境,不耐寒,宜植于砂质土壤中 一串红 Salvia splendens ker-Gawl 花丛、花坛或自然式植于林缘 不耐寒,好阳光充足也耐半荫,忌霜害 金盏菊 Calendula officinalis L. 花坛布置 较耐寒,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 万寿菊 Tagetes erecta L. 矮型花坛、花丛、花境栽植,高型带状栽植 喜温暖,稍耐早霜,抗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 三色堇 Viola tricolor L. 花坛、花境及镶边植物 较耐寒,好凉爽环境,略耐半荫 矮牵牛 Petunia hybrida Vilm 花坛及自然式布置或盆栽观赏 喜温暖,不耐寒,忌雨涝 美女樱 Verbena hybnida Voss 花坛、花境及盆栽观赏 喜阳光充足,对土壤要求不严,有一定耐寒性 波斯菊 Cosmos bipinnatus Cav 花丛、花群及花境布置,花篱及基础栽植 喜光,耐干旱瘠薄土壤 扫帚草 Kochia scoparia Schrad 自然栽植,花坛中心材料、绿篱 喜阳,不耐寒,极耐炎热干旱瘠薄 鸢尾 Iris tectorum Maxim 花坛、花境、地被栽植 喜排水良好较湿润土壤 马莲 Iris lacteal Pall 花坛、花境、地被栽植 喜生于湿润土壤 蜀葵 Althaea rosea Cav 列植、丛植或做花境背景 性耐寒、喜向阳及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 萱草 Hemerocallis L. 丛植或于花境路旁栽植 性强健耐寒,耐半荫,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强 景天 Sedum aizoon L 花坛、花境、镶边或地被栽植 喜光照,有一定的耐寒性,不择土壤 大丽花 Dahlia pinnata Cav 花坛、花境及庭前丛栽 喜高燥凉爽、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环境 美人蕉 Canna indica L 花坛、花境及基础栽植 性强健,适应性强,不择土壤,具一定耐寒力 59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第九章 生物(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基 因,它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广义上的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四个层次。由 于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因此这些来源包括了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包含 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它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进化的结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它们的未知潜力为 人类的生存发展显示无法估量的美好前景。对于人口聚集、产业发达的城市地区,除了在市域范围内一些特殊的自然生态保护区(如大型 的森林公园)里还能保持较为原始的生物多样性以外,大部分的城镇建成区是以人工生态环境为主的。城市化的结果往往造成生态系统均 质化、遗传基因的单纯化,生物多样性就主要表现为物种的丰富性。又由于大多数野生动物和微生物对城市的环境污染难以承受,基本逃 离,因此城市园林植物多样性的规划、保护和培育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总体现状分析 城市的生物多样性特征指的是城市的生物区系组成。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生物多样性(遗传、物种、生态系统及景观的多样性) 与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能量转化、物质循环、食物链、净化环境等)直接联系,它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一起,构成 了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基础。 1、物种多样性 乌拉特中旗野生植物有 67 科 255 属 426 种。其中有饲用价值的植物有 42 科 150 属 289 种,其中禾本科牧草居饲用植物的首位,有 29 属 58 种,其次是菊科,有 20 属 49 种,具有引种价值的 12 种 5 科 7 属。有药用价值的植物 186 种,主要有麻黄、山大黄、马齿苋、银柴 胡、王不留行、角茴香、蒙古扁桃、甘草、地丁、远志、锁阳、菟丝子、知母、天仙子、地黄、车前子、沙参、菌陈、蒲公英、苍耳、薄 草、秦艽、苁蓉、紫草等。 全旗范围内生存的野生动物有:野驴、石羊、黄羊、团羊、青羊、狼、土豹子、狐狸、野鸡、石鸡、鹌鹑、野鸭、地脯、捞鱼鹳、喜 鹊、乌鸦、老鹰、猫头鹰、老雕、灰鹤、天鹅、野兔、兔狲、獾子、猞猁、刺猬、黄鼠、松鼠、蛇等。 2、生态系统多样性 60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乌拉特中旗地处内蒙古高原西部,由阴山山脉东西走向的二狼山、乌梁素太山、查斯太山分割成南北不同的自然地貌,具有明显的地 域差异和过渡变化。具体以固查公路为界,可分南部山前准平原区和北部高原区。自然生态系统主要有荒漠草原生态系统、草原化荒漠生 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 (1)荒漠草原生态系统 主要分布于乌拉特中旗南部山区和温更、海流图、桑根达来一线以东的低山区。主要植物类型有蒙古扁桃、泠蒿、石针茅、旱生松叶 猪毛草、短叶假木、小针茅、锦鸡儿、泠蒿、戈壁针茅、无芒隐子草、柠条、小果白刺。 (2)草原化荒漠生态系统 主要分布于旗境西北部,查干敖包——塔拉布拉格敖包一线以西。主要植物类型有超旱生和松叶猪毛藜、超旱生的小灌木、丛生小禾 草、松叶猪毛藜、红砂、旱生灌木珍珠、红砂。 群落内植被数量受气候影响十分严重,水分条件好时,群落层次分明,覆盖度明显增加,水分条件差时,草本植物很少,群落层次简 单,生物量明显下降,草原化荒漠生态系统是十分脆弱的。 (3)湿地生态系统 位于德岭山镇的牧羊海湿地,永久性积水,没有流出,丰水位 3.8 米,平水位 0.5 米,地表水 PH 值 7.91 呈弱碱性,矿化度 2.9g / L, 水质级别 11 类水。主要植物群系为芦苇沼泽,优势植物以芦苇为主,其它植被有香蒲,植被面积为 2597.56 公顷。 湿地野生动物, 鸟类较多。牧羊海湿地的鸟类有国家 11 级鸟类白琵鹭、赤膀鸭、赤颈鸭、赤麻鸭、风头麦鸡、红头潜鸭、环颈鸻、 金眶鸻、普通鸬鹚,都为夏侯鸟。 两栖类:牧羊海湿地的两栖类有花背蟾蜍。 鱼类:牧羊海湿地的鱼类有草鱼、鲤鱼、泥鳅、鲫鱼、鲶 鱼、乌鳢。 无脊椎类:牧羊海湿地的无脊椎类有河虾、河蟹。 (4)农田生态系统 乌拉特中旗农田绝大多数集中于旗域南部,该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类型主要为:提供食物,生态功能十分重要。 3、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对现状的了解,发现旗域内生物多样性组成比较简单,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于维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社会经济、 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该地区未做过生态多样性的系统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生态环境的破坏 61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人为活动使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是生物多样性受损的主要原因,一方面,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环境的破坏直接导致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功能等的降低;另一方面,生态环境的破坏使生物物种丧失了生存与栖息的场所,导致物 种数量和种类减少。 (2)生物资源的过渡利用 主要表现为森林砍伐,草原超载过牧、湿地水分过量开采。 (3)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 由于人口增长,人类的活动越来越多的占用荒地,而荒地实际上是未被人类直接利用、具有原生态环境的土地资源,一旦被投入某种 用途,建立起人为的生态系统后,如城市、农田等,生物多样性会降低,甚至使一些物种完全消失。在土地资源利用中总是以人类的直接 利益为中心进行土地开发,根本不考虑多样性的损失,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4)项目建设缺乏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论证 项目建设、实施的生态建设项目,都是以项目自身的目标为目标,环境评价只是项目建设规划中的一项常规流程,对大的项目没有多 少约束力,而且在环评中也缺乏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前期论证,其结果通常是项目建设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带来创伤。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的目标与指标 完善城镇园林植物选择应用规划,建立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作体系和保护基地,系统开展乡土生物资源调查。制定科学的生 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措施,做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资源利用并重、以就地保护为根本途径,就地与迁地保护相结合。充分利用乡土 植物的多样性,增加园林乡土植物种类,科学构建园林植物群落,发挥生物多样性在城镇生态建设中的功能,建设生物多样、绿地结 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城镇。 城镇植物多样性保护以城镇园林绿地为重点,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城镇自然环境恶化和植物资源破坏,依托城镇园林绿地系统 建设,丰富城镇植物物种种类,保护和利用好乡土植物和优良的外来物种,在植物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及景观多样性层面上 保护和建设城镇植物多样性。 1、以实现城镇植被的完整生态功能为主要目标,实施保护物种和群落计划,保护濒危物种回归自然;加强规划控制范围内生物多 样性的建设、管护工作,实现规划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利用现有的生物资源,结合引种训化,提高城镇各类绿色空间的生物品种,改变种群较单一的局面;实现树种结构和比例科学, 物种丰富,地域特色明显,最终建成“自治区级园林县城” 。 62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3、环境效益、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经济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多年生植物物种的丰富度和一年生植物物种的丰富度等的可持续发展。 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是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的。努力增加植物种类,丰富品种,提高绿地的物种多样性,扩大多样化种群的规模和 均匀分布,在恢复原有的引种、繁育的基础上,最终使海流图镇的植物物种数量接近内蒙古自治区先进水平。并促进鸟类等野生动物的 入城,实现海流图镇城镇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建设目标。近期 5 年内,通过引种驯化,每年增加植物 10 种,在城镇绿地中推广应用 3~5 种。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层次与规划 1、旗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1)外围生态屏障大环境建设。在海流图镇外围 5~10 公里范围内建设防护草地,形成相对稳定的自然植物群落,使生态系统的 多样性得到保护。 (2)轴线生态协调区。从乌不浪口到甘其毛都口岸的一条景观轴线,即通道绿化主要是在公路用地范围内和公路沿线进行绿化, 完善郊区绿地类型和空间结构,注重与中心城区间绿色隔离通道的连接建设,形成区域环境与城区整体空间有机连通的生物多样性保 护空间。 (3)构筑中心城外围的绿色隔离空间。在海流图镇建设用地外 200 米范围内建设防护林地。通过绿环、绿带、绿廊等与大环境绿 化相连通,组成区域绿地系统。大力建设生态联系带,使镇中心与旗域绿地贯通,建立生物繁衍生息廊道。 2、中心城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1)以海流图镇现有的绿地系统为环境生态控制区,对其正在规划实施的绿地应从生态型城镇的角度出发,保护现有的植物群落 及其生物多样性,尊重自然,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物种配置要以本土和天然为主,增加城镇生物多样性。 (2)对正在规划建设的广场、居住区、街头绿地,保护其植物多样性和已形成的绿地系统,植物配置时应以本地及乡土植物为主, 同时应体现植物多样性。 (3)为了增加各景观之间的连通性,对海流图镇现有的各道路加以保护、控制和改进,保护其现有的绿地系统,配置适应性强的 本地及乡土植物,增加生物多样性。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与生态管理对策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政府和科研主管部门牵头,加强领导。组织市园林部门、医药部门、研究单位网络系统,统一部署,分工分片、明确责任,各据 63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特色开展引种和保护。为加强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对海流图镇内的植物进行分类管理保护。绿化主管部门加强对公园、行道树、公 园绿地的维护,使植物生长健壮。同时,加强对城镇园林绿地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植物正常生长,保持植物物种的多样性。 2、促进社区参与,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宣传教育 政府部门应制定一些相应的政策法规,加强法制的宣传教育,通过环境、生物、伦理、道德等使每个公民都能改变行为方式以努 力保持生物多样性。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城镇园林绿化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增强全民的生态意识、绿化意识,明确植物多样性 保护意义,有效保护植物物种多样性。 3、加强园林植物引种驯化工作 从植物多样性的角度,重点培育、发展有生态和观赏价值的野生乡土树种,并适当引进观赏价值高的外来树种,通过适应性驯化 等措施,促进园林植物的多样化。 4、制定外来物种风险评估程序 建立监测系统,收集、研究和传播有关入侵物种及其影响的信息,提倡使用当地物种,最大限度降低对外来物种的依赖。 5、制定物种选择标准 抗逆性强:这些物种能够适应本地的环境条件。 再生能力强:这些物种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可以扩展到更大的区域。 6、加强植物多样性科研工作并建立多样性的价值评价方法 加强科研,注重多途径培养人才,有计划地培养园林专业多方面人才和学科带头人,通过科技进步来促进绿化水平和植物多样性 质量的提高。