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再论知识管理中的智慧-刘锋.pdf
Management Track within WiCOM: 2008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formation Systems & Management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Networking and Mobile Computing, 2008. WiCOM apos;08, Volume , Issue , 12-14 Oct. 2008 "Wisdom" and Knowledge Communication An Extenics Oriented Approach indexed by Ei Compendex F. Liu 2008 IEEE信息系统与管理科学国际会议(ISM2008) 再论知识管理中的智慧 从可拓学的角度重建智慧本体结构 F. Liu 摘 要 随着知识管理日趋在众多领域普及,人们也看到知识库 未必像预期的那样具有什么智慧。作者通过独特的调查 研究,揭示了知识管理自身在智慧问题上的片面性描 述,导致实现方法上的种种误导。同时,作者从可拓学 的角度,力图从某种程度上推翻原有的理论体系,而从 建立一个辩证的智慧本体结构。文章通过大量的取证及 论证,指出基于西方科学的知识管理体系多属量的描 述,还远离实质,而要揭示知识管理及智慧的实质,作 者力图突破质的描述,为新一代的知识管理指出方向。 关键词:可拓学,物元论,知识管理,知识挖掘,数据 挖掘 目录 1 5 引言 引言 2 知识中的反作用力 知识中的反作用力 3 异性相吸原理 异性相吸原理 4 扩展可拓学虚部理论来建造知识交流本体 扩展可拓学虚部理论来建造知识交流本体 结束语 结束语 引言 国内外的学者对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定义 引言 知识挖掘不能仅仅是规则、原理的堆积 这些规则、原理若写成中文,连不识中文的外国人 都能操作(blind experiment) 知识交流更是一种不断进化的“独特过程,能引发人 们的深入探索,乃至悖论、冲突,以至用知识这个 共享框架能囊括一切的询问、情节、共识、目的、 职能、期望、可能的场景及行为[4] 知识交流本体应该结构是什么 目录 1 5 引言 引言 2 知识中的反作用力 知识中的反作用力 3 异性相吸原理 异性相吸原理 4 扩展可拓学虚部理论来建造知识交流本体 扩展可拓学虚部理论来建造知识交流本体 结束语 结束语 1. 知识中的反作用力 收益递减律 消费量增长时许多活动将产生越来越小的价值,例 如,某人消费一个汉堡包带来一定的价值,当消费 更多的汉堡包时,每个汉堡包所带来的价值就减 低,不会有人认为第五个汉堡包还与第一个一样可 口 人们常换饭馆来寻求“更佳”口味。难道是前面的馆子 味道欠佳,后面的馆子更胜一筹?若的确如此人为 何不断更换呢?这样一来地球上到底有没有最佳餐 馆?希望读者能从这一点得到启示:为什么会物极 必反?不是外物向相反的方向发展,而是人的口味 在转 1. 知识中的反作用力 当知识的积累不断增长时,知识所提供的价值递减 许多人人相信第一感觉的准确性,如第一次见男朋 友、男朋友(等重要人物)得到可能是最深刻的印 象 生活在阿谀奉承中的国王更珍惜批评的价值 当网上同质、同性性的信息如洪水般泛滥时,就转 而成为一种干扰 1. 知识中的反作用力 难道是信息本身有缺陷? 逻辑学的改革:逻辑不能看成真或假的状态,而应 该看成人们观察事物的两个出发点——正面和反面。 没有认知过程,难道真假会天上掉下来吗?正由于 人们习惯单方面看问题,迷信专家,所以导致知识 结构中的单调性,造成价值上的递减性 1.知识中的反作用力——权威是对的吗 空间不空 “宇宙学家们1998年以来发现宇宙以超常速度膨胀,驱动这一切 的是一种神秘的暗能量。据天文观察显示,宇宙的90%应该是 暗物质组成的。但对这90%的宇宙,我们惊人地无知……总之 暗物质、暗能量还是科学的黑洞。[5]” • 中国科技论坛讨论:“‘简单说,空间就是暗能量,暗能量就 是空间,空间是物质实体’虽然不能完全赞同楼主的意见, 但我还是欣赏他的这一个观点。