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例糖尿病脑病临床分析.pdf
·355· 麻醉师经验不足操作失误等。因此,工作中要认真操作.细心 病例中的常见症状,由于子宫(胎儿、羊水、胎盘)在仰卧位容 体会,不断积累经验,减少操作失误。置管顺畅无阻力。管腔 易压迫孕妇下腔静脉,阻碍血流回心,使血压降低。本组仰卧 内液体Jilt位引流畅快,通常可预测麻醉阻滞效果满意;反之则 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率为8.00%,多数人症状发生在仰卧后 麻醉效果较差或失败B-。 1—10 rain,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胸 血压下降:本组病例中24例出现血压下降,血压下降 闷、出冷汗、打哈欠,检查血压降低、脉率加快等。因为孕妇增 的主要原因为:①交感神经节阻滞后,小动脉扩张肌松弛,毛 大的子宫大部分是呈右旋,而下腔静脉在脊柱前右侧,立即将 细血管及小静脉舒张,回心血量减少;②部分产妇胎儿娩出后 右臀部垫高,使子宫左移,解除下腔静脉压迫,快速输液,综合 子宫收缩不良,子宫出血较多;③术前患有先兆子瘸,由于全 处理,症状即可好转。笔者注意到,在手术麻醉穿刺成功注药 身小动脉痉挛造成血压升高,当硬膜外麻醉后,血管扩张,出 后,常规将手术台左侧倾斜15。左右,对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现血压下降。处理:对麻醉所致的外周血管扩张而引起的血 的发生能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3.2.2 压下降,主要采用扩容和血管收缩药。麻醉前首先开放上肢 静脉。快速输入500 ml液体,以减少血压下降,血管收缩剂选 4参考文献 用对子宫血流量影响小的麻黄索。失血以补血为主口J。经过 [1]刘娟娟.小剂量氯胺酮在剖官产中的应用[J].河南外 这些对症处理,本组24例血压降低者均得到较好控制。 科学杂志,2005,11(2):59. 3。2.3牵拉反应:骶神经阻滞不全时,必然导致术中盆腔操 [2]李守莉,廖一陶.影响硬膜外麻醉效果的两个因素探讨 作牵拉不适。连续硬膜外麻醉很难做到完善的骶神经阻滞, [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21(3):174. 术中往往出现牵拉反应。本组病例中,有近半数的削宫产患 [3]张兰梅,戴顺芳,潘丽莹.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中低 者术中有明显牵拉不适,术中辅以静脉注射度冷丁异丙嗪合 血压的预防和护理[J].现代医院,2005,5(8):95. [收稿日期:2009—07—10编校:刘娜] 剂,通过药物的镇静和抑制内脏牵拉反射作用,使反应减轻。 3.2.4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也是本组 一 288例糖尿病脑病临床分析 高颖,胡志华,温瑞红(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吉林132011)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脑病的临床表现、原因和机制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特诊科2003年一 2008年收治的288例糖尿病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7例患者临床症状好转,1例呈植物人状态。结论:提高对糖尿病脑病 的认识,进而早期诊治。 [关键词]糖尿病;脑病;临床分析 随着糖尿病(DM)发病率的上升,糖尿病脑病呈逐年增多 系统的症状及体征,同时有认知功能改变。其中低血糖脑病 的趋势。该病易与脑梗死、进展性卒中混淆。为提高对糖尿 患者有低血糖反应或化验血糖值低于3.5 mmol/L。 病脑病的认识,现对我院特诊科(老年病科)2003年一2008年 1.4影像学表现:提示不同程度的脑梗死、脑萎缩、脑室扩大 收治的759例脑梗死患者中288例合并糖尿病脑病的患者进 及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行临床分析。 1.5 实验室检查:昏迷病例急检血糖值均低于3.5 mmot/L, 另外23例较严重的智能异常的病例中,9例患者血糖低于 1资料与方法 3.5 1.1~般资料:本组759例脑梗死患者中合并糖尿病288 有低血糖反应。较轻的认知障碍197例患者血糖控制不理 例,发病率37.9%,其中低血糖脑病34例。288例患者中有 想,均有波动,曾出现过低血糖或低血糖反应现象。其余病例 106例患者仅有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及记忆功能减退表现,出现 不能提供准确病情。 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伴有轻度智能障碍177例。严重意识障碍5 1.6治疗:低血糖脑病的患者迅速静脉注射葡萄糖,纠正低 例。 血糖症状,进而调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使其血糖控制较为理 1.2临床表现:本组288例患者除有神经系统表现外,均有 想。同时按缺血性脑病的治疗原则给予清除氧自由基、改善 不同程度的记忆、理解、计算、学习、复述、定向等认知功能障 血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活化脑细胞等治疗。 retool/L;还有14例患者血糖水平较平时明显下降,且伴 碍。较严重的发生情绪、行为、动作等精神异常表现23例,昏 迷5例。 1.3 诊断依据:患者均有糖尿病病史,而且患者不仅有神经 万方数据 2结果 287例患者临床症状好转,l例呈植物人状态。 ·356· 尽管尚无充分证据表明DM控制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 3讨论 亡率相应下降,但脑血管病的轻重和预后与DM患者的血糖 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为糖尿病脑病,缺血性脑病占绝大 水平以及病情控制好坏有关p】。在治疗方面,积极治疗糖尿 部分。DM患者发生缺血性梗死的危险率较非DM高1.8—6 病,仍是防治糖尿病脑病的根本。