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1588江西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pdf

Paled54 页 935.822 KB下载文档
1588江西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pdf1588江西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pdf1588江西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pdf1588江西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pdf1588江西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pdf1588江西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pdf
当前文档共54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1588江西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pdf

江西省人民政府文件 赣府发 〔 2021〕 22 号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 “ 十四五 ” 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 各市 、县 (区 )人民政府 ,省政府各部门 : 现将 《江西省 “十四五 ”科技创新规划 》印发给你们 ,请认真贯 彻执行 。 (此件主动公开 ) 2021 年 10 月 15 日 — 1 — 江西省 “ 十四五 ” 科技创新规划 本规划依据 《江西省创 新 驱 动 发 展 纲 要 》《江 西 省 国 民 经 济 和 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 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编制 ,对 “十四五 ”期间全省科技创新作出总体部署 ,是全省重点专项规划 。 第一章 迈向创新型省份行列 “十四五 ”时期是我国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承前启后的历史 交汇期 ,是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开局起步 期 ,也是我省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 、在推动中部地 区崛起上勇争先的关键跨越期 。 要持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战 略 ,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升级 ,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 的科技支撑 ,加快迈入创新型省份行列并向更高水平迈进 。 第一节 “十三五 ”科技发展成效 “十三五 ”时 期 是 我 省 经 济 社 会 和 科 技 发 展 的 重 要 战 略 机 遇 期 ,省委 、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大力 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 ,组织实施创新驱动 “ 5511”工程 ,开展加大全 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 ,全省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诸多重 点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和跨越 ,创新创业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科 技创新支撑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势头强劲 ,创新型省份建设取 — 2 — 得重大进展 ,如期实现了 “十三五 ”发展规划目标 。 ——— 创新综合实力持续增 强 。“十 三 五 ”期 间 ,全 省 综 合 科 技 创新水平在全国位次前移 6 位 ,至 16 位 ;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累计 达 727 .12 亿元 ,是 “十二五 ”时期 的 3 .2 倍 ;全 社 会 研 发 经 费 支 出 累计达到1607 .71 亿元 ,是 “十二五 ”时期的2 .4 倍 ; 2020 年全社会 研发 经 费 支 出 占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之 比 为 1 .68% ,比 2015 年 提 高 0 .64 个百分点 ;专利授权总量达8 万件 ,是2015 年的3 .3 倍 ;万人 发明专利拥有量达 3 .68 件 ,超额完成 2 件的 目 标 任 务 ;技 术 合 同 成交额 233 .4 亿元 ,是 2015 年的 4 .6 倍 。 ———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 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等重大 创新平台的落户 ,填补了全省无中科院直属研究机构的历史空白 , 启动建设中药国家大科学装置前期工作 。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 规模以 上 工 业 增 加 值 比 重 从 2015 年 的 26% 上 升 至 2020 年 的 38 .2% 。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大幅增长 ,达到 5595 家 ,是 2015 年的 5 .1 倍 ;入 国 家 库 科 技 型 中 小 企 业 6416 家 ,是 2017 年 启 动 期 的 13 .8 倍 。 在大飞 机 制 造 、烯 烃 高 效 高 选 择 性 转 化 、视 频 图 像 特 征 表达与智能分析 、中药制造现代化 、生猪遗传改良等方面 ,突破了 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 ——— 创新人才队伍稳步壮大 。 启动实施省高端领军人才培育 项目 ,优化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 、省高层次和急 需紧缺海外 人 才 引 进 计 划 ,初 步 构 建 了 引 进 与 培 养 并 重 、梯 次 合 理 、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科技人才计划体系 。 全省现有本土 院 士 — 3 — 4 人 ,省 主 要 学 科 学 术 和 技 术 带 头 人 培 养 计 划 领 军 人 才 398 人 。 2019 年 ,全省研发人员达 16 万人 ,是 2015 年的 1 .03 倍 。 ——— 创新区域体系基本形成 。 赣江两岸科创大走廊打造全国 重要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布局初步形成 。 南昌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等七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建设鄱阳湖国家自主 创新示范区 ,抢占经济与生态联动发展先机 。 井冈山国家农 业 科 技园区加快升建国家农高区 。 南昌航空 、赣州稀金 、中国 (南昌 )中 医药 、上饶大数据 、鹰潭智慧 、南昌 VR(虚拟现实 )六大科创城 ,已 成为全省重点产业与科技创新高度融合的 “主战场 ”。 井冈山市入 选首批国家创新型县 (市 )建设试点 ,南昌市青山湖区 、抚州市临川 区等 19 个县区成为省级创新型县 (市 、区 ),“一廊两区六城多点 ” 的创新区域体系日趋完善 。 ——— 创新创业生 态 不 断 优 化 。 完 善 科 技 法 规 ,系 统 化 调 整 优 化科技领域地方性法规 、规章 ,规范权力运行 ,发布全省科技系统 统一权力清单 ;在科技奖励制度 、科研人员创新创业 、科研诚信 、弘 扬科学家精神和加强作风学风建设等方面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 , 进一步突破制度障碍 。 科技领域 “放管服 ”改革持续深化 ,开展减 轻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进一步落实减负放权措施 ,为科研人员 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 国际国内科技合作持续深化 ,与 60 多个国家 和 地 区 、 200 余 家 省 外 大 学 和 院 所 建 立 科 技 合 作 关 系 。 科技特派员制度已深入全省 92 个涉农县 (市 、区 ),实现省级贫困 村全覆盖 。 — 4 — 第二节 “十四五 ”科技发展形势 “十四五 ”时期 ,科技创新的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 ,总体上处于 重要战略机遇期 ,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发生新的变化 。 智 能 化 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 ,为塑造发展新优势 提供了重要机会窗口 。 新一轮科技革命呈现智能主导 、深度融合 、 多点突破的态势 。 量子信息 、脑科学等前沿领域加快突破 , 5G(第 五代移动通信 )、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渗透 。 健康科技 快速发展 ,疫 苗 研 发 、疾 病 防 控 迫 切 需 要 生 物 医 学 领 域 的 重 大 突 破 。 数据驱动和场景驱动成为新趋势 ,新技术 、新产品 、新赛道 、新 业态不断涌现 。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影响广泛深远 ,保护主义 、单边主义 上升 ,世界经济低迷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冲击 ,世界进入动荡 变革期 ,迫切需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 ,全面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 力和治理效能 。 国家从战略层面上布局国家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基 础设施 ,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通过 科技创新塑造更多发展优势 、更好保障国家安全 。 全国各地 也 纷 纷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 ,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 ,创新发展呈加速态 势。 当前 ,我省正处在爬坡过坎 、转型升 级 的 关 键 阶 段 ,随 着 新 一 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 ,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加快打 造 。 我省在航空 、 VR、移动物联网 、硅 衬 底 半 导 体 照 明 、生 猪 高 效 — 5 — 全基因组 选 择 与 基 因 编 辑 等 创 新 领 域 已 取 得 的 先 发 优 势 更 加 凸 显 ,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等国字号重大创新平台发展壮大进一 步夯实了科技创新基础 ,为创新型省份建设增添了新动能 。 但是 , 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 ,我省科技工作还存在科技创新基础薄弱 ,研 发经费投入不足 ,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创新体制机制不活等短板 。 未来五年 ,全省上下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 ,努力在变局中 开新局 ,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取得新进展 ,在科技体制机制上实 现深层次改革 ,在科技合作上实现有效突破 ,推动科技发展迈上新 台阶 ,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 第三节 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导 ,全 面 贯 彻 党 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 、三中 、四中 、五中全会精神及省委十四届 十二次全会精神 ,深入落实省委 “创新引领 、改革攻坚 、开放提升 、 绿色崛起 、担当实干 、兴赣富民 ”工作思路 ,聚焦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首要战略 ,坚持 “四个面向 ”战略导向 ,全面实施科技强省战略 、人 才强省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以提升科技创新战略支撑作用为 ① 目标 ,加快科技创新 “ 1345”战略布局 ,着力构建 “一核十城多链 ” 的创新区域体系 ,着力提升战略科技力量和企业创新能力 ,着力激 强化南昌创新“头雁”地位,把大南昌都市圈建成中部地区创 新 发 展 重 要 一 极;十 城:建 ① 一核: 设南昌航空、中国(南昌)中医药、南昌 VR、赣州稀金、鹰潭智慧、上饶大数据等十大科创城;多链:部 署航空、先进制造与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现代服 务 业、中药、生物医药和绿色食品等多条产业创新链。 — 6 — 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着力完善科技体制机制 ,走创新链 、产业链 、 人才链 、政策链 、资金链深度融合之路 ,加快迈入创新型省份行列 并向更高水平迈进 ,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 、描绘好新时 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 按照上述要求 ,一是坚持人才优先发展 ,健全人才引进培育体 系 ,完善引才聚才育才用才政策 ,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 、素 质优良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 二是全面提升创新能力 ,持续 加 大 全社会研发投入 ,加快构建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强 化优势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坚 ,提升重点领域基础研究能力 ,推动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贯通发展 。 三是构建创新支 撑 体 系 ,坚持整体统筹 、集聚带动 、协同联动 ,优化协同 创 新 布 局 ,建 设 高能级创新 平 台 ,壮 大 高 新 技 术 企 业 梯 队 ,加 快 构 建 以 平 台 为 载 体 、以区域为支撑的全域创新体系 。 