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06、105701中医内科学专业导师简介.pdf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 杨志宏,男,1963 年 5 月 29 日出生,大学本科学历,硕士学位,主任医师, 陕西省第三届名中医,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陕西中医药大 学附属医院脑病医院脑病四科主任医师、首席专家,兼任陕西中医学会脑病专业 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委员、络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糖尿病专 业委员会委员。咸阳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2001-2002 年在第 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呼吸内科进修学习一年。2008 年 9 月至 2012 年 2 月师承于 国家级名中医、陕西中医药大学沈舒文教授。 1986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先后在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二 科、呼吸、心病、急诊、发热门诊、内分泌科和脑病科工作,在脑病、肺病、糖 尿病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主要从事内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从 事医疗工作 36 年,先后出版专著 4 部,发表论文 53 余篇,省级课题 4 项,主持 市级课题 1 项,主持临床基地研究项目 20 余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脑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1、重症脑病的中西医抢救治 疗。 2、注重高脂血症、代谢性疾病(糖尿病)与脑动脉硬化症相关性眩晕、头 痛、失眠、震颤等的发生、发展、治疗与预后的因果关系中西医临床研究。3、 血管性痴呆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 联系方式:13509108526 电子邮件:729056079@qq.com 袁有才,男,1977 年 10 月 8 日出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主任医师, 副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 病医院四病区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委员会委员、脑病分会青年委员, 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咸阳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委 员会常委。 2001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2012 年 6 月博士毕业于成都中医药 大学,一直在陕西中医药大学工作,主要从事脑科疾病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 从事科研工作工作 18 年,先后参编专著 3 部,发表论文 60 余篇,参与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 2 项,主持省级课题 1 项,主持厅局级课题 5 项。 主要研究方向:脑血管病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药防治 电子邮件:yyc0807@163.com 韩祖成,男,1961年2月27日出生, 研究生学历,一级主任医师,陕西中医 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陕西省名中医,陕西省中医医院脑病医院原院长,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脑病科、重点学科中医老年病学学术带头人,第六批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陕西省“三秦人才津贴”, 陕西省白求恩精神奖获得者。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内科分会常务委员,陕 西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1987年6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在陕西省中医医院工作至今,从事中 西医诊疗脑病的临床、科研、教学30余年。主持国家级、厅局级及省部级各类课 题10余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等,出版专著1部。发 表专业论文7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脑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电子邮件:13759968645@139.com 黄世敬,男,1964 年 10 月 1 日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研究员、 主任医师、博导,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 安门医院中药研发中心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馆共同体副主席,北京中 医疑难病研究会副会长等。 1998 年 7 月博士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先后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流 动站、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派遣赴坦桑尼亚,主要从事中西结合临床研究工作。 从 2003 至今在广安门医院从事中医内科脑病、中药研发工作,先后出版专著 10 余部,发表论文 200 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项,省级课题 4 项,主持或 参与其他各级各类课题 30 余项,获省部级奖 3 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脑病临床与基础 电子邮件:gamhsj@126.com 王晓燕,女,1964 年 03 月 19 日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西安市中医医院业务院长、脑病专业 学科带头人,陕西省名中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药 学会理事会理事,陕西省中医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陕西省中医络病专业委员 会副主委,西安医学会医疗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西安市政协委员、政协常委。 1988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先后在西安市中医院神经内科及医 院行政科室工作,主要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30 余年,近年来主持参与各级科研课题 20 余项,研究成果获西安市科技进步奖二 等奖、三等奖各 1 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30 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临床-脑病方向 联系方式:18192115060 电子邮件:wxiaoyan3046@163.com 惠振亮, 男,1968 年 7 月 10 日出生,研究生学历,学士学位,中医内科主 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中医医院脑病一科主任、现为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兼秘书, 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 合学会心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91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先后在莲湖区医院、陕西省中医 医院工作,主要从事临床内科工作、从事临床工作 30 余年,先后出版专著 2 部, 发表学术论文 20 余篇,主持省级课题 5 项、参与省厅级课题多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内科 (中医脑病) 联系方式:13772077061 电子邮件:13772077061@126.com 李玲,女,1983 年 10 月 07 日出生,博士学历,博士学位,副主任医生,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陕西省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兼 任中华医学会周围血管病委员会委员。 2006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2009 年 7 月硕士毕业于中南大学, 2012 年 7 月博士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陕西省中医医院老年病科 工作,主要从事临床工作。从 2012 工作 9 年,先后发表论文 10 余篇,参与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1 项,主持省级课题 2 项。 主要研究方向:老年痴呆的中医药防治机制; 联系方式:15829472250 电子邮件:593385871@qq.com 张 启 明 , 男 , 1964 年 10 月 22 日生, 研究生学历, 博士学位,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教授,学科带头人。国家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分类技术委员会中医器械专 业组组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医药工程分会秘书长兼后任主任委员。 1990 年 07 月本科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先后在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国中 医科学院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十一五”、 “十二五”科技支撑 计划等项目 13 项,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穿戴式五藏功能态势监测设备关 键技术研究(2019YFC1711700)”负责人。发表学术论文 105 篇,出版著作 6 部, 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 8 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理论的定量和实证研究 电子邮件:zhang_917@126.com 曹旸,女,1980 年 1 月 1 日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中 西医结合内科副主任医师职称,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兼任中华 中医药学会内经分会委员。 2003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2007 年 7 月硕士毕业于陕西中医学 院。毕业以来,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工作至今,从事中西医结合脑病临床 工作,以及相关科研、教学工作 10 余年,多次获得年度先进个人。2015 年 7 月 至 2016 年 7 月在北京 301 医院进修学习神经内科一年,擅长脑血管病、头痛、 眩晕、失眠、痴呆、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治。先后主持咸阳市课题一项,院内课题 一项(在研),参与省级课题 2 项,共发表论文 20 余篇,参编著作 1 部。 主要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脑病临床 联系方式:13309107561 电子邮件:caoyang19800@163.com 陈杰,男,1981 年 11 月 13 日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主任医 师职称,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陕西省中医医院脑病二科副 主任,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失眠症阴阳序贯证治研究室)负责人, 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青年委 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神志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脑 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陕西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中医老年病专业委员 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陕西省 中医药专家协会脑病专家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陕西省卒中学会中医学分会第一 届秘书,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 合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2010 年 7 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先后在佛山市中医院、陕 西省中医医院工作,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脑病的医教研工作。先后出版专著 3 部,发表论文 30 余篇,其中 SCI 论文 6 篇,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 10 余项,主 持省部级课题 3 项、厅局级课题 4 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广东省科 技进步三等奖 1 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脑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电子邮件:657292134@qq.com 丁天红,男,1979 年 1 月 29 日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副主任医师 职称,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脑病专业教学主任,兼任咸阳市物理医学与康复医 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西安东方传统医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康复医学会 神经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康复医学会康复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陕 西省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师委员会委员。 2005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先后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中医 科、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脑病科工作,主要从事神经康复 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医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从事中医脑病康复工作 10 年, 先后出版专著 2 部,发表论文 10 余篇,参与国家 973 重点研发项目 1 项,主持 陕西科技厅课题 1 项,主持咸阳市市级课题 1 项,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1 项。 