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 年基层版)(一).pdf
指南·规范 8版 栏目编辑:王忆卓 电话:( 010) 58302828- 6886 CHINESE 美编:余银宝 COMMUNITY DOCTORS 2010 年 7 月 9 日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 年基层版)(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 高血压联盟 (中国) 高血压是导致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 危险因素,是全球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持 高血压的诊断与评估 续增长,估计现患高血压 2 亿人。每 10 个成人中就有 2 人是高血 高血压的定义 在未用抗高 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 3 次测 压。心脑血管病死亡居我国居民死亡原因首位,已成为威胁我国居 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 关,控制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关键。高血压是可以控制的, 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治疗。降压治疗的好处得到公认,降低高血压 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风险及心脏病风险。当前,我 国高血压防治的首要任务是提高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 制率。超重 / 肥胖或腹型肥胖,高盐饮食,长期过量饮酒,长期精 神过度紧张是高血压发病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的防治是一 项社会工程,需要政府主导、部门协调、专家培训指导、媒体宣传 教育、企业支持参与、社区具体实施。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就诊于城 镇社区和乡村卫生服务机构,基层是防治高血压的主战场,基层医 生是高血压防治的主力军。因此,基层高血压的检出、诊断评估、 治疗和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基层版) 主要面向基层( 城镇社区和乡村) 医生,也适用于部分医院内科、老年科、其他专业的医务人员、疾 病预防控制人员、卫生管理者、医学教育者及其他卫生人员。本指 南作为基层医生培训教材和基层高血压防治的指导参考。( 高血压基 本概念见附件 1) 高血压的检出 量,收缩压≥140 mm Hg 和(或) 舒张压≥90 mm Hg ,可诊断为 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 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 虽<140/ 90 mm Hg,也应诊断 为高血压。 收 缩 压 ≥140 mm Hg 和 舒 张 压 ≥90 mm Hg 的 为 收 缩 期 和 舒 张 期 (双 期 ) 高 血 压 , 收 缩 压 ≥140 mm Hg 而 舒 张 压 <90 mm Hg 为单纯收缩期高血 压 (ISH), 收 缩 压 <140 mm Hg 而舒张压≥90 mm Hg 的为单纯 舒张期高血压。 血压水平分级 >18 岁成 人的血压按不同水平定义和分级 见表 1。 按患者的心血管绝对危险水 平分层 影响预后的因素 影响高血 高血压通常无自觉症状,俗 计划地测量辖区全部成年人的血 称“无声杀手”。建议正常成年 人至少每 2 年测量 1 次血压,利 压,建议正常成人至少每 2 年测 量血压 1 次。 压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心血管病 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并 存临床情况。 用各种机会将高血压检测出来。 机会性筛查 在日常诊疗过 对初诊患者通过全面询问病 血压测量 血压测量的重要性 血压值 是高血压诊断和疗效评估及考核 程中检测发现血压异常升高者; 史、体格检查及各项辅助检查, 找出影响预后的因素。 利用各种公共活动场所,如老年 的主要指标,因此测量的血压值应 当准确。血压测量规范见附件 2 。 血压测量要点 应使用合格 血压测量站等测量血压;通过各 类从业人员体检、健康体检、建 因素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其分为 立健康档案、进行基线调查等机 “基本”要求和“常规”要求两 会筛查血压;在各种公共场所安 个档次(表 2) 。 的水银柱血压计或符合国际标准 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规范血压 测量操作程序和如实记录血压数 值。测压前被测者至少安静休息 5 分钟,被测者取坐位,测压时 活动站、单位医务室、居委会、 放半自动或自动电子血压计,方 影响预后的因素可参考附件 3。各地在评估影响预后的危险 根据心血管总体危险量化估 计预后 根据患者血压水平、现 存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伴 安静、不讲话、肢体放松。袖带 大小合适,紧缚上臂,袖带与心 便公众自测血压。 重点人群筛查 在各级医疗 机构门诊对>35 岁的首诊患者 应测量血压;高血压易患人群 (如 血 压 130 ~139/ 85 ~89 mm 脏处同一水平。听诊以柯氏音第 Ⅰ音为收缩压,以柯氏音第Ⅴ音 Hg、肥胖等) 筛查,建议每半年 测量血压 1 次。 (消失音) 为舒张压。2 次血压测 量间隔时间 1~2 分钟。使用水 银柱血压计测量,则血压读数取 偶数,读数精 确 到 2 mm Hg , 初次发现血压 增 高 的 评 估 对首次发现收缩压≥140 mm Hg 和(或) 舒张压≥90 mm Hg者应进 行 评 估 处 理 , 如 收 缩 压 ≥180 避免尾数“0”偏好。使用上臂 式电子血压计测量时,以显示的 血压读数为准。提倡高血压患者 mm Hg和(或) 舒张压≥110 mm Hg 者,立即考虑药物治疗并建议加 强随访监测血压,应在 2 周内多 血压(任何级别) 伴任何一项靶器 在家庭自测血压,如血压达标且 官损害(左心室肥厚、颈动脉内 膜增厚、肾功能受损) ;高血压 次测量血压;如可疑高血压急症, (任何级别) 并存任何一项临床疾 稳定,一般每周自测血压 1 次; 血压未达标或不稳定,则增加自 立即转上级医院。