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7238-2018篡改(污损)文件鉴定技术规范.pdf
ICS 13.310 A 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rl' 37238-2018 篡改(污损)文件鉴定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forensic examination of altered and damaged document 2018-12-28 发布 2019-04-01 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7238-2018 目 前言 - 次 I 1 范围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术语和定义 ………… 4 变造文件鉴定 …………………………………………………………………………………………… 4 5 污损文件鉴定 …………………………………………………………………………………………… 1 0 6 模糊记载鉴定 …………………………………………………………………………………………… u 7 压 痕记载鉴定 …………………………………………………………………………………………… u 8 文件形成方式鉴定 ……………………………………………………………………………………… M 9 鉴定意见种类及判断依据 ……………………………………………………………………………… 1 6 参考文献 …………………………………………………………………………………………………… 1 9 GB/ 'I' 37238-2018 目。 ....a.... 一 在司 本标准按照 GB/ T 1. 1 -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 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 杨旭、施少培 、 凌敬昆、钱煌贵 、医~ 、 下新伟 、孙维龙、吴建华、陈晓红、罗仪文、 周光磊、张清华 、 予j、其然、王雅晨、王楠、孙年峰、 叫 瑞仁 。 I GB/ 'I' 37238-20 18 篡改 ( 污损 ) 文件鉴定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篡改(污损)文件鉴定 中常用的术语和定义、变造文 件鉴 定 、 污损文件鉴定、模糊l 记载 鉴定 、 压痕记载鉴定、文件形成方式鉴定 、 鉴定意见的种类及判断依据。 *标准适用于司法鉴定 /法庭科学领域文件鉴定中篡改。亏损)文件鉴定所涉及 的 变造文件鉴定、污 损文件鉴定、模糊记载鉴定 、 压痕记载鉴定 、 文件形成方式鉴定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 凡 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 凡是不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 单 )适用于本文件 。 3 GB/ 1' 37231 - 2018 印 章 印文鉴定技术规范 GB/ T 37232-2018 印刷文件鉴定技术规范 GB/ T 37233-2018 文件制作 时 间鉴定技术规范 GB/ T 37234- 20 18 文件鉴定通用规范 GB/ 1' 37235 - 2018 文件材料鉴定技术规范 GB/ T 37236-2018 特种文件鉴定技术规范 GB/ T 37239-2018 笔迹鉴定技术规范 术语 和定 义 GB/ T 37234-20 1 8 界定的 以及下列术语和| 定义适用于本文 件 。 3. 1 篡改 ( )亏损 ) 文件 altered and dan1aged docun1ent 各类在原真实 文件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手段形成的变造文件和各类受污染 、 损坏的污损文件的总称 。 3.2 变造文件 altered document 在原真实文件的基础 上,采用添加改写、擦刮涂改 、 在~贴拼凑、涂抹掩盖 、 换页 、 拆封后重密封、消退 及伪老化等技术手段,对原真实文件的局部 内容加以改 变 . 导致文件 内 容或性质巳产生变化的可疑 文件 。 3. 2. 1 添改文件 added docun1ent 采用添加、改写等手段在原真实文件(或字迹)的基础上添加部分内容(或笔画),对原 真实 文件的局 部内容加以改变形成的变造文件 。 