四是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深化 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推动科技管理体系 、科技决策机制再造 ,优化 创新制度供给 ,完善科技创新治理 ,营造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创新 成果高效转化 、创新价值充分体现的创新环境 。 第四节 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 ,科技创新引 领 发 展 能 力 明 显 增 强 ,综 合 科 技 创 新 水平达到全国中上游水平 ,优势特色产业创新能力和国内影响力 显著提升 ,区域创新格局趋于完善 ,创新创业生态更加优化 ,加快 迈入创新型省份行列并向更高水平迈进 。 — 7 — 1 . 科技创新区 域 体 系 不 断 优 化 。 构 建 “一 核 十 城 多 链 ”的 协 同创新区域布局 ;推进已建六大科创城发展 ,扩大范围建设十大科 创新城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形成多条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 创新链 。 2 . 自主科 技 创 新 能 力 显 著 增 强 。 全 社 会 研 发 投 入 实 现 大 幅 提升 ,基础研究取得重要性进展 ,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 比重进一步提升 ,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 3 . 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持续壮大 。 研发人员规模进一步提升 , 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规模 ,在本土院士培养 、外省院士引进 ,以及 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青年科技人才 、创新团队引进与培育等方面取 得明显进展 。 4 .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能升级 。 争取国家实验室 、国家重点 实验室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启动建设省实验 室 ,重点建设省重大产业创新平台 ,加快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整合建 设。 5 . 引领产 业 发 展 能 力 明 显 提 升 。 重 点 优 势 产 业 及 新 兴 产 业 自主创新 能 力 和 国 际 竞 争 力 大 幅 提 升 。 力 争 在 独 角 兽 (潜 在 、种 子 )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 、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上取得新成绩 ,高新 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进一步提升 。 6 . 科技 成 果 转 移 转 化 提 质 增 效 。 建 成 集 科 技 成 果 展 示 、对 接 、交易 、服 务 、咨 询 “五 位 一 体 ”的 综 合 性 现 代 化 技 术 市 场 平 台 。 产学研用加速融合 ,技术合同成交额快速增长 。 知识产权成 果 的 — 8 — 创造运用保护持续强化 ,发明专利量质齐升 。 全省 “十四五 ”期间科技创新预期性指标 2019 年 2020 年 2025 年 目标 序号 科 技 发 展 指 标 1 全国 综 合 科 技 创 新 水 平 指 数 位 次 (位 ) 18 16 中上水平 2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 值之比 (% ) 1 .55 1 .68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年均增速 (% ) 23 .7 12 .1 全国平均 水平 ( 2 .6) 4 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 重 (% ) 3 .99 3 .8 5 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 营业收入之比 (% ) 0 .91 0 .94 1 .5 全社会研发人员全时当量 (万人年 ) 10 .56 12 .43 15 7 每万 人 口 高 价 值 发 明 专 利 拥 有 量 (件 ) - 1 .28 3 .19 8 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 (件 ) 9 技术合同成交金额 (亿元 ) 2 .88 3 .68 148 .61 233 .4 10 300 10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 业增加值比重 (% ) 36 .1 38 .2 43 5145 5595 10000 3 6 11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 (家 ) 12 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 ①(个 ) 69 81 14 以上 100 国 家 重 点 (工 程)实 验 室、国 家 技 术 创 新 中 心、国 家 制 ① 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包括国家实 验 室、 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实 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含分中心)。 — 9 — 第五节 总体部署 加快科技创新 “ 1345”战略布局 ,即构建一个 “一核十城多 链 ” 的创新区域 体 系 ,实 施 创 新 能 力 建 设 三 大 工 程 、科 技 赋 能 四 大 计 划 、创新保障水平提升五大行动 。 一是构建一个创新区域体系 。 按照整体统筹 、集聚带动 、协同 联动的原则 ,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和空间布局 ,构建 “一核十城多链 ” 创新区域体系 。 二是实施创新能力建设三大工程 。 重点围绕科技创新平台建 设 、科技创新主体能力提升 、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 ,实施 创新能力建设三大工程 ,为创新提供内生动力 。 三是实施科技赋能四大计划 。 围绕 基 础 研 究 创 新 升 级 、现 代 产业创新升级 、农业农村创新升级 、社会发展创新升级 ,实施科技 赋能四大计划 ,为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 四是实施创新保障水平提升五大行动 。 围绕科技成果转移转 化 、科技开放合作 、科技园区发展 、科技研发投入 、创 新 创 业 生 态 , 实施创新保障水平提升五大行动 ,为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有力 保障 。 第二章 优化协同创新区域布局 “十四五 ”期间 ,着力构建 “一核十城多链 ”的空间布局 ,部署有 机协调的功能片区 ,打造创新载体互联互动 、功能定位合理清晰 、 — 10 — 组织建设高效持续的全省协同创新区域布局 。 第一节 打造区域性创新高地 强化南昌创新 “头雁 ”地位 ,充分发挥赣江新区示范引领作用 , 加快赣江两岸科创大走廊北拓南延 ,打通 G60 科创走廊与广深港 澳科创走廊 链 接 通 道 ,吸 引 长 三 角 、粤 港 澳 大 湾 区 科 技 创 新 资 源 向大南昌都市圈集聚 。 高标准打造中国 (南昌 )科学岛 ,持续 推 进 高等学校 “双一流 ”建设 ,搭建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大科学装置为 引领的高能级创新平台 ,建设国际一流科技人才队伍 ,把大南昌都 市圈建成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核心引擎 、中部地区创新发展重要一 极。 第二节 推进科创城建设 坚持 “一市一城 、因城施策 ”,统筹南昌航空 、中国 (南昌 )中 医 药 、南昌 VR、赣 州 稀 金 、鹰 潭 智 慧 、上 饶 大 数 据 六 大 科 创 城 建 设 , 积极引导地方发挥主体作用 ,优化科创城空间和产业布局 。 进 一 步完善科创城管理运行机制和发展政策措施 ,积极推动重大科技 项目 、创新平台载体 、科技型企业等向科创城聚集 。 在统筹推进六大 科 创 城 建 设 的 基 础 上 ,总 结 经 验 ,辐 射 带 动 周边市 县 ,加 快 创 新 步 伐 ,重 点 建 设 吉 安 光 电 、九 江 — 抚 州 数 字 经济 、景德镇 — 萍乡 陶 瓷 新 材 料 、新 余 — 宜 春 锂 电 新 能 源 四 大 科 创城 。 结合 区 域 资 源 禀 赋 优 势 和 创 新 型 产 业 集 群 基 础 条 件 ,支 — 11 — 持各地立 足 本 地 优 势 创 建 若 干 科 创 城 ,进 一 步 拓 展 和 完 善 区 域 创新布局 。 第三节 部署产业创新链 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工程 ,围绕提升重点产业 自 主 创 新 能 力 和国际竞争力 ,优化配置创新资源 ,形成多条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 业创新链 。 专栏 1 重点产业创新链区域布局 创新链 1:航空领域 重点任务:以南昌市、景 德 镇 市 为 重 点 部 署 航 空 创 新 链,围 绕 “航 空 制 造 + 航 空 运营 + 航空服务 + 临空经济”四位一体协同发展产 业 体 系,重 点 支 持 大 飞 机、无 人 机 和中轻型推力发动机等技术研发。 创新链 2:先进制造与装备领域 重点任务:以九江市、宜 春 市、南 昌 市、赣 州 市、萍 乡 市、吉 安 市 为 重 点 部 署 装 备 制造创新链,重点开展智能电网、高精密数控 机 床、特 种 装 备、智 能 家 居 设 计 制 造、工 程机械等技术研发。 创新链 3:新材料领域 重点任务:以赣州市、鹰 潭 市、抚 州 市、萍 乡 市、景 德 镇 市、新 余 市 为 重 点 部 署 新 材料创新链,重点支持高性能合金、稀土深加 工、先 进 高 分 子 材 料、高 性 能 陶 瓷 材 料、 超高温材料等技术研发。 创新链 4:新能源领域 重点任务:以新余 市、南 昌 市、上 饶 市、赣 州 市、宜 春 市 为 重 点 部 署 新 能 源 创 新 链,重点攻克新型太阳能电池、氢能源、生物质 燃 料、锂 离 子 电 池 材 料、退 役 电 池 回 收 利用等关键技术。 创新链 5:汽车领域 重点任务:以南昌市、上 饶 市、抚 州 市 为 重 点 部 署 汽 车 创 新 链,重 点 支 持 整 车 及 其零部件、智能网联汽车、高级驾驶辅助、自动驾驶及关键支撑技术研发。 — 12 — 创新链 6: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 重点任务:以鹰潭市、南 昌 市、吉 安 市、九 江 市 为 重 点 部 署 新 一 代 信 息 技 术 创 新 链,在智能终端、通信模组、通 信 网 络、软 件 平 台、人 机 交 互 等 领 域,重 点 支 持 5G/6G (第六代移动通信)、云技术、“北斗 + ”、物 联 网、区 块 链、 XR(扩 展 现 实)、新 一 代 影 像 与显示交互等技术开发。 创新链 7: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领域 重点任务:以抚 州 市、南 昌 市 为 重 点 部 署 新 一 代 人 工 智 能 创 新 链,重 点 支 持 算 法、算力、智能建模、智能生物识别、深度学习、智能诊断等技术研发。 创新链 8:现代服务业领域 重点任务:以南昌市、景 德 镇 市、抚 州 市 为 重 点 部 署 现 代 服 务 业 创 新 链,重 点 支 持在文化创意、旅游、传媒、影视、物流、信息服务、交通、电子商务等领域技术研发。 创新链 9:中药领域 重点任务:以南昌市、宜 春 市、赣 州 市 为 重 点 部 署 中 药 产 业 创 新 链,重 点 支 持 道 地中药材良种繁育与种 养 殖、中 药 炮 制、中 药 提 取、中 药 创 新 药 物、中 药 制 造 工 艺 与 关键技术装备等关键技术研发。 创新链 10:生物医药领域 重点任务:以南昌市、赣州市、宜春市、抚 州 市 为 重 点 部 署 生 物 医 药 产 业 创 新 链, 重点支持基因治疗、干细 胞 治 疗、血 浆 综 合 利 用、创 新 疫 苗 与 药 物、化 学 中 间 体 与 原 料药绿色制造、高端仿制药、高端生物医用材料与 纳 米 生 物 技 术、高 性 能 医 疗 器 械 等 关键技术研发。 创新链 11:绿色食品领域 重点任务:以南昌市、赣州市、宜春市、上 饶 市、吉 安 市 为 重 点 部 署 绿 色 食 品 产 业 创新链,重点支撑种业创 新、绿 色 高 效 生 产、智 能 装 备、食 品 制 造 与 农 产 品 冷 链 物 流 等关键技术研发。 第三章 持续强化创新平台建设 聚焦科学发展前沿以及产业创新需求 ,整合全 省 科 技 创 新 平 台基地 ,明确功能定位 ,着力构建以实验室 、产业 (技术 )创新平台 、 科研基础条件平台为框架的省科技创新平台基地体系 。 — 13 — 第一节 加强实验室体系建设 按照 “战略急需 、支撑产业 ”的原则 ,着力构建 以 国 家 实 验 室 、 国家重点实验室 、省实验室 、省重点实验室为核心的实验室体系 , 集中资源建 设 突 破 型 、引 领 型 的 综 合 性 全 链 条 平 台 ,力 争 在 产 业 或学科细分领域基础研究 、应用基础研究取得突破 ,提升原始创新 能力 。 专栏 2 实验室体系建设 1 . 国家实验室。 由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牵头筹建稀 土 国 家 实 验 室,打 造 世 界 一 流 的 重 大 科技创新平台。 2 . 国家重点实验室。 争取在稀土可持续发 展 利 用、持 久 性 污 染 物 控 制 与 资 源 循 环 利 用、航 空 应 急 救 援、钨资源高效开发与利 用 等 领 域 组 建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加 强 对 现 有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运行绩效评估及稳定支持。 3 . 省实验室。 定位于全省最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集 中 科 技 创 新 优 势 资 源,力 争 2025 年 前 在 稀土、中医药、材料、食品、航空等领域启动建设省实验室。 4 . 省重点实验室。 按照“优化布局、重点建 设、分 级 管 理、动 态 调 整”的 原 则,根 据 需 求 择 优 组 建 一 批,优化重组重点支持一批,到 2025 年省重点实验室达到 300 家。 第二节 加快产业 (技术 )创新平台建设 围绕重点产业部署创新平台 ,加快推进技术创 新 中 心 等 产 业 (技术 )创新平台建设 ,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 ,支撑产业发展升级 。 — 14 — 专栏 3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1 . 技术创新中心。 聚焦航空、电子信息、装 备 制 造、中 医 药、新 能 源、新 材 料 6 大 重 点 领 域,围 绕 提 升 14 个产业链创新能力,着力培育打 造 航 空、 VR、物 联 网、光 电 材 料 器 件、新 能 源 汽 车、锂电、光伏、铜、钢 铁、陶 瓷、建 筑、信 息 安 全、家 具 和 纺 织 服 装 等 技 术 创 新 中 心。 支持产业集聚 度 高 的 市 县 (市、区)、龙 头 企 业 分 别 组 建 综 合 类、企 业 类 技 术 创 新 中 心。重点培育、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2 个。 