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陶瓷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pdf
《陶瓷设计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 (试行) (课程代码:13112489) 本课程标准由美术学院产品设计系讨论制定,美术学院 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陶瓷设计基础 课程代码:13112489 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 适用专业:产品设计 课程修读性质:限选 学分:2.5 学分 学时:48 学时(理论 8 学时/实践 40 学时) 二 课程定位 《陶瓷设计基础》是产品设计专业限选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其设计对象是陶瓷日用品 与陶瓷艺术作品。设计者通过描绘现实在生活和塑造艺术形象所体现出来的对客观事物本质 的一种把握,它拥有丰富、饱满的思想内涵和时代精神,通过各种形态、造型的因素,运用 陶瓷艺术独特的设计语言,蕴涵了具象、抽象、象征、隐喻等艺术形式,并以"泥与火"、" 工艺"、"材料"为表达媒介,挖掘和释放"泥与火"、"陶与瓷"的个性色彩,从构思、装饰、各 种泥料釉色的选择、技艺、烧造等不断地参与中发现、创造出其它艺术无法取代的独特作品。 该课程是在构成基础、产品快速表达等课程后开设,进一步培养学生用陶瓷材料设计规 划立体造型的能力。了解陶瓷的各种形态,撑握陶瓷之美产生过程,对以后其它相关设计课 程也具有一定帮助。 三 课程目标 《陶瓷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有四大主要目标。第一,了解陶瓷相关文化,对世界陶瓷发 生过程具有一定了解,熟悉掌握中国陶瓷中有名的陶瓷品种,了解不同种类的陶瓷特性。第 二,掌握陶瓷材料源料的各种类型,并对各种源料的特性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第三,了解各 种不同的陶瓷成型工艺,并熟练掌握其中一到两种工艺。第四,深入学习立体型态美的本质, 了解造型之美的本质。 知识目标 了解陶瓷文化,掌握各陶瓷原材料的特性,熟悉各种陶瓷生产工艺。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陶瓷材料造型的能力,运用陶瓷生产工艺设计制作作品。 素质目标 提升学生对陶瓷材料的认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思考多种材料与陶瓷材料结合的可能 性。 四 课程内容 序 号 1 2 3 4 课程模 块 概述 基本原理 成型工艺 工艺拓展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学习重点 学时 理论 实践 2 0 2 20 了解陶瓷的文化与 特性。 1.理论教学内容: (1)陶瓷与陶瓷文化。 (2)陶瓷材料与特性。 1.了解陶瓷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和地位,讲解 陶瓷的主要发展历程,讲解陶瓷历史一些重要 的陶瓷种类,国内外陶瓷状况对比。 2.了解陶瓷原材料的加工过程,讲解各种陶瓷 材料的特性。 掌握陶瓷设计的基 本原理。 1.理论教学内容: (1)陶瓷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2)陶瓷设计的流程。 2.实践教学内容: (1)陶瓷设计的图像绘制实践练习。 (2)陶瓷设计的造型实践练习。 1.了解陶瓷设计的流程; 2.了解基础的绘图方法。 陶瓷成型工艺。 1.理论教学内容: (1)手工陶瓷成型工艺。 1.示范泥条盘筑、泥板成型、拉坯成形等手工 (2)模具成型方法与工业生产成型工艺。 成形工艺。 2.实践教学内容: 2.讲解模具制作方法,翻模与注浆工艺; (1)手工成型实践练习。 3.了解陶瓷工业生产成型方式。 (2)模具成型实践练习。 2 18 陶瓷后期工艺。 1.理论教学内容: (1)陶瓷上釉工艺。 (2)陶瓷烧成工艺。 2.实践教学内容: (1)上釉及烧成工艺实践。 2 2 1.了解上釉技术与方法; 2.了解烧成技术与注意事项。 五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任务教学法等方法,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 六 课程考核建议 考核方式建议:教学评价侧重运用考查学生运用陶瓷材料设计造型的能力,考查学生整 体设计综合表达技巧。本课程考试为专业课程考试,采取将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综合考核的 方式,实行随堂考试,成绩记载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占 30%,期末成绩占 70%。在成 绩评价方式上,注重学生材料收集是否全面,模型制作是否独立完成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创新实践。课程结束后,由各任课教师按照美 术学院统一制定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评分表,将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如实填到评分表上,连同 期末考试作品一起拍照,并交到美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存档。 七 推荐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选用 教材建议选用“十二五”、“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省部级获奖教材和近三年出版的 优质教材。同时将国内、外优秀的教材作为补充材料推荐给学生。 主要参考书 [1]《陶瓷设计与制作》.吴天麟、饶媛媛.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 年 [2]《陶瓷设计与制作》.姚岚.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年 [3]《陶瓷设计造型概论》.孔挣桢.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年 [4]《陶瓷设计》.李正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 年 执笔人:刘金宝 审定人:李 筠 2015 年 7 月制订 2017 年 7 月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