3.2 .2 擦刮文件 scraped docun1ent 利 用橡皮 、刀片 等工具,采用擦 、 舌lj 等手段对原真实文件的局部内容加 以改变 形成 的 变造文件 。 1 GB/ 'I' 37238-20 18 3.2.3 拼凑文件 cut and pasted document 利 用原真实文件的局部内容,采用剪切、控补、帖贴拼接 、拼 接复 印 等手段 , 或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 技术对原真实文件扫描后进行剪裁、编排处理,并通过打印设备输出形成的变造文件 。 3.2.4 掩盖文件 obliterated docu1nent 采用各种涂抹、被糊、遮挡等手段对原 真实 文件的局部内容加以掩盖形成的变造文件 。 3.2.5 换页文件 page- r叩laced docun1ent 对一份多页 的文件,采用抽取替换等手段对原文件的部分 内 容加以改变形成的变造文 件 。 3.2.6 密封 文 件 repacked docu1nent 对已密封的文件,采用 一定手段拆封后再密封复原形成的变造文件。 3.2.7 消退文件 erased docu1nent 采用各种消退手段消除原真实 文件的局部内容形成的变造文件 。 3.2.8 伪老化文件 artificially aged document 采用各种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检材的全部或局部内容进行处理,使其呈 现 陈旧表象的变造文件 。 3.3 污损 文 件 da111aged docun1ent 在保存、使用等过程中,由于与其他物质接触或受外力影响导致全部或部分内容被污染损坏的 文件 。 3. 3. 1 污染文件 stained docun1ent 被污溃 、 血迹、泥土、颜料 等 物质所污染的污损文件 。 3.3.2 破碎 文 件 torn document 被搓揉、撕裂、裁剪或在其他外力作用下分离戚若 干 部分的污损文件 。 3.3.3 烧毁文件 charred docun1ent 被燃烧 、 烘烤而导致损坏的污损文件 。 3.3.4 j曼损文件 soaked document 被 7j( 浸温(泡)而模糊 、粘连或破损的 污损文 件 。 3.4 笔痛 \vriting tool trace 书 写 过程中书 写工具在字 迹笔画中形成的墨迹露白、堆积、间断、分裂等综合反映书 写工具 结构特 性和书写人书写动作特点的痕迹 。 3.5 字迹潜影 la tent text trace 文件上字迹笔画l 等 因色料或溶剂的渗透转印 等 原因,在其相邻的前后纸张或其他载体上形成的模 糊 、 残缺或潜在的相应字迹笔画的痕迹 。 2 GB/'I' 37238-20 18 3.6 压痕记载 indentation 书 写过程中在下 页 (或 以 下多页 )纸张或衬 垫物 上形成的相 应字迹或笔画的无色印 压痕 迹 。 3.7 退色记载 faded record 因各种原因致使 字迹色 料 发生退色 、模糊,导致目 i则不能清晰辨认的 内 容 。 3.8 无色记载 colorless record 用无色或变色色料形成的,通过目 W!IJ 不 能 清 晰 辨认的内容 。 3.9 模糊记载 blurred document 文件上退色记载 、 无色记载等目测不易辨识或不 可 见 内 容的 总称 。 3. 10 文件形成方式 document formation method 文件上可疑字迹 、印 文 、 手 印等文件要素形成 的 具体方法 。 3. 10. 1 字迹形成 方 式 hand,vriting forn1ation method 文 件上可疑字迹形成的具体方法。 注 : 正常情况下,文件上的 孚写 字迹 是 书 写 人利 用 书 写工具直 接书 写 形成 。 3.10.2 印 文 形成方式 stan1p in1pression forn1ation n1ethod 文 件上可疑 印 文形成的具体方法 。 注 : 正常情况下,文件上的 i:;p 文是用印章直接施印形成 . 3. 10.3 手印形成方式 fingerprint for1nation 1nethod 文 件上手 印 形成的具体方法 。 注 : 正常情况下,文件上的 孚 印是捺 印人 礁取色料直接捺印形成 。 3. 1 1 篡改 ( )亏损 ) 文件鉴定 forensic exan1ination of altered and da1naged docun1ent 具有专 门 知识的鉴 定 人,对检材是否存在变造事实及变造内容进行检验和l 鉴别.或对受污 损的检材 进行清 洁整理 、恢复 固定 、 显示和辨认模糊或不可 见内 容 的 专 门 技术 。 3. 12 变造文件鉴定 forensic exan1ination of altered document 具有专 门 知识的 鉴定 人,对检材存在添加l 改写 、擦刮、拼凑、换页、拆封、消退及伪老化 等 变造 事 实 的 情况, 以 及对 检材上可疑字迹、印文、 手 印 等文 件 要素 的形 成方式 、 模糊记载 、 压痕记载及 掩 盖字 迹 等变 造内容进行检验 和 鉴别的 专 门技术 。 