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舞蹈专业“四维一体”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总结报告.pdf
目 录 一 、 成 果 简 介 ................................................................................... 1 ( 一 ) 成 果 的 背 景 意 义 ..............................................................1 ( 二 ) 成 果 的 主 要 体 现 ..............................................................2 ( 三 ) 研 究 和 改 革 所 要 解 决 的 核 心 问 题 ...............................4 ( 四 ) 成 果 的 主 要 成 效 ..............................................................4 二 、 成 果 解 决 教 学 问 题 的 方 法 ..................................................... 5 ( 一 ) 解 决 问 题 的 方 法 途 径 ..................................................... 5 ( 二 ) 实 施 过 程 ........................................................................... 7 三 、 成 果 的 创 新 之 处 ...................................................................... 9 ( 一 ) 模 式 创 新 ..........................................................................9 ( 二 ) 课 程 体 系 创 新 .................................................................9 ( 三 ) 机 制 创 新 ....................................................................... 10 四 、 成 果 的 推 广 应 用 .................................................................... 10 ( 一 ) 参 赛 作 品 水 平 高 .......................................................... 10 ( 二 ) 学 生 素 质 高 ...................................................................12 ( 三 ) 研 究 水 平 不 断 提 升 ......................................................13 民族地区舞蹈专业“四维一体”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总结报告 一、成果简介 (一)成果的背景意义 内蒙古艺术学院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 的本科高等艺术学府,承担着为内蒙古自治区社会发展 和经济建设培养高层次民族艺术人才的重任。为全面贯 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国教育大会讲话精神,紧紧 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主动适应新时 代对舞蹈人才的战略需求,切合教育部高等教育新文科 建设理念,立足学校“建设国内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艺 术院校”的办学定位,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坚持立德树 人为根本,遵循持续建设专业特色发展的思路,以培养 有特色应用型舞蹈人才为目标大力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 革。 (二)成果的主要体现 成 果 明 确 人 才 培 养 目 标 定 位 , 经 过 10年 探 索 , 形 成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民族地区文化特色为土壤,思政 引领、课程为核、专业为本、研教协同多维驱动的民族 地区舞蹈专业“四维一体”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造 就一批具备舞蹈艺术理论与实践创新能力的特色人才。 1 思政引领:引导舞蹈专业学生树立文化自信、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培养时代担 当精神和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 获 “ 文 华 大 奖 ” “ 荷 花 奖 ” 等 10项 国 家 级 奖 项 , 主 要 演 员在第六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 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课程为核: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优化设计课程结构, 创新开展“课前预习—理论讲授—教学示范—模仿领悟 —答疑纠错—师生互动—教学总结—课后作业”八阶段 教 学 法 , 建 设 国 家 级 精 品 课 程 1门 、 资 源 共 享 课 1门 , 全 国 首 届 优 秀 教 材 先 进 个 人 1人 、 特 色 教 材 2部 、 自 治 区 一 流 课 程 3门 。 