如果把‘暗能量’同空间的实 体性分割开来,或者把‘暗能量’同纯粹的‘反物质’联系在一 起,都将会是非常有害的。” “当物理学家讲到这个‘空’字,他们是在搞一个文字谜,因为我 们平常观念中以为真空便是‘空’,便是什么都没有,而实际 上,物理学家很清楚,真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而宇宙 形成以前的这个状态,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连真空都没 有。这个状态,并非我们一般心目当中所思量的空无状态。[6]” 1.知识中的反作用力——权威是对的吗 时间不动——相对论的绝对失误 时间是个概念,是人类以空间的概念对宇宙虚空的度量,时间 是不动的。时间不是物质,它在空间是无形无象的0,根本不存 在。所谓时实引力结构论、方向论、膨胀论、箭头论等一切时 间有形有象论都是无中生有的其谈怪论。光速是变化无定的, 即使在真空条件下也不是恒定不变的。爱氏的“标准光速”不是 极限。把时空光速合而为一的相对论是爱因斯坦的绝对失误。 (史原效,杨益播. 时间不动——相对论的绝对失误 [M]. http://blog.china.com/u/060703/2812/200607/8124.html). 1.知识中的反作用力——权威是对的吗 水结晶体实验 [6] [8] 日本东京的科学工作者江本胜博士经过八年对水的微观观察, 发现水的结晶体的形状能随着人的思想语言而变化。善心善言 对水,水的结晶体形状就很美丽。恶意恶语对水,水的结晶体 形状就很丑陋。 轮回的证实 “美国心理学家文巴克博士认为:‘通过催眠方法,约有百分之 七十的人,可鲜明地回忆出前世记忆。’值得注意的是,世界上 还有一种天生具有回忆前世能力的人。[9]”进一步的研究见《关 于生命轮回的科研成果介绍》[10] 空间、时间和物质,是人类认识的错觉——爱因斯坦 “Reality is merely an illusion, albeit a very persistent one.” –Albert Einstein 1. 知识中的反作用力——权威是对的吗 尽管权威知识被众人认为是真理,但没有必要说真话 (就完整性而言)。对于智者来说不过仅供参考而已。 由此,智慧问题再不能是单方面的积累,而应建立在阴 阳对立而统一的基础上: Æ“智慧” 定义为解决问题能力 Æ两种相反趋势的共存 Æ阴阳相反倾向的平衡 Æ相互转化性 Æ对立统一、矛盾的同一性 Æ太极图中的阴阳并存 目录 1 5 引言 引言 2 知识中的反作用力 知识中的反作用力 3 异性相吸原理 异性相吸原理 4 扩展可拓学虚部理论来建造知识交流本体 扩展可拓学虚部理论来建造知识交流本体 结束语 结束语 2. 异性相吸原理 众所周知这是物理学基本现象,而这里不研究物理学, 而旨在扩展为知识交流模型,即知识群之间的吸引力。 知识可定义成不同形式,依人的不同职业、兴趣或经历 “人都有各自的标准来获取知识,这个标准目前把它 称之为价值观或原则,来自各人的经历并允许偏差 存在,而且这种获取是不知不觉的行为。知识来源 也各异,包含家族、宗教、文化媒体及社会等不同 背景。这些自有的内部标准从而引发存在学方面的 探索,因为我们在生命的不同时段都会问到同一问 题。对自身的这种习惯性逻辑及默认的导向原则认 识越多,对周围的世界就认识更深,无论是自觉还 是不自觉。[4]” 2. 异性相吸原理 强调个性知识 从适应性出发,“Peter Drucker 提出,为了创建21世 纪的机构组织,有必要强调知识工人的个性知识。 Daniel Goleman 将个性知识列入感性智慧的范畴,作 为领导的一种基本特征。二人都赞同发展内部的导 向体系,从而通过塑造自己的感性取舍、习惯方式 和世界观来领导自己以及他人。新时代对个性化、 专门化机制的需求,被看作完善客户关系管理软件 包和电子商务机制的一个关键性空白。假若网上来 访者从站点得不到对他/她本人有联系或有意义的东 西,网站的粘度就不高,就不会购买。[4]”自然,转 到知识搜寻,他/她会对电脑这个教师产生吸引力 吗? 2. 异性相吸原理 物极必反会毁掉知识 从笔者个人对知识网络的观察,知识结构的内核都 希望遵循某统一标准,自然也期望来访者也遵循同 一相对单一的标准,这样就可怕了:是不是让整个 世界都听从这个网络知识模式的独裁,以至用近亲 相婚的办法来创造下一代知识?在遗传学上这种行 为会摧毁后代,希望发生在知识传递上吗? 2. 异性相吸原理 物极必反会毁掉知识 在电脑时代事务都转化成电脑形式,而电脑在处理 相容问题上的确很了不起——人工智能也在躲避不 相容性。