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付业勤第一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1 旅游专业本科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构建与调查研究(教改论文).pdf

Abyss9 页 332.746 KB下载文档
付业勤第一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1 旅游专业本科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构建与调查研究(教改论文).pdf付业勤第一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1 旅游专业本科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构建与调查研究(教改论文).pdf付业勤第一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1 旅游专业本科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构建与调查研究(教改论文).pdf付业勤第一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1 旅游专业本科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构建与调查研究(教改论文).pdf付业勤第一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1 旅游专业本科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构建与调查研究(教改论文).pdf付业勤第一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1 旅游专业本科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构建与调查研究(教改论文).pdf
当前文档共9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付业勤第一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1 旅游专业本科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构建与调查研究(教改论文).pdf

2021 年第 5 期( 总第 156 期)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旅游专业本科生信息素养评价 ※ 体系构建与调查研究 付业勤 1, 2 司婷婷 1 陈雪钧 3 罗艳菊 1 ( 1. 海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2. 海南省意识形态与舆论研究基地,海南 海口 571127; 3. 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重庆 400074) 摘 要: 运用文献研究、专家咨询等方法,构建旅游专业本科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及其评价模型,使用问卷调查获得数据 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专业本科生整体信息素养表现良好,信息道德和信息意识良好,信息知识和信息 能力相对较弱。针对信息意识类指标权重高、表现好,信息能力类指标权重高、表现差,信息道德类指标权重低、 表现好,信息知识类指标权重和表现都较弱的情况,采取差异化改进策略。信息素养教育应考虑学生的性别差 异、服务旅游专业不同年级的教育目标,弥补西部农村地区学生群体的信息素养短板,实现旅游专业信息素养教 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 信息素养; 评价体系; 学生自我评价; 问卷调查; 旅游专业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 - 7211( 2021) 05 - 0092 - 09 随着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信息 一定程度上反映旅游专业本科生信息素养现状与 素养从信息技术和知识,拓展到意识、能力和道德 问题,为推进我国旅游专业信息素养教育与评价 等领域,向“以人为本 ”的核心素养方向发展 [1] 。 信息技术环境下旅游活动在市场需求 、服务方式、 营销模式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对从业人员信息素 养提出新要求。信息素养能帮助旅游专业本科生 主导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决定了学生在旅游 行业的适应能力、工作水平与发展前景,是旅游产 业人力资源的必备素质。科学评价信息素养有助 于信息素养教育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发展 。旅游专 业信息素养教育需要科学评价体系的引领,让学 生明确自身信息素养的优势和不足,适应日益复 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1 1. 1 相关理论概述 旅游专业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 ( Information Literacy) 最早在 1974 年被提出,在此后 40 多年里,由于信息资源载体、 传播方式与利用手段的演进,信息素养也历经图 书馆素养、计算机素养、网络素养、数字素养、新媒 体素养和智能素养的变迁,但都没有改变信息素 养反映用户与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之间能动关系 [3] 杂的信息化生活和工作情景; 让教师以评价结果 的本质属性 为依据,诊断学生信息素养状况,优化信息素养教 基础,适应未来工作方式改变、终身学习需要的关 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提升旅游专 键能力,信息素养需要与特定环境、需求与任务结 业信息素养教育水平 [2] 。 然而现有的信息素养 。 作为以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为 合,解决学科教育领域的实际问题,旅游专业信息 ,缺乏 素养也因此而生。旅游专业信息素养是基于旅游 旅游专业信息素养评价体系,不利于旅游专业信 行业和旅游学科发展形成的专门信息素养,需要 息素养教育发展。本文通过构建旅游专业本科生 学生了解旅游学科的类别范畴,熟悉旅游学科的 信息素养评价体系,进行问卷调查开展实证研究, 信息资源和检索工具,关注旅游研究方向、学科领 评价研究以师范和信息等专业学生为主 ※ [1] 基金项目: 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海南旅游专业本科生信息素养的调查评价研究”,项目编号: QJY201710123; 海南 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适应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发展的旅游本科核心素养构建与培育研究”,项目编号: Hnjg2020 - 36。 