治疗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倍Llj。本组病例显示,住院脑血管病患者中DM的患病率为 ①积极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必要时给予药物预防干预;②控 37.9%。低于胡志兵等¨1报道的656例住院缺血性脑血管病 制血糖过程中避免低血糖反复发生,减少由于低血糖造成的 患者DM患病率41.5%的数值。糖尿病脑病的患者主要表现 脑组织损伤;③同时良好的环境和生活(包括饮食、运动、睡 为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由于这些表现不十分严重或缺乏对 眠)安排健康的生理状态也颇为重要。在糖尿病脑病的预防 这方面的了解而常被忽视。 方面主要集中于对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紊乱、高凝状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表现为:学习能力下降、记忆 态等的早期治疗。已经出现了糖尿病脑病的上述临床表现, 功能减退、语言、理解、定向等能力受影响,可伴有神情淡漠、 就应及时到医院系统治疗,神经系统药物的应用是非常必要 表情呆滞、反应迟钝,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而学习记忆障碍 的o 是糖尿病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病的主要表现。糖尿病脑病的诊 断、治疗以及预防目前还缺乏一个金标准。糖尿病因其临床 4参考文献 j B,Maulaz A,Bogousshvskg J.Sec- 表现的多样性及不稳定性增加了临床诊断的难度,因此对上 [1]Piechwski—Jozw/ak 述能力的测试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 ondary prevention of stroke with antiplatelet agents in patients 糖尿病脑病产生的原因主要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高 diabetes with memo[J].Cerebrovasc Dis,2005,20(1):13. 血糖有关。长期慢性高血糖可造成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使管 [2] 胡志兵,戴建武,曹莹,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糖尿 腔狭窄,加上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紊乱,造成血液黏稠度升高、 病和糖调节异常的临床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7,1 血流缓慢,可致脑血流量减少。其次,有高胰岛素血症的2型 (1):1. 糖尿病个体和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经常发生低血糖 [3]刘瑞,胡仁明,王庆华.胰升血糖素分泌调节及其在 反应。血糖是维持大脑正常功能的主要能量物质,低血糖时 糖尿病发病中的重要性[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8,1l(6): 的大脑血糖供应不足将影晌神经元的状态,造成脑组织永久 695. 性损伤口j。在大部分1型糖尿病和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中, [4]Crger PE,Davis SN,Shamoon H.Hgpaglycemia in diabetes 因胰岛素治疗而发生低血糖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甚至造成 [J].Diabetes Care,2003,26(9):1902. 生命危险【4j。当血糖低于3.0 mmol/L时会发生认知功能的 [5]宋晓燕,朱风,郭剑,等.脑血管病患者代谢异常患 损伤,而大脑不同区域的损伤程度是不同的,注意力和反应速 病率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8,6(3):355. 度最易受到损害。认知功能紊乱往往随着低血糖的发作而迅 [收稿日j朗:2009—06—12编校:刘娜] 速出现,而恢复过程却相当缓慢。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102例临床分析 阙紫珍(湖南省安化县仙溪镇中心卫生院,湖南安化413521)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10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回 顾性分析。结果:分娩方式102例中经阴道分娩24例,剐官产88例,同时行肌瘤剔除术77例。102例母婴均痊愈出院。结论:妊 娠合并子宫肌瘤临床特点多样,在合适的情况下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并没有增加手术风险。 [关键词]妊娠;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剔除术 为探讨娠妊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 102例患者年龄26-47岁,30岁以上89例。初产妇48例,经 更多依据,笔者对我院2003年1月一2009年1月收人院的 产妇64例。确诊时间:孕前确诊22例,孕早期确诊30例,孕 10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 析,现报告如下。 中期确诊20例,均经B超确诊;余40例在剖宫产时发现。肌 瘤类型和部位:浆膜下子宫肌瘤2l例,占20.6%;肌壁问子宫 肌瘤5l例,占50%;浆膜下加肌壁问子宫肌瘤15例,占 14.7%;黏膜下子宫肌瘤10例,占9.9%;宫颈肌瘤5例,占 1资料与方法 4.9%。单发子宫肌瘤68例,占66.7%;多发子宫肌瘤34例, 1.1一般资料:2003年1月一2009年1月在本院住院分娩 占33.3%。