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马克思的_价值定义_与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之重建_鲁品越.pdf
2017 年第 2 期 再论马克思的 “价值定义 ”与马克思主义 价值哲学之重建 * 鲁品越 [关键词 ] 使用价值 ;自然价值 ;社会价值 [摘 要 ] 我国现行价值哲 学 中 的 价 值 概 念 ,以 马 克 思 著 作 中 出 现 的 “外 部 客 观 世 界 的 事 物 (客体 )对于人 (主体 )的需要满足与否 (意义 )的关系 ”为其理论依据 ,将价值理解为物对人的关 系 ,并且将 《资本论 》中的 “价值 ”排除 在 “价 值 哲 学 ”之 外 。 这 是 对 马 克 思 的 著 作 的 曲 解 ,我 们 可以严格地证明 :这句话的确是马克思所批判的价值概念 ,而决非马克思本人的价值概念 。 物 对人的使用价值是 “自然价值 ”,其为自然科学与技术 的 研 究 对 象 。 哲 学 与 社 会 科 学 所 研 究 的 价值是作为社会关系的价值 ,它负载于物质之中而使物质社会化 ,由此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的价值纽带 。 而 《资本论 》的劳动价值概念是整个价值 世 界 的 基 础 ,在 此 基 础 上 形 成 了 作 为 人 与人的社会关系的人伦价值 (含伦理价值 、法律价值 、政治价值 )、美学价值 ,社会历史实践过程 就是价值世界的生产过程 。 [作者简介 ] 鲁品越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上海 200433)。 人类不但生 活 在 由 实 践 生 成 的 事 实 世 界 中 , 关系的范畴 ,是指 具 有 特 定 属 性 的 客 体 对 于 主 体 同时也生活在由人类主体赋予客体以意义而生成 需要的意义 。…… 即外部客观世界的事物 (客体 ) 的价值世界之中 。 因此价值哲学理应是唯物史观 对于人 (主体 )的需要满足与否 (意义 )的关系 。 当 的重要内容 。 而 “价值 ”正是活生生地体现唯物史 客体能够满足主 体 需 要 时 ,客 体 对 于 主 体 就 有 价 观的伟大著 作 《资 本 论 》的 核 心 概 念 ,因 此 《资 本 值 ,满 足 主 体 需 要 的 程 度 越 高 ,价 值 就 越 论 》的价值概念与价值理论 ,理应作为唯物史观重 大 。”[1](P81)按照这种观点 ,作为客体的 “物 ”对作为 主体的 “人 ”的关系 (对人的需要的满足程度 )即哲 要内容的 “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 ”的基础 。 然而 ,事实情 况 与 此 相 反 。 在 当 今 中 国 流 行 学上讲的 “价值 ”,而 这 正 是 西 方 经 济 学 中 物 品 对 的被称为 “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 ”恰恰以西方经济 人的效用价值 。 于是 ,自称是 “马克思主义价值哲 学的 “效用价值 ”概 念 为 基 础 ,与 马 克 思 的 作 为 社 学 ”以西方经济学中的效用价值为基础 ,必须声明 会关系的 “价值 ”相 对 立 。 流 行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价 其要与 《资本论 》中的 “价值 ”概念划清界限 。 有人 值哲学 ”是这样定义 “价值 ”概念的 :“哲学上的 ‘价 干脆说得 非 常 彻 底 :“作 为 哲 学 研 究 的 对 象 的 价 值 ’是解释外部客 观 世 界 对 满 足 人 的 需 要 的 意 义 值 ,不同于作为人类劳动凝结的商品的 ‘价值 ’,但 * 16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互联网背景下的财富革命研究”(项目号: 13CZX009)的阶段性成果。 2017 年第 2 期 却可以相当于商品的或物的 ‘使用价值 ’”。[2]这种 话理解为马克思关 于 “一 般 价 值 ”的 经 典 定 义 ,将 既自称 “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 ”却要把 《资本论 》的 哲学上的 “价值 ”理 解 为 “外 部 客 观 世 界 对 满 足 人 价值概念 完 全 排 除 在 “哲 学 上 的 价 值 ”之 外 的 现 的需要的意义 关 系 的 范 畴 ”。 这 就 导 致 了 前 面 所 象 ,不能不说是一个怪现象 。 这种怪现象表明 :现 述的奇怪现象 。 现在的确到了应当了结这个马克 在流行的 “价值哲学 ”中的 “价值 ”概念从根本上违 思主义哲学领域中 的 所 谓 “公 案 ”,而 给 予 确 定 性 背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概念 ,不能冠以 “马克思主 判断的时候了 。 从郝晓光的文章发表至今已有近 义价值哲学 ”。 要建立真正意义上的 “马克思主义 价值哲学 ”,必须正 本 清 源 ,以 《资 本 论 》的 价 值 概 30 年 ,为什么仍然存在着对 马 克 思 的 这 句 话 的 不 同理解 ? 说到底是我们没有彻底弄清楚马克思这 念为基础 ,由此衍生出真正的 “价值 ”概念 。 篇文章 ,特别 是 这 段 话 的 真 正 含 义 。 对 此 我 们 没 有必要拘泥于围 绕 这 句 话 的 争 论 过 程 及 其 细 节 , 一 、所谓的 “马克思的价值定义 ”的真相 而最需要做的工 作 是 原 原 本 本 地 、实 事 求 是 地 搞 清楚马克思的这句话的原意到底是什么 ——— 是马 将 《资本论 》中的 “价 值 ”排 除 在 “哲 学 上 的 价 克思本人的价值 定 义 ,还 是 马 克 思 所 批 判 的 瓦 格 值 ”之外 ,而将西方 经 济 学 的 “效 用 价 值 ”作 为 “哲 纳的价值概 念 。 我 们 将 从 几 方 面 来 进 行 考 察 :第 学上的 价 值 ”,并 且 自 称 为 “马 克 思 主 义 价 值 哲 一是马克思这篇 文 章 的 总 体 主 旨 ;第 二 是 从 马 克 学 ”,这种奇谈怪论根据何在呢 ? 