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6 审核评估视域下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审视与反思.pdf

Hi,远行者,Let’s go3 页 119.79 KB下载文档
6 审核评估视域下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审视与反思.pdf6 审核评估视域下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审视与反思.pdf6 审核评估视域下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审视与反思.pdf
当前文档共3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6 审核评估视域下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审视与反思.pdf

管 理 论 GUANLILUN 审核评估视域下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审视与反思 ○刘啸 王俊 [摘 要] 在社会群体利益诉求、高等学校结构、大学目标追求等多元化语境下,高等教 育质量评价模型和指标要素的目标是协调各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平衡教育管理部门、高校、 社会企业、受教育者等各方利益诉求。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演变的内在逻辑是大学功能与人才培 养质量观的变化。应从社会及受教育者满意度、 智力贡献及人才贡献、 国家经济战略服务、全面 质量管理等四个维度审视与反思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模型及指标要素。 [关键词] 审核评估;高等教育;教育质量评价 [作者简介] 刘啸(1985- ),男,硕士,西京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研究;王俊(1982- ),男,硕士,西京学院通识教育中心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陕西西安 710123) [课题来源] 陕西省教育厅 2015 年度人文社科专项“陕西民办高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 究” (项目编号: 15JK2180)的阶段性成果 。 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决定于评价组织机制 及质量观,质量观深层决定因素则是高等教育功 能观。不同国家在特定历史时期对高等教育服务 社会、 传授知识、 培养人才三大功能各有倚重。多 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强调的是社会服务功能,其 价值追求与目标的外在实用性倾向明显 [1]。高等 教育质量评价注重教育结果的经济实用性,评判 质量的指标体系主要围绕教育产出效益、毕业生 就业等环节设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及高等教育 国际化影响,21 世纪以来,我国从战略层面逐步 推进高等教育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型。 在功能论、认识论等教育哲学思想及“全人教育” “多元化” “全面管理”理念影响下,教育界对高等 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设计发生了改变。评价的核心 价值变为促进高等教育实用功能与认知功能的 平衡。 一、新一轮审核评估对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 导向定位 未来一段时期,高等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工作 将会面临经济结构转型带来人才需求变化,学生 学习需求更加多样化、 个性化,对人才能力培养提 出更高要求。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迫使传统教学方 式顺应变革,教育评价方式也随之发生转变,高等 教育质量建设工程竞争愈加激烈。 2018 / 15 48 中国成人教育 CHINA ADULT EDUCATION (一)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应与经济结构转型相 适应 质量本身就是一种能满足或超越期望的教育 产品、服务、人员、过程和环境相联系的动态状态, 同时,高等教育、高校职能受社会、政治及经济影 响,质量评价必然是一个随高等教育发展、经济社 会变迁而变化的动态体系。与此同时,高等教育质 量在全球化、 知识经济、大众化深化、学习型社会、 终身学习等政策语境下又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 就需要立足于我国教育质量评价实践及当前国家 经济发展战略对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要求,比较 分析国外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政策、模式及指标,探 析未来一定时期内可供参考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 模型及指标体系。 (二)新一轮审核评估对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 导向定位 20 世纪以来,全球化及其带来的竞争、高等 教育大众化的深化是促成各国重视高等教育质量 评价的重要原因 [2]。欧洲及北美各国实施的质量 评估及认证政策,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认证促进教 育主体不断强化办学基础,形成良好的质量保障 机制,根据形势调整目标,确保国家高等教育、高 校办学在全球化竞争中赢得优势,同时规避大众 化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可能造成的质量滑坡风险。 GUANLILUN 管 理 论 二、 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现状、 困境及超越 纵观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大学价值观 和教育理念决定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式和教育质 量观,质量观又决定着质量评价体系。