2 专业为本:依托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与地缘优势,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地域性、文化性、创新性为基础, 将蒙古舞与舞蹈基本功课程融合,促进专业建设,舞蹈 表演、编导和音乐表演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 设点。 3 研教协同:教科研究和教学紧密结合构建“理论教 学→技能训练→研教协同→社会实践→持续改进”的循 环 上 升 式 特 色 教 学 模 式 。获 国 家 艺 术 基 金 6项 ,自 治 区 社 科 项 目 11项 , 核 心 期 刊 论 文 15篇 。 (三)研究和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1.解 决 传 统 舞 蹈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体 系 缺 失 价 值 塑 造 与 引导的问题: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 技能、考核评价等方面缺乏明确的价值导向。 2.解 决 课 程 建 设 质 量 支 撑 专 业 建 设 人 才 培 养 目 标 达 成度不高的问题:传统舞蹈教学不重视团队建设,课程 建设分散、质量不高,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目标支撑度 不够。 3.解 决 传 统 舞 蹈 专 业 科 研 与 人 才 培 养 脱 节 的 问 题 : 舞蹈学科研究项目通常以培养教师或教师团队为主,科 研选题与研究实施同舞蹈教学、人才培养两张皮现象。 4 (四)成果的主要成效 经 过 10年 的 建 设 实 施 , 在 课 程 改 革 与 突 破 教 学 体 系 中,融入自治区特色鲜明的民族舞蹈元素,通过整合使 舞蹈专业课程更适合现今民族舞蹈教育事业发展,同时 为培养内蒙古自治区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艺术人才而发 挥应有作用。 突破舞蹈学科各民族、各专业、各类课程的传统模 式,打破各教学体系之间的壁垒,形成兼容并蓄和谐发 展的应用型特色民族舞蹈人才的培养模式,充分运用现 代 信 息 技 术 进 行 教 学 改 革 ,培 养 地 区 优 秀 民 族 舞 蹈 人 才 。 师生共演共研的大型原创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 先后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天桥剧院、上海保利剧院等演 出 57场 , 获 第 十 一 届 中 国 舞 蹈 “ 荷 花 奖 ” 和 第 十 六 届 中 国文化艺术政府文华大奖,实现内蒙古文华奖“历史性 突破”。舞蹈表演专业、舞蹈编导专业、音乐表演专业 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蒙古舞》获批国家 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蒙古族舞蹈技 能 训 练 课 》 获 第 12届 全 国 “ 桃 李 杯 ” 教 学 成 果 奖 。 二、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一)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1.创 新 舞 蹈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 构 建 课 程 思 政 与 专 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育人机制。 顶层统筹优化舞蹈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落实立 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民族地区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 能 力 为 基 础 ,优 化 制 定 3版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根 据 区 域 经 济 、 5 产 业 背 景 和 舞 蹈 专 业 性 质 等 条 件 全 链 条 推 进“ 四 维 一 体 ” 特色舞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发展地域文化特色,传承中华民族舞蹈文化的思 路,依据民族地区舞蹈专业课程属性及知识特点,培育 和引导学生文化自信,加大舞蹈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坚 持 全 员 、全 过 程 、全 方 位 育 人 。实 施 课 程 思 政 全 员 参 与 、 全过程考核、全方位监督,建立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深 度融合机制,形成总体目标、组织落实、运作实施为一 体的课程思政舞蹈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2.抓 实 课 程 建 设 核 心 要 素 , 有 效 支 撑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质量根本目标。 