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英国埃克塞特大学交流小结.pdf
18秋英国埃克塞特交流小结 2020-01-10 11:01:56 英国埃克塞特交流小结 时隔一年,我坐在书桌前想要敲下交流小结,竟忍不住鼻子一酸,几欲落下泪来。我发现自己是那么想念那座 朴素的小城,想念那里安静简单的风景,想念那群善良可爱的人们,也许,还想念那个用力生活的自己。我仔细搜罗着过往记忆,翻看 自己写过的文字,散落在私密的或公开的朋友圈、手机备忘录、印象笔记、word文档还有日记本里。那时随性而起的零散片段,而今 核计起来竟有洋洋洒洒几万字。如果可以,我想满怀感激地为这里所有的所有都写下故事。 初来乍到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在没 有来到埃克塞特之前,我对它所有简单而美好的想象,都来自《泰晤士报》的称赞——“英国最美的花园式校园”。怀揣着一种隐秘的向 往,我开始计划起未来的生活。 我到网上查了学校学习和生活的资料,得知人文学院的现代语言学系开设了翻译文化中心,不仅提供欧 洲、拉美、亚非等语言和文化的学习,还提供跨学科的研究,如电影文学、翻译研究和视觉文化等等。我满心欢喜地去期待不同文化的 碰撞与交融,在学位论文的开题准备之外,跃跃欲试地撰写了交流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语言视界中的文化差异——跨文化交流语境下 中西方文化认同的比较研究》,因此获得了国务学院的爱彼迎国际青年复旦奖学金,而这也拉开了我在英国埃克塞特后面两个月的爱彼 迎local体验之旅。 我在行前拟出了无数条计划,准确地说是愿望:英语交流能力跃上一个台阶;学术训练获得新的体验;积极感受和 融入英式优雅生活;不断探索异域景致和风土人情;修炼厨艺等等。自以为做好了充分准备之后,我一股豪情地告别家人朋友,打包好 所有的行李飞往英国。可是,落地希斯罗机场的一瞬间,沁入肌肤的浓浓秋意,让我经不住打了个寒颤,阴沉低温的伦敦天气率先给了 我下马威呀。 在机场遇到学校的接机大巴,四小时的路途显得遥远而漫长,两旁尽是漫无边际的草地和矮丛林,零星点缀着黑色的牛和 白色的绵羊。大巴终于驶入了埃克塞特小镇,入眼即是屋顶呈梯级的一排排房子,这是我对坡的第一个体验。我仍记得,那天大巴在校 园里爬坡时,竟熄火了好几次。“shall we get off the coach and put it forward?”不禁被同行学生的幽默逗乐了。到达Into的大 巴,就在坡上倾斜着停下了,我在诧异之中生出车会滑走的担心。后来上学路上爬了很多坡,看了很多坡上歪歪斜斜的汽车之后,也就 见怪不怪了。至此我才知道,这个小镇以坡多为名。 我前两个月暂住的地方是位中国姐姐的家,她很热情地接待了我和同行的伙伴,家 里的设施也一应俱全,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厨房一溜的国内调料品和各种锅碗瓢盆,给了我施展厨艺的极大空间。折腾到住处已经将近傍 晚,空虚的肠胃硬是把早已疲惫不堪的我拽到了Morrisons,据说这是一家最懂中国胃的英国超市。商品琳琅满目,我却无心驻足,胡 乱买了果腹的食物还有必备的日用品,便再回到住处稍加洗漱和打理之后睡过去了。 清晨6点钟醒来,埃克塞特还睡着浅浅的梦。站 在窗前,深墨色的天空,晕染着一团团橘黄色的灯光。轻轻地呼一口气,这凉意通透的晨呵。窗外,遛狗的短裤男人;窗内,裹上针织 衫的我。我哼着小调来到厨房煮面煎蛋,做了异国他乡的第一顿早饭,带来的豆瓣酱蘸满了一碗的幸福。吃饱喝足之后,终于萌发了探 索这个小镇的强烈欲望。我迫不及待地走出家门,四处溜达,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小镇的里里外外。一幢幢两层高的小房子,整齐又乖巧 地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四下无人的小路不断地向前延伸,路旁的草丛散落着不知名的小花,远处的群山层层叠叠,偶尔飞过几只灰白 色的鸥,好似一幅静谧的田园画卷。我想,这些原生态的风景,也许是大家亲切称呼这个小镇为埃村的原因吧。 就这样惬意地享受了慢 悠悠逛小镇的周末之后,迎来了热闹欢腾又应接不暇的新生周。迎新讲座、校园导览、选课指导、社团招新等等,仿佛又让我回到了大 一初入学的时光。我索性抛开自己在国内作为研二老学姐的身份,无比畅快自由地折腾在各类选课和社团体验之中。