因此,高等 教育质量作为一个多维的、动态变化的概念,客观 上要求评价主体根据高等教育演进和发展进程, 构建一个与特定教育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指标体系 对其质量进行评价。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推进及高等教育质量评 价体系的理论逻辑 教育研究者结合高等教育实际对高等教育质 量提出不同观点。美国学者刘易斯认为,质量是一 种与能满足或超越期望的教育产品、服务、人员、 过程和环境相联系的动态状态 [3]。英国学者戈林 指出, 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动态概念,它通过一套 多维的指标体系来衡量一所高校的表现,其本质 上是具有满足个人、群体和社会显性或潜在需求 之能力的特性总和,往往通过受教育者、教育者和 社会发展所要求的目标、标准和水平等一套绩效 指标体系表现出来 [4]。他同时也十分强调质量保 障对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性。他认为,将质量保障 运用于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关键在于强调学生、教 师、行政人员及学校和院系领导都要对学校的教 育质量负责。英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和评 估指标都体现了戈林的这种思想。我们借此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评价机制及评价指标。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对质量的评价的“认 识论的高等教育哲学 [5]”处于有限的实践层面,未 能在高等教育管理与教育主体实践中全面落实。 “认识论的高等教育哲学”倡导的是,高等教育发 展的出发点、过程及其归宿,遵循着高等教育自身 的逻辑, 体现高深学问的逻辑。这种理念和思想在 实践中往往被经济实用性的管理和评价指标遮 蔽。构建渗透全面质量观、 多元质量观的评价模型 及指标, 促进高等教育本质价值回归,是当前教育 质量评价的重要工作,也是确保高等教育步入内 涵式发展轨道、逐步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质 量是变化的,对其评价也是动态的。评价质量的指 标体系应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动态系统,该系统指 标要有利于促进高校通过改革行动实现教育内在 价值目标。 (二)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与质量评价的方 法、 指标分析 既然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概 念,评价指标必然要关注整个系统的各个维度 [6]。 从大学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传授知识等根本职能 来看,其质量就与基础保障条件、培养过程规范 性、科研产出及转化率、学生学习成效及发展潜力 等紧密相关。英国学者路易斯·莫利对此也强调: “在公众服务中,质量是与绩效、标准和产出相关 的,而不是与投入相关。然而,新的组织机制需要 世俗的投资、 情感的劳动,并承担起文化的变革。” 也就是说,高等教育质量不应只关注其培养对象 的就业质量和状况,还应关注高校的知识产出,关 注师生对推进文化变革的作用,关注政府、社会团 体、学校、家长及学生投入产出(物质和精神产出) 的绩效。因此,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除了关 注高校产出外,还要关注高校教育的质量保障过 程,努力协调政府、社会团体、高校、教师、家长、学 生等各群体的利益诉求。评估指标体系不应过分 强调经济性和工具实用性,而要强化成长性及发 展性。要实现高等教育的价值革命,促进我国转型 期高等教育从外延式发展的轨道进入内涵式发展 的轨道,促使高等教育向自身主体与内在逻辑回 归 [7]。这就要进一步分析现行评价机制及指标并 实现超越。 (三) 基于分类指导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现 状、困境与超越 分类指导的教育质量评价,其蕴含的思想前 提是承认质量的多元化、高校培养目标和层次的 多样化,尊重人才的个性发展。然而在评价实践中 面临四大现实困境:一是公众难以认同评价的效 度和信度,二是公众对评价目的—— —激励高校自 我改进是否能真正实现持怀疑态度,三是评价各 方和公众容易在外显性绩效定量指标与内隐性定 性指标间摇摆不定,四是评价认证结果受外在因 素的影响而难以对后进的院校实施问责。要摆脱 评价中的这些困境,就要构建一个既包括能够把 宏观政策转化为微观实践的绩效指标,也包括能 够将高等教育本质价值渗透到教育主体行动中的 定性指标。由于质量观随经济社会变化而变化,质 量自然也要求在变化的结构中被界定。本科教学 评估指标体系不能只注重绩效的输入因素和输出 因素,而忽视了其他众多的潜在因素,比如学校办 学的价值理念、 文化氛围、发展过程等[8]。因此,高 等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要具备对过去的穿越和 对现实的超越。 三、审核评估视域下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指标 体系的审视与反思 在社会群体利益诉求、高等学校结构、大学目 标追求等多元化的语境下,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模 型和指标要素的目标是协调各社会群体的利益关 系,平衡教育管理部门、高校、社会企业、受教育者 等各方利益诉求。应从社会及受教育者满意度、 智 力贡献及人才贡献、国家经济战略服务、全面质量 管理等四个维度审视与反思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 2018 / 15 中国成人教育 CHINA ADULT EDUCATION 49 管 理 论 GUANLILUN 模型及指标要素。 (一)基于满意度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审视 各社会群体对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基于不同 利益诉求, 其最终评价的指向也存在差异化。从企 业、社会组织机构、事业单位和政府职能机构等维 度来看,高等教育质量优劣的判断标准是其是否 能提供满意的人力资源。