如收缩压 140~ 179 mm Hg和(或) 舒张压 90~109 患(心脏病、脑血管病 、肾病、 周围血管病、糖尿病等) 。 测血压次数。 有计划地测量成人血压 有 mm Hg者,建议随访观察,至少 4 周内隔周测量血压 2 次。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常见继 发性高血压有肾脏病、肾动脉狭 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 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大动脉 表 1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级 级别 收缩压(mm Hg) 舒张压(mm Hg) 正常血压 < 120 和 < 80 正常高值 120~139 和( 或) 80~89 高血压 ≥140 和( 或) ≥90 1 级高血压( 轻度) 140~159 和( 或) 90~99 2 级高血压( 中度) 160~179 和( 或) 100~109 3 级高血压( 重度) ≥180 和( 或)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和 < 90 注: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则以较高的级别为准;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 1、2、3 级。 发临床疾患进行危险分层。将患 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 3 层 (表 3~5),主要内容如下。 低危:1 级高血压,且无其 他危险因素。 中危:2 级高血压;1 级高 表2 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药 物引起的高血压等。 以下几种情况应警惕继发性 高血压的可能,应及时转上级医 院进一步检查确诊:发病年龄 < 30 岁;重度高血压(高血压 3 级 以上) ;血压升高伴肢体肌无力 王文 姚崇华 高血压患者危险分层的检查评估指标 检查项目 基本要求 常规要求 询问病史和简单体检 测量血压,分为 1、2、3 级 + + 肥胖:体重指数≥28 或 腰围男≥90 cm,女≥85 cm + + 年龄>55 岁 + + 正在吸烟 + + 已知血脂异常 + + 缺乏体力活动 + +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 一级亲属,50 岁以前发病) + + 脑血管病( 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病史 + + 心脏病(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冠脉重建,心衰) 病史 + + 周围血管病病 + + 肾脏病 + + 糖尿病 + + 实验室检查 空腹血糖≥7. 0 mmol / L + 心电图( 左室肥厚) + 空腹血脂:TC≥5. 7 mmol / L,LDL- C≥3. 6 mmol / L; HDL- C<1. 0 mmol / L;TG≥1. 7 mmol / L+ 血肌酐:男≥115 μmol / L( ≥1. 3 mg/ dl ) ; 女≥107 μmol / L( ≥1. 2 mg/ dl ) + 尿蛋白 + 尿微量白蛋白 30~300 mm/ 24 小时,或 白蛋白 / 肌酐比:男≥22 mg/ g,女≥31 mg/ g + 眼底( 视乳头水肿、眼底出血) + X 线胸片( 左室扩大) + 超声( 颈动脉内膜增厚或斑块, 心脏左心室肥厚) + 动脉僵硬度( PWV> 12 m/ 秒) + 其他必要检查 + 注:冠心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L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WV:脉搏波传导速度。- :选择性检查 的项目;+ :要求完成的检查项目。按“基本要求”检查评估的项目较少, 可能低估了患者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有条件的地区应按常规要求完成全部 项目的检查评估。 表3 分层 低危 中危 高危 简化危险分层表 主要内容 ⑴高血压 1 级且无其他危险因素 ⑴高血压 2 级或⑵高血压 1 级伴危险因素 1~2 个 ⑴高血压 3 级或⑵高血压 1 或 2 级伴危险因素≥3 个 或⑶靶器官损害或⑷临床疾患 表4 项目 高血压分级 危险因素 靶器官损害 临床疾患 血压并伴 1~2 个危险因素。 高危:3 级高血压;高血压 1 或 2 级伴≥3 个危险因素;高 刘力生 表5 简化危险分层项目内容 具体内容 1 级:140~159/ 90~99;2 级: 160~179/ 100~109; 3 级:≥180/ 110 mm Hg 年龄≥55 岁;吸烟;血脂异常;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 肥胖;缺乏体力活动 左心室肥厚;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肾功能受损 脑血管病;心脏病;肾脏病;周围血管病; 视网膜病变;糖尿病 根据心血管总体危险量化估计预后危险度分层表 血压( mmHg) 2 级高血压 3 级高血压 1 级高血压 收缩压 140~159 收缩压 160~179 收缩压≥180 或舒张压 90~992 或血压 100~109 或舒张压≥110 Ⅰ:无其他危险因素 低危 中危 高危 Ⅱ:1~2 个危险因素 中危 中危 高危 Ⅲ:≥3 个危险因素 高危 高危 高危 靶器官损害 并存临床疾患 注:本基层指南将《中国高血压指南》( 2005 年修订版) 的高危和很高危分层 合并为高危。危险因素:高血压,年龄≥55 岁,吸烟,血脂异常,早发心 血管病家族史,肥胖,缺乏体力活动;靶器官损害:左心室肥厚,颈动脉内 膜增厚或斑块,肾功能受损;临床疾患:脑血管病,心脏病,肾脏病,周围 血管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 其他危险因素、靶 器官损害和疾病史 或麻痹,常呈周期性发作,或伴 自发性低血钾;夜尿增多,血 血压相差>20 mm Hg、股动脉 等搏动减弱或不能触及;夜间睡 尿、泡沫尿或有肾脏疾病史; 阵发性高血压,发作时伴头痛、 眠时打鼾并出现呼吸暂停;长期 口服避孕药者;降压效果差,不 心悸、皮肤苍白及多汗等;下 肢血压明显低于上肢,双侧上肢 易控制。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