子宫肌瘤最大直径14 cm,最小0.5 cm。 的1 358例孕妇中,发现10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o.75%)。 1.2方法:分娩方式102例中,经阴道分娩24例,剖富产88 万方数据 288例糖尿病脑病临床分析 作者: 高颖, 胡志华, 温瑞红 作者单位: 刊名: 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吉林,132011 英文刊名: JILIN MEDICAL JOURNAL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2010,31(3) 0次 吉林医学 参考文献(5条) 1.Piechwski-Jozwiak B.Maulaz A.Bogousslavskg J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stroke with antiplatelet agent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2005(1) 2.胡志兵.戴建武.曹莹.李翠琼.朱慧芬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糖尿病和糖调节异常的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脑血 管病杂志 2007(1) 3.刘瑞.胡仁明.王庆华 胰升血糖素分泌调节及其在糖尿病发病中的重要性[期刊论文]-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8(11) 4.Crger PE.Davis SN.Shamoon H Hgpoglycemia in diabetes 2003(9) 5.宋晓燕.朱凤.郭剑 脑血管病患者代谢异常患病率研究 2008(3)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宋福印.王永炎.黄启福.SONG Fu-yin.WANG Yong-yan.HUANG Qi-fu 糖尿病性脑病大鼠行为学与脑组织 形态学的改变及益气养阴解毒通络方对其的影响 -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12(5) 目的:通过糖尿病性脑病大鼠行为学、脑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及益气养阴解毒通络方对其的影响,探讨毒损脑络的致病机理及益气养阴解毒通络法的作 用机理.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左下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水迷宫实验,测定大鼠游泳时间及犯错误次数;采用跳台实验,测定大鼠跳台潜伏期 和5min内犯错误次数;采用光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水迷宫实验无论是游完全程的时间还是错误次数,糖尿病性脑病组均 较对照组高;跳台实验也表明,糖尿病性脑病组大鼠无论是跳台潜伏期,还是5min内犯错误次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中药治疗组与正常对照 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糖尿病性脑病大鼠海马、颞叶皮层等神经原出现了退行性改变,而中药组无 明显变化.结论:高血糖状态可引起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减退及中枢神经原的退行性改变,益气养阴解毒通络方具有改善糖尿病性脑病大鼠学习、记 忆功能的作用. 2.期刊论文 袁怡.张跃明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脑病机理研究 -吉林中医药2008,28(12) 糖尿病脑病是以获得性认知行为缺陷为特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应归属中医消渴病合并呆病、健忘的范畴,肾气亏虚,湿痰、瘀血、浊毒互结是糖尿 病脑病发生的根本病机,临床治疗上应补肾填精营养脑髓以治本,活血化瘀改善血供以治标,标本兼治,可改善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药治疗糖尿病 脑病的可能作用机理为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增强海马LTP效应,改善突触可塑性,防治神经元退变和影响神经营养因子. 3.期刊论文 尤卫平.严丽英.王江南.杨明峰.李丰衣.YOU Wei-ping.YAN Li-ying.WANG Jiang-nan.YANG Ming-feng .LI Feng-yi 脑病康对糖尿病性脑梗死大鼠脑组织RAGE的表达研究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0) 目的:观察RAGE在糖尿病性脑梗死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脑病康对其的影响.方法:利用形态学等方法,观察脑病康不同时间对糖尿病性脑梗死的脑保护 作用: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脑病康对糖尿病性脑梗死模型大鼠脑损伤后高级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的影响,探讨其疗效机制.结果:RAGE表达反应产物呈 棕褐色、清晰可辨.糖尿病+脑梗死组RAGE阳性细胞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增多.脑病康2周、4周2个治疗时段RAGE明显降低.结论:脑病康通过降低RAGE表达,对 糖尿病性脑梗死大鼠的神经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4.