3. 13 污损文件鉴定 forensic examination of damaged document 具有专 门 知识的 鉴定 人,对 受污损的检 材 进行清洁整 理、 整复固定 、 显示 和 辨认模糊 记载的 专 门 技术 。 3. 14 模糊记载鉴定 forensic examination of blurred doc11111ent 具有专 门 知识的鉴定人,对检材上 退色记载 、 无色记 载等目 测不 易辨 认或不可见内 容进行显 现和辨 GB/ 'I' 37238-20 18 认的专门技术 。 3. 15 压痕记载鉴定 forensic examination of indentation 具有专门知识的鉴定人,对检材上 的印 压痕迹进行显现、辨认和鉴别的专门技术 。 3. 16 文件形成方式鉴定 forensic exan1ination of docun1ent formation n1ethod 具有专门知识的鉴定人,对文件上可疑字迹、印文 、 手印 等 耍素形成 的 具体方法进行检验 和 鉴别的 专门技术 。 3. 16. 1 字迹形成方式鉴定 forensic examination of handwriting forn1ation n1ethod 具有专门知识的鉴定人,对文件上可疑手 写字迹是用书写工具直接书写形成,或是采用复印 、 扫描 打印 、 盖印等方法复 制 形成进行检验和l 鉴别的专 门 技术 。 3.16.2 印文形成方式鉴定 forensic exan1ination of stamp itnpression forn1ation n1ethod 具有 专 门知识的鉴定人 .x1 文件 上 可疑印文是用印 章 直接盖印形成,或是采用复印、扫描打印、转印 等方法复制形成进行检验和鉴别的专门技术 。 3.16.3 孚印形成方式鉴定 forensic examination of fingerprint formation method 具有 专 门知识的鉴定人,对文件上可疑手 印 是捺 印 人用十指或手 掌蘸取色料 直 接捺印形成,或是采 用复印 、 扫描打印 、 盖 印 等方法复制形成进行检验和鉴别的专门技术 。 变造文件鉴定 4 4. 1 检验步骤 篡改(污损)文件鉴定的受理程序 、 送检材料的标识 、 检验鉴定程序、送检材料的流转程序及结果报 告程序应按 GB/T 3 7 23 4-2018 第 4 j)主 ~第 8 章 中 相应的要求 。 篡改(污损)文件鉴定涉及的常见鉴定项目包括 : 变造文件鉴定、污损文件鉴定、模糊记载鉴定、 压 痕 记载鉴定 、 文件形成方式鉴定等 。 其中变造文件鉴定应根据鉴定要求和检材的具体情况,确定具体的检 验方 案 ,并按如下检验步骤进行 : 4.2 a) 按 4 . 2 的要求,对检材上各类变造痕迹进行检验 ; b) 按 4.3 的 要求,根据鉴定需要选择相应的检验方法对检材上相关内容进行检验 ; 巳) 按 4 . 4 的要求,对检验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断 . 并作出相应的鉴定 意 见 。 检材变造痕迹的检验 常见变造文件的类型包括 . 添改文件 、 掠刮文件 、 拼凑文件、掩盖文件 、 换页文件、密封文件 、 消退及 伪老化文件等 。 根据变造文件的 类 型不同,其变造痕迹的检验应按 4 . 5 中相应的要求进行 . 4 a) 添改文件 的 检验 . 按 4 . 5.1 的 检验要素及检验技术要点进行 ; b) 擦刮文件的检验,按 4 . 5 .2 的 检验要素及检验技术要点进行 ; c) 拼凑文件的检验,按 4 . 5 . 3 的 检验要索及检验技术要点进 行 ; d) 掩盖文件的检验,按 11. 5 . 4 的 检验要索及检验技术要点进行 ; e) 换页文件 的 检验 . 接 11.5.5 的检验要素及检验技术要点进行 ; f) 密封文件的检验,按 4. 5 . 6 的检验要素及检验技术要点进行 ; g) 消退及伪老化文件的检验,按 4 . 5 . 7 检验要素及检验技术要点进行 。 GB/ 'I' 37238-20 18 检材相关内容检验 4.3 应根据鉴定需要,按如下要求对检材上需检的相关内容进行进一步检验 : a) 需 对检材退色记载或无色记载等棋糊内容进行检验的,按第 6 章 的要求进行; b) 需 对检材压痕记载进行检验的,按第 7 章的要求进行 ; c) 需 对检材可疑 字 迹、印文、手印形成方式进行检验分析 的. 