正确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政府对植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 7、科研与经费 政府要在财政上给予必要的科研启动资金,支持前期引种保护和开发研究。 五、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与对策 目前在乌拉特中旗及海流图镇没有发现珍稀濒危植物,以后一旦发现应加强保护和制定以下对策: 1、做好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工作 对珍稀濒危植物做好就地保护的同时,建议建立珍稀濒危植物园,通过引种、人工繁殖等方法进行迁地保护,集中管理,应用现 代科学技术,加速繁殖,扩大濒危植物种群。 64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2、对致危因素进行系统和全面的研究 一个物种濒临灭绝除了外来因素,如生态系统破坏、采挖过渡外、往往还存在这内在因素,如有性繁殖困难、种子出芽率低等, 致使其自我更新困难或速度较慢,找出致危因素并加以解决,对资源的恢复和人工栽培都是至关重要的。 3、加强信息资源工作,实行动态管理 建立珍稀濒危植物种质基因库和数据库,广泛开展珍稀濒危植物的开发利用,向社会提供咨询,预测濒危植物的变化情况,提出 处理对策,实行动态管理。 4、加强科普宣传 加强相关科普宣传,提高当地居民保护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意识,同时进行生态意识宣传,加强环境意识教育,以求能够达到最 大程度的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目的。 65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第十章 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一、概念 古树:是指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树木。 名木:是指国内外稀有的以及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及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 二、古树名木树种和生长状况 海流图镇现有古树名木、重点树木共有 4 株,均为榆树。 表 10.1 乌拉特中旗现有古树名木概况 树种 株树 地点 树龄(年) 胸径(m) 1 呼鲁斯太苏木白音吉拉嘎沟 600 1.7 1 新忽热苏木阿其山上 120 1.3 1 石哈河镇楚鲁图村神树湾 750 2.3 1 巴音杭盖伊和毛都 1000 — 榆树 冠幅(m) 15 9 13 — 三、古树名木保护措施 1、旗人民政府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规划区范围内的古树名木进行调查、鉴定、定级、登记、编号,并建立档案,设 立标志。按实际情况分株制定养护、管理方案,落实养护责任单位、责任人,并进行检查指导。实行专业养护部门保护管理和单位、 个人保护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变更古树名木养护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到城镇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养护责任转移手续。 2、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费用由古树名木责任单位或者责任人承担。抢救、复壮古树名木的费用,城镇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 可适当给予补贴。城镇人民政府应当每年从城镇维护管理经费、城镇市园林绿化专项资金中划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城镇古树名木 的保护管理。 3、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古树名木,未经城镇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报旗人民政府批准的,不得买卖、转让。捐献给国 家的,应给予适当奖励。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砍伐和擅自移植古树名木。因特殊需要,确需移植古树名木的, 由城镇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城镇人民政府批准移植所需费用,由移植单位承担。 66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4、严禁下列损害城镇古树名木的行为:在树上刻划、张贴或者悬挂物品;在施工等作业时借树木作为支撑物或者固定物;攀 树、折枝、挖根摘采果实种子或者剥损树枝、树干、树皮;距树冠垂直投影 5 米的范围内堆放物料、挖坑取土、兴建临时设施建筑、 倾倒有害污水、污物垃圾,动用明火或者排放烟气;擅自移植、砍伐、转让买卖。 5、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建设单位必须提出避让和保护措施。城镇规划行政部门在办理有关手 续时,要征得城镇园林绿化行政部门的同意,并报城镇人民政府批准。 67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第十一章 中心城区防灾避险绿地规划 城市防灾绿地,是指当地震、火灾、洪灾等灾害发生时,城市中能减轻灾害的危害程度及用于紧急疏散和临时安置市民短期生活 的绿地空间。相对于城市建筑与基础设施等“硬件”环境而言, 城市绿地是具有防震减灾功能的隐性“韧”环境。它在灾害发生的非 常时期,是城市中具有避灾功能的重要“柔性”空间。城市绿地的减灾作用是其他类型的城市空间所无法代替的。城市防灾绿地除了 一般绿地具有的美化、生态作用外,还具有重要的防灾、减灾作用。在灾害发生时,城市防灾绿地还可有以下作用: 1、灾害发生时的避难地及避灾、救灾通道; 2、灾害发生时的防火带及有害气体的隔离带; 3、救灾人员的驻扎地、救灾物质的集散地、临时医院所在地及灾民的临时住所; 4、救援直升机的起降场地。 一、指导思想 城区绿地系统担负着重要的城区防灾功能,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应将绿地防灾避险功能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1、绿地系统规划应与城区综合防灾规划在用地布局上统筹安排,突出城区防灾重点。合理确定公园绿地与生产防护布局,保证公 园绿地本身的安全,避免将防护绿地作为公园绿地。合理布置各级绿地,明确各类防灾绿地的功能与作用,确定各级防灾绿地的服务 半径与范围。 2、根据规划的防灾绿地具体用地条件,结合城区人口规模,测试城区避灾绿地指标。通过避灾指标的计算,验证城区防灾规划的 合理性。 3、对重点防灾避险绿地的规划应提出平灾结合的设计要求。如分布在中心城区的绿地承担的防灾避险功能较强,其绿地设计应尽 量保持林下开发空间,少植灌丛,少用水池,少堆地形。对一些在灾时可结合作为固定避灾安置场所的公园绿地,应增加灾时可以迅 速转换利用的场地和设施,如水井、厕所、管网、通讯、照明等。 4、需要特别保护的野生动物园、文物古迹密集区和自然保护区等不纳入城镇绿地防灾避险体系。 二、布局原则 1、平灾结合原则 68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防灾避险绿地规划应遵循平灾结合原则,可将现有的城镇绿地进行一定改造,注意平灾结合,既节约资源,又是实现公园防灾功能 的最优途径。 2、交通便利原则 各等级防灾避险绿地应充分考虑避险的可达性及快速疏散性。 3、结合人口分布布置原则 在灾难发生时,越是人口密集、建筑聚集度高的地域越危险。应当适当提高人口密集分布区域的防灾避险绿地的密度。 4、结合周边地块的用地属性布置原则 防灾避险绿地应结合周边地块的用地属性进行布置,充分考虑场所周边地块不同的用地性质对场所的要求与影响。 三、规划目标 近期目标:至 2020 年,初步建立覆盖城区较为完善的城镇防灾避险绿地体系,建设配置必要的防灾避难设施,满足城区居民就近 避难与部分安置的需求;改造条件较差绿地,使其满足基本的防灾避难要求。 绿色疏散通道建设利用现有道路系统,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疏散体系,形成网络,保证主要避险绿地对外两条及以上疏散通道, 各避难绿地之间有方便的交通联系。步行 3-5 分钟可以到达紧急防灾避险绿地,20 分钟内到达临时防灾避险绿地,步行 40 分钟到达防 灾公园。 远期目标:至 2030 年,加强区域性防灾应急协调工作,强化城镇总体防灾减灾及救援疏散能力,实现以绿色疏散通道为脉络,各 级避险绿地配备齐备的城乡互动、系统完善的建设目标。 四、防灾避险绿地规划 1、规划要点 以建立“防震为主,专项结合”的防灾避险绿地体系为宜,覆盖并保障城镇一定比例人口的疏散避难需要,将城区防灾绿地划分 为防灾公园、临时防灾避险绿地、紧急防灾避险绿地、隔离缓冲绿带、绿色疏散通道。 防灾公园:要求最为严格,用地选址平坦、无地质灾害等安全隐患,可达性高,便于避险居民及外部救援车辆到达,内部服务及 管理设施完善。 临时防灾避险绿地:安全便捷,有效利用现有的具有较大平地面积的游园、街头绿地,并结合居民点分布合理布局,基本覆盖本 69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防灾分区。 紧急防灾避险绿地:见缝插绿,发掘、利用一切具备基本避险能力的小区游园、街头绿地,补充防灾避险服务间隙,使附近避险 居民能快速到达。 隔离缓冲绿带:对工业区、工业与居住混杂区、加油站等区域重点防护隔离,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绿色疏散通道:保障城镇对外交通和各主要防灾避险绿地之间交通的安全通畅,利用现有城镇交通设施,形成系统的、覆盖城区 的疏散通道体系。 2、防灾避险绿地规划 (1) 防灾公园 防灾公园是规模较大、功能齐全、起到防灾据点作用的绿地。在灾害发生时可用作抗震救灾指挥中心、医疗抢救中心、抢险救灾 部队的营地、外援人员休息地等。灾后,为城镇恢复期和复兴期居民短期住所利用的绿地。可作为安全生活和接纳、运送全国及世界 范围救援物资和大型器械的场所,提供灾后城镇复建完成前进行避灾生活所需设施的保障基地,应有较完善的基础工程要求的配套设 施和设备,并配备消防器材、设置应急停机坪等。 防灾公园是灾害发生时居民的长期避难场所,首先要考虑其自身的安全性,既要选择安全的地段,保证它与有崩塌、滑坡等危险 的地带和洪水淹没地带有足够的距离,又要有一定的面积规模,保证当周围建筑物及构筑物倒塌时不至于威胁到避难者的生命安全; 其次必须保证它的可达性,既要与避灾通道有直接的联系,并确保通道的畅通。 长期防灾绿地应满足步行 0.5-1h 之内到达的要求,服务半径 2-3km 以内,有效开发空间大于 8ha,疏散通道宽度要求在 15m 以上。 规划中心城区防灾公园可容纳避灾人口规模为 25077 人。 11.1 中心城区防灾公园规划一览表 序号 名称 位置 1 海流图公园 财政路北、花园西路东 11.18 2 公建区文化公园 云英大街北、海流图路西 4.2 3 哈萨尔广场、鸿雁广场 鸿雁街两侧、川井路东 10.49 4 温明公园 哈萨尔街南、甘其毛都路东 8 5 游乐园 巴音街南、西环路东 8.33 合计 面积(万平方米) 备注 42.2 注:规划期末(2030 年) ,海流图镇总人口为 10 万人,人均避灾公园面积为 4.22 平方米/人。 70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11.2 中心城区防灾公园避险绿地容量估算 人均有效避难 避灾容量估算(人) 面积(㎡/人) 序号 名称 面积(公顷) 有效避难面积比 1 海流图公园 11.18 50% 9 6211 2 公建区文化公园 4.2 60% 9 2800 3 哈萨尔广场、鸿 雁广场 10.49 60% 9 6993 4 温明公园 8 50% 9 4444 5 游乐园 8.33 50% 9 4628 合计 42.2 备注 25077 注:规划期末(2030 年) ,海流图镇总人口为 10 万人。 (2)临时防灾避险绿地 临时防灾避险绿地是指在灾害发生后,为居民提供较短时期(数天至数周)的避灾生活和救援等活动的绿地,是防灾避险绿地体 系中的重要环节。临时避险绿地应靠近居住区或人口稠密的商业区、办公区,具备应急避灾设施、提供临时救灾物质。规划按居住用 地的人口密度和临时防灾绿地的合理的服务半径以及均匀分布原理,规划临时防灾避险绿地 7 处。 对于作为救灾据点的公园,设计方面应符合以下要求: 1、公园最好布置在地形、地基条件良好的地区,避开排水困难、地基软弱和高填土的地段及挖填的交界处。 2、公园的出入口必须有一定的宽度,并面向 6 米以上的道路,必须设置无障碍的出入口,尽量避免使用固定式的隔离墩。 3、公园内的开敞地是必须保证的,应根据公园的规模确定公园中自由广场和开敞地的比例,以便于搭设帐篷、堆放物资及紧急状 况下供直升飞机起降的使用。 4、在公园与周围用地相接的地方,须配置足够大的树木,使之具有防止相邻建筑倒塌和防火的功能。 5、作为造景设施的水面,在平时也需要能够贮水,紧急时期作为生活用水。 6、公园中配置水井、太阳能照明设施、广播设备、供紧急状态时使用的炊事场所及可供露营的地炉等。 规划中心城区临时防灾避险绿地可容纳避灾人口规模为 91725 人。 71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11.3 中心城区临时防灾避险绿地规划一览表 序号 名称 位置 面积(万平方米) 备注 1 新区体育公园 北环路南、乌拉特路东 9.17 2 石缘公园 云英街南、乌拉特路东 10.3 3 大南街公园 西环路北、大南街南 4.69 4 云英公园 鸿雁街北、海流图路东 3.7 5 儿童公园 乌兰大街北、川井路西 3.41 6 入口公园 西环路北、海流图东西两侧 3.4 7 哈太路公园 东环路西、哈太路东 3.36 合计 38.03 11.4 中心城区临时防灾避险绿地容量估算 序号 名称 面积(公顷) 有效避难面积比 人均有效避难 面积(㎡/人) 避灾容量估算 (人) 1 新区体育公园 9.17 50% 2 22925 2 石缘公园 10.3 60% 2 30900 3 大南街公园 4.69 50% 2 11725 4 云英公园 3.7 50% 2 9250 5 儿童公园 3.41 50% 2 8525 6 哈太路公园 3.36 50% 2 8400 合计 34.63 注:规划期末(2030 年) ,海流图镇总人口为 10 万人。 备注 91725 (3)紧急防灾避险绿地 紧急防灾避险绿地是灾害发生时居民可以在极短时间(3-5 分钟)到达的避险绿地。此类绿地主要为城镇居民住宅附近的小公园、 小花园、小广场、专业绿地等。规划中应按照城区的人口密度和避难场所的合理服务范围,均匀地分布于建成区内。 根据中心城区尺度和居民分布情况,确定用地规模不小于 1000 ㎡,服务半径 300-500m,步行 3-5min 可达。这类绿地是灾害发生 后人员寻求紧急躲避的场所,要在居住区范围内做到 500 米范围完全覆盖。 此外,紧急避险绿地规划时需与一条以上避难疏散通道连接,有不少于一个的双向交通出入口,地内应设置环形通道,通道的宽 度不宜小于 5 米。绿地内设施配置应包括公厕、饮水点、消火栓、垃圾收集点等,并在绿地周边、入口处设置明显指示标志。 规划中心城区紧急防灾避险绿地可容纳避灾人口规模为 119930 人。 