学位论文 闫云 Aβ在脾阴虚糖尿病脑病大鼠脑组织的表达及滋补脾阴方药作用机制 2009 目的:糖尿病脑病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但目前糖尿病脑病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了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AD)与糖尿病这两种疾病发病的相关性,发现糖尿病是AD的危险因素之一。AD的主要病理特征是神经细胞外大量以β-淀粉样 蛋白(amyloidβpeptide,Ap)沉积为主的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神经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等。 Aβ的聚集和沉积促发炎症级联反应、神经原纤维缠结、轴突损伤和突触丢失及神经元变性甚至死亡,影响认知功能。因此研究Aβ在糖尿病脑病中沉积 情况有助于理解糖尿病脑病的发病机制,并为防治糖尿病脑病提供新方向和新思路。 滋补脾阴方药(Zibu Piyin Recipe,ZBPYR)是战丽彬教授以清代吴澄《不居集》的资成汤为基础并结合多年实践化裁而成,以滋补脾阴为立方原 则,针对脾阴虚证而设。本课题组以往研究表明,ZBPYR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和抗脑衰老作用;具有抗Aβ1-40毒性改善脾阴虚痴呆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及 保护原代海马神经元的作用。因此本实验进一步观察ZBPYR是否对脾阴虚糖尿病脑病大鼠存在脑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保护机制。 方法: 1.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脾阴虚组、糖尿病脑病组、脾阴虚糖尿病脑病组和脾阴虚糖尿病脑病+ZBPYR组,共5组。 2.首先采用高脂饮食加低剂量链脲佐菌素(30mg/kg,腹腔注射)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在此基础上用饮食不节、劳倦过度、耗伤阴液的复合因素方 法建立脾阴虚证模型。停止施加造模因素后,对脾阴虚糖尿病脑病大鼠给予ZBPYR干预,并观察各组大鼠的体征变化。 3.通过跳台测试和Morris水迷宫测试进行行为学检测,比较各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 4.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Ap沉积情况;通过Werste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GSK-3α、GSK-3α(Ser21)磷酸化表达的变化 。 结果: 1.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大鼠出现了体重增长(P<0.05)。STZ注射后糖尿病模型大鼠出现了多饮、多食、多尿等表现,葡萄糖耐量异常 (P<0.01),胰岛素耐量异常,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 2.脾阴虚组出现体重下降、肛温升高、饮水量增加等阴虚内热征象。行为学结果表明糖尿病脑病组、脾阴虚糖尿病脑病组学习记忆成绩降低 (P<0.05),脾阴虚糖尿病脑病+ZBPYR组阴虚表现和学习记忆成绩均有所改善(P<0.05)。 3.免疫组化检测发现糖尿病脑病组和脾阴虚糖尿病脑病组海马神经元胞浆Ap表达比对照组增多(分别为P<0.01和P<0.05),ZBPYR治疗降低了脾阴虚 糖尿病脑病大鼠海马神经元胞浆Aβ表达(P<0.05)。 4.Wersten blotting检测发现各组大鼠海马GSK-3α蛋白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脑病组和脾阴虚糖尿病脑病组海马GSK3α(Ser21)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分别为P<0.05,P<0.01),脾阴虚糖尿病脑病+ZBPYR组海马GSK-3a(Ser21)磷酸化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 结论: 1.高脂饮食加低剂量链脲佐菌素制备的2型糖尿病模型基础上建立脾阴虚证模型,所建立的脾阴虚糖尿病脑病病证结合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临床糖尿 病脑病的行为学改变,可作为较好的糖尿病脑病的动物模型。 2.糖尿病脑病认知功能障碍可能和脑Aβ表达增加有关。 3.ZBPYR可显著改善脾阴虚糖尿病脑病大鼠的学习记忆障碍。 4.ZBPYR提高脾阴虚糖尿病脑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可能和脑组织Aβ表达的下降有关,这可能不依赖于GSK-3α活性的抑制。 5.期刊论文 宋福印.王永炎.黄启福 试论毒损脑络与糖尿病性脑病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5) 中医学对糖尿病性脑病的认识,传统观点以阴虚燥热、痰瘀阻滞立论,且以阴虚为本,痰瘀为变。而近来的研究成果表明,糖尿病性脑病病机远不 止阴虚燥热、痰瘀阻滞二端。王永炎院士在总结历代中医药研究成果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多年深入系统的观察研究,根据糖尿病性脑病的证候特 点,提出了"毒损脑络"是糖尿病性脑病的关键病机,益气养阴解毒通络法是治疗糖尿病性脑病的根本大法,其立论依据如下: 6.期刊论文 潘善余.Pan Shanyu 益肾化痰祛瘀法治疗糖尿病脑病证治探讨 -浙江中医杂志2006,41(10) 糖尿病脑病的概念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是指糖尿病引起或合并的认知功能损害.1型糖尿病脑病的发生主要责之于低血糖的反复发作.2型糖尿病 脑病的发生则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多数研究认为,该病与高血糖引起的血管病变及代谢紊乱继发脑部海马等结构发生突触可塑性及神经递质改变有 关.中医学虽然没有糖尿病脑病的病名,但其临床表现在历代医学古籍中早有记载,如李杲<兰室秘藏>中记载消渴可出现"上下齿皆麻,舌根强硬,肿痛,四肢 痿弱,……喜怒善忘"及<圣济总录>中有"消渴日久,健忘怔忡"等认知损害的症状记载.