作者简介: 付业勤,男,博士,海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海南省意识形态与舆论研究基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 旅游 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 司婷婷,女,海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 旅游生态学。 陈雪钧,男,博士,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 旅游专业教育。 · 92· 2021 年第 5 期 旅游专业本科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构建与调查研究 域热点问题和动态发展趋势,能够对旅游学科文 订—问卷设计—应用实践 ”程序,对评价体系进 献资料做出评价判断,完成旅游公文和论文写作 行构建和应用。第一,广泛研读相关文献,通过逻 等活动。在满足信息素养培养要求和评价标准基 辑推演、归纳分析,挖掘信息素养核心要素,经过 础上,旅游专业信息素养要顺应旅游产业发展 、旅 指标的抽取、发散与收敛,形成评价体系初稿。 第 游企业运营、旅游活动开展和游客对美好生活向 二,使用专家咨询法,对评价体系进行修订,保证 往等现实需求。 评价体系的科学性、特色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采 信息素养评价体系 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权重,采用多目标线 第一,评价架构。 国内外尚未提出旅游专业 性加权法,构建评价计算模型。第四,实际使用信 信息素养评价体系架构,相关成果主要针对普通 息素养评价体系,对旅游专业本科生进行调研,验 本科生。目前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球媒介 证调查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揭示旅游专业学生信 和信息素养评估框架 》、美国大学与研究型图书 息素养的基本情况,提出针对性策略。 1. 2 馆协会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 》; 我国有北京 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主要包括科学性原则、 高教学会图书馆工作研究会制定的《北京地区高 可行性原则、特色性原则、人本性原则和导向性 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 》、高校图书馆工作委 原则。 员会信息素质教育工作组《高校大学生信息素质 2. 2 指标体系》等。我国更多的是学者设计的信息素 2. 2. 1 [4] 评价体系的指标选择 评价指标的要素分析 。第二,评价主体。 信息素养评价 为了分析旅游专业本科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 主体包括教师、教育管理者和第三方研究机构,较 构成,通过文献检索,筛选出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 少让学生自我评价。 第三,评价方法。 有以考试 献 107 篇,统 计 信 息 素 养 的 核 心 要 素 和 细 分 要 和测验为手段,让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答题表现评 素 价的考核评价; 有以学生的演讲与答辩表现、信息 合并含义相近的要素,得到信息素养的 4 个核心 检索报告、研究性学习成果等为依据的表现评价 ; 要素和 23 个细分要素。其中,核心要素信息意识 有以学生现场实验操作、游戏活动和小组讨论等 包含信息认知、信息价值、信息关注、信息敏感、信 的表现为依据的情景评价; 有对学生记录的日常 息洞察、信息态度、信息情感等细分要素; 信息知 学习生活表现、电脑和手机使用等信息行为进行 识包括理论知识、技术知识、专业知识、前沿动态 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日志评价; 有对学生课程论文 等细分要素; 信息能力包括信息收集、信息整合、 和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引用数据等进行的引文 信息处理、信息评鉴、信息利用、信息创造、信息交 评价; 有以李克特量表、瑟斯顿量表和博加德斯量 流、信息消费等细分要素; 信息道德包括信息规 表等问卷量表为工具,让学生填答问卷进行的自 范、信息责任、信息诚信、信息安全等细分要素。 养评价体系 我评价 [5] 。除自我评价外,其他评价方法都以教 [6] ,剔除提及频次较低、与主题不相关的要素, 2. 2. 2 评价指标的始框架 师为评价主体。自我量表评价考虑了学生的感知 从核心要素中提取一级指标,从细分要素中 体验,有更强的直观性和真实性。 国内外尚未形 提取二级指标; 再根据评价目的、指标归属关系, 成适宜和系统的旅游专业本科生信息素养评价体 从二级指标中衍生出三级指标,初步形成 4 项一 系,缺乏指导实践发展的研究成果。因此,本研究 17 项二级指标和 58 项三级指标。4 项一 级指标、 结合旅游专业实际,基于相关研究成果,以学生为 评价主体,构建完善、可操作的旅游专业本科生信 息素养评价体系,对旅游专业本科生信息素养进 行调查研究,获得学生的实际感知评价,推动旅游 专业信息素养教育发展。 2 2. 1 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 级指标分别为: 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 信息道德。信息意识是信息的认知、态度和观念 等心理活动,是信息行动的起点。 信息知识是信 息本质与规律等经验总和,是信息素养的理论基 础。信息能力是通过信息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信息素养的直接体现。信息道德是信息活动遵 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与原则 守的道德操守、责任担当和行为规范。 由于人类 本研究依照“文献推演—指标初定—指标修 社会已进入以互联网为主要信息媒介的发展阶 · 93· 2021 年第 5 期( 总第 156 期)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段,截至 2021 年我国互联网普及率高达 70% [7] , 中,来自旅游专业领域 10 名,来自信息与图书情 互联网已成为本科生最重要的信息媒介,因此本 报、新闻传播、高等教育 3 个领域的专家各 4 名。 研究的信息素养是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素养 。 85. 36% 拥有副高 专家中 90. 91% 拥有博士学位、 2. 2. 