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2019年度工作报告.pdf

Care who12 页 265.576 KB下载文档
2019年度工作报告.pdf2019年度工作报告.pdf2019年度工作报告.pdf2019年度工作报告.pdf2019年度工作报告.pdf2019年度工作报告.pdf
当前文档共12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2019年度工作报告.pdf

中国农业博物馆 2019 年度工作总结 2019 年,中国农业博物馆在主管部门农业农村部的直接领导 下,在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文物局等行业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 经过全馆人员的共同努力,很好地完成全年重点工作,充分发挥 博物馆的功能作用,多项工作有亮点、有突破,取得了良好工作 业绩和社会效果。“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项目获得农业农村部 颁发的“中华农业科技奖”(科普类),我馆社教部被全国妇联 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被农业农村部授予“青年文明号”, 我馆培养的朝外附小李琳娜同学获得中国博物馆协会志愿者工作 委员会组织评选的“牵手历史——第十届中国博物馆优秀志愿者” 荣誉称号,我馆设计的云南哈尼梯田文化创意盆栽获得“2019 北 京文化创意大赛文博创意设计赛”优胜奖。我馆展览、藏品、社 教、科研、文创等工作又上新台阶。现将主要工作总体情况报告 如下。 一、展览业务亮点纷呈 今年,共主办了 6 个临时展览、2 个全国巡展,完成了 3 个基 -1- 本陈列和专题陈列的修改完善,都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在宣 传推介中华优秀农耕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主办或承办的展览 1.举办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主题展 遗产展展期将近 4 个月。展览内容丰富,展出形式新颖,展 演项目精彩纷呈,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展期延长。农业农村部 部长韩长赋、副部长余欣荣,原党组成员宋建朝等领导参观展览, 屈冬玉副部长出席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全国政协部分农业界的 委员、东盟十国驻华大使,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安来顺博士、 联合国粮农组织原遗产协调员 Parviz Koohafkan 先生、北京博物 馆学会行业博物馆专业委员会成员等专家,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参 观展览。共接待社会观众 2 万多人次,“中国农业博物馆”微信 公众号在线阅读、在线参观量 5 万多人次,遗产展各种相关视频 110 多个、上传腾讯视频网播放 23 多万次。展览达到了预期的效 果,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真正做到了四个“满意”,即领导 满意,专家满意,观众满意和工作人员自己满意。 2.与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主办“中国桑蚕丝绸文化展” 2019 年 6 至 8 月,我馆推出了中国蚕桑丝绸文化展。展览面 积 2000 平方米,系统全面展示了桑蚕丝绸产业的发展轨迹和文化 内涵,对弘扬我国桑蚕丝绸文化、推动桑蚕丝绸产业发展起到了 重要作用。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对展览给予高度重视,委托韩俊副 部长前来参观,于康震副部长给予高度评价。农业农村部直属机 -2- 关党委把参观桑蚕展作为“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 要内容,发文要求农业农村部系统组织党员参观。秘鲁农业及灌 溉部部长、国际马铃薯中心主任参观后感言:“这真是一个让人 印象深刻的特色展览,向你们表示祝贺和感谢!”人民日报、光 明日报、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网等 22 家新闻媒体的踊 跃宣传报道。展出时间近 3 个月,接待观众 32715 人次,参观团 体近百个。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 2019 年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征集活动中,中国蚕桑丝绸 文化展览被评为 100 项推介项目之一。 3.与北京歌华集团联合主办“二十四节气文化艺术展” 为了整合社会资源,更好地宣传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 四节气”,我馆会同北京市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于 12 月 19 日-23 日,举办了“二十四节气文化艺术展”。农业农村部于 康震副部长出席开幕活动并作重要讲话。文化与旅游部非物质文 化遗产司张玉红副司长、中国非遗保护中心王福州主任和农业农 村部社会事业司戴军副司长出席开幕活动并参观展览。