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2015-2016学年自动化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pdf

第一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32 页 936.887 KB下载文档
2015-2016学年自动化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pdf2015-2016学年自动化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pdf2015-2016学年自动化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pdf2015-2016学年自动化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pdf2015-2016学年自动化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pdf2015-2016学年自动化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pdf
当前文档共32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2015-2016学年自动化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pdf

2015-2016 学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质 量 报 告 2017 年 1 月 目 录 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基本概况 ............................................................................................ 1 1.研究生教育概况 ........................................................................................................... 1 2.学科(学位点)整体情况 ........................................................................................... 1 3.在校研究生情况 ........................................................................................................... 1 4.导师队伍基本情况 ....................................................................................................... 2 5.教育教学资源情况 ....................................................................................................... 2 6.改革及成效 ................................................................................................................... 3 二、研究生生源质量 ................................................................................................................ 3 1.规模及结构 ................................................................................................................... 3 2.报考与录取比 ............................................................................................................... 4 三、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 ........................................................................................................ 7 1.研究生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 7 2.研究生课堂教学与课程建设 ..................................................................................... 15 3.研究生科研训练与实习实践 ..................................................................................... 15 4.研究生论文发表与科研成果 ..................................................................................... 16 四、研究生培养质量 .............................................................................................................. 16 1.学位授予质量 ............................................................................................................. 16 2.研究生就业质量 ......................................................................................................... 17 五、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 18 1.研究生党建 ................................................................................................................. 18 2.研究生主题教育 ......................................................................................................... 18 3.研究生创新实践教育 ................................................................................................. 18 4.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 ................................................................................................. 19 六、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情况 .................................................................................................. 19 1.国际交流与合作情况 ................................................................................................. 19 2.外籍科技专家开设研究生专业课程情况 ................................................................. 20 3.留学生情况 ................................................................................................................. 20 七、研究生奖助体系 .............................................................................................................. 20 1.绿色通道 ..................................................................................................................... 21 2.国家助学贷款 ............................................................................................................. 21 3.国家拨款 ..................................................................................................................... 21 4.学校奖励 ..................................................................................................................... 22 5.社会个人、团体资助 ................................................................................................. 22 6.学院奖励与资助 ......................................................................................................... 22 八、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 ...................................................................................................... 22 1.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建设 ......................................................................................... 22 2.研究生教育管理队伍建设 ......................................................................................... 23 3.健全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组织 ................................................................................. 23 4.