按第 8 章的要求进行; d) 需 对检材笔迹的同 一 性或笔迹特征进行检验分析 的 ,按 GB/1' 37239 - 20 1 8 第 5 章 中相应的 要求进行 ; e) 需 对检材印文同 一 性或印文特征进行检验分析的,按<_~B/ 1' 37231 -20 1 8 第 5 章 中相应的要 求进行 ; f) 需 对检材印刷内容进行种类或同机鉴定的,按 GB/T 3723 2- 2 0 18 中第 6 章 或第 7 1在 中相应 的要求进行; g) 需 对检材 墨 迹、纸张、粘合剂特性或种类进行检验分析的 .按 GB/ T 37235 - 20 1 8 第 5 章 或 第 6 章中相应的要求进行 ; h) 需对检材打印或静电复印内容是否 一 次印制形成进行检验分析的,按 GB/ T 37233- 20 18 第 4 章或第 5 1言 中 相应的要求进行; i) 需 对多枚印文是否 一 次形成,或对印迹、字迹交叉部位形成的先后顺序进行检验分析的,按 GB/ 1' 37233- 2 0 18 第 6 章 或第 7 章中 相应的要求进行; j) 需 对检材防伪特征 、 特种 印刷内 容 等 进行检验分析的,按 GB/T 3 7236 - 20 18 第 5 章 中相 应 的 要 求进行 。 综合分析和评断 4.4 4.4. 1 应综合分析 4 . 2 检材变造痕迹 的 检验结果 和 4 . 3 检材相关内容 的 检验结果,对检材 有 无变造 事 实及变造内容进行综 合评断 , 并根据综合评断的结果,按 9 . 2 的要求作出相应的鉴定意见 。 应按 GB/'f 37234 - 201 8 中第 9 常规定的证实 方 法,记 录 并归档鉴定人在变造文件鉴定过程中 4.4 .2 对第 4 意要求的符合情况 。 4.5 变造文件的检验要素及检验技术要点 4.5. 1 添改文件检验 4.5. 1. 1 文件内容检验 文 件内 容 检验的技术要点,应包括但不限于 . a) 文件的内容是否符合主 旨 ,内 容和形式是否矛盾 ; b) 文中用词、用语是否符合通常的表达习惯和逻辑等 。 4.5 . 1.2 手写字迹检验 手写字迹检验的技术要点,应包括但不限于 : a) 可 疑 字 迹与其余字 迹的布局 是 否合理 ,相邻 单字 笔 画 搭配比例是 否 协调; b) 可疑字 迹与其余字 迹的笔迹特征是否相同,书 写 是否连贯,相邻 单字 笔画运笔是否异常 ; c) 可 疑改 写字 迹 是 否符合书 写 规范或书 写人的书 写习 惯,有无不正常的断笔 、 停顿 、 涂捕等痕迹 ; d) 可疑 字 迹交叉笔画的形成顺序 是 否反常 ; e) 可疑字 迹 与 其余字迹反映书写 工具 特点的笔痕特征是否连贯 等 。 5 GB/'I' 37238-20 18 4.5. 1.3 印刷字迹检验 印刷字迹检验的技术要点 , 应包招但不限于 : a) 可疑字迹与其余字迹的整体布局是否协调,形成方法 、 过程有无差 别 ; b) 可疑字迹与相邻字迹的行基线倾斜方向和l 角度是否吻合 ; c) 可疑字迹与其余字迹反映出的印 刷 特征是否一致,有元多次印 刷 的琅迹 ; d) 可疑字迹有无存在涂改或重 拙 痕迹,文中重复出现的字迹有无同源关系等 ; e) 对于彩色激光 打印 形成的文件,应注意、有无多 种 或重复出现的暗记特征。 4.5. 1.4 字迹色料检验 字迹色料检验的技术要点,应包 括但不限于 : a) 字可疑字迹与其余字迹墨迹的表现颜 色、 微观形态有无差别 ; b) 字可疑字迹与其余字迹墨迹的理化特性 , 及在纸张上的渗透 、扩散、 附着能力有无差别。 4.5. 1.5 其他痕迹检验 其他痕迹检验的技术要点 , 应包括但不限于 : a) 相 关部位 纸 张皱痕 、折 叠处. 与有关字迹的 形 成关系有无异常 ; b) 相 关部位纸张 破损 、 污染等痕迹 . 与有关字迹的形成关系有无异常 i c) 文件相关部位或其他相关文件上有无司疑字迹的印压或转 印 痕迹 ; d) 有无其他异常痕迹等 。 4.5.2 擦刮文件检验 4.5.2. 1 纸张检验 纸张检验 的 技术要点 , 应包括但不限于 : a) 纸张可疑部位表面纤维结构有无异常变化 ; b) 纸张可疑部位表面有无反映出擦刮 工具的痕迹特征 ; c) 纸张可疑音f~ 位表面色泽 、 荧光等理化特性有无异常变 化 。 4.5.2.2 字迹检验 字迹检验 的 技术要点 . 应包 括但不 限 于 : a) 可疑字迹 处有无残留的笔画或字迹色料等 ; b) 可疑字迹处 有无残留的字迹或笔画的印压痕迹 ; 巳) 根据擦刮痕迹分布 状 态 和 残留的字迹笔画,分析被 去 除 的 可 能的字迹内容或笔画 。 4.5.2.3 其他痕迹检验 其他 痕迹检验的技术要点,应包括但不限于 : a) 纸张上固有 的 起防伪 或装饰作 用的底纹 、水印、 图案等有无被破坏痕迹 ; b) 相 邻字 迹笔画l 或其他 内 容有无被破坏的痕迹 ; c) 文件上可疑部位有无其他异 常 痕迹 。 4.5.3 4.5.3. 1 拼凑文件检验 文件内容检验 文 件内 容检验的技 术 要点 , 应包括但不限于 : 6 GB/ 'I' 37238-20 18 a) 文件的内容是否符合主旨,内容和形式有无矛盾 ; b) 文中用词、用语是否符合通常的表达习惯和逻辑。 