埃村的运动类社团 偏多,常见的篮球、排球、羽毛球等社团都会有,此外橄榄球、皮划艇等活动的社团也不少。而其他兴趣类社团也颇具特色,比如哈利 波特社团、编织社团等等。我一口气体验了国际象棋社、爵士舞蹈团还有全球咖啡馆等等社团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最让我欣喜的是缺 乏文化背景的语言沟通并没有成为障碍,反倒是一丁点的进步都会让大家赞不绝口,而更大的收获是遇到许多善意而后来也成为很好朋 友的小伙伴。 初遇埃克塞特,无论是路上的小风景,还是校园的新生活,一切都还在行前的想象之中,颇有意外之喜也确有人之常情。 我怀着“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心情继续等待着,等待着看看这个学期将会是怎样一番风景。 五味杂陈 ——如鱼饮水,冷暖 自知 “校园里,是穿梭在social建筑群的喜欢,也是徘徊在solo小森林的欢喜。上坡和下坡之间,寻找着生活的平衡点。”来到埃克塞 特一个多月后,我在朋友圈里写了这样一段话。这种感受随之贯穿了我交流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不断地在陌生和熟悉、探索和思念、 高压区和舒适圈的无限交汇里找到自己的安身之处。 学业篇 ² 课堂学习 英国的课程体系和国内截然不同,小班教学。每门课分为 Lecture和Seminar,交替进行。Lecture主要是老师负责传授知识,穿插有讨论;而Seminar则以讨论为主。每次讨论都会以小组 的形式进行,一组3-4人。各组在讨论完之后选出一名代表发言,表明本组观点。完毕后老师会做最后的总结,提出意见。 来埃克塞特 交流有60学分的选课要求,但也和复旦一样有前三周的试听换课时间。我满心期待的翻译课却不如想象中美好,多国学生在一起听着老 师讲翻译理论的lecture,之后再根据各自的国家组成翻译workshop。这样的教学安排看似合情合理,但对于学生自身而言,就变成了 我们课上听着泛泛而谈的理论,课后三三两两扎推使用本国语言交流,既得不到针对性的翻译指导,也没有训练到自己的英文能力。这 种困境让我意识到翻译这种实践性活动,应该建立在扎实的文化背景和语言功底之上。想到这里,我毅然决然退课另选了一门英语专业 学生的必修课“美国电影文化”,而就是这门课给了我无数痛并快乐着的成长,其课程任务量和学习难度远远超过我所选的其他两门课。 在这种hard模式下,兼顾三门课的学习让我每个工作日都无比的充实甚至膨胀。 (一)Academic English学术英语(研讨和展示) 这门课主要训练如何用英语进行学术讨论,课上都是英语非母语的国际学生,一下子就有种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坦然。上这门课的老师 John是个有着满头白发非常慈爱的奶奶,从各国文化习俗的特点、社会暴力的定性与解决到财政紧缩的利弊问题等等政治经济文化的主 题,她每堂课上都会引导我们去讨论去发言,我很开心能有这种不停地说啊说,和各国同学交流看法、观念的机会。正因为这样的机 会,班上的十几位同学结成了最为亲切真挚的革命友谊。在这门课上,展示汇报做了三四次,主题讨论做了十多次,讲座总结写了二十 多篇,在这样不断积累材料,汇总观点和尝试表达的过程中,我愈发变得自信和畅所欲言,甚至在最后被推选为研讨会主席,这也是我 意想不到的一种肯定和收获吧。 (二)China Through the Lens: Cultural Translation and Self-Presentation镜头下的中国: 文化翻译与自我展示 这门课程探索电影如何定义和塑造我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理解,课上只有我和老师是中国人,而其他都是来自瑞 典、意大利还有英国本土等对汉语感兴趣的学生。这门课着眼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也选取了几个敏感的现代话题,如中国社会里的中产 阶级对自身身份的理解和认同,同*恋及个人权利的合法化问题,还有文化政治宣传在日常生活里的反映等等,通过“小城之春”、“喜 宴”还有“卧虎藏龙”等耳熟能详的电影,来向我们阐述电影这门艺术对文化的翻译和呈现方式。 