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中国创造学会关于举办首届“中创杯”全国创新工程大赛的通知.pdf

我给的爱从未敷衍过°10 页 534.864 KB下载文档
中国创造学会关于举办首届“中创杯”全国创新工程大赛的通知.pdf中国创造学会关于举办首届“中创杯”全国创新工程大赛的通知.pdf中国创造学会关于举办首届“中创杯”全国创新工程大赛的通知.pdf中国创造学会关于举办首届“中创杯”全国创新工程大赛的通知.pdf中国创造学会关于举办首届“中创杯”全国创新工程大赛的通知.pdf中国创造学会关于举办首届“中创杯”全国创新工程大赛的通知.pdf
当前文档共10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中国创造学会关于举办首届“中创杯”全国创新工程大赛的通知.pdf

中 国 创 造 学 会 “中创杯”全国创新工程大赛组委会 中国创造学会关于举办首届“中创杯” 全国创新工程大赛的通知 各有关高校、有关企业: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 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 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 式,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中国 创造学会决定举办“中创杯”创新工程大赛(以下简称大赛) , 首届大赛由中国创造学会创新工程学分会、山东大学共同承办。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1 — 一、大赛主题 创新者强,创新者胜 二、大赛宗旨 团结高校、企业、行业等各界创新力量,推动创新工程学建 设,培养创新工程学人才,支持企业和创新工程师发展,搭建创 新交流平台,普及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提升全民创新素养。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创造学会 承办单位:中国创造学会创新工程学分会 山东大学 大赛组织委员会:包括秘书处、监督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及 各赛道组委会,负责大赛的组织实施。 评审专家:科技部、教育部、人社部、团中央等国家部门认 定的创新创业导师;高校、企业、研究机构等具有副高级职称以 上的专家。 省级赛区:参赛规模较大的省份可根据实际成立相应的机构, 开展区域赛事的组织实施,项目评审和推荐工作。 四、赛道设置 1.学生组赛道 赛道目标:培养掌握创新工程学方法,能够应用思维、方法、 — 2 — 工具等创造性解决问题的高职、本科和研究生。 比赛形式:大赛组委会出题,各校学生组队参赛,现场解决 问题,三天内完成设计方案。比赛过程允许替换一名队员,允许 上网,允许查询文献。学生团队展示成果,专家委员会评选。 2.教师组赛道 赛道目标:推动高校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工程学研究,提升创 新工程学学术水平,培养高水平创新工程学教师。 比赛方式:高校教师提交创新工程学论文、案例、咨询报告, 组委会组织评审和答辩。 3.企业组赛道 赛道目标:为企业创新工程师提供成果展示、专业交流、成 果转化、知识产权交易的平台。 比赛方式:企业或工程师提交研究报告、设计方案、专利、 试验品、产品等,组委会组织路演和评比。 五、大赛安排 1.学生赛道 大赛组委会提前公布比赛所涉学科专业,各高校据此组织学 生团队,分为高职学生组、本科生组、研究生组。可以通过校内 选拔赛,或者直接组队,向组委会报名参加现场比赛。参赛团队 — 3 — 成员不超过 5 人;每队设置 1-2 名指导教师。2023 年 7 月 20 日 前完成组队工作, 7 月 30 日完成团队网上报名,10 月中旬前完 成省赛,11 月 1 日-3 日完成现场解题任务,11 月 4 日-5 日进行 总决赛。 2.教师赛道 高校教师直接向组委会提交创新工程学相关论文、案例、咨 询报告,组委会组织网评,进入决赛的教师在决赛现场答辩,专 家委员会评审。2023 年 7 月 20 日前完成组队工作, 7 月 30 日 完成团队网上报名,10 月中旬前完成省赛,11 月 1 日-3 日完成 现场解题任务,11 月 4 日-5 日进行总决赛。 3.企业赛道 企业选送或工程师直接报名,提交研究报告、设计方案、专 利、试验品、产品等,组委会组织网评,进入决赛的工程师参加 决赛现场路演,专家委员会评比。2023 年 7 月 20 日前完成组队 工作, 7 月 30 日完成团队网上报名,10 月中旬前完成省赛,11 月 1 日-3 日完成现场解题任务,11 月 4 日-5 日进行总决赛。 