原来是马克思在 思对这句话的逻 辑 推 导 ,梳 理 出 马 克 思 给 这 句 话 《评阿 · 瓦格纳的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中的一句 所加的预设前提 条 件 ;第 三 是 对 马 克 思 本 人 这 句 话 :“‘价值 ’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 话的评论 。 任何 遵 循 理 性 的 人 们 将 会 发 现 ,这 句 们需要的外界物的 关 系 中 产 生 的 。”[3](P406)这 句 话 话千真万确地是马 克 思 所 要 批 判 的 瓦 格 纳 的 “一 被理解为 马 克 思 对 “价 值 ”一 词 的 “定 义 ”。 因 为 般价值 ”概 念 ,而 决 非 马 克 思 本 人 所 主 张 的 价 值 “从人们对待满足 他 们 需 要 的 外 界 物 的 关 系 中 产 概念 。 生的 ”的 “‘价值 ’这 个 普 遍 的 概 念 ”,必 然 是 “使 用 1.马 克 思 此 文 的 主 旨 :批 判 将 “价 值 ”与 “使 用价值 ”相混淆的 “一般价值理论 ”。 价值 ”,由此推导出 “‘价 值 ’这 个 普 遍 的 概 念 就 是 使用价 值 ”,进 而 混 同 的 西 方 经 济 学 的 “效 用 价 值 ”。 现行的全部 价 值 哲 学 都 建 立 在 这 个 所 谓 的 1879 年 出 版 的 瓦 格 纳 的 《政 治 经 济 学 教 科 书 》批评了马克思的 《资本论 》,特别是其劳动价值 “马克思的价值定义 ”基础之上 。 论 。 他的批评分 为 两 步 :第 一 步 是 无 视 马 克 思 与 但是 ,这 句 话 是 马 克 思 给 出 的 价 值 定 义 吗 ? 李嘉图之间的本 质 区 别 ,将 马 克 思 的 劳 动 价 值 论 非也 ! 郝晓光先 生 早 在 1986 年 就 敏 锐 而 深 刻 地 降格为纯粹经济学上的 “生产费用理论 ”,认为 “这 指出 ,这句话所表 述 的 并 非 马 克 思 本 人 的 价 值 概 个理论 (马克思的 )与 其 说 是 一 般 价 值 理 论 ,不 如 念 ,而是马克思所总结的瓦格纳的价值定义 ,因而 说是来自李嘉图的 费 用 理 论 。”[3](P400)第 二 步 是 站 正是马克思所 要 批 判 的 对 象 。[4]这 一 见 解 是 对 中 在 “一般价值理论 ”这个哲学的 “制高点 ”上来否定 国价值哲学界的重要贡献 。 李德顺先生对郝晓光 《资本论 》的劳动价值论 :“他的办法是断言这种价 的见解十分大度 ,称 尽 管 对 其 观 点 未 尽 认 同 ,“但 值理论 (指 马 克 思 的 价 值 理 论 ——— 引 者 注 )不 是 不能不承认 ,作者 对 马 克 思 主 义 经 济 学 和 哲 学 不 ‘一般的 ’,因为它不符合瓦格纳先生关于 ‘一般价 懈钻研的执著精 神 和 学 术 积 累 ,已 使 他 开 辟 出 了 值理论 ’的 观 点 。”[3](P400)由 此 把 马 克 思 的 价 值 理 一个属于自 己 的 、独 特 的 理 论 天 地 。”[5](P序 言)但 是 论剔除出 “一般价值理论 ”之外而加以否定 。 问题并未就此了结 。 对马克思这句话的性质至今 马克思对于瓦格纳的上述 “批评 ”是如何回应 仍然具有不同理 解 :有 人 仍 然 坚 持 认 为 这 句 话 就 的呢 ? 他首先鲜明地指出自己的价值理论与李嘉 是马克思自己 所 持 的 价 值 定 义 。 其 最 突 出 的 表 图的本质区别 :“瓦格纳先生从 ‘资本论 ’和季别尔 现是现行的哲学 教 科 书 的 价 值 哲 学 ,将 上 面 这 句 的著作 (如果他懂俄文的话 )中应该看到我和李嘉 [ 6] 17 2017 年第 2 期 图之间的差别 。 李嘉图实际上把劳动只是当做价 定马克思的劳动 价 值 论 ,所 以 马 克 思 考 察 了 瓦 格 值量的尺度来考 察 ,因 而 他 看 不 见 自 己 的 价 值 理 纳的 “一般价值 ”概 念 是 如 何 形 成 的 ,于 是 就 有 了 论和货币的本质之 间 的 任 何 联 系 。”[3](P400)这 就 是 下面的一段话 ,其中包含那句被许多人奉为 “马克 说 ,李嘉图的 “劳动价值 ”只是商品的成本 ,因而与 思对价值的定 义 ”的 话 。 让 我 们 原 原 本 本 看 这 段 哲学上的 “一般价值 ”没有关系 。 于是瓦格纳把马 话是怎么说的 :“如 果 说 ,人 们 不 仅 在 实 践 中 把 这 克思的价 值 概 念 贬 低 为 李 嘉 图 的 “费 用 理 论 ”之 类物当做满足自 己 需 要 的 资 料 ,而 且 在 观 念 上 和 后 ,再用他的 “一般 价 值 ”来 否 定 马 克 思 的 劳 动 价 在语言上把它们叫 做 ‘满 足 ’自 己 需 要 的 物 ,从 而 值论 ,而他的 “一般价值 ”指的是 “像德国教授们那 也是 ‘满足 ’自己本身的物 …… 如果说 ,‘按照德语 样传统地把 ‘使用价 值 ’和 ‘价 值 ’混 淆 在 一 起 ”而 的用法 ’这就是指物被 ‘赋予价值 ’,那就证明 :‘价 得到的抽象概念 。 马克思对此做了下述回应 :“如 值 ’这个普遍的概 念 是 从 人 们 对 待 满 足 他 们 需 要 果瓦格纳先生说 ,这 ‘不是一般价值理论 ’,那末从 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 。”[3](P406) 他自己的观点来看 ,他是完全对的 ,因为他所说的 必须注意 :这段话是假设条件复句 ,即要得到 一般价值理论 ,是指在 ‘价值 ’这个词上卖弄聪明 , 这个 “一般价值 ”的 定 义 ,需 要 两 条 假 设 的 前 提 条 这就使他同样有可能像德国教授们那样传统地把 件 :这就是文中的 “两个如果 ”。 一旦文中的 “两个 ‘使用价值 ’和 ‘价 值 ’混 淆 在 一 起 ,因 为 他 们 两 者 如果 ”都满足 ,于是就会得到这种 “普遍的价值 ”的 都有 ‘价值 ’这一共同的词 。”[3](P400) 概念 。 而那些将这句话理解为马克思本人的价值 很明显 ,马克思在这里指出 :一旦按照瓦格纳 定义的文章 ,[6]其根本缺陷正在于没有看到 :作为 等 “德国教授们 ”把 “‘使 用 价 值 ’和 ‘价 值 ’混 淆 在 这个 “普遍的价值 ”概念的前提条件的 “两个如果 ” 一起 ”来得到 “价值一般 ”的概念 ,那么他们就有充 本身根本不能成立 ,它们正是马克思的批判对象 。 