有些时候课上的同学会对某些片段或者 观念的表达匪夷所思,比如说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坐忘”等等概念,老师便会问我作为中国人的视角怎么去理解和看待。更多时候 我受益于同学们对问题的回答和阐发,从这种外来视角去审视自己所属的文化,以及不同立场和观念带来的碰撞,让我得以重新去思考 语言或者文化传递的多个维度。借此我完成了一篇探讨道家对自由理解的课程论文,这也成为了交流研究课题计划的一部分。 (三) Shots in the Dark: American Film in Profile黑暗中的镜头:侧面的美国电影 这门课讲述美国电影在商业和艺术之间的发展历程, 其中也分析其输出的价值观对整个社会的影响。这门课让我看到了语言交流的最大鸿沟在于文化浸染的思维差异。作为班上一个手掌能 数得清的国际学生一员,我面对着几十位英语专业的本土学生感到破天荒的压力,而这种压力在我云里雾里听完第一堂lecture之后上 升一个层级,终于又在第一次语速飞快咄咄逼人的seminar彻底爆表。我疯狂地借书去补足自己欠缺的电影理论知识和美国历史文化, 不断地翻看课件重听课堂录音努力去弄懂更多术语表达,一次又一次地和老师预约时间发邮件交流自己的困惑。 就这样磕磕绊绊地坚持 了大半个学期之后,我仍然在铺天盖地而来的知识里艰难生存。对的,现实没有像成功心灵鸡汤里描绘的那样,一个人在历经困难的不 断努力之后获得巨大的进步。于我而言,所有微不足道的慰藉,是夜深人静时和电影艺术大厚本的执着对话,是三分钟汇报展示后邻座 同学的善意夸赞,是偶尔一次全然听懂的lecture,是倾注心血反复修改的课程论文。最终成绩没有给我理所当然的回报,但这已经不 重要了,重要的是我给了自己差强人意的交代。 ² 课后学习 在交流学期,课后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甚至较课堂学习更为重要。正如前 面所提到的,英国以互动讨论为主的上课模式,这对我们母语非英语的同学要求特别高,必须课前进行大量的阅读来积累课上话题的语 料,这样讨论时才能有话说,不至于被小组推选为发言人后不知所措。往往课后老师会布置很多书面作业或者开放性的问题,并提供相 应的论文著作,需要课下积极完成,紧接着下节课会课上讨论作业情况,所以课下还需要做很多功课并搜集背景知识。对于我们中国学 生而言,课下的学习时间往往要比英语水平较高的欧美同学投入多得多,这样才能保证课上和他们讨论能达到同一个层次。那么,我就 想分享下自己所认为的埃克塞特自习圣地啦。 (一)现代多语言中心 我十分喜欢埃克塞特的现代多语言中心,退掉翻译课之后它成为 了我自主学习语言文化的根据地。语言中心里有许多语言书籍和光盘,还配置了电脑和DVD,每周四下午会有语伴交流活动,去自习都 能遇到国籍不同但都以学习语言为乐趣的小伙伴。就是在这种随性自在的学习氛围里,我得以不求甚解地把法语、意大利语和德语等书 籍翻了个遍,再借着和母语学生的零散交流记住一些词汇和表达,想来我也可以胡诌自己略懂多国语言,不过此为玩笑罢了。 (二)图 书馆二楼 除了现代多语言中心,我最喜欢去自习的地方便是图书馆了。埃克塞特的图书馆环境乏善可陈,仅是Forum建筑里的一方小 天地,包括地下一层和地上两层的空间,位置经常坐满还有不少自习处允许随意讨论和饮食。可是二楼自修室里的那扇小窗户,营造了 我最心满意足的学习环境。学校是在坡上,那扇窗户里的风景一览无余。清晨,可以看到砖红色的屋顶、苍劲古朴的秋树、还有暗沉沉 之中钻出倔强的阳光;若是天气好起来,便可以看到微风吹着悠闲的白云,游荡在湛蓝湛蓝的天空里,又别有一番意境。傍晚,紫红的 金黄的霞光醉人,轻轻柔柔地笼罩着安详的小镇。再到深夜,零星的灯光飘浮在一片漆黑里,模模糊糊地描摹出房子和树木的轮廓。这 扇小窗户陪伴了我秋冬的白天黑夜,也看过了我或是奋笔疾书狂赶作业报告,或是苦苦思索论文开题,或是深深浅浅阅读几本书籍,又 或是随想随记写下一些文字的种种样子。 生活篇 ² 日常生活 (一) 前两个月的中国胃 “洗净萝卜、香菇再切成丁,拿出冷藏的切 成块的鸡肉,在锅里倒油,等吱呀冒烟的升温,翻炒着把红透的肉变成浅褐色,撒入姜、蒜,倒入料酒、生抽,捞出,放萝卜丁、香菇 丁,解水下锅,闷出油亮的浸润色,再混合鸡块翻炒,出锅。随意的生菜扔入滚烫的飘着油星子的热汤,再盛出定时煮好八宝薏仁粥, 这便是日常的一餐。”我饶有兴致地翻阅着自己的烹饪日记,这些细细描述的文字勾起了味蕾的回忆。 在外交流自己做饭成了留学生的 必修课,而这些细碎闲杂的烹饪时间也给了我最多的思考和触碰生活的余地。