六、大赛奖项 大赛设金奖、银、铜奖,同时设若干项组委会特别奖。具体 报名网址、奖项及数量比例另行通知。 七、参赛要求 — 4 — 附件: 《创新工程知识体系与系列课程建设方案》 2023 年初,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方法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以下 简称“教指委” )组织编制的《创新工程知识体系与系列课程建设方案》 (以下简称《建设方案》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为创新工 程学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实践提供了基础的结构框架指导, 对于创新工程学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方案》集成了许多专家从 成功的创新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多种方法论。它既可以作为高校开设创 新方法类教学的大纲,也可以作为企业和社会各界开展创新活动时的 参考。 《创新工程知识体系与系列课程建设方案》目录如下: 1.1 分析与综合 1.2 归纳与演绎 1 逻辑思维 1.3 抽象与具体 1.4 比较、分类、类比 1.5 证明与反驳 2.1 批判性思维概述 2 批判性思维 2.2 批判性思维的基础 2.3 批判性思维的流程 2.4 批判性思维的应用 3.1 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 3 创造性思维 3.2 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3.3 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 — 6 — 3.4 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 3.5 系统思维 4.1 想象思维 4 形象思维 4.2 联想思维 4.3 直觉思维 4.4 灵感思维 5.1 头脑风暴法 5.2 列举法 5.3 设问法 5.4 组合法 5.5 分解法 5 发散式创新方法 5.6 类比法 5.7 思维导图 5.8 六顶思考帽法 5.9 九屏幕法 5.10 STC 算子 5.11 金鱼法 5.12 小人法 6.1 KJ 图(亲和图) 6.2 AHP 层次分析法 6 收敛式创新方法 6.3 质量功能展开(QFD) 6.4 Pugh 矩阵(决策矩阵、普氏矩阵) 6.5 筛选设计 6.6 确定性筛选 7.1 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7 流程式创新方法 7.2 FPBS 法 7.3 创造性模板法 — 7 — 7.4 SIT 法 7.5 UIST 法 7.6 可拓创新方法 7.7 设计思维 8.1 精益管理 8 管理创新方法 8.2 六西格玛(DMAIC) 8.3 TOC 方法(约束理论) 8.4 海因里希法则 9.1 数据采集与加工 9.2 数据计算 9 数字创新方法 9.3 数据管理 9.4 数据分析、挖掘与可视化 9.5 数字产品开发 9.6 企业数字化转型 10.1 创意阶段 10.2 创造阶段 10 个体创新链方法 10.3 创新阶段 10.4 创业阶段 10.5 创富阶段 11.1 工程系统进化 S 曲线 11.2 先期产品质量策划 11.3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11 企业创新链方法 11.4 试验设计 11.5 防错技术 11.6 专利战略 11.7 六西格玛设计 11.8 精益生产方式 — 8 — 11.9 测量系统分析 11.10 统计过程控制 11.11 营销创新 11.12 服务创新 11.13 股票期权激励 11.14 创新型组织 12.1 行业创新 12.2 行业创新链体系 12 行业创新链创新方法 12.3 行业创新链构建 12.4 行业创新链管理 12.5 典型行业创新链分析方法 13.1 区域创新链与产业链 13.2 区域创新链规划设计 13 区域创新链方法 13.3 区域创新主体 13.4 区域创新要素 13.5 区域创新链协同机制设计 13.6 区域创新链政策设计及方法 14.1 国家创新链的结构组成 14.2 国家创新链的构建方法与运行模式 14 国家创新链方法 14.3 国家创新链的要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分析 14.4 国家创新链的重要政策 14.5 国家创新链的管理工具 — 9 — — 10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