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秋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交流小结(3).pdf
Toronto Days 2014多伦多大学秋季学期交流小结 2015-04-28 15:06:00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到了上海草长莺飞的四月时节,但是回想起去年那些在多伦多白雪皑皑的美好时光,很多难忘而精彩的故事依旧 历历在目。 可以有幸成为2014秋季学期多伦多大学的交流生,首先想要对学校和外事处的老师给予我这次机会表达最衷心的感谢。得 益于这次机会,所收获到的不仅是一所世界排名Top 20的名校学习体验,更有在加拿大生活,旅游,交流的宝贵经历,一段Study hard, Travel hard, Play hard and Eat hard的精彩时光,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成长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1. Study Hard in Toronto 多伦多大学拥有非常好教学研究配置,不论是在硬件还是软件上。课程学习注重老师同学的互动,但也不因此忽视 学生自己的材料阅读和课外补充。可以说,在一些文科课程中,如果你没有办法在课前将老师助教布置的课程阅读提前读完并且好好准 备感想心得,否则下一节课根本无法跟上老师的思路和课程的节奏(因为老师默认每一个同学都是读完所有材料有准备的来上课的)。 这种“严格”还体现在课程论文的写作规范上。与国内“认真写了就拿高分”不同,国外的论文写作,尤其对于大三大四的高年级学生,非 常注重问题的提出,即你需要提出一个前人可能不曾重点论述过的问题,然后就这个问题提出你的解答和思辨过程。这其实也客观要求 了阅读量绝对不能小。 但这种学习却并不是枯燥乏味的。多大的教授和助教(多为PHD学生)都是友善而热情的人,他们从来不吝惜 时间和精力与你沟通,不论是通过邮件而是office hour;更不吝惜各种形式的鼓励和赞美。我曾在学期末的每篇论文结尾都收到了老 师很热情的鼓励和祝福,也曾在讨论课结束后收到助教额外赠送的巧克力(当然可能是助教看出了我吃货的本质),这都是非常开心的 时刻。 总体而言,在多伦多大学的学习,尤其是历史学这样的文科,其实远比国内的学习要求严格。期中期末两场考试,期中期末两篇 大论文Chicago style with tough notes,学期间抽查的proposal和课间quiz,每周一次的tutorial和每周100页以上的阅读材 料……这些仅仅只是一门课的内容。放在以前的我身上,可能这样不“水”的课我早就退了。但在那里我没有。在多大,我认认真真全身 心的投入和准备了5门这样的课,并且在课程结束后都得到了应得的成绩和教授特地写来的鼓励邮件。仍记得在一封邮件里一位老师对 我这么说道,“When I think of Shanghai, I will think of marvelous people such as you.”来前我曾经玩笑的对同伴说,至少不 要给复旦和上海学生丢脸,我很高兴我没有背叛自己的承诺和当时的决心。同时也明白了,如果你真的愿意认真投入去好好做一件事, 语言,难度,差异都不会成为借口。It is only about motivation. 2. Play Hard in Toronto When in Canada, do as Canadians do. 在多伦多的日子里,我感觉自己不是一个traveller, 不是一个passer-by,而是一个真正融入多伦多生活的citizen。 我在这里采购食物,第一次学会了自己做饭,虽然味道不是很好(……),但是我可以感受到我的厨艺在进步!而且我也会经常带自己 去不一样口味的餐厅犒劳下自己;在多伦多这样的国际大城市,找到世界任何一国的美味都不是难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里看的第 一场棒球赛, Toronto Blue Jays VS US Baltimore。多伦多Blue Jays无疑是整个城市的宠儿(与其城市地位相当的是篮球联赛中 的多伦多猛龙队和加国冰球队),比赛过程中多伦多市民无论年纪大小(多数是爸爸带着儿子)都身着主队服,带着主队帽给城市的骄 傲喝彩鼓劲。尽管对于棒球赛此前我了解并不多,但现场的那种气氛非常high,让人情不自禁就有一种sense of belonging. 在交流 的日子里,我每次出行都会戴着这顶可爱的Blue Jays冬帽,这让我觉得我和这座城市变得更加亲密,也让我和这里的人多了一种认同 感与亲近(我一直戴着这顶帽子直到在美国旅游时实在不好意思在美国城市戴着竞争对手的帽子,我才又买了一顶纽约Yankee的棒球 帽,得到了美国人民的广泛喜爱[害羞])。 当然,我还在这里到处旅行,not just tourist attractions but every beautiful place where the local may go。其中包括大多伦多地区的城市景点和商业区,也包括了加拿大东西部的其他城市。我喜欢Montreal 和 Quebec的法语文化和独特风情,也热爱Vancouver美丽清新的自然风光。但是Toronto,这座我生活的最久的加拿大城市,始终是我 的最爱。其他美好的游玩经历还有每周athletic center和研究生姐姐一起健身,对多伦多市长竞选的密切关注,万圣节的zombie walk,Christmas的教堂活动……等等,日子过得快乐而又充实。 3. Toronto and I 我记得刚到达多伦多的第一个月,路盲的我 几乎天天都要向这里的路人打听路线和坐标。而在多伦多的最后一个月,走在路上的我却反过来经常被金发碧眼的行人打听方向。在那 一瞬间,我突然意识到,原来不知不觉中,我在这个城市已经留下了那么多记忆与故事,原来我早已打从心底里认同这里的一切,并把 它当做除了上海以外的第二个“家”。 坦率说,申请多大作为交流学校时,更多考虑的是“硬件”上的优越性:多伦多大学排名世界Top 20,各学科师资力量强大,学校学习气氛好,多伦多治安环境好,语言也不存在障碍……但真的回来以后,再去回想,心里感念的却是 那座城市和那个学校的另一面。我会永远记得每一位教授在office hour和我分享心得和人生故事的真诚与幽默,我会记得年轻帅气的 助教在讨论课结束后和我并肩走在教学楼间畅谈各种生活趣事,我会记得在无数个白雪皑皑的晚上我的房东阿姨给我体贴准备的还热气 腾腾的晚饭,会记得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们与我一同去吃甜品,去喝冰酒,去各个地方旅游的时光,会记得在多伦多看的棒球赛和至今 仍常戴在头上的Toronto Blue Jays主队帽,会记得湖心岛上美丽的风光,大街小巷穿梭的鸽子,松鼠,半夜敲我窗户的小浣熊,在门 口撒娇的小猫,永远微笑愿意帮助别人的市民,还有,融入多伦多市中心景色一部分的,古堡一样优雅大气的多伦多大学。 所以,虽然 由衷的不舍,yet I know I will come back. Thank you, Toronto. See u, Toron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