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盐、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pdf

In July5 页 312.148 KB下载文档
盐、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pdf盐、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pdf盐、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pdf盐、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pdf盐、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pdf
当前文档共5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盐、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pdf

当代心脏病学最新进展2008 89 盐、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 人类将食盐作为一种重要的调味品由来已久,《周礼》、《国策》、《史记》等古籍中便有了 关于食盐生产、管理的记载,但同样在很早以前先民就认识到摄人食盐过多可能导致疾病,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灵枢·五味篇》说:“咸走 血,多食之令人渴。”,虽然这些认识在当时不可能得到科学依据的支持,但是说明先民可能 已经发现摄入食盐过多与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l 食盐与心血管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1.1 高盐饮食并不是人类的本能 民间常有“盐少吃了没劲”、“口味重、力气大、身体健康”等说法,实际上人类对高盐饮 食的需求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养成的,根据研究,中等体重的成人,每天摄钠1—2 g(相 当于食盐3—5 g),即可满足生理需求。某些居住于山区、孤岛的“土著”摄盐量极低,仍能正 常生长发育和繁衍,人类的近亲黑猩猩嗜钠盐极少而孔武有力,即是明证。高盐摄入乃环境 所迫和嗜好所致,可以改变。 【+ 高盐饮食引起以高血压为代表的许多心血管疾病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①饮食中钠盐摄入少高血压患病率也低,反之亦然;②不同人群钠 盐摄人与血压水平呈线性正比关系;③血压随年龄增加的升幅斜率与摄人钠盐的量成正相 关。在证明盐摄人与血压相关试验中最典型的是INTERSALT研究——尿钠与血压关系的 国际流行病学调查。该研究采用标准化的血压测量、尿液收集和钠的集中测定,对32个国 家52个中心的年龄在20—5 9岁的10079人进行了尿排钠量与血压关系的分析。此项研究 基本肯定了盐摄入与血压的正性关系,而且认为盐的摄入对血压的影响与年龄密切相关,据 此推算:如果增加6 g的盐摄入且持续3 0年,将使整个人群的收缩压升高8 mmHg。而在该 调查中尿钠量最低的4个孤立人群,平均血压水平低,血压几乎不随年龄而升高。我国多次 研究也都证实,高血压患病率北高南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即是南方摄盐量低于北方,而摄钾 量高于北方。{2005中国高血压指南》指出,我国人群食盐摄入量高于西方国家。北方人群 食盐摄人量每人每天约12—18 g,南方为7—8 g。膳食钠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显著相关 性,北方人群血压水平高于南方。在控制了总热量后,膳食钠与收缩压及舒张压的相关系数 分别达到0.63及0.58。人群平均每人每天摄人食盐增加2 g,则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 2.0 mmHg及1.2 mmHg。 1.3 限制食盐摄入减少心血管病发病 20世纪60年代前,人们进行了大量的高度限盐试验,最有代表性的是t948年Kempner 采用“米饭一水果”(仅含0.6 g盐)饮食干预,证明确能明显降压,但这种方法很难被病人 接受、且可能带来副反应。于是,人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中度限盐试 验,将每日盐摄人量限制到4—6 g,主要是从3个方面进行:①观察减少钠盐对血压的影响 以及是否能减少抗高血压药的服用剂量;②研究限盐结合减重或补钾等其他措施降低血压 的效果;③较大规模的临床协作试验,前瞻性地观察减少钠盐摄人对于控制高血压和减少服 90 Current Advances in Cardiology 2008 用降压药的效果。归纳起来,多数研究证实了中度限盐也能不同程度地降低血压和减慢血 压随年龄增长时的升幅,以及减少服用的降压药剂量,如配合补钾、补钙或减肥效果更佳。 所以,限制高盐摄人应贯穿于防治高血压的始终。