我会记得放学回来路过超市时仔细地盘算一周需要的食 材,在超市的货架前去看那些之前不曾留意的瓜果蔬菜肉类,也逐渐在油盐酱醋滋啦作响的协奏曲里体会到化学反应的神奇,而更多的 是充满着对食物的热爱之中看到烟火味生活的样子。总是忙活小阵子之后,我们一起开开心心地坐下来边吃饭边聊天,同行小伙伴一 句“你做得好像我姥姥的味道啊”就能让我兴奋许久。 (二) 后两个月的英伦腔 后两个月我终于搬到了埃克塞特的爱彼迎民宿,房子里 上下两层分别住着房东夫妇和他们的儿子,还有一只叫Cody的狗狗。男主人是土生土长在埃克塞特的英国人,女主人是移民来英国数 十年的马来西亚人,而他们的儿子是极具英国特质的男孩子,待人绅士友好,喜欢酒吧喜欢开party,也喜欢不受束缚地选择个人生 活。 我在民宿生活里没有再过多地为每日三餐进行烹饪,一是简单的厨房器具不允许,一是想节省时间和精力,另一也是打算真正的入 乡随俗。于是我把关注点转移到交流上面,尽可能地和房东敞开心扉,在相处的两个月里我们谈论了无数话题,我在英伦腔的浸润中也 加深了对英国的了解。比如: 英国脱欧的话题。房东是极其赞成的,首先,英国每年缴纳千万英镑的“会费”给欧盟,欧盟却把这些钱用 在了其他东欧的“末流国家”——例如希腊,欧盟投入巨额资金拯救其债务危机,英国没有丝毫收益;其次,很多英国人认为英国的犯罪 率这几年之所以居高不下,始作俑者是大量来自东欧的移民难民,脱离欧盟便能重新获得边界权,和特朗普建“移民墙”有异曲同工之 妙;再次,移民难民抢夺了英国当地的就业机会,导致很多本地人失业。因此,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脱欧利大于弊。 英国肥胖率问 题。英国肥胖率达到惊人的31%,名列全球前十,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肥胖超过半数。这点和所见所闻基本吻合——到英国后明显能 感受到身边胖子增加,而且中老年居多。经过讨论原因其实在于饮食结构——英国人普遍喜欢吃面包、巧克力等糖分高、热量大的食 物。房东很自豪地讲她年轻之时也是十分苗条,原因大概率是虽然当时能量摄入也高,但代谢旺盛能加以中和;后来到了中年,只好做 一个乐观的胖子。另外,她非常反对英国政府对“糖”征税的政策,说其愚蠢至极,只会阻碍穷人吃糖,富人丝毫不受影响。 ² 节日 庆典 (一) 英国烟火节 英国烟火节的正式名称是 盖伊·福克斯之夜,是英国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11月5日。这天英国各地有放 烟火,纪念发生在1605年11月5日阴谋败露的意图炸毁英国国会大厦的叛乱事件。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个彻底商业化的节日盛典。当 时应房东邀请,一起去了埃村附近的一处烟花表演现场,和国内的烟花表演非常类似,但也许是因为在异国他乡,增添了许多新鲜感, 20分钟的表演远比想象中精彩。 (二)万圣节 万圣节也是当地著名的庆典活动,本来是“鬼节”却被商业化成Cosplay服装秀。小孩子 尤其热衷,会挨家挨户说“treat or trick(不给糖就捣蛋)”,家家户户会做不同招牌“南瓜头”放在门前装饰,据说为了辟邪。晚上是 Cosplay时间,应约体验了一回地道的万圣节。和当地年轻人一样,穿着买的套装去酒吧,蹦迪欢腾到午夜。 (三)圣诞节 圣诞节我 去了伦敦的英国语伴家里,度过了完整的两天圣诞家庭日。语伴Jess很可爱也很热情,会说粤语的爸爸让我感到亲切,妈妈和姐姐也很 会照顾全局,还有友爱的舅舅舅妈。老奶奶说话很慢,要喝的是冷水。我们一起吃过煎蛋三文鱼培根的早餐,一大群人忙活着最正式的 圣诞午餐,围坐着玩猜谜的圣诞游戏,烧着炉火听女王的演讲,互相拆礼物和聊天,赢了开门红的香港麻将以及晚饭的圣诞布丁和沙 拉,真是一个很难忘的圣诞节了。 旅行篇 ² 埃克塞特 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埃克塞特导览活动,第一周已经基本把这个小城市的景点逛了个遍,并接触到背后诸多的故 事。市中心大教堂是埃村的地标,外围一圈的罗马古城墙为这座城市平添了许多历史感。兴起于罗马帝国,崛起于三角贸易,见证过诸 多海外淘金者衣锦还乡,经历过二战的轰炸和封锁,埃村这个城市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背后的故事可能永远也讲不完。 ² 布里斯 托-卡迪夫 在开学的第二周,我们前往了布里斯托-卡迪夫。