3 以上职称,保证了专家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通过 评价体系的专家修订 为提高旅游专业本科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的 发放咨询表和访谈方式,邀请专家针对指标结构 科学性 和 合 理 性,采 用 专 家 咨 询 法 完 善 评 价 体 合理性、指标内容代表性、指标命名准确性、指标 系 [8] 。遴选专家人数方面,评价精度与专家人数 正相关,当专家人数接近 15 名时,进一步增加人 数对评价精度的影响不明显 [9] ; 遴选专家类型方 面,应选择有相关学科背景,教学和研究经验丰富 描述可读性等问题进行修订 [6] 。 经过修订,最终 形成 4 个一级指标、12 个二级指标、40 个三级指 标构成的旅游专业本科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 系,见表 1。 的专家。基于此,遴选符合条件的专家 22 名,其 表1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信息自觉 信息意识 信息态度 理论知识 信息知识 技术知识 信息收集 信息处理 信息能力 信息利用 信息交流 信息消费 · 94· 旅游专业本科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修订框架 三级指标 指标描述 信息价值 认识信息技术对个人学习生活、旅游产业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信息渴望 愿意主动获取旅游专业教学、科研与实践发展的信息 信息敏感 随时关注、及时捕捉旅游专业领域信息 信息洞察 发现旅游专业信息的隐含内容、内在联系与本质规律等深层次内容 信息理性 理性对待网上的信息数量过载、内容良莠不齐与网络暴力等问题 信息批判 不会轻信和盲从获取的信息,能够进行评判和质疑 信息审美 对散文随笔、游记攻略、旅游广告、旅游视频等作品有鉴赏能力 信息爱好 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发展旅游专业领域的兴趣爱好 文化知识 掌握计算机、英文、数学、图书情报等信息文化知识 基础知识 了解信息科学的概念内涵、基础理论、原理方法与外部影响等知识 专业知识 了解旅游学科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以及旅游与信息技术相关前沿知识 硬件知识 了解电脑、智能终端、酒店机器人等工作原理、系统构成与操作技能 软件知识 了解办公软件、统计软件、旅游信息系统的原理、构成与操作技能 技术前沿 了解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概念、应用与影响 信息需求 根据旅游专业问题的实际情况,明确所需信息的内容、类型与数量等 信息识别 掌握网络、图书馆、教师专家和旅游市场等信息源,选择最佳信息源 信息检索 确定检索词、使用旅游搜索和学术搜索检索旅游信息,优化检索策略 信息评价 根据属性、类型和质量等标准,鉴别和筛选旅游专业信息 信息编辑 对旅游信息进行格式转换、版面优化、编辑剪辑等处理 信息统计 使用统计软件对旅游信息进行描述统计、推断统计与图表呈现等处理 信息存储 将旅游专业信息存放进入硬盘、云盘等工具进行保存备份 终身学习 不断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不断丰富、完善知识体系 专业实践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旅游行业的职场工作、职业发展和创业实践等 信息创作 提取信息要点,形成读书笔记、导游词、旅游策划方案、论文等成果 信息创新 创造性处理旅游专业信息,提出新问题、形成新想法、发现新方向 信息表达 向他人明确表达思想情感、意见观点、学习成果和研究成果等内容 信息发布 选择适合的媒体平台发布信息,掌握新媒体平台信息发布与运营策略 信息共享 通过信息交流共享,提高信息质量、开展团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在线娱乐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游戏娱乐、听歌看剧,寓教于乐、丰富课余生活 在线交易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购买商品、点餐打车,便利生活、提高生活品质 在线旅游 利用网络平台获取旅游信息、规划行程、购买服务,实现自主旅游 2021 年第 5 期 旅游专业本科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构建与调查研究 续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信息规范 信息道德 信息诚信 信息安全 2. 3 指标描述 沟通规范 遵守网络沟通规则,理性对话、平等交流,避免人身攻击、言语暴力 版权规范 使用正版的软件、书籍、音乐、影视等知识产品 开放规范 保证信息公开,实现游客知情权、公众对政府数据的开放获取权 内容真实 杜绝研究数据篡改伪造、评奖材料和求职简历造假等违规行为 杜绝不端 杜绝抄袭剽窃教材、论文、网文等知识成果 引文标注 引用文献标注来源出处,引用数据注意规范性 内容安全 不阅读、传播和制造黄赌毒、谣言和反动等违法信息 数据安全 防止个人和组织信息泄露或篡改,保障游客隐私和旅游企业信息安全 系统安全 查杀病毒、维护系统,保证旅游信息活动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中进行 评价体系的权重计算 2. 4 评价体系的计算模型 本研究采取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 。层次分析 采用学生自我评价方式, 将评价体系三级指标 法集主观判断与客观计算于一体,把决策问题分 作为调查问卷, 使用李克特 5 点量表, 从 1 到 5 分别 解为不同层次因素,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和判断矩 代表“非常不符合”“不符合”“不确定”“符合”“非常 阵,便于评价者结合问题信息、专家意见和个人经 5 个选项, 由学生根据个人达到指标描述的程 符合” 验,通过对比各层次因素的重要性得到权重 ,具有 度进行判断,以此评价信息素养水平。学生给出的 [10] 。 使用可视化建模软 分值越高, 信息素养情况与理想水平的符合程度越 件 Yaahp12. 4 辅助计算,通过构建层次模型、录入 自我评价的总体得分越高, 高。综合各级指标权重, 判断矩阵数据、即时显示调整矩阵一致性比例、计 说明学生信息素养水平越高。因此,基于评价框架 算目标的排序权重、自动生成结果等功能,实现层 [13] 和指标权重,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法 ,构建旅游 系统、简洁、灵活等优势 次分析法权重计算的科学化与便利化 [11] 。 编制 评价指标重要性的 1—9 标度征询表向 22 位专家 发放。回收专家咨询表,了解专家对指标权重的 专业本科生信息素养评价的计算模型, 公式如下: a b c A = ∑[∑ ( ∑ D i × W i ) C i] × B i ai bi ( 1) ci 判断,结合实际情况,两两比较评价指标,构造判 式中,A 代表旅游专业本科生信息素养总体 断矩阵模型,在判断矩阵中输入比较值,具体计算 得分; D i 代表三级指标得分; W i 代表三级指标权 由软件执行,得到权重结果。 