有的学者综合分析了众多设计较好的大 型限盐试验,提出每日摄盐减少到6 g,人群收缩压平均可降2.2~10 mmHg;高血压患者经 短期限盐可使平均收缩压下降4.9 mmHg、舒张压下降2.6 mmHg。幼年时,肾脏尚在发育 中,更易受高盐负荷的损伤,盐对血压的影响可能在生命早期尤为明显。国内外的研究都证 明,对血压属高值的儿童进行限盐干预,能明显降低血压水平。 除高血压外,高盐饮食还可增加其他心血管病的发生几率,Nancy R Cook等对3126名 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患者进行了lO—15年随访后发现,低盐饮食组(钠的摄入量降低25% ~35%)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比对照组低25%;即便患上心血管疾病,他们的死亡率也比对 照组低20%。 2摄入食盐过多导致高血压及心血管病发病的机制 关于食盐引起高血压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研究的比较多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直接引起水钠潴留 高盐(高钠)摄入能引起水钠潴留,导致血容量增加,同时细胞内外钠离子水平的增加可 导致细胞水肿,血管平滑肌细胞肿胀,血管腔狭窄,外周血管阻力增大,引起血压升高。 2.2高盐负荷可促使下丘脑产生利钠因子(natriuretic factor,NF) NF具有所谓利钠激素样的特性,为一种低分子量(500)的非肽类物质。它可抑制细胞 膜Na+一K+一ATP酶的活性,故又称Na+一K+一ATP酶抑制因子或钠泵抑制因子。NF也 可被看成是一种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这样,NF一方面可降低肾小管上皮细胞对钠的重吸 收,引起利钠效应;另一方面使血管平滑肌细胞等细胞内的钠潴留起来,进而加强Na+一 Ca2+交换,致使细胞内Ca2+增加,血管收缩。同时细胞内钠的增加使细胞内外钠离子梯度 消失,Na+一ca“交换受抑制使细胞钙排出减少,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 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上升。 2.3增高中枢和外周交感神经的活性 高盐摄入能使血管对儿茶酚胺类缩血管因子敏感性增强,同时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 肾上腺素增加,另外还能增加血管壁上的血管紧张素受体密度,导致血管过度收缩,外周血 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高食盐可使扩血管物质如激肽、前列腺素的产生释放减少,使缩血 管物质如血管紧张素产生增多并加强其与相应受体的亲和力。 因流行病学已证明高盐有害无益,故高盐导致其他心血管病靶器官损害的直接证据多 来于动物试验。Frohlich等研究了不同量的盐摄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 peaensive rat,SHR)与正常大鼠(Wistar—Kyoto,WKY)的循环血流动力学及心脏结构的影 响。分别给予不同盐含量的饲料干预lO周后发现:不同量盐摄人后,WKY大鼠全身及局部 循环血流动力学均无明显改变;相反,摄入高盐的SHR外周阻力明显增加,并伴有心指数、 左室质量指数(左心室重量/体重)、心率及重要脏器血流量的降低;且即使WKY大鼠血流 动力学无任何变化,高盐摄入也使WKY大鼠的左室质量指数明显增加。提示高盐饮食不仅 加重高血压,且有直接促进心肌肥厚等作用。 Tobian以卒中一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troke—prone—SHR)为研究对象发现:盐摄入的增 加与脑、肾动脉血管结构的变化有明显的联系。而这种结构的改变可被低盐饮食所逆转,同 当代心脏病学最新进展2008 91 时也降低了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但对血压无明显影响。Yu等进一步肯定了高盐对靶器官损 害的作用。他们仍以SHR与WKY大鼠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不同含量盐的饲料干预8周 后的结果表明:高盐导致s H R与WKY大鼠的左心室、肾小球、肾小管及心肌内小动脉广 泛纤维化,而且这些组织的胶原容积分数明显增加。这种改变正是导致心力衰竭及终末期 肾病的基础。 3盐敏感性高血压 高盐摄人能否引起高血压,关键在于肾脏能否将摄入过多的钠排出。在食盐过多,血 Na+浓度增高,肾血容量增加时,绝大多数人的肾脏通过排钠利尿机制(包括肾素分泌和醛 固酮产生减少以及肾内血压增高等)加强对钠的排泄,可把过多的钠排出,但当肾排钠功能 障碍时,由于不能把过多的钠排出,即可导致钠潴留而出现高血压。肾排钠功能障碍多与遗 传因素有关,研究证明虽然高盐摄入可以使整个人群的高血压发生率上升,但部分人群对其 更为敏感,表现为高盐饮食会使他们的血压明显增高,而严格限制食盐摄人后,血压会随之 下降,即所谓的盐敏感性高血压。调查发现,在正常人群中,有15%~42%的成人可能属于 此类高血压;而在已确诊的高血压病患者中,盐敏感性高血压占了28%一74%,其发病率因 地区、种族和年龄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在我国体现为北方多于南方,盐敏感性高血压者在 老年患者中的比例大于中年患者。