研究生生源质量保障 ................................................................................................. 23 5.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 ................................................................................................. 24 6.学位点建设与评估 ..................................................................................................... 24 7.严格研究生教育过程管理 ......................................................................................... 25 8.学位授予质量保障 ..................................................................................................... 25 9.支撑条件与质量监督 ................................................................................................. 25 10.质量文化与学风建设 ............................................................................................... 26 九、研究生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思路.......................................................................... 26 1.发展思路 ..................................................................................................................... 26 2.发展目标 ..................................................................................................................... 26 3.深化研究生招生和选拔机制改革 ............................................................................. 27 4.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 27 5.深化研究生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27 6.深化研究生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改革 ......................................................................... 28 7.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步伐 ..................................................................................... 28 8.深化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改革 ......................................................................... 28 9.加强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 ......................................................................................... 28 10.加强研究生素质能力培养 ....................................................................................... 29 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基本概况 1.研究生教育概况 自动化学院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适应新时期国家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调 整校内相关学科组建而成。学院紧跟时代和科技发展的步伐,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 与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学院现有自动控制、测控技术与仪器 2 个系和 1 个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1 个省 级重点实验室;1 个湖北省自然科学创新群体;1 个教育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 个省级 工程研究中心;2 个省级教学示范中心;1 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基地;1 个自设二级学科博 士点;2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 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现已形成本科、硕士、博 士教育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2.学科(学位点)整体情况 学院现有 1 个自设二级学科博士点;2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 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 点。学位授权点情况见表 1、表 2。 表 1 自动化学院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 序 号 学科门类代码、 名称 学科代码、名称 自设二级学科代码、名称 备注 1 08 工学 0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0818Z5 控制系统与工程 自设二级学科 博士点 2 08 工学 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 硕士点 3 08 工学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 硕士点 表 2 自动化学院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序号 学位类型 专业代码、领域名称 备注 1 工程硕士 085210 控制工程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3.在校研究生情况 2015-2016学年,学院各类研究生总人数15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8人;全日制硕 士研究生94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54人。在读研究生人数统计表见表3。 1 表 3 自动化学院 2015-2016 学年在读研究生人数统计表 学科(专业)代码、名称 博士在读人数 0818Z5 控制系统与工程 8 全日制硕士在读人数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在 读人数 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 18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46 085210控制工程 30 54 94 54 小计 8 4.导师队伍基本情况 学院拥有一支年富力强,结构合理的高水平高素质师资队伍,现有研究生指导教师 51人,其中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9人,副教授23人。包括:“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 家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 人选1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人选1人,入选2014-2016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 科学家”3人,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楚天学子2人,获批“复杂系统先进控制与智能自动 化理论与方法”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 学院实行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审核制,2015-2016学年增补2名副教授和4名获得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讲师为硕士生导师,优化了导师队伍。 5.教育教学资源情况 学院拥有“复杂系统先进控制与智能自动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复杂系统先进控 制与智能自动化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湖北省光谱与成像仪器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术创新基地“复杂系统先进控制与智能地学仪器研究 中心”等科研平台,拥有湖北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计算机教学示范中 心教学实验平台,拥有湖北省电子信息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 学生创新创业A类基地等创新实践平台。 2016年度内新增科研项目24项,其中纵向13项(合同经费337万),含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9项(266万);横向6项(合同经费127.5万);校级5项(合同经费102万)。2016 年度到帐经费共638.8万,其中:横向92.96万,纵向545.84万。 2 6.改革及成效 经过全院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的共同努力,学院学科实力有了大幅上升,研究生教 育也获得较大发展。具体表现为: (1)召开学院研究生工作会议,旨在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强化导师是研究生培养 第一责任人意识,加强培养环节中的过程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与国际化水平。 (2)与日本东京工科大学工学部和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签订研究生联合培养 协议;“复杂系统先进控制与智能自动化创新引智基地”获得2017年度“高等学校学科创 新引智计划”立项,“复杂系统先进控制与智能自动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获批,为研究 生培养搭建优质平台。 (3)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学院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举办学术报告会;6名研 究生赴日参加为期10天的“樱花科技计划”学术交流,该计划是由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 于2014年开始推出的科技交流全额资助项目;鼓励资助研究生参加中国控制会议、中国 过程控制会议和中日信息技术与控制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国内外学术会议,扩大研究 生的学术视野。 (4)成功举办第二届研究生学术年会。研究生提交53篇论文进行学术交流,评选 出9篇论文授予优秀论文奖,其中6篇论文参加学校第二十七届研究生科技论文报告会, 获得校级特等奖1名、校级一等奖2名和校级二等奖3名,取得较好的成绩。年会期间, 还评选出3项自动化学院研究生学术奖。 (5)研究生发表T1论文1篇、T2论文2篇、T3论文2篇;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 70余人次获得学校各类奖项;2名研究生出国交流学习。 (6)积极改善研究生学习研究条件。新建4个面向研究生的学科实验室,面积达1000 余平方米。至此,我院全部研究生均有专属学习与研究卡位,研究生的科研与学习条件 得到了有力保障。 二、研究生生源质量 1.规模及结构 2015-2016学年,学院招收各类研究生共8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1人,占12.94%; 3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32人,占37.65%;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40人,占47.06%;留 学生2人,占2.35%。各类研究生占比图见图1。 2.35% 12.94% 博士研究生11人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32人 47.06%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40人 37.65% 留学生2人 图1 自动化学院2015-2016学年录取各类研究生占比图 2.报考与录取比 (1)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情况 2015-2016学年,学院录取博士研究生共11人,其中硕博连读生1人,提前攻博生1 人,直博生4人,统考生5人。 博士统考报名9人,2人缺考,7人应试,6人进入博士复试,录取5人,录取比为55.56%。 (2)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情况 2015-2016学年,学院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65人,报考人数139人,统考上线人数83 人,录取72人,其中推免生7人。各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情况见表4。 表4 自动化学院2015-2016学年各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情况 专业代码 学科(专业) 名称 招生 计划 推免 人数 统考 计划 统考报 考人数 统考 上线 统考录 取人数 录取 总人数 录取比 (%) 080400 仪器科学与技术 8 2 6 17 8 7 9 41.18 081100 控制科学与工程 22 5 17 59 40 18 23 30.51 085210 控制工程 35 0 35 63 35 40 40 63.49 65 7 58 139 83 65 72 46.76 合计 4 2015-2016学年,学院硕士研究生平均录取比例为46.76%,各学科(专业)录取比 例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控制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录取比例见图2。 63.49% 41.18% 30.51% 控制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控制科学与工程 录取比例 图2 自动化学院2015-2016学年各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录取比例图 3.生源质量 近年来,学校和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扩大招生规模与保证生源质量。具体数据 统计分析如下: (1)接收推免生 2015年起,教育部实施“推免生指标不设留校限额、不区分学位类型,推免生自由 报考”的新政策。学院积极部署接收推免生的复试工作,及时召开应届毕业生报考动员 会,最大限度争取本校推免生。学院2014-2016年接收推免生情况见表5。 表5 自动化学院2014-2016年接收推免生情况 序号 年份 推免生人数 本校推免生人数 本校推免生所占比例 备注 1 2014 12 12 100% 2 2015 18 12 66.67% 实施推免新政策 3 2016 11 10 90.91% 实施推免新政策 通过表5不难看出,虽然受到教育部推免新政策的影响,但是学院接收推免生,尤 其是接收本校推免生的人数较为稳定。这与学院的积极部署和动员密不可分。 (2)统考硕士报考人数 2014-2016年,自动化学院硕士研究生统考报考人数持续增长,尤其是2016年,报 5 考考生达139人,较上一年增长178%。学院2014-2016年统考报考人数见表6。 表6 自动化学院2014-2016年统考报考人数 专业代码 学科(专业) 名称 080400 仪器科学与技术 081100 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工程 085210 考生来源 2014 年报考 人数 2015 年报考 人数 2016 年报考 人数 211、985 高校 1 2 9 其他高校 3 1 8 211、985 高校 1 17 22 其他高校 13 16 37 211、985 高校 1 3 5 其他高校 21 11 58 40 50 139 合计 (3)统考硕士录取人数 2014年录取硕士研究生27人,其中仪器科学与技术录取5人,占18.52%;控制科学 与工程录取12人,占44.44%;控制工程录取10人,占37.04%。 2015年录取硕士研究生54人,其中仪器科学与技术录取8人,占14.81%;控制科学 与工程录取26人,占48.15%;控制工程录取20人,占37.04%。 2016年录取硕士研究生72人,其中仪器科学与技术录取9人,占12.5%;控制科学与 工程录取23人,占31.94%;控制工程录取40人,占55.56%。 2014-2016学年各学科(专业)统考硕士录取情况见图3。 40 40 35 30 26 23 25 20 20 控制科学与工程 12 15 10 仪器科学与技术 10 控制工程 8 9 2015年 2016年 5 5 0 2014年 图3 自动化学院2014-2016学年各学科(专业)统考硕士录取情况 6 三、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 1.研究生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通过调研和比较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相关学科建设经验,考虑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 我院制定了详尽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并根据学科和行业发展情况,结合研究生培养 实际过程,对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进行合理调整,不断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 1.1 控制系统与工程培养方案(2015版) (1)学科方向 ①先进控制理论与方法 ②复杂系统控制与优化 ③智能系统技术及应用 ④智能仪器与现代测控系统 (2)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以科学研究方式为主,着力培养具有系统分析和建模、控制系统设计、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方面综合理论和解决复杂系统智能集成优化与控制、装备智能化、 地学信息处理、机器人设计与控制等方面问题的高级人才,具备从事控制及相关领域内 各种系统的研究、开发、设计等方面的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①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 法论。 ②具有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方面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本学科专门 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学科前沿课题研究和担负工程技术项目的能力,在理论研究或工程 技术应用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 ③熟悉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了解相关学科的国际研究前沿。 ④能运用控制系统设计和工程实践的相关知识在其他相关学科领域进行高层次的 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⑤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好的外文 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7 (3)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学位课 18 学分 (必修) 学术报告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B00004 科学方法论 2.0 32 1 B20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0 32 2 B20004 研究方向文献综述(博士) 6.0 96 1、2 B20005 专业英语写作与交流 4.0 64 1 B20021 先进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2.0 32 1 B20022 智能系统技术及应用 2.0 32 1 B20023 过程控制技术及应用 2.0 32 1 备注 公开报告 提纲上网 3选2 专题讲座 口试或报告 参加至少 30 次学术讲座(以研究生学术活动考勤卡为依据);在本学科范围内至少完 成 3 次公开的学术报告。 (4)科研能力与水平基本要求 ①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应具备独立从事科研或教学的能力和在本门学科前沿进行开 拓性研究的能力,至少作为骨干研究人员完成一项科研成果,并提交独立完成的成果材 料。 ②在研期间,按照《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关于申请博士学位学术成果的规定》(中 地大(汉)研字[2014]55号)及学院规定,“以第一作者、第一署名单位为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自动化学院”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在SCI/EI源刊上发表论文3篇及以上,其中T3 分区期刊论文至少1篇(依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期刊论文分类办法(试行)》(地 大校办字[2014]33号))。 ③博士研究生在研期间参加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术活动以及国际、国内学术交流。 ④完成1次研究方向文献综述报告、1次开题报告和3次学术报告,参加至少30次学 术讲座。 1.2 控制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2015版) (1)学科方向 ①控制理论与应用 8 ②检测技术与智能仪器 ③控制技术与系统工程 ④模式识别与信息处理 (2)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从事控制及相关领域内各种系统的研究、开发、设计等方面的高级专门 人才。 研究生应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应具有严谨求实的 科学作风、科学道德、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品行优秀,身心健康;具有控制论、信息 论、系统论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本学科专门知识和必要的实验技能,并具有熟 练掌握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了解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和研究动态;能综合运用本学科的 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从事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的高层次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 理工作;能熟练地查阅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及撰写科研论文,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具 有较强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3)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公共课 (必修 7 学 分) 公共选修课 (限选 3 学 分) 学位课 (至少修 9 学分)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S200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2 1 S20025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6 1 S23008 科技英语写作与交流(A) 4 64 2 S23009 科技英语写作与交流(B) 4 64 2 S11013 矩阵理论 3 48 2 S11015 数学物理方程 3 48 2 备注 根据入学分 级考试成绩 2选1 限选 1 S11021 数理统计 3 48 1 S11031 随机过程 3 48 1 S07036 线性系统理论 3 48 1 S07046 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 3 48 2 S23010 研究方向文献综述(硕士) 3 48 3 必修 S23210 控制科学发展前沿讲座 3 48 1 必修 任选 1 9 选修课 (至少修 6 学分) 学术报告 S05005 微弱信号检测技术 3 48 1 S07042 系统辨识与建模 3 48 1 S07045 机器人学 3 48 2 S07069 现代数控技术 3 48 1 S07072 模式识别 3 48 2 S07074 控制网络与系统集成 3 48 1 S07076 嵌入式系统开发 3 48 2 S23208 智能控制与机器学习 3 48 1 S23212 鲁棒与非线性控制 3 48 2 任选 2 参加至少 20 次学术讲座(以研究生学术活动考勤卡为依据);在本学科范围内至少 完成 2 次公开的学术报告。 (4)科研能力与水平基本要求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具有坚实的控制科学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 能力以及一定创新能力,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沿和动态。具备独立进行本学科及相 关学科领域内科研和开发的能力。 在研期间,应参加相关科研项目的研究,有一定的科学研究或项目开发的经历;应 “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作者、研究生第二作者)、第一署名单位为中国地质大学(武 汉)自动化学院”发表SCI/EI检索论文1篇及以上,或SCI/EI源刊发表/录用论文1篇及以上。 1.3 仪器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2015版) (1)学科方向 ①地球探测技术及仪器 ②传感器及智能仪器 ③光电仪器 ④测控技术与系统 ⑤分析仪器与系统 ⑥精密机械及测试技术 (2)培养目标 10 本学科培养硕士研究生应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能从事科学 研究和工程技术的高级人才、以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具体要求如下: ①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国共产党, 热爱祖国,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服从组织分配,愿 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②掌握坚实的测试测量技术、仪表设计与开发、智能仪器设计、测控方法与技术等 基础理论、熟练掌握本学科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技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的 能力;在所从事的研究方向的范围内了解本学科发展现状和动向;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 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领域内 科学研究、大学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包括创新 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 科学作风。 ③坚持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3)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公共课 (必修 7 学 分) 公共选修课 (限选 3 学 分) 学位课 (至少修 9 学分)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S200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2 1 S20025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6 1 S23008 科技英语写作与交流(A) 4 64 2 S23009 科技英语写作与交流(B) 4 64 2 S11013 矩阵理论 3 48 2 S11015 数学物理方程 3 48 2 备注 根据入学分 级考试成绩 2选1 限选 1 S11021 数理统计 3 48 1 S11031 随机过程 3 48 1 S05005 微弱信号检测技术 3 48 1 S07036 线性系统理论 3 48 1 任选 2 S07046 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 3 48 2 S23079 现代检测系统设计 3 48 1 11 选修课 (至少修 6 学分) 学术报告 S23010 研究方向文献综述(硕士) 3 48 3 S05002 电路设计中元器件运用技术 3 48 1 S05064 地球物理仪器概论 3 48 1 S07042 系统辨识与建模 3 48 1 S07072 模式识别 3 48 2 必修 任选 2 S07076 嵌入式系统开发 3 48 2 S23208 智能控制与机器学习 3 48 1 S23210 控制科学发展前沿讲座 3 48 1 S23211 磁性材料及磁传感器基础与应用 3 48 2 参加至少 20 次学术讲座(以研究生学术活动考勤卡为依据);在本学科范围内至少 完成 2 次公开的学术报告。 (4)科研能力与水平基本要求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具有坚实的检测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 以及一定创新能力,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沿和动态。具备独立完成仪器设计或各种 软件设计的能力,熟练掌握 2 种以上计算机语言。 在研期间,应参加相关科研项目的研究,有一定的科学研究或项目开发的经历;应 “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作者、研究生第二作者)、第一署名单位为中国地质大学(武 汉)自动化学院”发表SCI/EI检索论文1篇及以上,或SCI/EI源刊发表/录用论文1篇及以上。 1.4 控制工程培养方案(2015版) (1)专业领域方向 ①控制技术与应用 ②智能检测技术与应用 ③自动控制系统集成 ④智能控制系统技术及应用 (2)培养目标 本领域培养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 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 12 作风。 本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注重领域的工程研究、开发和应用,培养基础 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 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所培养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掌握控制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 代技术手段。