72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11.5 中心城区紧急防灾避险绿地规划一览表 序号 名称 位置 面积(万平方米) 备注 1 甘泉公园 西环路北、甘泉路两侧 7.04 2 杭盖路游园 杭盖街南、甘泉路西 1.71 3 边防小游园 巴音街北、甘泉路西 1.03 4 休闲广场 巴音街北、哈太路西 1.3 5 迎宾小游园 巴音街南、海流图路东 0.97 6 弘大游园 电业路北 0.93 7 荣泰游园 乌兰大街北、市场路西 0.81 8 丽景新苑广场 大南街北、海流图路东 1.36 9 乌加河游园 乌兰大街南、乌加河路西 1.18 10 移动小游园 鸿雁大街南、乌加河路西 0.39 11 旗政府北侧游园 川井路与云英大街交叉口南侧 1.37 12 博物馆北侧游园 新忽热路与云英大街交叉口 0.89 13 北环路街旁绿地 北环路北侧 15 米,南侧 20 米 6.34 14 温根塔拉大街街旁绿地 温根塔拉大街两侧各 20 米 7.17 15 云英大街街旁绿地 云英大街两侧各 30 米 12.39 16 鸿雁大街街旁绿地 鸿雁大街两侧各 20 米 11.89 17 哈萨尔大街街旁绿地 哈萨尔大街两侧各 15 米 4.68 18 杭盖街街旁绿地 杭盖街两侧各 20 米 10.17 19 大南街街旁绿地 大南街南侧 20 米 1.19 20 西环路街旁绿地 西环路东侧 15 米 1.97 21 甘其毛都路街旁绿地 甘其毛都大街两侧各 15 米 3.85 22 乌拉特路街旁绿地 乌拉特路两侧各 20 米 9.24 23 乌加河路街旁绿地 乌加河路北段工业区两侧 30 米,南段两侧 20 米 4.44 24 甘泉路街旁绿地 甘泉路两侧各 20 米 13.05 25 川井路街旁绿地 川井路东侧 15 米 2.22 26 新忽热路 新忽热路两侧各 15 米 3.06 27 海流图路街旁绿地 海流图路两侧各 15 米 4.23 73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序号 名称 位置 面积(万平方米) 备注 28 哈太路街旁绿地 哈太路两侧各 20 米 5.57 29 东环路街旁绿地 东环路北侧 20 米 2.57 30 交通路街旁绿地 交通路两侧各 20 米 1.38 124.39 合计 11.6 中心城区临时防灾避险绿地容量估算 序号 名称 面积(公顷) 有效避难面积比 人均有效避难面 积(㎡/人) 避灾容量估算(人) 1 甘泉公园 7.04 50% 1 35200 2 杭盖路游园 1.71 40% 1 6840 3 边防小游园 1.03 40% 1 4120 4 休闲广场 1.3 50% 1 6500 5 迎宾小游园 0.97 40% 1 3880 6 弘大游园 0.93 40% 1 3720 7 荣泰游园 0.81 40% 1 3240 8 丽景游园 1.36 40% 1 5440 9 乌加河游园 1.18 40% 1 4720 10 移动小游园 0.39 40% 1 1560 11 旗政府北侧游园 1.37 40% 1 5480 12 博物馆北侧游园 0.89 40% 1 3560 13 鸿雁大街街旁绿地 11.89 30% 1 35670 合计 30.87 注:规划期末(2030 年),海流图镇总人口为 10 万人。 备注 119930 (4)隔离缓冲绿带 作为灾前主动防御以及灾时和灾后防止次生灾害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次规划选取规划区内主、次干道且道路两侧绿带宽度不 小于 15 米的绿带作为隔离缓冲绿带,严禁随便占用。 (5)疏散救援通道 疏散救援通道是灾害发生时城镇与外界的交通联系,也是城镇自身救灾减灾的主要线路。城镇疏散救援通道的规划布置,是城镇 防灾规划与城镇道路交通规划的内容之一。为了保证灾害发生时城镇与外界的交通联系,规划以过境公路、城镇主干道作为救灾主通 道。在此类道路红线两侧,应规划宽度在 10-20m 不等的绿化带。这些绿化带对保证发生灾害时道路的通畅具有重要意义。道路两侧应 74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建筑红线。绿地必须按规划严格控制,不容许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 疏散通道是联系居民生活单元、工作单元与避灾绿地之间的快速通道,利用城镇次干道及支路将紧急避险绿地、临时避险绿地、 中心防灾绿地连成网络,形成防灾体系。 同时,为保证居民的防灾地与城镇自身救灾和对外联系等不发生冲突,避难通道应尽量不占用城镇主干道。因此规划将城镇主干 道路作为救灾主要道路,其他次干道及主要支路划为疏散通道。详见防灾避险绿地规划图。 为保证灾害发生后道路的畅通,沿路的建筑应后退道路红线 5-10 米,高层建筑后退红线的距离还要加大,以保证通道的安全性和 避灾据点的可达性。在进行城镇街区详细规划时,要结合道路、广场、绿地、文教、体育设施以及建筑的布置,进一步安排落实。 此外,一个城镇防灾避灾体系的功能是否正常发挥,还与日常的城镇防灾、救灾宣传工作有关,所以,加强防灾、避灾、救灾知 识的宣传教育,并在主要避灾据点树立告示牌,提高居民的防灾意识。 11.7 中心城区疏散救灾主通道一览表 序号 路 名 红线宽度(m) 联系区域 主要功能 1 海流图路 40 新区-旧区 救援、疏散 2 甘泉路 30 新区-旧区 救援、疏散 3 乌拉特路 40 工业区-新区-旧区 救援、疏散 4 西环路 32 工业区-旧区 救援 5 北环路 40 工业区-新区 救援 6 温更塔拉大街 40 工业区-新区 救援、疏散 7 云英大街 32 工业区-新区 救援、疏散 8 鸿雁大街 40 工业区-新区 救援、疏散 9 杭盖街 40 西环路-旧区-东环路 救援、疏散 10 巴音街 40 西环路-旧区-东环路 救援、疏散 11 大南街 40 西环路-旧区-东环路 救援、疏散 12 海甘线 30 工业区-旧区 救援 五、防灾避险基础设施布置 在基础设施布置上需要有较完善的“生命线”工程要求的配套设施,如水源须与城镇供水管网相连接并设有独立的供水设施如地 下水井、或封闭式蓄水池。供水指标保证饮用水不低于 3L/人天;排水应设置独立的排污系统,污水应排入城镇污水管网。医用污水、 应急厕所污水应进行收集外运集中处理。供电应采用双电源供电,配备有便携式发电机组。并储备有备用燃料。通信须设置固定电话, 75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并应设置移动通信设施,使无线信号覆盖避险绿地,宜配备卫星无线通讯设施。另外,还要预留安排救灾指挥房、卫生急救站及食品 等物资储备库,直升机停机坪等用地。 76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第十二章 城市绿线、蓝线控制 一、城市绿线控制 1、城市绿线控制范围 指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本次绿地系统规划中城市绿线主要指规划区内公园绿地、防护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具体详见中心城区 绿线控制图。 2、城市绿线控制要求 城市绿线范围内的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必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 《公园设计规范》 等标准,进行绿地建设。 绿线划定后不可擅自修改,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绿线的,应由旗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旗园林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专题报告,经旗 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规划编制单位作出调整方案,报原批准机关批准后实施。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绿线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以及其他对生态环境构成破坏的活动。近 期不进行绿化建设的规划绿地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应当进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并按照《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的要求,由 市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予以严格控制,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绿线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办理相 关手续。 居住区绿化、单位绿化及各类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都应达到《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的标准。达不到标准的,由旗相关 行政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城市绿化条例》、 《绿线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理。 二、城市蓝线控制 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水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 1、城市蓝线控制范围 本次绿地系统规划中城市蓝线主要为中心城区中的蒙中河槽的保护和控制的界线。具体详见中心城区蓝线控制图。 城市蓝线范围为:有堤防的河流,为河流堤防工程边线外 10 米,无堤防的河流水渠,为河流水渠边线外 5 米。 2、城市蓝线控制要求 在城市蓝线范围内禁止下列活动:违反城市蓝线的建设行为;排放污染物、倾倒废弃物等污染城市水体的行为;填埋、占用城市 77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水体的行为;挖取沙石、土方等破坏地形地貌的行为;其他对蓝线构成破坏性影响的行为。 纳入城市蓝线划定的各类用地、建(构)筑物、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其控制范围,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要求做好规划控 制工作。对现有不符合蓝线所确定性质的用地,应当限期整改,对不符合蓝线的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拆除迁出。 擅自在城市蓝线范围内进行建设活动的,由旗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城市蓝线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进行处罚。 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蓝线的,由旗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旗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报告,经旗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由具备相应 资质的规划编制单位作出调整方案,报原批准机关批准实施。具体详见中心城区蓝线控制图。 78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第十三章 城市绿道规划 一、概念、功能及组成 1、绿道概念 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 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 的廊道。 2、绿道功能 绿道建设是集民生、环境、生态、经济于一体的系统工程。 (1)休闲健身功能:绿道串联城乡绿色资源,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游憩健身的场所和途径,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2)绿色出行功能:与公交、步行及自行车交通系统相衔接,为市民绿色出行提供服务,丰富城市绿色出行方式。 (3)生态环保功能:绿道有助于固土保水、净化空气、缓解热岛等,并为生物提供栖息地及迁徙廊道。 (4)社会与文化功能:绿道连接城乡居民点、公共空间及历史文化节点,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促进人际交往、社会和谐与文化 传承。 (5)旅游与经济功能:绿道有利于整合旅游资源,加强城乡互动,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提升沿线土地价值。 3、绿道组成 绿道包括游径系统、绿化和设施。 游径系统:指绿道中供人们步行、自行车骑行的道路系统,是绿道的基本组成要素。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步行骑行综合道与 交通接驳点。 绿道设施:为满足绿道综合功能而设置的配套设施,包括服务设施、市政设施与标识设施。 二、规划目标与原则 1、规划目标 依托乌拉特中旗“山、草、城”的自然生态格局,以提升城镇整体形象,积极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为目标,串联城乡自然、 人文景观,构筑多类型、多功能的绿道网络系统。 2、规划原则 79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1)生态地域性原则 规划依托乌拉特中旗的生态基底,顺应自然机理,充分依托乌拉特中旗的历史文化遗产、自然景观资源以及“山、草、城”的特 色生态基底空间,保持和改善重要生态廊道及沿线的生态功能、生态景观,突出展现蒙元文化、草原生态边贸旅游城镇的风格,把握 绿道规划的生态性要求和地域性特点。 (2)网络连通性原则 绿道应该具有连通功能,沿着河流、水系或者道路进行延伸,发挥绿道沟通与联系自然生态斑块和历史、人文节点的作用,将各 种类型绿道贯通成网布局,构建城市居民进入郊野的通道。 (3)安全人性化原则 突出以人为本,坚持“安全第一”规划原则,以满足市民休闲健身为重点,以慢行交通为主,注重人性化设计,完善绿道服务设 施(标识系统、应急救助系统以及与游客人身安全密切相关的安全防护设施) ,保证城乡居民安全、便捷、舒适的使用。 (4)经济合理性原则 绿道的设置应合理利用现有设施,加强绿道网与城镇内公共交通系统及慢行系统的衔接,完善换乘系统;充分结合城镇建设现状 进行规划选线和服务设施布局,选择质优价廉的建设材料,严格控制新建规模,降低建设与维护成本,使绿道规划实施和具体建设工 作可行。 三、旗域绿道规划布局 根据乌拉特中旗旗域内的自然景观和资源分布情况,结合路网以及旅游线路,规划旗域内绿道分为民俗文化郊野绿道与草原边贸 郊野绿道。 1、民俗文化郊野绿道 民俗文化郊野绿道主要分布于旗域的东南部,串联有巴音乌兰苏木、新忽热苏木、海流图镇与德岭山镇,呈环形。连接阿其山自 然保护区、太平金矿、新忽热古城文化旅游区、希热古庙宗教文化旅游区、蒙古文化博览园旅游区、巴仁宝勒格水库休闲度假区、巴 仁宝勒格水上草原高尔夫俱乐部、巴仁宝勒格蒙医健康养生俱乐部、同和太牧场国际越野俱乐部、同和太牧场高空观光俱乐部、同和 太牧场生态草原旅游区、德岭山水库游艇俱乐部、德岭山国际房车俱乐部、奇石林风蚀冰臼地质公园旅游区、乌不浪口烈士陵园、骑 兵营综合训练基地与牧羊海生态休闲度假区,形成旗域内的民俗文化体验型郊野绿道。 2、草原边贸郊野绿道 80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草原边贸郊野绿道贯穿于旗域南北部,串联有川井镇、海流图镇、德岭山镇、乌加河镇、呼勒斯太苏木。自北向南连接有龙脉山 风景区、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原油田、乌拉特百万风电基地,温根塔拉旅游接待中心、石兰谷景区、狼山 水库景区、千里庙景区,形成旗域内南北向贯通的草原边贸体验型郊野绿道。 四、中心城区绿道规划布局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中心城区绿道总体形成“一环、一廊、三横两纵”的布局结构。城区内绿道与外围环状绿道相互连通,共同 形成完整的绿道网络格局,同时将外围的绿色开敞空间通过廊道引入中心城区内,提高城镇的绿化总量,提升居民的休闲游憩品质。 1、一环 是指沿镇区周边环路形成的环城绿道,连接郊野公园、游乐园、甘泉公园、入口公园、哈太路公园、植物园、云英公园、生态园、 新区体育公园与水库周边的绿地,串联海流图镇周边自然风景、郊野风光,为城镇居民提供郊游的慢行系统。 2、一廊 是指沿滨河公园形成的绿色廊道,为城镇居民提供亲水性游憩绿道。 3、三横 是指沿云英大街、杭盖街与鸿雁大街形成的三条横向绿道,串联镇区内石缘公园、鸿雁广场、哈萨尔广场、公建区文化公园、云 英公园、温明公园、海流图公园等,东西向分别均与环城绿道相连接。 4、两纵 是指沿甘泉路与乌拉特路形成的两条纵向绿道,连接有新区体育公园、石缘公园、游乐园、杭盖路游园、边防小游园与甘泉公园 等,南北向均与环城绿道相连接。 五、绿道建设要求 1、游径系统 (1)基本要求 1)游径系统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安全连通、经济合理”原则,同时应考虑所经过地区的现状资源特点,根据不同 的绿道类型来进行绿道游径系统规划设计。加强绿道与城乡交通体系的有效衔接,提高绿道的可达性,方便居民出行。 2)绿道游径系统应保证市民使用安全,应结合现状地形,避免大填大挖。 81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3)绿道游径系统应保证线路连通,当跨越河流、山体、公路、城市道路等障碍物时,可采用绿道连接线的方式保证绿道游径的连 通,但应满足绿道连接线选线、长度控制、安全隔离等要求。 