相反,鉴于对智慧本体的探索,得避免因 物极必反而毁掉知识,所以知识管理要提倡挖掘矛 盾、保留异议。相容性和不相容性的并存本身就是 认识事务、学习知识的动力。是否人们在建造这样 一个知识国王,使整个世界都听从他,这样不就消 灭了不相容性?其实只要有了“相容性”一词,就同时 有了“不相容性”一词,如果人的大脑不分别了,自然 既没有相容也没有不相容,可见这种属性纯属人为。 倘若如此极端地追求相容性,电脑知识网络到底是 教育世界还是愚化世界? 2. 异性相吸原理 物极必反会毁掉知识 知识管理要提倡挖掘矛盾、保留异议。相容性和不 相容性的并存本身就是认识事务、学习知识的动力。 是否人们在建造这样一个知识国王,使整个世界都 听从他,这样不就消灭了不相容性?其实只要有了 “相容性”一词,就同时有了“不相容性”一词,如果人 的大脑不分别了,自然既没有相容也没有不相容, 可见这种属性纯属人为。倘若如此极端地追求相容 性,电脑知识网络到底是教育世界还是愚化世界? 2. 异性相吸原理 物极必反会毁掉知识 内容可不相容但模式可以相容,或模式可不相容但 原理可以相容。 • 人们擅长以原理来认识事务,所以在原理这个级 别乃至更高级建立相容性,而对知识管理理论而 言,在哪个层面建立相容性,以何种方式,乃至 如何以这种矛盾性结构重塑知识结构,还是空白。 如此单一的知识结构正常吗?能不能探索个性化 的知识结构? 目录 1 5 引言 引言 2 知识中的反作用力 知识中的反作用力 3 异性相吸原理 异性相吸原理 4 扩展可拓学虚部理论来建造知识交流本体 扩展可拓学虚部理论来建造知识交流本体 结束语 结束语 3. 扩展可拓学虚部理论来建造知识交流本体 爱因斯坦 “错觉”一说说错了吗? 李政道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科学报告也提到,科学 的认识与人类的发现比不足10% 倘若人们的认识是完美的,当然就用不着去探讨相 反的知识成分了,而实际上人的认识不断处于偏 离,或是正偏离,或是负偏离 我们自以为看见了世界的真面目,而实际上几乎每 个人(凡人)都患有偏执病(如果站在某种虚拟的高度 发达的智慧生命角度)。 在此得借《道德经》中的语言:“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 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3. 扩展可拓学虚部理论来建造知识交流本体 《道德经释义》(楼观台任法融道长): 有形有象之事物,处于变化之中,故谓“非常道”。 由于这些名称概念所代表的事物可生可灭,因而标 志它们的名称概念也必然是可生可灭的“可名”。由 “可名”代表的万事万物生灭运化、变动不居,故凡 “可名”皆“非常名”。 正偏 无极 (无偏 impartial) 负偏 3. 扩展可拓学虚部理论来建造知识交流本体 《道德经释义》(楼观台任法融道长): “常无欲”者,未被后天情欲凿丧的先天体性,至清至 静,在杳杳冥冥之中能洞观万物至微至妙的造化之 机。 “常有欲”者,是指先天的虚无体性已动,变为后天的 情欲。心智可以思虑的,耳目可以见闻的,均属事 物粗糙的形体和外壳——徼。 正偏 无极 (无偏 impartial) 负偏 3. 扩展可拓学虚部理论来建造知识交流本体 不妨从认知进化链的角度把知识看成一种家谱繁衍模式。 某人学到某片面知识比喻为男性,而另一人也如此但看 到的是另一面比喻为女性,而他们有共同的双亲喻为父 母,这样便产生了片面知识间的吸引力,因为无论儿子 或女儿之见只不过是某整体知识中的片面实例,而知识 的本来面目多是通过这种吸引力来发现的,即通过探索 相反的、异质的、异性的知识成分挖掘的,难道不对 吗? 正偏 无极 (无偏 impartial) 负偏 3. 扩展可拓学虚部理论来建造知识交流本体 可拓学用虚部(隐部)描述过物元属性,作为对物元实 部描述的扩展和补足[11]。 N的虚部Im(N)更应具备某种广义性,所以建议用太极图 中的无极来表达虚部Im(N),即: impartial(knowledge)= imaginary part(knowledge) 作为上述知识的隐含、潜在本源,相对于常人所看到的偏 差(用太极图中阴和阳表示)。 正偏 无极 (无偏 impartial) 负偏 3. 扩展可拓学虚部理论来建造知识交流本体 正偏知识结构 负偏知识结构 文字级交流 修正 修正 新动机 新动机 行为级交流 新体验 新体验 潜意识级交流 意识深层 意识深层 知识的虚部 (共享层) (通向心与心级别的交流) 3. 