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20200429145418327255.pdf&filename=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工作实施方案(2020-2022年).pdf

じò ぴé今生最爱12 页 260.339 KB下载文档
20200429145418327255.pdf&filename=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工作实施方案(2020-2022年).pdf20200429145418327255.pdf&filename=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工作实施方案(2020-2022年).pdf20200429145418327255.pdf&filename=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工作实施方案(2020-2022年).pdf20200429145418327255.pdf&filename=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工作实施方案(2020-2022年).pdf20200429145418327255.pdf&filename=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工作实施方案(2020-2022年).pdf20200429145418327255.pdf&filename=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工作实施方案(2020-2022年).pdf
当前文档共12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20200429145418327255.pdf&filename=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工作实施方案(2020-2022年).pdf

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工作实施方案 (2020—2022 年) 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趋势,对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需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进行 分析预测的活动,是科学开展产业人才培养、引进、选拔和 评价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在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中具有基础 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和信息化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一些行业、领域和地区在 人才需求预测工作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制造 强国、网络强国建设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人才需求预测概念 不够清晰、数据基础不够稳固、分析框架不够科学、工作体 系不够健全、成果运用不够充分等问题。为贯彻落实《中共 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中央经济工 作会议精神,积极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作用,加强产业人才队 伍建设,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 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 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新 1 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成果导向,立足制造 强国、网络强国建设全局,瞄准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 代化,以产业人才大数据为基础,以实现职业岗位(群)与 专业(群)对接、职业岗位任职资格标准与专业人才培养方 案对接、产业人才需求侧与人才培养供给侧对接为主要目 标,定期发布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紧缺人才需求目录, 加强成果运用,注重预期引导,力争通过 3 年努力,构建需 求导向、数据驱动、产才融合、开放共享、协同高效的产业 人才发展治理体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目标 到 2020 年,覆盖“两个强国”重点领域的产业人才大数据 平台初步建立,有力支撑集成电路、航空工业、智能制造、 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关键软件、区块链 等重点领域人才需求预测工作取得新突破,产业和人才融合 发展的工作体系更加完善。 到 2022 年,技术先进、动态监测、预测科学、开放共 享的产业人才大数据平台基本建成,有效支撑新一代信息通 信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两个强国”重 点领域人才需求预测工作。推动制定一批产业紧缺人才水平 评价行业规范,开展一批产业紧缺人才培训和水平评价项 目,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对接产业人才需求侧动态调整相关 学科专业,将需求预测成果充分运用到行业人才培养、引进、 2 选拔、评价等各环节。 二、主要任务 (一)建设产业人才大数据平台。以“两个强国”重点领 域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基础,形成重点行业(领域)分类目录、 企业目录。