在本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 开发、管理与决策等能力。能够胜任实际控制系统、设备或装置的分析计算、开发设计 和使用维护等工作。同时,应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顺利阅读本领域的国内外科技资料和 文献,进行必要的国际学术交流,掌握和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3)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公共课 (必修 8 学 分)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S00009 工程硕士专业英语 1 16 1 S10113 工程硕士英语 3 48 1 S11013 矩阵理论 3 48 2 S11015 数学物理方程 3 48 2 备注 任选 1 S11021 数理统计 3 48 1 S11031 随机过程 3 48 1 S20025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6 1 S07036 线性系统理论 3 48 1 任选 1 学位课 (至少修 9 学分) 选修课 (至少修 14 学分) S07046 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 3 48 2 S23010 研究方向文献综述(硕士) 3 48 3 必修 S23210 控制科学发展前沿讲座 3 48 1 必修 G17001 知识产权法 2 32 1 必选 S00004 信息检索与利用 2 36 1 必选 13 S00008 工程硕士工程实践 6 96 2 S07042 系统辨识与建模 3 48 1 S07045 机器人学 3 48 2 S07069 现代数控技术 3 48 1 S07072 模式识别 3 48 2 必选,完成实 践手册获得 学分 任选 2 学术报告 S07074 控制网络与系统集成 3 48 1 S07076 嵌入式系统开发 3 48 2 S23208 智能控制与机器学习 3 48 1 S23212 鲁棒与非线性控制 3 48 2 参加至少 20 次学术讲座(以研究生学术活动考勤卡为依据);在本学科范围内至少 完成 2 次公开的学术报告。 (4)实践能力与水平基本要求 本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具有坚实的控制科学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较 强的实践能力以及一定创新能力,了解本领域发展的前沿和动态,具备独立进行科研和 开发的能力。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须“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作者、研究生第二作者)” 发表论文或取得相关研究成果,需达到以下条件之一: ①SCI/EI 检索论文至少 1 篇、或 SCI/EI 源刊发表/录用论文至少 1 篇,第一署名单 位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动化学院。 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至少 1 项,第一署名单位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③登记软件著作权至少 1 项,第一署名单位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④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并撰写项目技术报告或结题报告。 鼓励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与本专业领域或学位 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鼓励研究生结合工程实践申请专利。 14 2.研究生课堂教学与课程建设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学院根据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学位授予标准, 设置了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的课程体系。同时,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高素质师 资队伍,学术带头人吴敏教授、何勇教授入选“2015年中国高被引学者”,何勇教授入选 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吴敏教授主讲的研究生课程《先进控制理论与控制工 程》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何勇教授获“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吴敏教授当选校 “研究生的良师益友”;王广君教授获“2015年度宝钢教育奖”。 研究生课程教学,所有核心专业课程均有1名及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高级职称教师 以讲座、讨论、课堂讲授与实验等方式授课,鼓励一门研究生专业课程由多位导师以导 师组的形式共同讲授。2015-2016学年,学院开设10门次专业课程,5门课程采用导师组 形式授课,占50%;前沿讲座课程由学院博士生导师等组成教学团队,讲授先进理论、 方法和技术,并将科研项目最新成果融入到课程教学,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对课程知识的 理解和运用。 为持续改进研究生教学质量,导师积极申报校级及以上教学研究项目。2015年,刘 峰教授申请的《系统辨识与建模》案例库建设项目获批;2016年,陈鑫教授申请的《面 向制造业智能化和网络化发展需求的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和贺良华副 教授申请的《中约大学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项目,均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 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立项;吴敏教授申请的教学质量工程专业建设类项目《面 向制造业自动化人才需要的专业培养改革与建设》,获得学校立项;同时,贺良华副教 授负责的《现代控制理论及应用》案例库和李勇波副教授负责的《数控技术》案例库建 设项目结题验收。 3.研究生科研训练与实习实践 学院注重研究生的科研训练,从学院和课题组两方面予以促进。 学院层面,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包括《自动化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程序》、 《科 研与学术交流经费资助管理办法》、 《研究生学术奖学金评选办法》等;为研究生科研训 练与实习实践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主要来自于导师科研项目经费、学校学术创新基地 经费、学校研究生教学实验室开放基金等;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 学者举办学术报告会;承办各类重要学术会议;鼓励资助研究生参加中国控制会议、中 15 国过程控制会议和中日信息技术与控制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国内外学术会议,扩大研 究生的学术视野;举办研究生学术年会,提供师生相互交流学习学术平台,进一步活跃 学院学术交流氛围;硕士研究生在研期间至少完成 2 次学术报告、至少参加 20 次学术 讲座;博士研究生在研期间至少完成 3 次学术报告、至少参加 30 次学术讲座。 课题组层面,要求研究生全程参与导师课题组的项目和课题研究;根据各课题组不 同要求,定期(每周或每两周)组织课题组学术研讨会,定期(每两周或每月)提交研 究进展情况文档,汇报和总结研究情况,全面培养研究生的科研素养和写作水平。 专业实践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特别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重要的教学环节。其 中,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学院重视实践教 学环节,不断加强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并审核聘任具有较深厚理论基 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 研究生通过参与工程项目的调研、分析与设计,锻炼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项目理解 能力,强化软、硬件设计与开发能力,熟悉本领域的工作流程,培养研究生的工程实践、 团队合作和组织协调管理等能力。工程实践结束后,研究生须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 完成《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手册》。实践成绩根据学生的实践学习计划、实践学习总结 报告、学生在实践单位的专业态度、专业能力、专业绩效等指标,由校内指导教师和实 践基地校外导师综合考核后进行评价。 4.研究生论文发表与科研成果 研究生是创新的主体,也是科学研究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2015-2016学年,我院 研究生发表T1论文1篇、T2论文2篇、T3论文2篇、T4论文4篇、T5论文3篇;登记软件著 作权5项;授权专利1项;获评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70余人次获得学校各类奖项; 4人获评自动化学院“研究生学术奖”。 四、研究生培养质量 1.学位授予质量 2015-2016学年,授予学位研究生主要为2013级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2014级全日 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和2013级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学院各类研究生学位授予达29人,其中,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14人,全日制专业学 16 位硕士研究生11人(含2013级延长半年毕业研究生1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4人(含2010级和2012级研究生各1人) 。研究生学位授予情况见表7、表8和表9。 