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理工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原文)20170706.pdf
青岛理工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 第一章 第一条 总 则 为规范学校学生管理行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 秩序,保障学生合法权益,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 行为准则》以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取得青岛理工大学学籍的全日制本科、专科(高职) 学生,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学生、港澳台侨学生、留学生,参照本条例执 行。 第三条 学校给予学生处分,应当坚持教育与惩戒相结合,与学生违法、 违纪行为的性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相适应。学校对学生的处分,应当做到 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程序正当、处分适当。 第二章 第四条 处分的种类和适用 学生有义务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管理规定,依法接 受学校的依法管理。对有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学生,学校视情节轻重 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纪律处分有下列五种:(一)警告;(二)严重 警告; (三)记过; (四)留校察看; (五)开除学籍。 第五条 处分的期限:警告、严重警告的期限为 6 个月;记过、留校察看 的期限为 12 个月。 第六条 凡受违纪处分者,应同时给予下列处理: (一)取消其处分期内参加各级各类奖励、荣誉称号等先优评定的资格; (二)取消其处分期内可享受的未发放的奖助学金等; (三)取消其处分期内获得的荣誉称号。 第七条 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从轻处分: (一)情节显著轻微; 1 (二)属于初犯,能主动承认错误,如实交待错误事实,检查认真深刻, 确有悔改表现; (三)确系他人胁迫或诱骗,并能主动揭发,认错态度好; (四)其他可以从轻处分的情形。 第八条 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处分: (一)造成严重后果; (二)故意隐瞒、歪曲或捏造事实,妨碍有关部门、单位调查; (三)对有关人员打击报复、威胁或恫吓; (四)在校期间曾受过一次处分,再次违纪; (五)拒不承认错误; (六)同时有两种以上违纪行为; (七)违纪群体中的为首者、组织者、策划者、煽动者; (八)伙同校外人员,违反法律法规、校规校纪; (九)造成人身伤害,不积极施救或不及时支付相关治疗费用和赔偿的; (十)其他应予从重处分的情形。 第三章 违纪行为的认定和处分 第一节 严重的违法违纪行为 第九条 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一)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 (二)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的; (三)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 (四)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 或其他器材作弊、向他人出售考试试题或答案牟取利益,以及其他严重作 弊或扰乱考试秩序行为的; (五)学位论文、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存在抄袭、篡改、伪造等学术不端 行为,情节严重的,或者代写论文、买卖论文的; (六)违反本规定和学校规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 2 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的; (七)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 (八)两次受到记过以上处分,再次违纪的。 第二节 侵犯人身权利的行为 第十条 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的: (一)虽未动手打人,但用言词侮辱或其他方式触犯他人,引起事端或激 化矛盾,造成打架后果者,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二)动手打人未造成他人伤害后果者,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致他人 伤者,视其伤害程度,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三)策划、怂恿他人打架斗殴,未造成打架后果者,视其情节,给予严 重警告以上处分;造成打架后果者,视其情节,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四)以“劝架”为名偏袒一方,促使斗殴事态发展者,视造成后果的程 度,给予严重警告、记过或留校察看处分; (五)打架后,继续纠集他人报复或寻衅闹事者,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六)持械打架者,视其情节、后果,给予留校察看以上处分; (七)为他人打架提供器械者,视其情节、后果,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八)打群架者,视其情节、后果,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第十一条 以各种方式猥亵他人、恐吓他人、威胁他人安全、干扰他人正 常生活的,视情节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第十二条 对他人、组织进行侮辱或诽谤,侵害他人、组织合法权益的, 视情节给予警告以上处分;经教育不改者给予留校察看以上处分。 第十三条 以各种方式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视情节给予 警告以上处分。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节之一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情节较轻的给予留校 察看处分: (一)非法持有毒品的; (二)向他人提供毒品的; 3 (三)吸食、注射毒品的; (四)胁迫、欺骗医务人员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 第十五条 有下列损害学校声誉情形之一的,给予警告以上、留校察看以 下处分: (一)未经允许,公开在招牌、广告、海报、文件等有关宣传材料上使用 学校的名称或标识,造成不良影响的; (二)未经允许,以学校、学院等机构或学生组织等名义对外发布公告、 新闻,或作出不负责任承诺,造成不良影响的; (三)未经允许,以学校、学院等机构或学生组织等名义在社会上参加活 动,造成不良影响的; (四)有其他损害学校声誉的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 第三节 第十六条 侵犯公私财产的行为 有下列侵犯公私财物行为之一,被依法免予刑事处罚或未受公 安部门处罚者,视其情节轻重,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 (一)偷窃、骗取、抢夺、侵占公私财物的; (二)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的; (三)故意损坏公私财物的; (四)破坏公共设施的。 