整合国家统计数据、行业统计数据、大型招聘平 台数据、教育与就业数据等数据资源,贯通产业分类、职业 分类、企业岗位(群)、岗位任职资格标准、学科专业(群)、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人才培养发展重点环节,利用大数据获 取、分析和挖掘等关键技术,建设运营产业人才大数据平台, 服务重点行业、领域和地方人才需求预测,通过向社会动态 发布产业内职业岗位等需求信息,推动广大技术技能人才建 立合理预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助力高质量就业。 (二)编制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结合本产业发展规 划,以《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编写指南》(见附件)为总 体框架,组织编制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分析产业链结构、 产值规模等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明确从业人员数 量、教育背景、职业岗位序列、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等产业人 才发展现状,分析相关院校学科专业设置、毕业生规模、毕 业生流入本产业比例等人才培养供给情况。预测未来人才需 求数量、人才缺口数量,以职业岗位(群)为基础,构建人 才紧缺度指标,科学编制紧缺人才需求目录。着眼产业和人 才融合发展,提出院校学科专业布局调整、紧缺人才培训和 3 水平评价等方面政策建议。 (三)加强成果运用。支持和鼓励通过举办行业峰会、 人才发展论坛等方式,及时发布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紧 缺人才需求目录等成果,强化成果运用。加强与教育、科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对接,广泛凝聚共识,推动发布产 业内新职业,指导制定行业人才水平评价规范并推动上升为 国家标准,促进学科专业随产业需求动态调整机制健全发 展,研究开发紧缺人才培训和水平评价项目,推动人才引进 重点方向和相关职业资格(水平)考试专业布局调整优化, 举办各类紧缺人才技术技能竞赛,推动人才政策资源进一步 向紧缺程度较高的行业和领域倾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部党组统一领导下,建立部人 事教育司牵头负责、各业务司局分工协作的统筹协调机制, 管方向、定计划、保落实。成立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工作办公 室(设在部人才交流中心),做好组织协调、平台建设运维、 资源保障、督导评估等工作。成立工业和信息化人才需求预 测指导咨询专家组,开展重大调查研究,提出重大政策建议, 提供专业咨询意见,进一步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 (二)创新工作推进体系。围绕重点行业和领域,推动 龙头企业牵头,联合普通高校、职业院校、行业协会等形成 协同工作机制。鼓励采用“揭榜挂帅”等方式,遴选任务承担 4 单位。加强与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相关行业职 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等专家组织对接。 (三)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 持产业人才大数据平台建设,支持相关行业和领域开展产业 人才需求预测、人才培训评价等工作,促进成果充分运用, 实现产业、人才深度融合发展。 附件: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编写指南(2020 年版) 5 附件 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编写指南 (2020 年版) 产业人才1需求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是以产业人才 大数据为基础、以产业人才需求供给匹配分析为核心、以产 业人才需求侧与人才培养供给侧有效对接为主要目的的专 业研究报告。 编制指南的主要目的是,凝炼撰写报告的一般共性内容 要求,指导和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重点行业和领域,围绕产业 高质量发展对人才数量、质量和结构的要求,通过对行业、 企业、院校三个层面的定性定量分析,摸清底数、找准问题、 给出对策建议,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 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供需有效对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网络强国。 报告主体框架包括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两部分,主要内 容分为产业发展情况、产业人才现状、院校人才供给分析、 产业人才需求预测、问题和建议等五个部分。 一、核心观点 (一)全球和我国产业当前产值规模情况,产业未来发 1 本编写指南的“产业”指的是工业、通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工业和信息部主管的行业及领域; “产业人才”指的是支撑产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6 展趋势,合理预测未来若干年产值规模。 (二)当前产业从业人员数量、产业人才教育背景、职 业岗位序列、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等。 (三)当前产业人才相关学科专业设置情况、院校毕业 生总数、毕业生流入本产业就业的比例和未来若干年院校毕 业生数量等。 (四)目标年份预期从业人员需求数量,人才缺口数量, 和紧缺人才需求目录等。 (五)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对院校学科专 业调整方案、行业开展紧缺人才培训评价等方面的政策建 议。 