主要研究方向:针药结合防治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 电子邮件:dahong2033@163.com 吕富荣,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脑病分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身心医学专业委 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陕西省脑病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委员; 陕西省中医药家协会脑病分会委员;陕西省传统康复医学专委会委员;中国中西 医结合神经科学会陕西省分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神经科学会中医卒中 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安医学会神经内科学分会委员;“慢性病防治进社区” 专家组成员。 本人 1997 年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在西安市中医医院脑病科工作 至今,现担任西安市中医医院脑病医院副院长,后备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系 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经验学术继承人,西安市中医医院名中医。 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专业 23 年,熟练的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 的理论和方法解决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及疑难杂症并逐渐形成了 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用药规律。回归汉代以前的中医之路,用《神农本草经》、《黄 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四本经典指导下的理法方药诊疗疾病,临 证实践不分病种,不分年龄,按照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太阳篇到厥阴篇(后人 称为六经)进行辨证论治。重视六气为一气的变现。先天肾气与后天胃气互为其 根。重视三观四律五道六经 工作至今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莲 斋医意立斋案疏》第一次校注,排名第二。发表论文 30 余篇,参与省级课题 3 项,市级课题 10 余项,主持市级课题 1 项,曾获省科技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1 次, 市科技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1 次。 电子邮件:465019198@.qq.com 王翠,女,1984 年 10 月 2 日出生,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 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韩祖成主任医师学术经验继承人,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韩祖成工作室负责人;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青年委 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分会青年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 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陕西中医药学会脑病 分会秘书长;陕西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中医老年病分会秘书长。陕西省中西医 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2008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针灸推拿专业;2012 年 7 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医学系中医内科学专业,毕业至今在 陕西省中医医院脑病科从事临床及科研工作;发表论文 10 余篇;主持陕西省科 技厅重点研发计划一般项目课题 1 项、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 1 项,参与国家 级、省级重大课题 4-5 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脑病及神志病 电子邮件:357168748@qq.com 张金培,女,1977 年 1 月 3 日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中医内科主 任医师职称,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陕中附院脑病医院四病 区副主任职务,兼任陕西省血管病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红十字会中医组副主任委 员。 1999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2006 年 7 月硕士科毕业于西安交通 大学,毕业后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工作至今,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脑病临 床工作。从事中西医脑病工作 16 年,先后出版专著 3 部,发表论文 20 余篇,参 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省级课题 2 项,主持市级课题 1 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脑病临床 联系方式:15091064469 电子邮件:yyzhangjinpei@163.com 陈学彬,男,1978 年 6 月 28 日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副主任医师,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心血管三科副主 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分会青年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高血压专业委员 会理事,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7 年 7 月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陕西中 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工作,主要从事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与研究工作。先后发表 学术论文 20 余篇,主持省级课题 1 项,参与省级课题 3 项,市级课题 3 项。 主要研究方向:冠心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电子邮件:381104432@qq.com 何庆勇,男,1982 年 7 月 13 日出生,博士学历,医学博士学位,主任医师 职位,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心内科,兼任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伤寒论教研室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 生院博士班《中医经典与临床》课程授课老师。全国中医(西学中)优秀人才项 目《伤寒论》课程负责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常委。针对《伤 寒论》提出了“类方—方证—主证”辨证新体系,针对《金匮要略》提出了“辨 病—方证—主证”辩证新体系。 2011 年 7 月博士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从 2011 年 8 月起工作于中国中医 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主要从事心内科临床工作,至今工 11 年。先后主持 或作为骨干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 973 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 共 21 项。发表 SCI 文章 33 篇(单篇/通讯作者,最高 IF16.4),以第一作者或 通讯作者发表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 132 篇,获得北京市科技新星、中华中医药 学会中青年创新人才、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获包括国家科技技术进步二等 奖 1 项、省部级一等奖 3 项等在内的国家及省部级奖 12 项。已申请国家发明 专利 8 项(授权 6 项)。独著或主编 19 部,作为副主编参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 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1 部。 主要研究方向:经方治疗心脑血管等内科疾病 电子邮件:heqingyongg@163.com 胡元会,男,1963 年 1 月 29 日出生,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学位,博士后, 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硕士、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中国 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 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 医药学会联合会高血压病分会常务副会长。 1985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先后在陕西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 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工作,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教学、科研工 作 37 年,先后出版专著 10 部,发表论文 300 余篇,共主持及参与国家及省部级 课题 17 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14 项,授权 7 项,获批软件著作权 5 项,先后获 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 10 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社部“有突出贡献 中青年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军人才-岐黄学者,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特殊津 贴专家,第二届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 “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首都名中医, 北京地区百名优秀青年医师,第二届首都群众喜爱的中青年名中医,首届“北京 中医行业榜样”,北京市西城区“百名英才”,荣获第六届“敬佑生命·荣耀医者” 中华医药贡献奖。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 电子邮件:huiyuhui55@sohu.com 雷瑗琳,女,1968 年 8 月出生,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学位,主任职称,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中医内科主任医师,西安市首届名中 医。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衰学术组委员、中 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流派分会委员等职。 1992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现在西安市中医医院工作,主要从 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和教学近 30 年。先后发表论文 28 余篇,主持省、市级级课题 5 项。 主要研究方向:慢性心衰、冠心病中西医诊疗 联系方式:13193315019 电子邮件:1526291504@qq.com 马静,女,1966 年 02 月 16 日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主任医 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 导老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医科主任,国家临床重点中医临床专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学科带头人,兼 任兼任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临床应用基础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 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分会常务,陕西省 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委,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及络病分会副主委等职务。 1989 年 06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 医科工作至今,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和不孕不育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 工作。从 1989 工作至今 33 年,先后出版专著 13 部,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学术 论文 70 余篇,其中,SCI 论著 17 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 项,国 家及省部级课题 15 项。获批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 进步三等奖 2 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4 项。指导硕士研究生 15 名, 博士研究生 4 名。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电子邮件:jingma@fmmu.edu.cn 王南丁,女,1987 年 08 月 29 日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硕士学位,研究 生学历,副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工作于西安市中 医医院心血管内科,工作后曾多次获得“西安市中医医院十佳青年医师”、 “西安 市中医医院先进工作者” 、 “医德风尚奖”等奖励。现任陕西省中西结合临床应用 基础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西结合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安市首届 名中医继承人,西安市中医药骨干人才。 本科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硕士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曾获得西安市中医医院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立项,目前在研陕西省科 技厅自然科学基础计划项目 1 项,西安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项目 1 项,西安 市科技局局级科研项目 1 项,近 5 年发表 SCI 论文及核心期刊论文 10 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益气活血中药防治冠心病的临床与机理研究。 电子邮箱:wangnanding9669@163.com 陈金锋,男,1978 年 10 月 23 日出生,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中医内科学 硕士、中国哲学在读博士,副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现任陕西省中医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雷忠义国医大师研究所秘书,兼任世界 中医药联合会秦药分会理事,全国五运六气学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陕西省医学 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会员,陕西省中医药专家协会委员,中国民族中医药协会副 秘书长,海外华人中医协会委员,泰国中医药学会顾问,全国中医优势大会委员, 陕西省抗衰老学会委员,陕西省养生协会会员。 