因此,我们在临证时,常将糖尿病脑病归属于中医的"健忘"、"呆病 "等证的范畴.笔者临床常以补肾填精、营养脑髓以治本,化痰通窍、活血化瘀以治标,并根据具体情况,或治本为主,或治标为主,或标本兼顾. 7.期刊论文 田国庆.梁晓春 糖尿病性脑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10) 近年来,糖尿病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重视.许多资料显示,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昏迷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外,糖尿病可增加脑 血管病的危险性,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低血糖反复发作、脑的物质转运及能量代谢障碍、神经递质发生变化均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导致认知功 能下降.因此,糖尿病患者有认知功能障碍.Deigaard通过脑代谢、神经生化、脑电生理、脑形态学及行为学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糖尿病性脑病的概念,主 要指糖尿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 8.期刊论文 孙海鸥.殷玉华.姬秋和 糖尿病脑病 -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4,24(2) 糖尿病脑病指的是糖尿病引起的认知障碍和大脑的神经生理及结构的改变.文中讨论了糖尿病脑病的临床特征及神经生理(海马趾的突触可塑性)改变 .糖尿病脑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包括脑血管改变、氧化应激、非酶性蛋白糖基化、胰岛素副作用及钙稳态的破坏等,最终导致神经元的损害,继而认知 功能障碍.其诊断、治疗及预防目前还没有达成一致的观点. 9.学位论文 梁丽娜 滋补脾阴方药对脾阴虚糖尿病脑病大鼠海马内质网应激影响的研究 2009 目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千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 所引起的。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其特征。糖尿病可以引起多系统的损害,导致心脏、肾脏、神经、视网膜、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改变,糖 尿病脑病(diabetic encephalopathy,DE)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其主要表现为轻中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研究表明,内质网 应激与糖尿病的发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是细胞的一种应激反应过程,糖饥饿、钙平衡紊乱、糖基 化抑制、二硫键合成减少等情况下,内质网的微环境发生改变,蛋白质折叠受到影响,导致大量未折叠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堆积于内质网内,由此引起 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UPR可以引起分子伴侣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的活化 ,使其与抑制物阻抗性酯酶1(inositol-requiring enzyme,IRE1)、RNA依赖的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rotein kinase RNA-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 PERK)和活化的转录因子6(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6,ATF6)解离,PERK与GRP78分离后低聚化和自身磷酸化并使真 核起始因子2的α亚单位(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2α,eIF2α)磷酸化,引起蛋白质翻译抑制以减少新蛋白质的合成,阻止蛋白 的进一步积聚。PERK和eIF2α磷酸化标志着内质网应激的发生。糖尿病脑病属于中医消渴病的合并症,其病位在脑,涉及肝、肾、心、脾诸脏,病性多 为本虚标实,阴虚燥热。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血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脾虚一方面引起运化不足,水谷精微和津液不能正常输布排 泄,积于体内,发为消渴;另一方面则引起气血生化不足,脑髓失养,神机失调而发病。滋补脾阴方药(ZBPYR)是战丽彬教授根据吴澄《不居集》中资 成汤化裁而成。为进一步探讨ZBPYR对脾阴虚糖尿病脑病大鼠海马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我们建立脾阴虚糖尿病脑病病证结合模型,应用ZBPYR进行干预 ,观察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行为学变化,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探讨ZBPYR对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旨在从蛋白水平探讨ZBPYR的新 靶点,为糖尿病脑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线索。 方法: 1.SPF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3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脾阴虚组、糖尿病脑病组、脾阴虚糖尿病脑病组和脾阴虚糖尿病脑病+ZBPYR治 疗组,每组4只。 