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2016秋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教堂山分校交流小结.pdf

为祢,流泪1 页 123.975 KB下载文档
2016秋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教堂山分校交流小结.pdf
当前文档共1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2016秋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教堂山分校交流小结.pdf

UNC出访交流小结 2017-04-14 09:26:56 在教堂山的半年就像一个记忆匣子,里面装满了音乐厅门口那棵银杏的黄色叶子,pit草坪上整块的阳光,老井的水和厚厚一沓的阅读材 料。 在到达教堂山之前,我对这个坐落在美国东海岸的小城了解甚少,心中默默揣测“这学校真的在一座山上么?”到达的那天是凌晨5 点,接机的美国同学开车带着我在校园里兜了一圈,只感觉这校园好大呀。的确,就像大多数坐落在‘town’里的美国学校一样,小城教 堂山基本上就是以UNC这所学校为中心向外延伸。学校里基本的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特别是健身房,音乐厅等极为完善。每座宿舍楼 都有自己的名字和文化,时常举办一些special event,如‘恐怖电影日’之类。学校的建筑很有特色,在一条主干道的两侧,一边是建校 后就一直留存下来的老建筑,灰砖红顶,高大的罗马柱,一边是近年来新建的教学楼,多为玻璃外墙,很有现代感。而学校里最高的楼 房当属八层楼的baker图书馆了。Baker图书馆是我最喜欢的建筑之一,也可以说是我在半年里待得最多的地方了,常常在八楼的落地 窗前坐上一个下午,看到粉紫色的夕阳慢慢出现又消失,曾和一起交换的同学笑称“要收集在教堂山的一百个落日”。 除了外观的建筑, 来到的教堂山的第一天便发现何时何地都有人在跑步。或许这是在美国的常见现象,但在极为注重体育的教堂山尤甚。不仅同学们的穿 着以运动衫为主,每到体育比赛日如篮球比赛,橄榄球,整个学校就像沸腾一般,穿上校名服,甚至脸上也涂上‘教堂山蓝’,很多小城 的居民也驱车赶来,堵得水泄不通。学校的“篮球名人堂”也是必去景点之一。更有趣的是,每当紧邻比赛日,课程的签到表就变成比分 预测表,谁预测得最接近便会获得一个小礼物。体育赛事,或是运动健身,是Tar Heels (UNC学生的别称)生活中太重要的一部 分。 很幸运的是,在教堂山的秋季学期正好赶上他们一年一度的社团日。美国室友早早向我预告,很激动地要带我去看看。社团日举办 在一个周五的晚上,占据了那里最大的一个停车场。社团类别各式各样,数量最多的几类当属体育类,宗教类,志愿者类和各个国家的 学生组织。在教堂山的半年,我也加入了其中一个,每周到学校附近的一个小学里教小朋友们说中文。小学很小,却‘五脏俱全’,甚至 有自己的表演厅,小实验室。因为在教堂山,同学、室友都不是固定的,通过社团结识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好友便是他们最重要的途 径之一。晚上从图书馆走回宿舍的路上,常碰见一群梳着小辫的黑人同学在唱饶舌,或是一群人铺开毯子街头斗舞。除了学生活动之 外,学校内很多设备、组织也都是学生在管理,如学生宿舍内便全是学生受聘为宿舍管理员协调宿舍楼内大小事宜。 教堂山也有很多自 己的逸闻趣事。在开学的第一天,路经“老井”时看到长长的队伍在排队喝井水,很是惊奇。一问才知道在教堂山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在 开学第一天喝上一口老井的水,就能收获绩点4.0的一个学期。虽然只是笑谈,但同学们仍乐此不疲地一年年做着这样的事,是美好的 期许,更是对Tar Heels身份的认可。 当然,在UNC交换的半年中感触最深的还是在课堂上。在UNC的这个学期,我一共选了6门 课,一般情况下,选择4-5门课是比较常见的。在这些课程中,首要印象便是阅读材料很多,而且都是上课会讨论,乃至抽查的阅读材 料。老师们最常问的问题是:你怎么看这个问题,这篇论文回答了这个问题么,你觉得它说服你了么,你有什么别的方法来验证这个问 题等等。在课堂上,老师们对于电子设备的管理很严格,手机、电脑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允许使用,非常强调问答间的互动,特别是同 学有疑问时可以随时举手提问。在评分方面,一门课一般会有一次期中,一次期末,平时作业,甚至期末论文,将每一次的比重稀释, 更强调整个学期内的综合表现。美国同学们在学业上也并不放松,他们很习惯以‘学习小组’ 的形式一起讨论学习,很多平时作业上也会 明确标注:你们可以一起讨论,但是必须每个人各自交一份作业。 在6门课中,印象最深的是一门只有6个人上的微观经济理论课。教 授是产业组织领域很有影响力的一位,授课风格极为风趣幽默,因为只有6位学生,课堂很多时候就像讨论会。每次考试前,他都会给 我们做很多心理建设,让我们不用紧张。这门课很重要的一部分是需要提交一篇课程论文。从学期开始,我们便依次从论文选题,论文 摘要,模型框架,初稿,终稿,一步步和教授讨论直至最后完成。我深感这样系统性的指导非常有帮助。而最后的期末考试是教授请了 我们6位同学一顿午餐,庆祝课程的结束。 在教堂山的半年是人生中的一段‘奇遇’,遇见很多不同的人和事,也遇见不同的自己。身处 异国他乡,难免有孤寂或失落的时刻,也因语言环境、生活习惯的不同,有很多忙乱又无助的瞬间。于是慢慢学习着“好好生活”这件很 有艺术感的事情。从开始晨跑,探索教堂山每一个角落的阳光,到与主动和教授讨论,虽然常常说着说着就笑起来,不知自己刚才那一 段是否词不达意,这半年慢慢学习着和自己相处,和怀疑相处,和苦闷相处。 离开教堂山的那天有些匆忙,还没好好地再拍一张晚霞的 照片,再看一眼每天上课经过的银杏树。但这一段经历对于我弥足珍贵。这个在教堂山的秋天在我脑海中将一直是那个阳光明媚,深深 浅浅的黄色树叶点缀着的教堂山。 唐雨璐 2016年秋季学期于北卡教堂山交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