2006 年 2 月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11 年 7 月硕士毕业 于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2011 年至 2012 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 属医院进修心血管介入;2014 年至 2018 年参加陕西省第五批名老中医师承教育, 跟师雷忠义国医大师,同时师承石学敏院士、王新明名中医学习针灸;2020 年 取得陕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硕士学位;2019 年 9 月至今,陕西师范大学中 国哲学博士在读。先后在柞水县职业中专、陕西省中医医院工作,主要从事中医 药教学、中西医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擅长中西医防治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 病、心肌病、高血压病等。从事中医教学工作 7 年,从事中西医心血管临床工作 11 年,发表学术论文 30 余篇,有 20 余篇发表在核心期刊,7 篇 SCI 文章,主编 著作 2 部、参编著作 5 部,主持参与科研课题 14 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研究、中医内科心病研究 电子邮件:cunjin11199991@163.com 王捷虹,女,1968 年 4 月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主任医师、教授,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科主任,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陕西省特支计划区域发展人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区域性诊疗中心负责人。 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务委员,世中联消化病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 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学会副会长。 1991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毕业后到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 科工作,主要从事脾胃病的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从 1992 年工作 30 年,主编 及参编著作 6 部,发表论文 90 余篇,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3 项,参与国家级 横向科研课题 5 项,主持省级课题 7 项,主持及参与完成省级、市级科研成果奖 8 项,获批国家发明专利 1 项。 主要研究方向:脾胃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电子邮件:wangjiehong68@163.com 杜晓泉,女,1964 年 11 月 3 日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主任医师,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二科主 任,陕西省名中医,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一届慢性便 秘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中华 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吴阶平医学基金会炎症性肠病中医 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病专业委员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中 国医促会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分会常务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第四届脾胃病专 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咸阳市医学会副会长。 1987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工作, 主要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从事临床工作 35 年,先后出版专著 2 部,发 表论文 40 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省级课题 6 项,主持市级课 题 1 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脾胃病基础及临床研究(尤其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萎缩 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功能性胃肠病) 电子邮件:duxiaoquan1997@163.com 惠建萍,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 导教师。曾获得咸阳市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陕西中医药大学“教书育人”先 进个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兼任陕西省预防医学会消化病预防专业委员会常 务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分会常务委员,西安市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常务 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分会专家委员等。 2006 年参加工作,2010 年博士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在陕西中医药大学 附属医院消化二科工作,主要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 2015-2016 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进修 1 年。出身于中医世家, 秉承家学,广拜名师。擅长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消化 性溃疡、功能性胃肠病、溃疡性结肠炎、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急慢性胰腺炎、 胆系疾病等消化系统常见病及难治病。 参与国家级课题 2 项,主持省级科研课题 3 项,厅局级课题 3 项,已发表学 术论文 50 余篇,参编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 3 部。研究成果获陕西省 科技成果二等奖 1 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西医诊治胃肠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电子邮件:546893348@qq.com 宋健,男,1978 年 12 月 26 日出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副教授/副主 任医师职称,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系 副主任职务。 2015 年 6 月博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脾胃病专业,自从 2006 年留校工作至今,从事《中医内科学》教学、科研、临床以及高等教育教学管理 工作 16 年,先后参编专著 3 部,发表论文 30 余篇,其中核心期刊 14 篇,参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参与省级课题 3 项,主持厅局级科研课题 3 项,获得国 家专利 3 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胃粘膜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 电子邮件:871593608@qq.com 刘越洋,女,1976 年 3 月 31 日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主任医师,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胃早癌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 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第一届消化病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 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等多项学会任职。 2003 年 7 月研究生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毕业后于西安市中医医院工作, 主要从事中医内科脾胃病临床诊治工作。发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20 余篇,参与 省市级课题十余项,主持省级课题 3 项,。 主要研究方向:1.中医脾胃病中医文献及古今医家临床用药规律性;2 辨体 -辨病-辨证相结合的三辨诊疗模式在中医脾胃病预防、诊疗的应用研究。 电子邮件:43585886@qq.com 黄雅慧,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药经验传承指 导老师,陕西省名中医,陕西省三秦人才,西安市劳模,西安市人民健康卫士, 国家级重点专科西安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业务主任,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 会脾胃病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中 西医结合医师分会消化病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务 理事,陕西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分会委员, 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 分会常委,陕西省老年学会医养融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西安市中医学会脾 胃病分会主任委员,西安市干部保健学会委员及陕西省医疗事故鉴定及职称评定 专家等职务。 长期从事消化病科研、教学及临床工作,擅长运用消化内镜及中医药诊治脾 胃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研制有省药监局批准 自制药“胃动灵胶囊”、“萎平舒胶囊”、“通便口服液”“快胃舒肝片”等, 疗效显著,患者遍及全国各地。主持及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二十余项,获西安市 科技成果奖两项,参与编写医著两部,发表学术论文 80 余篇。培养研究生四十 余人,继承人 5 人。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消化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邮箱:1810292876@qq,com, 电话:13002978043 刘震,男,1972 年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 院博士生导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 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职务,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北京市 优秀名中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第六届中央保健 会诊专家、北京名中医身边工程专家团队负责人、中国中药杂志编委、北京中医 药大学兼职副教授等。 1995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长春中医学院,先后在长春市中医院、中国中医科学 院广安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工作,现主要从事中医内科肝胆脾胃病 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参加工作近 30 年来,先后出版论著 6 部,发表论文 60 余篇, 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 项,省级课题 2 项,并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1 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内科肝胆脾胃病 电子邮件:doctorliuzhen@126.com 乔会侠,女,1978 年 2 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 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省级名中医学术继承人。现任西安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 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科分会青年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 届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第四届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医师协会消化内镜 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西安市中医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常委等。 2006 年 7 研究生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后一直在西安市中医医院工作, 主要从事中西结合脾胃病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先后在柳州市中医医院、江 苏省中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修学习消化病及消化内镜,参加第五 批全省名中医师承学习。从 2006 工作至今,先后发表论文 20 余篇,SCI 论文 1 篇,主持市级课题 5 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 1 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西结合脾胃病证 电子邮件:qiaohuixia@yeah.net 汪红兵,男,1972 年 10 月 20 日出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主任医师、 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 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助理、北京市第八批医疗援藏队队长、北京中医医院援拉萨 人民医院院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中华中医 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中医药协会消化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 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老年病学会消化病学会常务理 事、北京医师协会理事兼知名专家。 1996 年 8 月本科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 院工作,目前在西藏拉萨市人民医院完成组团式援藏工作,主要从事医院全面管 理、中西医治疗脾胃病等工作。