各层次评价指标的 重; C i 代表二级指标权重; B i 代表一级指标权重; 一致性比例 CR 值均小于 0. 1,通过一致性检验, c i 代表三级指标数量; b i 代表二级指标数量; a i 代 说明评价体系结构合理 [12] 。4 个一级指标信息 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权重分别为 表一级指标数量。 3 评价体系的实际应用 0. 558 7、 0. 078 1、 0. 228 0、0. 135 2,信息意识、信 为了验证评价体系的可用性和有效性,本研 息能力权重较高,信息知识和信息道德权重较低。 究通过实际调查,揭示旅游专业本科生信息素养 4 个指标的权重顺序体现了旅游专业信息素养教 现状,为后续的旅游专业信息素养大规模测评与 育的养成性、 唤起性特征, 以信息意识塑造、 信息能 教育培养奠定基础。 力培养为主,兼顾知识传授和道德培育。12 个二 3. 1 评价体系的问卷调查 级指标中, 信息自觉、 信息态度、 信息收集指标权重 参考相关调查问卷,设计《旅游专业本科生 信息规范、 理论知识、 信息消费权重排名 位居前三, 信息素养问卷》。 一是旅游专业本科生信息素养 最后。40 个三级指标中,信息渴望、信息敏感、信 感知状况调查,以 40 个三级指标为基础,采用李 息需求、 信息批判、信息价值最为重要,信息发布、 克特 5 点量表,题项力求准确表达指标含义、简洁 信息存储、 开放规范、 基础知识、 在线旅游重要性较 明了。二是受访者个人情况调查,包括性别、年 低。二、 三级指标名次与一级指标排名一致,都体 级、生源所在地与生源户籍属性 4 个特征,从人口 现了专家对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重视。指标权 统计学角度解析调查数据。生源所在地区域划分 重为旅游专业信息素养评价提供了价值导向。 采用 西 南 财 经 大 学 吴 垠 教 授 2020 年 使 用 的 标 · 95· 2021 年第 5 期( 总第 156 期) [14]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问卷设计完成后,邀请两位 专 家 进 行 审 下有显著的相关性,表明问卷题项的鉴别力良好、 阅; 对 20 名 旅 游 专 业 本 科 生 进 行 小 规 模 预 调 内容效度较高。结构效度使用因子分析检验, 使用 准 [15] ,结合专家审核意见与预调查结果,修改完 善问卷。正式调查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个公 因 子,累 积 方 差 贡 献 率 为 65. 365% ,大 于 对国内海南、福建、重庆、浙江、河南和北京 6 个省 60% , 公因子与调查问卷维度基本一致,说明评价 市 8 所高校的旅游专业本科生发放问卷。相关研 [17] 体系结构效度良好, 具有一定科学性 。 究显示, 正式调查样本量大于问卷题项数量的 10 [16] 倍就可以接受 。本研究发放问卷 700 份,回收 3. 3 问卷 672 份、问卷回收 率 96. 00% ,有 效 问 卷 634 级指标的最高分 5 分为参考值,将三个等级指标 份、 问卷有效率 94. 35% , 研究样本情况见表 2。 得 分 和 总 体 得 分 换 算 为 百 分 制,便 于 对 比 分 查 表2 基本 信息 信息 类别 样本数量 ( 所占比例) 男 258 ( 40. 69% ) 女 376 ( 59. 31% ) 大学一 年级 112 ( 17. 67% ) 大学二 年级 生源所 在地 基本 信息 样本数量 ( 所占比例) 华东 181 ( 28. 55% ) 华中 126 ( 19. 87% ) 华南 80 ( 12. 62% ) 202 ( 31. 86% ) 西南 88 ( 13. 88% ) 大学三 年级 204 ( 32. 18% ) 西北 36 ( 5. 68% ) 大学四 年级 116 ( 18. 30% ) 城镇户籍 311 ( 49. 05% ) 东北 21 ( 3. 31% ) 农村户籍 323 ( 50. 95% ) 华北 102 ( 16. 09% ) 生源所 在地 生源 户籍 信息素养的整体表现 统计研究样本的指标得分和总体得分 。 以三 析 信息 类别 性别 年级 研究样本基本信息分布情况 主成分分析方法, 按照特征值大于 1 原则, 提取出 4 [6] ,各级指标的得分平均值、权重名次和得分 名次,见表 3。 其中,三级指标为实际得分,二级 和一级指标为加权得分。 3. 3. 1 信息素养得分情况 旅游专业本科生信息素养总体得分平均值为 80. 31, 达到良好水平, 最高分 97. 95、 最低分 55. 70, 主要分布在 80 分数段 285 人,其他样本分布在 70 90 分、 60 分和 50 分 4 个分数段, 分、 分别有 240 人、 60 人、 46 人和 3 人。研究样本的高分段学生较多, 70 分以下数量较少,旅游专业信息素养整体良好。 一级指标方面,研究样本在信息道德、信息意识两 个指标表现较好, 平均分都在 80 分以上,信息知识 和信息能力平均分也在 77 分以上。 二级指标方 信息消费、 信息诚信、 信息规范和信息自觉 4 个 面, 评价体系信效度检验 指标表现良好,都在 80 分以上,隶属信息能力、信 使用 SPSS23. 0 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信度和 息道德和信息意识一级指标。 理论知识、信息态 效度检验。信度是调查的可靠程度,体现为问卷调 度、 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 4 个二级指标表现较差, 查数据的一致性与稳定性。效度是调查结果的正 [17] 确程度, 体现为调查结果与调查目标的接近性 。 平均分都低于 77 分, 隶属信息知识、信息意识和信 在信度检验方面, 旅游专业本科生信息素养评价体 息能力和信息知识方面的短板。三级指标方面,对 4 个公共因子 系的整体克朗巴哈 α 系数为 0. 964, 19 个平均值达到 80 分以上表现良好的指标进行分 信息意识、 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的克朗 析, 信息消费二级指标下的在线交易、在线娱乐、在 巴哈 α 系数分别为 0. 712、0. 769、0. 850 和 0. 735, 线旅游表现最好; 引文标注、内容真实、沟通规范、 3. 2 [17] 息能力一级指标, 再次证明了旅游专业本科生在信 均大于 0. 7 的标准值 ,信度良好。评价体系斯 4 个公共因子信息意 皮尔曼 - 布朗系数为 0. 908, 杜绝不端、 信息理性、内容安全等指标的良好表现 信息知识、 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斯皮尔曼 - 布 识、 0. 761、 0. 828 和 0. 740, 朗系数分别为 0. 758、 均大于 别、 信息渴望、 信息检索等指标水平较高,说明学生 [17] 0. 7 的标准值,折半信度良好 说明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道德; 信息价值、信息识 具有强烈的信息获取意愿; 终身学习、信息爱好、专 。总体上,调查问 业实践等指标得分较高, 证明学生愿意将获取的信 卷题项设计合理, 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具有良好的 息应用于具体场景、解决实际问题。研究样本在 6 稳定性和可靠性。