分的理由把 《资本 论 》的 价 值 概 念 从 “一 般 价 值 理 下面让我们对此作实事求是的仔细分析 。 论 ”领域剔除 ,从而贬低为与价值无关的李嘉图式 第一 个 “如 果 ”是 :“如 果 说 ,人 们 不 仅 在 实 践 的 “生产费用 ”理论 ,这正是瓦格纳贬低与反对 《资 中把这类物当做 满 足 自 己 需 要 的 资 料 ,而 且 在 观 本论 》的价值理论的办法 。 这就是说 ,如果我们承 念上和在 语 言 上 把 它 们 叫 做 ‘满 足 ’自 己 需 要 的 认瓦格纳把 “‘使用价值 ’和 ‘价值 ’混淆在一起 ”所 物 ,从而也是 ‘满足 ’自己本身的物 ”。 这实质上就 得到的 “价值一般 ”概 念 ,也 就 承 认 了 瓦 格 纳 对 马 是把物质资料对人的社会性的 “实践关系 ”曲解为 克思的批评是 “完 全 对 的 ”。 由 此 可 见 ,马 克 思 绝 单纯认识论上的 “理论关系 ”。 马克思在此文中指 无可能承认这种 “价 值 一 般 ”的 概 念 ,因 为 这 等 于 出 ,“但是在一个 学 究 教 授 看 来 ,人 对 自 然 的 关 系 承认瓦格纳对自 己 的 批 评 完 全 正 确 ,自 己 的 价 值 首先并不是实践 的 即 以 活 动 为 基 础 的 关 系 ,而 是 理论完全错误 。 理论的关系 ”。 这 种 理 论 关 系 ,正 是 “人 的 自 然 愿 因此 ,从 这 篇 文 章 的 总 体 逻 辑 上 看 ,这 种 将 望 ,是要清楚地认 识 和 了 解 内 部 和 外 部 的 财 物 对 “价值 ”等同于 “使 用 价 值 ”的 “一 般 价 值 ”概 念 ,本 他的需要的关系 。”[3](P405)也就 是 “抽 象 的 人 ”与 外 来正是瓦格纳反对 马 克 思 而 秉 持 的 “一 般 价 值 定 部世界之间的单 纯 的 直 观 的 认 识 论 关 系 ,也 即 把 义 ”,决无可能是马克思的 “一般价值 ”的定义 。 如 客体作为直观对 象 的 认 识 论 关 系 :在 观 念 上 和 在 果把它理解为马克 思 的 “一 般 价 值 理 论 ”,意 味 着 语言上认识到客体是满足自己需要的物 。 然而事 马克思专门写此文 ,用 自 己 的 “一 般 价 值 理 论 ”来 实是 :人与对象并非仅仅是这种 “理论的关系 ”,更 反对自己的 《资本 论 》的 劳 动 价 值 论 ,这 岂 非 咄 咄 是社会性的 “实践的关系 ”。 马克思在此文中清楚 怪事 ! 地指出 ,“人们决不 是 首 先 ‘处 在 这 种 对 外 界 物 的 2.所谓 “价 值 一 般 定 义 ”的 前 提 条 件 :两 个 “如果 ”。 理论关系中 ’”,[3](P405)而是处 在 “实 践 的 关 系 ”中 。 因此人不仅是对 自 然 物 具 有 需 要 的 人 ,而 且 是 一 正因为瓦格纳要用他所说的 “一般价值 ”来否 定社会关系中的人 ;作 为 客 体 的 “外 界 物 ”也 不 是 18 2017 年第 2 期 单纯地具有使用 价 值 的 物 ,而 是 人 与 人 的 社 会 关 喜欢用日尔曼语 源 的 词 表 示 直 接 的 东 西 ,用 罗 曼 系的纽带 。 马克思 在 此 文 中 强 调 这 种 “实 践 的 关 语源的词表 示 被 反 映 的 东 西 ”。[7](P48)由 此 可 以 消 系 ”是由物质生产 实 践 所 生 成 的 关 系 :“因 为 他 们 除这种语言 上 容 易 产 生 的 混 淆 与 误 解 。 因 此 ,马 在生产过程中 ,即在占有这些物的过程中 ,经常相 克思认为应当不 受 德 语 构 词 上 的 这 种 影 响 ,通 过 互之间和同这些 物 之 间 保 持 着 劳 动 的 联 系 ,并 且 人与外部世界的 “实践的 (劳动的 )关系 ”,将 “使用 也很快必须为了这些物而同其他的人进行斗 价值 ”与 “价值 ”(其 在 交 换 中 表 现 为 “交 换 价 值 ”) 争 。” 区别开来 ,作为同一商品的二重性来理解 。 因此这种 “实践的 关 系 ”就 是 通 过 劳 动 [ 3]( P405) 形成的 “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和 “人与自然的关系 ” 而瓦格纳则在利用 “德语的用法 ”的同时 ,加上 的统一体 。 如果 阉 割 这 种 真 实 的 “实 践 的 关 系 ”, 自己的一套语言游戏 ,从而将 上 述 “‘价值 ’这个普 将其片面 地 曲 解 为 直 观 认 识 论 的 “理 论 的 关 系 ” 遍的概念 ”直接等于 “使用价值 ”。 马克思指出 :“瓦 (孤立的人对客体 的 生 理 心 理 需 要 ),就 撇 开 了 人 格纳把通常叫 做 ‘使 用 价 值 ’的 东 西 叫 做 ‘价 值 一 类改造自然的实 践 活 动 ,进 而 撇 开 了 在 这 个 劳 动 [ 3]( P411) “他 采 取 的办法是 ,把政 般’或 ‘价值概念 ’”。 过程中所产生的 、赋予劳动产品之中的社会联系 。 治经济学中俗语叫做 ‘使用价值 ’的东西 ,‘按照德 由此可见 ,要得到这里的 “价值一般 ”的概念 ,其前 语的用法 ’改称为 ‘价值 ’。 而一经用这种办法找到 提条件是对现实的 “实 践 的 关 系 ”的 阉 割 ,仅 仅 将 ‘价值 ’一般后 ,又利用它从 ‘价值一般 ’中得出 ‘使 其理解为人与对象的 “理论的关系 ”。 由这个前提 用价值 ’。 做到这一点 ,只要在 ‘价值 ’这个词的前 条件所得到 的 结 论 ——— 价 值 一 般 的 定 义 ,当 然 是 面重 新 加 上 原 先 被 省 略 的 ‘使 用 ’这 个 词 就 行 马克思一贯反对的错误观念 。 了 。”[3](P406-407)这 就 是 :先 将 使 用 价 值 (Gebr auch- 第二 个 “如 果 ”是 :“如 果 说 ,‘按 照 德 语 的 用 法 ’这就是指 物 被 ‘赋 予 价 值 ’”。 这 就 是 说 ,如 果 swe r t)中 “使用 ”( Gebr auchs)这 个 词 头 去 掉 以 得 到 Wr e t 这 个 “价 值 一 般 ”概 念 ,然 后 再 把 这 个 词 把这种观 念 和 语 言 上 的 “满 足 ”,“按 照 德 语 的 用 头 (Gebr auchs)加 上 。 于 是 “使 用 价 值 ”(Ge- 法 ”叫做 “赋予价值 ”,于是将 “使用价值 ”与 “价值 ” 相混淆 ,那就证 明 了 上 述 “普 遍 的 价 值 ”概 念 。 