火车成为我们出行的主要工具。古老陈旧的火车站,自然是和国内崭新庞大 的高铁站无法比拟。同样飞机场、高速公路、高楼大厦,其他国家没有一个能同天朝的基建比拟。走在英国城市的大街小巷,反倒是历 史的厚重感更加清晰,现代化的气息似乎没有来到过。 大教堂、城堡、桥梁、各种哥特式建筑是英国城市的标配,也构成了城市的主要 景点。出去游玩,其实更多的是接触这些建筑以及背后的故事。布里斯托的悬索桥,可能就规模而言在中国比比皆是,算不上著名景 点,但在当地人眼中是极其宏伟的。它横跨布里斯托的母亲河,并见证了泰坦尼克号诞生前最大的蒸汽油轮——大不列颠号退役荣归故 里,万人登桥观望的盛世场景。 在威尔士首府——卡迪夫海湾,品上咖啡,晒着太阳,听着威尔士这个国家的兴衰故事——当地老人对 英格兰同化感到无奈,而年轻人早已忘却本身的母语,更多接受自己是英国人的现状。正如诗中所言,英格兰人正在清扫我们文化的残 骸/ 像浪潮一样席卷沙滩/ 粗暴地把我们的语言推进/ 我们早已为它掘好的坟墓(《水库》R.S.托马斯),钢铁森林般的色彩下, 我又一 次感受到威尔士人为拥有古老语言和传统文化的骄傲与焦虑。 ² 普利茅斯悬崖 英吉利海峡,普利茅斯海边的侏罗纪海岸,乘上游轮, 感受天涯海角。奇形怪状的悬臂,鲜艳亮丽的红土,随波荡漾的海鸥——这些都源自于大自然无情无尽的力量啊!(I fear that power of our great nature, all of a sudden at that moment) ² 牛津 在牛津的一天,充满惊叹和感慨。慕名而来的游客很多, 街道不是那种繁华但也热闹,我喜欢一幢幢的词汇穷于描述的建筑,是穹顶的教堂,是圆形的城堡,是方正的学院楼。一块块砖石层 叠,一根根直柱矗立,在蓝蓝的天空和温和的阳光下闪着智慧的光芒。如何去表达我对这座城市,这座学府的虔诚景仰呢,大概就是现 在的我又几乎要流泪了吧。 在第一个去的 Balliol College里面,听到圣洁的音乐,点着蜡烛的教堂,起舞的瑞典和德国姑娘,我执意 买了牛津大学的钥匙扣,不知道是不是默默许下的心愿,那么隐秘那么小心翼翼。我真希望,有朝一日,万一实现了呢。我很喜欢那张 Anna给我拍的站在阳光下的照片,真的很喜欢。阳光那么好,我手上拿那张纸,仿佛是这个学校里的学生。只是仿佛,而我那么向 往。知识的殿堂,神圣而庄严。看到牛津学生的餐厅,墙上是各领域的学者大家,缀着琉璃的吊灯,沉红的长桌和精致的餐具,学生们 对坐着用餐。 ² 都柏林-爱丁堡 旅行第一天,毛毛雨的天气很英格兰,见怪不怪。机场吃了午饭,顺利到达都柏林已是傍晚7点,找到 一家“网红酒吧”品尝当地美食后,晚上从三一学院漫步到liffey河浏览河岸夜景,欣赏着和英格兰城市相似的街景但依然别样的都柏 林。 第二天一早去莫赫悬崖,导游司机一路滔滔不绝,我却只听个一知半解,只能感受到一些导览信息。途中大巴邻座遇到一位德国姑 娘,有幸一路聊起房价、人文、脱欧等各种话题,从起初的尬聊到最后的长谈,这也是莫赫悬崖此行最大的惊喜。虽然天气变化多端, 不时大雨,刮着大风,但大西洋沿岸的美景依旧。晚上吃了香港餐厅的美食后,第二天旅行变得充实且圆满。 第三天在爱丁堡探索。乘 坐遍地都是的双层大巴,顶层街景止不住的拍照;漫步在皇家英里大街,第一站爱丁堡博物馆,小小的展馆讲述着这个城市的发展轨 迹;国会里,被会说简单中文的前台小哥热情所感染,橙黄色的议会大厅讲述着苏格兰微妙的政治体系;海里路德公园旁,爬上山顶极 目远望,整座城市尽收眼底,下山抄近道走的荒野小路上留下过跌倒两次的刺激;顺着导航赶去吃饭,一路细雨,经受着嘴角冰冷和湿 透的鞋,但望着这尚未探索具有无限可能的城市,所有冰冷和湿透都早已忘却,不过是在为旅行增添另一份难忘。 苏格兰美术馆,有些 附庸风雅,照例只是学学著作上的英文介绍。晚上的圣诞集市灯光流彩,“光顾”着琳琅满目的商品,结束后却也能空手而归。土耳其特 色菜作为晚宴,结束了这身体不适但心情舒适的第四天。 第五天继续探索爱丁堡。苏格兰国家博物馆参加志愿服务的导游,参观中途失 而复得的手机,顶楼观光台上的流连忘返以至于耽误了下午本计划好的行程;印度大叔的肉卷美食,边走边吃,听着沿街吹奏的苏格兰 风笛;二刷美术馆到闭馆,出馆那一刻圆似正月十五的明月;纪念品店推销围巾十分风趣的留学博士;地下博物馆诡异的导游,真实的 贫民窟…多么希望,这一幕幕能够永存。 ² 伦敦 开学抵达伦敦时,由于赶学校大巴的原因遗憾没能在这个城市留下足够多的印记,到 埃村后一直想再去伦敦看看。即将回来之际,我终于有机会在伦敦待了近十天。