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分离培养.pdf
病毒的分离培养鉴定和血清 学检测 一 病毒的鸡胚接种法 病毒需严格细胞内寄生,培养病毒必须在 活的动物、鸡胚或细胞内进行。新城疫病 毒(NDV)、流感病毒(IFV)等对鸡胚培 养敏感,因此常用鸡胚接种法分离培养 NDV、IFV等。目前对IFV的疫苗制备就是 在鸡胚培养中进行的。由于NDV、IFV在鸡 胚内培养时并不引起明显的鸡胚病变或死 亡,常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对病毒进行 鉴定。 (一)接种方法 1)孵育9~11天左右的鸡胚,在照蛋灯下用 蜡笔标出气室和胎位; 2)鸡胚直立于蛋盘上,气室端向上,按常规 以碘酒,酒精消毒; 3)在避开鸡头和大血管的位置,用磨蛋器在 气室中央磨一小孔,再用碘酒擦拭消毒; 4)用1ml注射器吸取NDV悬液,针头从气室 小孔刺入(沿胚胎的长轴刺入)0.5--1cm 深度;此时针头已在尿囊腔中,注入0.2ml 病毒悬液; 5)拔出针头,用镊子将小胶布蘸取酒精烧灼 后封闭小孔,置于35~36℃温箱内培养,其 中翻动两次,用照蛋灯检视一次,36小时 后置-20℃冰箱20分钟后,无菌操作收获尿 囊液。 鸡 胚 的 检 卵 (二) 尿囊液的收获 1)从冰箱中取出鸡胚,用碘酒、酒精消毒气 室部位; 2)用无菌镊子除去胶布并去除气室部分的卵 壳; 3)用无菌的毛细吸管插入尿囊腔中轻轻吸取 尿囊液(避免血管破裂),置于无菌中号试管 中; 4)获得的尿囊液取一部分做血凝和血凝抑制 试验(定性),判断病毒的增殖情况并对 病毒进行鉴定;同时做无菌实验。 (三) 血凝和血凝抑制实验 某些病毒包膜表面的血凝素(HA)能与人 “O”型红细胞、脊椎动物如豚鼠、鸡等的 红细胞上的血凝素受体结合,引起红细胞 凝集。在病毒悬液中加入相应的特异性抗 血清后,由于相应的抗体与HA结合,使其 失去凝集作用,再加入人的“O”型血、鸡 或豚鼠的红细胞则不再发生血凝现象,即 为血凝抑制。上述两种现象可作为判断病 毒存在的指标及鉴定病毒。 1.血凝实验: ①取U型孔有机玻璃板一块,按顺序编号; ②于第1孔加入生理盐水0.9ml,余孔各加0.5ml; ③于第1孔加收获的尿囊液0.1 ml; ④另取一支吸管将第1孔混匀后吸取0.5ml至第2孔; 再将第2孔混匀后吸0.5 ml 至第3孔,以次类推, 直至第8孔,从第8孔中吸取0.5 ml 弃去。第9孔 不含病毒,为红细胞对照孔。每孔加入1%鸡血 球0.25ml。 孔号 1 2 3 4 5 6 7 8 9 生理盐 水(ml) 0.9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病毒液 (ml) 0.1 0.5 0.5 0.5 0.5 0.5 0.5 0.5 弃 0.5 1: 10 1: 1: 20 40 1: 1: 80 160 1: 320 1: 640 1: 1280 — 病毒液 稀释度 1%鸡红 细胞(ml)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立即摇匀,置室温30~45分钟后观察结果。 注:弃去的液体及吸管一起放入盐酸桶中消毒 [结果判断] “+”号多少表示血凝程度: “++++” 100%的RBC发生血凝,形成花边拉 网状; “+++” 75%的RBC发生血凝血凝效价 的判断; “++” 50%的RBC发生血凝; “+” 25%的RBC发生血凝;“-” 100%的RBC沉积。 血凝效价以出现“2+”为终点,即50%的 RBC发生血凝的最高稀释倍数为病毒的血凝效 价。 2.病毒血凝抑制实验(定性): ①根据血凝试验滴定的NDV血凝效价,先将病毒液 配成4个血凝单位。做此血凝抑制实验时,应在 0.25ml病毒液中含4个血凝单位。如血凝效价为1: 320,只需稀释80倍即为4个单位; ②在U型孔有机玻璃板上选4个孔,按下表操作: 血凝抑制试验(定性法) 孔号(ml) 1 2 3 4 生理盐水 (ml) — 0.25 0.25 0.5 血清(ml) 0.25 0.25 — — 病毒液(ml) 0.25 — 0.25 — 1%鸡红细 胞(ml) 0.25 0.25 0.25 0.25 说明:1号孔为试验孔,2号孔为血清对照孔, 3号孔为病毒对照孔,4号孔为红细胞对照 孔。将各孔内容摇匀,室温静置45min,待 红细胞完全下沉后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 凡出现明显血凝现象者,为血凝 抑制试验阴性。而未出现血凝的试验孔, 以阳性表示,说明病毒与该孔所用诊断血 清的型与亚型相一致。 