从 1996 工作 26 年,先后出版专著 4 部,发表论 文 80 余篇,参与首都发展基金重点支持项目 1 项、北京市科委课题 1 项、国家 “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2 项,国家自然基金和北京市自然基金各 1 项,西 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组团式医学援藏项目 1 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病的基础与临床 电子邮件:wanghongbing@bjzhongyi.com 王峰,男,1983 年 1 月 5 日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主任医师,陕 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安康市中医医院医务科副主任、消化内 科副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人文与管 理分会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 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保健协会早癌筛查专业委员会委 员、陕西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康市中西医结 合学会副秘书长,安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会副主任委员。 2008 年 7 月研究生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毕业后至今在安康市中医医院工 作,主要从事中西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从 2008 工作至今已工作 14 年,先发表论文 20 余篇,SCI 2 篇,主持省中管局课题 1 项,参与省级以上课 题 4 项,主持市级课题 2 项,参与市级课题 5 项,荣获安康市科技进步奖 3 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电子邮件:fengwang0105@126.com 闻新丽,女,1969 年 06 月 05 日出生,研究生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陕西省中医医院脾胃病二科科主任, 任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时也担任了中国中西医 结合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脾胃病治未病与外治疗法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 员、陕西省科技开发研究会脾胃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保健协会膏方委员 会常务理事及副秘书长、陕西省保健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李 时珍分会常务委员、治未病分会常务委员、科普分会常务委员、脾胃病分会常务 委员等 1993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毕业后一直在陕西省中医医院工作, 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疾病的临床及教学工作。从事消化疾病的临床及教 学工作 29 年,先后出版专著 3 部,发表论文 30 余篇,参与国家级课题 1 项,省 级课题 5 项,主持市级课题 3 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内科脾胃病方向 电子邮件:wxli696@126.com 鱼涛,男,1971 年 7 月 6 日出生,在职研究生,学士,主任医师,陕西省 “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陕 西省中医医院脾胃一科主任,兼任陕西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陕西省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委,中国中 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分会常 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编委。 1996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长期在陕西省中医医院从事临床科 研工作。先后出版专著 5 部,发表论文 20 余篇,参与国家级课题 3 项,主持省 级课题 4 项。 主要研究方向:功能性胃肠病、炎症性肠病、消化道肿瘤 电子邮件:yt0745@163.com 赵唯含,女,1988 年 5 月 20 日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副主任 医师,副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 医院消化二科副主任,兼任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 副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脾 胃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中药协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药 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 2016 年 7 月博士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至今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 医院工作,主要从事消化内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1 项,陕西省科技厅课题 1 项,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课 题 1 项,陕西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 1 项。近 5 年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领域文章 10 余篇,参编著作 4 部。荣获咸阳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 项,陕西省科学技术 三等奖 1 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电子邮件:weihanzhaodoc@163.com 常占杰,男,1957 年 1 月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教授,主任医师,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病医院名誉院长,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老 师。陕西省名中医,陕西省第四、第五、第六批及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 经验传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 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名誉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肝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 任委员、国家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临床基地主任、陕西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中医药学会肝 胆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中心主任、陕西省咸阳市医 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咸阳市感染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级省级重点感 染/肝病学科学术带头人、陕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肝病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 组组长、《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 40 年来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诊治病毒性肝炎、肝炎肝硬化并顽固性腹水、 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病性高黄疸、原发性肝癌、自身免疫性肝病、脂肪 肝、遗传代谢性肝病、肾综合征出血热、艾滋病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主编 及参编著作 2 部,参编《中西医传染病学》教材 3 部,主持国家级横向课题 3 项,参与制定肝病诊治指南、专家共识及方案共 5 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省部级课题 3 项等。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 4 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 奖 1 项,市级科学技术奖 5 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及中医 疫病防治研究。 电子邮件:Changzhanjie@163.com 李京涛,男,1981 年 6 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学位,主任医 师、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 长、肝病医院院长。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岗学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青年岐黄学者、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陕西省青年 五四奖章、陕西省“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区域发展人才、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 新领军人才等。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 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常 委、 《中西医结合肝脏病杂志》常委、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Research》 杂志编委,《临床肝胆病杂志》、《中国肝脏病杂志》和《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审稿专家等。 2012 年 7 月博士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一直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从 事中西医结合肝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为陕西省科技厅创新团队、陕西 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创新团队、咸阳市科技局创新团队和 陕西中医药大学一流学科创新团队负责人。擅长运用中西医方法治疗乙肝、丙肝、 肝炎肝硬化并顽固性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病高黄疸、原发性肝癌、 自身免疫性肝病、脂肪肝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省级课题 5 项,发表 论文 60 余篇,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陕西省高校科技进步奖等奖励共 8 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慢性肝病“炎-癌”转变研究及中医疫病防治研 究。 联系方式:029-33320866、18291093720 电子邮件:lijingtao555@163.com 郝建梅,女,1968 年 11 月 4 日出生,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 职称,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西安市中医医院肝病科主任职 务,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肝病专业委员会 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 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陕西省保健学会肝脏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脂肪肝学组组长, 西安市中医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西安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编委会常务委员等。 1992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医疗系中医专业,先后在西安市新 城区中医医院、西安市中医医院工作,主要从事中医肝病医、教、研工作。从 1992 工作 30 年,先后出版专著 11 部,其中主编 2 部、参编 9 部,发表论文 70 余篇,主持及参与各级科研课题 10 余项,获科技成果 2 项,研发院内制剂 5 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肝病。 电子邮件:hjmyzp@163.com 包剑锋,男,1972 年 4 月 7 日出生,博士学历,博士学位,主任中医师职 称,杭州市名中医,浙江省创新人才,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 任院长助理兼科教部部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 合学会肝病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 化系统专委会第一届肝病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感染病专业委员 会副主任委员,浙江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常委,浙江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 会委员,杭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分会候任主委,杭州市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 委员,杭州市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委员,浙江省及杭州市医学会伦理分会委员。 1997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第六 人民医院工作,主要从事肝病工作。工作 25 年,先后出版专著 4 部,发表论文 60 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省级课题 3 项,主持市厅级课题 15 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病、肿瘤研究 联系方式:15958114865 电子邮件:zjbjf1972@aliyun.com 杨跃青,中共党员,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陕西省中医医院肝病血液科副 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名 医学术思想分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理事,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 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医 药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安市中医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安市中 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名中医薛敬东主任医师学术继承人。 擅长肝脏疾病肝着(慢性肝炎),积聚、鼓胀(肝硬化),肝积(肝癌), 肝痞(脂肪肝、酒精性肝病)的中西医治疗,重视运用外治法及辨证施膳治疗肝 癌、肝腹水,擅长应用“中医无饥饿疗法”治疗脂肪肝,取得满意疗效。 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肝病重点专科的验收,参与陕西省中医医 院肝病科“十二五”及国家重点专科建设工作,参加非酒精性脂肪肝、慢性病毒 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诊疗方案的优化工作。