2 . 制造业创新中心。 以加大优势产业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 发 供 给、转 移 扩 散 和 首 次 商 业 化 为 目 标,由产业内有较大影响 力 的 单 位 牵 头 组 建,打 造 一 批 国 内 领 先 或 国 际 一 流 水 平 的 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并向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迈进。 3 . 产业创新中心。 结合相关产业规划和 重 大 工 程 实 施,在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领 域,整 合 行 业 内 的 创 新资源,构建高效协作创新网络,布局一批产 业 创 新 中 心。加 快 组 建 特 色 明 显、成 效 突出的省级产业创新中心 10 个。 4 . 工程研究中心。 围绕国家工程研究中 心 在 重 点 行 业 的 布 局,加 快 培 育 具 有 关 键 核 心 技 术、行 业 领先优势的省级工程 研 究 中 心,组 建 省 级 工 程 研 究 中 心 200 个。 强 化 对 现 有 国 家、 省工程研究中心的运行 绩 效 评 估,加 大 对 国 家 工 程 研 究 中 心 的 稳 定 支 持 力 度,努 力 争取有条件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转建国家技术 创 新 中 心,加 强 对 现 有 省 工 程 技 术研究中心优化重组。 5 . 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根据重大疾病需求,继 续 对 接 国 家 临 床 医 学 研 究 中 心 布 局,在 优 势 病 种 及 特 色 疗法等重要疾病领域或 临 床 专 科,加 快 临 床 医 学 研 究 中 心 布 局,推 进 临 床 医 学 协 同 创新网络建设,引导开展市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建 设。全 力 支 持 江 西 省 热 敏 灸 临 床 医学研究中心等优势 省 级 中 心 申 报 国 家 临 床 医 学 研 究 中 心。 到 2025 年,新 增 省 级 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 40 个。 6 . 企业技术中心。 鼓励和推动规 模 以 上 企 业 建 立 企 业 技 术 中 心,全 面 开 展 市 级 企 业 技 术 中 心 建 设,加快省级企业技术中 心 培 育 认 定,对 创 新 能 力 强、创 新 机 制 活、引 领 示 范 作 用 大 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进行重点培育,争 创 国 家 企 业 技 术 中 心。到 2025 年,新 增 国 家 企业技术中心 15 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150 个。 — 15 — 第三节 强化科研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1 . 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 在生命 、材料 、天文 、工程技 术等重点学科领域 ,实施一批发展前景较好的预研项目 。 重 点 推 进本草物质科学研究设施 、轴承全生命周期研究评价设施 、发酵工 程基础设施 、超高温材料基础设施 、射电望远镜 、超级计算 、磁约束 聚变与材料改性平台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 2 . 完善科研基础条件平台体系 。 围绕前沿科学 、基础科学和 工程科学 ,构建科研基础条件平台体系 。 推进大型科研仪器 开 放 共享工作 ,强化科学数据的汇集 、更新和深度挖掘 。 完善实验动物 质量检测服 务 平 台 ,加 强 省 实 验 动 物 生 产 基 地 及 使 用 平 台 建 设 。 加强江西特色生物种质 (样本 )资源收集 、整理 、保藏和利用 ,推进 动植物种质资源库 、基因库 、重大疾病样本资源库等一批资源库建 设 。 推进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 ,加强对特色生态系统的保护 、 恢复和资源利用 ,开展长期 、交叉 、协同科学研究 ,在注重知识产权 保护基础上 ,实现观测数据等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 第四章 持续提升科技创新主体能力 发挥企业 、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及新型研发机构等各类创新主 体作用 ,集聚创新要素 ,全面开展协同创新 ,培育科技创新战略力 量 ,激发创新活力 、创造动力 。 — 16 — 第一节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1 . 着力培育高成长性企业 。 聚焦新技术 、新产业 、新业态 、新 模式 “四新 ”领域 ,强化资本市场对接 ,将成长速度快 、创新能力强 、 专业领域新 、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企业发展成以独角兽 (潜在 、种 子 )、瞪羚 (潜在 )企业为代表的高成长性企业 。 到 2025 年 ,力争培 育独角兽 (潜在 、种子 )企业 20 家以上 。 2 . 加快发 展 高 新 技 术 企 业 。 鼓 励 高 新 技 术 企 业 设 立 研 发 准 备金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激发企业创新 活力与内生动力 。 壮大高新技术 企 业 队 伍 ,到 2025 年 ,力 争 高 新 技术企业总数突破 10000 家 。 落实鼓 励 中 小 企 业 发 展 优 惠 政 策 , 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 。 到 2025 年 ,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 达到 12000 家 。 3 . 提升国有企业创新水平 。 推进企业强强联合 ,打造一批大 型龙头企业集团 ,充分发挥集团的产业引领带动作用 。 鼓励 企 业 建设高水平研发机 构 ,打 造 一 批 集 成 化 研 发 服 务 集 团 。 建立创新 型领军企业培育壮大机制 ,强化服务保障机制 ,提升先进制造水平 , 提升绿色智慧生产能力 ,做优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 。 发挥国有企业 在技术创新中的骨干作用 ,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重大科技任务 。 第二节 突出高校院所主力军作用 1 . 提升高校创 新 整 体 效 能 。 持 续 推 进 高 等 学 校 “双 一 流 ”建 — 17 — 设 ,举全省之力办好南昌大学 ,争取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 列 。 引导高校优化学科结构 ,创新学科和科研组织模式 ,打造科技 创新和高层次人才高地 。 完善高校人才团队 、科研项目 、基地平台 等一体化协同创新机制 。 鼓励支持跨校 、跨界联合申报国家 级 科 研平台和特色研发机构 ,组团攻克科技前沿难题 ,联合争取国家级 重大攻关项目 ,积极参加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组织 。 2 . 提升科研院所创新能力 。 推动省属科研院所资源整合 ,强 化优势和特色科研领域 ,做大龙头科研院所规模体量 ,提升省属科 研院所的综合创新能力 。 支持省属科研院所柔性吸收市属 、县 属 科研院所 ,设立地区分院或分支机构 。 推动全省科研院所整 合 创 新资源 ,健全应用技术研究 、先进技术引进 、科技成果转化及企业 孵化等功能 。 支持科研院所根据创新发展重大需求 ,调整优 化 学 科布局 ,建设一批一流学科集群 ,引进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 水平研究团队 ,打造若干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一流科研机构 。 第三节 强化新型研发机构生力军作用 1 . 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健康发展 。 加强省 、市 、县多级联动 ,统 筹省 、市 、县相关资金择优扶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和发展 。 完善相 关支持政策 ,让新型研发机构在承担政府项目 、平台建设 、职称评 审 、人才引进等方面享受科研事业单位同等待遇 。 完善新型 研 发 机构建设培育工作体系 ,做好新型研发机构统计 、监测和评估 ,加 强绩效考核 ,实行动态调整 ,不断提高新型研发机构的认定 、管理 — 18 — 和服务工作水平 ,引导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发展 。 2 . 组建技 术 协 同 创 新 研 究 院 。 聚 焦 新 兴 产 业 和 跨 界 融 合 发 展产业领域 ,开展科技协同创新体顶层设计 ,整合创新资源 ,组建 一批 “创新 目 标 明 确 、创 新 机 制 灵 活 、创 新 平 台 高 端 、要 素 高 效 集 聚 、创新成果丰硕 、产业支撑有力 ”的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 ,依托南 昌 、赣江新区 、赣州 、上饶 、吉安等地的技术创新优 势 ,打 造 若 干 区 域技术协同创新集聚区 ,引导省内外高水平研发机构落户 。 专栏 4 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 建设目标:到 2025 年,新增具有产业带 动 作 用 的 科 技 协 同 创 新 体 50 个 左 右,升 级发展 10-12 个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 建设内容:在新 能 源 (光 伏、新 型 电 池 等)、航 空 制 造、中 医 药、新 材 料 (稀 土、陶 瓷、铜、钨等)、数字经济(移动物联网、 VR 等)、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等产业 领域,以龙头企业牵头,协 同 高 校 院 所,组 建 协 同 创 新 研 究 院,使 之 成 为 行 业 科 研 创 新骨干力量。 第五章 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全方位培养 、引进 、用好人才 ,加强科技服 务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人才政策体系 ,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作 用。 第一节 强化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 围绕创新链布局人才链 ,推动人才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做到 靶向引才 、精准育才 。 强化效益意识和柔性引才理念 ,构建多层次 — 19 — 多渠道宽领域引才引智体系 。 注重科技青年人才培养 ,强化 培 育 我省优势特色基础研究领域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科学家或团队 。 积极对接国家重大人才计划 ,深入实施院士后备人选支持计划 、省 “双千计划 ”、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 ,省高层次和 急需紧缺海外人才引进计划等各级各类人才计划 ,引进培养一批 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 。 支持用人单位从国内外引进院 士等高层次人才来赣任职 、兼职 ,支持骨干企业与高等学校联合培 养高端科技人才 ,建立院士工作站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博士后科 研流动站 ,推进人才 、项目 、资金 、平台一体化配置 。 专栏 5 科技创新高端人才引培 建设目标:到 2025 年,培育本土院士 1-2 名,力 争 引 进 全 职 院 士 2-4 名,引 培 省级以上科技创新领军 人 才 400 名、青 年 科 技 人 才 800 名,新 增 省 级 以 上 高 层 次 创 新团队 50 个、国家级创新团队 1-2 个,引进外国专家 1000 名。 第二节 加强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1 . 探索科 技 人 才 服 务 新 模 式 。 将 科 技 特 派 员 制 度 从 农 村 延 伸到园区和企业 ,整合科技 、信息 、资金 、管理等现 代 生 产 要 素 ,引 导科技人才和相关机构 ,为基层提供创新创业服务 。 持续推 进 农 业特派员行动 ,建立 1000 人左右的农业科技特 派 员 队 伍 ,以 科 技 特派团的形式对接县 (市 、区 )开展创新创业和科技服务 。 大力开 展科技特派员 “千百万 ”帮扶行动 ,选派千名企业科技特派员 ,进入 — 20 — 全省百个开发区 ,为万家企业提供科技服务 。 鼓励支持全国 高 校 院所科技人才到江西企业兼任科技副总 ,积极推动江西企业科技 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 支持各级政府和开发区普遍建立科技顾 问制度 ,聘请科技顾问 ,推进政府科技决策工作规范化 、科学化 。 2 . 加强农 业 农 村 创 新 创 业 人 才 培 育 。 加 强 农 业 农 村 领 域 科 技领军人才 、创新创业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 ,重视优秀青年科学家 培育 ,增强科技创新人才后备力量 ,为农业农村创新创业提供坚实 的人才保障 。 以 “三区 ”人才计划为抓手 ,加强对返乡创业人员 、乡 土人才 (本土科技人员 )、家庭农场主 、专业合作社 、产业化龙头企 业 、科技示范户等生产经营主体的科技培训 ,培养一批懂技术 、会 经营 、善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管理专家 。 第三节 健全人才激励和服务保障机制 1 . 改革人 才 评 价 激 励 机 制 。 突 出 品 德 、能 力 和 业 绩 评 价 ,改 进人才评价考核方式 ,发挥政府 、市场专业组织 、用人单位等多元 评价主体的作用 ,加快建立科学化 、社会化 、市场化的人才评价制 度 。 强化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开发人才的分类评价 ,完善 职称评审制度 。 建立面向科技人才和用人单位的人才评价公共服 务体系 。 改革完善科技人才收入分配政策 ,落实技术要素等 参 与 收益分配政策 ,保障科技人才合理分享创新收益 ,以市场价值回报 人才价值 。 改进科技人才薪酬和岗位管理制度 ,激发科技人 才 创 新创业积极性 。 — 21 — 2 . 优化人才管理服务 。 健全科技人才管理制度 、政策宣讲制 度 、服务保障制度 ,打造科技人才之家 。 增加科技人才和外籍人才 服务内容 ,开展外国人工作 、居留 “单一窗口 ”试点建设服务 ,加快 推进人才 “一站式 ”服务平台建设 。 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的 “一对 一 ”及个性化服务 ,建立科技人才国情研修和海外人才国情咨询培 训制度 ,加强人才的政治引领和吸纳力度 。 第六章 加强基础前沿研究 坚持服务战略需求和开展科学探索相结合 ,坚 持 好 奇 心 驱 动 和重大需求 导 向 并 举 ,鼓 励 探 索 交 叉 前 沿 ,增 强 创 新 驱 动 源 头 供 给 。 推动全省基础研究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显著增强基础研 究 的 影响力和创新驱动源头供给能力 。 