在效度检验方面,对问卷调查数 [18] 据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检验 。 结果显 个指标上表现较差, 平均分低于 70 分, 反映学生在 示,问卷各题项得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在 0. 218 ~ 0. 504 之间, 各题项得分与总分均在 p < 0. 01 情况 处理、 应用与理解方面存在较大不足,同时缺乏对 · 96· 信息统计、 信息创新、信息洞察等对信息深层次的 信息技术、 专业知识、 数据安全等前沿问题的了解。 2021 年第 5 期 旅游专业本科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构建与调查研究 旅游专业本科生信息素养在复杂的信息处理、 深层 著差异的指标中,女生在一级指标信息道德 ( t = 次的信息利用和解读、信息专业知识、前沿科技掌 - 2. 714,p < 0. 01 ) 和 二 级 指 标 信 息 诚 信 ( t = 存在较大不足。 握方面, - 2. 755,p < 0. 01) ,以及 5 个三级指标信息爱好 3. 3. 2 得分与权重的比较 将旅游专业信息素养评价体系指标权重与得 分的名次进行比较,更好地了解各级指标的情况, 见表 3。结果发现,隶属信息意识范畴的信息意 识一级指标,信息自觉等二级指标,信息价值、信 息渴望、信息理性、信息爱好等三级指标,有较高 的权重和良好的表现。隶属信息能力范畴的信息 ( t = - 3. 035,p < 0. 01) 、信息创作 ( t = - 2. 949, p < 0. 01) 、杜绝不端( t = - 1. 982,p < 0. 05) 、引文 标注 ( t = - 4. 075,p < 0. 001 ) 、内 容 安 全 ( t = - 2. 809,p < 0. 01) 上优于男生。男生在信息洞察 ( t = 2. 161,p < 0. 05 ) 、信息批判 ( t = 2. 096,p < 0. 05) 、信息创新 ( t = 2. 142,p < 0. 05) 、系统安全 能力一级指标,信息收集、信息利用等二级指标, ( t = 2. 816,p < 0. 01) 4 个三级指标优于女生。 总 信息需求、信息评价、信息创作、信息表达等三级 体上,女生信息素养表现略优于男生,女生在信息 指标,有较高权重但表现较差。 隶属信息道德范 收集、信息利用、信息交流、信息消费等信息能力, 畴的信息道德一级指标,信息规范、信息安全等二 信息诚信、信息规范、信息安全等信息道德上表现 级指标,沟通规范、引文标注等三级指标,权重较 良好; 男生在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处理能力 低、表现较好。 隶属信息知识范畴的信息知识一 等方面有优势。 究其原因,信息素养差异与男女 级指标,理论知识二级指标,基础知识、专业知识、 性格差异有关 技术前沿等三级指标,权重低,表现也差。 冒险性,对获取信息有更强渴望,对信息知识、信 表3 息技术更有好奇心,更愿意使用技术处理信息; 女 旅游专业本科生信息素养评价的得分与权重比较 指标 指标 权重 得分 指标 指标 权重 得分 名称 得分 名次 名次 名称 得分 名次 名次 3 在线娱乐 D29 89. 50 27 2 信息价值 D1 88. 26 5 8 在线交易 D30 89. 87 35 1 信息渴望 D2 85. 36 1 信息敏感 D3 73. 12 2 31 在线旅游 D31 84. 29 40 10 6 信息洞察 D4 67. 70 8 37 沟通规范 D32 85. 90 21 信息理性 D5 81. 86 10 15 版权规范 D33 73. 19 33 30 信息批判 D6 73. 69 4 29 开放规范 D34 79. 56 38 21 5 信息审美 D7 71. 42 26 33 内容真实 D35 85. 90 13 9 信息爱好 D8 80. 41 16 17 杜绝不端 D36 84. 70 6 4 文化知识 D9 82. 52 24 14 引文标注 D37 86. 47 22 基础知识 D10 71. 77 39 32 内容安全 D38 83. 41 11 13 专业知识 D11 63. 88 34 40 数据安全 D39 67. 32 20 39 硬件知识 D12 83. 75 17 11 系统安全 D40 77. 98 29 22 4 软件知识 D13 80. 25 7 19 信息自觉 C1 80. 61 1 10 技术前沿 D14 67. 41 28 38 信息态度 C2 76. 39 2 9 信息需求 D15 75. 65 3 26 理论知识 C3 76. 65 11 D16 85. 62 18 7 C4 79. 49 5 5 信息识别 技术知识 D17 81. 01 12 16 C5 78. 09 3 8 信息检索 信息收集 D18 77. 54 14 23 C6 73. 83 8 12 信息评价 信息处理 7 信息编辑 D19 70. 50 32 34 信息利用 C7 78. 58 6 11 信息统计 D20 67. 70 23 36 信息交流 C8 76. 36 9 1 信息存储 D21 79. 94 37 20 信息消费 C9 88. 86 12 3 终身学习 D22 83. 72 9 12 信息规范 C10 82. 01 10 2 专业实践 D23 80. 38 30 18 信息诚信 C11 85. 23 4 6 信息创作 D24 74. 57 15 27 信息安全 C12 78. 83 7 2 信息创新 D25 68. 68 25 35 信息意识 B1 80. 36 1 3 信息表达 D26 76. 72 19 25 信息知识 B2 79. 32 4 4 信息发布 D27 73. 00 36 28 信息能力 B3 77. 97 2 1 信息共享 D28 77. 32 31 24 信息道德 B4 83. 59 3 信息素养的群体差异 3. 4 3. 4. 1 信息素养的性别差异 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果显示,在平均值呈现显 [19] 。男生更具有好奇心、探索性和 生有更强的信息收纳归整、学习利用、沟通交流、 信息消费等意愿,有更强的自我约束意识、道德是 非观念和信息安全意识。 3. 4. 2 信息素养的年级差异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平均值呈现显 著差 异 的 指 标 中,大 四 学 生 在 总 体 得 分 ( F = 4. 567,p < 0. 01 ) ,信 息 知 识 ( F = 12. 618,p < 0. 001) 和信息能力 ( F = 6. 973,p < 0. 001) 2 个一 级指标,技术知识 ( F = 12. 476,p < 0. 001) 二级指 标,软件知识 ( F = 11. 383,p < 0. 001 ) 、技术前沿 ( F = 2. 801,p < 0. 05) 、信息检索 ( F = 10. 719,p < 0. 001) 、信息收集 ( F = 7. 375,p < 0. 001) 、信息编 辑( F = 4. 456,p < 0. 01 ) 、信 息 统 计 ( F = 8. 752, p < 0. 001) 、信息处理( F = 3. 191,p < 0. 05) 7 个三 级指标,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学生。 大三学生在硬 件 知 识 ( F = 3. 102,p < 0. 05 ) 、信 息 发 布 ( F = 3. 