表7 自动化学院2013级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情况 专业代码 学科(专业) 名称 录取 人数 授予硕士 学位人数 提前攻博转 2015 级 博士生人数 备注 080400 仪器科学与技术 7 6 0 辅导员计划 1 人, 转专业至高教所 081100 控制科学与工程 10 8 2 合计 17 14 2 表8 自动化学院2014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情况 专业代码 专业领域 录取人数 授予硕士学位人数 如期授予学位比例 085210 控制工程(全日) 10 10 100% 表9 自动化学院2013级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情况 专业代码 专业领域 录取人数 授予硕士学位人数 如期授予学位比例 085210 控制工程(在职) 9 2 22.22% 2015-2016学年,各类论文抽查中未发现有问题学位论文;通过学位论文(归档文 稿)的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授予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文字重合百分比均在5%以下。 2.研究生就业质量 我院研究生分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和控制工程三个方向,连续三年我 院研究生全部实现协议就业,就业率三年保持在 100%。 我院毕业生就业单位以大型国有企业和科研单位为主,部分研究生选择在民营企业、 三资企业和其他企业工作;就业领域广泛,涉及 IT/软硬件服务/电子商务/因特网运营、 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机械/设备/重工、制造业、服务业、房地产开发、交通/运输/物 流等行业;就业质量较往年有显著提升,毕业生就业以国有企事业单位占 66.7%;学生 预计薪酬和实际签约薪酬符合度较高,就业满意度较高,87%以上的毕业生表示对目前 的工作单位总体比较满意。 同时,针对本院各专业就业形势的变化以及用人单位相关要求的不断提高,学院结 17 合本院实际,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专业建设工作会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加强和改进 学院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 五、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1.研究生党建 近年来,学院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 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校党建工作要点及学校工作思 路,积极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做好学生的党员队伍发展工作,不断加强党建和思 想政治工作,在研究生党建各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成绩。 加强制度规范,强化自身建设,认真落实支部管理制度、“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发 展培养制度,不断完善党支部及党员个人的考核评比制度。贯彻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 育活动,注重党员培养与教育,创新工作方式成效显著。深入开展研究生示范党支部创 建活动,一个研究生党支部获得“学术科研型”研究生示范党支部的荣誉,多名党员被评 为校级优秀学生共产党员。 2.研究生主题教育 我院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 见》,围绕“建设一流研究生培养体系,造就创新型领袖人才”目标,把学术道德与学术 诚信教育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学院在新生入学教育开启学术道德教育 课程,院长吴敏教授为研究生授课,将科学精神、学术道德、学术诚信教育列入课程的 重要内容,教育研究生新生将学术诚信视为学术生命,严守道德底线,坚持科学精神。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 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我院面 向全体研究生党员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活动,取得显 著成效。 3.研究生创新实践教育 我院高度重视研究生的创新实践工作,将研究生作为科研的生力军看待,打造了研 究生学术年会创新实践交流平台。研究生学术年会活动包括开幕式、科技论文报告会、 18 新进青年教师报告会、归国青年教师报告会、地质装备智能化研讨会以及专家、学者学 术报告会、学术年会闭幕式等一系列活动,历时 2 个月的集中交流活动,全体研究生共 同参与,实现研究生自我组织。 我院研究生学术年会是学院贯彻落实“创新-国际化-实践”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而打造 的研究生学术盛会,它集中展示了我院研究生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又极大促进了我院 师生学术交流与感情交流。 4.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 除积极开展科研学术交流活动外,学院结合实际,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体 育活动,旨在丰富研究生的课外文化生活,促进广大研究生之间相互了解、沟通交流, 提升研究生集体的凝聚力。我院研究生会坚持“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 服务”的工作职能,组织开展了研究生校园十大歌手大赛选拔赛,学院篮球友谊赛,校 拔河比赛、新生杯篮球赛、师生羽毛球赛、校研究生运动会、“金秋诗会”等文体活动; 活动同学参与广泛,“新生杯”篮球赛、拔河比赛和院运动会共计100多人次参与。 六、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情况 1.国际交流与合作情况 学院研究生工作围绕我院“在国内有重要地位、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发展目标, 推行“创新-国际化-实践”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致力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与国际化水平, 推进研究生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国际化。 学院制定了《科研与学术交流经费资助管理办法》 ,鼓励资助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 术会议,赴境外短期/长期访问等方式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2015-2016学年,6名研究生 赴日本参加为期10天的“樱花科技计划”学术交流;36名师生参加在成都国际会议中心举 行的第35届中国控制会议(CCC2016),提交学术论文19篇,其中15篇论文作口头报告; 31名师生参加在日本东京工科大学召开的第11届中日信息技术与控制应用国际学术研 讨会(ITCA 2016),提交学术论文20余篇并作学术交流。 同时,学院先后承办第三届科学与技术前沿国际会议(FST 2015)、第四届先进计 算智能与智能信息处理国际研讨会(IWACIII 2015)、第十二届全国高校自动化系主任 (院长)论坛和教育部高校自动化类专业教指委第四次全会、第11届中日信息技术与控 19 制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ITCA 2016);筹备第37届中国控制会议(CCC2018)。邀请 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以及来自英国、加拿大、美国、日本和国内知名高校的专家 学者举办学术报告会20余场。 此外,与日本东京工科大学和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签署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 资助部分研究生赴外开展研究工作。 通过上述国际交流与合作,使得学院的学术地位不断提高,学术氛围更加浓厚,开 拓了研究生的国际视野。 2.外籍科技专家开设研究生专业课程情况 学院积极邀请外籍专家来院讲学,营造浓厚的国际化学术交流氛围。 2016年,应院长吴敏教授邀请,波兰绿山大学Krzysztof Galkowski教授、土耳其 Bogazici大学OkyayKaynak教授为学院研究生授课。 Krzysztof Galkowski教授讲授《鲁棒与非线性控制》课程,授课共计12学时,占课 程总学时的1/4;Krzysztof Galkowski教授和OkyayKaynak教授讲授《先进控制理论与控 制工程》课程,授课共计6学时,约占课程总学时的1/5。 3.留学生情况 2016年,学院在读留学硕士生2名,留学生名单见表10。 表10 自动化学院2016年在读留学生名单 学号 姓名 中文名 专业名称 研究生类型 国别 导师 1201690018 MOHAMMAD ABEDALAZIZ SALEEM ABU SARHAN 林牧 控制科学与工程 学术学位 硕士 约旦 丁敏 陈鑫 1201690148 FELIX MATEUS 辛安国 控制科学与工程 学术学位 硕士 莫桑比克 共和国 刘峰 七、研究生奖助体系 为完善学院研究生奖助体系,更好地推动研究生奖助工作的扎实开展,帮助和鼓励 研究生融入到学习科研的氛围中,学院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制订了一系列奖 助工作条例,形成了包括绿色通道、国家助学贷款、国家拨款、学校奖励、社会个人和 20 团体资助及学院奖励与资助在内的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通过扎实有效地开展奖助工作, 做到优秀学生有奖励,困难学生有资助,全体学生有补助,使每个研究生均能在校安心 学习。 1.绿色通道 为确保家庭困难新生顺利入学,我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对学习刻苦但经济困难的 新生,开辟绿色通道,暂缓学生缴纳学杂费,先帮助其顺利入学,然后通过申请国家助 学贷款、勤工助学等方式来解决其经济困难问题。2015年新生报到,我院共9名研究生 新生申请绿色通道,并顺利入学。 2.国家助学贷款 为保证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保障其日常的生活费和学杂费,根据《财政部教 育部银监会关于大力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通知》 (财教〔2008〕196号) 、 《国务院 办公厅转发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若干意见》 (国办发〔2004〕51号) 、《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毕业生学费和国家助学贷 款代偿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教〔2009〕15号)三个文件精神,按照学校要求,我院为 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提供助学贷款的通道,帮助其正常完成学业。2015年,我院共2 名研究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 3.