4.5.3.2 字迹检验 字迹检验的技术要点,应包括但不限于 . a) 可疑字迹与相邻 字迹 之间布局 是否协调; b) 可疑字迹部位及周围有无控补 、 拼接等异常痕迹; c) 可疑字迹 与 相邻字迹之间行、字基线、倾斜方向和角度是否异常 ; d) 可疑字迹与其余 字迹反 映出的制作工具特点 、印刷 特征等是否一致; e) 可疑字迹与 其余字迹的笔 迹特征是 否相同 ,书 写是否连贯 , 有元重捕 、修饰 等异常 现象; f) 若检材系 复制 件 的,观察重复出现 的 字迹 有无同源关系等 。 4.5.3.3 纸张检验 纸张检验的技术要 点 ,应包括但不限于 : a) 纸张的理化特性 是否 一致,有无擦刮、挖补或污染等异常痕迹 ; b) 纸张可疑部位的 色 泽 、 厚度 和纤维分布 有 无异常; c) 纸张可疑 部位上固有的起 防伪或装饰作用的 底纹 、水 印 、 固案等是否完整等。 4.5.3.4 拼接痕迹检 验 拼接痕迹检验的技术要点,应包括但不限于 · a) 观察纸张有无裁剪、挖补 、粘贴等异常分离痕迹,有无直接拼接的迹象; b )若存在直接 拼 接迹象 的, 观察饼接处的分离痕迹是否吻合,分析是整体分离痕迹还是拼凑 痕迹; c) 对于 复制 件,分析鉴别 可疑字迹区 域边缘 与 相邻部位的灰皮、色调、 图像质量 的 变 化情况有无 反映 出间接拼接 的痕迹 ; d) 4.5.3.5 纸张可疑 部位有无粘合剂残 留 物 等。 其他痕迹检验 其他痕迹检验的技术要点,应包括但不限于 · a) 纸张相 关部位的榴皱痕迹 、 折 叠痕迹是否完整连贯 ; b) 纸张相关部位的 破 损痕迹 和 其他污染痕迹是否完整连贯 ; c) 有无其他异常痕迹 等。 4.5.4 掩盖文件检验 掩盖文 件检验的技术 要点 , 应包括但不限 于 : a) 分析文 件 的掩盖方式及被掩盖字迹与掩盖层形成的工具 、色料 的理化特性及变化情况; b) 观察被掩盖字迹的相关部位有无可疑字迹压痕; c) 观察被掩盖字迹的相关部位有无可疑字迹 转印或渗透形成的 字 迹潜影 ; cl) 观察被掩盖字迹的相关部位有无未被完全掩盖 的 残留字迹笔画; e) 若掩盖层为有 一定厚度的固化物时,可根据被掩盖字迹和掩盖物质 的 理化恃性 ,选用适 当 的 试 剂消减或消除掩 盖层 ; 。 可根据需要从纸张正 、 反两田’选用适当的方法显示被掩盖的内窑; g) 可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溶剂采取溶解压取的方法进行转 印 提取 ,显 示 被掩 盖 的内 容 ; 7 GB/ 'I' 37238-20 18 h) 若被掩盖字迹笔画l 不完整的,可采用残字推断法分析可能 的原有内容或残留字迹 ; i) 根据检验结果,对掩盖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 换页文件检验 4.5.5 4.5.5. 1 装订痕迹检验 装订痕迹检验的技术要点,应包括但不限于 : a) 装订工艺 、 装订方法有无异常痕迹; b) 可疑页 纸张 与其余页 纸张上留 下的装订 孔结构、数量是否吻合 ; c) 可疑页纸张与其余页纸张上留下的装订孔形状 、 边缘痕迹等是否吻合 ; d) 分析 文件末页 和 首页上相应部位留下的装订印压痕迹是否吻合 ; e) 若存在多次装订痕迹的,分析装订痕迹 的 形成方式 、 形成过程及相互关系; f) 根据检验结果,综合分析装订处有无拆封后重新装订的痕迹 。 4.5.5.2 封装痕迹检验 封装痕迹检验的技术要点,应包 括但不限于 : a) 检查密封封 口 处的状态,及封口处骑缝签名 、 日 期、印文、 手 印 等其 他附 加信息,分 析 贯穿封口 的 字迹笔画 、印 文笔画或线条 、手 印纹线是否完整连贯,色料的理化特性是否一致; b) 若密封部位有火襟印 、 钢 印 等 , 分析其笔画或线条的 印 痕是否完整连贯 ; c) 粘贴部位纸张的分离痕迹是否吻合,有无异常分离痕迹或分离物; d) 粘贴部位留下的柑合剂痕迹是否吻合; 的 应根据检验结果,综合分析封装处有无拆剑后重剑装的痕迹 。 4.5.5.3 纸张检验 纸张检验 的技术 要点 ,应包括但不限于: a) 文件各页纸张的色泽、规格及其他理化恃性是否 一 致 ; b) 各页纸张上固有的起防伪或装饰作用的底纹 、 7j( 印、 图案及纸张边缘 的 裁切痕迹是否吻合 ; c) 各页纸张上 的印刷 图文、线条反映出 的印刷 特征是否吻合 ; d) 纸张上若有生产厂家 、 生产日期 、 批次或其他特殊标识等信息 的, 应分析其是否吻合 i e) 对于采用数字7j( 印技术的彩色激光打印形成 的 文 件,分析 各页纸张有无打印暗记特征及其所 包含信息是否吻合 。 