以舞蹈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心, 以蒙古族舞蹈为特色,以舞蹈表演、编导与音乐表演跨 专业能力培养为支撑,打造具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识和鲜明蒙古族舞蹈文化为特色的课程群,形成由蒙古 舞、蒙古舞技能、蒙古舞教学剧目等构成的蒙古族舞蹈 课程群;以蒙古舞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为基础,推动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虚拟仿真课程建设,打造线上、线 下 、虚 拟 仿 真“ 金 课 ”;深 化 课 程 之 间 融 合 度 ,创 建 课 程 教学“新内容”,融合“蒙古舞与舞蹈基本功课程”形 成独具特色的“蒙古舞技能训练课”及其配套教材、曲 集。 重点建设蒙古族舞蹈技能、舞蹈基本功、创作与实 践课程教学团队,课程建设团队有效形成,课程建设质 量 逐 年 提 升 ,夯 实 舞 蹈 专 业 课 程 核 心 要 素 及 其 教 学 质 量 , 6 有效达成人才培养目标。 3.以 跨 学 科 专 业 团 队 建 设 为 支 撑 , 打 造 研 教 协 同 、 理实融合育人新机制。 舞蹈专业人才培养在科研选题和论证、内容设计和 实施上与理论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进行跨专业、 跨学科深度融合,依托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建设创新产 业团队,融合不同专业学科师资力量,整合音乐表演、 舞台美术、服装设计、灯光音响等交叉学科专业,实现 多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共同发展。 建 立 乌 兰 牧 骑 舞 蹈 团 ,排 演 舞 剧《 草 原 英 雄 小 姐 妹 》 拓展学生视野和思维,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科进行团 队 配 合 ,积 极 参 与 各 类 比 赛 与 舞 台 实 践 。通 过 走 进 社 区 、 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服务社会意识。 建立院级品牌赛事“新枝初放”,“以赛促学,以 赛促教”,创新卓越舞蹈人才选拔机制,提高舞蹈专业 人才培养整体教学质量,打造研教协同、理实融合育人 新机制。 7 (二)实施过程 成果对于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明确目标,并进行充分 理论研究,基于教学理念的不断改革创新,在《舞蹈基 本功》课程的基础上,融合《蒙古舞》课程的风格,形 成《蒙古舞技能训练》课程,舞蹈专业教学以此为契机 不 断 的 进 行 改 革 创 新 。 将 2014年 《 蒙 古 舞 》 转 型 获 批 国 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为实践检验的基点,尝试进行舞蹈 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逐步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起到 一定的基础作用。 随后开始舞蹈专业教材与教学体系的分析研究,结 合实践教材改革和人才培养目标,深挖舞蹈教学理实融 合研究,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排演贯穿艺术人才 培养全过程,是舞蹈艺术教学与实践的重要成果。达到 8 全方位综合性舞蹈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为舞蹈专业“四 维一体”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与开拓 发展的方向,具体表现在: 1.对 于 人 才 培 养 目 标 进 行 了 重 新 定 位 。 将 培 养 目 标 与 学 院 的 办 学 特 色 、学 生 情 况 和 社 会 需 求 相 结 合 ,在 2020 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明确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 需要的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2.改 革 课 程 体 系 。 构 建 课 程 体 系 , 有 计 划 、 分 层 次 地推进课程建设。整合文字教材为主,规范出系统的课 程 建 设 目 标 。按 照 既 定 教 材 进 行 有 步 骤 地 教 材 录 制 工 作 。 多次组织汇报课,请相关专家对课程进行研讨并提出修 改 意 见 。 组 织 课 程 成 果 汇 报 , 将 舞 蹈 专 业 课 程 20多 年 积 累的教学成果与近期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成果有机结合, 为民族舞蹈优秀文化传承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改 革 实 践 教 学 模 式 。 以 社 会 需 求 为 导 向 , 以 实 践 能 力 为 基 础 ,拓 展 学 生 的 视 野 和 思 维 ,鼓 励 学 生 跨 专 业 、 跨学科进行团队配合,积极参与各类比赛与舞台实践。 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能适应不断 发展的世界,对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三、成果的创新之处 (一)模式创新:构建了思政引领、课程为核、专 业为本、研教协同的“四维一体”舞蹈专业特色人才培 养模式。 遵 循 OBE教 育 理 念 ,在 保 持 民 族 地 区 区 域 文 化 特 色 的 基础上形成全新的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四维 9 一体”的特色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 量,服务地方区域经济,为地方乌兰牧骑,文艺团体输 送优秀舞蹈专业人才。 (二)课程体系创新:以舞蹈行业需求为导向,以 实践能力培养为重心,以蒙古族舞蹈为特色,形成“学 —演—创—赛”贯通式课程体系。 “学 ”指开展体现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课 程学习; “ 演 ”指 理 论 与 实 践 相 结 合 的 舞 台 表 演 实 践 ; “创” 指培养具有创新创意的编导思维; “ 赛 ”指 舞 蹈 专 业 竞 赛 。 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从 而形成舞蹈学习创新创意的编导思维、知识与能力,通 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实践路径,有效激发师生 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在各级各类舞蹈专业竞赛和 展演活动的结果反馈中,形成人才培养的闭环结构及其 持续改进的基础,达到舞蹈专业人才面向复杂问题、综 合性问题的高阶性目标。 (三)机制创新:建设以跨专业、跨学科的教研团 队为支撑的理实融合、研教协同育人新机制。 融合不同专业学科师资力量,全力整合舞蹈表演、 舞蹈编导、音乐表演、舞台美术、服装设计、灯光音响 等交叉学科专业,建设跨专业、跨学科的教研团队和教 学团队。从科研的选题、论证、组织实施到科研成果显 现,充分融入教学全过程,尤其是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 养过程相融合,在管理和制度建设上给与教研团队和教 10 学团队落实理实融合、研教协同育人的遴选机制、资助 机制、激励机制、奖励机制。 四、成果的推广应用 (一)参赛作品水平高 1.舞 剧 《 草 原 英 雄 小 姐 妹 》 2018、 2019、 2021 获 国 家舞蹈“荷花奖”政府“文华大奖”、全国少数民族会 演 “ 圆 梦 奖 ” 等 国 家 省 级 奖 14 项 。 2.《 蒙 古 舞 》课 程 转 型 国 家 资 源 共 享 课 2016 获 批 国 家 级 精 品 资 源 共 享 课 , 学 习 人 数 25950 人 , 推 动 高 等 学 校 课 程 资 源 共 建 共 享 ,2020 获 批 自 治 区 一 流 线 下 课 ;2019 《身体语言—舞蹈基本功》获批自治区在线精品课累计 11 学 习 1052 人 ;2021《 蒙 古 族 与 三 少 民 族 舞 蹈 素 材 提 炼 及 编 创 虚 拟 仿 真 》获 批 自 治 区 一 流 课 ,ilab 平 台 实 验 人 次 14744 次 。 、 3.在 2015— 2017 年 ,与 新 疆 艺 术 学 院 、西 藏 艺 术 学 院、延边大学艺术学院主办区域少数民族舞蹈课展研讨 会 10 次 , 参 会 高 校 203 所 。 4. 专 业 带 头 人 赵 林 平 主 编 《 蒙 古 舞 》 教 材 应 用 自 治 区 内 外 10 所 艺 术 高 校 。 2021 获 全 国 首 届 教 材 建 设 先 进 个人。 5.自 2002 至 2021 年 , 师 生 演 出 实 践 与 文 化 交 流 上 100 场 ,有 中 央 电 视 台 双 拥 晚 会 ;自 治 区 成 立 70 周 年 大 会 ;内 蒙 古 电 视 台 春 节 晚 会 ;“ 草 原 文 化 节 ”“ 昭 君 节 ” 等。 12 6. 师 生 创 作 表 演 舞 蹈 《 蒙 古 马 》 《 汗 沁 · 贝 勒 格 》 等 获 国 家 省 级 奖 项 49 项 ;3 部 获 自 治 区“ 五 个 一 ”工 程 奖。 (二)学生素质高 1.5 年 来 ,就 业 率 达 97%,居 自 治 区 高 校 前 列 。毕 业 生 1240 名 , 78% 成 长 为 艺 术 院 团 、 乌 兰 牧 骑 首 席 , 11% 自主创业成立舞蹈机构,为服务社会作出贡献。 2. 学 生 郑 亚 楠 考 入 南 京 艺 术 学 院 舞 蹈 学 博 士 ; 106 人 获 国 家 省 级 奖 学 金 ; 25 人 获 自 治 区 “ 桃 李 之 星 ”“ 优 秀 毕 业 生 ” 等 称 号 ; 双 创 项 目 13 项 ; 获 国 家 铜 奖 1 项 ; 自治区金奖 1 项;校金、银、铜共 6 项。 3.参 与“ 大 学 生 乌 兰 牧 骑‘ 三 下 乡 ’志 愿 者 服 务 队 ” 获 得“ 2020 年 全 国 大 中 专 学 生 志 愿 者 暑 期‘ 三 下 乡 ’社 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称号。 (三)研究水平不断提升 1. 国 家 一 流 本 科 专 业 三 个 ; 自 治 区 草 原 英 才 团 队 2 个 、草 原 英 才 3 人 ,教 坛 新 秀 3 人 ;研 究 生 导 师 占 比 40% , 高 级 职 称 占 比 60% 。 2.承 担 省 级 以 上 研 究 项 目 17 项( 国 家 6 项 ),发 表 核 心 论 文 15 篇 , 教 材 2 部 , 荣 誉 称 号 18 项 。 3.《 草 原 英 雄 小 姐 妹 》 演 出 57 场 , 线 上 直 播 8 次 。 电 视 报 道 25 次 ,网 络 媒 体 报 道 上 千 次 ,惠 及 观 众 百 万 人 。 13 专 家 在《 光 明 日 报 》等 发 表 评 论 文 章 14 篇 。开 启 高 等 艺 术院校舞台剧创作演出新路径,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4. 蒙 古 舞 为 核 心 的 课 程 群 被 区 内 外 多 所 高 校 认 可 , 2014、 2015、 2020 年 4 次 在 CCTV 3 舞 蹈 世 界 课 程 展 示 。 5. 实 施 5 年 , 示 范 辐 射 云 南 艺 术 学 院 、 广 西 艺 术 学 院、吉林艺术学院等相关学院和企事业单位。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