从家长及学生的维度来 看,高等教育质量好坏的判断标准是受教育后能 否使其获得足够强大的就业竞争力,并确保其在 就业竞争中获得足够的经济实惠。基于这两个维 度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其理论基础一是工具主 义和经验主义,二是实用主义。 鉴于此, 基于满意度的评价体系应将用人单位 意见反馈机制, 毕业生、 在校生、 教师意见反馈机制 及处理机制纳入其中。具体标准包括健全的反馈系 统及运行效率,反馈意见征集方法的科学性、有效 性、 持续性。对于学生满意度信息的采集, 具体可以 建立网上评价系统、 学生指导服务系统、 毕业生跟踪 调查系统、校友服务系统等掌握学生对学校满意度 情况。同时, 还需要考察学校是否具有改进情况的反 馈渠道。具体而言, 检验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 可以 是针对教学的, 也可以是针对学校整体教育的。 (二)基于智力贡献及人才贡献的高等教育质 量评价审视 智力贡献是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维度之 一,其社会经济基础是科技作为推动社会生产力 及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这在现代工业生产时 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尤为显著。其哲学基础是科技 主义、 功能主义和实用主义。智力贡献的评价具体 到高校质量评价中, 细化为易于量化的科研产生, 即教师和学生的学术、科研成果。人才贡献作为高 等教育质量评价的维度在各种评价体系中被广泛 采用。人才的质量集中体现在受教育者知识、 能力 和素养上, 三者相互协调、 协同发展。因此,从人才 贡献的维度来评价高等教育的质量,知识是人才 的前提,能力是人才的关键,素养是人才的核心, 三者组成教育结果质量相对封闭的评价子系统。 知识主要包括学业成绩、 毕业论文、学术科创获奖 (专利发明)、升学情况等观测指标;能力包括职业 资格证书、社会实践、就业状况、用人单位反馈等 观测指标;素质包括思想品德、创新思维、毕业生 成长性、社会适应性等观测指标。三者相互联动, 相辅相成。三者平衡是确保智力贡献和人才贡献 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有效的前提。 (三)基于国家经济转型战略的高等教育质量 评价审视 基于国家经济转型发展的质量评价,强调的 是高校在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对国家经济发展的 2018 / 15 50 中国成人教育 CHINA ADULT EDUCATION 贡献,其指标要素一是对学校科研转化为生产力 的效率,二是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对国家经济发展 的贡献。这些指标目标已逐步成为高校获取资源 的重要依据,并且有逐步放大的趋势。因为评价能 激励高校加强科研,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 力,并为国家经济服务, 所以这种根据科研产生和 毕业生就业、创业经济效益来评价高校教育质量 并据此配置资源的方法被广泛采用。尽管如此,在 教育评价中,我们也应认识到,过分强调科研产出 与资源分配之间的关系会削弱高校在办学过程中 的育人这一核心功能。在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中,如 果过分倚重科研产出及其转化,容易助长“学术资 本化”的势头; 如果过分强调毕业生创业效益和就 业质量,则容易导致实用主义和工具主义盛行,从 而遮蔽了大学的育人本质。 (四)基于全面质量观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模 型及指标体系审视 作为一项质量管理制度, 政府组织实施的高校 评价,除了按照“真”的原则来看待与衡量,还应遵 循 “善” 的标准来考量。外部评价制度如果缺乏必要 的伦理关涉, 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评价制度伦理风险 规避制度,一方面会致使评价的实效性发挥受限、 负面影响增加, 另一方面会导致评价沦落为只关心 目标的操作性和过程的程序性, 而忽视目标的价值 [9] 性和对评价的引导性 。实际上, 这一观点提示了教 育界, 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中应处理好评价的经济 价值与伦理价值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要平衡好质量 评价的指导激励与干预问责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袁洋.论高等教育的去功利化改革[J].南昌教育学 院学报,2015, (03). [2]宋佳.西方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路径、困境与反思[J]. 高教探索,2016, (03). [3]施晓光.西方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及对我国 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2, (02). [4]Green D.What Is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M]. London: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to Higher Education, 1994:13-30. [5]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 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3. [6]杨伦,王莹.构建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理 论依据[J].江苏高教,2009, (02). [7]刘振天.从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转型时代中 国高等教育价值革命[J].高等教育研究,2014, (09). [8]温萍.论“第四代评价理论”对我国本科教学评估的 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0, (17). [9]陈鲲. 制度革新视角下高等教育评价的改革[J]. 中国成人教育,2017, (16). 责任编辑:王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