主持及参与“基于 miRNA-199a-5p/WNT/β -catenin 通路探讨化瘀疏肝汤干预肝纤维化的机制研 究”、“中医药辨证论治阻断逆转慢乙肝肝纤维化一级防治方案的临床疗效评价 研究(西省分中心)”、“化滞柔肝颗粒治疗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 (湿热中 阻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单臂、多中心 IV 期临床研究”、“与大柴胡颗粒及安 慰剂对照,评价柴黄利胆胶囊治疗慢性胆囊炎(肝胆湿热证)随机、双盲双模拟、 剂量探索Ⅱ期临床试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国家科技支 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等国 家、省级科研项目 10 余项,发表论文 40 余篇,参编论著 3 部。发明实用新型专 利 2 项。获陕西省(西安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1 项,多次荣获院级“优秀共产党 员”、“优秀带教老师”。 郭新建,男,1982 年 7 月 5 日出生,硕士研究生,中西医结合内科主任医 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榆林市中医医院肝胆病科副主任, 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肝硬化学组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 会科普分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药 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陕北肝病/感染病诊疗联盟专科理事会常务理事、 榆林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榆林市中医结合肝病学会学术部主任。 2008 年 7 月硕士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毕业后在榆林市中医医院肝胆病科 工作至今,主要从事肝胆病中西医诊疗工作。参与编写《榆林医方医粹》著作 1 部,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10 余篇,完成陕西省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研课题 3 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成果 1 项、榆林市科学技术奖 3 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慢性肝病的研究。 电子邮件:guoxinjian705@126.com 何瑾瑜,女,1980 年 12 月 10 日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副主任医 师职称,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急症专业 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青年委员;陕西省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 分会青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青年委员;陕西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 病学会常委;陕西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学会常委。 2004 年 6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2007 年 6 月硕士毕业于陕西中医 药大学,2008 年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中医肝病防治工作 10 余年,主持厅局级项 目 1 项、国家级项目“十三五”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分中心一项,参与国家级项目 5 项,,出版专著 2 部,发表论文 10 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内科肝病 电子邮件:chrisandlm@126.com 黄峰,男,1969 年 10 月 24 日出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美国杜兰大 学访问学者(攻读炎证与肿瘤方向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第二届全国百名 杰出青年中医,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制药 厂党总支书记 ,兼任陕西省保健协会委员,陕西省国学会常委,陕西省中医肿 瘤学会常委。 1995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先后任职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针灸科住院医生、传染病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医院院长办公室 主任、质量控制办公室主任、医务科科长等职,2012 年任职陕西中医药大学临 床医学院副院长、副书记,2019 年任职制药厂党总支书记至今。擅长中医治疗 疑难杂症,尤以抑郁症、失眠、各型肝炎、肝硬化、肿瘤、代谢综合征见长。 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5 项,主持省教育厅项目 3 项、科技厅自然基金项目 2 项、社发项目 1 项(在研)、省中管局项目 2 项。获咸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 项(主持) 承担本科《中医学》教学,承担留学生《传染病学》全英文教学,发表核心 期刊 50 余篇,出版专著 1 部。 主要研究方向:慢性肝病中医药免疫调控 电子邮件:1162438446@qq.com 解新科,男,1964 年 9 月 28 日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陕 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病医院副院 长,第六批陕西省中医师承指导老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分会委员。 1987 年 7 月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先后在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主 要从事内科肝病工作。从事临床工作 35 年,先后发表论文 54 篇,参与省级课题 2 项,主持市级课题 2 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内科肝病 电子邮件:xiexinke0928@163.com 寇小妮,女,1978 年 5 月 17 日出生,研究生学历,医学硕士学位,主任医 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肝病医院二病区主任,兼任陕西 省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咸阳市“三八红旗手” ,中华 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康复分会常委,第六批陕 西省名中医学术继承人,陕西医师协会感染分会委员,陕西中医药学会肝胆病专 业委员会委员,陕西保健学会脂肪肝学会委员,陕西省保健学会肝脏疾病委员会 委员,咸阳市营养协会常任理事,《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杂志编委。 2007 年 6 月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毕业后一直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肝病科工作,主要从事肝病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从肝病工作近 20 年,先后 出版专著 2 部,发表论文 40 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主持省部级课 题 1 项,参与省级课题 8 项,主持市级课题 4 项,校级课题 2 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肝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电子邮件:1531526851@qq.com 李粉萍,女,主任医师,肝病血液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区域诊疗 中心中医肝病培育项目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肝病重点专科项目 负责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肝病科学术带头人。全国名老中医张瑞 霞主任医师学术经验继承人。担任陕西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中西医结合肝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委员 会委员;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委员;中国民族医学会肝病分会副秘书长;西 安市中医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保健协会健康宣教专家;陕西中医 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主持国家级课题多项, 发表论文 20 余篇,出版专著 10 余部。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肝病脂肪肝临床诊疗。 联系方式:15929562312。 电子邮箱:15929562312@126.com 刘繁荣,男,1976 年 9 月 1 日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主任医师,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榆林市中医医院副院长、肝胆病科主 任,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肝病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常委、 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委员、陕西省医师学会感染病分会常委、陕西省医学 会感染病分会常委、陕西省医学会肝病分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肝病分会副 主任委员、《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编委、“全国肝胆病咨询专家”等多个学会 社会兼职。 1999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后就职榆林市中医医院,主要从事 肝胆脾胃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从 1999 工作至今 23 年,发表论文 20 余篇,其 中 CSI 1 篇,主持完成课题 7 项,省级 4 项,市级 3 项;专利 1 项;获陕西省科 研成果 1 项,榆林市科学技术奖 4 项;出版专著 3 部。 主要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丙肝、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 肝硬化、顽固性肝腹水以及慢性胃炎、胃溃汤、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对 肝昏迷、消化道出血等急危重症有丰富的诊疗经验。 电子邮件 370704257@qq.com 王小锋,男,1975 年 11 月 22 日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副主 任医师职称,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兼任陕西省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委员、陕西省保健学 会肝脏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保健学会肿瘤多学科协作诊疗专委员会 委员、咸阳市营养学会常务理事。 2005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2014 年研究生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 先后在陕西省渭城区北杜镇卫生院、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工作,主要从事中 医内科肝病工作。从事中医内科工作 20 余年,发表论文 10 篇,主持省级课题 1 项,主持其他课题 3 项,参与省部级、厅局级课题 3 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慢性肝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电子邮件:1456752363@qq.com 薛敬东,男,1963 年 01 月 06 日出生,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 师职称,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陕西省中医医院肝病科名誉 主任职务,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肝病分会常委、名医学术思想分会委员,世中联 肝病委员会理事,陕西省中医学会肝胆病、血液病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中国民 族医药学会肝病分会副会长。 1986 年 0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 一直在陕西省中医医院工作, 主要从事中医内科肝病临床工作。从 1986 年工作 36 年,先后出版专著 5 部,发 表论文 80 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 项,省级课题 5 项,主持市级课题 5 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内科肝病临床研究 联系方式:13992849977 电子邮件:13992849977@126.com 雷根平,男,1966 年 6 月出生,研究生学历,医学硕士,主任医师,三级 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名中医。现任陕西 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中西医临床医学 系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中医肾病专科)学科带头人,陕西 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医肾病)学科带头人;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沈舒文 教授学术思想继承人,全国名老中医杜雨茂工作室负责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 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肾病分会副会长,陕西省中医药学会肾 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曾任国家援鄂中医医疗队、支援西安胸科医院中医医疗 队、援沪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队长。 荣获“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中国 好医生抗疫特人物“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 ”称号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长期从事中医内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从医 以来,师从四位全国著名中医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渡舟、祝谌予教授和陕西 中医药大学杜雨茂、沈舒文教授。注重中医经典及医案类著作的研读,遵从中医 辨证务精,中医思维注重原创理论,临证崇尚扶阳学说,治病长于重剂纠偏、以 疗效取胜的中医治病理念。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课题近 20 项,发 表论文 100 余篇。研究成果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 1 等奖 1 项、3 等奖 2 项;咸阳 市科技成果 2 等奖 2 项。主编出版专著 4 部,发表论文 100 余篇。申报国家发明 专利 5 项,获得授权 4 项。 