在我国近1.3亿的高血压患者中,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 估计不少于3000万。 Chiolero等以高血压患者为对象的研究发现:对非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高盐饮食时近 端肾小管钠重吸收率降低;相反对于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高盐饮食时近端肾小管的钠重吸 收率则是增加的,而且不伴有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得出结论:近端肾小管的排钠反应 是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压力一排钠关系的重要决定因素。现代研究发现许多基因所编码的 蛋白都直接或间接参与了肾小管钠转运,与肾脏排钠异常密切相关,并据此将其统称为“钠 泵基因”,包括有:①内收蛋白(adduein)亚基Gly460Trp;②胰高血糖素受体(glucagon recep- tor GCGR)基因Ar940Ser③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单核苷酸多态性(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GRK4—1)④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激酶一l(serum and glueocorticoid—regulated ki— lla¥e一1,SGKl),以上基因的突变/多态性均可影响高血压患者对盐的敏感程度,此外,血管 紧张素转化酶基因的插A./缺失突变、血管紧张素M235T、血管紧张素II一1型受体A1 166C 及醛固酮合成酶C334T的基因多态性,也均有研究显示也与肾脏钠水调节及血压的盐敏感 性有关。 4食盐摄入量的测量方法和限盐干预措施 要对高血压病人进行限盐干预,首先需要比较准确地计算出病人的食盐摄入量,目前计 算食盐摄入量的研究多数使用24 h尿钠测定法,因在肾功能基本正常、不出汗、不潴留、无 大量从肠胃道或尿路丢失时个体摄入钠量的90.4%一9 5%由肾脏经尿排出,因此24 h尿钠 排量基本能反映摄入水平。该法估量个体盐摄人量所得准确度相对较高,是目前探索个体 盐摄入量与血压关系和评估限盐实效的较佳方法。但需向病人反复讲明准确集24 h尿的 重要性,尤其是首次排尿计时起至24 h末全部尿液需全部纳入,以及在24 h末不管有无尿 液均要排空膀胱。此外,全夜8或9 h尿,由于机体处于静息睡眠状态,影响排钠的干扰较 少,比其他分段尿更能反映摄入水平,并可相应折算成24 h排量。为更省事,有测定某时点 92 Current Advances in Cardiology 2008 尿样或偶测尿样(如晨间起床前首次排尿)来估测。如能同时测尿肌酐值,并计算每毫克肌 酐的尿钠排量可能更有价值(因个体24 h尿肌酐排量相对恒定)。 实施限盐干预还要具体计算限制用盐量,在实际操作中多使用计算盐消耗法,~般以家 庭为单位限盐较以个体简便、易行,即按在家庭中实际就餐人数,算出总共应摄取盐量(即人 数X6 g/d),除外食物中天然含钠量及佐料、副食品中含盐量外,还可外加多少盐,无论炒几 个菜,用盐量不能超过此量。就餐人员较稳定的单位或家庭也可根据每月或每周食盐及调 味品的消耗来推算。三口之家一个月的用盐量应在200 g左右,另加酱油500 ml,如中午餐 不吃,应减量1/2—1/3。可用有刻度的盐匙等器皿控制盐量。 值得一提的是,食盐消耗量并不能代替24 h尿钠测定法等计算出的实际摄入量,用食 盐的消耗量来判断实际摄人量往往偏高,原因之一是烹饪食品时,仅20%一40%的盐在菜 肴里,其余更多的盐则在通常并不食用的汤汁里,故较科学、准确的方法是测24 h尿排钠 量,在实践中可以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此外其他营养学常用膳食调查方法中,查账法、称 重法过于粗略,不能获得个体真正的进食量,只适用于群体间的比较分析;双份食物化学分 析法虽较精确,但耗费人力和物力过大,仅偶用。 5关于限盐干预的一些建议 通过以上文字不难看出,减少饮食钠盐摄入,已成为高血压防治中的重要共识。WHO 建议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 g。我国膳食中约80%的钠来自烹调或含盐高的腌制品,因 此限盐首先要减少烹调用盐及含盐高的调料,少食各种咸菜及盐腌食品。如果北方居民减 少日常用盐一半,南方居民减少1/3,则基本接近WHO建议。在具体操作上,笔者有如下建 议: 5.1循序渐进 对于习惯了高盐饮食的人群,突然实行低盐饮食从口味、烹调习惯上难以接受,往往因 难以坚持而放弃,反而达不到预期目的,因此在干预上建议采取逐步减量、循序渐进的方法, 北方首先将每人每日平均食盐量降至8一lO g,以后再降至6 g;南方可控制在6—8 g左右后 再逐步降至6 g以下。 5.2口味多样化 运用醋、糖、姜、蒜、辣椒等加强食物的风味,以减少对盐的依赖。提倡西餐中的生菜、沙 拉等,在减少食盐用量的同时也避免了烹调过程中营养素的丢失。 