二、病毒的细胞接种法与培养 (一)细胞制备的操作步骤 1)在DMEM和Hank’s 液中以1%的量加入双抗; 2)取出两只无菌平皿,待用; 3)碘酒和酒精棉球分别拭擦鸡胚气室外卵壳; 4)大镊子轻敲卵壳顶部然后小心去掉气室外卵壳; 5)用无菌镊子小心撕破卵膜,取出鸡胚置于盛有 Hank’s 液的平皿中。小心去头、内脏、爪,洗涤 后置于盛有Hank’s 液的平皿中,再充分洗涤2次; 6)取出洗净的组织块置于青霉素瓶中,用无 菌眼科剪刀将其剪成约0.5~1mm3的小块 (约250次)此时体积约0.5ml;用Hank’s 液洗涤两次; 7)加入1.0%胰酶,配成终浓度为0.25%, 并调节pH至约7.6~8.0(肉眼观为肉红 色)。盖上瓶塞,写好标记; 8)将上述青霉素瓶置于37℃水浴中约15~ 30min,其间缓慢摇匀以充分消化; 9)消化结束后,稍沉淀,缓慢吸出上清,用 Hank’s 液小心洗涤沉淀2~3次,尽量减少 胰酶的残留量,然后加入DMEM液约5ml, 吸管充分吹打,使细胞充分分散。吸上清; 重复操作3~4次,收集细胞上清,并加入 足量的小牛血清(终浓度为10%); 10)将上述制备好的细胞悬液移至细胞瓶中, 5ml/瓶。 细胞消化后轻轻摇晃, 呈云雾状,表示消化良 好。 (二)滤泡性口炎病毒(VSV)的接种培养 1)一瓶细胞接种病毒0.1ml,另一瓶细胞作为正常 对照,做好标记,统一置于CO2孵箱中恒温培养 36 h后,观察结果; 2)鸡胚原代成纤维细胞的显微镜下观察:36 h后 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细胞长成单层,细胞界限清 晰、透明,大多数细胞为梭形并贴壁,布满细胞 瓶的生长面,说明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接种VSV 的鸡胚原代成纤维细胞,细胞病变效应(CPE) 的观察:培养36 h后,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胞 出现明显的病变,细胞圆缩、脱落、溶解。 三、可疑流感患者血清血凝抑制 抗体检测 • 原理: • 流感病毒(IFV)包膜表面有血凝素 (HA),感染后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 抗体,该抗体与HA结合后,使其失去凝 集作用,再加入人的“O”型血、鸡或豚鼠 的红细胞则不再发生血凝现象,即为血凝 抑制,可通过定量血凝抑制试验测定患者 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但需取双 份血清作两次试验,若恢复期血清抗体效 价比早期高4倍或4倍以上,即有诊断意义。 ①取一块U型有机玻璃板,选10个孔,按下表所示 加样,第1孔加入0.4ml生理盐水,第2至9孔每孔 加入0.25ml生理盐水,第10孔加0.5ml; ②取经处理的1∶4稀释的病人血清0.1ml,加入第 一孔内作1∶20稀释,抽吸3次,混匀后取0.25ml 加至第2孔,依次类推作倍比稀释至第7孔,混匀 后从第7孔吸出0.25ml弃去。第8孔为血清对照, 加入1∶4稀释的血清0.25ml;第9孔为病毒对照、 第10孔为红细胞对照,均不加血清; ③1~7孔和9孔,每孔加入含4个血凝单位的IFV悬 液0.25ml;第8孔血清对照与第10孔红细胞对照 则不加IFV悬液; ④每孔加入1%鸡红细胞0.25ml,摇匀后置室温 30min、45min各观察一次结果,以45min的结 果为准(如果红细胞滑下,参考30min的结果)。 流感病毒血凝抑制试验(定量) 孔 号 1 生理 盐水 (ml) 0.4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5 血清 (ml) 0.1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4u IFV (ml)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2 3 4 5 6 7 8 血清 对照 - 9 10红 病毒 细胞 对照 对照 - - 0.25 - 1% 鸡红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细胞 (ml) • 结果判断 • 血凝抑制试验的结果判断同血凝试验,但 是以不出现血凝现象的试验孔为阳性。先 观察对照孔,如果病毒对照孔出现完全凝 集、血清对照和红细胞对照不发生凝集, 再观察试验孔,判断效价。凡呈现能完全 抑制凝集的试验孔,其血清的最高稀释度 即为血凝抑制效价。根据血清中血凝抑制 效价的增长情况,以升高4倍或4倍以上为 感染。 • (四)作业 撰写实验小论文1篇。 • (五)思考题 1.简述病毒鸡胚接种法的基本过程。 2.简述鸡胚原代成纤维细胞制备的主要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