144,p < 0. 05) 、在线旅游 ( F = 3. 022,p < 0. 05) 3 个三级指标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学生。 在这些指 标中,大一学生的平均值均为最低。总体上,旅游 专业低年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低于高年级学生, 随着年级增长,信息知识、信息能力等信息素养水 平有逐 渐 提 升 趋 势,体 现 了 信 息 素 养 教 育 的 成 效 [19] 。信息的自觉、好奇、创新等信息意识素养, · 97· 2021 年第 5 期( 总第 156 期)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以及信息规范、安全与自我约束等信息道德素养, 指标具有不显著的优势。城镇学生在旅游专业信 随着年龄增长和大学生活深入,有逐渐弱化倾向, 息素养水平上具有绝对优势,体现了我国城乡地 值得引起重视。今后的信息素养教育要与旅游专 区的信息差距。经济条件、家庭成员知识、互联网 业认知教育结合,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热爱旅 普及率、信息化环境、信息化学习资源、信息化师 游专业,让学生学有所成,降低学生在专业选择和 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课程开设率等因 职业选择中的流失率,将学生打造成卓越的旅游 素 职业人才和优秀的旅游学术人才 。 学阶段,这一情况仍未得到改善,应引起教育者高 信息素养的地域差异 度重视,采取措施补齐农村学生短板,才能实现旅 3. 4. 3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来自华北的学生在 信息编辑指标( F = 2. 517,p < 0. 05) 显著高于来自 华东、 东北、 华南、 西北、 华中、西南地区学生。来自 华中的学生在内容真实指标( F = 2. 197,p < 0. 05) 显著高于来自华东、华南、西北、西南、华北地区学 生。总体来看,来自华北、华东、华南、华中地区学 生的信息素养各级指标和总体得分表现较好, 拥有 较多排名第一的指标, 排名末尾的指标较少; 东北、 西北地区学生信息素养的优缺点都较突出; 西南地 区学生信息素养较低,拥有排名第一的指标较少、 排名末尾的指标较多。旅游专业信息素养水平存 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学生高于西部地区学生的倾向。 3. 4. 4 信息素养的城乡差异 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果显示,在平均值呈现显 著差异 的 指 标 中,城 镇 学 生 在 总 体 得 分 ( t = 4. 101,p < 0. 001 ) ,信 息 意 识 ( t = 3. 367,p < 0. 01) 、信息知识 ( t = 3. 213,p < 0. 01) 、信息能力 ( t = 4. 004,p < 0. 001 ) 3 个一级指 标,信 息 自 觉 ( t = 3. 245,p < 0. 01 ) 、信息态度 ( t = 2. 283,p < 0. 05) 、理论知识 ( t = 2. 088,p < 0. 05) 、技术知识 ( t = 3. 154,p < 0. 01 ) 、信息利用 ( t = 2. 823,p < 0. 01) 5 个 二 级 指 标,信 息 渴 望 ( t = 2. 069,p < 0. 05) 、信息敏感 ( t = 2. 496,p < 0. 05) 、信息洞察 [20] ,导致我国农村学生信息素养较低。 进入大 游教育的均衡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4. 1 研究总结与展望 4. 1. 1 研究结论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构建旅游专业本科生信 息素养评价体系。 在评价体系构建上,兼顾旅游 专业学生学业发展与职业发展对信息素养的双重 需要,融入信息化时代对旅游专业信息素养的新 要求; 在对旅游专业信息素养概念内涵系统分析 的基础上,提出旅游专业本科生信息素养评价体 系的主要维度,通过专家咨询对评价体系进行修 订,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采用多目标线 性加权法构建评价模型,为旅游专业信息素养评 价提供了有效手段。 根据评价体系编制问卷,对 旅游专业本科生进行调查研究; 基于调查数据,进 行信度和效度检验,验证了评价体系的可靠性和 有效性,发现了研究样本在总体得分和指标得分 上的表现差异、不同人口统计特征样本的信息素 养差异,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4. 1. 2 研究展望 旅游专业信息素养评价可从五个方面进行拓 展。第一, 评价主体上,让专业教师、学生家长、旅 政府机构和广大游客参与旅游专业本科生 游企业、 ( t = 3. 661,p < 0. 001) 、信息审美 ( t = 2. 981,p < 信息素养评价, 将不同利益相关者诉求融入旅游信 0. 01) 、硬件知识 ( t = 2. 720,p < 0. 01) 、软件知识 息素养教育。第二,评价对象上,开发针对旅游专 ( t = 2. 298,p < 0. 05 ) 、技术前沿 ( t = 2. 191,p < 业教学研究人员、经营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等主体 0. 05) 、信息需求 ( t = 2. 946,p < 0. 01) 、信息收集 的旅游专业信息素养评价体系。 第三,评价层次 ( t = 3. 378,p < 0. 01 ) 、信息编辑 ( t = 3. 718,p < 上, 开发面向中高职、 本硕博、继续教育等不同层次 0. 001) 、信息统计( t = 2. 670,p < 0. 01) 、信息处理 的旅游专业信息素养评价体系,对旅游专业人才在 ( t = 2. 782,p < 0. 01 ) 、信息创作 ( t = 2. 373,p < 不同发展阶段的信息素养水平进行动态监测; 将信 0. 05) 、信息发布( t = 4. 317,p < 0. 001) 、信息交流 息素养教育融入旅游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思想 ( t = 2. 615,p < 0. 01 ) 、数据安全 ( t = 2. 192,p < 行业培训和社会教育。第四,评价内容 政治教育、 0. 05) 16 个三级指标表现上优于农村学生。 农村 上, 将文旅融合、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新文科建设和 学生仅在信息价值、内容真实、引文标注 3 个三级 课程思政等政策融入旅游专业信息素养评价体系, · 98· 2021 年第 5 期 旅游专业本科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构建与调查研究 使评价体系更具有生命力。第五,评价方法上,扩 洞察、 信息理性与批判精神,扩大学生在这些方面 大研究样本的容量和范围,同时可以融合考核评 的竞争优势。针对信息能力等重要性强、表现较差 价、 表现评价、观察评价、引文评价等方法,实现旅 的指标, 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弥补策略,加强对学生 游专业信息素养的全面监测与精准评价。 