4)绿道游径应根据现状情况灵活设置步行道、自行车道和步行骑行综合道。郊野型绿道以自行车道为主,宜设置步行骑行综合道。 5)除借道段之外,原则上应避免机动车进入绿道,只允许对绿道进行维护管理和消防、医疗、应急救助用车临时通行。 6)城镇型绿道的绿道游径在满足坡度、宽度、净空等条件下,宜采用无障碍设计。 (2)绿道游径宽度 不同类型绿道游径宽度应根据绿道使用频率,因地制宜、灵活控制。城镇型绿道中步行道的单独设置不宜小于 2 ㎡ ,自行车道单 向通行不小于 1.5m,双向通行不小于 3m。但不建议设置步行骑行综合道。郊野型绿道中的步行道不小于 1.5m,改造步行道结合现状条 件,原则上不宜拓宽,自行车道应结合用地条件尽量满足两辆自行车的错车需求,宽度为 2-3 米,若设置步行骑行综合道,宽度不小 于 3m。 (3)绿道游径坡度 绿道游径纵坡宜尽量与现状自然地形相结合,横坡宜坡向绿化带。针对不同类型的绿道游径,其坡度的设计范围可按照表 13.1 的 相关要求。自行车道坡度大于等于 2.5%时,应按表 13.2 规定限制坡长。 表13.1 绿道游径坡度规划设计要求一览表 绿道游径类型 纵坡坡度 步行道 大于 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 自行车道 小于 2.5%为宜,最大不宜超过 8% 2%-4% 步行骑行综合道 小于 2.5%为宜,最大不宜超过 8% 2%-4% 表13.2 绿道游径类型 自行车道、步行骑行综合道 横坡坡度 绿道游径坡长规划设计要求一览表 纵坡坡度(i) 限制坡长 2.5%≤i<3% 300m 3%≤i<3.5% 200m i≥3.5% 150m (4)绿道游径铺装 绿道游径铺装在满足使用强度的基础上,宜采用生态、经济的本地材料。现状路面条件较好的区域,不宜重新铺装。铺装材料宜 82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透水防滑,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应充分体现当地历史文化与地域特色。 (5)绿道连接线 1)绿道连接线一般不应直接借道国道、省道等干线公路及快速路、主干路等道路,宜借道县道、乡道、村道等非干线公路或城市 次干路、支路等道路。 2)绿道连接线兼具绿道游径连接和城市交通功能,应有效进行交通组织和功能衔接,采取适当的交通管理措施,包括道路交通标 志标线、绿道标识设施、安全隔离设施等;应符合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要求,保证使用安全。 3)绿道连接线不宜过长,城镇型绿道单段绿道连接线长度不宜超过 1km,郊野型绿道单段绿道连接线长度不宜超过 3km。累计长 度不超过当地绿道总长度的 10%。 4)绿道连接线应保证衔接顺畅,步行道宽度不宜小于 1.5m;自行车道宽度单向不宜小于 1.5m,双向不宜小于 3m;净空不低于 2.5m。 (6) 绿道游径的安全隔离设施 1)绿道游径应设置与机动车道实现有效隔离的设施或标识,包括隔离绿带、隔离墩、护栏和交通标线。 2)隔离绿带宽度不宜小于 1m。当绿道游径与机动车道隔离宽度小于 1m 时,应设隔离墩或护栏作安全隔离,其形式应与周边环境 相协调。 3)在无法设置硬质隔离的路段,绿道游径与机动车道之间必须设置交通标线,绿道游径与机动车道之间应采用白色实线分隔,禁 止机动车压行绿道游径。 4)当运行车速为 50km/h 的机动车道路不具备隔离绿带、隔离墩、护栏等隔离设施的设置条件时,绿道游径不得共板设置。 2、绿道绿化 (1) 基本要求 城镇型绿道单侧绿化带宽度不宜小于 8m, 郊野型绿道单侧绿化带宽度不宜小于 15m;应保护绿化带内的自然地形地貌和生态基底, 防控水土流失和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对生态退化或已遭到破坏的区域,应采用生态技术手段及时修复;宜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要 求,统筹雨水综合利用、排水防涝、水系保护及修复与绿化带设计,提升绿道雨水径流控制、污染控制和内涝调蓄等功能;绿化带内 不得设置破坏绿道环境、对绿道使用者存在安全隐患的项目;绿化带内现有的合法建(构)筑物,不得擅自改建和扩建;承担生物迁 徙功能的绿道单侧绿化带宽度不宜小于 20 m。环境保护应基于野生动植物的生境,保护并恢复绿化带范围内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 统功能稳定。 (2)植物设计 83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1)应遵循“生态优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地域特色”的原则,结合现状资源特点,根据不同绿道类型进行绿化带种植设计, 突出地域特色,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2)最大限度的保护、合理利用现有自然及人工植被,注重乡土植物的应用。绿化带内古树名木、珍稀植物应全部原地保留,并妥 善保护。 3)维护植物群落的稳定,防止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生态灾害。优先选用生态效益高、适应性强、景观好、低造价、低维护的植物种 类,靠近游径的区域避免选用有毒、有硬刺的植物。注意季相变化,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长植物种类合理搭配。 4)植物配植应兼顾生态、景观、遮荫、交通安全等需求,绿道出入口和交通接驳处应采取通透式种植。 3、绿道设施 (1)服务设施 1)服务设施应结合绿道分级、分类、区位、现状等综合条件设置。充分利用现有设施,控制新建设施数量及规模,有效补充、完 善城乡居民休闲游憩场所,保障市民安全、便捷的使用。 2)驿站是服务设施综合载体,分为三个等级。一级驿站是绿道管理和服务中心,承担管理、综合服务、交通换乘功能;二级驿站 是绿道服务次中心,承担售卖、租赁、休憩和交通换乘功能;三级驿站作为使用者休息场所。 3)驿站设置应优先利用现有建筑。新建建筑应注意控制尺度和体量,建筑层数以 1-2 层为宜,建筑风格应与周边环境相适应。一 级驿站宜结合交通接驳点进行设置;二级驿站宜依托重要串联节点进行设置,三级驿站设置可根据功能需要灵活设置。 4)管理服务设施包括管理中心和游客服务中心,应结合一级驿站设置。 5)商业设施包括售卖点、餐饮点和自行车租赁点,应结合驿站设置。售卖点主要为游客提供购物服务,餐饮点主要为游客提供餐 饮服务,自行车租赁点提供自行车租赁、维修等服务。 6)游憩设施包括活动场地、休憩点等,可结合驿站和绿道沿线景点设置。活动场地供游客进行休闲、健身等活动,场地内的构筑 物及康体设施应符合现行相关国家规范及行业标准的要求。休憩点主要供游客休息,绿道游径两侧的休憩点应采用港湾式布局。 7)科普教育设施是传播科普教育信息的载体,包括科普解说设施、展示设施等。对于绿道沿线具有重要生态、景观、历史文化价 值的资源,应设置相应的科普解说和展示设施。 8)安全保障设施包括治安消防点、医疗急救点、安全防护设施、无障碍设施等。治安消防点、医疗急救点等应依托现状条件,衔 接相关系统,尽量结合驿站设置。安全防护设施、无障碍设施等沿线在有需要的地方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包括护栏、隔离墩、阻车桩、 安全岛、减速带等。凡游人正常活动范围边缘临空高差大于 1.0m 处,均应设置护拦,其高度不应小于 1.05m。 84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9)环境卫生设施包括厕所、垃圾箱等,除结合驿站、休憩点设置外,应沿线根据需要设置。城镇型绿道厕所设置间隔宜为 500-1000m, 郊野型绿道厕所间隔宜为 2000m。城镇型绿道垃圾箱间隔宜为 100-200m,郊野型绿道垃圾箱间隔可适当放宽。垃圾箱宜设垃圾分类指 示标志,选用生态环保材料。 (2)市政设施 1)绿道市政设施规划设计应遵循布局合理、使用安全、环保节约、维护管理方便的原则,与城乡市政设施系统有效衔接,并充分 利用现有设施。 2)绿道照明设施规划设计应根据周边环境和夜间使用状况,确定照度水平和选择照明方式,应避免溢散光对行人、周围环境及绿 廊生态的影响。 3)完善绿道通信网络,城镇型绿道应消除手机信号盲点,保障通信畅通。郊野型绿道应设置安全报警电话,配置完善的应急呼叫 系统。 4)绿道给水设施应就近连接城镇给水管网,满足绿道内服务建筑等用水需求。 5)城镇型绿道应将污水就近排入城镇污水管网。郊野型绿道距离城镇污水管网较远的区域应建设污水收集设施,宜采用生态化为 主的处理方式,污水经过滤后向外排放,出水水质应符合相关排放标准。 6)绿道规划建设应与海绵型城市建设技术相结合,发挥绿道滞纳、净化雨水的功能。 (3)标识设施 1)绿道标识分为指示标识、解说标识、警示标识三种类型,具有引导指示、解说、安全警示等功能。 2)绿道标识设施包括标牌和电子设备。标牌可分为导向牌、解说牌和安全标志牌;电子设备可分为显示屏、触摸屏和便携式电子 导游机等。 3)绿道标识标牌宜结合本地自然、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等本土特色,选用节能环保的制作材料进行设置,应能明显区别于道路 交通及其它标识,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4)绿道标识内容要求清晰、简洁,兼顾对不同绿道使用者的指引。同一地点设置两种以上标识时,内容不应矛盾、重复,标牌可 合并安装。 85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第十四章 节约型园林建设规划 一、节约型园林绿化的特点与重要性 城镇园林绿化是城镇发展中的基础设施,是城镇空间形态构成的要素,是直接影响居民工作生活舒适度、城镇景观风貌特色和生 态环境质量的要素,是维持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及社会公益性事业。能够满足城镇园林绿化发展的土地、资金、材料、水及管 理等资源有限,因此,要实现城镇园林绿化效益的最大化,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实现节约型建设模式的转变,是现阶段城镇园林绿 化的必由之路。 1、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内涵与特征 节约型城镇园林绿化是按照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循环与合理利用的原则,在城镇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养护管理、健康 持续发展等各个环节中,科学、有效地利用各类资源,减少浪费,提升资源利用价值,使有限的资源利用获取最大的生态、社会和经 济效益的建设和管理模式。节约型园林绿化是城镇园林绿化的主要发展方向。 通俗地讲,节约型城镇园林绿地就是“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财政拨款、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 。 广义地讲,节约型城镇园林绿地就是生态化的城镇绿地,也是可持续的绿地。 节约型城镇园林绿地包含 3 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二是最大限度地 发挥城镇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三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节约型园林应该是最合理、最经 济、最高效的园林形式,应该符合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具有可持续、自我维持、高效率、低成本等基本特征,因此建立节约型 园林与生态园林具有相关性。园林绿地建设大力倡导节约的理念反对当前绿化建设中的诸多铺张浪费之风,但这并不意味节约就放宽 了对城镇园林绿地建设在质量、标准、品位等方面的要求。 根据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内涵,节约型园林绿化应该符合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具有可持续、自我维持、高效率、低成本等基 本特征。 2、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原则 (1)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城镇土地资源 1)提升城镇绿地系统的合理性与生态效能 良好的城镇园林绿地生态格局是满足城镇绿地生态环境、景观、文化、休闲游憩、防护等功能要求的基础条件。理想的城镇绿地 86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系统结构,应顺应城镇空气动力学、城镇水文、城镇热量耗散以及人类活动等城镇物理驱动力规律,应具备布局均匀性、要素流动性、 功能可达性、体系稳定性、空间开放性等基本特征,从而有利于发挥改善城镇生态环境质量的巨大作用。所有这些都建立在科学合理 规划的基础上,具有前瞻性的规划,可以延长绿地的使用寿命,避免城镇园林绿地的频繁改建,节约城建资金,从而实现经济上的节 约。 2)提高园林绿地的利用率 园林绿地的合理选址能够提高园林绿地利用率。城镇园林绿地除景观功能外还肩负着生态、健身、休闲、文化、防护等多重功能 要求,设计时应该兼顾这些要求,以营造多样化的小尺度空间为主,减少冷漠而空旷的大尺度空间的设计,从而提高绿地的利用率, 间接地节约土地资源。 (2)合理选择植物资源,优化植物配置 1)优先选择乡土植物 植物种植设计是现代园林绿地生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植物品种的选择与植物景观生态群落的建立等内容,其中“适 地适树”是植物品种选择的一项基本原则。对于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由于乡土植物不仅具有成本低、适应性强、当地特色明显 等先天性的独特自然优势,同时乡土植物对环境和土壤的适应能力很强,少有病虫害,具有可靠的生态安全性'而且节约水资源,有些 仅依靠降雨就能生存良好,从而减少灌溉、施肥等养护成本。 2)合理利用乡土植物优势群落结构 一般地方植被群落经过长期演替竞争,逐渐形成地方的优势植物品种以及由优势植物品种组合形成的地方优势种群群落结构。这 些优势植物种群和群落结构都是自然界长期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的产物,对当地的环境气候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这种遵从自然演 替规律、模拟乡土植物优势群落结构进行人工植物群落的景观设计,较传统的只注重景观性的植物配置具有更强的景观多样性和生态 稳定性。 3)建立合理的绿化模式 合理的绿化模式以复层式群落为主。实现园林绿地景观与生态功能的重要形式是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地被层以及层间植物所构 成的复层式混交群落绿化模式。模式更注重观赏效果,对植物生物学特性、生态位以及群落结构与配置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城镇绿 地人工群落多树种间配置单一化和群落层次结构简单化的现象,同时为了强调观赏效果,一些城镇在不满足自身气候条件的情况下, 使用大量草坪、人工修剪的模纹植坛,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且生态效益很低。这些做法都是非节约型的,均应在今后绿化建设中加 以改正,应该强调多年生宿根花卉的利用,构建乔一灌一花(草)复层式植物生态群落。 87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4)利用循环再利用理论,节约自然资源 园林绿地中的枯枝、落叶,从池塘、河流中疏浚的污泥等园林垃圾,是园林部门一直头疼的一件大事。园林垃圾处理厂,用生态 化的手段将园林的废弃物和垃圾处理成为无害化的无机化肥材料,不仅消除了园林垃圾处理的压力,而且为农业生产与城镇绿化提供 了大量的肥料,并实现了园林绿化生态系统的持续物质循环,在城镇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上都能发挥显著的作用。经过处理的废弃物 就能够转化成易于土壤吸收的有机质和有机肥,用于城镇绿化,苗圃生产和育种栽培等多个领域。 5)节水新技术的运用 园林绿地中传统的灌溉方式不但浪费大量的水资源,还会出现灌溉不及时、不均匀、易产生地表径流和深层渗漏等现象,影响灌 溉效果。