主要研究方向:1,肾病的实验与临床研究;2,新冠肺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联系方式:13609219205 电子邮件:leigenping2006@163.com 屈凯,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 省中医医院院办公室副主任,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陕西省中医 药中青年科技骨干人才,陕西省“三秦学者”岗位学术骨干,陕西省中医药“双 链融合”中青年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陕西省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秘书, 兼任陕西省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管理分会 常务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医药标准 化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肾病分会理 事。担任《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和审稿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治 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研究”、“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规范化、标准化研究”、“肾 虚病证从治未病理论研究”。主持 2 项国家级项目,5 项省部级(厅局级)项目,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项、省部级(厅局级)项目 7 项,主编 2 部著作,获批省 科技成果奖三等奖 1 项,获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1 项,参与 15 项全国多中心协 作项目,公开发表论文 40 余篇,SCI 收录 3 篇。 董盛,男,1978 年 9 月 30 日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副教授、副主 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 务部主任、行风办主任、党委院长办公室副主任,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八 届教育工作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专科专病诊疗分会常务理事 副秘书长,陕西省药理学会老年病药物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 省中医药学会第一届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学会第二 届肾病中药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咸阳市“三五”人才,咸阳市新世纪 学术技术带头人,咸阳市科技创新团队慢性肾炎临床研究团队负责人,国家中医 药管理局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命审题专家,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 2001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先后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工作,主要从事中医内 科肾病临床和研究工作。从 2004 年研究生毕业工作 18 年,先后出版专著 6 部, 发表论文 40 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省级课题 3 项,主持市级课题 2 项,作为主要参与人荣获咸阳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三等奖各一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内科肾病临床科研 电子邮件:dongshengsx@163.com 陈新政,男 ,1969 年 2 月 20 日出生, 研究生学历, 硕士学位, 主任 医师职称,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宝鸡市中医医院肾病科主 任职务,兼任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陕西省保健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 常委,中关村西部创新联盟血液净化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肾病专业委员 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委员。 1993 年 7 月本科、2003 年 7 月研究生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在宝鸡市中 医医院肾病科工作,主要从事肾脏疾病的科研及临床工作。从事临床工作 29 年, 发表论文 40 余篇,参与省级课题 2 项,主持市级课题 1 项 。 主要研究方向:慢性肾衰病、膜性肾病 电子邮件: chenxinzheng5618@163.com 樊平,男,1968 年 12 月 15 日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学位,主 任医师职称,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专 业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肾病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常 务理事,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中西医结合男科专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 性学会中医专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态靶医学专业副主任委员, 陕西省保健协会肾病专业常务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陕西省中 医药专家协会理事,名老中医师带徒学术继承人。 1992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主要从事内科临床工作。先后在上 海同济医院、北京安贞医院、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学习,曾师从我国著名 肾脏病学家-原中华医学会肾病专业主任委员谌贻璞教授学习肾脏病临床及病理。 从 1992 年工作 30 余年,先后出版专著 3 部,发表论文 30 余篇,SCI 论文 3 篇。 主持省、厅、局级科研课题 5 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厅级课题 10 余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疾病 电子邮件:fanping1215@126.com 龚学忠,男,1976 年出生,博士学历,博士学位,主任医师、教授,陕西 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医医院肾病 科主任职务,兼任中国中药协会肾病中药研究专委会常委兼青委会副主委、中华 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常委、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副主委、上海市中西医结 合学会血液净化分会常委等学术职务。 2004 年 7 月博士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主要从事中医肾病的临床及研究 工作。出版专著 1 部,发表论文 80 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 项、省级课 题 5 项,主持市级课题 6 项。 主要研究方向:急慢性肾脏疾病的分子机制及中医药防治 联系方式:021-56639828-3102 电子邮件:shnanshan@hotmail.com 高碧峰,女,1977 年 10 月 22 日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中西医结 合副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陕西省第四批名老中医学 术经验继承人。 2001 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先后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现空军军医 大学西京医院)中医科工作,2007 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一直在陕西中医药 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工作,主要从事慢性肾脏病、老年性肾脏病的中西医结合防 治及研究。现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20 余篇,参编专著 2 部,主持科研课题 2 项, 参与科研课题多项。 主要研究方向:慢性肾脏病、老年性肾脏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的基础及临床 研究。 电子邮件:yygbf@163.com 李小会,女,1972 年 10 月 6 日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 主任医师,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一科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 常务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肾病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肾病 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常务理事。 1995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1998 年 7 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陕西 中医学院,2010 年 7 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一直在陕西中医药 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工作,主要从事肾脏病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主持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3 项,省级课题 6 项,市级课题 1 项,先后出版专著 12 部,发表 论文 40 余篇,获陕西省科技成果奖 2 项,咸阳市科技成果奖 1 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电子邮件:jyhtt20050418@126.com 史健,女,1970 年 07 月 15 日出生,本科学历,博士学位,主任医师职称,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委员,中国 民族医药学会肾病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联合会肾病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信息 学会肾病分会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委员。 1993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先后在西京医院中医科,陕西省中 医院肾病科工作,主要从事中医肾病工作。从 1993 年工作 28 年,先后发表论文 10 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项,主持省级课题 2 项,主持局级课题 3 项。 主要研究方向:腹膜透析,IgA 肾病,慢性间质小管病,慢性肾功能衰竭 联系方式:18991969996 电子邮件:health133@163.com 田耘,女,1971 年 10 月 27 日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主任医师,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中央组织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第三 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现任陕西省中医医院肾病一科主任,兼任陕西省中医 药学会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 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委员,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医学促进会肾病分会副秘书长。 1994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1994 年 9 月至 1997 年 7 月在 陕西中医学院师从杜雨茂教授攻读伤寒专业硕士研究生。1997 年 7 月起在陕西 省中医医院肾病科从事临床及科研工作。工作 25 年来,先后出版专著 4 部,发 表学术论文 50 余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1 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 1 项、省级课题 3 项,市级课题 5 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2 项、省市级项目 10 余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2 项。 主要研究方向:肾小球疾病的基础与中医临床研究 联系电话:029—87251907(办公室电话);13399288656(移动电话) 电子邮件:doctortianyun@126.com 杨薪博,男,1982 年 12 月出生,研究生学历,医学硕士学位,副主任医师,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病科 副主任(主持工作),兼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肾病分会委员,陕西省中西结 合学会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血液净化分会委员,陕西省中 西医结合风湿病学会委员,咸阳市肾脏-血液净化学会副主任委员。 2009 年 7 月硕士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在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工作至今,主要从事肾脏病临床工作 13 年,先后出版专著 1 部,发表学术论文 15 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1 项,主持省中管局科研项目 1 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肾脏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电子邮件:yxb152528@126.com 全建峰,男,1970 年 5 月 2 日出生,中共党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现 任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二科主任,陕西省中管局重点中医专科肿瘤科负 责人。主要从事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现为陕西中医药 大学肿瘤专业硕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兼任中国 民族医药学会精准医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肿瘤分会常务委员, 世中联肿瘤外治法专委会理事。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分会肿瘤内科专委会委员西北 中医药肿瘤防治联盟常务理事,陕西省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肿瘤专委会常委,陕 西省肿瘤微创治疗专委会常委等。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3 项,参与 省部级、厅局级课题 6 项,发表 SCI 论文及中文核心等 10 余篇,主编、参编专 著 6 部。 