第十七条 明知是赃物而窝藏、销毁、转移或买卖者,被依法免予刑事处 罚或未受公安部门处罚者,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第十八条 擅自倒卖或非法转让学校科技成果的,视其情节、后果,给予 记过以上处分。 第四节 第十九条 违反教学、科研纪律的行为 违反考试纪律行为依据《青岛理工大学学生考试违规的认定和 处理细则》相关条款执行。 第二十条 违反学术道德,弄虚作假,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者,视其 情节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4 第二十一条 学生无故不参加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视时间长短给 予相应处分: (一)一学期内无故旷课学时累计达到,10 学时以下者,给予批评或通 报批评; (二)一学期内无故旷课学时累计达到,10~19 学时者,给予警告处 分; (三)一学期内无故旷课学时累计达到,20~29 学时者,给予严重警告 处分; (四)一学期内无故旷课学时累计达到,30~39 学时者,给予记过处 分; (五)一学期内无故旷课学时累计达到,40~49 学时者,给予留校察看 处分; (六)连续两周不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凡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无故不参加或不请假离校者,均以旷课论处。 第五节 第二十二条 其他破坏社会、学校管理秩序的行为 参与传销、非法组织、封建迷信活动,从事或参与有损大学 生形象、有悖社会公序良俗的活动者,视情节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第二十三条 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者,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造成恶 劣影响者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第二十四条 违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者: (一)违章用电用火,造成安全隐患者,视情节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 对屡教不改者,给予记过或留校察看处分; (二)违章用电或其他违章行为造成火警、火灾事故的,视情节轻重给予 记过以上处分; (三)因过失引起火灾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记过或留校察看处分; (四)挪用消防设施、器材和标志,占用和阻塞消防通道或违反其他防火 规定者,视情节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5 第二十五条 在学校管辖的学生公寓私自留宿外人者,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出租宿舍床位者,给予警告以上处分,并追缴非法所得;在宿舍内留宿异 性或在异性宿舍留宿者,视其情节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有其他严重违 反道德规范和社会风纪行为并造成不良影响的,视其情节,给予警告以上 处分。 第二十六条 违反保密规定,泄露国家秘密或有关保密对象的,视其情节 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 第二十七条 利用计算机及网络等手段故意制作、复制、传播有害信息, 盗取他人或组织帐号、密码和信息资料进行违法违纪活动,危害网络系统 安全运行和信息安全者,视其情节轻重,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 第二十八条 在违纪事件调查处理过程中,故意作伪证者,给予严重警告 以上处分。 第二十九条 其他违反学校管理规定,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 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的,可参照本条例中类似条款,视情节轻重及影响 程度给予相应处分。 第四章 第三十条 处分的决定、解除和申诉 下列各项证据,经过查证核实后,可以作为处分违纪学生的依 据: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证人证言; (四)当事人的陈述; (五)视听资料; (六)鉴定结论; (七)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八)学校有关部门提供的说明性材料; (九)其他权威部门依法作出的认定或鉴定性结论。 6 第三十一条 在对学生作出处分之前,学校应当告知学生作出决定的事实、 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学生享有陈述和申辩的权利,听取学生的陈述和申辩。 第三十二条 处分的审批权限和报批程序: (一)给予学生记过以下处分,学校授权学生所在学院研究决定,处理决 定及材料报学生工作处备案; (二)给予学生留校察看以上处分,由学生所在学院提出处理建议,并附 原始材料送学生工作处审查,由校长办公会或者校长授权的专门会议研究 决定; (三)对学生的处分材料,应当真实完整地归入学校文书档案和受处分学 生本人档案。 第三十三条 对学生作出处分,须出具处分决定书。处分决定书应当包括 下列内容: (一)学生的基本信息; (二)作出处分的事实和证据; (三)处分的种类、依据、期限; (四)申诉的途径和期限; (五)其他必要内容。 第三十四条 处分决定书的送达和生效: 处分决定书应当在决定作出后的 5 个工作日内送达学生本人,并由学生本 人在送达回执上签收。如本人拒绝签收,则由学校工作人员在送达回执上 说明拒绝签收的情况,并由在场的两名见证人签字证明,视为送达。 如处分决定书无法直接送达学生本人,可以公告送达。公告送达可以在学 校指定的网站或新闻媒体上发布公告。自公告发布之日起,经过 5 个工作 日,即视为送达。学校工作人员应当如实记录公告送达的过程,并由两名 见证人签字证明。 对于已离校的学生可以采取中国邮政 EMS 方式送达。 第三十五条 被开除学籍的学生,由学校发给学习证明;学生须在收到处 7 分决定书之日起,5 日内离校;档案由学校退回其家庭所在地,户口按照国 家相关规定迁回原户籍地或者家庭户籍所在地。 第三十六条 处分的解除: (一)对于记过以下的处分,处分期满后,由学生本人申请,所在学院研 究决定是否解除处分,并报学生工作处备案; (二)对于留校察看处分,处分期满后,由学生本人申请,所在学院提出 意见,学校主管部门给出审核意见,报校长办公会或校长授权的专门会议 研究决定; (三)处分期限内,受处分者有突出优秀事迹,或转学、退学、毕业等离 开学校的情况,受处分者可提前申请解除处分,解除处分程序参照本条(一) (二)款执行; (四)对学生的解除处分材料,应当真实完整地归入学校文书档案和受处 分学生本人档案。 第三十七条 学生对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可按照《青岛理工大学学生校内 申诉管理办法》进行申诉。 第五章 第三十八条 附 则 本规定中所称“以上” 、 “以下” ,均包括本项。 “以上处分” 为直至开除学籍处分。 第三十九条 本条例自 2017 年 9 月 1 日起执行,原条例同时废止,由学生 工作处负责解释。 学生工作处 2017 年 5 月 19 日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