各行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应深入研究和回答上述五个 问题。各领域人才需求预测报告应深入研究和回答除产值规 模、产业从业人员数量等产业分析以外的所有问题。各行业 和领域可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适当扩充。 二、主要内容 (一)产业发展情况 梳理产业链结构,统计分析全球和我国产业产值规模等 发展现状,分析研判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1.产业链结构。通过企业调研、专家访谈等方式,明确 产业链结构。 7 2.全球产值规模/我国产值规模 2。梳理专业机构公布数 据,统计近几年全球产值规模;根据我国统计部门、行业协 会、专业机构等公布数据,统计近几年我国产值规模。 3.产值规模预测。结合产值规模历史数据,根据相关行 业专家论证分析,对目标年份3的产值规模进行分析预测。 4.产业发展趋势。根据产业发展历史和现状,研判产业 技术演进方向、国际国内竞争格局等方面未来发展趋势。 (二)我国产业人才现状 研究分析当前产业从业人员数量、教育背景、职业岗位 序列及能力要求等情况,整体描述我国产业人才现状。 5.从业人员数量。利用行业协会企业名录和从业人员相 关统计数据,通过与调研数据进行比对验证,分析得出当前 产业从业人员数量。 6.教育背景。利用行业协会从业人员相关统计数据、问 卷数据,对当前产业从业人员的学历分布和学科专业分布情 况等信息进行梳理分析。 7.职业岗位序列。参考国家职业分类标准与规范,结合 企业调研、招聘平台数据挖掘等方式,对产业内部的职业岗 位序列进行梳理分类。 8.职业岗位任职资格标准。通过问卷、企业调研、招聘 平台数据挖掘、专家研判等方式,按知识、技能、经验三个 2 3 产值规模指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行业内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终产品或者提供服务的总价值量。 预测周期建议以政府产业规划周期为依据,下同。 8 维度描述归纳职业岗位任职资格标准。 (三)院校人才供给分析 从人才供给端出发,统计普通高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相关 学科专业设置情况、毕业生规模以及毕业生流向,预测目标 年份院校人才供给数量。 9.院校学科专业设置情况。通过教育部公开数据,统计 分析产业相关学科专业设置情况。 10.院校毕业生规模。通过教育部在各个区域、各个院校 相关学科专业招生计划数据,结合平均毕业率计算得出院校 毕业生规模。 11.毕业生流入目标产业比例。通过对开设相关学科专业 院校发放问卷等方式,按照各院校毕业生规模加权统计得出 毕业生流入目标产业比例。 12.院校人才供给预测。目标年份人才供给预测=相关学 科专业院校毕业生规模×毕业生流入目标产业比例。通过获 取相关学科专业毕业生规模和毕业生流入目标产业比例,合 理预测若干年后的人才供给数量。 (四)产业人才需求预测 基于产业发展历史和现状,合理预测目标年份的人均产 值和人才需求规模,明确人才缺口数量。设计合理的职业岗 位紧缺指标,通过大数据方式对岗位紧缺情况进行排序,分 析岗位对学科专业要求,形成紧缺人才需求目录。 9 13.人均产值预测。人均产值=产值规模/从业人员数量。 通过调研、行业专家研判等方式获取历史年份人均产值,根 据人均产值的历史数据预测目标年份的人均产值,并验证预 测值的合理性。 14.人才需求数量预测4。目标年份人才需求数=目标年份 产值规模/目标年份人均产值。通过估测目标年份产值规模和 人均产值,预测目标年份的人才总需求规模。根据技术技能 人才所占比例,估测若干年后人才需求规模。 15.人才缺口。基于人才供需分析预测,指出产业发展面 临的人才缺口数量。 16.职业岗位紧缺度指标。综合考虑需求占比、岗位求人 倍率等指标项5,通过大数据抓取等方式获得各指标项数据, 并对指标合理性进行验证。 17.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在紧缺度指标基础上,对各紧缺 职业岗位进行排序,做好职业岗位(群)与学科专业(群) 的匹配工作,形成紧缺人才需求目录(附表)。 (五)问题和建议 基于核心数据与观点,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 导向,面向政府、企业、院校等各主体,分析产业人才融合 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给出政策建议。 18.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人才培养供 4 5 人才需求数量预测模型作为典型模型参考,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开发符合行业、领域特点的模型。 需求占比=岗位需求人数/岗位所在产业链环节需求总人数;岗位求人倍率=岗位需求人数/岗位投递人数。 10 给侧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9.院校学科专业布局调整建议。基于科技发展趋势和产 业结构调整需求,围绕完善已有学科专业教学标准和人才培 养方案、调整相关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模、新设相关学科专 业等方面,提出务实可操作的政策建议。 20.紧缺人才培训评价政策建议。基于紧缺人才岗位分 布、岗位任职资格标准要求,对开展紧缺人才培训项目和水 平评价提出切实可用的政策建议。 11 附表 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样式) 行业或领域 岗位(群)名称 职业分类 岗位(群)职责 岗位任职资格标准 主要学科专业来源 紧缺度 注:1.职业分类对应《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2.岗位(群)名称可根据人力资源市场实际岗位进行归集,多个工作内容相近的岗位可归类到一个岗位群; 3.岗位(群)职责需要进行定性描述; 4.岗位任职资格标准按照知识、能力与经验三个维度展开,可根据情况按能力等级表述; 5.主要学科专业来源按照《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普通高等学 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填写。 1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