这 br auchswe r t)和 “价 值 ”(We r t)合 并 为 一 个 概 念 , 最后导致 “‘只有一种价值 ’,即使用价值 。”[3](P411) 是 “按照德语的用法 ”所产生的对 “价值 ”一词的曲 而瓦格纳进行 这 种 语 言 游 戏 的 关 键 ,是 通 过 解 ,而不是普遍的价值本身 。 “财物 ”这个环节 :即 “给一定的外界物打上 ‘财物 ’ 什么是 “按 照 德 语 的 用 法 ”? 原 来 在 德 语 中 , 的印记同样可以叫做 :‘赋予 ’这些物以 ‘价值 ’;瓦 “使 用 价 值 ”用 “Gebr auchswe r t”表 述 ,由 Ge- 格 纳 正 是 用 这 种 办 法 得 出 ‘价 值 概 念 一 般 ’ br auchs(使 用 )和 We r t(价 值 )两 个 词 合 成 。 而 “交换价 值 ”用 “ Taus chwe r t”表 述 ,由 Taus ch(交 的 ”。[3](P409)这样得到 ‘价值 概 念 一 般 ’必 然 与 使 用 换 )和 We r t(价 值 )两 个 词 合 成 ,这 两 个 词 都 含 有 的 “价值概念一般 ”,而绝无可能是马克思的 “价值 共同的 We r t(价 值 )一 词 。 这 种 用 法 与 中 文 正 好 概念一般 ”。 马克思所主张的真正的给财物 “赋予 相应 。 马克思认为这种构词方式非常容易产生将 价值 ”的过程 ,绝对不是把外界物认定为 “财物 ”的 “使用价值 ”与 “价 值 ”相 混 淆 :似 乎 在 这 两 种 价 值 “理论的关系 ”的过程 ,而是物质生产实践过程 :即 背后有一种 “价值一般 ”(We r t),因 而 至 少 使 用 价 通过物质生产实践 (劳动 )把人的生命凝结在产品 值是 “价值一般 ”的 特 殊 形 式 。 为 了 消 除 “按 照 德 中 ,从而赋予劳动产品以价值 ,其成为人与人的社 语的用法 ”容易产生的这种混淆与误解 ,马克思在 会关系的纽带 。 价值和 “财物 ”相混淆 。 由此形成的当然是瓦格纳 《资本论 》第 1 卷的 开 头 ,就 在 “使 用 价 值 ”条 目 下 因此 ,以 上 述 两 个 “如 果 ”作 为 假 设 前 提 下 , 特别提出了一个注释 :“在 17 世纪 ,我们还常常看 “那就证明 :‘价值 ’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 到英国著作 家 用 ‘ wo r t h’表 示 使 用 价 值 ,用 ‘ va l- 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 。”而一旦 ue’表示交换价 值 ;这 完 全 符 合 英 语 的 精 神 ,英 语 满足了这两个前 提 条 件 ,我 们 就 坠 入 到 瓦 格 纳 等 19 2017 年第 2 期 人的陷阱中 了 ,将 “使 用 价 值 ”被 理 解 为 “一 般 价 值 ’这个 经 济 范 畴 毫 无 共 同 之 点 ”。[3](P416、417)瓦 格 值 ”的定义 ,由此证明马克思的价值概念是错误的 纳将在日常生活德语的 “价值 ”一词与严格的科学 概念 。 马克思对此写道 :“这个蠢汉在耍了这些把 的用语的 “价值 ”相 混 淆 ,由 此 反 对 马 克 思 的 价 值 戏以 后 还 洋 洋 得 意 地 继 续 说 道 :…… 从 人 的 需 要 概念 ,是其错误观 念 得 以 产 生 和 传 播 的 社 会 文 化 和经济本性出发 ,去了解财物概念 ,并把价值概念 基础 。 我们中文语境下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 那 合并到财物概念中 ,争论得那么多的 、而且为许多 些把马克思所批判的瓦格纳的价值概念当作马克 往往不过 是 虚 假 的 深 刻 研 究 弄 模 糊 了 的 价 值 概 思本人的价值概 念 的 严 重 错 误 观 念 ,长 期 难 以 得 念 ,就很容 易 [ i nde ed(的 确 )]弄 明 白 (不 如 说 )弄 到纠正 ,也是 由 于 这 种 语 言 上 的 基 础 。 这 种 语 言 糊涂 ”。 习惯至今 仍 然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理 解 与 传 播 的 严 重 [ 3]( P410-411) 所以 ,我们由此清清楚楚地看出 :马克思在这 障碍 。 里所提出的 “价值 定 义 ”,是 马 克 思 根 据 瓦 格 纳 的 正是在这种语 言 习 惯 的 基 础 上 ,瓦 格 纳 将 对 理论立场所导出的 “价 值 定 义 ”,与 瓦 格 纳 的 思 想 外界物品标记为 “财 物 ”的 行 为 当 做 “把 它 改 称 为 完全一致 。 瓦格纳得到这种 “价值一般 ”概念的目 ‘赋予价值 ’”的行为 ,于是导致二者的混淆 。 而马 的 ,是为了反 对 马 克 思 的 劳 动 价 值 论 。 它 怎 么 可 克思则 指 出 ,这 并 不 能 把 “财 物 ”变 成 “价 值 ”① 。 能是 “马克思的价值定义 ”呢 ? 我们的一些哲学家 而人们之所以把 会 产 生 如 此 概 念 混 淆 ,源 于 人 们 把这句话视为马 克 思 关 于 普 遍 价 值 的 定 义 ,其 错 把 “财物 ”当 作 “价 值 ”来 估 价 的 “自 然 愿 望 ”。 他 在忽视了这个定 义 的 前 提 条 件 ,忽 视 了 这 种 前 提 说 :“‘人 ’具有把财物 当 做 ‘价 值 ’来 ‘估 价 ’的 ‘自 条件本身的错误 。 然愿望 ’,这 样 也 就 使 瓦 格 纳 先 生 有 可 能 履 行 诺 二 、“一般价值定义 ”的社会心理 根源与哲学根源 言 ,得出 ‘价 值 概 念 一 般 ’”。[3](P407)正 是 人 们 的 这 种对财物进行估价的 “自然愿望 ”,导致瓦格纳 “给 一定的外界物打上 ‘财 物 ’的 印 记 同 样 可 以 叫 做 : 在假设两个 “如 果 ”的 前 提 条 件 下 ,得 到 了 瓦 ‘赋予 ’这些物以 ‘价 值 ’;瓦 格 纳 正 是 用 这 种 办 法 格纳用以 反 对 劳 动 价 值 论 的 “普 遍 价 值 定 义 ”之 得出 ‘价 值 概 念 一 般 ’的 。”[3](P409)然 而 ,正 如 马 克 后 ,马克思立刻对 该 定 义 的 价 值 进 行 了 更 加 深 入 思所指出 ,“他赋予 物 以 ‘财 物 ’的 属 性 ,但 是 这 一 的批判 ,进而揭示 了 产 生 这 种 错 误 定 义 的 社 会 心 行为的内容并不因 为 瓦 格 纳 先 生 把 它 改 称 为 ‘赋 理根源与哲学根源 。 