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2017秋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交流小结——北国秋冬记事.pdf

Dreamer 织梦者1 页 130.884 KB下载文档
2017秋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交流小结——北国秋冬记事.pdf
当前文档共1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2017秋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交流小结——北国秋冬记事.pdf

北国秋冬记事——2017年秋季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交流小结 2018-05-24 14:37:25 寒假在家,一天晚上陪老妈散步的时候,她突然说:“我觉得你这次回家跟以前不一样了。” 我诧异,问道:“哪里不一样了?” “好像又 长大了。” 心里微微颤动了一下,我抬头呼吸着北方冬夜里冷冽的空气,思绪又回到了刚刚在俄罗斯度过的那段时光。从九月到十二 月,四个月的时间并不算长,却最难忘。 从大一刚入学听说学校有去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交流项目开始,我就给自己定下了这个目标, 那时候只是想去这个课本上读到过的美丽城市看看,并没多想,一直到最后飞往俄罗斯的前一天,我还只是怀揣着满腔热情,幻想着交 流生活的种种新鲜与美好。结果下飞机几个小时之后,我才反应过来,原来挑战往往与新奇相伴。 首先是生活上的挑战,自高中开始 独自在外地求学的我本以为生活上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显然我低估了在陌生国度存活的难度。而在俄罗斯,难度又升了两级:一是语 言,二是天气。说来惭愧,虽然在国内已经学了两年俄语,但是完全浸入纯俄语环境,这还是第一次。刚到的第一个月,我每次去超市 都会紧张,提前查好自己要买的东西用俄语怎么说,付钱的时候听到数字总要反应好久,几次差点把10卢布付成100卢布;去地铁站办 交通卡,一遍遍请求工作人员讲话语速慢一点,身后的队伍排得很长。至于天气,圣彼得堡位于俄罗斯偏北,10月份已经开始入冬,接 下来的几个月都是阴沉的冬天,雨天和雪天交替,鞋子湿掉、常备雨伞都是小事,长时间见不到阳光的阴郁心情才是最为难捱的。 可是 人的适应能力也很神奇,最后临走的时候,我已经习惯开口说俄语的环境,彼得堡市中心的公交线路也几乎刻在了脑海里,甚至爱上了 这里灰色的天空。而在这个适应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大概是重新认识了“生活”二字,这两个字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其实归根到 底是要“照顾好自己”,都是些日常琐碎,比如在水果蔬菜种类贫乏的俄罗斯想办法给自己补充维生素,比如下雪天记得戴上毛线帽,拥 有了照顾自己的能力,以后才能够在任何地方生活下去,毕竟这也是一切工作和学习、梦想与追求的前提。 其次是学业上的挑战,交 流院校安排的课程虽说都是俄语及俄罗斯文化相关,但是要想学好也不容易。开学的分班测试我被分在同一语言等级中最好的班级,班 上同学来自世界各地,其中欧洲和亚洲同学居多,第一天上课,我惊讶于欧洲同学流利的俄语,他们几乎可以与俄罗斯老师自由交流。 在后续的课程中,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班上同学的优秀,也借此机会了解了一下不同国家不同院校的俄语教学特点。欧洲的语言教学 注重实践,课上多练习听力、口语,因此在新闻听力、报刊阅读等方面占有优势,但是语法方面则是亚洲同学掌握得更加牢固。 四个月 的时间里面,单单从课堂上就已经收获良多,老师们都是非常有经验的对外俄语教师,而且他们对本民族、本国家的历史文化有着深刻 的理解。我们并不仅仅练习口语听力,还一起讨论国家文化差异,一起参观冬宫博物馆,为彼得格勒围困的历史而悲痛,也为亚历山大 三世的身世而感慨。虽然每天早上天没亮就出门,再搭乘20分钟公交车到达上课的地方,虽然也曾经为了月末测验成绩而难过不甘心, 但是我真的体会到了纯粹追求知识的乐趣,这四个月的课程重新唤起了我对语言学习的热情,甚至间接促使我决定了自己未来的研究方 向。 最后是社会实践和科创项目推进方面的挑战,交流之前,我和同去的同学组队参加了海外交流生社会实践,与此同时,我承担的 曦源学术课题也需要在俄罗斯进行考察。这两个课题性质、主题都不相同,但是都涉及问卷调查和采访等社会学研究方法。计划书和开 题报告里面实施步骤和目标都写得清清楚楚,但是实际执行起来又是另一回事,身处异国他乡,面对完全不同的环境,操着另一门语 言,我们遇到了许多在国内没有预料到的困难。比如,如何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问卷发放地点,如何利用当地人常用的社交软 件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如何说服俄罗斯人接受我们的采访等等。我们进行了多次尝试,还寻求俄罗斯老师建议,期间曾多次调整实施 方案,最终达到了还算满意的结果,我们提交了70多页的海外交流生社会实践结项报告,也搜集到了课题需要的数据资料,更重要的 是,在解决一个个难题的过程中,我们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挑战与困难之外,我的交流生活大部分是在快乐中度过的。圣彼得 堡是一座很美的城市,涅瓦河终日静静流淌,老城区的建筑与几百年前并无差别,街边随便一处不起眼的房子里面可能住过某位历史人 物。没课的时候我总爱到处走走逛逛,看看路边果戈里的雕像,经过普希金决斗前坐过的咖啡馆,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走过的街头漫步, 仔细辨认阿赫玛托娃故居墙上留下的诗句,彼得堡市内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我几乎都参观过,最大的冬宫博物馆也前后总共去了七八次, 这样浓厚的文化氛围是我在国内任何一个地方都不曾感受过的。 我还定期参加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学生组织的俄语口语角活动,与来自 世界各地的青年学生一起交流沟通,听了很多人讲述自己的故事,也给别人讲述了属于我的中国故事,也许文化传播与交流在这里已经 萌芽。身处这样有着多元文化背景的一群年轻人中间,我深深体会到国际交流的重要性,而大家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对生活的热爱也让 我对世界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四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它短暂到让我留恋,也漫长到足够给我带来改变。我永远感激这四 个月的时光,我去到了另一个国家,感受了另一种文化,也许还为传播中国文化做出了一点贡献,我用四个月的时间学习、成长,也回 顾过去、思考未来。最后,我想感谢两边学校提供的交流机会,也感谢当初作出这个决定的自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