主要研究方向:恶性肿瘤的中西医临床与实验研究 联系方式:18992057958 电子邮件:kjkq@163.com 赵艳莉,女,1977 年 7 月 20 日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主任医师职 称,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医 院一病区主任职务,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分会委员,世中联肿瘤精准医 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世中联肿瘤外治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抗癌协会 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陕西省抗癌协会生物治疗委员会理事,陕西省中医药 专家协会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委员等。 2001 年 0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 院工作,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20 年,先后出版专著 1 部,发表论文 2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 2 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主 持省市级课题多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获咸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等奖各 1 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 联系方式:13659106021 电子邮件:SXgg1129@126.com 王院春,男,1981 年 3 月 23 日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肿瘤学教研室副主任、肿瘤医院一病区副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青 年委员、世中联肿瘤精准医学专委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世中联肿瘤外治法专 委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传统医学专委会委员、CSCO 中西医结合专家 委员会委员等职。 2005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2008 年 7 月研究生毕业 后参加工作,主要从事中医、中西医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先 后出版专著 2 部,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 20 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主持省级课题 1 项、市级课题 6 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咸阳市 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1 项,第三届咸阳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 联系方式:13892963736 电子邮件:yuanchun95@163.com 李卫东,男,1976 年 11 月 12 日出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副主任医 师职称,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硕士研究生导师职务,兼任 中 华 中 医 药 学 会 肿 瘤 专 业 委 员 会 委 员 , 美 国 癌 症 研 究 学 会 (American Associationfor Cancer Research, AACR) Active Membership;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同行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杂志》青年编委;《中医杂志》中英文、 《Acupuncture in Medicine》等杂志审稿专家。 2000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先后在华北煤炭医学院、美国 NIH 癌症研究中心、广安门医院工作,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肿瘤的临床与基础工作。 从 2003 年开始工作 18 年,先后出版专著 3 部,发表论文 30 余篇,参与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 11 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项、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 课题 1 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联系方式:010-88001245 电子邮件:liweidongdoctor@hotmail.com 王凯,男,1977 年 9 月 18 日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学位,西安 市地方级领军人才,副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西 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安区医院院长助理、中西医结合科(中医)主任,兼 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专委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疑难肿瘤专委会委员;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会中医药文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脾胃专委会常委;陕西省抗 癌协会抗癌药物专委会常委;西安市长安医学会会长。 博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肿瘤学专业,先后在陕西省中医医院、西安 交大一附院长安区医院工作,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 22 余年,先后出版专著 3 部,发表论文 20 余篇(其中 SCI 3 篇),主持参与省级课题 2 项,主持市级 课题 2 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症治与研究 联系方式:18991179120 电子邮件:wangkaiyisheng@163.com 郑红刚,男,1976 年 3 月 1 日出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主任医师职 称,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 科副主任职务,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秘书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 瘤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中医肿瘤防治联盟秘书长, 北京中医药学会肿瘤专 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1999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先后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工作,主要从事“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肿瘤微创介入治疗”及“扶正中 药调控肿瘤免疫”等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从中医肿瘤工作 20 余年,先后出版 专著 6 部,近年来发表 SCI 论文 23 篇,累计影响因子 IF=78.503 分,作为课题 负责人承担国家级课题 4 项,省部级课题 2 项,先后获得省部级奖励 4 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 联系方式:010-88001500 电子邮件:honggangzheng@126.com 周小燕,女,1981 年 10 月 8 日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副主任 医师,副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 学术经验继承人。兼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分会委员、中医药临床 研究分会委员,陕西省保健学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中西医结合学会 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7 年 7 月硕士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毕业后一直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 医院工作,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从事临床工作 14 年来,先后出版专著 2 部,发表论文 20 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项, 主持省级课题 1 项,校级课题 1 项,获陕西省科技奖 2 项,咸阳市科技奖 1 项。 主要研究方向:消化道肿瘤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联系方式:13571072407 电子邮件:yu8108@126.com 第五永长,男,汉族,1971 年 7 月出生,医学博士,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 博士后, 主任医师,三级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2017 年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 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脑病重点学科 后备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常委,中国老年学会衰老与抗衰 老科学委员会常委,世中联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世中联老年病专业委员会 常务理事。 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先后于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从事急诊科、脑病 科、老年病科临床及科研工作 20 余年。对于急慢性脑血管病、高血压、高脂血 症、糖尿病、冠心病、老年期痴呆与认知损害、睡眠障碍及多种内科杂症,从理 论到临床有较深的研究和较好的临床疗效。曾以教育部国内访问学者身份于北京 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老年病科研修 1 年,后就读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获中西医 结合临床专业博士学位。近 10 年来发表学术论文 50 余篇,其中核心期刊 26 篇, CSCD 收录 18 篇,Medline/PubMed 收录 5 篇,SCI 收录 5 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面上项目 3 项,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重大基础项目等各类课题 12 项。参与 编写专著 4 部,任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高等院校中医药类专业卫生部‘十二五’ 规划教材”-《神经定位诊断学》副主编。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 1 项 (第 1 完成人),陕西省高校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 1 项(第 1 完成人),陕西省 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1 项(第 4 完成人)。 主要研究方向:老年神经及血管疾病发病机理与中医药防治 联系电话:029-38185155(办);13629189161 电子邮箱:diwuyongchang@126.com 刘铜华,男,1963 年 1 月 1 日出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主任 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职务, 兼任国家级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及科技部高等学校 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 计划)基地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研究所所长、 教育部中医养生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中医养生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任。 1997 年 7 月博士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先后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处、 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工作。从 1997 工作至今,先后出版专著 27 部,发表学 术论文 300 余篇(SCI 收录 40 余篇),主持科研项目(课题)46 项,其中国家级 课题 23 项,省部级课题 23 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联系方式:13801020306 电子邮件:thliu@vip.163.com 侯杰军,男,中医内科硕士,副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 教师,国医大师雷忠义学术思想继承人,老年病科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 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八、九届虚证与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 青年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医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药理学 会老年药物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保健医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从事老年疾病中西结合诊疗、教学、科研工作 13 年, 善于积累、总结及思考,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老年性高血压、冠心病、糖 尿病、神经系统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并对亚健康状态及老年人群 体质进行调理;担任陕西中医药大学《内科学》、《中医内科学》、《全科医学 概论》等学科本科教学任务;工作期间曾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进修 学习 1 年。参加全国第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继承工作,师承于国医大师 雷忠义教授。近 5 年,先后发表学术论文 10 篇,主编参编著作 2 部,参编“十 四五”规划教材 1 部,主持及参与省中管局及咸阳市市级科研课题 5 项,获咸阳 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咸阳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三等奖一项。 主要研究方向:老年性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联系电话:15991039313 电子邮箱:chinahjj123@163.com 李耀辉,男,1971 年 1 月出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中西医结合主任 医师职称,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陕西省中医医院文献信息 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常委会委员。 