予价值 ’而 有 丝 毫 的 改 变 。”[3](P407)马 克 思 由 此 道 其一是社会 心 理 方 面 的 的 根 源 。 马 克 思 说 : 出了那种将 “使用价 值 ”作 为 “价 值 ”的 观 念 ,能 够 “这个德国人的全部蠢话的唯一的明显根据是 ,价 被人们普遍接受 的 社 会 心 理 基 础 :语 言 习 惯 上 的 值 [We r t]或 值 [Würde]这 两 个 词 最 初 用 于 有 用 基础 ,根据使用价值进行估价的 “自然愿望 ”,以及 物本身 ,这种有用 物 在 它 们 成 为 商 品 以 前 早 就 存 基于直观唯物主义影响而形成的只看到事物表面 在 ,甚至作为 ‘劳 动 产 品 ’而 存 在 。 但 是 这 同 商 品 的 “主观价值 ”与 “客观价值 ”相符合的观念 。 应当 ‘价值 ’的科学定 义 毫 无 共 同 之 点 。”“这 一 情 况 之 指出 ,这些分析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所以 模 糊 起 来 ,是 由 于 现 代 高 地 德 意 志 语 中 , 它们正是对劳动价值论理解与传播的巨大障碍 。 We r t这个词的 没 有 限 制 的 (错 误 的 )的 词 尾 变 化 方式 成 了 通 常 现 象 ;…… 但 是 ,所 有 这 一 切 同 ‘价 其二是直观唯 物 主 义 世 界 观 的 影 响 ,这 导 致 ① 瓦格纳用 所 谓 “主 观 价 值 ”与 “客 观 价 值 ”推 论 出 参见马克思:《评阿·瓦格纳的“政 治 经 济 学 教 科 书 ”》,载 《马 克 思 恩 格 斯 全 集 》,第 19 卷,第 407 页,人 民 出 版 社, 1972 年。马克思原话是:“如果人把物当做‘满足自己需要的资料’来 对 待,那 末 他 就 把 它 们 当 做 ‘财 物’来 对 待,——— 瓦格纳这样证明。他赋予物以‘财物’的属性,但是这一行为 的 内 容 并 不 因 为 瓦 格 纳 先 生 把 它 改 称 为 ‘赋 予 价 值’而 有 丝 毫的改变。” 20 2017 年第 2 期 “价值一般 ”。 马克思引用瓦格纳的话说 :“主观价 其作为普遍的 “一 般 价 值 ”,那 就 抹 煞 了 人 与 人 之 值或广义的财物价值 = 财物因 …… 其有用性 …… 间真正的社会关 系 的 存 在 ,将 社 会 关 系 理 解 为 物 而被 赋 予 的 意 义 …… 这 不 是 物 本 身 的 属 性 ,虽 然 对人的自然关系 ,违 背 了 社 会 关 系 存 在 的 基 本 现 也以物的有用性作 为 客 观 前 提 ”,由 此 论 证 “主 观 实 。 用这种违背 现 实 的 价 值 哲 学 分 析 人 类 社 会 , 价值 ”就是根 据 物 的 有 用 性 赋 予 物 以 价 值 。 另 一 就会把社会理解 为 原 子 式 个 人 的 集 合 体 ,陷 入 到 方面 ,“在客观的意义上 ,‘价值 ’、‘各种价值 ’指的 以个人主义的抽象人性论为基础的唯心史观 。 其 也是具有 价 值 的 财 物 ”。 因 此 ,客 观 价 值 指 在经济学上则陷入以 “理性经济人 ”为基础的庸俗 的是物的有用性 。 瓦格纳由此似乎从 “主观价值 ” 经济学 ,而在历史 观 上 则 会 陷 入 以 天 赋 人 权 为 基 与 “客观价值 ”的一致性 “论证了 ”价值与使用价值 础的社会契约论 。 [ 3]( P411) (有用性 )是同 一 概 念 ,导 致 二 者 的 混 淆 。 马 克 思 对这种 “推论 ”造 成 的 混 淆 进 行 了 严 厉 的 批 评 ,斥 三 、以 “实践二重性 ”为基础的 之为 “胡说 ”。 马克思是这样讲的 :“瓦格纳在把通 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 常叫做 ‘使用价值 ’的 东 西 叫 做 ‘价 值 一 般 ’或 ‘价 值概念 ’以后 ,当然不会忘记 ,‘用这种办法 (这样 ! 列宁深刻地指出 :“凡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看 这样 !)推论出来的 (!)的价值 ’,就是 ‘使用价值 ’。 到物与物之间的关 系 (商 品 交 换 商 品 )的 地 方 ,马 他起先把 ‘使用价值 ’叫 做 ‘价 值 概 念 ’一 般 或 ‘价 克思都揭示了人与 人 之 间 的 关 系 。”[8](P312)这 句 话 值一般 ’,接着发现他只是就 ‘使用价值 ’胡说了一 说出了整个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学说的根本区别之 通 ,从而 ‘推论出了 ’使用价值 ,因为对他说来胡说 所在 。 如果说 ,非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价 值 哲 学 以 西 方 与推论 ‘实质上 ’是 同 一 的 思 维 作 用 ”。 马 克 思 最 经济学的 “效用价 值 ”(物 对 人 的 有 用 性 )为 基 础 , 后 总 结 式 地 指 出 ,瓦 格 纳 的 “这 一 切 都 是 胡 那么 ,马克思主义 哲 学 理 所 当 然 地 要 以 马 克 思 本 说 ”。 而这 种 “胡 说 ”之 所 以 会 发 生 ,是 由 人最重要的著作 《资本论 》的 “劳动二重性 ”思想为 于人们潜移默化地受到直观唯物主义思维习惯影 基础 ,因为正是 “劳 动 二 重 性 ”使 马 克 思 看 到 了 物 响 ,只看到物本身对人的作用 ,只看到物对人的客 对人的价值 、物与 物 的 关 系 背 后 的 人 与 人 之 间 的 观有用性 (客观价 值 ),以 及 人 对 物 的 客 观 有 用 性 关系 。 而将经济领域的 “劳动二重性 ”思想推广到 的认识 (主观价值 ),因 而 看 不 到 它 所 负 载 的 人 与 整个社会 ,可以很自然地得到 “实践二重性 ”思想 : 人的关系的力量 。 只有唯物史观才有可能透过物 人们进行的各种 社 会 实 践 活 动 ,一 方 面 是 人 与 人 对人的有用性 ,看 到 这 个 有 用 性 背 后 所 掩 藏 的 人 的社会关系上的 实 践 活 动 ,生 产 出 现 实 的 各 个 层 与人的社会关系 ,一 般 人 是 不 可 能 自 发 地 产 生 这 面上的人与 人 的 社 会 关 系 ——— 经 济 关 系 、政 治 关 种深刻的认识 的 。 