事实证明伦敦的确是一座极具魅力的城市,古典和现代 融合的典范。 能逛个三天三夜的大英博物馆;好吃特贵的中国城;国王十字的哈利波特商店;泰晤士河畔迎着冷风,一路走向塔桥,边 走边哼着歌看着夜景;碎片大厦顶层的一览众山小;战争博物馆的一战二战探索;离别时泰晤士畔对大本钟伦敦眼的依依不舍;再加上 连续三天品尝的顿顿美食大餐,伦敦之行比想象中还要精彩。 对伦敦这座城市也好感倍增,因为其不再仅执着于英国其他城市的城 堡、教堂等哥特式建筑,而是融入了与众不同的现代因素。高楼大厦配上古老的塔桥,泰晤士河在夜晚闪耀着迷人的光辉。难怪很多中 国学生经常调侃道:“出了伦敦,英国其他城市都长得像埃村。” 朝花夕拾 ——似水流年,念念不忘 埃克塞特的许多回忆,更在日常留心的小片段里,谨以此摘录的日记作为纪念。 2018年9月21 日 一个人独享图书馆里的宁静。最喜欢今天蓝蓝的天空,在小树林的自制野餐和着阳光清风。Reed Hall给了我classic romance的 感受,与我相遇的人们nice&interesting。停留在风雨交加的夜里,电话亭的庇护让人感到温暖,阿卡贝拉之夜尤为难忘。 2018年 9月24日 每天要走半个小时的路去上学,不是在坡里流连就是在风景里忘返。为什么不骑自行车呢,因为坡太多风太大骑不动。为什么 不坐巴士呢,因为坡太多车太少等不到。所以这里的人们,走着走着就走习惯了,毕竟小镇去哪里也大多是半个小时。我寻回了儿时倒 退着走路的乐趣,用来爬坡真是再省力不过了,风景还会嗖嗖跑到自己前面。 2018年9月28日 努力地用英文去交流去书写,但很多 时候,内心深处的情感还是中文才可以表达出来。 2018年10月1日 Jurraisc Coast, they said it tells ancient stories about the world. I do remember the video jokes that the history of the rock here can be equal to the life of 2.5 million nannies...sooo crowded.European herring gulls, I do see them staying on the coast and flying over the sea, so many of them paint a fantastic picture. Friend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we take photos, chat, find beautiful sceneries and dish&chip. I like interesting people who have their own personalities. 2018年10月5日 第一次来市中心是在周日,几乎没 有一个店开着门。而第一次来赶了六点的趟儿,又遇上许多店关了门。终于记得英国商店是早早就关的。专门为学生打折而开的商店 们,带着橙色手带的热闹人群穿梭如织。街角空地上伴着音乐随意舞蹈的欢乐圆圈。我看到那个弹着琴乞讨的人,极有藐视世界的风范 与艺术家的气质,他地上的纸板写着”if not all the bad luck here, why there’s no good luck at all.”我不确定是否准确地记住了 这些句子,但大致的意思让我印象深刻。 2018年10月8日 啊我喜欢极了这个语言中心。好想学会各种语言,意大利语法语俄语西班 牙语,各种小字母变得好可爱啊。当身边的国际朋友都说着几国语言时,我意识到只学会了英语,并不是一件非同寻常的事情。这促发 着我对语言学习的热情,也似乎让我对语言学研究有新的态度。 2018年10月12日 从学校回来的夜晚,压着十点前关门的空当,一个 人拖着购物车去Morrisons采购。黄色标签的特惠,国内物价的比对,到后面已经不再多加换算。一个红薯三块钱,一颗包菜六七块 钱,一盒牛肉二十五块钱。价格也还好没有贵得离谱,我们总是一次屯着很多又赶着短暂保质期前吃完。 “excuse me”我的小推车挡 了道,我说着“sorry”挪开了,那个货架员又和我说了句“sorry”。果然这里的人很爱“sorry”的礼貌呀。结账的时候,收银员指着包菜 告诉我,这个有点旧了,问我要不要换一个。有些惊讶于她的好心提醒。还说她自己是不会高兴看到这个蔫了的菜叶,她最后说 道“have a nice evening”。 2018年10月18日 很开心遇到的这个中国小哥哥,他是个那么有心的人。