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2021-J-52“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遥感测绘调查.pdf

谁都无法取代3 页 139.014 KB下载文档
2021-J-52“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遥感测绘调查.pdf2021-J-52“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遥感测绘调查.pdf2021-J-52“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遥感测绘调查.pdf
当前文档共3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2021-J-52“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遥感测绘调查.pdf

“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遥感 测绘调查 一、工程立项背景 2017 年 8 月 8 日,九寨沟地震引发了大量次生地质灾害,震后 灾区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迫切需要测绘保障。在四川省自然资源 厅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关于下达“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地质灾害防治遥感测绘调查项目任务的函》 (川自然资函〔2019〕605 号)和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印发“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 重建地质灾害防治遥感测绘调查项目计划的通知》 (川测发〔2019〕 17 号)安排,由我院承担本项目中 InSAR 形变监测分析等共计 6 个 单项工程。 二、资金来源 “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遥感测绘调查项 目共计投入 1905.86 万元,其中财政投资 1630.90 万元,自筹 274.96 万元。 三、建设概况 开展 InSAR 形变监测分析,4000 平方千米;建设实景三维空间 场景数据 45 平方千米、全景影像数据获取与地图制作 300 处;建设 地灾隐患点三维管理系统 1 套;开展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地灾调查地 理底图、灾后卫星影像图制作共 9223 平方千米;开展高清影像地图 测制与遥感解译 1000 平方千米;开展地灾防治 1:2000 规划设计专用 图测制 200 平方千米。 四、项目主要特点 (1)项目利用 InSAR 监测技术,在九寨沟区域开展地灾隐患变 形筛查识别,项目监测发现了 248 处异常形变,识别准确率 65.3%, 达到了较高的识别率,首次实现了在地震活跃高山峡谷区开展 InSAR 技术的工程化应用。 (2)项目利用倾斜摄影、全景影像、近景摄影测量等技术,形 成的成果形式丰富、表达新颖。特别是采用虚拟现实、Web GIS、多 源异构整合处理技术,实现了“多源头、多类型、多结构”数据集中 统一,探索了“线下”到“线上”的成果管理模式。 (3)项目成果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基础测绘条例》 《地质灾害 InSAR 监测技术指南》《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技术规定 (DD2015-01) 》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等相 关规范。 (4)项目构建了“天空地”遥感地灾监测识别技术体系,目前 项目技术成果已及时应用到川西南遥感监测识别中,支撑了地质灾害 调查防治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五、工程整体设计 1、InSAR 形变监测分析 利用 D-InSAR、SBAS-InSAR、PS-InSAR 技术,获得地表形变结果。 结合地质、气象资料,开展野外验证,编制监测分析报告。 2、倾斜航空影像获取与实景三维模型建设 采用低空无人机获取整体区域优于 0.1 米分辨率(重点部位优于 0.04 米)倾斜影像,建设倾斜实景三维模型;采用多旋翼无人机获取 目标全景照片处理形成全景影像实景地图。 3、地质灾害隐患点三维管理系统建设 以倾斜实景三维模型和全景影像为基础,采用组件式开发,研发 地质灾害隐患点三维管理系统。 4、灾区多尺度应急地图库建设 整合编辑测绘资料,通过制图综合,建设形成 1:5 万至 1:100 万 多尺度地图数据库;提取整合测绘成果和地灾隐患资料,形成地灾调 查地理底图;纠正融合卫星影像,制作 RSDOM 成果。 5、地质灾害防治高清影像地图测制与遥感解译 采用高分辨率遥感、GIS 技术,通过室内遥感解译、野外验证, 制作影像地图。 6、地质灾害防治 1:2000 规划设计专用图测制 利用立体卫星影像,采集地貌要素;利用 DOM 成果,采集编辑地 物要素,形成 1:2000 专用图数据成果。 六、项目实施情况 项目总体实施情况良好,测绘产品成果经四川省测绘产品质量监 督检验站质量检验合格,优良率达 80%以上。相关成果及时移交应用 九寨沟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中,并得到了省级主管部门及行业部门 的高度认可。

相关文章