这 正 是 瓦 格 纳 的 “一 般 价 值 概 系 、意识形态关系 、文化关系等等 ;另一方面 ,这些 念 ”的哲学根源之所在 。 各个层面的社会关系的实现又必须通过具体的自 [ 3]( P411、 412) 从上述对 《评阿 · 瓦格纳的 “政治经济学教科 然物质过程来进行 ,从而又是一种自然物质过程 , 书 ”》的实事求是 、逻辑严密的分析与论证中 ,我们 并将生产出 自 然 物 质 结 果 ——— 政 治 实 践 、军 事 实 可以得到下述确 切 无 疑 的 结 论 :把 作 为 物 对 人 的 践 、意识形 态 上 的 实 践 活 动 (宣 传 等 等 ),莫 不 如 关系的使用价值作 为 价 值 哲 学 的 “一 般 价 值 ”,是 此 。 马克思主义的 价 值 哲 学 正 是 建 立 在 “实 践 二 马克思 所 反 对 和 批 判 的 瓦 格 纳 的 “一 般 价 值 定 重性 ”基础上 。 义 ”、瓦格纳们所奉行的价值哲学 。 这种价值哲学 现在, 我们简单地概 述一下 这 种 以 “实践二重 将作为人与人的社 会 关 系 的 价 值 (例 如 《资 本 论 》 性”为基础的价值哲学有哪些最主要的概念与思想 。 中的价值 )排除 在 “哲 学 上 的 价 值 ”概 念 之 外 。 这 种价值哲学的根 本 错 误 在 于 :虽 然 使 用 价 值 是 客 1.价值的二重性 :自然价值与社会价值 。 由于实践的二 重 性 ,导 致 了 以 人 为 中 心 的 价 观存在的事实 ,但 只 是 一 种 “自 然 价 值 ”。 如 果 将 值的二重性 ,即任 何 现 实 的 事 物 对 人 而 言 都 具 有 21 2017 年第 2 期 双重价值 :一是作为物对人的关系的 “自然价值 ”, 从而形成了社会价值体系的多层面结构 。 从社会 也即物质本身所 具 有 的 使 用 价 值 ,效 用 价 值 乃 是 组织层次来分 ,可以分为个人层次 、社会层次和国 这种使用价值的 心 理 表 现 ;二 是 人 与 人 的 社 会 关 家层次 ,乃至 国 际 层 次 的 价 值 。 对 此 我 们 需 要 专 系的 “社会价值 ”,其负载于物上 ,使物成为人与人 门的讨论 ,在 此 从 略 。 而 从 社 会 实 践 活 动 的 内 容 的社会关系的纽带 ,从而形成物质化的社会关系 。 层面 来 分 ,可 分 为 经 济 关 系 、人 伦 关 系 、美 学 和 文 这是性质上完全 不 同 、然 而 在 社 会 实 践 中 的 相 互 化关系三个层面 。 统一 ,构 成 现 实 的 整 体 。 这 才 是 真 正 的 “一 般 意 第一层面是社会经济关系及其价值 。 最基本 义 ”上的价值 ,因 为 它 包 容 、涵 盖 了 形 形 色 色 的 各 的社会关系价值 是 社 会 经 济 层 面 的 劳 动 价 值 ,这 种价值 。 现 行 教 科 书 的 价 值 概 念 并 没 有 完 全 错 是在社会分工的 条 件 下 ,每 个 人 在 为 他 人 创 造 产 误 ,只是需要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加以扩大 ,使之 品和服务的社会劳动中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化的 成为由自然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对立统一过程构 生命 ,它用抽象劳动时间来量度 ,结成了市场经济 成的实体 。 这种以实践二重性为基础的普遍意义 结构中人与人之间的最基本的社会经济关系 。 马 上的 “价值 ”概念 可 以 权 且 作 如 下 定 义 :价 值 是 以 物对人的自然价 值 为 载 体 的 人 与 人 的 社 会 关 系 , 具有正向意义的 社 会 关 系 是 正 价 值 ,具 有 负 向 意 义的社会关 系 是 负 价 值 。 在 这 里 ,作 为 物 对 人 的 意义的自然价值 是 价 值 的 外 在 形 式 ,而 作 为 人 与 人的社会关系的 “社会价值 ”是价值的内在本质 。 以实践的二重性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价值哲 学 ,正是上述价值的哲学 ,它是作为人和人的关系 的 “社会价值 ”与作为物对人的关系的 “自然价值 ” 的辩证统一 ;社会价值是价值本体 ,它以物的使用 价值为载体 ,从而 使 人 与 人 的 社 会 关 系 通 过 物 对 人的自然物质过 程 来 实 现 ,由 此 社 会 关 系 过 程 受 到自然界的客观 规 律 的 制 约 ,进 而 产 生 了 人 们 在 克思称其为客观存在的 “价 值 实 体 ”( subs t anc eo f va l ue),简称 为 “价 值 ”。“价 值 实 体 ”的 概 念 出 现 在 《资本论 》第 1 卷 的 第 1 章 第 1 节 的 标 题 中 ,可 见此概念 是 整 个 马 克 思 主 义 经 济 学 的 基 础 性 概 念 。 马克思说 :“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 类劳动形成 价 值 ,但 本 身 不 是 价 值 。 它 在 凝 固 的 状态中 ,在对象化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 ”,[7](P65)而 这种物 化 的 劳 动 即 是 “价 值 实 体 ”。 它 虽 然 看 不 见 、摸不着 ,“每一个商品不管你怎样颠来倒去 ,它 作为价值物 总 是 不 可 捉 摸 的 。”[7](P61)但 并 不 是 一 种神秘主义的存 在 物 ,而 是 一 种 实 实 在 在 的 客 观 社会关系力量 。“每 一 个 商 品 不 管 你 怎 么 颠 来 倒 社会关系上的主体意志与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之间 去 ,它作 为 价 值 物 总 是 不 可 捉 摸 的 ”。 之 所 以 如 的辩 证 统 一 ,产 生 了 历 史 的 规 律 。 