他说,记得来到埃克塞特那 年,十七岁,现在,读完本科生和研究生,已经毕业一个多月了。聊到整个英国天气时常阴冷时,他告诉我,我在埃克塞特见到的阳光 算是最多的了。而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他说“埃克塞特就是这样一个特别的地方”。在这里待了那么久,仍然觉得这个城市是特别的,这 是多么细腻而深刻的感情啊。时常会听到来自伦敦的,来自四川的,以及其他国家的同学会用“boring”形容埃克塞特,他们说这里可以 玩的地方太少了。可是我却觉得,这里有那么多可以发现的东西呀。 他给我讲埃克塞特的花花草草,告诉我晚上可能会遇到獾,这让我 以后走夜路多了寻找的乐趣,也给我讲这个国家不同的地域文化,告诉我郊区农民的口音很可爱,北方的人民却大多数用着自己的方言 词。还有他信仰的基督教和各种不同的教堂,他喜欢的足球和去看球赛的酒吧。去市中心找那家只有拉面好吃的店,他带我寻找着大大 小小的古城墙,触摸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和历史。路过的每一家店,他都留有自己的独特印记,告诉我许多我未曾闻的东西。 2018年10月20日 把翻译课换成了一门挑战性很大的美国电影课。我想我更喜欢文化交流,和爸爸妈妈聊了一路,希望找到未来的自 己。这几天冥思苦想,仍然不是很明晰,但我努力朝那个方向走。读艺术类博士或者是联合国谋福祉,亦或是孔院非洲乃至外资企业媒 体行业,我希望语言成为我跨越文化的突破口,也希望所做的事情有其价值意义。 2018年10月23日 做完reading从图书馆出来有点 晚了,风冷冷的。校园里不知哪儿飘出很好听的音乐,犹豫着想要回家还是忍不住循声走去。走到Great Hall遇到阶梯上坐着抽烟的老 人,试着上前询问。 老人告诉我it’s Bethel Music, a band from California. Bring us together like a family to worship the God. I need to stay here for a while or I can’t help crying inside.已经没有票了,工作人员还是允许我跟着老人进去。 一种震 撼,一种感动。从舞台下到二层观看台,站了满满的人,da家张开双臂跟着音乐唱着,那么真诚那么热泪盈眶。我悄悄环顾着,遇上周 围的眼睛,不经意得到一个充满善意的笑容。 大家祈祷时,我手足无措,身旁的姑娘告诉我you don’t need to do that if it doesn’t fit you well. 老人几乎是颤抖着,旁人用力地拥抱着给他鼓励和安慰。 Love keeps its promises, it keep s it’s word.音乐有一种 力量,是亲切的人,是简单的世界。我所感到幸运的,是在这里看到的虔诚,不为祈求不为索取,Jesus is with us forever的相信是 那么纯粹。 2018年10月26日 阳光好好呀!似乎扫了多天以来天气或是心情上的阴霾。焦虑忧愁的理由是会有很多,开心的借口却可 以就一个。试着学习电影里光与影交织的美,去拍身边的事物去做时间的记录,以后想起来也会很开心。我坐在大树的一侧,和我的自 制三明治一起晒太阳的午间。就任性一会会儿,不回图书馆不想看论文吧。听着啾啾的鸟鸣,闻着松果的清香,望去皆是树叶和青草, 再不能更美好了。那就半小时足矣。不能不能再贪恋了,怀揣着欣喜的我想要去拥抱学习的时光啦! 2018年10月28日 周三的 screening和seminar上完课,已是下午两点。坐在老图书馆旁边的草坪上,面前是开阔的原野和平直延伸的马路。有只小松鼠在我侧 前方不远处,搓搓小手吃着松果。我在书包里带了超市买的三个土豆饼,还有上午吃剩下的半块flapjack,一个很咸一个很甜,没有关 系,反正现在的我是酸苦的。 我在风景如画的小镇里,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阳光柔和地拨弄着青草泛起粼粼波光,清风拂过树梢牵着 叶子飘飘然落下,白云悠悠然游荡在蓝蓝软软似海般的天际,而我却蓄意揣着沉甸甸的心事学着自闭。 张老师说,我现在的状态便是萨 特所说的选择的痛苦。谁知道,二十三岁该是明媚的青春里,有着如此多隐秘的忧虑呢。可以闭上眼睛,什么都不用想,只是聆听风吟 该多好。可是拗不过的吧。有的树郁郁葱葱,有的树橘橙斑驳,有的树只剩枝杈。如果刚才的seminar里,我也可以这般从容自由,就 好了。