扩展可拓学虚部理论来建造知识交流本体 传统的知识交流发生在顶层:偏差知识结构层,关键恰 在于异质结构能互补,并触发新的讨论、新的悖论、新 的争端、新的问题。 之后,各交流者调整、修正自己的见解、观点或模式、 模型,来触发进一步的动机继续探索。 下一层是规划新的探索。 再下一层是付诸实践。 从而通过实践使原有意识从表层 深入到意识的深层,如更深的潜意识层,从而能够在某 种程度上体验到知识的虚部(隐藏、隐含的意义)。其 实这应该就是对本能的发现,笔者假设一切外在知识、 经验或智慧都不离自身的本性(即上述本能),可惜我 们常人罕能了解。就笔者的听闻看,这种本性是人人共 享的心性。 3. 扩展可拓学虚部理论来建造知识交流本体 示例: 阅读理解中,有时要转换自己的立场,或许从对立 方的角度,来展开更深层的意识交流。之后,各交 流者调整、修正自己的见解、观点或模式、模型, 来触发进一步的动机继续探索。 作为可拓学的实践,一种基于可拓逻辑的机器学习理论 与方法[12]从某种角度体现了这一原理。 它一方面寻求知识的同一性,采用相似可拓变换来 构造相似学习,而另一方面在寻求知识的互补性, 通过可拓学的逆开拓来构造逆向学习。 限于篇幅,这里从略数学描述。 3. 扩展可拓学虚部理论来建造知识交流本体 其实这个结构仅仅是认知问题的最小单元,其宏观结构 可表示 P1(R) N1(R) P2(R) P3(R) N2(R) Pn-1(R) N3(R) Nn-1(R) Pn (R) Pk(R) …… Nn (R) Nk(R) …… E(R) 其中R: 物元,这里可指知识,P: 正偏,N: 负偏,E: 扩 展,即虚部: extension(R)=∫ PositiveImage · d( positive cognition model) + NegativeImage · d( negative cognition model) 3. 扩展可拓学虚部理论来建造知识交流本体 P1(R) N1(R) P2(R) P3(R) N2(R) Pn-1(R) N3(R) Nn-1(R) Pn (R) Pk(R) …… Nn (R) Nk(R) …… E(R) 注意到P3(R)既是P1(R)与N1(R)的扩展、虚部,又相对 N3(R)而言是正偏,这符合常理: 比如从某个角度或有限的认知模式得到的 extension(R),随着场景或认知模式的扩展又失去了 隐性知识的本来意义,即不再是虚部,从而转化为 知识偏差。所以认知成为这个过程的递归,以至无 穷,extension(R) 即E(R)成为这个递归链的极限。 3. 扩展可拓学虚部理论来建造知识交流本体 P1(R) N1(R) P2(R) P3(R) N2(R) Pn-1(R) N3(R) Nn-1(R) Pn (R) Pk(R) …… Nn (R) Nk(R) …… E(R) 那么知识有没有跨越认知链的超越性表示呢? 这里的超越性当然 指对一切轮回、一切认知模式的超越 不妨假设存在非空性的表示R,由以上《道德经》所知,R既不 是“常名”,也不是“常道”,所以前述的知识国王不存在绝对性 由此证实了异构、异质知识表述的客观性和必要性。但这仅就 常名、常道而言,要跨越或超越常名、常道,这种超凡的知识 不仅存在,而且彻底揭示了世界的本质。自然,是难以常理(即 凡夫自身的偏见)解之的。 目录 1 5 引言 引言 2 知识中的反作用力 知识中的反作用力 3 异性相吸原理 异性相吸原理 4 扩展可拓学虚部理论来建造知识交流本体 扩展可拓学虚部理论来建造知识交流本体 结束语 结束语 结束语 要真正认识世界的本质,除了认识《道德经》,还得学 习因缘观。 中国的古典文化已经包含了无上的智慧,所以不必走西 方人的弯路。 至于有人反驳古典精髓,说佛教是迷信,那么他至少要 有辩论的资格,至少要辩过在印度胜过群雄(那些人的 神通也许是现代人所不及)的玄奘法师。其实世上很多 奇谈怪论都不敢面对面地与当代格西辩论,哪谈得上有 资格与历代高僧相提并论? 也有自圆之说:“信仰归信仰,科学归科学”,并不足为 怪,因为不懂因明,自然不知佛教是完美的理性。与此 相反的是,有学佛的物理学家立志从科学的角度证实佛 教的真实性。参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1802910100cos5.html 。 