信息收集、信息利用与信息表达等信息能力的培 对策建议 4. 2 4. 2. 1 高度重视培养工作 养, 争取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针对信息道德等重 表现较好的指标,考虑其在旅游专业 要性不突出、 高校旅游专业应重视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工 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仍不可掉以轻心,要努力 作,加大旅游专业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资金 、技术与 实现信息道德培育与旅游职业道德培养、旅游学术 人力支持; 在制定培养计划时,旅游专业可以将信 规范养成、 旅游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协同发展,保 息素养作为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把信息素养教 证信息道德培养不松懈。探索非计算机专业学生 育作为旅游专业建设一流本科专业的重要抓手 ; 信息知识教育的有效途径, 提升信息知识传授的实 旅游专业应改变将计算机教育等同于信息素养教 用性、 灵活性与亲和性,增加信息知识学习的绩效 育的传统观念,推动信息理念、信息技术与旅游专 与获得感, 让学生领略信息技术魅力,主动运用信 业教学的深度融合; 做好旅游专业教学信息化环 息技术和信息知识解决问题、 创造价值。 境、信息素养课程、信息素养评价体系建设,实现 4. 2. 4 采取差异培养策略 旅游专业教学与研究环境的信息化 、智能化; 积极 针对信息素养的群体差异, 探索适应旅游专业 开拓非正式学习渠道,引导学生利用微信公众号、 本科生实际的信息素养教育策略。基于信息素养 知乎、中国知网、超星学习通等网络平台,在课外 的性别差异, 发挥男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弥补 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 男生在信息道德、 信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交流等 4. 2. 2 加强信息环境建设 方面短板; 发挥女生耐心细心、道德感强、沟通能力 高校应开放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等,为学 强、 善于整理使用信息的优势,提升女生对信息的 生提供信息化实践机会; 建设好校园网、课程网和 深度理解、 应用与创新能力。基于信息素养的年级 学习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便捷的网 差异, 在旅游专业不同学习阶段,回应学生多元诉 络服务、优质的信息内容。 旅游专业应利用好学 求。在一年级将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认知教育结 校信息技术中心和网络服务中心资源,搭建旅游 合, 提高学生对旅游专业的认可度,降低学生流失 专业教学资源信息化平台,完善多媒体教学和自 三年级的专业学习阶段, 针对旅游专业 风险; 在二、 主学习设施,为学生提供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与 文理兼收、 学科跨度大的特点,着重文科背景学生 实训条件; 促进旅游电子商务、企业收益管理、旅 信息意识、 信息获取与信息表达的提升,注重理科 游资源规划、网络口碑营销和客户服务管理等课 数据挖掘和信息分析等技能提 背景学生工具使用、 程的信息化建设; 实现旅游专业信息素养教育与 升 旅游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旅游新媒体创业平台、旅 选择阶段,根据学生考研考公、出国留学、本行就 游电子政务平台等协同育人,提升旅游专业本科 业、 跨行就业和自主创业等不同发展方向,划分不 生的信息素养和专业素养。 同群体, 进行针对性的信息素养教育。基于信息素 注重培养内容安排 养的地域差异特别是城乡差异,旅游专业信息素养 4. 2. 3 [21] , 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多种可能; 在大四职业 实现信 针对信息素养不同的权重与得分名次, 教育应重点关注来自西部地区的农村学生以及城 息素养培养内容的合理化安排。对重要性强、 表现 镇经济困难家庭学生,采取精准的个体支持、群体 良好的信息意识类指标,继续加强培养力度,重视 关怀和帮扶互助措施, 改善困难学生的信息化学习 学生信息意识的唤起和激发, 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 条件, 提升信息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毅, 2020( 6) : 104 - 111. 何莎薇, 邱兰欢. 教育信息化 2. 0 时代下师范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付业勤,罗艳菊,张贝尔.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下旅游专业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构建与提升策略研究[J]. 南宁师范 2021, 42( 1) : 112 - 124. 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 99· 2021 年第 5 期( 总第 156 期)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3]初景利,刘敬仪,张冬荣,等. 从信息素养教育到泛信息素养教育: 中国科学院大学 15 年的实践探索[J]. 图书情报工 2020, 64( 6) : 3 - 9. 作, [4]张长亮,王晰巍,贾若男,等. 信息生态视角下新媒体信息素养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研究[J]. 情报资料工作,2017 ( 4) : 23 - 29. [5]王俊丽. 学生信息素养评价的方法论研究[J]. 图书馆杂志, 2020( 4) : 92 - 101. [6]陈敏,周驰,吴砥.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20( 8) : 78 - 85. [7]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第 4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2021. [8]姚延波,侯平平. 游客视角的旅游企业诚信评价体系研究[J]. 旅游学刊, 2017( 12) : 80 - 88. [9]王牧华,商润泽. 面向学习者画像的初中生创客素养测评模型构建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20( 11) : 73 - 79. [10]王晰巍, 2020, 64( 16) : 54 - 66. 