我指,从容地听懂,自由地表达。卯着劲啃文献,绷着神经听发言,幻想着什么时候可以像母语一般,不用那么多努力也可以轻 易地达意。 2018年11月6日 Autumn Party!遇到Peter老爷爷,他是个园丁,照顾着有好多好多植物的花园。Green finger!!! 他 下周开车带我们去Ottery St . Marry看Tar Barrel。结婚五十多年的爷爷奶奶分享年轻时候的照片,好怀念也好温馨呀。用土豆和胡 萝卜做了个笑脸,给丰收节的自己一个大大的微笑吧。在黑房子里画出绚丽的光,书写自己的名字Zora。 2018年11月13日 在 Beacon Brecons里的徒步永远记住。四下无人的荒野里探索之欲和求生之路。翻过的围栏,踏进的小溪,漫山遍野牛羊成群,风吹麦 谷翻涌波浪,褐色岩石凛冽遒劲,瀑布飞溅流水潺潺。好多小时之后,来到一片人烟之地,遇到带着狗狗跋涉的人们。善良而友好地 say hi. 顷刻风雨交加,道路湿滑气温骤降,啃着苹果执着前行。 2018年12月10日 忙起来的时候,我渴望可以喘口气的空隙。而无 事可做的时候,我又感到将要辜负时间的慌张无措。记忆里留不下太多痕迹,也许是被杂事挤占的脑袋,失去了思索的能力。 明明埋下 头去做便是最好的出逃,故不能说会有机会逃出焦虑布下的罗网,但至少不像个奴隶似的任其摆布。可我总容易忘了教训而固执地仰起 脸,假装无限广袤的星空属于自己。绵延不绝的思念缠绕着深深的向往,可人生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总是要拼尽全力,却依旧知道没有 必然。 都是我喜欢的也都是我承受的。灰蒙蒙飘着雨丝跋涉的四点钟,上一天课饥肠辘辘的五点钟。而温暖…是Lidia烤的果酱奶酪面 包,是Belmont里面的巧克力曲奇,是满地落叶之上的一树金黄色。 2019年1月8日 我总觉得自己是个亦步亦趋的人,以为别人就是 生活的标杆。高中时,我看到大家都很努力学习,于是我也很努力学习。da学时,我看到大家生活都很丰富,于是我也学着变得丰富, 这个时候我已经有点迷失了,不知道真正的丰富到底是什么,只能不断地追求无限的多样性。当我遇到更大的世界,我看到的不再 是“都”,是各种各样无法断言好与坏的生活,是更多无法模仿也疲于成为的他人,我才恍然大悟似的,想回过头来找找自己。 我最感激 这四个月的,是给了我更大的勇气做自己。 2019年1月13日 Peter一家帶我們去Dartmoor玩。我真是愛極了大自然的風景,還有這 裡善良的人們啊。 那家有幾百年歷史的餐館裡的牛肉烤土豆好好吃。還有很老很老孤獨在山坡的咖啡館遇到一對特別好看的埃克塞特學 生。我們聊各自的近況感受以及專業、英國各地方還有Dartmoor的徒步比賽也聊中國語言、生活和交通。 回到Peter家裡和我們分 享的旅行照片還有豐盛的晚餐。那個年代的結婚照真讓人懷念。我們聊了好多好多 英國的脫歐 中國的歷史 我們的計hua生育 怎麼看毛 主席 性別平等以及教育問題。 我向來是潦潦草草聽個差不多 當場能搭上話回頭忘記的人 但Peter在送我回來的時候說的幾句話 precious/beautiful from inner heart. 卻讓我shocked之餘記住了。 2019年1月17日 一切又都将重新开始。 落地的第一天,在 寝室整整睡了十二个小时。看到浦东机场那一刻,似乎又是全新的样子,送给自己零零碎碎拼凑起来的小冲动、小兴奋,同时又把断片 式的小失落、小烦恼抛到遗忘的角落。四个月之后,我又回来了啊,这个熟悉的地方。可是我再看到它时,眼里却多了些什么。 好像终 于明白了,不管去到哪里,生活给我的,都永远不会是满意的样子。只是,你经历过了的,让你变得更平和些,不再拼命仰着头去看, 去想象,无限美好的,别人的生活。我曾想,生活嘛,也就三个选择:要么学会去发现新的事物,不停地让新鲜感让好奇心涌进来,把 不如意渐渐地挤到生活的角落;要么学会去接受现存的事物,告诉自己它们真正带来足够多的理由;要么学会去改变,一点一点或是许 许多多,而这一条是多么迫切又多么艰巨。我终究要找到自己生而为人的道理吧。 后记 这些零零散散的只言片语,却留给了我最为 亲切的怀恋。我想,我会记得埃克塞特点点滴滴的日子,也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微微一笑,想起那时的孩子愿望——努力作一个不动声 色的大人。 写于北苑学生公寓 2019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