5.3将盐“表面化” 烹调过程中少加盐,最后将盐和酱油加在食物表面,或是在餐桌上放上盐瓶、酱油瓶,由 家庭成员按口味添加,特别是对于味蕾减少、味觉迟钝的老年人,同样量的食盐加在表面要 比在烹调过程中进入食物内的味道更明显。 5.4补充钾盐 流行病学研究证实,高血压与钾摄入量及尿钠/钾比值密切相关,血压与钾排量呈反比, 与尿钠/钾比值呈正比。尿钠/钾比值一般以1.5为适宜。它与血压的关系可能比单纯高钠 更重要。我国的膳食结构除高钠外,尚有缺钾(摄入量仅国外的1/2—1/3)。现在,国际上 重要高血压防治准则都将补钾列为肯定的非药物干预措施。补充钾盐主要靠①增加新鲜瓜 果和蔬菜,特别是菠菜、苋菜、油菜、毛豆、土豆、紫菜、海带、木耳等含钾丰富食物的摄入;② 多生拌,烹调时减少加工程序,避免长时间煮沸和过度煎炸,不轻易丢弃溶有钾的菜汤。 当代心脏病学最新进展2008 98 减少食盐摄入,是高血压等心血管病防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临床医生限于精力,往往 更关注于降压药物的使用,而无暇顾及病人生活方式的调整,只有加强宣传教育、动员社会 各方面的力量,提高对这一问题的重视,才能做好这一常讲、但是又常被忽略的系统工程。 (杨天伦,胡远东) 参考文献: [1] Grassi G,Cattaneo BM,SeravaUe G,et a1.Baroreflex impairment by low sodium diet in Ⅱlild [2] or moderate essential hypertion.Hypention,1997,29:802—807. Appel LJ,Brand MW,Daniels SR,et a1.Dietary approaches to prevent and Ireat hyper- tension: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Hypertension,2006, 47:296—308.GL. [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Writing Group.2003 WHO/ISH statement on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Hypertension 2003。21:1983— 1992. [4] de Wardener HE,MacGregor GA Sodium and blood pressure.Curt Opin Cardiol,2002, 17:360—367. [5] Chiolero A,Maillard M.Nussberger J,et a1.Proximal sodium reabsorption:姐indcpend— ent determinant of blood pressure response to salt.Hypertension,2000,36:63 1—637. [6] Strazzullo SP,Galletti F,Barba G.Altered renal handling of sodium in human hyperten- sion.Short review of the evidence.Hypertension,2003,41:1000—1005. [7] Intersalt Coopetative Research Group,Intersalt an international.study of electrocyte excre— tion and blood pressure results for 24h urinary sodium and potassium excretion.Br Med J,1998,297:319—328. [8] Nancy R Cook,Jeffrey A Cutler,Eva Obarzanek,et a1.Long term effects of dietary so- dium reduction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utcomes:observational follow—llp of the trials of hypertension prevention(TOHP)BMJ 2007. [9] ’ Frohlich ED,Chien Y,Sesoko S,et a1.Relationship between dietary sodium intake,hemo— dynamics,and cardiac mass in S躲and WKY ratS.Am J Physiol,1993.264:R30一R34. [10] Tobian L.Salt and Hypertension:lessons from animal models that relate to human hyper- tension.Hypertension,1991,17(suppl I):152—158. [11] Yu HCM,Burrell LM,Black Mj,et a1.Salt induces myocardial and renal fibrosis in nontensive and hypertensive rats.Circulation.1998.98:2621-2628. [1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