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十三五”民政信息化发展规划.pdf
湖南省民政厅文件 湘民发[2016]22 号 “ ” 各市州、县市区民政局,厅机关各处室局、直属各单位: 根据“五化民政”和编制《湖南省“十三五”民政事业发展规 划》“1+X”子规划的要求,省厅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 办公室组织编制了《湖南省“十三五”民政信息化发展规划》,现 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湖南省民政厅 2016年6月27日 湖南省民政厅办公室 2016 年 6 月 27 日印发 — 1 — “ ” (2016-2020 年) 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 代前沿技术蓬勃发展,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 产业变革,信息化对民政行业的影响日趋明显。根据党的十八 届五中全会实施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和《湖南省“十三五”民政事 业发展规划》、《湖南省“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制定本规 划。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围绕民政转型发展的目标任务,大力推进 “数字民政”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信息要素资源集约化、行业应 用协同化、机关办公智能化、信息服务精准化、互联网宣传立 体化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信息化成为各级民政 部门平稳运转和高效履职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1、要素资源集约化整合收效良好。坚持统筹整合,实施中 心机房改造工程,建成省级数据中心和虚拟化资源池构架,建 设双向卫星站、数据“高速公路”、民政业务数据专线和 VPN 网 络,实现省市县全网联通贯通,民政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服务能 级明显提升。率先在全国民政系统建成三级双向高清视频会议 系统、视频系统调度中心和一体化办公平台,实现视频调度、 — 2 — 协同办公、移动办公和公文网上实时处理,民政智能化办公环 境显著改善。信息设施的不断完善,要素资源的不断集聚,为 信息化转型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2、应用系统协同化水平实效提升。坚持需求导向,加快重 要业务领域的应用系统建设,提质扩容社会救助管理系统,升 级完善优抚管理系统,全部实现省市县数据互联互通;新建民 政网上政府信息公开系统、民政综合应急指挥系统一期工程、 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互联网+养老”一期工程、为老 服务信息平台、老龄工作系统和婚姻登记系统及网上预约系统, 启动地名管理系统建设,信息系统协同水平明显提升。推进民 政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加快构建民政大数据应用中心框架,初 步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应用。先行探索“互联网+民政”和“云 上民政”实践,得到中央媒体和省信息化专业刊物的推介。 3、信息服务精准化供给高效优质。实施《民政信息化建 设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 年)》,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和信息 化服务供给。创办《民政前沿信息》电子刊物,服务领导决策。 加快政策创制,出台《民政信息化共享建设管理办法》、《民 政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实施办法》,编印《信息化建设文件选 编》,编制信息化标准规范,完善数据资源标准目录体系,信 息化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基本建成覆盖省 市县三级的信息安全通报预警及安全检查工作机制,信息安全 等级保护工作全面推进。 — 3 — 4、网络宣传立体化传播成效明显。按照厅党组“四更”(更 加关注民生福祉,更加注重创新发展,更加突出特色,更好地 走进网民、亲近网民、服务网民)的办网要求,发布信息 3 万 余条,实时转发主流媒体报道的民政新闻 1 万多篇,信息发布 量连续五年居全国民政系统网站首位,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优 秀政府网站。以媒体融合为契机,把湖南民政网建设成为民政 新闻的首播平台和民政政策的首发阵地,建成湖南民政“网、微、 端”新媒体矩阵(湖南民政网、湖南民政政务微博、湖南省民政 厅官方头条号),打通网站与移动互联网的交互式接口,构建 图、文、视、声“四位一体”的新媒体平台,实现民政互联网宣传 全覆盖、立体化、精准化传播。创新头条新闻、视频民政、在 线访谈等品牌栏目,讲述民政好故事,传播民政好声音。在全 国民政系统率先推出的县委书记、县长谈民政民生的大型全媒 体访谈,入选全省政府网站优秀案例。 “十二五”时期,民政信息化建设处于从分散转向集约、从 孤立封闭转向共享开放的重要转型期,各业务领域、各市、县 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深入、不可持续等问题仍然存 在,资源共享难、互联互通难、业务协同难需要着力破解,网 络安全管理水平、互联网宣传意识和信息化整体水平还不能适 应“互联网+”和“五化民政”供给侧改革的新要求,应在“十三五” 期间切实加强。 (二)形势要求 — 4 — “十三五”时期,信息社会、在线政府、数字生活为主要特征 的高度信息化社会引领我国迈入经济社会新常态,互联网成为 民政事业的重要基础设施,信息化成为民政系统的迫切任务, 民政部门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快转型发展面临重大机遇。 1、信息化上升到党和国家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 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专门成立中央网络安 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从人类社 会发展的高度审视网信工作,强化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对网 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尤其是党的十八届 五中全会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 点、新论断,首次明确网络强国、网信立国的战略思想,“十二 五”末期,国务院密集出台“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大数据发展 行动纲要等政策文件,将信息化上升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发展战 略。民政信息化是衡量民政事业发展水平、民政工作现代化程 度、民政干部素质能力的重要标志,必须牢牢把握住这一难得 的历史机遇,加快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 共享发展。 2、信息化正重构政府服务新范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 息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据,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一体化在线政府服务 平台。“十三五”时期,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要 — 5 — 求越来越多,政府部门之间信息资源交换和共享的需求也越来 越迫切,尤其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法治建设,要求加强事中 事后监管,走权力下放、信息上浮,平台上提、服务下沉的发 展道路,以不断满足社会各主体的现实需求,加快建立集约化、 智能化、一体化、高效化的新型社会治理和信息社会运行模式 将是政府服务的重要任务。民政部门运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 态势,加快推进民政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和政民互动平台建设, 构建新型民政服务模式和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势在必行。 3、信息化已成为“五化民政”新任务。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各级党委、政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社会治理、公共服 务的供给侧改革,要求提供覆盖更广、品质更优的民政信息化 服务。顺应时代新要求,《湖南省“十三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 把信息化提到“五化民政”(人本化、法治化、标准化、信息化、 社会化)的战略高度,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和转型发展的 重要引擎来推动落实,发挥信息化对业务工作的变革和促进作 用,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改进管理方式、转变工作方法、提 高工作效能。以“互联网+民政”的全面实施为引领,通过从全局 视野整合业务数据和信息资源,建立通畅的电子政务通道、快 捷的数据分析中心、在线的综合业务平台、移动的 OA 办公平台, 实现各项民政业务网上审批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管理,使民生保 障更加精准、社会治理更加智能、公共服务更加多元、线上线 下结合更加紧密,是民政信息化新的使命和任务。 — 6 —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围绕“五化民政”建设和“十三五”期民政事业供给侧改革与转型 发展的主要任务,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注重统筹开放、融合 创新,协同推进数字民政、智慧民政、云上民政建设,深化行 业信息化应用,完善信息化发展环境,推进大数据、互联网技 术与民政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和无缝连接,努力实现民政信息的 上下贯通、左右连通和内外融通,着力提高民政信息化水平, 让民政服务对象享有更多的信息化获得感、幸福感、共享感。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惠民便民。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把民政履责要求和适应服务对象的期待与要求,作为信息化的 着力点和出发点。大力促进“互联网+”民政民生,加快推进电子 政务,提升服务效率,让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发挥好信 息化的为民功能和整体效益。 ——统筹协调、集约建设。强化信息化顶层设计,充分发 挥省厅在行业信息化发展方向、建设运行、技术标准等方面的 统筹作用。