第一节 夯实重点特色学科基础 支持具有颠覆性的前沿基础和制约我省经济 、社会 、科技发展 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 积极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 助 ,瞄 准我省优势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重要前沿方向 ,重点支持航空 、电子 信息 、装备制造 、新材料 、新能源 、中医药和种质资源等领域关键基 础问题和相关交叉学科的基础研究 ,加强对数学 、物理等重点基础 学科支持力度 。 打造 1-2 个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 , ES I(基本科学 指标数据库 )前 1% 学科保持稳步增长 。 — 22 — 重点领域 1:数理科学 专栏 6 基础研究重点领域 重点支持:数学及相关交叉学科、光物理 与 发 光 器 件 关 键 科 学 问 题、磁 约 束 聚 变 与材料改性、凝聚态物理与量子调控、连续光场量 子 关 联 与 精 密 测 量、新 型 功 能 材 料 中的物理问题研究。 重点领域 2:信息科学 重点支持:量子计算与 量 子 密 码、人 工 智 能 与 大 数 据、网 络 空 间 安 全、信 息 技 术 前沿基础、集成电路及智能设备中关键科学问题、新型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究。 重点领域 3:化学化工与环境科学 重点支持:新型功能材料的合成与催化、长 江 流 域 资 源 开 发 与 综 合 利 用、危 险 化 学品安全问题、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智慧环境前 沿、铁 电 化 学 与 功 能 器 件、可 降 解 高 分子材料的绿色制备、生态保护与修复、大气污染治理研究。 重点领域 4:材料与工程科学 重点支持:稀土功能材料,金属、陶瓷和 高 分 子 新 材 料 的 前 沿 基 础,航 空 材 料,飞 行器设计与关键部件,太阳电池印刷制备机理,铜基新材料研究。 重点领域 5:农业与生物科学 重点支持:优质农作物和速生碳汇树种 新 品 种 选 育、优 质 畜 禽 新 品 种 选 育、畜 禽 绿色安全健康养殖等生物学基础研究。 重点领域 6:医药与卫生科学 重点支持:新型疫苗、快速生物检测、生 物 医 疗、创 新 药 物 和 药 物 资 源 前 沿;稀 土 元素及其化合物在治疗 重 大 疾 病 中 的 活 性 筛 选、中 药 现 代 化、中 医 理 论 与 中 药 药 效 研究、中西医结合研究。 第二节 实施重大基础研究专项 积极对接国家基础研究战略 ,实施基础研究十年提升计划 ,积 极争取国家原创探索项目 ,集聚全省优势科研资源 ,加强重大科学 目标导向 、应用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部署 ,突 出区域特色优势 ,支持一批前沿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专项 ,重点解 决产业发 展 和 生 产 实 践 中 的 共 性 基 础 和 应 用 基 础 问 题 。 在 新 材 料 、生命科学与医药健康 、生物技术与绿色农业等领域攻克若干共 — 23 — 性科学问题 。 专栏 7 重大基础研究专项 重点领域 1:重大疫情病毒溯源及防治 主要研究内容:新型传 染 病 毒 的 结 构、功 能、感 染 关 键 靶 点 与 作 用 机 制,新 型 传 染病毒的溯源、变异与进 化 机 制 及 防 控 新 方 法,新 型 传 染 病 毒 重 症 病 人 救 治 和 感 染 防控、疫苗开发与相关机理,新型传染病毒的中医药防治。 重点领域 2:光电材料与器件 主要研究内容:芯片制备关键科学问题,新 型 光 电 材 料 与 器 件 制 备 技 术,高 效 黄 蓝发光材料与器 件 产 业 化 生 产 制 备 工 艺、新 型 高 效 钙 钛 矿 光 伏 电 池 材 料 与 器 件 研 制,高清投影图像芯片制备及应用技术。 重点领域 3:鄱阳湖全流域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 主要研究内容:流域生 态 与 国 情 监 测 的 数 据 质 量 控 制 理 论 方 法,鄱 阳 湖 流 域 生 态水利工程调控理论及 关 键 问 题,鄱 阳 湖 湿 地 土 壤 环 境 因 子 调 控 机 理,农 业 污 染 防 控和流域生态经济,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与综合治理,水旱灾害防控。 重点领域 4:生猪功能基因与前沿育种 主要研究内容:高质量 猪 基 因 组 结 构 和 功 能 基 因 解 析,生 猪 重 要 经 济 性 状 形 成 的分子机理与调控网络 研 究,生 猪 肠 道 菌 群 宏 基 因 组 功 能 解 析,生 猪 高 效 全 基 因 组 选择、精准基因组编辑、智能设计育种等前沿育种技术基础研究。 重点领域 5:主要农作物和林木优异种质创制与设计育种 主要研究内容:优势特 色 农 作 物 和 主 要 用 材、生 态 (碳 汇)树 种 优 异 种 质 资 源 鉴 定、重要性状功能基因发掘及优异基因克隆,精准 育 种 技 术 创 新,突 破 性 优 异 种 质 及 生理活性物质含量高、食品加工专用优质重大新品种创制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重点领域 6:先进装备制造 主要研究内容:飞行器关键重要部件制 造 与 测 控,新 型 飞 行 器 设 计 与 研 制,高 铁 轨道检测与制动,磁约束聚变能与信息控制科学,机 器 人 及 智 能 控 制,微 纳 加 工 关 键 科学问题,高端医疗器械与装备。 重点领域 7:稀土高效绿色提取与功能新材料 主要研究内容:稀土资源绿色提取及环 境 保 护,稀 土 发 光 与 光 存 储 材 料,稀 土 功 能新材料,稀土铜基新材料,稀土激光晶体材料,低 品 位 复 杂 难 选 矿 石 分 选 及 综 合 利 用,二次资源高效开发及综合利用。 重点领域 8:重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主要研究内容:胰岛新 生 和 重 编 程 及 其 机 制,糖 尿 病 及 其 并 发 症 的 创 新 药 物 开 发,干细胞移植治疗新方法,生物大分子修饰参与 疾 病 的 机 制 与 功 能 解 析,免 疫 缺 陷 人群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机制,恶性肿瘤新型疗法。 — 24 — 第三节 加强重大科学问题研究 以实现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性突破为目标 ,结合我省发展战略 需求和区域特色 ,集聚国内外高端人才 ,培养一批国内外同行认可 的领军科学家和高水平学科带头人 ,新增若干国家级 、省部级重点 实验室和重点学科 ,实现基础研究成果 “从 0 到 1”的新突破 ,推动我 省基础研究跨越式发展 。 重点支持碳中和关键科学问题 、量子信息 科学 、储能新材料和中医药等方面的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研究 。 专栏 8 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 重点领域 1:碳中和关键科学问题 主要研究内容: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CCUS),碳固持与碳汇功能的关键过程与调 控机制,碳循环过程的理论方法与关键科学问题,去碳目标导向的 CO2(二氧化碳)驱 油与埋存的关键理论,河流 - 湖泊碳交换与循环,区域生态碳循环及其与气候系统的 互馈作用。 重点领域 2:量子科学与技术前沿 主要研究内容:量 子 计 算 与 量 子 密 码,量 子 机 器 学 习 算 法,光 量 子 器 件 基 础 理 论,量子精密测量与量子 导 引,连 续 变 量 量 子 通 信 理 论,量 子 照 明、量 子 雷 达 与 量 子 陀螺的基础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 重点领域 3:储能新材料与器件 主要研究内容:新型储 能 体 系 及 柔 性 可 穿 戴 器 件,极 端 物 理 条 件 高 密 度 储 能 材 料与器件,新型超级电容器及其机制,锂/钠 离 子 电 池 材 料 与 器 件,超 轻、超 强 碳 材 料 与高功率储能,新型高密度储能材料与器件,储能电池材料绿色回收。 重点领域 4:中医药现代化重大前沿 主要研究内容:中医药原创理论、学术 思 想、病 因 病 机、诊 疗 规 律、作 用 机 理 的 现 代诠释与重构,天然药物 化 学 成 分 的 分 离 鉴 定 及 其 活 性 研 究,基 于 慢 性 病 治 疗 的 中 医药新药研发,人体免疫功能调节的中医药机制,中 药 药 物 创 新 方 法,经 络 功 能 的 现 代化研究,原创药物靶标发现的新途径与新方法,中 药 道 地 性 品 质 形 成 机 制,高 效 节 能、绿色环保中药制药工艺与装备,新型给药技术 和 新 制 剂,中 药 有 效 部 位 及 有 效 成 分的制备工艺和候选药物筛选。 — 25 — 第七章 构建支撑现代产业发展的技术体系 加强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强 化 优 势 特 色 产业的创新能力 ,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 ,构建以数 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 。 第一节 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技术 实施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 、管理 、商业模式等其他方面创新协 同推进战略 ,实现科技创新与优势产业紧密结合 。 以创新型 领 军 企业为主体 ,以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为载体 ,坚持引进吸收与自主 开发相结合 ,围绕航空 、先进制造与装备 、新材料 、新能源及汽车等 优势产业 ,着力攻克一批优势产业关键核心技术 ,做大做强优势高 新技术企业和新产品 。 专栏 9 优势产业重点研发领域 重点领域 1:航空 主要研究内容:激光焊 接 技 术、搅 拌 摩 擦 焊 接 技 术、增 材 制 造 技 术、数 字 化 装 配 技术、柔性工装技术、激光检测与补偿技术、数 字 化 钻 铆 技 术、数 字 化 精 确 加 工 技 术、 数字化数据管理及集成技术等大飞机机体结构智能 化 和 装 配 技 术 研 发,轻 型 通 用 航 空飞行器设计、机身材料轻量化结构设计与优化、安 全 性 设 计,共 轴 反 桨 无 人 直 升 机 旋翼头与动力传动系统减速器设计,重载无人直升机 结 构 设 计 和 优 化 等 飞 机 整 机 结 构化设计研究,机载设备、导航定位、信息识别、智 能 避 障 等 无 人 机 智 能 控 制 技 术,中 轻型推力发动机设计与制造技术,航空关键零部件设计和制造。 重点领域 2:先进制造与装备 主要研究内容:智能电网成套装备设计 研 发、输 变 电 设 备 与 永 磁 电 机 技 术 开 发; 高精密数控机床与轴承和光栅等主要功能件研 究,矿 山 成 套 装 备、新 型 熔 炼 装 备、增 材制造装备、新型无齿轮永磁直驱智能起重工程机械、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与装 — 26 — 备,特种器材技术开发,电子雷管开发与应用,工 业 机 器 人、服 务 机 器 人、特 种 机 器 人 等机器人与智能产品开 发,先 进 传 感、智 能 识 别、智 能 调 度 与 优 化、智 能 仓 储 物 流 等 智能化技术,先进材料成 形、成 分 分 析、性 能 检 测 等 智 能 装 备 及 控 制 系 统,智 能 家 居 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工厂控制系统的研究与技 术 服 务、大 规 模 家 具 成 套 制 造 和 个性化定制技术。 重点领域 3:新材料 主要研究内容:环保铜合金、超细铜线用 高 品 质 合 金、稀 土 铜 铁 合 金 等 高 性 能 铜 合金材料生产关键技术及新型铜合金品种研发,高 端 稀 土 轴 承 钢、高 效 率 洁 净 钢、高 性能模具钢等优特钢铁新材料研究,纳米级钨粉、碳 化 钨 粉、多 元 复 合 稀 土 钨 电 极 等 高性能钨合金材料技术研发,轻质高强镁合金、铝 合 金 等 先 进 轻 合 金 材 料 技 术 研 究, 超高纯和特殊生物性稀土化合物生产技术,稀土 发 光 材 料、稀 土 陶 瓷 材 料、稀 土 永 磁 材料及稀土催化材料等 稀 土 深 加 工 和 应 用 领 域 研 究,稀 有 金 属 特 色 资 源 高 效 研 发; 有机硅及有机高分子新 材 料 研 发,玻 璃 和 玻 纤 新 材 料 及 生 产 技 术 研 发,高 性 能 陶 瓷 材料研发,纳米及二维功能材料研发,硅灰石材料高效利用研发。 重点领域 4:新能源 主要研究内容:铸造单 晶 硅 量 产 核 心 技 术、钙 钛 矿 太 阳 电 池、有 机 太 阳 能 电 池、 第三代半导体太阳电池及其叠层电池等太阳能技术,生 物 质 直 燃 发 电 全 套 技 术 及 生 物质液化技术,新能源电 力 与 储 能 系 统 微 网 技 术,多 种 新 能 源 电 力 互 补 并 由 储 能 系 统支持的全清洁独立供 电 系 统 技 术,大 规 模 电 化 学 储 能 电 池 管 理 系 统( BMS)技 术, 高能量密度磷酸铁锂电池、全固态锂离子电池、高 密 度 锂 硫 电 池 和 氢 燃 料 电 池 研 发, 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系统研发,光氢 催 化、光 电 氢 转 化、光 热 氢 转 化、氢 医 学、 氢农学等氢能源和氢生物领域关键技术研究。 重点领域 5:汽车 主要研究内容:新型变速器技术,液力变 矩 器 与 高 精 密 液 压 电 磁 阀 体 设 计,同 平 台、模块化、集成化、轻量化 整 车 技 术,结 构 优 化 技 术、全 可 变 配 气 机 构 设 计、新 型 增 压技术等发动机技术,新 能 源 汽 车 整 车 设 计 和 制 造 技 术,新 能 源 汽 车 下 一 代 电 机 驱 动技术,新能源汽车整车集成智能电控技术,新能源汽车高比能动力电池研制。 第二节 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技术 聚焦有色金属 、钢铁 、石化 、建材 、纺织及船舶等传统产业技术 优势深耕细作 ,通过工艺创新 、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等手段 ,植入 创新元素大力开发高端产品 ,提高传统产业技术附加值 ,推动制造 — 27 — 业转型升级 ,加快传统产业向高端化转型 。 专栏 10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研发领域 重点领域 1:有色金属 主要研究内容:高性能铜合金、贵金属、硬 质 合 金、粉 末 冶 金 等 材 料 研 发,稀 土 有 色资源高效、清洁化开发 利 用 技 术,特 种 稀 有 金 属 材 料 及 新 型 高 性 能 稀 土 功 能 材 料 开发与应用技术,新 型 能 源 材 料 开 发,高 性 能 轻 合 金 材 料 生 产 及 成 形 加 工 技 术, 3D 打印材料制备,再生金属回收利用技术。 重点领域 2:钢铁 主要研究内容:高性能、绿色化钢铁材 料,优 质、高 强、可 循 环 的 功 能 性 钢 铁 产 品 精深加工技术,成形装备智能化、柔性化控制技术,钢 铁 产 品 全 生 命 周 期 碳 足 迹 跟 踪 技术,钢铁生态圈建设技术。 重点领域 3:石化 主要研究内容:多元化 石 化 原 料 低 碳 提 纯 技 术,高 产 能、绿 色 催 化 材 料,高 端 绿 色石化产品定制生产技 术,特 种 工 程 石 化 材 料 加 工 技 术,高 端 电 子 化 工 材 料 关 键 技 术,石化能源梯级利用和废弃物高效清洁转化技术,智能加油站技术。 重点领域 4:建材 主要研究内容:功能性建筑材料关键技 术,水 泥 基 材 料 增 材 制 造 技 术,建 筑 材 料 低碳生产技术,装配式建 筑 材 料 技 术,绿 色 建 材 技 术,功 能 化、智 能 化 建 筑 材 料 生 产 技术,可循环再生建筑材料技术。 