展览期间, 还举行了沙燕风筝制作、打姜糖、传统麻饼制作、茶艺表演等非 遗展演活动。 4.承办“2019 年全国农民摄影书法征集活动优秀摄影书法作 品展” 由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和文化和旅游部公共事业 司指导,我馆承担的“2019 年全国农民摄影书法征集活动优秀摄 -3- 影书法作品展”,于 10 月 28 日-11 月 4 日举办。征集活动得到 了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反响和热情支持,共收到来自全 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作品 23518 件,其中摄影作品 20066 件,书法作品 3452 件。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和文化旅游部门广泛动 员和组织农村文化团体、涉农企业、协会、合作社和广大农民群 众积极参与。本次展览展出获奖作品 180 余幅,大多是农民创作, 充满乡土气息,从一个侧面展现了 70 年来我国“三农”事业取得 的丰硕成果和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向往,反映了新时代农民群 众的新生活、新思想、新观念和新风貌。 5.与北京农业嘉年华组委会合作举办《农耕印记》展览 在第七届北京农业嘉年华活动期间,我馆与北京农业嘉年华 组委会联合举办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全部内容的《农 耕印记》展览,于 2019 年 3 月 16 日至 5 月 12 日在昌平区草莓博 览园成功举行,展览面积 6500 平方米,展期 58 天,共接待游客 110.72 万人次,线上观看总人数超 150 万人次,70 余家平面媒体, 在媒体头版或重要版面刊登新闻稿件达 500 余条。通过农业嘉年 华平台,很好地宣传推介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产生非常好 的宣传效果,引起全社会更广泛的关注。 6.组织第十七届农交会·农遗良品展 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决定,11 月 15 日-18 日, 在第十七届农交会同期,设立专区展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展览名称为“农遗良品——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的馈赠”。 -4- 农交会期间,农遗良品专区是一大亮点,农业农村部领导非常满 意,也深受当地观众的欢迎。韩长赋部长参观农遗良品展区时, 高度评价展览办得好,角度选得好,他还饶有兴趣地观看了“云 南哈尼古歌”表演。 (二)举办的全国巡展 1.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全国巡展 按照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的意见和要求,开展“中 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全国巡展”。按照巡展工作的特点,我馆组 织改写了巡展脚本,遴选了巡展照片。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19 年全国巡展共设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五站,历时 230 天,全 程 3000 公里,参观总人数 120 万余人次,受到了巡展当地地方政 府、科研院所和社会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巡展工作得到 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领导的高度评价,戴军巡视员对 今年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全国巡展的相关工作,给予高度评 价“由农业博物馆组织实施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巡展开局良好, 效果明显,为继续办好全国巡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通过巡展, 让全国人民关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 村振兴,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希望再接再厉,抓紧组织落实好今 后的工作”。 2.贾文忠全形拓艺术展全国巡展 为进一步加大馆际交流,推动我馆“金石全形拓”申报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力度,不断提升我馆知名度和影响力, -5- 今年上半年我中心启动了“贾文忠全形拓艺术展全国巡展”工作, 并按计划顺利实施。先后在北京颐和园、海南三亚市、山东曲阜 孔子博物馆、河北霸州博物馆、河北定州博物馆等文博机构展出, 产生的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在甘肃省博物馆等更高的平台上展出, 极大地提升了“全形拓艺术”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为“全形 拓”传统技艺申报国家级非遗,打下坚实的基础。