国家拨款 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改革和完善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研究 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办法(试行) 》,《中 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 (地大校办〔2012〕65号)及研 究生院《关于做好2016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定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我院积极开 展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的评选工作。学院成立研究生奖学金评审委员会,邀 请学院老师担任评审委员会成员,负责我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审实施细则的制订、申请组 织、初步评审等工作。符合条件的我院研究生均可申请。 全日制非定向博士研究生,全部享受一等学业奖学金(10000元/年)及18000元/年的助 学金(按月发放)。 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全部享受学业奖学金及6000元/年的助学金(按月发放) 。 21 所有推免硕士生第一年享受硕士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统考硕士研究生一等、二等学 业奖学金分别占70%、30%。 4.学校奖励 为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完善研究生资助体系,切实做好研究生“三助一辅”工作, 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我院充分整合师资、工作岗位资源,鼓励 支持研究生积极参加助管、助教、助研、兼职辅导员工作。 2015 年秋季学期,学院设置助管助教岗位 34 个、助研岗位 104 个;2016 年春季学 期,学院设置助管助教岗位 34 个、助研岗位 90 个。 5.社会个人、团体资助 中国地质大学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奖学金由社会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出资设 立。旨在鼓励我校学生认真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贡献。 结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奖学金评选办法”等相关要求, 我院设立了四项社会类奖学金,包括黄海机械奖学金、厦门三烨奖学金、无锡钻通奖学 金和无锡金帆奖学金。 2015-2016年度,我院4名研究生获得社会类奖学金。 6.学院奖励与资助 学院设置研究生学术奖学金,为学业优秀的研究生提供丰厚的奖励基金。2016年, 我院4名研究生获评自动化学院“研究生学术奖”。 学院出台《科研与学术交流经费资助管理办法》,为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提 供经费支持。 八、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 1.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建设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院严格执行学校和研究生院制定的一系列教育管理制度。 同时,结合自身特点,学院相继制定、实施并逐步完善有关研究生招生、培养、学术奖 学金评选和学术交流经费资助等方面的文件,与学校文件配合,形成较为完整的研究生 22 质量保障体系。 学院制定了《自动化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程序》,明确规定了研究生培养过 程各环节和流程要求;制定了学院2015级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各学科(专业)学位授予标 准,明确了各类研究生毕业的学术要求;为鼓励和支持研究生潜心研究,学院设置研究 生学术奖学金,制定了《研究生学术奖学金评选办法》;为解决部分研究生研究经费的 限制,出台了《科研与学术交流经费资助管理办法》,解除研究过程中的后顾之忧;制 定了《自动化学院研究生相关培养费用标准》,规范研究生相关培养费用支出;完善了 《自动化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认定和招生名额分配办法》,实行硕士研究生导 师招生资格审核制,明确讲师职称硕士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认定办法和招生名额、教授 /副教授职称硕士研究生导师招生名额分配办法等。学院将相关文件材料汇编成《自动化 学院研究生手册》,发到每一位研究生和导师手中。 2.研究生教育管理队伍建设 学院设有一名研究生教育管理专任教师,协助分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开展研究生 培养管理工作;另一名辅导员教师协助分管研究生工作的副书记开展研究生思想教育工 作。两名教师熟悉研究生管理流程和规章制度,具备良好的业务能力。 因工作突出,2016 年学院获“2016 年度研究生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和“2016 年度学生 工作先进集体”两项荣誉称号。 3.健全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组织 学院逐步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与监督机制。学院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以会议 纪要的形式下发会议决议;充分发挥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学术分委员会的职能,严 把学位论文质量关和学术关;发挥各系(中心)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坚持导师负责制, 落实和加强导师组管理;根据研究生培养招生培养等环节专项工作的需要,成立专项工 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健全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组织。 4.研究生生源质量保障 学院采取一系列措施扩大招生规模与保证生源质量。设置完善的奖助体系,提高研 究生待遇吸引更多优秀毕业生报考;制作招生宣传册,加强学院网站的招生宣传力度; 举办研招校园开放日暨研究生招生学子见面会;积极部署接收推免生的复试工作,并召 23 开学院应届毕业生考研动员会;选派高级职称教师参加研究生招生宣讲活动;优化招生 结构,加强研究生复试过程的科学选拔等。 学院的本科生既是我们科研的智力资源库,又是我们最根本最宝贵的硕士生生源库。 学院开拓身边的生源,加强本科生导师制推行力度,对本科生进行全面指导和培养,以 导师魅力吸引自身优质生源。 5.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 学院导师队伍不断壮大。2016年,我院新入职教师5人,其中特任教授1人,特任副 教授3人,讲师1人。此外,引进副教授1人。至此,我院导师队伍扩大到51人。学院鼓 励青年教师出国深造或学习访问。2016年,我院有5名青年导师获得国家和学校出国项 目资助,另有4名导师申报了2017年配套资助出国项目。 2016年,学院在深入调研、广泛征集意见的基础上,召开研究生工作会议,旨在加 强导师队伍建设,强化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意识,加强培养环节中的过程管理。 会议回顾了学院成立以来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分析了研究生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 出了学院今后的工作思路、建议和具体措施。同时,院长吴敏教授结合自身实践,从一 个研究生导师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了研究生培养各环节的具体做法、经验和感悟。他指出, 研究生培养应因材施教,不仅授之以术,还要授之以道;在生活上、思想上要关心爱护, 在学习上、科研上要严格要求。 6.学位点建设与评估 2016年是“评估年”,学院高度重视学科评估、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工作。按照评估 指标体系,遵循“评建结合、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的原则,学院全面总结了 学位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情况。评估工作组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加班加点,归纳、 整理了大量的评估资料,完成了学科评估工作,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也在有条不紊地进 行。 在学位授权点自评估过程中,学院召开了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专家预评会。来自控 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潘泉教授和王红卫教授、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俞立教授 等专家、研究生院副处长张俐、研究员晁念英和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成员参加了评审 会。与会专家肯定了自动化学院在控制科学与工程、控制工程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 中改进硕士培养方案,以学科平台建设带动研究生实践教学等措施。同时,针对自评估 24 报告中关于培养定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 议和意见。与会专家认为,自动化学院在师资团队、学科平台、科研水平上具有成功申 报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实力,申报博士学位授权点已近水到渠成。 2015年,我院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通过了教育部学位委员会组 织的专项评估。 7.严格研究生教育过程管理 学院调研和比较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相关学科建设经验,结合研究生培养过程反映出 来的问题,着手进一步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自动化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和管理 程序》,明确规定研究生培养过程各环节和流程要求,强调学位论文预答辩、答辩资格 审查等环节的过程管理,认真组织落实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预答辩、院内专家审查、 送外评审、答辩资格审查、答辩和申请授予学位等环节,努力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 按学期下发《自动化学院研究生工作要点提示》给导师和研究生,明确当前学期研究生 具体工作和要求,为导师指导研究生做好管理服务工作。 