系统建设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应用、统 一实施”的方针,突出重点、分期实施、稳步推进,加快实现信 息系统集成开发和信息资源省级大集中。 ——需求导向、强化应用。结合民政转型发展要求,积极 — 7 — 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在民政行业的开发 应用和深度融合,释放信息通信技术对民政行业的引领作用。 创新模式,将深化应用作为民政信息化建设、培训、使用、推 广等各个环节的核心驱动力,着力提高民政业务系统的应用使 用效率。 ——开放共享、安全可控。高度重视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 建设,坚持自主可控,强化监测预警,确保网络基础设施和重 要信息系统安全可靠和稳定运行。坚持“互联、共享、开放、安 全”为原则,推进部门资源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实现行业重要 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协同应用。 (三)总体目标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里的信息化战略任务,以“互联网+”民政 为创新驱动,以大数据应用中心框架、民政综合业务云平台和 虚拟化云机房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速信息化建设,到 2020 年, 省市县三级信息共享和数据开放水平大幅提升,主要业务领域 运用大数据能力显著提高,“互联网+”促进民政转型升级取得新 突破,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信息化发展环境进一 步优化,信息化在引领“五化民政”建设、促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标准化建设 — 8 — 省厅统一规划,制订出台全省民政信息化建设标准体系, 市、县民政部门遵照执行。 1、《民政综合平台建设标准规范》。制订全省民政综合业 务平台建设标准体系,包括软件接口标准、基础数据元标准、 数据交换格式标准、文档交换格式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 共享数据集标准、认证、授权和访问控制标准、安全技术标准 等的标准化体系,规范民政各业务系统建设。 2、《民政业务工作流程规范》。依据各类民政业务对信息 系统建设需求,用信息化手段梳理、重构、优化民政业务工作 流程,编制统一的全省民政业务工作流程规范。 3、《民政广域网络建设规范》。制订省、市、县、乡四级 民政机构信息网络建设标准规范,明确各级单位组网接入方式、 接入带宽、设施设备、安全防护、日常运维等规范要求。 (二)整合开发大数据 4、民政综合业务平台。建设省级数据集中的民政综合业务 平台,推进核心业务应用的在线化、协同化、平台化。主要建 设目标是以“四库共享”(人口库、地理库、法人库、项目库)为 依托,以民政业务四级网络全覆盖为目标,整合救助、优抚、 养老、福慈、社会事务等业务系统,集约开发新建系统,实现 民政全业务“一站式”登录、网络化办理、一体化决策和数字化共 享。 5、民政数据交换平台。加快全省统一的数据交换共享平台 — 9 — 建设,建设规范、安全、统一“出口和入口”的数据交换平台,推 动数据资源向省级汇聚。利用省政府数据统一共享交换平台实 现跨部门数据交换,重点做好与公安、工商、住建、国土、人 社、卫计委、质监等部门的数据共享交换工作。 6、民政决策分析平台。利用在线分析、数据挖掘等成熟分 析技术,对民政业务的全过程运行情况进行关联分析、预测和 实时监控,为“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 创新”的管理机制提供辅助手段,实现数据资源的最大化共享和 利用,提升民政业务工作的智能化水平和科学决策能力。 (三)完善信息系统 7、全省社会救助管理平台。依据《国务院社会救助暂行办 法》和民政精准扶贫的安排部署,升级改造业务系统,全面满 足“一门受理”,职能部门“协同办理”支撑需求,网络向街道、社 区延伸,功能向移动端扩展,全方位采集社会救助过程信息。 完善低保系统,实现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数据互通、资源共享。 8、全省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建立健全上下联动、 部门配合、信息共享、高效运转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 机制,实现与公安、工商、税务、国土、住建等单位和银行、 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数据交换共享,准确、高效、公正认定 救助对象。 9、全省社会组织管理系统。以社会组织法人库建设为抓手, 建设覆盖省、市、县三级的社会组织管理平台,实现社会组织 — 10 — 网上审批、网上查询、电子台账、电子档案、统计分析等,面 向公众的社会组织信息查询服务,实现与公安、质监、工商等 部门信息互通和工作协同。 10、全省救灾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依托国家北斗减灾应用 示范项目,加快建设省级救灾指挥中心,开发集救灾应急指挥 系统、灾害救助管理系统、救灾物资储备管理系统、防灾减灾 信息管理系统等功能于一体的全省救灾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 现全省救灾减灾防灾工作的信息化。 11、全省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系统。回迁并升级应用系 统,实现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信息省级实时监管;推动民政 “一站式结算” 救助平台与医保信息结算平台对接,让救助对象 在定点医疗机构便捷享受优惠减免、参保报销、医疗救助的“一 站式”即时结算服务。 12、全省地名管理与服务系统。