展览充分展现 了传统技艺之美,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全形 拓的艺术魅力,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起到积极作用。甘肃省 博物馆的有关报道内容还在“学习强国”上刊载。 (三)完成部分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的修改完善工作 根据农业农村部领导的要求,适应观众需求,我馆组织力量, 对“中华古代农业文明”“现代农业农村发展成就陈列”“农业 科普馆”的改陈工作。其中,“中华古代农文明陈列”共选了 125 件(套)展品,并对有关的新增的展品制作了中英文说明牌。经 过修改完善,陈列新增不同规格展柜 25 组,累计新增我馆近年来 征集的精品文物 85 件(套),调换 4 件(套),大幅扩充了展示 内容、完善了展览结构,有效提升了陈列的展示效果。 现代农业农村发展成就陈列,更新展览内容;农业科普馆重 新编排陈列形式和陈列内容。 二、藏品征集与管理工作稳步推进 根据《中国农业博物馆藏品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国 农业博物馆文物藏品征集管理办法》,紧扣博物馆展陈需要,围 -6- 绕农业博物馆基本展陈和临时展览如中国桑蚕丝绸文化展、馆藏 精品展、二十四节气文化艺术展等开展征集,科学制定和实施文 物藏品征集计划,全年共完成 16 次征集工作,征集文物藏品共计 347 套 775 件。其中二级文物 3 套 43 件;三级文物 14 套 23 件, 总计支出征集经费 2000769 元。比较珍贵的文物藏品有:汉代采 桑图画像砖、清末《中国丝景全图》、耕读题材牌匾、二十四节 气旗袍等。接受社会捐赠 10 批、总计 115 套 213 件,主要包括接 收“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主题展”捐赠少数民族服饰、乐器、 传统农具等 82 套 133 件;接受“中国桑蚕丝绸文化展”捐赠剪纸、 桑皮纸画等 11 套 17 件;接收刘晋先生捐赠的抗战时期革命日记 手稿、诗歌、小说 5 套 40 件等。 三、社教工作井然有序,科普活动丰富多彩 (一)讲解接待与宣传推介 截止 2019 年 12 月, 农业博物馆共接待观众总人数 130320 人。 接待国内外 326 个团体,其中外宾团 36 个,学生团队 220 个。全 年接待工作保质保量,圆满完成任务,全年无投诉,受到国内外 观众的广泛好评。利用新媒体对我馆进行宣传推广,“中国农业 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 13001,2018 年为 8528,新增加 公众号关注人数 4779,组织编写和发布农博微信文章 602 篇。创 办了我馆微信公众号“农博之窗”,并发布了原创科普文章 62 篇。 (二)科普活动 1.围绕我馆展厅资源,开展多场中小学生研学活动 -7- 2019 年,我馆首次创新尝试与高中学校合作开展研学活动,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并创新农博科普教育活动新形式,探索 与中国教育电视台、弘博网等平台、媒体跨界结合,联合开发教 育活动,打造博物馆研学教育“线下+线上”实现资源共享。并编 写 2019 年研学项目任务书上报,教育部批复支持资金 70 万元。 围绕《中国桑蚕丝绸文化展》临时展览,普及桑蚕丝绸文化知识, 展览期间,我馆积极与学校、企业和媒体合作,策划组织了以“中 华蚕桑文化”为主题的中小学生研学体验活动,包含参观、讲座、 动手体验等多种形式,累计开展科普活动 20 场,接待中小学生近 2000 人。 2.面对中小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动 我馆针对不同年龄段观众,结合农业知识、展馆资源、社会 热点持续创新,面向社会开展各类社教活动 50 余场,参与人数近 7000 人。其中传统节假日活动 4 场,包括“红红火火闹元宵”“粽 说端午”“月明中秋话团圆”“相约冬季,品味冬至”以及“第 十届‘种子达人’活动暨第三届‘科学小记者+种子达人活动’” “518 国际博物馆日”“我是中华小当家”农博夏令营活动等。开 展“农博课堂”活动,以“参观+讲座”的社教活动新模式,先后 举办了《寻找农博里的佩奇》《漫画五谷》《粮食成长的助攻— —农具》《惊蛰》《春分》《人间四月最清明》《雨生百谷正当 时——谷雨》《立夏》《长夏已至,小满未满》《芒种》《蚕宝 宝的传奇一生》等主题的科普小讲座,全年共农博课堂 16 场,参 -8- 与人数 2000 余人。 3.面对社会公众组织四期“农博讲堂”活动 按照博物馆工作分工安排,我馆结合“农博讲堂”开办宗旨 和业务工作需要,策划组织举办了“另辟蹊径:中国丝绸博物馆 的创新之路”、“沈从文先生与古代服饰文化”、“金石学与全 形拓”和“今天,我们应该为公众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博物馆?”4 场文化讲座,讲座结合博物馆发展需要、中华传统历史文化的传 承保护,讲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受到听众的热烈欢迎,全年 共有 600 多人聆听了讲座。 4.