4.5.5.4 手写字迹检验 手写字迹检验的技术要点,应包 括但不限于 : a) 各页字迹 的 形成方式是否一致 , 字迹布局 是否异常 ; b) 各页字迹 的 笔迹特征是否相同,书写是否连贯; c) 各页字迹反映书写工具,特点的笔痕特征是否吻合 ; d) 各页字迹与对应的下页纸张有无对应的压痕等 。 4.5.5.5 印刷字迹检验 印刷 字迹检验的技术 要点 . 应包括但不限于: 8 a) 各页字迹的形成方式、字迹整体布局有无异常迹象; b) 各页 字 迹的 字 体、 字形、笔画细微形态,及项目相号、编 号及特殊符号 的 使用情况是否吻合 ; GB/ 'I' 37238-20 18 c) 各页文本的行 、 字 、段间 距 , 首行缩进、 左缩进 、悬挂缩进、对齐方式,页眉、页脚、 左右边距 、换行 分页、中文版式设置 等排版特征是否 吻合; d) 各页印刷字迹反映出的印刷特征是否吻合 ; e) 其他反映印刷字迹制作工具特点的痕迹特征是否吻合 。 4.5.5.6 字迹色料检验 字迹色料检验的技术要点,应包括但不限于. a) 各页字迹色料的表现颜色 、 微观形态有无差别 ; b) 各页字迹色料的理化特性及在纸张上的渗透 、 扩散 、附着 能力 是否吻合 ; c) 各页字迹与对应的上页纸张有无相应的转印痕迹或字迹潜影。 4.5.5.7 其他痕迹检验 其他痕迹检验的技术要点,应包括但不限于 - a) 各页纸张榴皱痕迹 、折 叠痕迹是否 吻 合 ; b) 各页纸张破损痕迹及其他污染痕迹是否吻合 ; c) 各页纸张有无相关页其他印迹等的转印痕迹或潜影 i d) 各页纸张有无其他压痕记载或其他异常痕迹 。 4.5.6 4.5.6. 1 密封文件检验 密 封状态的检查 密封状态检验的技术要点,应包括但不限于: a) 分析文件密封处的构成要索及其形成机制和方法 ; b) 分析文件密封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 c) 密封处若存在装订痕迹的,按 4 . 5 . 5 . l 的要求进行检验 ; d) 密封处若存在封装痕迹的,按 4 . 5.5 . 2 的要求进行检验; e) 根据检验结果 , 综合分析检材有元拆封的迹象 ; f) 若通过密封状态的检查尚不足以得出明确鉴定意见 的,可按 4 . 5 . 6 . 2 的 要 求进行开封检验 。 4.5 .6.2 开封检验 对密封文件进行开封 检验的原则及技术要点,应包括但不限 于 : a) 开封检验前应征得委托方书面同意':):~采用照相等方法记录保存开封前检材的密封状态,特别 是检 材需检密封处的状态; b) 检验前,若密封袋内有文件或物品的,应由委托方从密封文件的非密封部位或无争议的部位, 采取 适 当的方法将其取 出另存; c) 检验时,应根据密封纸张的理化特性和粘合部位状态 . 以不形成新的分离痕迹为原则选则开封 的方法,必要时应当进行预试验 ; d) 开封的方法常见有清水浸泡法 、 气熏法等 , 检验 时 应根据文件纸张的恃性和密封状态,选择适 当的方法并控制浸泡或气熏 的时 间 ; e) 开封检验时,应采用适当的开封方式,确保封口能自然分离,不形成新的分离痕迹; f) 开剑后 ,应检验文件封 口处对应 纸张部位的分离痕迹和粘合痕迹的吻合情况,观察 有无 纸屑 等 异物或其他异常痕迹,有无两 种以 上粘合 剂等异常情况; g) 根据检验结果,对检材密封文件是否存在多次开封的痕迹进行综合分析和评断 。 9 GB/ 'I' 37238-20 18 消退及伪老化文件检验 4.5.7 4.5.7.1 消退及伪老化方法的分析 应根据消退或伪老化 的污染残留痕迹的分布状态或残留物的理 化 特性,分析可能的消退或伪老化 的方 法。常见 的消退或伪老化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a) 化学方法 · 利用化学试剂通过洛解、 酸碱或氧化还 原反应等,消除或改变字迹色料的颜色,使之 不可见或呈现陈旧的表象 ; b) 物理方法 . 通过对字迹长时间的光照或)J日热等,利用光或热效应,使字迹色料的颜色逐步减诙 甚至消失或呈 现陈旧的表象 。 4.5.7.2 纸张检验 纸张检验的技术要点,应包括但不限于: a) 纸张表面色泽是否正常,有无污染 、消 退残留物及异常印压痕迹; b) 纸张表面可疑部位的理化特性有无异常变化,纸张表面的纤维有无损坏的痕迹; c) 根据纸张上各类污损痕迹的分布状态及性质 . 综合分析是否符合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进行消 退或伪老化的 痕迹特点 。 4.5.7.3 字迹检验 可疑字迹检验的技术要点,应包括但不限于: a) 可疑部位有无残留的字迹笔画、色料,相邻字迹色料有无退色或变色等现象 ; b) 消退及伪老化部位若有书写有字迹的,分析可疑字迹有无扩散 、退 色或变色等现象 ; c) 分析可疑字迹笔迹特征、笔痕特征、书 写 材料理化特性与其余字迹是否一 致 。 4.5.7.4 残留物检验 残留物的检验的技术要点.