同时,学院加强研究生学籍管理,按照《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开 展新生入学、学期注册、考勤、请假、休学、复学、退学等管理环节的工作。 8.学位授予质量保障 学院从开题、预答辩、答辩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强化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 责任人,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开题报告要求研究生充分酝酿; 导师严格把关论文预答辩、拒绝不符合要求的研究生参加答辩;严格把关学位论文等。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议小组、预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严格把关,杜绝审查、论 文评阅、答辩等流于形式,保证学位论文质量。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按照《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位评定委员会章程》认真履行工 作职责,严格审查硕士生导师资格、学位论文预答辩和答辩各个环节等。 学院通过导师、评议/答辩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层层把关,以确保学位授予质量。 9.支撑条件与质量监督 学院重视信息公开,不断加强学院网站建设和管理。目前,我院网站信息齐全、内 25 容丰富、更新及时,开辟“研究生教育”、“招生就业”、“学术动态”等专栏,发布研究生 招生、培养、就业等相关信息,公开学位授予标准、培养方案、导师简介等信息。同时, 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10.质量文化与学风建设 学院高度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在教学、科研过程中充分体现质量第一的理念,并 面向全体学生长期开展以学术质量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学风体现了一个学院的精神风貌,良好的学风有利于研究生更好的开展研究工作。 学院致力于学风建设工作,查找学风问题,弄清学风状况,完善学习制度,规范学习行 为,树立典型加以引导,开展学习帮扶活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九、研究生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思路 1.发展思路 学院研究生工作围绕学院“在国内有重要地位、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发展目标, 推行“创新-国际化-实践”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创新型和工程应用型的国际化高 层次人才。 2.发展目标 人才培养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根本。十三五期间,学院适度扩大招生规模,力争全 日制在校硕士生和博士生 300 余人。努力提高学历教育学生生源质量;全面推进人才培 养国际化,扩大研究生出国交流、联合培养的比例。充分发挥研究生的科研潜力,发表 高水平学术论文。 导师队伍建设是学院发展的根本保证。学院将引进和培养并举,建设一支师德高尚、 业务精湛、视野开阔、结构合理的导师队伍。 学科建设是学院发展的龙头。学院将集中力量发展控制科学与工程和仪器科学与技 术两个一级学科;高标准开展控制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和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建设与 申报,提升学科整体层次与水平。 26 3.深化研究生招生和选拔机制改革 生源质量决定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优质生源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前提, 构建合理的研究生招生和选拔机制尤为重要。学院积极探索研究生招生和选拔机制改革,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科目选拔真才。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学院着手调整专业课考试科目, 将原有的单一复试课程调整为2-3门课程的专业综合,着重考察考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 素养。 (2)优化复试灵活选拔。提高复试比重,重点考察考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培 养潜力,倡导导师组或研究团队招生;灵活选拔,加大导师招生自主权,发挥导师在复 试选拔中的作用;鼓励导师积极宣传和联系外校推免生,学院给予招生名额奖励。 (3)多种形式招生宣传。学院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招生宣传,既“请进来”又“走出去”, 吸引优质生源。学院将进一步加大走出去的力度,邀请高水平的导师与优质生源零距离 交流,突显导师魅力。 4.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学院探索特色实验班“本-硕-博”培养模式,并着手特色实验班的申报与筹备工作。 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做出决定,从2017级新生中遴选一个建制班,进行特色教学与培养。 并根据特色实验班的要求,制定培养方案;构建特色实验班的遴选办法、遴选标准、考 核办法、淘汰制度等管理制度体系。 5.深化研究生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研究生的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学院紧盯世界知名大学的研究生培 养水平,着手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 同时,学院启动课程体系改革工作。今年6月,在江苏镇江召开的“自动化课程体系 改革与建设试点启动会”上,我校与清华大学等5所高校被教育部自动化类教学指导委员 会列为“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试点单位,先行开展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与建设工作。我院获得教育部自动化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改革项目1项、学校专业建 设改革项目1项。今年9月,我院举行了“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研讨会,项目 组成员作了专业改革专题报告,教育部自动化类教学指导委员会试点工作组专家到会进 27 行指导。目前,这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6.深化研究生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改革 学院将加强各系(中心)对研究生的组织、管理与教育工作,发挥各系(中心)的 主动性和能动性,通过“学校-学院-系(中心)-导师”的管理模式做到信息传达畅通及时、 管理到位有效。 7.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步伐 学院推行“创新-国际化-实践”的研究生培养模式,采取多种措施搭建国际化学术交 流平台,营造浓厚的国际化学术交流氛围。 学院将不断推进研究生培养国际化水平,邀请国外知名大学教授来校为研究生授课, 加强学科与课程国际化建设;全面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与国外知名大学联合培养博士 研究生或输送研究生到国外知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出台资助优秀博士、硕士研究生出 国学术交流和短期访问的管理办法,扩大研究生出国交流比例。 8.深化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改革 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研究生的教育质量 与导师息息相关。建设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至关重要。 学院将严格审核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坚持高标准;建立导师培训机制,定期举 办座谈会和讲座等,邀请经验丰富的导师讲授指导学生的经验和体会;积极选派和资助 年青教师出国进修;逐步建立导师评估与考核机制、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与监控机 制。对导师的指导工作进行督促和考核,从制度上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9.加强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 (1)坚持办好独具特色的研究生学术年会,打造学院研究生学术品牌活动。 研究生学术年会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研究生通过参加年会的系列活动,可以展 示和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同时,通过实现学术年会研究生的自 我组织和运作,逐步将其打造成学院的品牌活动。 (2)鼓励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学术竞赛和科技竞赛,在导师指导下参与科研项目和 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28 (3)促进本研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鼓励研究生带领本科生组建创新创业团 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10.加强研究生素质能力培养 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制定的“学术卓越”计划,强化学科特色,创建科研平台,加 强合作交流,把“创新-国际化-实践”的研究生能力培养理念落到实处。 学院将进一步推进研究生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国际化,建立健全研究生培养质量 监控保障体系,建设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加强研究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提升研究 生培养质量。 学院领导签字(盖章): 2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