重点领域 5:纺织 主要研究内容:新型纤维制备技术,高性能纤维低成本加工技术,生物基合成纤维 绿色加工技术,新型 非 织 造 及 立 体 织 造 技 术,多 材 料 及 多 层 复 合 纤 维 技 术,高 效 短 流 程、无水或少水印染技术,印染在线检测与控制技术,循环再生纤维材料制备技术。 重点领域 6:船舶 主要研究内容:船舶消 防 安 全 技 术,船 舶 热 能 工 程 技 术,特 种 材 料 焊 接 技 术,超 深孔内槽加工技术,高端船舶预制式舱室系统、模 块 化 舱 室 建 造 与 总 装 技 术、野 外 多 功能生活集成保障系统,电 旋 转 传 输 技 术;低 温 绝 热 储 罐、船 用 散 料 输 送、艉 滑 道 式 小艇收放技术。 第三节 加速发展数字经济产业技术 聚焦以新一代信息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 的 新 兴 高 科 技 技术 ,大力实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双轮驱动 ”战略 ,促进实 — 28 — 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 以江西省 电 子 信息产 业 , VR 产 业 ,现 代 服 务 业 等 创 新 技 术 固 有 集 群 优 势 ,开 展 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与攻关 ,协同开发数字经济产业市场 ,做大数字 经济产业市场总规模 ,赋能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 加大数字经 济 产 业整合力度 ,建立区域性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共同体 ,增强集聚区内 企业核心竞争力 ,促进我省数字经济产业技术整体突破 。 专栏 11 数字经济产业重点研发领域 重点领域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主要研 究 内 容:巩 固 新 一 代 高 密 度 电 路 板, 5G 高 频 线 路 板,新 型 显 示、交 互 器 件,生物识别模组,半导体芯片与光电器件的基础 器 件 的 技 术 优 势,提 升 多 模 卫 星 导 航射频接收芯片(北斗)、 5G 射频前端芯片、传感器芯片、射频识别( RFID)芯片、光通 信芯片的设计水平,加快 5G 基站 宽 带 高 频 段 功 率 放 大 器、太 赫 兹 器 件、高 端 晶 体 振 荡器、陶瓷滤波器、高速光电转换模块等研发和产业化,进一步增强 5G 天线,基站设 备、网络交换机、存储服务器、通信整机等网络 通 信 设 备 和 终 端 产 品 的 技 术 储 备。提 升基于大数据,云/边缘计算的存储,计算,安防,节能等硬件设备的研发能力。 重点领域 2:人工智能产业 主要研究内容:重点突 破 机 器 学 习、深 度 学 习、原 生 智 能、模 型 训 练、边 缘 计 算、 高性能计算等 关 键 核 心 技 术,开 展 智 能 感 知、人 机 交 互、数 据 挖 掘、VR、增 强 现 实 ( AR)等关键共性技术,以及云智能产品与服 务 风 险 识 别、访 问 应 用 控 制 和 数 据 安 全 审计等安全防护核心技术研发,建立一批行业智 能 应 用 模 型。以 人 工 智 能 技 术 驱 动 发展云端渲染,混合增强现实,智能生物 影 像 识 别、生 物 特 征 识 别/呈 现、智 能 诊 断 等 VR/AR 关键技术在智能制造、数字娱乐、社会安全、医疗卫生、文旅科教等领域的应 用。加大主动感知和发现、关 联 理 解 和 知 识 发 现,复 杂 社 会 空 间 电 磁 和 图 像 精 准 识 别、认知计算、人机共架等 智 能 模 拟 训 练 关 键 技 术,并 大 力 推 广 其 在 智 能 政 务、智 慧 交通、智慧城市等中的应用。 重点领域 3:现代服务业产业 主要研究内容:加 快 移 动 互 联 网、人 工 智 能、大 数 据、云 计 算 等 技 术 与 交 通、物 流、金融及设计咨询等 生 产 性 服 务 业 深 度 融 合。 推 动 数 字 技 术 与 文 化、旅 游、医 疗、 教育、政务等生活 性 服 务 业 深 度 融 合,构 建 智 慧 交 通、智 慧 港 口、智 慧 物 流、智 慧 文 旅、智慧医疗、智慧康养、智 慧 教 育、智 慧 政 务 等 技 术 应 用,培 育 信 息 消 费 热 点,提 升 服务效率。积极探索“区块链 + ”在商务、汇算、金融、物流、生产等领域的运用。 — 29 — 第八章 构建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技术体系 面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科技需求 ,重点部署种业创新 、耕地 质量提升 、农业现代化 、食品制造与农产品物流等领域的前沿科技 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 。 第一节 发展种业创新技术 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 ,重点部署优异种 质 资 源 鉴 定 与 关键功能基因挖掘 、精准育种技术及突破性育种材料创制 、重大新 品种培育 、良种高效繁育等领域的前沿科技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 为实现重要农产品的种源自主可控提供科技支撑 。 专栏 12 种业创新重点研发领域 重点领域 1:优异种质资源鉴定与关键功能基因挖掘 主要研究内容:发掘保 护 江 西 农 作 物、果 茶 蔬 菜、林 草 花 卉、畜 禽、水 产、经 济 动 物、中药材、农业微生物等种质资源,特别是珍 稀、濒 危、特 有 及 战 略 性 资 源 与 江 西 名 优特色地方品种,引进起 源 中 心 和 多 样 性 中 心 的 优 异 种 质 资 源,精 准 鉴 定 优 异 种 质 资源重要性状。筛选符合未来育种目标的优异种 质 资 源,深 度 挖 掘 具 有 应 用 价 值 的 重要经济性状包括食药 同 源 作 物 生 理 活 性 物 质、中 药 材 活 性 成 分 形 成 的 关 键 基 因。 挖掘与利用野生稻优异基因。 重点领域 2:精准育种技术及突破性育种材料创制 主要研究内容:构建家猪完美基因组图 谱,研 究 复 杂 性 状 形 成 与 互 作 遗 传 机 理、 代谢调控网络与合成机制,创建家猪精准高效基 因 组 编 辑 技 术 平 台。对 江 西 主 要 农 业生物解析其重 要 经 济 性 状 包 括 生 理 活 性 物 质、特 殊 功 能 成 分 形 成 的 分 子 调 控 网 络,适应逆境的应答机制。研发基因编辑、干 细 胞、合 成 生 物 学、全 基 因 组 选 择、多 基 因聚合、细胞工程、遗 传 育 种 算 法。 自 主 芯 片 开 发 及 设 计 育 种 平 台 构 建。 创 制 高 产 广适、高档优质、营养保健、高效多抗、耐逆适生、绿色安全、污染物低吸收育种材料。 重点领域 3:重大新品种培育 — 30 — 主要研究内容:加快培育江西主要农作 物、特 色 果 蔬、畜 禽 水 产、林 药 花 草、木 本 粮油料高产广适、高档优质、营养保健、专 用 特 用、节 水 节 粮、宜 机 宜 饲、资 源 高 效、绿 色安全、环境友好的重大新品种。选育长江中 下 游 双 季 稻、双 季 晚 粳 稻、特 色 粮 食 及 食药同源作物、特色蔬菜、柑 橘、猕 猴 桃、梨、樟 树、红 心 杉、油 茶、松、竹、珍 贵 乡 土 阔 叶树、中药材新品种。创 制 生 猪 核 心 种 源 及 华 系 种 猪、人 类 重 大 遗 传 性 疾 病 家 猪 模 型和异种器官移植供体猪。培育以生长高效为主 要 特 征 的 白 羽 肉 鸡 重 大 新 品 种,以 风味物质含量为主要特征的地方黄鸡新品种。培 育 保 护 赣 西 黑 山 羊、赣 西 两 头 乌 等 地方特色良种。 重点领域 4:良种高效繁育 主要研究内容:新育成重大品种配套高 效 繁 育 体 系 研 究。江 西 主 要 无 性 繁 殖 作 物病毒、线虫脱除及高质 量 种 苗 工 厂 化 高 效、快 速、批 量 繁 育 关 键 技 术,以 及 畜 禽 优 良品种、性别控制及鉴定、配子及胚胎的冷冻保存和胚胎移植等快速繁育技术。 第二节 发展耕地质量提升技术 面向藏粮于地 、土壤地力培育与健康保育 、受污染耕地土壤治 理修复的科技需求 ,重点部署红壤中低产耕地产能提升 、产地污染 防控和绿色投入品创制等领域的前沿科技和关键技术研究 ,为提 升耕地质量提供科技支撑 。 专栏 13 耕地质量提升重点研发领域 重点领域 1:红壤中低产耕地产能提升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红 壤 耕 地 酸 化 生 物 改 良 与 有 机 阻 控、铝 镁 钙 互 作 降 酸 与 结 构改良、潜育稻田智能 排 水、增 氧 降 酸 还 原 物 质 消 减 等 关 键 技 术。 研 发 多 功 能 生 物 制剂、阻酸修复等新型调理产品;中低产田治理改 良 与 地 力 提 升 技 术,合 理 耕 层 构 建 及耕地质量保育、退化 防 控 技 术,土 壤 连 作 障 碍 综 合 治 理 及 修 复 技 术。 集 成 适 合 江 西坡耕地红壤与中低产稻田产能提升的耕地理化性 状 调 控 及 养 分 均 衡 调 控、有 机 物 还田及土壤改良培肥等 关 键 技 术;构 建 产 能 提 升 的 资 源 三 维 空 间 合 理 配 置、生 态 保 育的综合技术模式。 重点领域 2:产地污染防控和绿色投入品创制 主要研究内容:开展生 态 循 环 农 业,以 及 产 地 面 源 污 染 等 受 污 染 耕 地 土 壤 治 理 修复及耕地安 全 利 用 关 键 技 术 研 发 与 集 成 示 范。 创 制 新 型 绿 色 肥 料、新 型 绿 色 农 药、绿色农用增效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业投入品及生物制品。 — 31 — 第三节 发展农业现代化技术 围绕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试点省份建设 ,现 代 林 业 产 业 示范区创建 ,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重点部署作物丰产 提质增效 、农林重大病虫害防控 、畜禽高效养殖 、动物重大疫病防 控 、淡水养殖绿色健康发展 、智能农机装备与工厂化农业 、智慧农 业 、林质林相提升等领域的前沿科技和关键技术研究 ,为加快建设 现代农业强省提供科技支撑 。 专栏 14 农业现代化技术重点研发领域 重点领域 1:作物丰产提质增效 主要研究内容:以水 稻、薯 类 等 粮 食 作 物,以 及 蔬 菜、果 树、油 料、茶 叶、食 用 菌、 中药材、重要工业原料 等 主 要 经 济 作 物 为 重 点,研 究 优 质 标 准 化 生 产 与 产 量—品 质 协同提升、养分管理和资 源 高 效 利 用 机 理 与 调 控 技 术,全 程 规 模 机 械 化 与 定 量 轻 简 化智慧生产管理关键技 术,规 模 化 优 质 丰 产 高 效 技 术 及 模 式,富 硒 农 产 品 生 产 关 键 技术。研发作物设施栽培的优质丰产、温光土壤逆 境 障 碍 克 服 及 资 源 高 效 利 用 调 控 关键技术,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关键技术与产品。 重点领域 2:农林重大病虫害防控 主要研究内容:研发柑橘黄龙病、松材 线 虫 病、草 地 贪 夜 蛾、水 稻 稻 瘟 病、稻 飞 虱 等农林重大病虫害的灾变机制与可持续防控关 键 技 术。重 大 病 虫 害 暴 发 成 灾 规 律、 生态调控及全程防控“绿 色 化”关 键 技 术 与 重 大 产 品 研 发 及 技 术 模 式 集 成。 研 发 中 草药及饲用植物作为 饲 料 添 加 剂 或 饲 料 原 料 的 高 值 化 利 用 关 键 技 术 及 产 品。 重 大 入侵物种的致害性变异 和 区 域 性 灾 变 机 理、快 速 检 测、早 期 预 警 与 防 控 关 键 技 术 研 究。有害生物全程绿色 防 控 技 术 体 系 研 发。 多 光 谱 红 外 成 像 技 术 实 时 监 控 森 林 病 虫害的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 重点领域 3:畜禽高效养殖 主要研究内容:研发中草药及饲用植物作为 饲 料 添 加 剂 或 饲 料 原 料 的 高 值 化 利 用关键技术及产品。研 发 非 粮 饲 料 资 源 优 质 化 处 理 利 用 关 键 技 术 及 新 型 日 粮 技 术 体系与产品,创制蛋白饲料生物工程制造关键技 术 及 新 产 品。创 新 人 工 草 场 建 设 及 优质牧草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研发环境友好型牛羊优 质 高 效 养 殖 技 术 。 研 发 主 要 畜 — 32 — 禽冷热应激调控、安全健 康 养 殖 及 清 洁 生 产、富 硒 畜 禽 产 品 生 产 等 关 键 技 术 及 养 殖 工艺与环境控制技术,饲 料 营 养 精 准 供 给 技 术 与 产 品,畜 禽 养 殖 设 施 和 智 慧 化 管 理 设备,养殖废弃物无害 化 处 理 及 畜 禽 粪 便 资 源 化 利 用 关 键 技 术 与 产 品。 研 发 蜜 蜂、 蚕养殖关键技术。 重点领域 4:动物重大疫病防控 主要研究内容:研发非洲猪瘟、禽流感等 重 大 疫 病 防 控 监 测 预 警 技 术、病 原 溯 源 与传播规律、高效精准 检 测、智 能 诊 断 等 关 键 技 术 与 新 型 诊 断 试 剂。 研 发 促 生 长 药 物饲料添加剂替代、禁 用 药 物 替 代、兽 药 合 理 应 用 等 关 键 技 术 与 产 品。 创 制 精 准 疫 苗、绿色兽药、生 物 治 疗 制 剂、免 疫 增 强 剂 和 佐 剂 等 关 键 技 术 与 产 品。 研 发 重 大 疫 病、外来与新发疫病、重要人兽共患病综合防控与净化技术。 重点领域 5:淡水养殖绿色健康发展 主要研究内容:研发江西主导及特色水 产 品 绿 色 养 殖 专 用 饲 料。研 发 主 要 病 害 免疫防控关键技术及核酸疫苗和新型水产品减 菌 剂。研 发 自 动 化、智 慧 化 养 殖 管 理 技术和装备。研发稻田综合种养高产高效绿 色 生 态 技 术。开 发 水 产 品 质 量 控 制、养 殖区生态安全、环境保障、资源持续利用及水处理关键技术。 重点领域 6:智能农机装备与工厂化农业 主要研究内容:研制江 西 主 要 作 物 机 械 作 业 条 件 下 种 床 整 理、中 小 籽 粒 精 量 排 种、大籽粒单粒高精度排种、种肥同步与播深一致 智 能 调 控 等 关 键 技 术 及 部 件,创 制 高速精量联合播种装备。研发智能高效农机装备 导 航 及 自 动 作 业、作 业 对 象 信 息 感 知、决策智控、智能运维管理等智能化技术与装备,农 用 无 人 机 智 能 化 多 功 能 作 业 技 术与装备,坡地种植收获、都市农业、农产品分 级 分 选 关 键 技 术 与 智 能 装 备。开 展 新 型植物工厂关键技术与成套设施,智能装备、配套智慧生产管理系统的创制与应用。 重点领域 7:智慧农业 主要研究内容:研发动植物生命信息获 取 与 解 析、表 型 特 征 识 别 与 可 视 化 表 达、 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 等 应 用 基 础 方 法,高 品 质、高 精 度、高 可 靠、低 功 耗 农 业 生 产 环境和动植物生理体征 专 用 传 感 器 与 识 别 技 术,以 及 农 业 传 感 网、智 能 化 农 业 信 息 处理、农业大数据融汇治 理、农 业 信 息 智 能 分 析 决 策、农 业 区 块 链 等 关 键 技 术;集 成 农学知识与模型、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 等 方 法。研 发 动 植 物 生 产 监 测、识 别、诊 断、 模拟与调控的专有模型、算法和软硬件产品。 重点领域 8:林质林相提升 主要研究内容:研发油茶、樟树、竹木、特 色 森 林 药 材、苗 木 花 卉 等 经 济 林 提 质 增 效栽培,速生用材、珍贵用材、天然林、防护林、退 耕 还 林 和 困 难 立 地 人 工 林 定 向 培 育 与质量精准提升关键 技 术。研 发 油 茶、樟 树、竹 木 等 江 西 特 色 生 物 质 资 源 绿 色 高 值 化加工与综合利用,以及 产 品 质 量 安 全 控 制、废 弃 资 源 循 环 高 效 利 用 关 键 技 术 和 产 品。研发竹基新材料及新产品产业化应用技 术。研 发 现 代 林 业 生 产 机 械、智 能 化 产 业装备,以及智慧林业等关键技术与产品。 — 33 — 第四节 发展食品制造与农产品物流技术 立足食品制造与农产品物流产业链延伸发展 的 科 技 需 求 ,重 点部署传统特色食品加工技术 、名优特色药食同源农副产品功能 性食品开发与营养精准设计 、装备研发与智能制造 、安全监测与控 制 、生鲜农产品产后供应链绿色保鲜与减损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研 究 ,为做强我省农产品高值化加工 、冷链储运等关键环节提供科技 支撑 。 专栏 15 食品制造与农产品物流重点研发领域 重点领域 1:食品加工技术创新 主要研究内容:传统特 色 食 品 加 工 工 艺 挖 掘 与 工 业 化 适 宜 性 改 造 关 键 技 术、特 色风味特征及风味形成 与 变 化 规 律 研 究,研 发 水 稻、油 茶、畜 禽、水 产、薯 类、柑 橘 等 特色优势农产品提质 增 效 加 工 关 键 技 术。创 制 系 列 方 便 主 食 食 品、休 闲 食 品、调 理 食品、食品添加剂等。开展食品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加工适配性关键技术研究。 重点领域 2:功能性食品开发与营养精准设计 主要研究内容:名 优 特 色 药 食 同 源 产 品 功 能 成 分 挖 掘 及 量 效、构 效 关 系 研 究。 研发功能性成分提取 和 营 养 富 集 技 术。研 发 加 工 适 应 性 与 现 代 加 工 技 术 下 活 性 物 质调控技术。开展功能食品、保健食品、特膳食 品 及 高 端 提 取 物 产 品 创 制 关 键 技 术、 食品功效评价研究及产品研发。研发药食同源食品加工利用和质量安全控制技术。 重点领域 3:食品装备研发与智能制造 主要研究内容:食品装 备 的 机 械 材 料 特 性 与 安 全 性、数 字 化 设 计、信 息 感 知、仿 真优化等新技术、新方法、新原理和新材 料 研 发。开 展 智 能 化、数 字 化、规 模 化、自 动 化、连续化、工程化和成套化核心装备研 发 与 技 术 集 成。研 制 新 型 采 收、清 洗、分 选、 节能干燥、杀菌、高速包装、减损物流等核心智能装备。 重点领域 4:食品安全监测与控制 主要研究内容:研发食品全链条中有毒有害物质(包 括 生 物 源 性 物 质)形 成 与 消 长变化、风险评估与预警、快速检测与控制等 共 性 关 键 技 术。突 破 生 产 源 头 控 制、加 工过程控制、产品流通控制和市场监管支撑等关键技术。 — 34 — 重点领域 5:生鲜农产品产后供应链绿色保鲜与减损 主要研究内容:基于生物、化学和物理手 段 的 保 质 减 损 控 制 技 术,研 创 新 型 高 效 绿色防腐剂、保鲜剂及其 使 用 技 术,研 发 物 流 保 质 减 损 新 工 艺、新 技 术、包 装 新 材 料 及其精准保鲜技术,研创 保 鲜 剂 减 量 增 效 关 键 技 术 及 配 套 装 备,研 发 基 于 不 同 物 流 业态需求的标准化技术。 第九章 构建支撑社会发展的技术体系 开展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技术攻关 ,推动人口健康 、公共安全 和新型城镇 化 等 社 会 发 展 领 域 技 术 创 新 ,助 力 美 丽 江 西 、健 康 江 西 、平安江西建设以及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实现 。 第一节 发展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技术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 ,重点开展绿色低碳发展 、环境污 染防治 、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和资源高效开发循环利用等领域的 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 ,为加快美丽江西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 专栏 16 资源与环境重点研发领域 重点领域 1:绿色低碳发展 主要研究内容:能源经济模型,温室气体 减 排 与 大 气 污 染 物 削 减 技 术,可 再 生 能 源利用技术,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关键技术( PV/T),燃气锅炉烟气深度冷 凝 余 热回收技术,燃烧系统节能技术,稀土永磁无铁芯 电 机 技 术,重 点 行 业 碳 达 峰 和 减 污 降碳协同关键技术。 重点领域 2:环境污染防治 主要研究内容:工农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 鄱阳湖流域总磷污染源解析与控制关键技术, PM2.5(细颗粒物)与 O3(臭氧)协同控制 优化技术,高性能烟气脱硝催化剂开发技术,有机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技术。 重点领域 3: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 35 — 主要研究内容:山水 林 田 湖 草 生 命 共 同 体 系 统 治 理 技 术,鄱 阳 湖 流 域 生 态 安 全 格局优化调控与预警技 术,鄱 阳 湖 流 域 土 地 利 用 生 态 管 控 技 术,鄱 阳 湖 区 水 文 - 水 环境 - 水生态协同监测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鄱阳湖 流 域 自 然 保 护 地 体 系 建 设 关 键 技术,矿区受损地生态修复技术,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与安全利用技术。 重点领域 4: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主要研究内容:南方丘 陵 区 农 业 节 水 减 排 关 键 技 术,鄱 阳 湖 流 域 水 生 植 物 资 源 高效评价、保育与创新利用关键技术,离子型稀土 高 效 开 发 利 用、稀 土 矿 样 直 接 质 谱 分析方法、锂矿资源找矿方向与关键技术,矿 产 资 源 综 合 利 用 技 术,难 选 治、共 伴 生、 低品位、难利用矿产资源新型绿色高效提取利用技术。 重点领域 5:资源循环利用 主要研究内容:城市污 泥 及 生 物 质 资 源 高 效 转 化 利 用 关 键 技 术,废 旧 (废 弃)资 源分类定向回收与资源 化 技 术,固 体 废 物 重 金 属 解 毒、有 价 金 属 回 收 及 大 宗 固 废 综 合利用关键技术,有色金属采选、冶炼等典型大宗 工 业 固 体 废 物 资 源 化 利 用 技 术,含 钴镍废弃物的循环再生和微粉化技术,材料分离 回 收、改 性 及 合 成 技 术,难 降 解 高 分 子有机废弃物或污染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冶金与煤 电 工 业 固 废 全 产 业 链 协 同 利 用 关键技术。 重点领域 6:绿色化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生物基可降解材料、轻量化材料、环保陶瓷等新材料产品开发关键 技术,家具喷涂废气净化、固体废弃物高性能再生利用、工业废水脱盐等绿色环境升级 技术,新型绿色能源制取、转换与利用技术,节能环保装备开发与生产关键技术。 第二节 发展人口与健康技术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需求 ,大力开展 医 疗 卫 生 、公 共 卫 生 、主 动 健康和老龄化 ,以及中医药 、生物药 、化学药 、医疗器械等领域技术 攻坚 ,在医疗卫生领域夯实自主创新基础 。 专栏 17 人口与健康重点研发领域 重点领域 1:医疗卫生 主要研究内容:心脑血 管 疾 病、癌 症、呼 吸 系 统 疾 病、糖 尿 病 等 重 大 高 发 疾 病 的 早筛、早诊、个体化治疗、疗效预测和评价等精 准 化 诊 疗 技 术,优 生 优 育 技 术、妇 幼 保 健与诊治干预技术。 — 36 — 重点领域 2:公共卫生 主要研究内容:重大和新发传染病的多 点 监 测、时 空 计 量 建 模 与 风 险 预 警、应 急 处置技术,血吸虫疫情监控技术,新型职业危害预警及防治技术。 重点领域 3: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 主要研究内容:人 体 健 康 状 态 量 化、健 康 信 息 的 动 态 采 集、健 康 大 数 据 融 合 应 用、个性化老年健康支持 技 术 与 产 品 研 发,营 养 监 测、运 动 风 险 评 估 以 及 老 年 慢 病、 老年综合征的干预适宜技术开发与应用。 重点领域 4:中医药 主要研究内容:立足中 医 治 未 病 与 防 治 新 发 突 发 传 染 病 等 重 大 疾 病 优 势 领 域, 开展中医优势病种、中医 适 宜 技 术 临 床 研 究 与 食 疗 产 品 研 发,道 地 中 药 材 与 优 势 中 药材规范化标准化种植,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创新,创 新 中 药 研 发,中 药 优 势 大 品 种 二 次开发,中药制造工艺与关键装备研发。 重点领域 5:生物药与化学药 主要研究内容:新 一 代 基 因 检 测 和 操 控 技 术,合 成 生 物 技 术,血 浆 综 合 利 用 技 术,化学原料药与中间体 绿 色 制 造 关 键 技 术,化 学 药 仿 制 药 质 量 和 疗 效 一 致 性 评 价 技术。防治重大疾 病 与 新 发 突 发 传 染 性 疾 病 的 抗 毒 素、抗 血 清、疫 苗、基 因 工 程 药 物、蛋白质药物,干细胞应用技术研发,高端抗生素 与 抗 肿 瘤 制 剂 等 化 学 药 创 新 药 物 与高端仿制药研发。 重点领域 6:医疗器械 主要研究内容:血液透析系列设备,智能 康 复 护 理 设 备,以 热 敏 灸 设 备 为 代 表 的 中医康复器具与诊疗 器 械,新 型 修 复 与 植/介 入 材 料 及 器 械,智 能 柔 性 可 穿 戴/可 植 入传感技术,纳米生物技术,高端医用辅料与天然 生 物 材 料 制 品,再 生 医 学 与 组 织 工 程产品,一次性医疗器械产品,快速生物检测产品等研发。 第三节 发展公共安全应用技术 围绕平安江西建设需求 ,加强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控 、社会 安全 、食品安全 、药品安全和生物安全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 ,推 出一批应用成果 ,提高公共安全体系化防控能力和水平 。 — 37 — 专栏 18 公共安全重点研发领域 重点领域 1: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控 主要研究内容:高危行 业 安 全 风 险 监 测 与 应 急 预 警 技 术,城 市 运 行、农 业 农 村、 建筑施工等领域安全 风 险 防 控 技 术,“互 联 网 + 安 全 生 产”技 术,自 然 灾 害 防 治 关 键 技术,航空救援、智慧转移 等 应 急 救 援 技 术,危 险 化 学 品 安 全 技 术,水 利 工 程 安 全 防 控信息化与智慧化集成 技 术,山 洪 和 洪 涝 灾 害 综 合 防 控 技 术,干 旱 灾 害 监 测 预 测 与 减灾技术,消防装备和适体防护装备研发技术,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防控技术。 重点领域 2:社会安全 主要研究内容:网络电 信 诈 骗 等 新 型 犯 罪 的 侦 查 和 反 制 技 术,网 络 违 法 犯 罪 行 为监测、分析、挖掘、溯源技术,个体生物特征与 行 为 特 征 刻 画 识 别、目 标 对 象 鉴 定 技 术,警务模拟训练和智能穿戴装备,警用机器 人、无 人 机,反 恐 处 突、大 型 活 动 安 保 数 字孪生技术,案事件现场勘查与物证溯源技术,警 犬 繁 育 与 实 战 应 用 技 术,法 律 援 助 智能保障、社会矛盾纠纷排查与预警技术,互动精 准 普 法 宣 传 和 整 合 传 播 技 术,保 密 技术。 重点领域 3:食品安全 主要研究内容:农兽药残留、真菌毒素、食 源 性 致 病 菌 等 危 害 物 在 全 加 工 链 中 的 精准识别、追溯、预警、干预、阻断、控制等集 成 技 术,食 物 致 敏 原 精 准 识 别、评 价 和 防 控技术,基于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的快速检测技术。 重点领域 4:药品安全 主要研究内容:医疗器 械 检 验 检 测,药 物 临 床 试 验,应 急 检 验 技 术,药 品 不 良 反 应监测技术,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技术。 重点领域 5:生物安全 主要研究内容:人 与 动 植 物 等 新 发 突 发 传 染 病 疫 情,生 物 技 术 谬 用,外 来 生 物 入 侵,实验室生物安全以及人类遗传资源和特殊生物资源流失等国家生物安全关键技术。 第四节 发展新型城镇化及其他社会事业应用技术 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 ,加快智慧城市科技创新步伐 ,推进装配 式建筑发展创新 ,加强特色文化遗产价值挖掘保护的重大科技创 新及应用示范 ,加强质量标准化科技创新 ,推动城镇可持续人居环 境建设和公共服务功能提升 。 — 38 — 专栏 19 新型城镇化及其他社会事业重点研发领域 重点领域 1:智慧城市 主要研究内容: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 慧 教 育、智 能 制 造、智 慧 能 源、智 慧 生 态、 智慧气象、智能家居、数字 城 市 等 推 广 应 用 技 术,海 绵 城 市 智 能 监 测 技 术,智 慧 水 利 技术,河湖采砂智能监管技术。 重点领域 2:装配式建筑发展 主要研究内容:保障性住房、安置房、商 品 住 宅 钢 结 构 装 配 式 技 术。装 配 化 装 修 技术,管线分离、一体化装修技术,集成化模块化建筑部品。 重点领域 3: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及利用 主要研究内容: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技 术,文 物 资 源 监 管、动 态 监 测 以 及 其 他 新 监测技术与设备,文化遗产保护材料性能和保护效果评价技术、方法和标准体系。 重点领域 4:质量标准化 主要研究内容:重点产 业 链 及 节 能 环 保、信 息、生 物、高 端 装 备 制 造、新 能 源、新 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基 础 性 技 术 标 准 研 制,计 量、标 准、合 格 评 定 (检 验 检 测 和 认 证认可)和典型示范应用,质量评价技术、检测方法和技术标准制定。 第十章 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 聚焦成果转化难点问题 ,推进技术交易市场服务体系建设 ,优 化转移转化机制 ,加快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 第一节 建立统一开放的技术交易市场 以加速科技成果 转 化 、完 善 技 术 市 场 服 务 体 系 为 抓 手 ,以 产 业技术需 求 为 导 向 ,将 科 研 活 动 与 产 业 发 展 对 接 ,打 造 专 业 化 、 市场化 、高 效 化 的 科 技 成 果 转 移 转 化 服 务 网 络 ,拓 展 完 善 “江 西 省网上常设技术市场 ”平 台 综 合 服 务 功 能 ,建 设 赣 江 两 岸 科 创 大 走廊科技大市场 、区 域 科 技 大 市 场 ,打 造 国 内 一 流 的 科 技 成 果 交 易综合服务平台 ,推 动 形 成 现 代 技 术 市 场 发 展 新 格 局 ,加 速 科 技 — 39 — 成果转移转化为现实生 产 力 。 到 2025 年 ,全 省 培 育 各 类 技 术 经 纪人达 1500 人 ,全省技 术 合 同 登 记 数 量 4000 项 以 上 ,成 交 总 金 额 300 亿元以上 。 第二节 优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 大力推动科技成果权属 、转移转化收益分配等 制 度 改 革 与 落 实 ,激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力 。 