应包括但不限于 : a) 若纸张上有残留 物的, 应采用显微检验方法 ,观察分析残留物的微观结构; b) 若需要,可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检验分析确定残留物的性质和| 种类; c) 若需要,可选用适当的检 测分析仪器,对残 留物的理化特性进行检测分析; d) 根据残留物的检验结果,综合分析可能的消退或伪老化方法 。 4.5.7.5 其他痕迹检验 其他痕迹检验的技术要点 . 应包括但不限于: 5 a) 可疑音II 位有无相关的字迹压痕或转印痕迹 ; b) 利 用荧光检验等无损检验的方法,对文件上相关部位进行检验,分析有无原有字迹的潜影; c) 有无其他异常痕迹等 。 污损文件鉴定 5. 1 检验步骤 污损文件鉴定应根据鉴定要求及检材被污染损坏的原因,确定具体的检验方案,并 按如下检验步骤 进行: a) 10 若检材被污染的,司根据需要按 5 . 2 要求的检验原则和技术要点进行清洁 ; GB/ 'I' 37238-20 18 b) 根据检材的具体情况,选择 5 . 3 中相应的方法进行整复和固定 ; c) 若需对污染文件的模糊记载进行显现和辨认 . 选择第 6 章中适当 的 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d) 按 5 . 4 的要求,对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断,并作出相应的鉴定意见。 污染文件的清洁 5.2 对污染文件进行清洁的原则和技术要点,应包括但不限于 : a) 对检材进行清洁应以不扩大污染范围、不破坏被污染的内容为原则 ; b) 对检材进行清洁前,应先分析污染物质的理化特性 . 再制定具体的清洁方案 ; c) 若需要提取污染物质进行进一步检验时 . 提取时应尽量不破坏被污染的文件内容; d) 根据污染物和被污染文件内容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清洁方法,必要时应进行预实验 ; e) 应采用照相或扫描等方法,记录保存检材清洁前后的状态。 i亏损文件的整复和固定 5.3 破碎文件的整复和固定 5. 3. 1 破碎文件的整复和固定的原则和技术要点 . 应包括但不限于 : a) 破碎文件的整复应遵循先分析文件碎片的特性及分布情况再拼接的原则 ; b) 分析文件碎片的几何形状 、 边缘攘迹 、 理化特性及其上字迹、线条 、 图案 、 污染痕迹等内容 . j-1:鉴 别其相互关系 ; c) 根据文件碎片的具体情况,由边缘 向 中心或由内 向 外逐步 拼 接 ; d) 应首先选择面积较大 、 边缘完整、形状特殊 、 有明显特征的碎片进行 拼 接; 的 拼接的破碎文件可用玻璃或有 一定硬度 的 透明薄膜进行固定,不宜进行粘贴被糊,并应采用照 相或扫描等方法记录保存 。 烧毁文件的整复和固定 5.3.2 烧毁文件的 整复 和固定的原则和技术要点,应包括但不限于 : a) 整复被烧毁的文件时 . 应以保持原状、不造成新的损坏为原则,不应采用破坏性方法; b) 烧毁文 件 的固定应遵循先整复后固定的原则 ; c) 烧毁文 件可用 1 5% 的甘 油水溶液采用琐算、气熏或直接用水漂等方法进行软化摊平 ; d) 烧毁文 件如己分离成碎片的,按 5 . 3 . l 规定的破碎文件 的 整复方法进行整复; e) 烧毁文件整复后可用被璃或有 一定硬度 的 透明薄膜进行固定,不宜进行粘贴被糊,并采用照相 或扫描等方法记 录 保存 。 浸损文件的整复和固定 5.3.3 浸损文件的整复和固定的原则和技术要点,应包括但不限于 : a) 对帖 连的浸损文件在分离展开时,应以保持原状 、 不再损坏为原则,禁止采用破坏性方法 ; b) 对己浸 j显帖 连的浸损文件如不能 直 接展开的, 可 待其干燥 后 再小 心 分离 ; c) 对已 干燥 的浸损文件如不能直接展开的, 可 稍加润湿,待其软 化后再小 心分离 ; d) 浸损文件如已分离成碎片的,可将碎片分离后按 5 . 3 . 1 规定的破碎文件 的 整复方法进行整复 ; e) 整复后的浸损文件可用玻璃或有一定硬度 的 透明薄膜进行固定 , 不宜进行粘贴被糊,并采用照 相或扫捕等方法记录保存。 5.4 5.4. 1 综合分析和评断 应根据鉴定要求及检材各要素的检验结果,对检材污损的原因及污损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和评 GB/ 'I' 37238-20 18 断,并按 9 . 3 的要求作 ::f:I 相应 的 鉴定意见 。 应按 GB/ T 37 2 3 1~- 2018 rl=•第 9 :E在 规定的证实方法 . 记录并归档鉴定 人 在污损文件鉴定过程 1和 5.4.2 对第 5 意要求 的符合情况 。 6 模糊记载鉴定 6. 