组织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 为更好地做好中华传统农耕文化在青少年中代际传承保护工 作,我馆组织本部门科普老师走进校园,开展“科普进校园”活 动,先后走进海淀区太平路小学、东城区回民小学、东四九条小 学等多所中小学开展科普教育,讲授“二十四节气”、传统农具 和远古彩陶课程,吸引 200 余名学生参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 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青少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5.组织开展“小小志愿讲解员”培训与讲解接待工作 为更好地宣传“中国桑蚕丝绸文化展”,做好中国传统文化 代际传承,发挥青少年在宣传中的阵地作用,与北京市青少年文 博志愿服务总队合作开展志愿讲解服务工作,并对参与志愿讲解 服务的 100 名志愿者进行了专题讲解培训。我馆培养的朝外附小 李琳娜同学获得中国博物馆协会志愿者工作委员会组织评选的 -9- “牵手历史——第十届中国博物馆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6.围绕科普教育宣传推广,打造科普教育活动的新亮点 通过参加中国科协举办的 2019 年全国科普日暨第九届北京嘉 年华科普宣传活动、2019 北京国际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及产品展览 会、北京校外教育协会举办的“阳光少年”活动、博物馆教育·北 京论坛、东城区科技节等活动,不断提升我馆的社会影响力。 四、科研工作有序推进,学术交流积极参与 2019 年度,我馆积极推动科研工作,取得学术成果 64 项,其 中发表论文共 58 篇,学术著作、丛书、科普读物共 4 部(套)主 办或参加的学术会议 26 个,其中国际会议 4 个,全国会议 20 个, 地区会议 2 个。 “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项目获得农业农村部部级奖励“中 华农业科技奖”(科普类)(俗称神农奖)。组织编写出版《二 十四节气研究文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丛书, 组织编写《中国农业文物直检》《二十四节气古代文献要录》《二 十四节气谚语荟粹》等著作。 1.认真组织编写《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历史卷》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历史卷》是农业农村部重点项目。 在 2018 年编写初稿的基础上,完成“中国农业发展史”部分 16 个新编写条目和 62 个旧条目改写和修订任务。 2.认真组织编写《古代种业发展简史》 今年,应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领导要求,希望我馆编写一 - 10 - 部反映“古代种业发展历史”科普著作,供全国种业系统从业人 员学习。我馆组织馆内专家完成了 18 万字的编写和修改任务。 3.认真组织《古今农业》编辑出版发行工作 《古今农业》(季刊)已经完成了 4 期的编辑出版发行工作, 完成了期刊许可证主管单位名称变更及新证换发工作,完成 2020 年出版发行登记工作。 4.主办了相关领域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 充分发挥行业带动和引领作用,我馆利用挂靠的社团组织, 召开有影响的全国性学术会议,促进了学术交流与业务合作,推 进了相关领域的业务发展,提高了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学术水 平。如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组织召开的“中国农业史青年论坛”、 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的“全国文物修复技 术研讨会”和我馆组织的“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年会”等。 五、博物馆文创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做好我馆文创产品设计研发工作,努力开辟我馆具有独立 IP 资源的品牌产品。我馆以社会公众需求为向导、以农博馆藏为基 础、以产品质量为前提、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目的,采取了自 行研发或合作、委托等开发形式,围绕我馆馆藏文物和具有农业、 农耕文明相关内容进行文创产品开发,利用我馆资源性知识产权 做产品冠名和授权,共设计研发了 5 大类 100 余款产品,如:开 发出馆藏文物应用系列(系列卷轴画、镜框画、丝绸画等),全形拓 应用系列(创意年历画、日晷拓片画、镜里镜外帆布袋、拓片画团扇、 - 11 - 卷轴画、全形拓铜镜丝巾和二十四节气拓片书签等),二十四节气系 列(独创 IP 二十四节气娃娃系列、二十四节气文化日志、二十四节气 扇形台历、二十四节气系列紫砂茶具、二十四节气珐琅描绘小罐茶、 手绘二十四节气团扇、二十四节气笺谱、二十四节气丝巾及桌摆屏风、 胶条、抱枕等文娱休闲用品),微缩农具系列(农具手摇房、水车、 古井、筛谷机、碾米机、纺织机等),福禄创意系列(生肖葫芦、 风水葫芦、五帝钱葫芦、雕刻葫芦等系列) 我馆组织参加“第十四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 会”,甄选 30 余款自主研发文创产品。参加“2019 北京文化创 意大赛文博创意设计赛”,由我馆设计的云南哈尼梯田文化创意 盆栽获得赛区优胜奖。 - 12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