加大对国家级 、省级技术转移示 范机构的绩效评价和持续支持力度 ,发挥示范机构在推动技术交 易 、成果转化方面的骨干引领作用 。 建立技术市场激励机制 ,对技 术市场交易实施后补助机制 ,鼓励有条件的设区市发展线下实体 技术交易机构 ,引导各类中介机构入场服务 ,市场化运营 。 推进生 产力促进中心 、科技企业孵化器 (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科技信息服 务 、科技咨询与评估 、技术市场等中介服务机构能力提升 。 强化大 学科技园 、农业科技园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特色产业基地 、科技企 业孵化器 、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载体作用 。 大力发展专业化 众 创 空间 ,加快众创空间与研发设计 、科技中介 、科技金融 、成果交易等 公共服务平台对接 ,推动众创空间兼并重组 ,加快形成品牌辐射和 规模效应 ,支持国家级 、省级以上优秀众创空间以联合共建 、品牌 输出等方式 ,向 省 内 欠 发 达 地 区 拓 展 ,健 全 全 省 众 创 空 间 网 络 体 系 。 加强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培养 ,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 尽 职 免责和风险防控机制 。 — 40 — 第三节 加快重大成果转化应用 打造 “物 联 江 西 ”升 级 版 ,促 进 “ 03 专 项 ”全 面 提 质 增 效 。 以 “智联江西 ”融入 “数字江西 ”,加速推进 5G、物联网 、大数据 、云计 算、 VR/AR、人工智能等新一代 信 息 技 术 与 江 西 实 体 经 济 深 度 融 合 。 打造一批百万量级连接规模的全国标杆示范应用 ,建设 一 批 具有全国知名度的物联网公共服务和行业应用平台 ,培育一批具 有国际市场影响力的龙头企业 ,加快形成产业链上下游联动 、国内 国际双循环彼此促进的数字化产业生态 ,基本建成物联网产业的 “江西高地 ”。 积极争取新一轮国家科技中长期战略规划纲要明确 的相关科技重大专项成果在江西省落地转化 。 专栏 20 实施国家“ 03 专项”试点示范 建设内容:以“智享生活、智慧治理、智 能 制 造 与 服 务”为 内 涵,以 5G、云 计 算、大 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为保 障,着 重 提 升 大 数 据、云 计 算、人 工 智 能 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建 设 城 市 大 脑、工 业 大 脑,大 力 推 进 数 据 跨 界 融 合 应 用,加 快 培育物联网和智慧产业生态。 ———强化技术创新,实施数字基础“强 基 工 程”。加 快 构 建 产 业 生 态、公 共 服 务、 业务应用三位一体支撑平台体系。加快促进中国 信 通 院 江 西 研 究 院、三 大 运 营 商 的 总部研究机构的入赣落地运营,围绕江西产业发 展 需 求,加 大 前 沿 关 键 技 术、共 性 技 术攻关、产品研发及科技 成 果 转 化 力 度,健 全 和 提 升 省、市、企 业 多 层 级 创 新 供 给 能 力;以“边云协同”和“边缘智能”为核心能力发展 方 向,导 入 云 理 念、云 架 构、云 技 术, 建设异构计算能力,推进 边 云 协 同 的 技 术 创 新 与 产 业 应 用;前 瞻 布 局 6G、卫 星 互 联 网等创新技术研究,重点突破工 业 互 联 技 术,加 强 工 业 模 组、工 业 APP、边 缘 计 算 等 关键技术,建设工业大脑,增强产业韧性和产业融 合 创 新 能 力,力 争 规 划 期 末 物 联 网 及相关领域发明专利申请量位居中部地区前列水平。 — 41 — ———强化管理创新,推进数字化应用“示 范 工 程”。以 管 理 创 新 融 合 技 术 创 新 形 成创新合力,深入推进“ 10+N”品牌示范应用工程,大力推进 5G、大数据、云计算、人 工智能、 VR/AR 集成创新。纵向 上,继 续 深 耕 垂 直 行 业 应 用,推 动 数 据 赋 能 千 行 百 业,服务社会经济;横向上,统筹推进跨行 业、跨 领 域、跨 区 域 应 用 发 展,在 精 准 治 理、 民生改善、产业带动等 方 面 打 造 一 批 应 用 融 智 示 范 标 杆。 重 点 打 造 一 批 十 万 级、五 十万级、百万级行业应用。 ———强化机制创新,推动数据价值化“破 冰 工 程”。进 一 步 加 强 省 级 大 数 据 中 心 建设,统筹全省政务数据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深度 推 动 数 据 资 源 的 开 发,大 力 推 进 非 涉密政务信息汇聚,完 善 数 据 资 源 目 录。统 筹 推 动 建 立 健 全 跨 行 业、跨 部 门 的 数 据 共享机制。以市场和服务为导向,鼓励各类数 据 开 放 共 享、相 互 融 合,并 向 省 大 数 据 中心汇聚,同时采取有 效 措 施 加 强 对 共 享、融 合 数 据 的 保 护。 加 快 探 索 建 立 数 据 市 场化流动和有偿使用交易机制,加快在数据价值化探索实践中实现破冰行动。 ———强化政策创新,打造 数 字 核 心 产 业 “倍 增 工 程”。 加 强 与 中 科 院、北 航 的 合 作,围绕物联网上游技术领域做好创新链设 计,加 快 脑 机、医 疗、水 与 环 境、车 联 网 等 智能传感器以及高精度 数 控 机 床 应 用 和 产 业 化,建 设 具 有 自 主 创 新 能 力、规 模 化 的 智能传感器产业高地;加快鹰潭、南昌、赣州、吉安5G、 VR/AR、物联网核心产业规模 聚集,推动上饶、宜春、抚州大数据相关产 业 快 速 发 展。积 极 开 拓 国 际、国 内 市 场,力 争规划期末,物联网、人工 智 能 等 数 字 核 心 及 关 联 产 业 主 营 收 入 达 到 2000 亿,实 现 产业倍增。 第十一章 构建科技合作新格局 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加速科技开放合作进程 ,探索科技合 作有效途径 ,充分发挥区位 、特色产业等优势 ,创新区域合作机制 , 构建高水平科技创新合作体系 。 第一节 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积极开展与美 国 、英 国 、法 国 、德 国 、加 拿 大 、以 色 列 、日 本 、澳 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科技合作交流 ,重点在生物医疗与公共卫生 、现 — 42 — 代创新药物 与 生 物 医 用 材 料 、资 源 高 效 开 发 与 综 合 利 用 、锂 电 及 电动汽车 、新材料 、航空 、先进装备制造 、新 一 代 信 息 技 术 等 领 域 , 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研究 ,建立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 地。 大力加强与 “一带一路 ”国家科技合作交流 。 扎实开展与俄罗 斯 、乌克兰 、菲律宾 、加纳等 “一带一路 ”国家政府间合作 。 组 织 参 加东盟 、欧亚地区国家 、南亚国家 、非洲国家 、阿拉伯国家国际科技 交流合作 。 推动中菲政府间竹技术联合实验室 、中菲水稻技 术 联 合实验室 、中俄质谱科学与仪器俄罗斯研发中心建设 。 第二节 持续深化区域科技创新合作 以整合 资 源 、互 利 共 赢 、携 手 发 展 为 导 向 ,深 化 区 域 科 技 创 新合作 ,形 成 科 技 交 流 合 作 “国 内 循 环 ”。 推 动 重 点 区 域 开 放 创 新 ,加强与粤港澳大 湾 区 、泛 珠 三 角 、长 江 经 济 带 、长 三 角 科 技 创 新资源对 接 ,结 合 双 方 的 科 技 、人 才 和 资 源 优 势 ,推 进 重 大 关 键 技术的合作研究 ,高 新 技 术 成 果 转 移 转 化 及 产 业 化 ,科 技 资 源 开 放 共 享 。 推 动 科 技 企 业 在 科 技 资 源 聚 集 区 布 局 建 设 “科 研 飞 地 ”。 着力 将 大 南 昌 都 市 圈 打 造 成 为 全 省 科 技 开 放 交 流 合 作 门 户 ,将赣州 打 造 成 为 江 西 对 接 粤 港 澳 大 湾 区 桥 头 堡 。 进 一 步 深 化赣京 、赣粤 、赣湘 、赣 浙 、赣 鄂 、赣 皖 等 区 域 科 技 合 作 ,助 推 浙 赣 边际合作 (衢饶 )示范 区 、湘 赣 边 区 域 合 作 示 范 区 、赣 粤 合 作 试 验 区等试验示范区建设 。 — 43 — 专栏 21 区域科技合作 1 . 对接粤港澳大湾区。 在钨与稀土新材料、现 代 农 业、新 能 源、电 子 信 息、生 物 医 药 等 领 域 加 强 与 粤 港 澳大湾区科技合作,探 索 合 作 新 机 制。以 赣 州 为 核 心,打 造 对 接 融 入 粤 港 澳 大 湾 区 的桥头堡,对接广州、深 圳、珠 海 等 生 物 技 术 新 兴 产 业 集 群。 承 接 新 材 料 项 目 转 移, 推进赣州“中国稀金谷”等建设。推动大湾区科研院 所、高 等 院 校 和 龙 头 企 业 在 赣 州 设立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支机构。 2 . 赣京合作。 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重 点 产 业,推 动 创 新 链、产 业 链、供 应 链 协 同 布局。提升科技资源共享 共 建 水 平,广 泛 开 展 产 学 研 合 作,推 动 北 京 科 技 企 业 研 发 成果在江西转化,探索建设北京科技创新成果产业转化基地。 3 . 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 重点围绕人工智能、新 材 料、生 物 医 药、集 成 电 路、新 能 源 汽 车、高 端 装 备、新 能 源等产业部署创新链条。按照江西内陆开放型经 济 试 验 区 建 设 总 体 方 案 布 局,将 上 饶打造成为对接长三 角、深 化 赣 浙 区 域 合 作 的 门 户,探 索 推 进“异 地 孵 化 器”等 开 放 式创新平台建设,积极与 光 伏、光 学、汽 车 等 行 业 协 会 合 作 共 建 研 发 平 台,吸 引 知 名 研发机构和企业设立研发中心。 4 . 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 重点围绕电子信息、节 能 环 保、新 材 料、先 进 装 备 制 造、生 物 医 药 等 产 业 布 局 创 新链条,推动产业振兴 发 展。按 照 江 西 内 陆 开 放 型 经 济 试 验 区 建 设 总 体 方 案 布 局, 将萍乡打造成为融入长 株 潭 城 市 群、深 化 赣 湘 区 域 合 作 的 门 户,不 断 拓 展 深 化 合 作 领域,推进煤炭、陶瓷、钢铁、水 泥、烟 花 等 传 统 产 业 转 型 升 级,加 强 产 业 园 区 承 载 能 力建设。 第三节 加快与大院大所名校名企科技合作进程 实施更加开放包容 、互惠共享的科技合作战略 ,进一步完善省 院 、省校 、省企科技合作机制 。 推动与全球知名高校 、院所 、企业的 合作 ,重点强化与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等大院大所科技合作 , 加快引进共建高端研发机构 ,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 力争到 “十 四五 ”末 ,建设 150 家左右高端研发机构 ,其中 ,重大战略性高端研 — 44 — 发机构 10 家 ,产业引领性高端研发机构 30 家以上 ,研发应用型高 端研发机构 100 家以上 。 第十二章 推进科技创新园区建设 发挥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载体 作 用 ,大 力 推 进 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农业科技园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 创新发展 ,提升园区创新创业和辐射带动能力 。 第一节 推进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升级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 ,推动科技创 新 与 经 济 生 态 社会的全面 融 合 ,努 力 建 设 产 业 技 术 创 新 示 范 区 、绿 色 发 展 引 领 区 、开放协调发展先行区 、创新政策和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 ,打造 长江经济带经济与生态联动发展的创新高地 。 推动鄱阳湖国家自 创区 “一核一圈一带 ”创新发展一体化 ,促进 “绿色 + 科技 ”融合发 展 ,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基本实现从要素 、投 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战略转变 。 专栏 22 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发展目标:到 2025 年,综合实力进入国 家 自 创 区 中 上 水 平,建 成 创 新 能 力 突 出、 发展成效显著、机制氛 围 优 越 的 自 主 创 新 发 展 高 地。 经 济 总 量 实 现 万 亿 大 跨 越,高 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 65% ,研 发 经 费 投 入 强 度 达 到 全 省 平 均 水 平 两 倍,形 成 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100% ,为全省国家 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供支撑。 — 45 — 建设内容:系统谋划七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 开 发 区 个 性 化 发 展 路 径、发 展 方 向, 按照“核心带动,两 翼 齐 飞,整 体 推 进,融 合 发 展”工 作 方 针,打 造“一 核 一 圈 一 带”空 间布局,形成优势互补、各 具 特 色、高 效 协 同 的 发 展 格 局。 实 施 四 大 创 新 工 程,推 动 核心技术的研发与落地、现代产业的培育与壮大,打 造 一 批 高 能 级 双 创 服 务 机 构,培 育一批科技型市场主体;开展三大绿色行动,推行 绿 色 生 产 生 活 方 式,加 强 绿 色 技 术 研发与应用,建设 绿 色 生 态 环 境,引 领 绿 色 崛 起 新 路 径,支 撑 国 家 生 态 文 明 试 验 区 (江西)建设;实施创新高地开放合作、区域创新协同 发 展、创 新 引 领 示 范 带 动 三 大 计 划,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推进跨区域开放协同,有 力 支 撑 全 省 建 设 内 陆 双 向 开 放 新高地;发挥国家自创区 体 制 机 制 改 革 创 新 和 政 策 先 行 先 试 优 势,深 化 五 大 领 域 改 革,持续引领全面深化改 革,在 新 经 济 制 度、开 放 环 境、人 才 服 务、科 技 金 融、管 理 体 制机制等方面系统谋划改革举措,以新政策和新制度 供 给 激 发 全 社 会 创 新 活 力 和 创 造力。 第二节 推进农业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 1 . 加快井 冈 山 国 家 农 高 区 升 建 。 围 绕 南 方 红 壤 丘 陵 综 合 高 效开发主题和绿色食品主导产业 ,按照 “一城三区 ”整体空间布局 , 加快井冈山农高区 “一心 、五园 、三基地 ”建设进程 ,高标准升级建 设井冈山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积极引导高等学校 、科研 院所 、科技型企业等优势创新创业资源和要素向农高区集聚 ,打造 现代农业创新高地 、人才高地 、产业创新高地 。 