1 检验步醺 模糊 记载鉴定应根据鉴定要求及检 材模糊j 记载形成的原因,确定具体的检验方案,并 按 如下检验步 骤进行: a) 根据确定的检验方案,从 6 . 2 ~ 6 . 7 中选择相应 的 方法进行检验 ; b) 若需 对检材上压痕记载进行检验的 , 按第 7 萃的要求进行检验 ; c) 按 6 . 8 的 要求,对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断 ,并作出 相 应 的 鉴定意见 。 显微检验 6.2 6.2. 1 在 自然 光 或照明 光源 下 , 应通过调整光照角度,目 测 或借助放大镜对检材需检部位的色泽 、 状 态 、 宏观形态 等特征 进行分 析和比 较,初步辨认文件上可 能存在不可见内 容 的部位或可能的 内 容 。 根据检材的具体情况,应通过选择不同类型的物镜,调节光源强度、光照角度、放大倍率、观察方 6.2.2 式 等 技术参数, 观察 检材 可疑部位 的色泽 、 分布状态 、 微观形态等, 初 步分析文件上存在不可见 内 容的部 位 , 辨 认可能 的内容 。 应采 用 照相等方法, 制作 清晰的显微图片,记 录 保存显做检验的结果 。 6.2.3 视频光谱检验 6.3 6. 3. 1 应根据检材的 具体情况, 使用 视频光谱’检验 仪 (文检仪),选择不同检验方法 、 调节 技术 参数,观 察检材可疑部位 的 色泽 、 微观形态及视频光谱恃性, 分析文件 上 可能存在不可 见内 容的部位 。 视频光谱检验 的方 法和技术要点, 包 括但不 限 于 : 6.3.2 a) 分色检验 . 检测和分析比较被检测部位在一定披段的可见光范围内的反射或吸收特性,选择合 适的滤色 片 凸显模糊j 记载上的不可 见或不清晰 的内 容 ; b) 紫外检验 : 检测和分析比较被检测部位的紫外特性,通过被检测部位紫外特性的 差 异选择合适 的 参数显示模糊记载上 的不司 见或不 清晰 的内 容 ; c) 红外检验 : 检测和分析比较被检测部 位的红外特性,根据被检 测 部位红 外 特性的差异选择合 适的参数显示模糊记载上的不可见或 不 清晰 的 内容 ; d) 荧光检验 . 检测和 分析 比 较被检测部位的荧光特性,根据被检测部位的荧光’椅性 的 差 异选择 合适的激发光 和截止 滤波片显示模糊记载上 的 不可 见或不清 晰 的 内 容 。 6.3.3 6.4 应对 检 验结果的比对分析,选择 最佳的显 现和 辨认结果 , 并制作清晰的检验图片 。 残字推断 应根 据需 检部位残留或模糊笔画,按字迹的书写规范,或结合书写人的书写习惯,推测模糊记载上 的不 可见或不清 晰字迹的原有 内 容 。 6.5 计算机图像处理 6. 5. 1 应选择适当 的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 . 通 过 照 相或 扫 描 等方法获取模糊记载 的 图片 ,或 录 入以上 检验方法获得的检验图片,再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图片中的模糊内容进行处理 . 获得最佳的显 现 和辨认效果 。 GB/ 'I' 37238- 20 18 应记录保存原因和处理后的图片. 以 及处理过程中所采用的处理方法 和 主要参数 。 6.5 .2 光谱成像 检 验 6.6 6.6 . 1 应根据被检测部位 的 具体情况,选择适当被长范围的光谱成像设备,如紫 外、 可 见、 红外光谱成 像仪、拉曼光语成像仪等,检测和分析比较被检测l 部位 的 光谱恃性 。 应根据需辨认内容 的 光谱特性生成光谱图像,显示模糊记载上 的 不可 见 或不清晰 内 容,并制作 6.6 .2 清 晰 的检测图片 。 化学检验 6.7 6. 7. 1 化学检验是一种破坏性的方法,如 需 使用 . 检验前应 告 知委托方并征得委托方书面同意 。 6.7 .2 化学检验应在独立 的 区域 内 进行,该 区 域应满足化学实验室 的基本要求 。 6.7.3 进行 化学检验前,应采用照相或扫 描 等方法,记录保存检材原貌,必要时应根据检材的具体情况 进行预试验,确保所选方法有效 的 情况下方可 使用 。 若退色字迹系含铁离子墨水,可选用 5% 的硫截酸押榕液加少 量 盐酸,或硫氨酸 气 熏法 , 显示 三 6.7.4 价铁离子为红色 ; 或选用 2 % 的 α , a 仁联 口比脆乙醇洛液,显示 二价铁离 子 为红色 。 应采用照相等方法,记 录 保存检验结果 。 6.7.5 综合分析和评断 6.8 6.8. 1 应对 以 上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断,选择最佳的检验效果,井按 9.4 的要求作出,相应的鉴定 意见 。 应按<_~B/ 1' 3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