这种价值哲学 此 ,是因为它作为客观的社会关系力量 ,只是以该 以《资本论 》中所确立的劳动价值概念为基础 ,将其 商品本身的有形 构 造 为 载 体 ,通 过 这 一 载 体 而 活 推广到人与人之间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而形成 生生地存 在 于 商 品 所 处 的 错 综 复 杂 的 社 会 联 系 人们生活于其中的价值世界 。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 中 ,并且作为一种 实 实 在 在 的 社 会 客 观 力 量 支 配 关系是多层面的 ,这些多层面的社会关系体现在物 着人们的经济行 为 ,生 成 了 形 形 色 色 的 社 会 经 济 中 ,以物质为载体 ,从而形成了多层面的价值体系 。 现象 。 价值的客观性 “纯粹是社会的 ”,“只能在商 2.社会价值体系的多层面结构 。 由于人类实践 是 多 层 面 的 ,因 此 由 实 践 二 重 品同商品的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 。 我们实际上也 性所产生的价值 ,也通过多层次的实践展示出来 , 是从商品的交换 价 值 或 交 换 关 系 出 发 ,才 探 索 到 隐藏在其中的商品价值 ”① 。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5 卷,第 61 页,人 民 出 版 社, 2009 年。 原 译 文 中 “价 值 的 对 象 性”,我 认 为 应 当 译 为“价值的客观性”。此段的英文 译 文 是:“……humanl r e l abou r,t ha tt he i rob e s t i vecha r a c t e ra sva l uei st he r e f o r epu y j h i si tf o l l owss e l f-e v i de an tt ha ti tc anon l a ri nt hes o c i a lr e l a t i onbe twe enc ommod i t ommod i t s o c i a l.Fr omt yappe yandc y.” ( Ka r lMa r x,Capi t a l,Tr ans l a t edbyBenFowke s,Pengu i nBooks,1990.pp. 138-139)这里的“ ob e s t i vecha r a c t e r”是“客 j 。 观性” ① 22 2017 年第 2 期 以劳动价值为基础构成的市场经济关系是现 第三层面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往关系及其 代社会的最 基 本 的 社 会 关 系 。 在 它 之 上 ,产 生 了 审美价值 。 审 美 与 “美 学 ”(Ae s t he t i c s,也 可 译 为 人们之间其他层面的各种社会关系 。 各个层面的 “审美学 ”)是个非常复杂的哲学问题 ,我们这里不 人与人的关系负 载 于 物 质 之 中 ,形 成 了 人 们 生 活 作深究 ,仅仅 讨 论 它 所 关 涉 的 社 会 关 系 。 对 社 会 于其中的以下各个层面的价值世界 。 关系的分析可以 发 现 ,人 与 人 除 了 物 质 生 活 上 的 第二层面是人伦关系价值 。 这是关于人的社 经济 关 系 、人 伦 关 系 ,还 有 情 感 交 流 关 系 ,即 每 个 会地位 与 交 往 行 为 的 价 值 。 它 又 可 以 分 为 伦 理 人总想通过某种感性符号 (声音 、图像 、动作等等 ) (宗教 )、法 律 和 政 治 三 个 方 面 的 关 系 及 其 价 值 。 来表达自己的复杂情感 ,以此引起他人的共鸣 ;同 所有这些关系及其价值都建立在社会经济关系基 样 ,每个人都在接受他人发出 的 感性 符号时 ,总会 础之上 。 发生内心的某种情感冲动 。 由此形成了人与人之 伦理关系是人伦关系的观念基础 。 社会是由 间的情感交流关系 ,通过感性符号来勾通人与人的 个人组成的 ,而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 ,产生了 精神情感世界 。 这种情感交流关系也是人与人之 每个人在社会中 所 处 地 位 ,这 种 地 位 决 定 了 每 个 间的基本的交往关系 。 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人们 人与他人 、社会 、国家的关系等等 。 由此决定了他 对美感的追求 ,产生了通过对美感的共鸣而实现情 的责任和义务 ,形成了对他的行为的要求与期待 。 感交流的追求 ,由此产生审美价值 。 于是产生了各种社会地位及其交往行为的价值观 上述三个 层 面 的 价 值 ——— 经 济 关 系 价 值 、人 念 ,即道 德 伦 理 价 值 。 例 如 ,中 国 古 代 的 忠 孝 悌 伦关系价值 、情感关 系 价 值 (审 美 价 值 )构 成 了 作 义 ,古代与中世纪 的 等 级 制 观 念 ,近 代 西 方 的 “自 为社会关系价值的主要内容 。 而这些价值既然是 由 、平 等 、博 爱 ”,革 命 时 期 的 阶 级 与 阶 级 斗 争 观 社会关系价值 ,必 须 通 过 人 与 人 之 间 的 媒 介 物 来 念 ,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等等 。 实现 ,这个媒介物 ,正是社会化的物质 ——— 人类实 伦理关系是围绕人们的社会地位及其责任和 践活动中的 物 质 世 界 。 各 种 社 会 关 系 价 值 ,通 过 义务等所产生的 基 本 价 值 观 念 ,它 要 求 每 个 人 自 物质载体及其遵 循 的 客 观 规 律 ,从 而 形 成 了 人 与 觉地按照这种基 本 价 值 观 念 来 规 范 自 己 的 行 为 。 人之间的活生生的社会关系体系 。 在此基础上 ,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强制性关系 ,即 法律关系与政治关系 。 习近平指出 ,“法律是成文 参考文献 : 的道德 ,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 [1 ] 本书编 写 组 .马 克 思 主 义 原 理 概 论 ( 2013 年 范社会行为 、维 护 社 会 秩 序 的 作 用 。” 