2.适应性喂养结束后,空白对照组和脾阴虚组仍以普通饲料喂养,糖尿病脑病组、脾阴虚糖尿病脑病组和脾阴虚糖尿病脑病+ZBPYR治疗组喂食高脂 饲料,4周后大鼠按30mg/kg的标准一次性腹腔注射1%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溶液,建立糖尿病模型。72h后尾静脉采血测量随机血糖,随 机血糖>16.7mmol/L的大鼠确定为糖尿病模型。在STZ注射后的第4、8、12天分别检测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fasting serum insulin,FSI),进行口服 葡萄糖耐量实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和胰岛素耐量实验(insulin tolerance test,ITT)。糖尿病模型成功建立后,在此基础上 通过疲劳过度加饥饱失常的复合因素造模的方法建立脾气虚证模型,共18天。之后造模大鼠灌服伤阴药,共9天,建立脾阴虚糖尿病脑病病证结合模型。 脾阴虚糖尿病脑病+ZBPYR治疗组大鼠给予ZBPYR治疗,共16天。治疗结束后断头取脑。造模期间观察各组大鼠的体征变化。 3.通过跳台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进行行为学测试,比较各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 4.通过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GRP78、PERK和eIF2α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 1.STZ注射后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血糖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模型大鼠(P<0.01)。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结果表明糖尿病模型大鼠各时间点血糖均高于非 糖尿病模型大鼠(P<0.05),且出现糖耐量异常;胰岛素耐量实验结果显示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降低速率比非糖尿病模型大鼠小,说明糖尿病模型大鼠 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糖尿病模型大鼠与非糖尿病模型大鼠无明显差异。 2.脾阴虚组表现出饮水量增加(P<0.01),肛温升高(P<0.05)等阴虚内热症状;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糖尿病脑病组和脾阴虚糖尿病脑病组学习记 忆力降低(P<0.05);脾阴虚糖尿病脑病+ZBPYR组学习记忆能力有所改善(P<0.05)。 3.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糖尿病脑病组、脾阴虚糖尿病脑病组大鼠海马GRP78、磷酸化PERK、磷酸化eIF2α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脾阴虚 组(P<0.05),脾阴虚糖尿病脑病+ZBPYR组与脾阴虚糖尿病脑病组相比GRP78、磷酸化PERK、磷酸化eIF2α水平明显降低(P<0.05)。PERK、eIF2α总蛋 白水平各组间没有差异。 结论: 1.脾阴虚糖尿病脑病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可能与内质网应激PERK信号途径被启动有关。 2.脾阴虚糖尿病脑病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可能与大鼠海马中GRP78蛋白水平增加、磷酸化PERK以及磷酸化eIF2α的表达增加有关。 3.ZBPYR改善脾阴虚糖尿病脑病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可能是通过影响内质网应激PERK信号传导实现的。 4.ZBPYR改善脾阴虚糖尿病脑病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可能与减弱GRP78蛋白表达、减弱磷酸化PERK以及磷酸化eIF2α的表达有关。 10.期刊论文 范新蕾.田锋.闫海波.FAN Xin-lei.TIAN Feng.YAN Hai-bo 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性脑病大鼠海马 ICAM-1表达的影响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0(4) 目的 研究糖尿病性脑病与海马区ICAM-1 表达的关系,及银杏叶提取物(EGb)治疗的效果和机制.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各 组再分为1个月和3个月两个时间点.以STZ制成糖尿病大鼠模型,治疗组应用EGb治疗,水迷宫试验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ICAM1蛋白表达,RT-PCR检测ICAM-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1)水迷宫试验发现模型1月组即已出现轻度学习、记忆功能障碍,3 月组更加加重,治疗组则明显减轻 .(2)对照组未见ICAM-1蛋白表达,模型组海马区呈阳性表达,治疗组表达减弱.(3)模型1月组海马区ICAM-1 mRNA表达升高,3月组更加明显,治疗组则显著减 轻.结论 海马区ICAM-1表达升高是糖尿病性脑病发病的重要因素,银杏叶提取物可能通过下调ICAM-1表达,而对糖尿病性脑病有保护作用.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ilinyx201003047.aspx 授权使用:广东药学院(gdyxyip),授权号:415b9b68-fa1a-4f0d-bf3c-9df100e8a192 下载时间:2010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