郑国梦, 王铎, 等. 虚拟现实阅读用户交互体验评价指标构建及实证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11]童小素,贾小军. MOOC 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探究[J]. 中国远程教育, 2017( 5) : 63 - 71. [12]杜栋,庞庆华,吴炎. 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 第 2 版)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14 - 15. [13]张涛,薛华菊. 青海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J].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0( 3) : 57 - 62. [14]吴垠. 人口结构变化、城镇化刘易斯转折与区域人口流动趋势: 从整体到分区的统计分析[J].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0, 11( 5) : 95 - 155. [15]陈兴冶,马颖莹. 本土化计算思维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基于 1410 名高中生的样本分析与验证[J]. 远程教育 2020( 5) : 70 - 80. 杂志, [16]陈君程, 2017, 47( 3) : 382 - 386. 严予若, 艾莉, 等. 藏族大学生性心理健康问卷初步编制[J]. 四川大学学报( 医学版) , [17]李享. 旅游调查研究的方法与实践( 第 4 版) [M]. 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8: 228 - 241. [18]钟贞山, 2016( 5) : 65 - 73. 孙梦遥.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服务质量满意度及改进策略的实证研究[J]. 教育学术月刊, [19]李毅,邱兰欢,王钦. 教育信息化 2. 0 时代师范生信息素养测评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以西部地区为例[J]. 中国电化教 2019( 7) : 91 - 98. 育, [20]李毅,杨淏璇. 城乡义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基于优质均衡视角[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21, 20( 1) : 65 - 74. [21]雷春,付业勤. 基于教育培训的旅游网络舆情管理研究[J].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4( 1) : 36 - 40. Construction and Survey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valuation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s in Tourism Specialty FU Yeqin 1,2 SI Tingting 1 CHEN Xuejun 3 LUO Yanju 1 ( 1. School of Tourism,Hainan Normal University,Haikou 571158,Hainan,China; 2. Research Base of Ideology and Public Opinion in Hainan Province,Haikou 571127,Hainan,China; 3. School of Literature,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74,China) Abstract: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expert consultation,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evaluation system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tourism undergraduates and its evaluation model. Data gathered from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re used to conduct an empirical research. The findings are: overall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tourism specialty undergraduates is good; information morality and information consciousness are good; and information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ability are relatively weak. In view of the high weight and good performance of information consciousness indicators,the high weight and poor performance of information ability indicators,the low weight and good performance of information morality indicators,and the weak weight and poor performance of information knowledge indicators,this paper adopts differentiate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should consider the gender differences of students,serve the educational objectives of different grades of tourism specialty,make up for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weakness of students from rural areas of western China,and realiz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of tourism specialty. Key Words: information literacy; tourism specialty · 100· evaluation system; students' self-evalua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