1995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2006 年 7 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 陕西中医学院;2010 年 7 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先后在西安市 中医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陕西省中医医院从事临床工作。从事呼吸 系统疾病工作 20 余年,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 3 项,省级课题 2 项,主持 厅局级课题 3 项,先后出版专著 1 部,发表论文 30 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邮箱:lzhliyaohui@163.com 马战平,男,1965 年 9 月 19 日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一级主任医 师,陕西省名中医,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陕西省中医医院呼吸 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兼任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 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业委 员会常委、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陕西省委保健局专家、 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理事、陕西省抗痨协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顾问、陕西省医 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防治新冠肺炎中医药救治专家组组长等职。 1989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此后一直于现单位工作至今,曾 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进修学习 1 年,作为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于北 京中日友好医院、协和医院学习 1 年,从事中西医结合对肺系疾病的临床与研究 工作 30 余年,先后出版专著 3 部,发表学术论文 50 余篇,主持省级指南 4 项、 参编国家级指南与专家共识 7 项,主持省级课题 6 项、市级课题 5 项,参与国家 重大行业专项科研课题 5 项。 主要研究方向: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联系方式:13991891192 电子邮件:2284976513@qq.com 屈小元,男,1973 年 1 月 1 日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医学硕士学位,主 任医师职称,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陕西省第三批援鄂医疗 队第一组组长,原急诊、重症医学科主任,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现任陕西省中医医院医疗管理处副处长职务,兼任陕西省中医药学会急诊专业委 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中医病案质量控制中心委员,西安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急症专业委员会常 务理事,陕西省医学会急诊分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会院前急救分会委员,中国医 师协会陕西省急诊分会委员等职。 1996 年 6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毕业后在陕西省中医医院工作,从 事临床工作 25 年,先后主持参加省级科研课题 8 项,参编国家中医统编教材 3 部,发表 SCI 论文 2 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 20 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老年病 联系方式:西安市莲湖区西华门 4 号陕西省中医医院医疗管理处 电话:029-87252965 13991176485 电子邮件:qxy_73@163.com 唐远山,性别,女,1967 年 1 月 25 日出生,临床研究生学历,学士学位, 二级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西安市中医医院国医 馆主任职务,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和养身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 省老年保健医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和西安市保健委员会专家组成 员,西安市高级职称评审专家组成员,西安市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兼全国 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1991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现陕西中医药大学),1999 年 7 月 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安市卫生局临床研究生班,师从首届国家级名中医高上林一 级主任医师,西安市名老中医学术继承指导老师。在西安市中医医院工作 31 年, 参与国家级课题《高上林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参与高上林 60 年临证经验擷 华《和解之道》编撰工作出版专著一部,参与课题 13 项,主持省级课题 2 项, 市级课题 1 项,发表论文 23 篇。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内科老年病,其中擅长治疗糖尿病、咳喘、胆囊炎、更 年期综合征、内科杂症等。 电子邮件:1553077709@qq.com 王辉,女,中医内科博士,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国家级名老中医姚树锦工作室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委员,陕西省中 西结合老年病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陕西省老年病分会常务委员,陕西省中医药 专家协会脑病专家分会常务委员,陕西省中西结合眩晕病协会常务委员,陕西省 中西医结合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西安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骨质 疏松与骨矿物盐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委员会委员,陕西省 全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陕西中西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委员,陕 西省医师协会骨质疏松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全科医师分会委员,民族医药协会 睡眠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西结合五运六气委员会委员。 从事老年病临床工作十余年,先后发表 SCI 2 篇,在省级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10 余篇,主持省级科研课题 1 项,市级课题 2 项,参与省市课题 5 项,主要擅 长中西结合治疗老年病,近年来对“五运六气”理论颇有研究,以”天人相应” 为预防、治疗疾病的指导思想,潜心研习”龙砂开阖六气针法”及火针疗法,结 合运气方,针药结合治疗老年综合症、眩晕、头痛、痛风、失眠、痴呆、老年衰 弱、各类型疼痛(颈肩、腰腿等)、骨质疏松、胃病及内科杂病临床疗效甚佳。 主要研究方向:中西结合老年病 联系方式:13572028583 电子邮件:18092071903@163.com 杨明丽,女,1972 年 5 月 21 日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主任医师。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全国第四 批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继承人。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 省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安内分泌糖尿病学会委员,陕西省中医 药学会委员。 1997 年 7 月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毕业后一直在陕西省中医医院工作,从 事内分泌临床工作 25 年。 出版专著 1 部,发表论文 30 余篇,参与国家中管局课题项目 1 项,主持省 中管局课题一项,参与省级科技厅课题十项。 主要研究方向:糖尿病及其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肥胖、痛风等 内分泌代谢紊乱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研究。 电子邮件:yangmingli114@126.com 冷伟,男,1976 年 4 月出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副教授,副主任医 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 疫血液科主任,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副主任,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 会免疫病分会副主任委员、青委会主任委员,陕西省保健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 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风湿病专业委员 会常务理事,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分会委员,咸阳市第七届、八届政协委员,咸 阳市党外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1999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 年 7 月硕士研究生毕业陕西 中医药大学,2008 年 7 月博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目前就职于陕西中医药 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主要从事中医药诊治风湿免疫病、血液病、肾病等内科难 治疾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对中医学术具有独到体会,倡导“博采众家, 择善而从”、“重视经方,善用秦药”及“中西互补,止于至善”等学术观点。 近年来,主编专著 3 部,参编国家统编教材《中医内科学》等教材、专著 9 部, 发表学术论文 50 余篇,主持科研项目 8 项,参与各类科研项目 20 余项。 主要研究方向:经典方药防治风湿免疫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电子邮件:Lwselt@126.com 姜小帆,女,1979 年 6 月 29 日出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主任医师,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青年委员 会委员,世中联风湿病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理事,中 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 会第一届免疫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2003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2009 年 7 月至今在陕西省人民医 院工作,主要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18 年进入西安交通大学仿生工程与生物力 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工作 13 年,先后出版专著 2 部,发表论文 20 余篇, 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 1 项,主持省级课题 3 项,主持市级课题 1 项,主持陕西省 人民医院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拔尖人才)1 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风湿免疫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电子邮件:jiangxf7906@163.com 巩振东,男,1975 年 3 月出生,硕士学位,副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 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杂志社秘书、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 主任,兼任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编辑出版分会委员,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报刊图书编辑与信息委员会委员。 1999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 年 6 月硕士毕业于陕西中医 药大学。先后在山东省栖霞市中医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及附属医院工作,主要 从事中医内科学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先后出版专著 13 部,发表论文 20 余篇, 主持科研课题 3 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参与其它各类科研课题 10 余项。 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1 项,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 1 项,咸阳市科 学技术三等奖 1 项,咸阳市第四届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1 项,咸阳市第五届优秀 学术论文优秀奖 1 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风湿免疫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电子邮件:165709843@qq.com 王晓军,男,1980 年 8 月 29 日出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博士后,副 主任医师职称,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安康市中医医院血液 风湿科主任、科教科副科长,兼任陕西省科技厅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华 中医药学会血液分会全国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全国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 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风湿病分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会 血液分会委员、陕西省保健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保健学会风湿病 专业委员会常委、西安交通大学医疗联盟风湿免疫病中心委员、安康市中西医学 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04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先后在安康市职业技术学院、安康 市中心医院、安康市中医医院工作,主要从事风湿病及血液病的诊治工作。从风 湿病及血液病临床工作 16 年,先后发表论文 28 篇,参与省级课题 1 项,主持市 级课题 2 项,陕西中医药大学级校级课题 1 项。 主要研究方向:风湿免疫病基础与临床研究。 电子邮件:xueyeke200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