科学转化全国第二次地名 普查成果,整合国土基础地理信息,建设规范化全省地名管理 的业务信息系统,实现我省地名的动态、实时管理。对外提供 地名及历史沿革信息等网上查阅及政府部门间数据交换共享。 13、全省困难残疾人补贴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 实现民政、残联两部门的网上工作协同,联网核证残联残疾证 信息、民政低保信息。规范补贴网上申请、审批、审核和发放, 实现补贴对象电子档案采集、留档和补录。建立补贴对象动态 — 11 — 管理机制,探索依托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核对残疾人家 庭经济状况。 14、全省殡葬业务管理系统。建立殡葬业务信息标准体系, 建设殡葬业务管理平台,实现全省殡仪馆业务、公墓管理的网 络化,增强监管力度,实现全省殡葬业务统筹管理和数据汇聚。 加强火化数据开发利用,实现与公安、卫计委等部门的信息交 换共享,建立并完善全省死亡人口数据库。 15、全省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实现社会工作专 业人才、志愿者、志愿者组织在线注册、信息发布、行业自律 和社会监督功能,构建政府各部门、群团组织、事业单位等购 买社会服务主体与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网上对接环境,实 现城乡社会服务需求申请、调查、搜集、汇总、评估、发布功 能。探索建立志愿服务信用信息归集机制,加快信用记录建设。 16、未成年保护管理系统。结合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 开发建设未成年保护管理系统,实现未成年保护对象发现录入、 调查评估、帮扶管理的网络化管理,建立未成年保护对象数据 省级集中管理和动态管理机制,探索建立市州未成年保护呼叫 中心。 17、全省民政精准统计系统。以“一数一源,一源多用”为目 标,制订和依据统一的技术规范、标准,指导新建业务系统开 发和在用系统完善。建立我省延伸到村(社区)的动态化管理 — 12 — 标准区划代码目录,实现统计软件台账与业务系统软件数据的 实时核对、校正,探索统计软件网络版应用。 18、全省民政项目库管理系统。以民政项目过程管理为主 线,通过对项目的申报、审批、执行进度、实施过程和完成结 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评,实现对项目的全面跟踪和精细化管 理。 19、升级一体化办公(OA)系统。将内网办公平台从手机 端延伸到平板电脑端,新开发领导日程、政务安排、数据分析、 综合查询、在线资料库等功能,实现网上网下随时互动,数据 即时共享,协同办公“掌中”便捷办理,打造民政厅云办公平台, 提高信息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根据工作进展情况适时启动 “三留守”信息系统、退役士兵 培训信息系统、军休服务信息系统等业务系统和服务“五型机关” 建设的综合管理系统。 (四)提质基础支撑 20、完善基层基础设施。各级民政部门加快完善升级日常 办公所需的上网环境,推进无线办公、无线会议环境建设,建 设标准化的视频会议室,建设能存放网络、交换、视频会议设 备的机房,确保信息系统、视频会议、公文传输等业务系统稳 健运行。 21、拓展民政广域网。以省电子政务外网升级为契机,省 厅抓好统一规划,市、县民政部门购置必备的网络、安全设备, — 13 — 新建、扩容对接政务外网和民政内网的机关局域内网,条件具 备的地区可将网络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拓展好 能够支撑信息平台安全、稳健运行的民政广域网络。 (五)网络安全加固 22、信息系统等级评定。遵循国家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的有 关要求,对重要信息系统进行安全等级评定,建立信息系统安 全等级保护机制。 23、网络安全评估加固。各级民政部门建设内、外网隔离 的两套局域网,配备必要的防病毒软件、防火墙设备,做好安 全测评和内部终端安全防护。 四、“互联网+”应用 在民政信息系统和数据有效整合利用基础上,把互联网作 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积极探索“互联网+”民政模式,通 过网站、微信、客户端等入口提供面向公众的电子政务服务和 互联网服务。 (一)“互联网+”智慧养老。加快推进全省为老服务信息平 台建设,建设全省老年人口数据库。发挥居家养老示范点作用, 实现老年人服务需求与各类服务实体之间的无缝对接。支持企 业和机构开发面向老年人的定时定位、远程监护、健康检测、 在线治疗等智慧养老产品和发展老年人电子商务,满足老年人 的健康养老等多项需求。 — 14 — (二)“互联网+”精准救助。建设城乡低保管理、特困人员 管理、医疗救助管理、困难家庭管理、临时救助管理、教育救 助管理、住房救助管理等多项社会救助业务统一管理平台,实 现救助业务网上申请、受理、审核、动态管理、数据统计分析 和汇总,建成透明、公平、公正的大救助平台。 (三)“互联网+”社会组织。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组织管理 网络和法人信息库、社会组织诚信数据库,搭建网上办事和信 息发布的信息平台;逐步推行网上年检、核名、变更登记,提 高工作效率和水平;逐步建立面向公众的社会组织机构和法人 网上查询与核对机制。 (四)“互联网+”社区治理。以县(市、区)为单位,整合 县(市、区)、街道、社区面向居民群众、驻区单位服务的内 容和流程,推动各地建设集行政管理、社会事务、便民服务、 社区服务为一体的社区信息服务网络;推行“O2O”服务模式,搭 建邻里沟通、社区对话、协商解决公共事务、满足社区居民多 层次全方位服务需求的信息平台。 (五)“互联网+”防灾减灾。通过网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普及防灾减灾各类法律法规以及公众防灾经验,提升城乡居民 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依托互联网,推动社会力量参 与减灾救灾管理服务,健全完善科学高效的社会力量动员机制, 逐步实现全省灾害预警信息有效服务全覆盖。 — 15 — (六)“互联网+”专项事务。开展“互联网+婚姻”管理服务 工作,进一步拓展应用网上婚姻登记预约功能。推动互联网与 殡葬服务融合发展,探索殡葬服务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发展模式。 利用互联网弘扬民政正能量,开设服务于湖南流浪乞讨救助工 作的网上寻亲频道。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开展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妇女摸底排查,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和关爱服务工作。 (七)“互联网+”地名服务。依托互联网,统合行政区划、 村(社区)规模、地名标志,及社区服务中心、避灾场所和各 类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全方位、立体化、动态化呈现为民服务 设施、地名传承、地名文化,逐步建立内容丰富、标准规范、 方便及时、适应社会各界交流交往需要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 (八)“互联网+”阳光福彩。运用信息化技术建设“阳光福 彩”,推进福彩发行管理全过程信息公开,提高福利彩票的社会 公信力。以信息化为引擎,提升福利彩票的发行的科学化,监 督管理的精准化,为彩民服务的便捷化。借助新媒体技术,扩 大湖南福彩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九)“互联网+”社会工作。推进社工人才考试网上报名、 网上审核、网上注册登记工作。依托互联网搭建社工服务机构、 志愿服务信息记录平台建设,通过服务终端详细记录社工服务 机构、志愿者组织、个人信息、服务内容、服务时间等相关信 息。 — 16 — (十)“互联网+”公益慈善。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建立社会 化募捐平台,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微博、APP 新媒体网络资 源,将慈善项目、慈善捐赠、慈善求助、慈善义工、慈善公开 快速、便捷向社会公众公开;创新慈善项目募捐方式,实现多 样化、透明化募捐,构建信息慈善、智能慈善、高效慈善。 (十一)“互联网+”民政宣传。加快湖南民政网融合式转型 发展,建成以门户网为依托,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官方头 条号和政务客户端等新媒体集群同频发声的民政全媒体传播平 台,构建全省新媒体矩阵,建立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提升民 政部门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和沟通社会的能力。建设民政全媒 体宣传“中央厨房”,全面升级“在线访谈”、“视频民政”等特色栏 目,搭建一条直达党委政府的“互联网+”注意力入口,为“五化民 政”营造良好的网上环境。 五、保障措施 (一)统筹组织实施管理。各级民政部门要在民政网络安 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建立“一把手”责任制,完善组 织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将信息化摆上民政工作的重要议程。 强化省厅在顶层设计、标准规范、政策项目等方面的统筹作用, 统一组织全省联网运行的信息化项目、重要业务示范项目和新 业务领域的试点项目。各级民政部门要履行好建设、应用的主 体责任,在编制信息化等相关规划时,结合本地特点和建设基 础,做好与本规划的衔接。 — 17 — (二)完善资金筹措渠道。省厅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加大 对民政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探索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 等市场机制,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民政信息化建设。各级民政部 门要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争取政府财政性资金、专项资金支 持民政信息化建设并纳入财政 预算,坚持财政预算与多元化投 入相结合的方法,多渠道筹措资金。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民政信息化队伍建设,配 齐配强基层信息化人员力量,有条件的地方要成立专门机构, 配备信息化建设队伍,原则要求市州专业人员不少于 3 人,县 市区专业人员不少于 2 人,乡镇专业人员不少于 1 人。与民政 行业高等职业院校开展战略合作,加强专业培训和技能培训, 努力培养一批既熟悉民政业务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四)保障网络信息安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维谁 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健全安全标准规范体系,全面实 施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强化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技术防护,增 强应急处置和灾备恢复能力。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 有效防范、控制和抵御网络安全风险,构建可信、可控、可查 的网络安全环境。 —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