勘误 Erratum A redundant “not” to delete 删去多余的not : Original: “Therefore authorized knowledge, largely believed true, does not need not to tell the truth. It might be only for indication to those who is gifted with wisdom. ” To be corrected as “Therefore authorized knowledge, largely believed true, does not need not to tell the truth. It might be only for indication to those who is gifted with wisdom. ” 参考文献 [1] 荆宁宁,程俊瑜. 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J]. 情报科学,2005, 第12期(Vol.23): 17871788. [2] Neil D Fleming. Coping with a revolution: will the Internet change learning? [M]. http://www.vark-learn.com/documents/Information_and_Knowle.pdf. [3] Gene Bellinger. Knowledge management—emerging perspectives [M]. 2004. http://www.systems-thinking.org/kmgmt/kmgmt.htm. [4] Prasad Kaipa. Knowledge architecture for the 21st century: the napa group model for sustainability [M]. 1999. http://ceres.ca.gov/tcsf/pathways/chapter4.html. [5] 史原效,侯忠佺,杨益播. 暗能量论是科学的黑洞 [M]. http://blog.china.com/u/060703/2812/200607/8128.html. [6] 钟茂森. 太空物理学新发现的启示 [M]. http://www.dfg.cn/gb/kxfx/kxfx-5.htm [7] 史原效,杨益播. 时间不动——相对论的绝对失误 [M]. http://blog.china.com/u/060703/2812/200607/8124.html. [8] WellnessGoods.com. Miraculous messages from water - how water structure reflects our consciousness [M]. http://www.life-enthusiast.com/twilight/research_emoto.htm. [9] 索达吉堪布. 佛教科学论 [M]. http://www.zhibeifw.com/ebook/fojiaokxl.chm. [10] 钟茂森. 关于生命轮回的科研成果介绍 [M]. http://www.fofaseng.cn/bbs/read.php?tid20519.html [11] 蔡文. 可拓学概述 [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8年01期. [12] 何斌. 基于可拓逻辑的机器学习理论与方法 [D].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6 年10月17日. The The Eight Eight Dimensions Dimensions of of Knowledge Knowledge Management Management will will be be orally orally presented presented at at The The Eighth Eighth Wuhan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onference on e-business (WHICEB2009)第八届武汉电子商务国际会议 (WHICEB2009)第八届武汉电子商务国际会议 (ISTP indexed) F. 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