自动喷、滴灌技术是根据对植物的生理习性和土壤、气候状况的自动监测,运用自动控制系统适时适量地进行灌溉,相对于 传统的浇灌技术可节省水约 30%-50%,而且还节省劳力,工效较高。 6)设计管理粗放型的景观,节约维护成本 景观管理是景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园林绿地景观设计应该充分考虑项目的经济性、可持续性,既要考虑建设项目前期资金 投入的节约控制,还要考虑到后续管理程序,尽量设计管理粗放型的景观,例如自然栽植的花境、具有自我维护功能的水体等,既方 便管理,又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因此,管理的节约也是节约型园林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工程建设的最初阶段被明确,通 过规划设计全盘控制。 二、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建设模式 1、利用现状,减少投入 针对海流图镇城镇园林绿化现状,尊重和保护维系现有城镇山水格局的自然资源、景观风貌,严格保护现有园林绿化成果是本次 规划的重要工作目标。 (1)加强对城镇所依托的山坡林地、河岸水系等自然生态敏感区域的保护,维持城镇地域自然风貌,引导建设中避免过分改变自 然形态的人工化、城镇化倾向,是发挥城镇园林绿化效益的重要物质储备。海流图镇周边部分自然水体,要求尽量保留原始岸线,避 免裁弯取直。 (2)保护现有镇区绿地建设成果,提升现有绿地品质及功能效益。开发建设中,从规划设计阶段提出保护基地原有树木的要求, 特别要严格保护大树、古树,减少大树移植。在街区、道路改造过程中,反对盲目地大规模更换树种和绿地改造,避免随意砍伐和移 植行道树,尤其在旧城区部分支路的改造过程中要注意对行道树的保护。在城镇发展变迁的过程中合理地保存生长成型的树木,不仅 88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仅是对生态环境质量的维护,也为城镇留存了发展的印记。推进园林绿化依法管理,查处侵占、毁坏绿地和随意改变绿地性质等破坏 城镇绿化的行为。 2、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是城镇园林绿化的基础,严格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的执行与管理,确保城镇园林绿化用地,同时按照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 的原则,合理使用园林绿化建设用地。在有效整合城镇土地资源的前提下,依照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尽最大可能满足城镇绿化建设用地 白勺需求;在建设中尽可能保持原有地形地貌特征,减少土地使用,反对盲目改变地形地貌、造成土壤浪费的建设行为:通过合理配 置绿化植物、改良土壤等措施,实现植物正常生长于土壤功效的提高。具体措施如下: 严格绿地系统规划的执行与管理,严格执行绿线管理制度。有序推进城镇公园绿地的建设,通过优化配置镇区绿地资源,避免重 复建设与浪费:在有限的城镇空间中合理布局城镇绿地,加强老城区、城镇道路两侧、道路连接点和城镇河道水体沿岸的绿化建设, 最大限度地改善城镇生态环境.让居住在城镇各个区域的人都能就近分享城镇发展的成果。 针对公园绿地的规划,应该根据镇区的发展合理布局,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益。按照居民居住区比较集中的区域实现居 民出行 300m 见绿,居民出行 500m 左右能见园。对于街头绿地配备完善的绿地配套设施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需要。而综合公园, 应该有计划的新建及改扩建现状较大公园,拆除围墙,打开景观空间,提升绿地的服务功效。 针对滨水绿地,不同性质的景观水体,采用相对自然的手法营造滨水绿地景观、软化硬质驳岸。 针对居住区绿化,首先要以满足人的生存需求为根本目标,通过合理的绿地布局,选择符合居住环境基本要求的植物配置,结合 自然能源的综合利用等方式来整体提高居住绿地的功能效益。 3、 节约型园林绿化 (1)植物材料 植物材料的选择决定了绿地的生态效益、景观效果及管养的投入,因此,科学选择植物,做到适地适树是实现节约型城镇园林绿 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乡土适生植物是最适宜本地区生长的植物,应成为城镇园林绿化建设的“当家主角”。在城镇园林绿地建设中, 优先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积极利用自然植物群落和野生植被,大力推广宿根花卉和自播能力较强的地 被植物,营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郊野气息的自然景观。反对片面追求树种高档化、不必要的反季节种树,以及引种不适合本地生长 的外来树种等倾向。针对海流图镇降水稀少的特点,规划要求推进乡土树种和适生地被植物的选优、培育和应用,培养一批耐旱、耐 碱、耐阴、耐污染的树种。 (2)其他材料 89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园林绿化所用材质以各种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合理利用、循环利用为原则,减少各种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应充分利用地方材 料和地方工艺.以及环境友好型材料,在降低工程造价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突出园林绿化的地方特色。如利用搅拌机剩余的混凝土 形成的“假山石”;以铺路剩余的石块、砾石作为园林铺地;利用死树枯干形成的园林景观,将植物的死干、枯枝、落叶、树皮等回收 利用;或作为园林绿化的生物性肥料,或作为园林建设的材料,营造独特的园林景观。 4、水资源节约利用 主要体现在使用集水技术,采用地面透气透水性铺装等。应注重雨水的回收利用,提倡使用再生水灌溉,以及采用微喷、滴灌等 节水设施。应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增加可利用的水源总量,如雨水回收、中水利用等措施:另一方面减少水资源的消耗。 不仅要在水的运输、灌溉等方面减少损失,如利用地膜覆盖减少水分蒸发、利用土工布减少水分渗透等,而且要选用耐干旱的植物种 类,并将水分送到植物最需要的地方,如微喷、滴灌,在树木根部盘绕穿孔输水软管等,这些技术措施花钱不多,不仅节约了大量的 水资源,而且为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更加适宜的环境。 (1)充分利用水资源,大力推广节水型灌溉方式 在城镇园林绿地的灌溉方式上,要大力采取节水型灌溉措施,对灌溉系统进行认真全面地设计,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园林绿地 的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考虑对天然降水的利用,还要注重铺装材料的渗水性;另一方面,在达到浇灌效果的前提下,不同的浇灌方式 也是决定绿化工程能否节水的重要因素。 喷灌:传统的浇灌不但浪费大量的水资源,而且还会出现跑水现象,使水流到人行道、街道,或车行道上,影响周边环境,不易 产生地表径流和深层渗漏。喷灌特别适合于密植低矮植物,如草坪、灌木、花卉等。 滴灌:除了具有喷灌的主要优点外,滴灌比喷灌更节水约 40%、节能 f500h-700~。然而,也因管道系统分布范围大而增大了投资 成本和运行管理的工作量。现阶段,滴灌主要应用于花卉、灌木及行道树的灌溉上,而在草坪及其他密植植物上则应用较少。 地下滴灌:这是微灌技术的典型应用形式,是目前最新、最复杂、效率最高的灌溉方式。它直接供水于植物根部,水分蒸发损失 小,不影响地面景观,同时还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是园林绿地中极具发展潜力的灌溉技术。 (2)充分利用非常规水 目前,我国城镇园林绿化用水多来源于居民生活用水,从而造成了居民用水与绿化用水的矛盾。在水资源越来越匮乏的今天,园 林绿化事业要继续发展,就必须解决水源问题。利用非常规水源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 城镇污水进行处理后的再生水量大且相对集中,水量、水质均比较稳定,是可以恒量供水的水源。它们中的很大一部分,通过简 单的一级或二级处理后,即可达到园林用水的要求。因此,利用再生水对城镇园林进行灌溉,是节约和保护城镇水资源的一条重要途 90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径。建议尽早规划设计整个城镇中水系统,同时与绿化灌溉管道相配合,促成城镇绿化灌溉中水回用的系统化。 雨、洪水资源化,是城镇充分利用有限水资源的又一重要途径。城镇雨水的收集、利用,不仅是指狭义的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 水,它还具有减缓城区雨水洪涝和地下水应下降、控制雨水迳流污染、改善城镇生态环境等广泛的意义。园林部门可利用建筑、道路、 湖泊等,收集雨水,用于绿地灌溉、景观用水,或建立可渗式路面、采用透水材料铺装,直接增加入渗量。 (3)通过渗透设施加大雨水就地入渗量 城镇绿地是最好的渗透设施,雨水回灌绿地能减小路面径流量,有效地补充地下水越多的绿地面积,就能获得越大的雨水利用量。 但是城镇园林绿地中由于使用的需要,有些地方必须采用硬地铺装,如广场、园林建筑、道路、停车场等,针对这些场所人流活动和 功能的不同,利用渗水性生态地而或人工渗水设施,也能取得较好的雨水渗透效果。 园林绿地中的硬质铺装应改变过去常用的迅速疏导路面积水的做法,用透水性生态铺装使雨水渗透到地下。通过透水铺装渗透到 土壤中的水分,在经过土壤的过滤储存可以达到洪峰期减缓地表径流、补充地下水、增加土壤含水量、二次挥发增加空气湿度等诸多 良好的生态的效果。透水性生态铺装有嵌草路面和草皮砖、各种疏松粒料、多孔沥青与多孔混凝土等。其中.嵌草路面和透水式铺装 是在路面中留出一定的间隙填充草皮或其他透水透气的介质,孔隙率可达 2 0%一 5 0%,能较好地与植被相结合,在公园次干道、游步 道中可广泛运用。还有各种疏松粒料如卵石、碎石、木屑等,透水性好,可以作为装饰材料来填充树池或公园游步道边,但附着性差, 管理不易,适宜公同小范围使用。还有近些年,受到广泛好评的各类新型透水铺装材料,例如: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透水砖、保 水剂等。 透水铺装具有较大的孔隙通透性,能使雨水及时渗入地下,减少地表径流。可广泛运用于,人行道、广场、车行道等。一般来说, 雨水通过透水铺装的孔隙渗入基层、垫层、再渗入地下,因此,为了使雨水顺利地渗入,不仅要求铺装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而且要求 基星、垫层也应该有相应的透水性能。 降雨量超过土壤的渗透能力时,会在地表形成径流,此时可采用人工修建渗透设施的方法增加雨水的渗水量。人工雨水渗透设施 包括渗井、渗管、渗透沟、渗水水池等。 91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第十五章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一、海绵城市概念及建设理念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 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 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的基本理念是通过发挥城市绿地、水系等吸纳、蓄渗和缓释雨水的作用,缓解城市内涝,合理利用水资源,保 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对于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促进城市水系统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是提升城市建设品质的重要途径。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 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扭转观念。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 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城市建设 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 念。 建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 。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 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 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建设海绵城市,关键在于不断提高“海绵体”的规模和质量。过去,城市建设追求用地一马平川,绿地用高出地面 lOcm--15cm 的 路牙石围起来,阻挡了雨水进入绿地下渗的可能。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湖、湿地、坑塘、沟渠 等“海绵体”不受开发活动的影响;受到破坏的“海绵体”也应通过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生态等手段逐步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 生态空间。 有条件的还应新建一定规模的“海绵体”。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海绵城市建设要以城市建筑、小区、道路、绿地与广 场等建设为载体。尽最大限度的增加绿化面积,增加海绵体建设规模,在滞留雨水的同时还起到节能减排、缓解热岛效应的功效。道 路、广场可以采用透水铺装,特别是城市中的绿地应充分“沉下去” 。 二、海绵城市建设 l、规划引领、统筹建设 92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城市各层级、各相关专业规划以及后续的建设程序中,应落实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内容,先规划后建设, 体现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发挥规划的控制和引领作用。 在各类建设项目中严格落实各层级相关规划中确定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指标和技术要求,统筹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应与建 设项曰的主体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2、生态优先、因地制宜 各地应根据本地自然地理条件、水文地质特点、水资源禀赋状况、降雨规律、水环境保护与内涝防治要求等,合理确定低影响开 发控制目标与指标,科学规划布局和选用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湿地、透水铺装、多功能调蓄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及其组合系统。 城市开发建设应保护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与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雨水的自 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持续水循环,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维护城市良好的生态功能。 3、安全为重 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安全为出发点,综合采用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提高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消 除安全隐患,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城市水安全。 