这 种 法 律 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关系产生了人们对行为的合法性等相关的价值判 [2 ] 陈依元 .关于价值、价值认识和价值 真 理 的 哲 [ 9] 断 ,由此产生 了 关 于 法 律 关 系 的 价 值 。 而 社 会 组 织中一旦出现了 通 过 政 令 实 现 的 权 力 ,便 产 生 了 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即围绕政治权力的产生 、 运行 、监督等等产生的关系 ,于是也就产生了人们 对政治交往行为的价值观念 。 从总体上说 ,伦理关系 、法律关系与政治关系 可以概括为人伦 关 系 ,这 是 直 接 建 立 在 经 济 关 系 基础上的社会关系 。 人们在这些关系上所追求的 学探讨[ J].哲学动态,1984,( 6). [3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 19 卷 .北京:人民 出版社, 1963. [4 ] 郝晓光 .对所谓“马克思主义普遍价 值 概 念 定 义”的 否 证———“使 用 价 值 概 念 等 于 哲 学 价 值”批判[ J].江汉论坛,1986,( 12). [5 ] 郝晓光 .从 否 证 到 创 新———马 克 思 主 义 剩 余 价值哲学初探[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1. [6 ] 高飞乐 .一 桩 未 了 结 的 学 术 公 案 ———关 于 马 存在价值 ,对这些 关 系 中 人 的 行 为 的 是 非 曲 直 的 克思《评阿· 瓦 格 纳 的 “政 治 经 济 学 教 科 书 ”》 评判标准 ,构成 “人伦关系价值 ”,这是以人的社会 中一段话的解读[ J]].东南学术,2000,( 5). 地位及其交往行为方式的评价为中心的价值 。 [7 ]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M].第 5 卷 .北 京:人 民 出版社, 2009. 23 2017 年第 2 期 [8 ] 列 宁 选 集 [M ].第 2 卷 . 北 京:人 民 出 版 [9 ] 习近平 .加快建设社 会 主 义 法 治 国 家 [ J].求 社,1995. 是,2015,( 1). Ont h eR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Ma r x’ s“ De f i n i t i o no fVa l u e”a ndPh i l o s o fVa l u e ph yo LuP i nyue ( Schoo lo fHuman i t i e s,Shangha iUn i ve r s i t fF i nanc eandEc onomi c s,Shangha i200433) yo [ Ke r d s] us eva l ue;na t ur a lva l ue;soc i a lva l ue ywo [ i l osophyo Ab s t r a c t] Theva l ueconc ep ti nt hecur r en tva l ueph fourcoun t r ega rds Ma rx’ s yr wo rksa st het heo r e t i c a lba s i s,wh i chr ega rdsva l uea st her e l a t i onsh i twe en ma t e r i a landpeo- pbe l e.I texc l ude st he “ va l ue”i nDa sCapi t a lou to ft he “ i l osophyo fva l ue”.Th i si sa mi s i n t e r- p ph e t a t i ono f Ma rx’ s wo rks.Wec anr i r ous l ovet ha tt h i si si nde edt heva l ueconc ep tc r i t i- pr go ypr c i z edby Ma rxr a t he rt hant heva l ueconc ep to f Ma rxh ims e l f.Theva l ueo ft hes t udyo fph i l oso- i a ls c i enc ei st heva l ueo fsoc i a lr e l a t i ons,i ti sc a r r i edbyt he ma t e r i a land maket he phyandsoc ma t e r i a lsoc i a l i z ed,wh i chf o rmst heva l uel i nko ft her e l a t i onsh i twe enpeop l e.Thel abo rva l- pbe ueconc ep ti nDa sCapi t a li st heba s i so ft heva l uewo r l da sawho l eandont heba s i so fwh i cht he e t h i c a lva l ue ( i nc l ud i nge t h i c a lva l ue,l ega lva l ue,po l ue),a e s t he t i cva l uea r ef o rmed. l i t i c a lva Thepr oc e s so fsoc i a landh i s t o r i c a li st hepr oc e s so fpr oduc t i ono ft heva l uewo r l d. [责任编辑 * * 孔 伟] * 严正声明 最近 ,有人假冒 《教学与研究 》编辑部的名义 ,以为投稿人 、作者发表作品为由到处 行骗 ,这不仅严重损害了我编 辑 部 的 名 誉 权 ,更 严 重 侵 犯 了 投 稿 人 、作 者 的 合 法 权 益 。 我编辑部已向公安机关举报 。 敬 请 各 位 投 稿 人 、作 者 在 投 稿 前 谨 慎 行 事 ,保 护 自 己 的 合法权益 ,以免上当受骗 ,由此而受到的损失与我编辑部无关 。 特此声明 中国人民大学 《教学与研究 》编辑部 2017 年 1 月 7 日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