专栏 23 井冈山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发展目标:到 2025 年,区内 主 营 业 务 收 入 达 到 300 亿 元,培 育 高 新 技 术 企 业 35 家,建立省级以上研发机 构 20 家,形 成 体 系 完 善 的 绿 色 食 品 产 业 链、高 度 集 聚 的 产 业发展态势以及具有影响力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公共 品 牌,建 设 集 服 务 南 方 红 壤 丘 陵 地区高效综合开发、高新技术展示与应用示范于一体,具有国家水平的农高区。 — 46 — 建设内容:按照总体规划布局,推进“一城三区”和“一 心、五 园、三 基 地”建 设,搭 建农高区整体框架;聚焦农高区主题和主导产业,加 大 科 技 投 入,加 快 关 键 核 心 技 术 攻关,着力解决制约我国红壤丘陵地区农业发展 的 突 出 问 题;加 快 产 业 基 地 建 设,重 点培育绿色水稻、井 冈 蜜 柚、井 冈 芦 笋 等 产 业,形 成 集 种 苗 繁 育、种 植 示 范、精 深 加 工、冷链物流等为一体的 高 标 准 全 产 业 链 体 系;加 大 龙 头 企 业 和 高 新 技 术 企 业 的 引 进培育力度,推动产学研 用 融 合;高 端 链 接 国 内 外 科 技 资 源,集 聚 创 新 型 人 才,打 造 红壤改良、绿色食品、智能 农 机、生 物 技 术 等 方 面 的 高 端 科 研 平 台;深 入 推 进 一 二 三 产融合和产城镇村融合,推进村庄建设、产业 发 展、文 化 提 升、生 态 保 护,为 乡 村 振 兴 提供样板。 2 . 促进 农 业 科 技 园 区 提 质 升 级 发 展 。 围 绕 主 要 农 业 功 能 类 型区和优势农产品产业带 ,进一步优化园区建设布局 ,到 “十四五 ” 末 ,全省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数量达 11 家左右 。 创新运行管理体 制机制 ,优化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评价考核体系 ,建立动态管理 、优 奖劣汰机制 。 依托园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 ,引进和培育一 批 技 术含量高 、成长潜力大的科技型企业 ,提升园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 度 ,形成一批带动性强 、特色鲜明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催生 现代农业发展新业态 。 提升创新创业服务能力 ,集 成 科 技 、信 息 、 资本 、人才 、政策等创新要素 ,将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为创新创业 的重要基地 ,成果示范推广的主要阵地 ,培训高素质农民的重要载 体。 第三节 促进开发区创新升级 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经济技 术 开 发 区 、工 业 园 区 、特 色 产业基地等建设一批创新创业平台 ,推动各地围绕支柱产业和战 — 47 — 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一批各具特色的专业化众创空间 ,并与当地专 业孵化器 、科技园等形成完整的孵化链条 ,力争形成 “一区多链 ”新 格局 。 落实对科技企业孵化器 、众创空间等的税收优惠支持政策 , 抓好创业投资与培训等增值服务 。 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先行 先试力度 ,促进科技 、人才 、政策等要素的优化配 置 。 对 全 省 高 新 技术产业开发区进行综合考评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转 型升级步伐 ,鼓励和推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提质增效 。 开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扩区调区工作和优化整合 ,支持具备条 件的省级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开 发 园 区 申 报 国 家 级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开 发 区。 第十三章 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优化科技投入 结 构 ,拓 宽 科 技 投 入 渠 道 , 提升金融支撑科技创新的有效性 ,构建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 第一节 发挥财政科技投入引导作用 进一步完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 ,加大对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科 技经费的支持力度 ,引导和提高学科和团队建设经费用于研发活 动的比例 。 加大重点领域基础研究投入 ,建立基础研究多元 化 投 入机制 ,鼓 励 并 引 导 地 方 、企 业 和 社 会 力 量 增 加 对 基 础 研 究 的 投 入。 — 48 — 第二节 强化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支撑 强化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 ,引导银行 、创投 、担保 、保险 等金融机构开发科技金融产品 ,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移转化提供 全周期 、多元化金融服务 。 鼓励金融机构信息共 享 、合 作 创 新 ,按 照市场化 、可持续原则探索建立支持科技型企业的金融合作机制 , 运用以企业 “技术流 ”为核心的科技型企业融资评价机制 ,稳妥开 展投贷联动 、投保联动等服务新模式 ,切实解决科技金融服务的难 点和痛点问题 。 支持金融机构设立各类科技创新投资基金 ,借 力 “映山红 ”行动和 “科创板 ”,积极推动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 。 用好 政策性银行科创贷款 。 加强科技金融服务 ,做大做优 “科贷通 ”“科 创通宝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等科技金融服务品牌 ,为金融机构创 新科技金融产品 、开展科技金融业务提供有力支撑 。 第三节 推动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坚持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为引领 ,企业资金为核心 ,社会和金融 资本为重要补充的研发投入体系 。 进一步发挥地方和政府部门财 政支出对研发投入的引导作用 。 壮大创新企业群体 ,强化企 业 研 发投入主体地位 。 落实更大力度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高新 技 术 企业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 。 支持 “三首 ”示范应用 ,探索首购首 用风险补偿制度 ,落实研发经费后补助 。 鼓励科研院所 、高等院校 与企业开展以企业为主体 、产业为导向的紧密型产学研合作 ,鼓励 — 49 — 科技人员开展创新创业和实施科技成果转化 。 支持各级政府部门 与科技部门 探 索 设 立 多 种 形 式 的 联 合 基 金 ,共 同 支 持 科 技 创 新 。 鼓励企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设立科学研究基金 。 第十四章 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生态 坚持弘扬科学精神 ,完善科技创新治理 ,以激发科研人员和创 新主体创新活力为出发点 ,深入改革完善科技评价机制 ,提升科学 技术普及能力 ,厚植科技创新社会基础 。 第一节 提升科技创新治理能力 1 . 加强科 研 诚 信 建 设 和 伦 理 治 理 。 加 强 科 技 监 督 和 科 研 诚 信体系建设 ,强化科技活动全过程监督管理 ,严格落实科研诚信承 诺制度 ,依法对科研违规失信行为开展调查处理 ,推进科研违规失 信信息汇交并依法实施联合惩戒 。 推进科研诚信信息分级分类评 价管理 ,建设科研诚信信息管理系统 。 进一步推进 “三评 ”改革 ,大 力清 除 “四 唯 ”问 题 ,健 全 完 善 科 技 评 价 机 制 ,大 力 弘 扬 科 学 家 精 神 ,努力转变科研作风学风 。 加强科技伦理审查 ,强化对违背科技 伦理行为的查处和惩戒 。 2 . 深化科 技 创 新 体 制 机 制 改 革 。 优 化 科 技 规 划 体 系 和 运 行 管理机制 ,推动重点领域项目 、平台 、基地 、人才 、资金一体化配置 。 加强科技 、人才 、金融 、产业 、财政等领域的政策协同 。 改进科技项 目组织管理方式 ,实施 “揭榜挂帅 ”等制度 。 加快科研院所改革 ,推 — 50 — 动科研机构分类支持试点 ,加大对基础类 、公益类科研机构稳定支 持力度 。 深化 “三评 ”改革 ,赋予高校 、科研院所更大的科研相关自 主权 ,推进科研项目经费实行 “包干制 ”试点 ,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 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 ,探索建立适应创新驱 动发展要求 、符合科技创新规律 、突出质量贡献为绩效导向的分类 考核评价体系 。 3 . 优化科 技 创 新 创 业 发 展 环 境 。 推 动 完 善 科 技 创 新 领 域 地 方性法规 、规章 。 持续推进科技领域 “放管服 ”改革 ,推进省 、市 、县 各级科技主管部门实施全省统一权责清单 ,优化科技行政许可审 批管理和服务流程 。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科技创新政策 ,健全 科 技 型企业成长发展全流程服务链 。 进一步减负放权 ,充分激活 全 社 会创新创业活力 。 深入开展 “降成本 、优环境 ”活动 ,推广应用 “科 技创新券 ”等支持方式 。 第二节 加强创新型市县建设 支持新余 、九 江 、赣 州 、抚 州 等 地 积 极 创 建 国 家 创 新 型 城 市 。 加强对县域科技工作的顶层设计 、统筹指导 ,强化科技创新对县域 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 持续推进井冈山国家级创新型县 (市 ) 和省级创新型县 (市 、区 )建设 ,加快推进信丰等赣南原中央苏区县 创新资源集聚 ,争创若 干 个 国 家 级 创 新 型 县 (市 )。 加 强 全 省 县 域 创新能力监测和评价 ,推进基层科技工作发展 。 — 51 — 第三节 完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 强化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主体地位 ,在重点产业 、重点企业中培 育一批高价值发明专利 ,对高新技术企业 、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业企 业实施发明专利 “清零 行 动 ”。 完 善 发 明 专 利 创 造 激 励 政 策 ,增 强 科研院所 、高等院校发明创造能力 。 强化科技计划项目发明 创 造 导向 ,完善科技奖励发明专利导向机制 ,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平台发 明创造水平和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 。 加强质量标准化科技 创新 ,加快重大产业 、公益性 、基础性等技术标准研制和科技创新 。 第四节 加强创新文化建设 1 . 倡导创新文化理念 。 积极践行 “鼓励创新 、宽容失败 ”的创 新理念 ,推进科技社团和品牌创新发展 ,加强对重大科技成果 、杰 出科技人才和创新型企业的宣传 ,加大对创新创业者的奖励力度 , 形成引领更多人才投身创新活动和创业行为的社会导向 。 2 . 加强科学技术普及 。 加强新时代科普理论研究 ,建立健全 科普工作联席会议 ,强化对各地各部门的统筹和指导 。 加强 科 普 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科普统计 ,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 ,加强对新兴 前沿技术和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普 ,建立健全公共突发事 件应急科普响应机制和工作预案 。 鼓励高等学校 、科研院所 和 企 业以及各种创新平台定期向公众开放 。 加强青少年科学教 育 ,引 导和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 。 依托科技组织和科技特派员 ,提 升 农 — 52 — 民科学文化素养和技术应用水平 。 推进科普内容适老化改 造 ,提 升老龄人群融入信息化社会的能力 。 健全多元化科普经费投入机 制 ,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科普事业 ,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科普企 业和科普教育基地 ,推动科普产业发展和科普交流合作 。 第十五章 规划实施保障 坚持党对 科 技 工 作 的 全 面 领 导 ,完 善 协 调 管 理 ,强 化 评 估 机 制 ,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 ,为江西加快迈入创新型省份行列 并向更高水平迈进提供坚实保障 。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系统观念 ,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作用 ,建立健全 规划实施推进机制 ,构建省 、市 、县科技创新联动发展格局 ,完善规 划实施目标 责 任 制 ,将 规 划 确 定 的 发 展 目 标 、主 要 任 务 分 解 到 各 地 、各部门 ,明确实施责任主体 、实施进度要求 。 加 强 年 度 科 技 计 划与规划的衔接和落实 ,对主要指标设置年度目标 ,确保规划制定 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 第二节 强化协调管理 强化协调机制 ,加强对科技创新发展的协调和管理 ,切实整合 各方政策措施 、资金 、人才等资源 ,明确部门职能 责 任 ,形 成 合 力 , 抓好规划的督促落实 。 各级科技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 — 53 — 用 ;各有关部门要从各自职能职责出发 ,加强协调配合 ;各市县政 府要健全工作机制 ,细化政策措施 ,科学组织推进 ,确保各项任务 措施落到实处 。 第三节 实施监测评估 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测和第三方评估 。 健全完善科技 创新考核机制 。 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根据国内外科技发展趋 势 和 我国经济社会需求新变化 ,对规划指标 、目标和重点任务及时进行 动态调整 。 抄送 : 省委 ,省纪委省监委 ,省人大常委会 ,省政协 ,省军区 ,省委各部 门 ,省法院 ,省检察院 ,群众团体 ,新闻单位 。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秘书处 — 54 — 2021 年 10 月 26 日印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