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 城市建筑与小区、道路、绿地、广场、水系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项目,应以相关职能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作为责任主体, 落实有关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设计。城市规划建设相关部门应在城市规划、施工图设计审查、建设项目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备案 等管理环节,加强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情况的审查。 适宜作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载体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在园林、道路交通、排水、建筑等各专业设计方案中明确体 现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设计内容,落实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 1、场地设计 (1)应充分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并合理利用场地内原有的湿地、坑塘、沟渠等。 (2)应优化不透水硬化面与绿地空间布局,建筑、广场、道路周边宣布置可消纳径流雨水的绿地。建筑、道路、绿地等竖向设计 应有利于径流汇入低影响开发设施。 (3)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选择除生物滞留设施、雨水罐、渗井等小型、分散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外,还可结合集中绿地设计渗透塘、 湿塘、雨水湿地等相对集中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并衔接整体场地竖向与排水设计。 93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4)景观水体补水、循环冷却水补水及绿化灌溉、道路浇洒用水的非传统水源宜优先选择雨水。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的建筑与小 区,其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应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的要求,其他建筑与小区宜参照该标准执行。 (5)有景观水体的水区,景观水体宜具备雨水调蓄功能,景观水体的规模应根据降雨规律、水面蒸发量、雨水回用量等,通过全 年水量平衡分析确定。 (6)雨水进入景观水体之前应设置前置塘、植被缓冲带等预处理设施,同时可采用植草沟转输雨水,以降低径流污染负荷。景观 水体宜采用非硬质池底及生态驳岸,为水生动植物提供栖息或生长条件,并通过水生动植物对水体进行净化,必要时可采取人工土壤 渗滤等辅助手段对水体进行循环净化。 2、建筑 (1)屋顶坡度较小的建筑可采用绿色屋顶,绿色屋顶的设计应符合《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0)的规定。 (2)宜采取雨落管断接或设置集水井等方式将屋面雨水断接并引入周边绿地内小型、分散的低影响开发设施,或通过植草沟、雨 水管渠将雨水引入场地内的集中调蓄设施。 (3)建筑材料也是径流雨水水质的重要影响因素,应优先选择对径流雨水水质没有影响或影响较小的建筑屋面及外装饰材料。 (4)水资源紧缺地区可考虑优先将屋面雨水进行集蓄回用,净化工艺应根据回用水水质要求和径流雨水水质确定。雨水储存设施 可结合现场情况选用雨水罐、地上或地下蓄水池等设施。当建筑层高不同时,可将雨水集蓄设施设置在较低楼层的屋面上,收集较高 楼层建筑屋面的径流雨永,从而借助重力供水而节省能量。 (5)应限制地下空间的过度开发,为雨水回补地下水提供渗透路径。 3、小区道路 (1)道路横断面设计应优化道路横坡坡向、路面与道路绿化带及周边绿地的竖向关系等,便于径流雨水汇入绿地内低影响开发设 施。 (2)路面排水宜采用生态排水的方式。路面雨水首先汇入道路绿化带及周边绿地内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并通过设施内的溢流排放 系统与其他低影响开发设施或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相衔接。 (3)非机动车路面宜采用透水铺装,透水铺装路面设计应满足路基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等要求。 4、小区绿化 (1)绿地在满足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公共空间、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应结合绿地规模与竖向设计,在绿地 内设计可消纳屋面、路面、广场及停车场径流雨水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并通过溢流排放系统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 94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系统有效衔接。 (2)道路径流雨水进入绿地内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前,应利用沉淀池、前置塘等对进入绿地内的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防止径流雨 水对绿地环境造成破坏。有降雪的城市还应采取措施对含融雪剂的融雪水进行弃流,弃流的融雪水宜经处理(如沉淀等)后排入市政 污水管网。 (3)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宜棍据水分条件、径流雨水水质等进行选择,宣选择耐盐、耐淹、耐污等能力较强的乡土植物。域市 建靖与小区、道路、绿地与广场、水系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项目,应以相关职能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作为责任主体,落实有关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设计。城市规划建设相关部门应在城市规划、施工图设计审查、建设项目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备案等管理环 节,加强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情况的审查。适宜作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载体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在园林、道路 交通、排水、建筑等各专业设计方案中明确体现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设计内容,落实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 95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第十六章 分期建设规划 城镇绿地系统建设需要统一规划,逐步实施、分层开发、有序建设、远近期结合。乌拉特中旗绿地系统的规划建设,要与中心城 区的开发建设进程相协调,即保证近期建设项目的落实,又保证绿地建设与城区建设各个分期阶段的有机配合,逐步向实现远期规划 目标过渡。 一、规划原则 1、与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结合城区建设实际情况,在城镇建设的同时同步进行绿地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构 筑布局合理、总量适宜、景观优美的绿地网络, 改善人居环境,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经济效益。 2、结合城镇现状、经济水平、开发顺序和发展目标,切合实际地确定近期各项绿地建设项目。 3、城区内外同步建设,统筹考虑城镇建设用地与外围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重视城区外围的生态绿地和湿地保护,突出绿地 布局的系统性,加强城区内、外景观联系和自然渗透,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大园林、大绿化、大生态发展格局。 4、根据城镇远期发展要求,合理安排绿地的建设时序,注重远近期有机结合,保证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二、分期建设规划 为使中心城区城镇绿地系统规划能够有计划、有条理完成,在实施过程中便于政府相关部门操作,在人力、物力、财力及技术力 量的调集和筹措方面能有序进行,规划拟结合乌拉特中旗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分近期、远期两个阶段实施。分期作如下考虑: 先发展对城镇绿地布局结构的形成有关键意义的项目;先发展城镇公园绿地再发展其他绿地;为避免所规划绿地被侵蚀,其规划 建设范围应先控制;通过分期绿地建设项目的实施和完成,尽快达到分期规划期限内制定的城镇绿地规划目标;项目的选择应注意先 易后难,近期建设能与远期项目良好衔接的项目先上。 1、近期建设规划(2016 年~2020 年) 近期建设规划,是按照中心城区建设的先后时序,围绕创建绿色城区目标,依照与人民群众生活的密切程度,以及实施的难易程 度为条件制定的计划。根据创建自治区园林县城的目标,提高绿地质量,增加精品率。 由于现状中心城区内人口规模较少,公园绿地面积较大,致使现状各项绿地指标远超出了自治区园林县城的要求,该问题在新区 内尤为突出,因此本次规划近期绿地建设主要以提高人口较为稠密的旧区居民的生活环境为主要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加大 96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对城区内河流水系改造、配合用地扩张新建一批各类公园、绿化配套建设和道路绿色景观带建设;同时结合旧城区改造增加片区内的 社区级绿地,改善旧城区人居生态环境。 近期新建公园绿地面积共 14.65 公顷,其中新建杭盖街街旁绿地,面积 10.17 公顷,新建荣泰游园 0.81 公顷,新建边防小游园 1.03 公顷,新建杭盖路游园 1.71 公顷,新建弘大游园 0.93 公顷;新建西北部工业区内防护绿地 11.01 公顷;新建其他绿地 203.38 公顷, 其中新建郊野公园 85.01 公顷;生态园 102.5 公顷;水库周边绿地 15.87 公顷。 结合现行《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分期建设时限与现状绿地的建设情况,近期中心城区内绿地 建设具体项目如下表所示: 表 15.1 近期绿地规划指标表(2020 年) 类别代 码 类别名称 1 G1 2 3 序号 (㎡/人) 近期规划 现状 近期规划 现状 近期规划 公园绿地 73.8 147.88 7.56% 11.38% 15.7 19.72 G2 生产绿地 — — — — — — G3 防护绿地 55.34 11.01 5.67% 0.85% — — 149.85 158.89 15.35% 12.22% — — 145 280.61 14.86% 21.59% — — 294.85 439.5 30.21% 33.81% — — 102.5 203.38 — — 397.35 642.88 — — G4 附属绿地 中计 5 人均公园绿地 绿地率(%) 现状 小计 4 绿地面积(ha) G5 其他绿地 合计 注:2015 年现状城镇建设用地 9.76 平方公里,现状人口 4.7 万人; 近期 2020 年城镇建设用地 13 平方公里,规划人口 7.5 万人。 其他绿地位于规划区外围。 表 15.2 近期公园绿地建设项目一览表(2020 年) 序号 1 3 4 5 6 8 9 10 类别 名称 公园绿地(G1) 海流图公园 休闲广场 荣泰游园 边防小游园 杭盖路游园 石缘公园 迎宾小游园 丽景新苑广场 建设规模(ha) 建设性质 备注 11.18 1.3 0.81 1.03 1.71 1.8 0.97 1.36 改建 改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改建 改建 改建 97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序号 11 12 16 17 18 19 20 28 29 30 31 32 33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类别 名称 建设规模(ha) 建设性质 备注 弘大游园 0.93 新建 移动小游园 0.39 改建 公建区文化公园 4.2 改建 云英公园 3.7 改建 鸿雁广场 4.56 改建 哈萨尔广场 5.93 改建 滨河公园 16.49 改建 北环路街旁绿地 3.43 改建 温根塔拉大街街旁绿地 7.17 改建 云英大街街旁绿地 10.86 改建 鸿雁大街街旁绿地 9.55 改建 哈萨尔大街街旁绿地 4.68 改建 杭盖街街旁绿地 10.17 新建 甘其毛都路街旁绿地 3.85 改建 乌拉特路街旁绿地 9.24 改建 乌加河路街旁绿地 4.44 改建 甘泉路街旁绿地 13.05 改建 川井路街旁绿地 2.22 改建 新忽热路 3.06 改建 海流图路街旁绿地 4.23 改建 哈太路街旁绿地 5.57 改建 合计 147.88 表 15.3 近期生产、防护、其他绿地建设项目一览表(2020 年) 序号 类别代码 类别名称 1 2 G2 G3 生产绿地 项目名称 — 防护绿地 工业区防护绿地 其他绿地 G5 3 其中 建设规模(ha) 建设性质 备注 233.1 改建 11.01 改建 备注 203.38 郊野公园 85.01 新建 水库周边绿地 15.87 改建 生态园 102.5 改建 合计 447.49 注:生产绿地、其他绿地均位于规划区外。 98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表 15.4 近期绿地建设投资估算表(2020 年) 序号 类别代码 类别名称 规模(公顷) 单价(万元/公顷) 费用(万元) 备注 1 G1 公园绿地 147.88 140 20703.2 2 G2 生产绿地 233.1 80 18648 3 G3 防护绿地 11.01 70 770.7 小计 4 G4 附属绿地 40121.9 280.61 120 33673.2 中计 5 G5 33673.2 其他绿地 203.38 110 22371.8 合计 96166.9 注:生产绿地、其他绿地均位于规划区外。 2、远期建设规划(2021 年~2030 年) 远期内规划主要新建公园绿地为北环路南、乌拉特路东体育公园一处,面积约 9.17 公顷;扩建石缘公园,扩建面积约 8.5 公顷,城区西部新建居住区公园温明公园一处,面积约 8 公顷;新建中心城区西北部 220kv 变电站周边防护绿地 43.33 公顷;新 建规划区范围外东西河槽郊野公园 282.48,同时对现状已建成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等进行改建提升、管养维护等。 表 15.5 远期绿地规划指标表(2030 年) 序号 类别代码 绿地面积(ha) 类别名称 绿地率(%)(绿地占城镇建设用地比例) 人均绿地面积(㎡/人) 现状 2020 年 2030 年 现状 2020 年 2030 年 现状 2020 年 2030 年 1 G1 公园绿地 73.8 147.88 224.93 7.56% 11.38% 15.00% 15.7 19.72 22.49 2 G2 生产绿地 — — — — — — — — — 3 G3 防护绿地 76.05 11.01 54.34 7.79% 0.85% 3.62% — 1.47 — 149.85 158.89 279.27 15.35% 12.22% 18.62% 31.88 21.19 27.93 145 280.61 326.78 14.86% 21.59% 21.79% — — — 294.85 439.5 606.05 30.21% 33.81% 40.40% 62.73 58.60 60.61 102.5 203.38 485.95 — — — 合计 397.35 642.88 1092 — — 注:2015 年现状城镇建设用地 7.8 平方公里,现状人口 4.7 万人;规划末 2030 年城镇建设用地 15 平方公里,规划人口 10 万人。 — 小计 4 G4 附属绿地 中计 5 G5 其他绿地 其他绿地位于规划区外围。 99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表 15.6 远期公园绿地建设项目一览表(2030 年) 序号 绿地性质 1 综合公园 (G11) 2 名称 全旗性公园 (G111) 区域性公园 (G112) 3 居住区公园 (G121) 5 6 7 8 社区公园 (G12) 小区游园 (122)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公园绿地 (G1) 专类公园 (G13) 植物园 (G133) 儿童公园 (G131) 游乐公园 (G136) G14 带状公园 24 25 26 27 29 30 31 街旁绿地 地块编号 11.18 改建 G11-01 10.3 新建 G11-02 1.3 改建 G12-01 1.36 改建 G12-02 1.03 1.71 8 0.97 0.81 0.93 0.39 新建 新建 新建 改建 新建 新建 改建 G12-03 G12-04 G12-05 G12-06 G12-07 G12-08 G12-09 植物园 海巴线北、哈萨尔大街南、哈太路东 6.73 新建 G13-01 儿童公园 川井路与乌兰大街交叉口西北角 3.41 新建 G13-02 游乐园 西环路北、巴音街南、乌拉特路西 8.33 新建 G13-03 9.17 新建 G13-04 4.2 3.7 4.56 5.93 16.49 1.37 0.89 1.18 改建 改建 改建 改建 改建 改建 改建 新建 G13-05 G13-06 G13-07 G13-08 G14-01 G15-01 G15-02 G15-03 7.04 新建 G15-04 4.69 3.4 3.36 3.43 新建 新建 新建 改建 G15-05 G15-06 G15-07 G15-08 温根塔拉大街两侧各 20 米 7.17 改建 G15-09 云英大街两侧各 30 米 12.39 改建 G15-10 丽景新苑广场 公建区文化公园 云英公园 鸿雁广场 哈萨尔广场 滨河公园 旗政府北侧游园 博物馆北侧游园 乌加河游园 甘泉公园 G15 备注 边防小游园 杭盖路游园 温明公园 迎宾小游园 荣泰游园 弘大游园 移动小游园 石缘公园 体育公园 其他专类公 园(G137) 面积(ha) 海流图镇中心地段,巴音街北、海流图路东、 哈太路西 鸿雁大街北、乌拉特路东、乌加河路西、云 英大街南 巴音街与哈太路交叉口 丽景新苑小区西南角,海流图路与大南街交 叉口 甘泉路与巴音街交叉口 杭盖街与甘泉街交叉口 甘其毛都路东、哈萨尔大街南 巴音街南、哈太路西、迎宾路东 乌兰大街与市场路交叉口 巴音街南、电业路北 鸿雁大街与乌加河路交叉口西南角 海流图公园 休闲广场 4 位置 大南街公园 入口公园 哈太路公园 北环路街旁绿地 温更塔拉大街街 旁绿地 云英大街街旁绿 北环路南、乌拉特路东、塔拉大街北、乌加 河路西 海流图镇新区公建园区内 哈太路东、鸿雁大街北、海流图路西 旗政府楼前、鸿雁大街北 旗政府楼前、鸿雁大街南 蒙中河槽两侧,北至北环路、南至东环路 川井路与云英大街交叉口南侧 新忽热路与云英大街交叉口 西环路以北,乌加河路与乌兰大街交叉口 西环路以北,西环路与甘泉街交叉口三角地 和川井路与甘泉街之间绿地 西环路以北、大南街以南的狭长绿地 海流图路南段镇区入口处 哈太路与东环路交叉口三角地 北环路北侧 15 米,南侧 20 米 100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序号 绿地性质 名称 地 鸿雁大街街旁绿 地 哈萨尔大街街旁 绿地 杭盖街街旁绿地 大南街街旁绿地 西环路街旁绿地 甘其毛都路街旁 绿地 乌拉特路街旁绿 地 乌加河路街旁绿 地 甘泉路街旁绿地 川井路街旁绿地 新忽热路 海流图路街旁绿 地 哈太路街旁绿地 东环路街旁绿地 交通路街旁绿地 总计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位置 面积(ha) 备注 地块编号 鸿雁大街两侧各 20 米 11.89 改建 G15-11 哈萨尔大街两侧各 15 米 4.68 改建 G15-12 杭盖街两侧各 20 米 大南街南侧 20 米 西环路东侧 15 米 10.17 1.19 1.97 新建 新建 新建 G15-13 G15-14 G15-15 甘其毛都大街两侧各 15 米 3.85 改建 G15-16 乌拉特路两侧各 20 米 9.24 改建 G15-17 乌加河路北段工业区两侧 30 米,南段两侧 20 米 甘泉路两侧 20 米 川井路东侧 15 米 新忽热路两侧各 15 米 4.44 改建 G15-18 13.05 2.22 3.06 改建 改建 改建 G15-19 G15-20 G15-21 海流图路两侧各 15 米 4.23 改建 G15-22 哈太路两侧各 20 米 东环路北侧各 20 米 交通路两侧各 20 米 5.57 2.57 1.38 224.93 改建 新建 新建 G15-23 G15-24 G15-25 表 15.7 远期生产、防护、其他绿地建设项目一览表(2030 年) 序号 1 2 类别代码 G2 G3 类别名称 项目名称 生产绿地 — 233.1 改建 防护绿地 工业区防护绿地 54.34 改建 其他绿地 485.95 367.58 15.87 102.5 773.39 新建 改建 改建 G5 3 建设规模(ha) 建设性质 备注 其中 郊野公园 水库周边绿地 生态园 合计 注:生产绿地、其他绿地均位于规划区外。 备注 101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表 15.8 远期绿地建设投资估算表(2030 年) 序号 类别代码 类别名称 规模(公顷) 单价(万元/公顷) 费用(万元) 备注 1 G1 公园绿地 224.93 140 31490.2 2 G2 生产绿地 233.1 80 18648 3 G3 防护绿地 54.34 70 3803.8 小计 53942 4 G4 附属绿地 328.53 120 39213.6 中计 93155.6 5 G5 其他绿地 485.95 110 53454.5 合计 200552.1 注:生产绿地、其他绿地均位于规划区外。 102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第十七章 实施措施 本规划中各类绿地的实施,应符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及乌拉特中旗的相关规定。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是一个涉及城镇多个 相关部门并牵涉到很多实施细则的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为使本规划能够顺利实施,加强规划的实施和可操作性,应从以下几方面制定 相应的措施。 一、具体建设措施 海流图镇是荒漠化草原中的城镇,原则上是城中多种树,城外多护草,实现全镇的绿色景观:首先,城外保护大片草原,努力营 造草原与城镇有机结合的绿色景观;其次,城内大量种植适合当地的树木花草,形成城镇森林,扩大城中绿化面积,把城镇绿化提升 到规模化和景观化。 1、维护养绿 充分利用现状条件,对现有公园绿地要严格保护,加强养管维护,把公园绿地的规划建设作为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的重点,提升城 镇的文化特色,体现边贸旅游城镇的风貌。 2、拆迁增绿 对规划主要景观点和街头绿地内的现有危旧建构筑物进行拆迁增绿,通过规划设计和建设,打造自然和人文紧密结合、特色各异、 融山水林草城于一体的城镇绿化风貌。即公园的建设应具有文化性、时代性、艺术性、区域性等特点。 3、配套建绿 要加快旧区拆迁增绿的步伐和新区绿化建设的力度,加强附属绿地配套建设的力度,即公园绿地应与城镇风貌一起进行系统性的 建设。 总之,公园绿地布局合理,服务半径达到 500 米的要求,道路绿化符合《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道路绿化普及率、达标 率分别在 85%和 80%以上,干道绿化带面积不少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 25%;面积在 3 公顷以上的公园绿地率在 70%以上,植物配置合理, 富有特色,规划建设管理具有较高水平;各单位重视庭院绿化美化,主干道沿街单位 90%以上实施拆墙透绿;广场建设要以植物造景为 主,绿地率达到 60%以上,建筑小品、雕塑特色突出,与周围环境协调美观,充分展示历史文化风貌,立体绿化效果明显;生态环境良 好,山体、水系及周边自然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形成城郊一体的优良环境,按照城镇卫生、安全、防灾、环保等要求建设防护绿地。 103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二、全面推行“绿线”管理制度,加强对绿色开敞空间的保护 严格执法的工作应贯穿到城镇绿化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每一个层次。绿地系统规划一经审批, “城镇绿线”即具有了法律效 力,因此应在城镇中逐步划定绿线范围,并建议实行“绿色图章”制度。 1、尽快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在此基础上,结合海流图镇生态资源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划定绿线。 2、 “城镇绿线”一经划定,即具有永久性,不得侵占。 三、完善绿化建设的管理机制 1、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规条例,加大执法力度。尽快将《城市绿化条例》 、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这两个城市绿化管理 的法规根据实际情况,将其适用范围应用并扩大到整个乌拉特中旗,并在海流图镇规划条例中,强化绿化建设的管制等有关内容。 2、制定鼓励生态护坡、植被恢复的建设要求。 3、加大各相关部门的职能协调,建立城镇绿化“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模式,定期对现有的绿化实施情况进行核查, 促使未达标的建设项目切实按标准补绿,即加强绿化建设的监管力度。 4、根据绿地系统规划的阶段目标,并与各区绿化计划相衔接,编制镇区绿化各年度的具体实施计划,制订具体措施,确保规划实 施。 四、制定并完善园林绿地法规措施 1、本规划申报批准后,在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的指导下,并与总体规划的其它相关内容相协调,按照绿地系统规划的总任务量, 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进行建设,确保各阶段海流图镇绿化目标的实现。 2、资金保证措施,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培育社会多渠道园林建设投资体系。建立绿化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将绿化资金纳 入年度财政预算,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主导作用,采取财政投入、工程带动、部门筹集和社会、企业、个人出资等办法多渠道筹措绿 化资金。为保证绿地建设的顺利进行,应拓展绿地建设的投资渠道,建立多渠道、多方位、稳定的城镇绿地建设投资体系。在城镇各 类建设工程中,在总投资中提出不少于 5%作为该工程的园林绿化工程费;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的资金投入城镇园林绿地建设。 3、舆论保证措施,在创建园林绿地过程中,广泛开展舆论宣传工作,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 创建活动,同时,加强园林绿化技术的科普宣传教育工作,使更多的居民“懂绿、养绿、护绿” 。 4、奖励机制措施,各级政府可以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单位、外商、乡镇等投资建设公园绿地;定期举行优秀绿化设计 104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说明书 方案、模范绿化工程、花园式绿化单位等评比工作,对优胜者给予荣誉奖励,以推动各类绿化项目持续、深入地向前发展。 5、组织保证措施,绿地系统建设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创建过程中,需要政府统一组织实施、维护和管理。在政府主要领导 干部的主持负责下,加强园林行政主管部门的权力和责任,提高管理级别,加大管理力度,保持有一支稳定、积极、强干的管理队伍。 6、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规划实施的法律保障体系,加强绿化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建绿、护绿及保护生态环境的 法制意识,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和绿化建设的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法,保障规划实施。 五、加强科研工作,提高绿地建设和管理水平 1、完善园林绿化人才培养与使用机制。按照建设需要,大量引进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同时,积极培养现有技术人才;加强全行 业的科技普及和教育,提高全行业职工的业务素质。 2、完善绿地建设的管理体制,加强执法力度。完整的管理体制是绿地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保证、管理多头、职责不明、工作程序 不严谨,执法态度不坚决,干预无力等原因造成了绿地被侵占或挪作它用的现象时有发生,使规划不能落实。要严格遵循科学规律, 实行科学绿化,坚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结合。要加大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强工程管理人员、技 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 3、加强城镇园林科研工作。研究探索适宜海流图镇的自然、人文特色的园林绿化设计风格和园林绿地形式,开发和推广具有海流 图镇地域特色的植物品种。 4、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收集、整理全旗绿地规划、建设、管理等相关信息资料,为海流图镇园林事业发展提供真 实、准确、快速的信息情报和科学依据。 六、制定经济管理对策,促进公众参与 1、立足实际,制定经济对策,多方筹集绿化建设资金。 要进行一步研究推动加快城镇规划绿地实施的政策,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稳定的、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发挥政府和社会各 方面积极性。 2、提倡公众参与,采取鼓励措施,充分调动单位、集体、个人的参与积极性。 3、培育和开放园林市场,逐步壮大园林绿化产业。 105 附 表 野生植物分布名录 科 中文名称 拉丁学名 藜科 盐角草 Salicorniaeuropaea L 藜科 滨藜 Atriplex patens (Litv. )Iljin 藜科 驼绒藜 Ceratoideslatens(J.F.Gmel.)RevealetHolmgren 藜科 细枝盐爪爪 藜科 盐爪爪 SlenderbranchKalidium Kalidiumfoliatum(Pall.)Moq 藜科 盐地碱蓬 Suaeda salsa (Linn.) Pall 藜科 梭梭 Chenopodiaceae 藜科 蛛丝蓬 HalogetonarachnoideusMoq 藜科 猪毛菜 Salsolacollina Pall 苋科 刺沙蓬 Salsolaruthenica 藜科 尖叶盐爪爪 Chenopodiaceae 藜科 中亚滨藜 AtriplexcentralasiaticaHjin 藜科 滨藜 Atriplex patens (Litv. )Iljin 藜科 杂配轴藜 Axyrisamaranthoides 藜科 沙蓬 Agriophyllumsquarrosum (L.) Moq 藜科 瘤果虫实 Corispermum candelabrum Iljin 藜科 刺藜 ChenopodiumaristatumL 藜科 灰绿藜 Chenopodiumglaucum 苋科 尖头叶藜 苋科 藜 Chenopodium album 藜科 木地肤 Kochiaprostrata(L.)Schrad 藜科 碱地肤 Kochiascoparia (Linn.) Schrad. var. sieversiana 藜科 地肤 Kochiascoparia (L.) Schrad 藜科 雾冰藜 Bassiadasyphylla (Fisch. & C. A. Mey.) Kuntze 藜科 碱蓬 Suaedaglauca (Bunge) Bunge in Bull 藜科 茄叶碱蓬 Suaedaglauca Bunge 藜科 角果碱蓬 Suaedacorniculata (C. A. Mey.) Bunge var. olufsenii 蒺藜科 霸王 Sarcozygiumxanthoxylon Bunge 蒺藜科 白茨 NitrariatangutorumBobr 藜科 灰菜 Chenopodiumacuminatum 保护级别 Willd 备注 科 中文名称 拉丁学名 木贼科 节节草 Equisetum ramosissimum 麻黄科 草麻黄 Ephedra sinicaStapf 麻黄科 木贼麻黄 Ephedra equisetinaBge. 杨柳科 胡杨 Populuseuphratica 杨柳科 乌柳 Salix cheilophila 杨柳科 小红柳 Salix microstachyaTurcz. 蒺藜科 白箕柳 Tribulusterrestris L 蒺藜科 山杨 Tribulusterrestris L 杨柳科 高山柳 Salix cupularis 荨麻科 麻叶荨麻 蓼科 矮大黄 Rheum nanumSiev. ex Pall 蓼科 华北大黄 Rheum franzenbachii Munt 蓼科 沙拐枣 CalligonumarborescensLitv 蓼科 沙木蓼 Atraphaxisfrutescens 蓼科 萹蓄 PolygonumaviculareL 蓼科 两栖蓼 Polygonumamphibium L 蓼科 桃叶蓼 Polygonumpersicaria 蓼科 苦芥麦 Fagopyrumtataricum 蓼科 酸模叶蓼 Polygonumlapathifolium L 蓼科 西伯利亚蓼 PolygonumsibiricumLaxm 蓼科 东方蓼 Polygonumorientale 苋科 反枝苋 Polygonumorientale 马齿苋科 马齿苋 Portulacaoleracea L 石竹科 牛漆姑草 Spergularia(Pers. )J. et C. Presl 石竹科 银柴胡 RadixStellariae 石竹科 女娄菜 石竹科 毛萼麦瓶草 Silenerepens 石竹科 王不留行 Vaccariasegetalis 石竹科 荒漠霞草 GypsophiladesertorumFenzl 毛茛科 黄花铁线莲 Clematis intricata Bunge 毛茛科 灌木铁线莲 Clematis fruticosaTurcz 毛茛科 灰叶铁线莲 Clematis canescens (Turcz.) W T Wang et M C Chang 毛茛科 水葫芦苗 Halerpestescymbalaria (Pursh) Greene 罂粟壳 角茴香 HypecoumerectumL.[Chiazospermumerectum(L.)Bernh 十字花科 泡果荠 Hilliellashuangpaiensis Z. Y. Li Silene aprica Turcz. exFisch. et Mey 保护级别 Ⅲ级 备注 科 中文名称 拉丁学名 十字花科 宽翅沙芥 Herb of Cornuted Pugionium 十字花科 风花菜 Rorippaglobosa (Turcz.) Hayek 十字花科 独行菜 L. apetalum 十字花科 宽叶独行菜 LepidiumlotifoliumL.var.affineC.A.Mey 十字花科 糖芥 Erysimumbungei (Kitag.) Kitag 蔷薇科 鹅绒委陵菜 蔷薇科 二叶委陵菜 Potentillabifurca L. var. major Ledeb 蔷薇科 铺地委陵菜 PotentillachinensisSer 蔷薇科 灰栒子木 C.acutifolius Turcz 蔷薇科 黑果栒子木 Cotoneaster melanocarpus 蔷薇科 蒙古栒子木 Cotoneaster mongolicusPojark 蔷薇科 三裂绣线菊 Spiraeatrilobata L 蔷薇科 黄刺梅 Rosa xanthinaLindl 蔷薇科 绵刺 Potaniniamongolica Maxim 蔷薇科 柄扁桃 Amygdaluspedunculata Pall 豆科 苦豆子 Sophora 豆科 披针叶黄华 ThermopsisinflataCamb 豆科 苦马豆 Sphaerophysasalsula 豆科 狭叶锦鸡儿 豆科 甘草 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 豆科 达乌里黄芪 Astragalusdahuricus 豆科 达多里黄芪 Leguminosae 豆科 斜茎黄芪 Astragalusadsurgens Pall 豆科 胡枝子 Lespedeza bicolor Turcz 豆科 河套盐生黄芪 Astragalusmongholicus Bunge 豆科 小花棘豆 Oxytropisglabra DC 豆科 草木樨 MelilotussuaveolensLedeb 豆科 柠条锦鸡儿 豆科 肋脉野豌豆 Viciasepium Linn 牦牛儿苗科 牦牛儿苗 ErodiumstephanianumWilld 蒺藜科 小果白刺 Nitrariasibirica Pall 蒺藜科 西伯利亚白刺 Nitrariasibirica Pall 蒺藜科 霸王 Sarcozygiumxanthoxylon Bunge 蒺藜科 匍根骆驼蓬 peganumnigellastrumBunge 蒺藜科 蒺藜 Tribulusterrestris L. Caragana Caragana 保护级别 alopecuroides stenophylla korshinskiiKom. f. Ⅱ级 L Pojark korshinskii Ⅱ级 备注 科 中文名称 拉丁学名 大戟科 乳浆大戟 Euphorbia Esula Linn 葡萄科 地锦 Parthenocisustricuspidata 锦葵科 野西瓜苗 Hibiscus trionum 锦葵科 野葵 Malvaverticillata Linn 锦葵科 茼麻 Abutilon theophrastiMedicus 柽柳科 红沙 Reaumuriasongarica (Pall.) Maxim. 柽柳科 红柳 Tamarixramosissima 柽柳科 甘蒙柽柳 TamarixaustromongolicaNakai 柽柳科 长穗柽柳 TamarixelongataLedeb. 柽柳科 短穗柽柳 TamarixlaxaWilld. 柽柳科 河柏 MyricariabracteataRoyle 柽柳科 宽叶水柏枝 Myricariaplatyphylla 柳叶菜科 沼生柳叶菜 Epilobiumpalustre L 杉叶藻科 杉叶藻 Hippuridaceae 锁阳科 锁阳 CynomoriumsongaricumRupr. 伞形科 砂茴香 Herba Ferulae Bungeanae 伞形科 红柴胡 Bupleurumscorzonerifolium 伞形科 胀果芹 Phlojodiearpussibiricus 白花丹科 黄花补血草 Limoniumsinense (Girard) Kuntze 蓝雪科 曲枝补血草 Limoniumflexuosum 蓝雪科 二色补血草 Limonium bicolor 龙胆科 鳞叶龙胆 GentianasquarrosaLedeb 龙胆科 达乌里龙胆 GentianadahuricaFisch 萝藦科 牛心朴子 Cynanchumkomarovii Al 萝藦科 地梢瓜 C.thesioides(Freyn)K.Schum 萝藦科 鹅绒藤 Cynanchumchinense 旋花科 打碗碗花 Calystegiahederacea Wall 旋花科 宽叶打碗碗花 Calystegia 旋花科 银灰旋花 Convolvulus ammanniiDesr 旋花科 刺旋花 Convolvulus tragacanthoidesTurcz 旋花科 田旋花 Convolvulus arvensis L 旋花科 菟丝子 ChinaDodder 紫草科 砂引草 Messerschmidiasibirica Linn 紫草科 异刺鹤虱 Lappulaheteracantha (Ledeb.) Guerke 紫草科 卵盘鹤虱 Lappulaintermedia (Ladev.) M. Popov 保护级别 备注 科 中文名称 拉丁学名 唇形科 水棘针 Amethysteacaerulea 唇形科 亚州百里香 Thymus mongolicusRonn 唇形科 夏至草 Lagopsissupina (Stephan ex Willd.) Ikonn.-Gal. ex Kn 唇形科 益母草 Leonurusartemisia (Lour.) S. Y. Hu in Sourn 唇形科 薄荷 Menthahaplocalyx 茄科 截萼枸杞 Lyciumtruncatum Y. C. Wang 茄科 宁夏枸杞 LyciumbarbarumL 茄科 天仙子 Unprocessed Semen Hyoscyami 茄科 龙葵 Solanumnigrum L 茄科 青杞 茄科 曼陀罗 DaturastramoniumL 玄参科 野胡麻 Dodartiaorientalis Linn 玄参科 北水苦荬 Veronica anagallis-aquatica L 玄参科 砾玄参 ScrophulariaincisaWeinm 玄参科 疗齿草 OdontitesLudw 列当科 黄花列当 Orobanchepycnostachya 列当科 肉苁蓉 Cistanchedeserticola Ma 车前科 条叶车前 Plantagominuta Pall 车前科 平车前 PlantagodepressaWilld 车前科 车前 Plantagoasiatica 菊科 阿尔泰狗娃花 Heteropappusaltaicus (Willd) Novopokr 菊科 草苞菊 Saussureapoochlamys Hand-Mazz 菊科 短星菊 Brachyactisciliata 菊科 旋覆花 Inula japonica Thunb 菊科 蓼子朴 Inulasalsoloides(Turcz.)Ostrnf 菊科 苍耳 Xanthium sibiricumPatrin ex Widder 菊科 狼把草 Bidenstripartita L 菊科 小花鬼针草 Bidensparviflora Willd 菊科 猪毛蒿 Artemisia scopariaWaldst. et Kit 菊科 蒙古蒿 ArtemisiamongolicaFisch.etBess 菊科 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 Linn 菊科 莳萝蒿 Artemisia anethoiclesMattf 菊科 碱蒿 Artemisia anethoiclesMattf 菊科 冷蒿 Artemisia frigidaWilld. Sp. Pl 菊科 款冬 common coltsfoot Solanum septemlobum 保护级别 Bunge Ⅰ级 备注 科 中文名称 拉丁学名 菊科 砂蓝刺头 EchinopsgmeliniiTurcz 菊科 刺儿菜 Cirsiumsetosum (Willd.) MB 菊科 大刺儿菜 菊科 飞廉 CarduusnutansLinn 菊科 鳍蓟 Olgaealeucophylla 菊科 牛蒡 Arctiumlappa L 菊科 顶羽菊 Acroptilonrepens (L.) DC 菊科 碱地风毛菊 Saussurearuncinata DC 菊科 盐地风毛菊 Saussurea salsa (Pall.) Spreng 菊科 蒙古鸦葱 ScorzoneramongolicaMaxim 药菊科 亚洲蒲公英 HerbaTaraxaci 菊科 华蒲公英 TaraxacumborealisinenseKitam 菊科 苣荬草 Sonchusbrachyotus DC 菊科 蒙古莴苣 Lagediumsibiricum L 菊科 木茼蒿 Argyranthemumfrutescens 香蒲科 小香蒲 Typha minima Funk 眼子菜科 龙须眼子菜 Potamogetondistinctus A. Benn 眼子菜科 穿叶眼子菜 Potamogetonperfoliatus L 眼子菜科 角果藻 Zannichelliapalustris 茨藻科 短果茨藻 Subgen. Najas 茨藻科 小茨藻 Najas marina 水冬麦科 海韭菜 Pteridophyta 百合科 阔叶麦冬 Liriopeplatyphylla Wang et Tang 禾本科 芦苇 Phragmitesaustralis (Cav.) Trin. ex Steud 禾本科 碱茅 Puccinelliadistans 禾本科 沙生冰草 Agropyrondesertorum(Fisch.)Schult 禾本科 芦草 Phragmitesaustralis(Cav.) Trin.exSteud 禾本科 披碱草 ElymusdahuricusTurcz 禾本科 羊草 Leymuschinensis(Trin.) Tzvel 禾本科 赖草 Leymussecalinus (Georgi) Tzvel 禾本科 野燕麦 Avenafatua L 禾本科 拂子茅 Calamagrostisepigeios (L.) Roth 禾本科 假苇拂子茅 Calamagrostispseudophragmites 禾本科 芨芨草 Achnatherumsplendens 保护级别 备注 科 中文名称 拉丁学名 禾本科 画眉草 Eragrostispilosa 禾本科 大画眉草 Eragrostiscilianensis 禾本科 虎尾草 ChlorisvirgataSw 禾本科 蔺状隐花草 Crypsisschoenoides (L.) Lam 禾本科 稗 var. crusgalli 禾本科 无芒稗 Echinochloacrusgali (Linn.) Beauv. var. mitis 禾本科 狗尾草 Setairaviridis(L.)Beauv 禾本科 冰草 Agropyroncristatum (Linn.) Gaertn 禾本科 狼尾草 Pennisetumalopecuroides 莎草科 莎草科 Cyperaceae 莎草科 华扁穗草 Blysmussinocompressus Tang et Wang 天南星科 菖蒲 Acoruscalamus L 灯心草科 小灯心草 Juncusbufonius Linn 灯心草科 细灯心草 Juncusgracillimus V. Krecz. et Gontsch 葱科 碱韭 Allium polyrhizumTurcz.exRel 鸢尾科 马蔺 Irislactea 鸢尾科 细叶鸢尾 Iris tenuifolin 灰包科 大马勃 LonicerajaponicaThunb 卷柏科 中华卷柏 Selaginellasinensis (Desv.) Spring 蕨科 银粉背蕨 Aleuritopterisargentea (Gmel.) Fee 柏科 杜松 Juniperus rigida S. et Z 柏科 沙地柏 Sabina vulgaris 桦木科 白桦 Betulaplatyphylla Suk 椴木科 蒙椴 Tilia 桑科 蒙桑 MorusmongolicaSchneid 小蘖科 小蘖 Berberisthunbergii DC 小蘖科 匙形小檗 Berberisvernae 景天科 景天科 瓦松 费菜 Cotriedonjaponico Maxim Sedum aizoon L 远志科 远志 Radix Polygalae 无患子科 文冠果 Xanthocerassorbifolia Bunge 鼠李科 酸枣 Ziziphusjujuba Mill. var. spinosa (Bunge) Hu ex H. F 鼠李科 柳叶鼠李 Rhamnuserythroxylon Pall 鼠李科 乌苏里鼠李 Rhamnusussuriensis J Vass mongolica 保护级别 Pall Maxim 备注 科 中文名称 拉丁学名 鼠李科 小叶鼠李 Rhamnusparvifolia Bunge 葡萄科 乌头叶蛇葡萄 Ampelopsis aconitifolia Bunge 蒙古莸 山葡萄 Vitisamurensis 马鞭草科 蒙古莸 Caryopterismongholica 忍冬科 小叶忍冬 LoniceramicrophyllaWilld. exRoem. et Schult 榆科 山榆 葡萄科 山葡萄 Vitisamurensis 柏科 杈枝园柏 Sabina Chinensis( Linn.) Ant 蒺藜科 白茨 NitrariatangutorumBobr 保护级别 备注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